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的脚:SMK Pakan原住民少年营 CKS带领41人重新确认信仰

with No Comments

感谢上帝的带领,CKS(Calon Ke Syurga)于2019年3月23日-25日在SMK Pakan举办的营会已圆满落幕。 在这次营会中,有41名营员参与,服事同工则多达17位。许多营员虽自称是基督徒,在长屋参与崇拜,有些从小就跟着父母做礼拜,也知道这世界有一位创造主;但其实他们从不知道自己所信的,与其它宗教有何不同之处。营会时,这些营员告诉我们,“Semua agama percaya satu Tuhan yang sama, cuma cara sembahyang berbeza.”(所有的宗教都信同一个上帝,只是敬拜的方式不一样)“Agama lain mempunyai banyak pantang larang.”(其他宗教有很多禁忌)营会结束时,41位营员全数愿意决志接受耶稣基督成为他们生命中的救主。他们重新认识上帝,更新他们的灵命,这都是圣灵在他们当中动工。(黄友霞) 编按: “CKS”(Calon Ke Syurga)是一群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青年,透过举办原住民青少年和儿童营会方式接触原住民,使福音在他们中传开,信仰在他们心中扎根。营会活动包括兴趣班、专题、游戏、分享环节等,并在Ulu Julau、Kapit和Lubok Antu留下足迹。2019年将继续进入Pakan、Kapit、Lubok Antu及泗里街。 短宣心得 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 感谢上帝,这是CKS 团队的第5个营会了。从一开始自己策划、安排,直到如今在营会能安安心心来预备讲道……我看到的是团队的共同成长。即使有一天我不在团队里,团队仍然可以继续服侍、长进;这让我很感恩,也很放心。这一次看到上帝仍然大大使用这个团队,圣灵也在营员当中动工,营员心里满满的感动及真心的立志……每一滴真实的眼泪,让我真的很安慰,也给我很大的动力。CKS团队真的要继续下去,为上帝拯救更多灵魂,也呼吁更多的人,若你真的对国语事工有负担,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朱全伟) 你看见“他们”了吗? 对我而言,肩负这一次营会的营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直以来,我是一个祷告了却很难做到完全交托给上帝的人。在我接下营长一职时,我很清楚明白,是时候我需要突破了。 在整个筹备过程中,我尝试“放手”,不挂虑太多,凭上帝安排。这个过程真的不容易,再加上营会有一半同工都是第一次参与。但每当我开始挂虑时,我就刻意向神祷告,寻求他的帮助。 “祷告”是CKS一直以来推动原住民事工主要的原则。 当营会时间逼近时,同工们也渐渐开始各自面临一些挑战:在工作上,开会时间与营会时间撞期;身体不适;事奉繁忙等;连SMK Pakan的老师也通知我们,营员不晓得是否会因星期五开始假期而不愿意在学校多待几天。我自己也由于学校活动,几乎无法在预定的集合时间抵达营会地点,提早与同工们安排营会的细节。老实说,面对一连串突发状况,我的信心逐渐被打击。 上帝看见了我的软弱。3月18日那天,初成小组组长跟我聊起,可以把事工代祷事项放在小组,让他们祷告守望。上帝透过她提醒我,我们所做的是属灵的争战,更要祷告求主宝血遮盖。 我开始与同工们发动“代祷引擎”。就在隔天,我接到一位同工的信息,告知她的祖母入住加护病房,这不但突然,而且情况不乐观(只是在“等时间了”)。这样的考验对我来说难以承受,我开始迷茫。CKS主席告诉我,争战就是如此;当下,我知道我们不能做什么,唯有祷告——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我们可以向上帝支取无限的力量。祷告,让上帝做我们的元帅! 以弗所书六13:“所以,要拿起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透过祷告,不仅要向上帝交托,更需要毫无保留地信任祂的保护与看顾。 … Read More

