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心得:一家一家归向主

with No Comments

我终于明白池会长常说:“不要死在活动中”真正的意思。我们看重教会的活动多过于家庭活动,牧者呼吁会友在教会服事,而忽略了关心家庭的关系,无论是夫妻之间或亲子之间的关系。感谢上帝有机会参加这次的D6,激发思考重新看重家庭事工。 上帝清楚教导我们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而我们只将这诫命运用在教会和服事中,而不是家庭里。上帝创造家庭,是要使家庭成为一个训练门徒的中心,使家庭成为改变灵命的中心。在家庭中建立信仰和品格,让家中成员能透过彼此扶助、建立关系、彼此影响,成为有影响力的门徒训练小组。父母的品格深印在孩子的心中,影响儿女的是父母的为人,而不只是所说的话。如果父母亲过着与上帝同在的生活,很自然的在生活中会活得敬虔、时刻祷告和读经;而儿女们会观察到这些。因为儿女对上帝的看法起始于他们对父母的看法。 有个弟兄因为生病,愿意完全依靠上帝的帮助,过去他们一家远离上帝,如今他们愿意回转到上帝面前,全家固定参加崇拜、祷告会、团契生活。家中其中一个少年人找我谈话说:“牧师,我要学习如何祷告和服事。”我问为何你想要,他说:“因为耶稣,爸爸妈妈改变了”,这个少年人过去在团契中很少说话、也不表达,就是默默的坐着参加聚会。如今,因为上帝得着这家庭,得着父母,让孩子也回转向上帝。 孩子确实会先入为主地透过父母的品格来看待上帝,因为亲子关系是上帝设计的。上帝赐给父母有儿女,让他们实际体验到爱、保护、忍耐、仁慈、善良以及忍耐。孩子体验到父母的保护,他的心灵便倾向于相信上帝会保护他们。孩子受过父母的原谅,他们的心灵也会相信上帝会原谅他们,所以在家中表现出来的品格足以建构儿女对上帝的了解。 家庭事工是门训中心的开始,盼望上帝得着这世代的家庭,使一家一家归向主。(陳晶晶)

D6大会闭幕礼 透过导向正确方向赎回世代

with No Comments

闭幕礼主讲Tim Kimmel博士在大会上指出,要“有效教育下一代,我们要他们胸怀大志,追求真正的伟大,作个成功的人。成功与否,除了耶稣之外,关键的因素是我们自己;故而,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至关重要。” 一.追求成功的诱惑 我们的文化是追求成功,包括财富、美貌、权力与名望,缺了这些意谓失败,人生失去意义。为此,现代人付出极大的代价。 但拥有这些就成功了吗?不!因为没有上帝,一切都是虚空。这类的成功定义,只会导致我们的孩子互相比较竞争,不会彼此加油。这个目标太低,这也是少年的官所走过的路,彻底的失败(太十九16-22)。 二.真正的成功 真正的伟大是对耶稣那充满热忱的爱,表现在对他人不可熄灭的爱与关怀,他愿意像奴才般的服事人。(太廿20-28)这样的伟大表现在美好的品格: ● 谦卑的心(A Humble Heart):多为他人着想,不是自己。(腓二4-8) ● 感恩的心(A Grateful Heart):感恩除去贪婪,那是常常喜乐,不住祷告的阻力。(帖前五16-18) ● 慷慨的心(A Generous Heart):像天父那样愿意给予祂儿女最好的。(路十一11-13) ● 仆人的心(A Servant Heart):像主耶稣在山羊与绵羊的比喻中所传达的信息,右边的绵羊代表以爱的服侍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自然流露祝福周遭有需要的人。(太廿五31-46) 这四个品格所活出来的生命是伟大的那是真正的成功。成为真正成功的人,我们的孩子需要作三个决定: 1.What is their Mission life going to be?若是要追求真正的成功,他们需要追求这四大生命的品质;只追求世上成功的人,是没法子接受上帝的使命。 2. What is their Mate going to be?当一个人结婚之后,他的生命是倍增,还是减半,视乎他娶或嫁的配偶是怎么样的人。 … Read More

