专稿:如何看待与处理人生最后旅程

with No Comments

文/陈泽崇(退休牧师) 一.客旅人生,生命短暂 人生在世是客旅,生命极为短暂,盼藉此文呼吁乐龄人士务要了解人生最后旅程并掌握它: 1.人生是客旅: 利未记廿五23:“……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历代志上廿九15上:“我们在祢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与我们列祖一样。” 希伯来书1十一13:“……这些人都存着信心死的……又承认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彼得前书二11:“亲爱的弟兄,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 2.人生短暂: 诗篇九十篇描述人生在世的日子:“如水冲去,如睡一觉,如花草,如声叹息,如飞而去”。 历代志上廿九15下:“我们在世的日子如影儿,不能长存。” 传道书六12上:“人一生虚度的日子,就如影儿经过。” 雅各书四14:“你们生命象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上述经文足足显示,人生是客旅,生命是短暂的,不能久留,亦不能停留,只能向前,故当珍惜,尤其是最后的旅程。 二.最后日子有几多? 人生最后旅程的日子有几多,我们能够知道吗?我想,是一言难尽,因人而异,略可分为: 1.不知道者:因突发事故而丧命者;突然晕倒从此不省人事者;睡一觉而不醒者;胎死腹中者……他们对自己的最后旅程一无所知,更不用说知道最后旅程的日子还有多少了! 2.知道者:热爱生命真理的探索者;体力日渐衰残,四肢无力,活动不能自如者;病重无药可救者;身受重创仍然清醒者……。这类人应该能够知道自己已经踏入了人生最后旅程,只是不能肯定时日还有几多? 让我们来看看下列三位圣经中人物: 摩西知道他的死期近了,因为上帝对他说:你的死期近了(申卅一14),只是没有说还剩下几日。但这“知道”对摩西和他继承人及以色列人都有益。 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天的日子近了(约十三1),按这节经文的逾越节的日子来说,距离耶稣的死不到24小时。然而,耶稣在此之前已告诉门徒说,祂要上耶路撒冷,受长老、文士、祭司长的苦,被杀,第三日复活(太十六21)。这种“知道”对耶稣和门徒都有好处。 保罗说:我被浇奠,离世的时候到了(提后四16)。实际上,保罗写这封信给提摩太后不久就被处决了,是接近旅程之终点(参考《启导版圣经》p.1756),他的“知道”,对他自己有益,对提摩太也有益。 这些人都知道自己最后之旅程,对自己,对自己亲爱的人,对众弟兄姐妹都有好处。好处是什么呢?带给活的人心安不忧愁,因为知道他们将往何处去,可以减少离别之痛苦;知道他们满有信心、盼望和勇气向前走去。 今日我们的状况如何?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吗?作为上帝的儿女,又是世界之光的基督徒,不该作糊涂人,要做聪明人;认真了解那最好的旅程,致使余下的光阴活得更加光彩辉煌灿烂,益人又荣神。 三.人生归宿何处寻 旅程的终点,人生的归宿在哪儿? 一般人认为“死”是人生旅程之终点,人死如灯灭;然而,这不是基督徒的观点。从圣经。我们认识到“死”的意义有二:肉身的死和灵性的死。 1.肉身的死:即身体与灵魂分开。传道书十二7:“尘仍归尘,灵仍归赐灵的上帝。” 2.灵性的死:即指与神隔绝(创三26)。 这两种的死都因罪而来。 创世记二17:“只是分别善恶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夏娃和亚当都吃了,他们就被赶出伊甸园,不能再回到园中,回到无辜的生命中,从此与神隔绝,不能相交,这是灵性的死。后来,亚当夏娃肉身也死了,这就是所谓肉身的死。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又从死里复活,解决了人因罪而来死的问题,兹抄下数节对此事解释之经文: 彼得前书二24上:“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 彼得前书三18上:“基督也曾一次受苦,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上帝面前。” 歌罗西书一21、22:“你们从前与上帝隔绝,因为罪行,心里与祂为敌。但如今祂藉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和自己和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指摘,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 罗马书四25:“耶稣被杀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要叫我们称义。” 既然说耶稣的死和复活解决了因罪的死,我们就可以向死夸口说:“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呢?”(林前十五55) 那么,人死后往何处去呢?信主和不信主的人所去的地方不同。信主的人死后到乐园(路廿三43),主所预备的地方(约十四2-3);不信主者到阴间(路十六23)受苦的地方。等到耶稣再来,死人都要复活,既变成为不朽坏的身体(林前十五52)。那时信主者被提,受审得奖赏永与主同在(帖前四16-17);不信者复活受审判到永火里去(启廿一8),与神永远隔离,在那儿哀哭切齿了(太十三49-50)。 小结: 人生最后的旅程 … Read More