爱你的邻舍:全然信靠神危机就是转机 盼原住民被建立起来

with No Comments

口述/陈俊杰(美里杜当堂主理牧师) 整理/震凌 来自民都鲁民恩堂的陈俊杰牧师,少年献身,现今是美里卫理杜当堂(纯国语堂会)的主理牧师。适逢达雅节临近,藉此机会访问他这些年来服事原住民及参与国语事工的心得点滴。 与“国语”频繁接触 从小在民恩堂长大的我,虽然在过去的教会中未曾接触过任何国语事工;但仔细回想成长的轨迹时,赫然发现上帝早已预备我走上国语事工服事的路向。 自小,由于父母在外工作,我在家里都由KAKAK(印尼女佣或伊班女佣)照顾,也因此开始接触“国语”。毕竟,为了与女佣能沟通(至少肚子饿懂得表达),还是被迫要学习国语。 记得小学六年级,我虽在精英班,但考试成绩一向不理想。记得有回考试结束后,国语老师分考卷时说:“这次班上有人得了一百分”(事实上六年级学生要在国语拿一百分并不是件易事)。当大家都在猜是不是那些名列前茅的学生时,老师却说这是个会让同学们大跌眼镜的人。而我停了之后也一笑置之,毕竟按着我过往的成绩,那得一百分的人不可能是我。可当考卷到手时,我万分震惊,没想到自己竟是得满分的那个人,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上中学后,上帝透过我参与不同团体与职务,与“国语”频繁接触。中一到中二那段期间,在阿姨店里打工,晚上没顾客时就会看电视,那些多是华语片配上国语字幕。中三时,老师甚至问我在哪里补习,国语可以这么好(但其实我没补习)。我想,就在这些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操练我的国语,以致现在可以参与在国语圣工中。这是上帝的工作! 该拿什么见上帝呢? 我小时就立志成为一名律师和政治家,已故全国行动党主席卡巴星(Karpal Singh)是我的偶像,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像卡巴星一样成为律师,为正义发言,为受冤屈的人伸张正义。但中五那年,印象中是廖玉强牧师带领一批神学生来民恩堂进行“卫神之夜”。那一晚,我本来有补习,可最后却选择了出席“卫神之夜”。当晚有一出戏剧,讲述了一位中五毕业生,梦见许多灵魂的哭喊声,第二天与朋友聊起时,朋友告诉他是上帝在呼召他。可年轻人想着,不如我先念完大学,再进入神学院吧!四年后他毕业了,朋友提醒他要回应呼召,他想着再多读两年硕士吧!后来毕业了,年轻人又觉得父亲辛苦供他读大学,应该回报亲恩,回馈社会。结果进入社会,一打滚就是几十年。最后,他的确飞黄腾达,事业有成,子孙满堂;可拄着拐杖回想一生,想起上帝的呼召时,却骇然发现一只脚已踩入棺木的自己,该拿什么见上帝呢? 那一幕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我心忖,即使自己真的成为卡巴星那样闻名全国的律师与政治家,那又如何?或许我也同样无脸见上帝。所以当下,我知道那是上帝呼召我。只是当讲员呼召时,我却不敢上前,只是回应上帝说:“好吧,我答应祢,参加明年为期三个月的短宣课程。”基本上,这样的承诺也是种变相的逃避! 当我参加三个月短宣之时,上帝的呼召不断临到我,无论灵修、听道,都觉得上帝在呼唤我,只是我一直不愿意回应(因为我还有律师梦还未达成)。直到三月份的最后一个礼拜,我无奈之余向上帝说:“好吧,我愿意献身,不过再给我两年读完中六,就进入神学院受装备。”可心中挣扎仍挥之不去,某个清晨,我在睡梦中惊醒,突然听见一道声音对我说:“为何要读中六呢(原本读中六是要申请大学法律系)?如果已回应上帝呼召,成为传道人,何必再多耗费两年呢?”我终于降服在上帝面前,马上报名申请神学院六月份的先修班。在我祷告后,诚如卫斯理约翰所说的,心中有股异常的温暖,何其平安,何等平静,数个月来心中的一切挣扎一扫而空。我就这样走上了献身之路。 国语词汇量暴增 其实,进入神学院时,我虽只知道上帝要用我,却不知道祂会在哪一方面用我。然而,即使不清楚未来事奉去向,但我决意好好装备,以便随时让主使用。不过,在接受神学装备时,我全然未曾考虑过国语事工的事奉,毕竟母堂并无国语事工,而自己的服事兴趣多在青少年及宣教布道,对国语事工则全然无感。 不料,我第一次的实习就被派往新福源堂,当时主理林国强牧师表示,所有事工皆有人负责了,唯有国语事工无人负责,问我能不能接下重责。老实说,我有些震撼,毕竟从没想过参与国语事奉;但主理说去,我就去吧! 2004年6月,我被安排到国语事工实习,并负责其中一班最糟糕、最调皮的学生。但教导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虽顽皮却尊重牧者,不但听话,也愿受栽培,我更进入他们当中作家访。半年后,我成为一年级学生,被派往锡安堂实习;但每周日晚上,我依然固定地回到新福源堂(即使不再是我实习的教会),主动帮忙(因为看到此事工缺乏人手,无人参与),直到二年级时。 一般上,年底实习期间,一年级生都会被差回母堂实习,唯独我例外,而再次被派往新福源堂。