家庭门徒训练 养育子女是父母天职

with No Comments

在“家庭门徒训练”工作坊中,讲员表示《申命记》第6章是家庭门训,这不仅用于旧约,也适用新约教会。申命记6章的背景与太廿二36-40息息相关,说明最大的诫命,就是爱神爱人。在申六4“以色列啊,你要听(Shema)!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这里所表达的不只是听,更是要行出来,目的是一生敬畏神。当新一代的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可能受到迦南外邦别神的引诱,所以这里特别强调领他们进迦南的上帝是独一的神。 接着第5节提到上帝子民对神的反应,既: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这是完全及无条件的爱神。申六6告诉我们,家庭门训始于父母;换句话,孩子主要的门训的基础理应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养育子女的天职是无人取代的!正如申六7提到:“无论他们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例如,孩子除了上主日学听老师讲课,其余时间其实就要由父母担起培育责任,因为只有父母能在孩子睡前教导他们祷告。因此,下一代的门训,父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无人取代。 家庭门训必须从年轻开始,既是在0-12岁,父母培育孩子就是门徒训练。因此,父母的培育观念必须正确,父母也应当付代价陪伴儿女一起敬畏神。当父母愿意花时间陪伴,就产生有素质的陪伴(Quality time=Quantity time)。比如,交代孩子一起担当家务,学习为车祸的人祷告等等。 家庭门训不仅仅是知识的培育,而是爱的关系,以及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简言之,父母的生命影响儿女的生命,为要使孩子流露基督的生命。因此,父母要殷勤,牺牲时间与精神去栽培儿女成为主的门徒。这样,家庭门训就会影响及改变教会,甚至国家,培育出基督精兵。 弟兄姐妹,上帝不仅给了我们最大的诫命,而且上帝赐给我们儿女,透过家庭门训来实现,并活出最大的使命。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赎回每个世代,扩张神的国度。(许美翔整理)

在心理健康的挑战中培育孩子 父母有两大关卡要过

with No Comments

“在心理健康的挑战中培育孩子——抑郁症” 工作坊讲员谢奕丰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目前全球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又称“忧郁症”),并预测抑郁症将于2020年成为世界病患率最高的疾病。根据研究,女性患者往往高出男性患者一倍之多,甚至每五个女性当中就有一个女性面临患上抑郁症的危机。按2017年的统计,29%的马来西亚国民患有忧郁症。在全国17岁以下中学生的抽样调查中,每5个学生中就有1个学生面对忧郁症的困扰(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10%的学生有自杀的念头,6.9%的学生则付出行动伤害自己,因此我们不可对此现象掉以轻心。 忧郁症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体重突增或骤减、失眠、精神不济;患者会时常感到疲累,有罪恶感,感觉没有价值,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等。生理因素(大脑及荷尔蒙失平)和先天性格(完美主义)是造成抑郁症的“隐藏因素”;而环境、社会文化、人情薄弱、突发事件及属灵状况则被归纳为“诱发因素”,这些因素都为抑郁症埋下定时炸弹。 一.培育抑郁中的孩子 如果孩子患上抑郁症,该怎么办? 假使孩子患上抑郁症,作为父母者要过至少两个关卡: 1.我可以接受吗?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患上抑郁症:怕他/她一辈子依靠药物,怕他/她被他人标签为“精神病”等。父母必须先怀着敞开的心过第一道关卡。雅各提醒,我们必须先谦卑到上帝面前求智慧面对抑郁症:“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上帝,主就必赐给他。”(雅各书一2-5) 2.我可以与孩子共度吗? 父母不应袖手旁观,随意抛出“上帝有美好的旨意”云云;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来同理他们,否则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压力和自责。父母可以向孩子表达:“我不知道为何上帝允许这事发生,但正如祂应许祂与我们同在(以马内利);我可以保证你一件事情,我也必与你同在,陪你走过这段艰难时间。”抑郁症病患的孩子很需要知道父母愿意与他们同行,“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马书十二15) 态度上:无论如何,我仍爱你 (坚定地向孩子表达,无事能隔绝我对你的爱); 情感上:标明情绪、学习表达 (以日记本记录情绪,引导孩子在小事上感恩); 思想上:默想经文、应用圣经 (建议宣告有关“我在基督里的身份”的真理); 思想上:默想经文、应用圣经 (设立家庭祭坛时光,陪伴孩子读经一起实践); 社交上:教会支援、参与社会 (弟兄姐妹彼此相助,参与义工服务肯定自我); 祷告上:为他祷告、他也祷告 (为孩子们守望祷告,也鼓励他们开声来祷告)。 二.在忧郁中培育孩子 如果自己患上抑郁症,该怎么办? 假使是父母本身患上抑郁症,这比孩子患病较为困难。身为父母者该怎么办呢?抑郁症病患父母通常会认定自己为失败的父母,他们质疑自己:“以我目前这个情况,我还可以做父亲或母亲吗?我还可以持续地带领我的孩子,继续成长吗?” 事实上,上帝对每个父母的呼召是什么呢?圣经上记载:“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六4-7) 大诫命指出,做父母的要殷勤教训我们的儿女爱上帝。今日我们觉得自己做父母失败,乃因我们常以世界的标准作衡量(如果我的孩子成绩好,要听话,有好品行,我就是一个成功的父母),但更重要的,我们的孩子爱上帝吗?(如果我的孩子做错事,他们会不会自己回到上帝面前?) 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所培育的孩子不会犯错,因此我们不能以他们的错,来衡量我们自己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当儿女们走错之时,他们知道如何回头。如果孩子们懂得去爱神、回应神,我们就已是成功的父母。上帝要求我们成为忠心的父母,非完美的父母;身为父母者若能从失败之处重新站立,我们的孩子看见了,也会如此学习。 支援:家人配偶(亲人配偶的聆听、了解和分担,能给予病患者很大的支持); 态度:勇于面对(向孩子坦诚自己的困扰,透过沟通,让他们从中了解恩典); 思想:一起读经(在困难之时邀请孩子读经给自己听,让他们从中了解圣经); 行动:寻找喜乐(藉着散步、手工、烹饪、小游戏等,让他们从中与你互动); 情感:让他进入(与孩子分享心情与同理拥抱的行动,让他们从中学习人际)。 在此,鼓励抑郁症患者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再按医生的建议,决定需要服药与否。患者无须害怕服药,因为大多数抗抑郁的药物不会使患者产生依赖性。本地检验仪器未够先进精准,因此有时医生会建议患者换药服用,以作观察,对症下药。(黄书荣整理)

