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书声:为黄乃裳施洗的牧师

with No Comments

文/黄孟礼(总编辑) 书名:薛承恩传:一部东方的史诗 (Nathan Sites, An Epic of the East)作者:Sarah M. Sites 译者:辛福音译作组出版:辛福音译作组 日期:2018年5月 页数:256页  这本《薛承恩传》号称是第一本美国早期基督教宣教士在中国福建宣教的历史传记,对于诗巫人而言,更具意义的是:这位宣教士——薛承恩,是为港主黄乃裳施洗的牧师。  薛承恩(Nathan Sites, 1830-1895)是美国俄亥俄人,毕业于该州卫斯理大学,并响应成为首批前往中国的宣教士。1861年6月10日,他与新婚妻子挥别万般不舍的母亲,经过101天的海上航行,于同年9月19日抵达福州。他们先住在福州郊区的牛坑村,学习华语与福州话。  薛氏在福州为第一位施洗者为谢锡恩。1869年,谢氏与其他六人在天安堂被按立为“七金灯台”,他们成为福州最早的美以美会牧职人员,为在地的布道先锋。谢锡恩经常与薛教士一起长途跋涉,布道探访,成为其得力助手,也协助翻译《韦斯利传》(即《卫斯理传》)等著作。谢氏也曾受邀前往美国参加卫理公会年会,还在华盛顿得到了美国克利富兰克总统的接见,同时获得一所美国大学授予神学博士学位。 眼睛曾受重伤  1866年,薛承恩为闽清六都黄乃裳施洗,黄乃裳亦加入成为传道与美以美会文书等之行列,并协助薛牧翻译《圣经图说》丶《天文图说》等书。光绪年间,黄氏进京考试,中甲科举,参与维新运动的公车上书活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率领福州移民到婆罗洲砂拉越诗巫垦荒,建立“新福州”。三年后,黄氏回到福州参与“辛亥革命”,成功后被委为福州省交通部长一年。  除此之外,薛承恩也到南平丶尤溪丶永春丶古田丶平潭丶兴化等地区布道,创办了福建省第一个孤儿院丶女子学校丶华南女子学院丶神学院和医疗事业等。 一次,他在南平因为教会会所改建,和当地居民引起纠纷而被围攻,在拳打脚踢之下,尖叉子又朝他眼部猛刺,受了重伤。后经拯救,眼睛虽恢复了视力,但脸颊上却留下了深深的疤痕。 薛氏墓碑未好好保管  1895年2月3日,薛承恩在闽清六都教堂讲道,当晚病发。在回去福州的船上,他向天父作了最后的祷告,并于2月10日病逝,享年65岁。当时,美丶英丶法丶德丶俄丶意丶日等各国领事馆均下半旗致哀,福建省各界代表及在华的外国人等五百多人,在福州举行追悼会。薛氏埋葬在福州的外国人公墓,不过,到了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时,该墓遭到破坏,薛氏墓碑更是被丢落在目前的蔡襄宗祠的管理人住家门前。在下年前在当地看到时,很是感慨,心忖教会可能对这些历史文物要好好地加以保存与保护了。  薛承恩的夫人回美国后,用了18年时间完成这本传记写作;1912年12月18日,薛夫人安息主怀,并未看到正值印刷中的传记面世。  这本书于2017年被翻译为中文,并于2018年首印中文版,真是可喜可贺;更让中文读者了解当时福建社会及初期教会的情况,还有一个外国人在当地生活的种种问题与挑战。  书中还附上42张当时福州各地的珍贵相片,这实在是一本研究福建教会史不可少的读物;更是卫理宗宣教士及信徒们不能忽略的宣教书籍,阅读其中情节,真会让人感动不已。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诗巫观摩学习开展中国乐龄事工 林铿典从裁缝师到传道人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受访:林铿典(牧师、闽清县基督教协会会长)记录:卢韵琴 原是为人裁布制衣的裁缝,却因为牧师的坚持不懈,他考进了神学院;从此不当裁缝,当引人归主的传道人。闽清县基督教协会会长林铿典牧师月前到访诗巫参加全砂乐龄大会,会后特接受本报总编的专访。 是上帝的拣选当年他因为家中遭遇突变而搬到福州,在原是基督徒的生母带领下信了主,从而加入教会。时任牧者的张幼娥牧师见他年轻,且有潜力成为传道人,就一直鼓励他献身念神学,“因为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关系,我连初中都只上了一个学期,在学术上根本是不够资格的;但因张幼娥牧师的坚持和盛情难却,我就去考了,还备考了一个星期,想不到还真的让我考进了神学院,实在是上帝的拣选。”