虽然心中有些不愿,但我与当时国语牧者Pastor Rohana配搭,并在那一个月半里天天说国语,使我的国语词汇量暴增;何况还有Pastor Rohana可以请教,是多么有福啊。 二年级时,我被派往板厂实习,同样接触国语事工,带领了一整年的国语聚会。在上帝的恩待与赐福下,板厂聚会由原本的4人增至40人;当我看见的上帝祝福,心中隐隐觉得祂要在此事工上用我。但当时的我既不确定,又不太愿意。那时,刘会先牧师常来“挑战”我说:国语事工很需要牧者;而我每一次都只是应付地说:“祷告吧,看上帝如何安排!” 在神学院的四年,我更有许多协助翻译成国语的机会;然而,那时的我并不晓得,这些机会其实是“牵引”我日后加入国语事工服事行列的“契机”。还记得,毕业后第一个服事工场是在常青木山,那里大部份会友、工人都是原住民,聚会也多以国语方式进行。 到了第三年,我被派往美里感恩堂,该堂有长屋国语事工,同样由我负责。当我看到长屋事工由几个人成长至几十人,就发现:为什么上帝在国语事工上,格外赐福我手所做的工?!到了年尾,我在求进成为游行传道时,面试牧者都问我:你的国语能力如何?我知道这问题背后的“涵意”,可又不能说谎,只好回应说:我是会,但不是很会!其实,我心里暗暗希望,不要派我去负责国语事工。 结果,那一年委任,我被派去古晋晋光堂全权全时间负责国语事工。我就此觉得“一入此(国语事工)门,没有退路”了!果不其然,至今已是我全时间负责国语事工牧养的第9年。 但是,感谢上主,一路来从开始时的不情愿,心中多少挣扎与抗拒;到数年下来,亲眼见证上帝在国语事工的奇妙工作,以致我不能再抗拒祂,反倒甘心顺服,与祂同工。 危机就是转机 牧养国语教会多年,发现挑战确实不小,主要是因为原住民生活习惯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除偶而农作,大部份时间都在长屋大厅吃吃喝喝,休闲休息,也较缺乏积极性。因此,刚开始牧养他们时(无论是晋光堂或杜当堂)颇感吃力,常常就像One Man Show,凡是都要亲力亲为。 记得第一年的牧养,厚厚一叠报告书需要牧者自己全数完成,会友全然不懂得如何写计划书;牧者也成了“一言堂”,一手主导,一手包办,执事领袖只会说:“boleh,boleh!Yes,yes!”。因此,牧者得包山包海(包括当福音车驾驶员),什么都做。然而,感谢上帝的带领,到了第二、第三年时,在栽培训练之后,执事领袖们逐渐被建立;也才发现,原来他们不是不愿意,只是未曾被教导当如何做。 虽然一开始栽培会让他们稍有排斥(毕竟过去太安逸,什么都不用做),也有些不情愿,但后来发现他们其实能力很好,也渐渐能接纳。基本上,到了第三年时,牧者工作已较轻省,团队也多被建立,愿意分配工作,参与带领等。 其实,华语堂会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在上世纪初,无论黄乃裳港主或是富雅各宣教士建立教会之初,也是困难重重。许多时候,教会缺乏经费建学校,建医院,建教堂,多是依赖外国教会的奉献,才协助教会发展。直到1974年,砂拉越所有宣教士被下令撤离后,吾会才开始经济独立,自供自养。 因此,我发现国语教会面临最大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经济的缺乏”(与吾会早期的情况甚为相似)。当然,我们无法期待他们一下子转变,毕竟成长需要时间,无法一蹴而就。但是,我在这显为弱势的教会中事奉,反而看见上帝异常多的工作——每当我们缺乏时,上帝就为我们开一条出路,让我们学习:独立与成长。 对我而言,教会的危机有时其实是转机,特别去年年底,纯国语教会的杜当堂(会友只有2名华人,其余皆为原住民),财政支出与事工费用是三十万令吉左右;可一年的奉献只有两万令吉(不到10%)。还记得去年九月底,当我们要交十项捐、四项捐给年会时,户口只有一万令吉左右,根本是阮囊羞涩,缴不出钱来,对我们来说是个危机。直到最后一天(9月30日)才有奉献进来,并刚好足够缴纳给年会。 所以,我藉此勉励会友不要倚赖外来奉献,要学习自立更生,要自己多多奉献,建立主的教会;因为这是我们的教会,我们的家! 故此,我们除了不断教导,更在今年推出“信心认献”运动。杜当堂鼓励一百名会友每月奉献一百令吉;如果有百名会友参与,那一个月就有一万,一年就有十二万;相较去年的两万令吉奉献,是很大的进步。 感谢主,至今已有61位会友参与,教会每月奉献从过去的一千令吉,今已提升至六千令吉左右。在短短几个月内,这是个跨度相当大的进步;因此,我相信危机就是转机! 所以,看到危机,切莫退缩,反倒要前进──不要“知难而退”,倒要“知难而进”。感谢上帝藉此让我经历祂的大能力在我们心中动工,以致我们所成就的是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以弗所书三20-21)。 放慢脚步,建立团体 对我而言,在国语教会中牧养最大的学习与得着是:放慢脚步,建立团体。 … Read More