M24-7为国家 求恩离罪祷告

with No Comments

一●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每期一句 “ 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来10:24-25)

本报征稿

with No Comments

1.福音单张 内容必须与福音相关,范围:受难节、复活节、圣诞节、普用性(非节期性),从中挑选其一做为作品的基本内容,中文/英文/马来文皆可。字数不超过700字。   2.福音小站 题材:福音信息 字数:300至500字 也可用漫画方式呈现   3.艺文橱窗 摄影作品+短文 照片:分辨率(resolution)1MB 以上 字数:200字(文与照片分开寄) 投稿请电邮至scaccmm@gmail.com

抓鼠有感:人生中的大会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人生第一次参加千人以上的大型聚会,是在台北读大学时;那段日子,也是最有机会且最频密地参加各类型大会、营会的时期!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的大会是与“跨文化宣教”有关。对那时信仰还在萌芽期的我来说,连什么是“宣教”(更别说是“跨文化”)都搞不清楚;可就在当时牧者的鼓励下,“傻傻”地报了名! 人总说“傻人有傻福”,不过我相信,那更多是上帝的恩典之福! 属灵的盛会 还记得当时一进到会场,黑压压的一片坐满了人;不曾见过大场面的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般,东张西望,充满了好奇与震撼,还带着一丝丝的不安与紧张!幸好不是自己一个人去,要不然很可能“落荒而逃”! 虽然如今回想起来,丝毫不记得讲员是谁,他们又说过什么;但我记住了“10/40之窗与那些未得之民”,我记住了有一个很爱中国人的外国人叫“戴德生”,我记住了一首诗叫《无名的传道者》,我记住了那是第一次把自己当作活祭献上了……那是一生无法忘记的悸动! 那一次的大会,开启了日后我的“大会之旅”--只要时间许可,总把握机会参加一些大型的属灵盛会! 台北也的确是个好地方,总有不少不同性质与类型的大型聚会可以选择参加。再加上,教会的牧长们对于栽培年轻人总是不遗余力,即使是海外侨生,他们也总不吝啬地支持我们去参加各样的聚会,接受栽培装备。对我属灵生命的成长,带来甚大的影响! 重新得力,再次上路 当然,一个人的属灵生命绝对不是靠着参加几项大型聚会或营会就能稳健成长;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些(尤其是国际性)的大会,能开拓我们的眼界,培养关怀普世需要的胸襟,定晴上帝国度的拓展! 特别是,当我们过度单单关注于“自身”、“眼前”或“当下”的需求、挑战与难关时;或许来到一个国际性的大会,从世界各地的讲员及与会者身上,见证了上帝在世界各角落所行的神蹟,所成就的美事…….重新认识祂的掌权,重新燃起服事的热情,重新调整事奉的目标,重新得力,再次上路! 若是近期内,我们没什么时间或机会参加这样的属灵盛会;那盼望藉着卫理报的文字报导(这期就有“世界卫理大会”的特别报导),能让弟兄姐妹略尝一些属天的丰盛!

RUAI BM: Kem Alpha Belia

with No Comments

Pelayanan Pemuda-pemudi Gereja Methodist Tudan (GMT) telah memulakan Alpha Belia sejak Jan 2016. Sepanjang Alpha Belia berlangsung, hampir setiap minggu ada rakan baharu yang dibawa untuk belajar Firman Tuhan bersama. Pada 3 Julai 2016, hari yang dinantinantikan telah tiba. Terdapat … Read More

1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