那是在1985年,他成功考进了福建神学院,成为该神学院的第二届神学生。进入了神学院,首要解决的就是生活问题。因为当时的他是家中的经济支柱,两个子女上学,家庭生活比过去艰苦,全家人靠着信心生活,得到华侨谢仰平先生、黄贞明牧师等爱心帮助,家乡教会5位老信徒给他每月5元人民币的补贴;感谢上帝的恩典,让他的家人生活平安度过。“虽然我之前是个裁缝,但进了神学院就不当裁缝了,要做衣裳也都只是义务帮老师和同学们做,哈哈哈……”与他同届的同学有80人,来自福建省各地,这是也让他在若干年之后,相识满天下的原因之一。 专心传道1987年7月,他顺利从神学院毕业,在农村教会专职事奉,一个月的工资是75元人民币。“当时,我就如张牧师在先前所言,当传道人是吃不饱,饿不死的,哈哈哈……”为此,他也曾经想过靠自己改善家人的生活,但上帝出手管教了他。那些年,他的师母养过猪、培植过白木耳,意欲为家里添加收入,但这些都亏本了,着实让他领悟了许多事。从此,他也就专心传道,不再多做他想了。想不到,日子顺心顺遂了起来;1989年转至城关堂事奉,服事至今。感谢主恩,儿女都已大学毕业成材,各自办了公司,还有了一个外孙女和两个孙女;外孙女今年13岁很优秀,曾获上海市象棋比赛青少年组第一名,今年8月份参加全国运动会轮滑成人组得到第三名,被评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女儿在闽清江边也为他买了一套房子,堪称是蒙福的一家。现在的他已届退休年龄,但因着教会的需要,他选择了继续服事,报答主的恩典。 薛承恩传记出版谈起闽清县基督教会,就免不了谈起将基督教带入闽清的薛承恩牧师。1864年,美国神学博士薛承恩(Nathan Sites)牧师在闽清播下了福音的种子,为闽清基督教会发展的初始。薛承恩牧师过世之后,他的师母撰写了薛牧师在福建传教的故事,可惜尚未出版,师母就过世了。后来,薛牧师的女儿收集成册——《薛承恩传》英文版,在美国出版了。“我的兄长刘家礎(编按:林牧原家庭姓刘,后过继给林家为子)是美国化学博士,多年前在美国见到此书。而他因为曾看过我送给他的《闽清教会誌》,内里记载有关较早在闽清传教的传教士——薛承恩牧师的事迹,所以就将其传记带回到中国来。他本想在国内翻译成中文版,却苦于找不到翻译;最终上帝的恩典够用,感动我兄长自己来翻译此书。由于他住在美国俄亥俄州,薛牧师家乡也在俄亥俄州;而薛牧师在闽清六都病逝,我哥的老家也在六都。很巧合,所以我兄长和侄女就花了二年时间,终于将这本书成功翻译成中文版,并在美国出版。”薛承恩是于1866年以前,自福州来到清水塘(现在闽清)一带设教;后来他为第一批信徒,包括黄乃裳等施洗。因为有黄乃裳,才有了1901年福州人集体移民砂拉越诗巫,及发展到今天的砂拉越卫理公会。后来,薛承恩牧师也到南平、尤溪等地设教,还到过古田、福州、平潭、兴化及永春等地区宣教。有一次,他在南平遇到暴徒,刺伤了他的眼睛,在脸上留下了一道刀痕。 让牧者有责任感后来,闽清与中国其他教会一样,出现了许多变化,及在文革期间被关闭数年。1981年拨乱反正,政府部门推行信仰自由政策,开始旧堂重修恢复聚会,改革开放后并建了新的堂所。目前,该县拥有29个堂会,3位牧师、1位副牧与3个传道,信徒约有1万人左右;但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而且流动性大,教会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身为闽清县基督教协会会长,林牧师认为,闽清县基督教会目前所面对的最大牧养问题,就是缺乏教牧人员。感恩的是,闽清县基督教协会已经开始着手作出改革,希望能够进一步地扩大牧养范围。“因为教会工作待遇不高,难找愿意献身的年轻人。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便是如何让传道人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林牧师正在着手进行初步的改革,即是将教会的管理权从“信徒全权管理制”改变为“牧者管理,信徒配搭之”的新制度,让牧者有责任感。林牧师此次是特别来到诗巫参加全砂乐龄大会,以便从中学习如何开展乐龄事工,在中老年信徒当中建立乐龄团契,让他们可以有规律性的过好教会生活。“中国的老人活动通常都是打牌,而乐龄团契的建立,将可以让他们在教会学习唱诗歌、读圣经,彼此交流,互相关心,彼此代祷,参与事奉,过上更有意义的晚年生活。”