Direct Talk 总编面对面:林晶萍致力在原住民中兴起牧羊人 不能以华人思维对待原住民 盼为原住民青少年提供庇护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林晶萍(诗巫新福源堂助理牧师,主要负责国语事工) 整理:卢韵琴 从不喜欢,甚至是有些看不起原住民的心态,到主动接触原住民,继而立定心志要当一名本地宣教士向原住民传福音,再到嫁给一位原住民牧师为妻——林晶萍牧师爱原住民的心就像是正在行进中的火车一般,一路向前行,丝毫不停顿。 那,是什么样原因让她有如此大的转变呢?对于她的献身服事,还有异族婚姻,家人难道都不会反对吗?她与原住民丈夫,又是如何携手走过这一条路呢?配合丰收节的到来,黄孟礼总编辑特别邀请正在新福源堂国语事工服事的林晶萍牧师来一次面对面的闲话家常,听听她的故事。 心志当一名宣教士 从小,她的家人都告诉她,原住民是不聪明的、是好吃懒做的,这些真的影响了她对原住民的看法。感恩的是,当她在参加短宣学校时,与几位原住民同学住一栋宿舍,让她有机会更深入地认识原住民。 “那时的我其实对原住民还是没有好感,只是她们既然与我同住,我就要好好地与她们相处。于是我便主动地找她们谈天,就这样,我感受到她们的友善与亲切,之前的隔膜就这样被打破了。” 短宣学校结束,她回到家乡斯里阿曼,看见了当地原住民的需要,便下定决心要当一名本地宣教士,向原住民传福音。 在她决定献身时,她的家人虽然没有反对,但也没有表示支持;反而是她那个当了基督徒,却不热心教会服事的父亲给了她最大的支持。 “其实我早在15岁左右,在一次年少大会上,听过许广铮牧师的分享之后,就立定心志在未来要当一名宣教士,但我并不知道自己要在什么工场服事。2003年,我正式进入诗巫卫理神学院接受装备。” 在2005年完成了她的文凭课程后,她被派往桑镇牧养教会。一年之后,她再回到卫理神学院进修,并考取她的学士学位。 2008年,她正式开始在砂华人年议会服事,并在2012年开始,被派到新福源堂服事,全权负责该堂会的国语事工。 不能用华人思维处理事情 “最感恩的是,不论是神学院时期的实习,还是毕业后的牧会,我所服事的堂会大多数都有长屋事工,无形中操练了我在国语事工上的服事;就连我半桶水的伊班话与国语都得到了很好的练习,我想这就是上帝在预备我,哈哈哈……” 在新福源堂服事了8年之久,文化冲突也不是没有,但她学到最多的,面对原住民就是不可以用华人的思维去处理事情;而且原住民的步伐通常都比较慢,做为原住民的牧者,要晓得这一点。“2012年也是我踏入婚姻的第一年,所以我感恩,上帝通过这一切来预备我。” 由于新福源堂国语事工所服事的都是比较中下阶层的原住民,一些青少年可能会更顽劣一些;但近年来通过教导与劝诫,明眼可见,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可能觉得他们的破坏性很大,也造成人们的刻板印象——只要教会有什么被破环,都是原住民的‘问题’。然而,在调查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 原住民流动性大 目前,新福源堂国语事工的主日崇拜约有100余人参加,主日学则有70人左右。5月19日是国语新圣堂的落成奉献礼,也是该堂会的一大盛事。 在100多位的主日崇拜参加者中,有些是天主教背景,也有婆罗洲福音教会的背景,他们都是因工作的关系,搬迁到市区生活,是以,流动性非常之大。