有效的世代福音门训从领导者开始 所有职分当回到创世时的设立

with No Comments

“有效的世代福音门训从领导者开始――父母与牧者”工作坊讲员郑摩西牧师指出,福音是最重要的。他引用帖撒罗尼迦前书一章至二章,指出保罗强调 “福音”,共提到五次。福音是名词,也是动词。我们要把福音福音化,把好消息“好消息”(传讲)给人。(参林前十五1、2) 保罗给予我们效法的原则,就是要效法他的榜样如同效法主基督一样,把福音活出来。(帖前一5-8)保罗接着在帖前二6-14强调了几种关系:使徒、母亲和父亲。保罗虽然有使徒的身份,但他宁可放下使徒的权柄去传福音。他选择使用母亲和父亲的身份来传达福音的大能和美善:像母亲温柔地乳养自己的孩子;像父亲劝勉、安慰、嘱咐儿女。 郑牧师指出,所有的职分都要回到上帝在创世时的设立,即:先丈夫和妻子,后父母和儿女,再后是遍满全地。上帝所设立的职分,如:使徒、先知、祭司、牧师等,是人在犯罪后,透过律法的方式把人带到上帝的面前。人若能在创世的本质上活出福音,意即丈夫妻子、父母儿女能够活出十字架的爱,能够透过家庭的关系回到上帝的面前,就不需要其他职分的辅助。如此说来,所有的职分都是为了辅助婚姻和家庭,帮助人们在婚姻和家庭中活出福音,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产生生命。 提到教会的牧师职分,讲员特别访问在场的已婚牧师,从而看出本会有些牧师把时间用在教会的服事上,多过陪伴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其中一个师母甚至承认说,老公爱会友多过爱她。郑牧师以提前三1-5来勉励和提醒与会者,教会所产生的职分如:监督、长老、牧师等适用于每一个基督徒。所有基督徒都应该活出“监督”的身份和功能;而这段经文所强调的是夫妻的关系。按顺序,优先是家而不是教会(提前五4)。 我们要回到上帝在创世的设立的秩序,丈夫爱妻子如同主爱教会,在婚姻里活出福音。父母以爱培养孩子,让他们成为满有福音大能的下一代。最后我们实施和执行在教会、社区、国家、世界遍满全地,治理这地之职。(许丽咏)

赢得年轻下一代的迫切性 孩子12岁以前发展全人

with No Comments

“赢得年轻下一代的迫切性”工作坊讲员郑摩西牧师提出,上帝的原本设计是要基督徒“早熟”。如林前十三11指出,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是”丢弃了;因为小孩子容易“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弗四13) 成熟是关键。我们要培养下一代“认识上帝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13)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教导和教养他们走当行的正道;在孩子还年轻的时候,就要帮助他们爱耶稣,赢得他们的生命。 孩童什么时候能加入“成熟”(成年人)的全体呢?答案在路二40-52,耶稣给予规范性的例子。40节记载:“耶稣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神恩在他身上。”这表示孩子在十二岁以前,是全人的发展,这包括智体灵群。因此我们要在孩子0-12岁时,就要着他们,帮助他们有成熟的爱耶稣的生命。42至52节记载耶稣在十二岁的时候,开始在圣殿里跟教师们学习;这表示十二岁以后是在智力方面的发展,若我们在这个时候才教导和建立孩子的属灵生命,就比较迟了。 52节总结了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十二岁以前就要全人教育,包括属灵生命的培育;十二岁以后是在智力方面的成长,就是读书学习各门学科。讲员指出,一个成年人对耶稣的爱可能不如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爱耶稣,并且持续不断地在悟性上学习和爱耶稣,他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爱耶稣的人。耶稣给我们的榜样是“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上帝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路二52)(许丽咏)