为国家守望祷告

with No Comments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征稿:《灵修日程》读者心得

with No Comments

这是一份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灵修读物! 这是一份不分国家与种族、不分宗派的灵修读物! 这是一份用33种语文,分76种版本的灵修读物! 您是其中一位使用者吗? 如果在灵修路上,《灵修日程》(UPPER ROOM)是您的属灵良伴,陪您走过灵程的高山低谷;欢迎您藉着文字与我们分享,让我们同得灵修的好处!    字数:700字以内  敬请将来稿(请以文档方式)电邮至scaccmm@gmail.com,并注明真实姓名、电话与所属堂会,同时附上个人近照一张。 每一天由灵修开始 2018年11-12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每期一句“他(耶稣)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慾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上帝生的。”(约一10-13)

抓鼠有感:个人“简介”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前不久,因需要得交上个人简介,但字数限定30字以内,让我着实犯头疼。我问对方,可否寄些范例给我参考?接着,我就收到了这些“别人的简介”:  某某,旅美三十余年,XX博士,XX硕士,从事XX研发,热衷福音布道。  某某,现居XX,业余心理辅导师,爱好阅读。  某某,XX专家、XX总面试官  某某,现居XX,……育有特殊儿和普通儿,学习每天心怀感恩,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这些简介里,有提到自己居住的所在地、个人的学历、自身工作或专业范围(甚至职衔)、个别兴趣,甚至目前的人生态度……左思右想,我最终为自己写了这样的简介:  某某,马来西亚华人,正职乃基督教刊物文字编辑,业余为教会会友传道。  好吧,我知道后面这句话蛮怪异的,除非我离职,或本处传道举荐没通过,否则这两种身份都会随着我,无关乎上班还是下班。其实,我的本意是:除了正式上班的正职外,下班后或还有一些因着本处传道职份而需承接的服事。只是“30字以内”的设限,加上对方频频来催,所以无暇细思,就这样寄出去了。 最后的“名词”  说实话,这样的介绍挺无趣,但却又是我能想到“最保守且实在”的自我简介了。不过,这事却意外引发我认真思考:我到底是谁?那些加在我身上的“形容词”或“名词”对我有何意义?如果只有一句话,哪一个是我想保留到生命最后的“形容词”或“名词”?  小时候,我会说:我是某某人的孩子。出国求学后,自我介绍时会说我是某某学校某系的学生,还有我是马来西亚华人。进入职场后,工作职称是最常用到自我简介——我是《卫理报》的同工;在教会圈里,当然偶尔也会加上一句:我是某某堂的会友……   其实,一个人怎能用三言两语描述得尽?!不过话说回来,就算用上“千言万语”,也未必能将一个人说得清楚?更别说,这些外加的“形容词”与“名词”或许有天都会成为过去,或不再有意义!  想了老半天,到底我真正想给自己下的简介是什么呢?或说,我至死都想保留的“形容词”或“名词”是什么?  是“上帝的孩子”!  在离世的那一刻,与谁有血缘关系,拿了几张文凭,做了几份工,服事了多少年,担任了哪些职位,银行里还有多少存款……都与“我”不再有那么切身的关系;唯独我是“上帝的孩子”,才是跨越生死的身份。  约翰福音一12节如此说:“凡接待祂(耶稣)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  12月是纪念耶稣从天降生,为世人带来救赎盼望的日子;您是否预备接待祂,信靠祂,而得着那最珍贵的自我简介——上帝的儿女呢?!