“还有一、两位原本是伊班卫理公会的会友,但他们选择了在新福源堂参加崇拜。” 同时,还有30%是印尼籍基督徒。她们的丈夫都是来到砂拉越工作的印尼籍外劳,因着丈夫在木山工作,妻子就在市区租房生活。与本地原住民信徒相比,这些印尼籍基督徒的灵命还更加稳定,这可能是因为她们原本就是基督徒的关系。 林牧师说,因为该牧区的原住民流动性大,所以新福源堂国语事工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好他们的根基;最起码培养他们参加主日崇拜的习惯,那他们搬到别处时,就会去寻找教会。 为培养接班人而努力 除了流动性大之外,原住民的家庭问题也是不少,因为太多夫妻离异与再组家庭的关系,让一些家庭问题更为复杂。还有就是生活空间过于拥挤,容易产生误解与摩擦,这很可能就是一些原住民青少年不愿意回家的原因。 “如果可以的话,我的梦想是设立一个收留中心,为那些不愿意回家的原住民青少年提供一个庇护所。这些孩子的本质都不坏,但他们就是不想回家,成天在外面游荡;日子一旦久了,这些孩子就会迷失,甚至成为了社会问题,叫人看了十分可惜与心痛。” 此外,除了耗资350令吉国语新圣堂的建竣,教会也为国语事工以后能独立运作做准备。“我们要原住民会友自己负责5%左右的建筑费,让他们有经济奉献的认知,并成立委员会,每个小组都有一位华人与一位原住民配搭工作。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可以直接独立运作。” 还有,她也为培养日后接班人而努力,期望在原住民当中兴起牧羊人;但她所采用的方式不是鼓励他们直接读神学,而是让这些“有心人”先到教会工作学习2至3年,然后再进入神学院接受装备。“在教会工作时,他可以学习与接受训练,我也可以监督与考核;在他们毕业后,也不会对牧养工作完全陌生。目前,已经有一位在沙巴神学院接受装备。” 她表示,本会在砂州各地拥有约20个国语事工的据点;对于原住民国语事工的未来,她认为“工场广阔,还有许多迷失的羊需要寻找”,所以要有更多人投入这事工。 异族婚姻恩爱如昔 谈到她与原住民牧师(Jatan ak Badi,砂拉越伊班年议会牧师,目前在Gereja Methodist Iban Bintangor牧会)的结识、相恋,并在2012年结婚的过程,她笑称,自己在最初也没有想到会嫁给原住民。“我们是在神学院认识的,那时我是短宣生,他是神学生,但当时并没有擦出什么火花。后来在2003年前往如楼的一次短宣,他是当地的负责牧者,招待并带领我们一行人,之后我们就保持了固定的联系。” 翌年,她发生了一次小车祸,他知道后就托人送药膏给她,一来二往地,两人的感情愈来愈好。“当我们开始正式交往一个月后,他曾跟我提出分手,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我,但最后我们还是坚持下来。” 在他们交往4年后,林牧师才正式把他介绍给家人,怕得就是家人会反对。“其实我一直都在暗示家人,并一边跟牧师做思想工作,互相扶持走这一条路。” 最后,林牧师的家人接受了这位来自加帛的原住民女婿,只是林牧师的妈妈在刚开始的时候,面对了一些外来的压力,比如一些人会说“都没有华人可找了吗?干嘛要找一个原住民?难道怕嫁不出去吗?……”诸如此类的话。 结婚这些年来,林牧师与丈夫恩爱如昔,就连争吵都不多。虽然两人还没有爱的结晶,但她坚信上帝还在预备他们。“可能因为我们在婚前都已有很好的沟通,取得共识,所以婚后的冲突并没有很多,也不大。”