建基于恩典的爷孙教育 给予孙儿满满的祝福

with No Comments

Tim Kimmel博士主讲“建基于恩典的爷孙教育”工作坊时,引以诗七十一18 :“上帝啊,我到年老发白的时候,求祢不要离弃我!等我将祢的能力指示下一代,将祢的大能指示后世的人。” 一.祖父母的资产 作为祖父母,我们有以下的资产,足以教育下一代,乃至于下下一代。 1. 成熟的生命(Maturity):成熟的理性、感性与信仰,可以传授后代知识、辅导感情、指导信仰等等。 2. 经验的丰富(Experiences):我们听得多、看得多、做得多,因此可以给予我们的子孙正确的指导。 3. 广阔的视野(Perspective):看事客观,比较正确。 4. 能够给协助(Assistance):我们给予时间,给予协调。 5. 给予他们爱(Love):多多聆听,不要批评,需要时给予劝告,教导他们如何使用金钱、时间、纪律,不然就保持沉默。 二.圣经中的祖父母角色 1. 给予祝福(Giving a Blessing) 在孙儿未出生就可祝福他们,持续地为他们祷告,记念他们身心灵的需要,带给他们美好的未来。可以在房间贴满他们的照片作为提醒,记念他们的需要。千万不要偏心(包括外孙),避免伤害他们小小的心灵;教导他们圣经真理,坚固他们的信仰(提前一5)。 2.举起火把(Bearing a Torch) 好行为活在他们面前如光照耀,预防跌倒,不要让火熄灭(太五14、16)。读圣经和好书给他们听,提醒鼓励他们要培育圣徒美德。在混乱的世代,教导他们倚靠圣灵的带领。当他们因为教会的敬拜方式等失望时,开导他们不要对上帝失望,也提醒他们对教会的责任。 3.设立标准(Setting a Standard) 本于自己的经验和透视,传达给予他们准确的信息,提醒他们不要受假新闻、假信息欺骗。在这经济不景气的世代,教导他们信靠耶稣生活,克服各种困难。建立他们对上帝的信心,教导他们弃绝相对的道理,如在婚姻上追求圣洁,作个诚信的人,相信义人到老的时候也必结果(诗九十二12)。 4.留下遗产(Leaving a Legacy) 我们应当留下的遗产,不是今生可朽坏过去的金钱财宝,乃是敬虔的信仰,爱的榜样,尊贵的生命,诚信的品格,带给他们永恒的盼望。好叫子孙羡慕的不是今生的物欲,乃是渴慕过讨上帝欢喜的生活,一生坚立在上帝面前,享受真正的福乐到永远(诗一零二28)。“祷愿我们留下的足印,可以引领他们的前途!”(May the footprint we leave, lead them the … Read More

连接教会与家庭 以恩典为基础的伙伴关系

with No Comments

Dr Tim Kimmel主讲的“连接教会与家庭:以恩典为基础的伙伴关系”,指出从过去到现在,教会和家庭从来都是密不可分,并拥有互相配搭的伙伴关系。因此,在十字架恩典为核心和基督信仰中,今日的教会与家庭要必须以恩典作为为基础(Grace Based),而非成绩(Performance Based)以及惧怕(Fear Based)。以恩典为前提之下,讲员提出教会与家庭事工的四个要点: 1.藉着追求灵性成长,孕育神的爱(创一26-28b) 要在家中培育上帝的爱,就要建立追求灵性成长的家庭;而在这条灵性道路上,父母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这方面的培育不一定只是透过字面上的教导,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真实活出上帝的爱。 2.藉着教会与家庭所展现的仁慈,彰显神的爱(摩五21-24;弗四1-4) 上帝要教会和家庭以仁慈的心来彰显祂。教会不只是基于活动,更重要的是成为许多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家庭聚集的地方,成为家庭的“属灵紧急房”(Spiritual Emergency Room)。 3.藉着带有真理与恩典的策略,传递神的爱(约一14;彼后三18) 教会在拟定事工或策略时,要以上帝的真理和恩典为基础。策略中应注重于建立信徒的品格(信心、纪律、忍耐),也要给与他们空间(犯错、不同、软弱)及满足他们内在的需要(满有安全感的爱、活着的目的)并帮助他们成长。 4.藉着教会与家庭的合作,倍增神的爱 这是一项长远性的蓝图,让家庭和教会互相配搭;其目的就是要将耶稣带入家庭中,让他们可以感受到上帝的恩典。讲员提供了一个以恩典为基础的事工计划,来帮助家庭从2岁至14岁可以如何互相配搭(可参考 www.familymatters.net/map)。(赵久荣整理)