交流站:古晋恩典中心招募电话辅导义工

with No Comments

您是否愿意接受辅导装备,成为电话辅导义工?古晋恩典中心正招募电话辅导义工,招募对象条件如下: 重生的卫理公会会友 年龄25岁以上 对辅导事工有负担者 愿意委身一至两年(作为恩典中心电话辅导义工) 需由牧者推荐 所有报名并获录取的会友将有本中心安排,接受相关课程的训练,报名奉献为RM100(训练费用)。 欲知详情,请联系恩典中心082-258411。 恩典中心地址:联合教会2楼(Association of Churches in Sarawak),Lot 2500, Block 10,Jalan Stampin,Kuching。

交流站:家政训练所假期办家政班

with No Comments

诗巫卫理家政训练所将举办假期家政班 日期:12月6日至12日 上课时间:每天早上8时至12时 课程:家庭手工、烹饪 截止日期:11月15日或满额为止(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凡有兴趣的12岁到20岁男女生,皆可前往奥本路卫理托儿所报名,或联络负责人0138293407(李)、0168885907(刘)

澳洲伯尼市布道站庆三周年 收获福音果实

with No Comments

坐落在澳洲塔斯马尼亚伯尼市华人卫理公会塔州西北地区布道站,于10月28日庆祝成立三周年。这个隶属朗塞斯顿颂恩堂的布道站,如今已看到发展的成果,开始新的发展篇章。 当天的庆祝活动由颂恩堂主理牧师官清忠牧师主持,参加人数超过50人,热闹且温馨。官牧师除了主持圣餐和例常周年生日会活动外,还举行圣洗仪式,让这周年庆典更添美好的属灵意义。 当天受洗的是护士出身的“满洲格格”(原姓爱新觉罗),现已改姓赵;她与夫婿过先生,十几年前迁居塔斯马尼亚。三年前受该布道站负责人许守勤夫妇的邀请,先后参加读经班,学习真理。今年开始接受洗礼训练,如今愿意归基督名下,成为该布道站第三个接受圣洗的会友,也可算是布道站收获的福音果实。 当日庆典也迎来一个稀客——现在墨尔本牧会的彭能顺牧师夫妇。他乡遇故知,为当天庆典增加不少热闹温馨的气氛。 伯尼市地处塔斯马尼亚州西北部,位于北部思密敦(Smithton)和德文港(Davenport)的中间。如今这三个地区正处大势发展地区,吸引了很多华人移民。如今伯尼市刚购置自身的礼拜堂,是个深具教会宣教布道潜能的地方。(许世韬)

天锡堂妇女会70周年感恩会 邱和平:妇女事工需要随时代改革

with No Comments

“姐妹们当要明白上帝的旨意,更要颂赞上帝的一切作为,凡事都要尊主为大,以主为乐。”在天锡堂妇女会70周年感恩会上,讲员邱和平牧师如此提醒姐妹们。天锡堂妇女会70周年感恩会于10月28日进行,并且邀请卫理神学院院长邱和平牧师以“颂主恩、活出爱”为题,分享信息与勉励。邱牧师说,天锡堂妇女会已经70年了,从最初的起步期(1948年-1983年),到第二阶段的起伏期(1984年-2000年),再到现今的渐长期(2001年-2018年),妇女姐妹走过了一段恩典之路。然而,妇女姐妹也应该随着时代不一样,在事工方面有一定的改革与思考。 自我觉醒而谦卑首先,他促请姐妹们当要明白上帝的旨意,就如同路加福音一章中的马利亚,先是自我觉醒而谦卑,再是失措寻求得支援,然后是选择相信而顺服(路加福音一38-45)。“可惜的是,今天的基督徒都不是顺服,而是想操纵上帝的心意。姐妹们需要向上帝寻求的是上帝的旨意,到底上帝要妇女会做些什么?”接下来,姐妹们当要颂赞上帝的一切作为,歌颂上主的厚恩。他表示,通常人们总是功利地向上帝祷告,而不是因着上帝的属性;而且上帝所给予的平安,是超出想象且不一定合乎逻辑的。回想一下,你曾经因上帝是神而赞美祂吗?他也吁请姐妹们当要以主为乐,尊主为大,在生活思想上都要基督化,不要将思维分类,一旦出了礼拜堂就是另外一种思想。对于妇女会,邱牧师强调这是一个很独特的肢体,更是一个不分年龄的肢体,并不存在“专为年长姐妹所设”之说。(韵琴)

1 9 10 11 12 13 14 1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