征稿:《灵修日程》 读者心得

with No Comments

这是一份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灵修读物!这是一份不分国家与种族、不分宗派的灵修读物!这是一份用33种语文,分76种版本的灵修读物! 您是其中一位使用者吗? 2019年5-6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如果在灵修路上,《灵修日程》(UPPER ROOM)是您的属灵良伴,陪您走过灵程的高山低谷;欢迎您藉着文字与我们分享,让我们同得灵修的好处!   字数:700字以内   敬请将来稿(请以文档方式)电邮至scaccmm@gmail.com,并注明真实姓名、电话与所属堂会,同时附上个人近照一张。 每期一句 “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上帝,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提摩太后书3:1-5)

砂华人年议会会长 池金代牧师六月份会长事奉表

with No Comments

3-5日 砂拉越华人卫理大会 6日 婚礼主持与训勉 7日 卫理福音书局董事部会议 8 日 天恩堂十架精兵主日崇拜证道 11 日 牧师娘团契职员会会议 12-15日 年假 17-19 日 新加坡福音堂联合退修会证道22 日 宣道堂90周年庆典感恩礼拜 23 日 宣恩堂神学主日证道 27日 拜访州教育司 民丹教区宣教培灵会(开元堂) 30 日 恩光堂证道

抓鼠有感:什么样的世代?!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代?! 最近,我们的家乡──“砂拉越”上了他国的国际新闻版,但却不是什么可喜可贺的事;而是因为古晋石角新市镇的一名16岁少女跳楼自杀的案例,引起关注! 自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全球每年有80万以上的人自杀;可为什么这起事件竟会引起他国的注意呢?!这是因为少女在自杀前,曾透过社交媒体进行“生或死”的投票活动。 原来,那名少女在走上不归路前,曾在Instagram透露她对人生的厌倦,继而发起一项“非常重要,帮我选择生或死”的活动;“投票”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竟然有69%的网友支持她轻生。 我不知道,这些支持她寻死的网友当时到底在想什么?是以为这只是一名少女一时无聊的玩笑?是误把她的“求救呐喊”当成只是一种对世界不公的埋怨宣泄?是因为自己同样对世界充满绝望,所以“认同”她尽快离开人世?还是潜藏心里的黑暗冷漠浮现,毫无怜悯地叫别人去死?……但无论是哪一种心态,都令人心寒,虽没有亲手杀人,却都是帮凶! 拉他还是推他 就在这五月初,日本大阪有一位十几岁的少女,意图从大阪车站大楼楼顶跳楼寻死时,民众竟相争地涌入现场;可他们却不是为了救人或劝阻,而是纷纷掏出手机“抢拍”,甚至有人后来将少女“一跃而下”的画面上载至网路──把别人生死当作自己哗众取宠、博取他人关注的筹码,实在冷血至极。 与其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代,倒不如问,这是什么样的人心;与其说,社会生了病,倒不如说,是人心的病,并且病入膏肓。这全然就像提摩太书三章中保罗所说的:“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上帝……” 或许,我们都需要扪心自问,如果自己在那个“当下”,对这些要走上绝望之路的人,是伸出援手拉他/她一把,还是冷漠地将他/她推向无法回头的深渊?!当然,虽是老生常谈,但我们还是要说:自杀不能解决问题,请珍惜生命,并寻求协助!