D6大会开幕礼 为主赎回每个世代

with No Comments

主要讲员DR.Tim Kimmel在开幕礼上以“赎回每个世代:由你开始”证道时表示,我们所信靠的上帝是救赎主,祂永远活着(伯十九25-26)。因此,我们当竭力做主工,蒙主悦纳,做无愧的工人,按正意分解神的道(提后二15),为主赎回每个世代。 赎回每个世代,应该由我们自己开始;因此,有几项生活原则是我们必须学习: 生活原则(一):生活是艰难的,如果生活在愚昧中,那就更难了。所以,有三个毒丸是要避免的,那就是: 1.“比较”的毒丸 ·我们常比较伴侣、孩子、职业……比较会产生妒忌、炫耀,比较使人渴望成功,比较也会使人负债和被捆绑。(林后十12) 2.“自足”的毒丸 ·靠自己无法达到耶稣要我成为的那人,惟有靠着主我们才能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耶稣基督为至宝。(腓三4下-8上) 3.“便利道德”的毒丸(按自己的意思行更为方便容易) ·我们要把心带进服事中,要以主的方式服事主(腓三18-19) 生活原则(二):永远不要在“即时的”祭坛上牺牲“永久的”。 ·世上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只有上帝、上帝的话和人,这三件事是永久的。(林后四16-18) 生活原则(三):你会被打倒无数次,尽你所能地往前扑。 ·我们要尽所能得“往前扑”,因为是上帝让我扑倒。所以,在当下的艰难里,我选择扑倒在上帝里,祂就祝福我。 ·我们也告诉上帝:“主,我不明白,但我信靠祢!”,因为祂可以在我的不能里行神迹。 生活原则(四):每一个人都会死,不要在你最后的人生中失败了。 ·在人生最后阶段或年长时有两件事不要忘记: 1.不要避免挑战,意思是不要一直在待在安全区,要不断学习成长、不断突破。 2.不要晚节不保,不要食古不化,不要倚老卖老;年老时要越可爱,越有恩慈、恩惠,常鼓励人,饶恕人。 结论: 1.专注于耶稣——明天成功最大的敌人就是昨天,所以要专注于耶稣。 2.专注于你的使命——我们的生命能走到终点是靠对上帝的忠心。(蔡秀真整理)

特别报导:2019年D6大会:赎回每一个世代 有效信仰的培育

with No Comments

2019年D6大会的主题是“赎回每个世代:一个有效的信徒培育的呼召”。这个大会于8月1日-3日在吉隆坡纯福音教会举行,有四百多人来自印尼和全马各教会的基督徒与会。总讲员是来自美国的Tim Kimmel博士,是一位有十五本与家庭相关著作的牧师,负责开幕礼与闭幕礼的主讲。 大会安排三位讲员,各负责三种语文(既华语、英语与国语)的主讲,他们分别是来自美国的马来西亚华裔郑摩西牧师、印度的P.C.马太博士与印尼的 Dwidjo Saputre博士。工作坊讲员共有十一位,其中包括吾会会长池金代牧师与陈倩明博士。 三语工作坊的讲题环绕着家庭门训发挥,内容非常丰富多彩包括:“联系教会与家庭”、“最佳家庭服侍的实践”、“预备家庭友善的教会文化”、“家庭:上帝国度建立的中心”、“教会和家庭:不要失去下一代”、“在门训中跨越代沟”、“亲子教育与心理健康课题”、“服侍单身母亲”、“门训你的家庭”、“在心理健康的挑战中培育孩子”、“建立家庭事工”、“以恩典为基础的爷孙教育”、“学前家庭门训”、“儿童灵性的培育”及“培育使命性的家庭”等。 与会教会牧者领袖都表示得益良多,对福音的再认识,与家庭及教会的关系之理解尤其深刻,对个人与牧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20年大马D6将于7月31-8月2日在DUMC卫理公会举行。(黄家源)

1 36 37 38 39 40 41 42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