三语福音单张 征文比赛

with No Comments

著名的已故葛培理牧师曾说过:“散播福音的种子,没有工具比单张更好。”虽然现今教会传福音与布道探访的媒介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福音单张仍是不可取代的工具之一。 故此,吾会至今的福音单张需求量依旧庞大。为了有更多福音性的佳文见证单张出版,引领未信者进一步认识救主耶稣与基督教信仰,吾会文字事业部特意主办“三语福音单张征文比赛”,以解供不应求之虞。 主办单位: 砂拉越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 截止日期:2019年5月31日 比赛细则: 1.对象:东马(砂沙)基督徒 2.语言:中文/国文/英文 3.内容:参赛者作品必须以基督教福音相关为基本内容。 中文分为两组:节期组(如:受难节、復活节、圣诞节等)及普用组(非节期性);国文与英文则不分组。 4.形式:故事性/见证性(非说教性)的散文 5.字数:500字-1000字(需电脑打字);作品中若引用(非个人)故事、名言、资料等非原创性内容,不可超过全文1/5。 6.规则:a.参赛者每组只限投一篇,且必须是未曾发表过的作品。参赛作品恕不退还,请自行留底稿。 b.参赛者可用笔名发表,唯仍需附上真实姓名、堂会及联系方式(电话与电邮)及个人照片一张。 c.参赛作品敬请电邮至scaccmm@gmail.com。 7.比赛奖励:中文节期组/中文普用组/国文组/英文组,各组皆设: a.冠军:现金RM200 b.亚军:现金RM150 c.殿军:现金RM100 d.鼓励奖(二名):现金RM80 评审对比赛有最后裁决权。凡得奖之作品,版权归本部所有,日后亦将陆续编辑出版成为福音单张。 欲知详情,可拨电084-333021/333028询问。

交流站:《重燃心希望》 电影分享会

with No Comments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资讯传播部将于2019年6月1日(星期六),晚上7时15分在诗巫新安堂举办电影分享会。当晚将邀请黄传道牧师分享信息。 欢迎弟兄姐妹踊跃出席观赏,有意者即日起可以在办公时间前往年会资讯传播部、卫理福音书局、生命书坊及诗巫各堂会认献入场券,每张入场券认献价为RM10。欲知更多详情,请致电084-347675洽询。 《重燃心希望》剧情简介: 《重燃心希望》是讲述透过友谊、希望与爱来寻找救赎的故事。前职业棒球选手卡尔文因个人因素而提早被球团解约,整日酗酒的他,让女儿凯蒂倍感失望。而就在人生茫然之际,卡尔遇到了在超市工作的唐氏症男孩普罗杜斯,他的积极乐观,让卡尔文受到激励与启发,让他努力戒酒重新面对新人生…… 片长:95分钟 发音:英语 字幕:中文

交流站:2019年基督徒教师激励会

with No Comments

主办:诗巫南、北及西教区教育执行会主办 活动:基督徒教师激励会 目的:激发基督徒教师对教育工作中的热诚; 激励基督徒教师在职场上传福音为主作见证 主题:为主赢得下一代 日期:2019 年6 月15 日(周六) 时间:07:45-12:30 地点:诗巫卫理中学 目标人数:500 人 报名费:每位老师RM5.00(于当天早上报到时缴交) 报名截止日期:2019 年5 月31 日 欲询问详情,可与以下联络人接洽: 北教区:雍子重0198162516 南教区:彭能良0168101740 西教区:池信立0138285971 报名方式:填写Google form 报名表(请登入http://bit.ly/2WT24LY )

诗巫区治丧服务组就职礼 谢启铨任主席之职

with No Comments

诗巫区治丧服务组于3月17日在爱莲街福源堂的第二场崇拜中举行就职典礼,并由诗巫南教区长江昌龙牧师主持监誓。 年会治丧服务组成立于1984年,并于2014举行三十周年庆,更从原来的诗巫区拓展至古晋区与泗里街区。(韵琴) 以下为卫理公会诗巫区联合治丧服务组2019-2020 职员会名单: 主席 : 谢启铨 副主席 : 雷光南、李孟进、 郑承弟、郑德信、 田忠仁、林国希 文书 : 郑已品、刘仁栋 财政 : 林容良、陈汉庭 查账 : 张彬昌 康乐组 : 林明聪、陈庆金 福利组 : 陈威霖、张志旭 灵车组 : 邱连勇、郑隆仁 委员 : 许志坚、刘贤平、黄道武

1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