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见证:在病痛中经历祂

with No Comments

文/陈应清(民都鲁实比遥堂) 在未发病前,我常觉得自己吃饱后多走路,腹部就会开始疼痛。直到某一天,我吃了宵夜回家,原打算休息一下就去睡觉,哪知就突然病发了。当时我的肚子突发地持续疼痛,就像抽了筋一样,甚至躺下后就无法起身。痛到实在没办法忍受之下,只好告诉父母我的状况了;爸爸也当机立断,马上开车送我到医院。 到了医院,由于等着就诊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等了许久,我已痛到无法正常地坐在椅子上。我心里非常不好受可又十分无奈,就这样过了好几个小时后才轮到我。我忙不迭地告诉了医生情况,他帮我验了血,还检查肚子后告诉我说:“可能是盲肠炎,需要开刀。”其实我心里有数,已猜到可能是盲肠炎了;也知道开刀是必须的,只是担心还有其他什么病症,所以害怕难免是有的。 从凌晨到早上,我都心焦着在等检查报告出炉,根本无法入眠。实在累了,就索性闭上眼睛,思想上帝的话语,默默祷告,边祷告边等报告。就这样又等了一早上,最后被安排入住病房,等待开盲肠炎的手术。医生对我说,当天就会动手术,所以需要禁食。可是我一直等到晚上,才被告知:因为需要动手术的病人太多了,轮不到我。后来护士告诉我可以吃些东西,只是自己虽饿了一天,却没什么胃口吃东西,顶多只喝了一杯麦片,吃了几块饼干而已。护士见状安慰我说医生会安排我隔天动手术。 第二天,医生来到病房,检查我腹部,看看疼痛是否已经控制住了。医生说,当天会动手术,结果我又同样苦等到晚上,最终还是因着有其他紧急手术,没被安排开刀,我极其无奈又挨饿了一天。我和家人难免有受骗的感觉:为什么让我等了一天又一天;心里也在想,或许等到不痛,就能免去开刀?! 真的轮到我了 第三天早上,医生来巡视病房时,照样为我检查腹部,并告诉我今天一定会为我动手术。经他这么一说,心里倒是开始紧张了。到了中午,护士推我进了手术室,我心里嘀咕:这次是真的轮到我了!心里不免忐忑,只能默默地向上帝祷告,求祂赐我平安。不知不觉中,麻醉药效开始了,等到醒来时,我只觉得伤口非常痛,甚至无法上下床,十分辛苦。 然而,在这次住院和开刀经历中,我还是万分感谢上帝让我经历祂的保守与恩典,给我机会,能再张开眼睛;也赐下疼爱我的母亲和家人,特别是妈妈非常细心地照顾我。在手术后的那几天,我常觉得疼痛难耐,护士甚至告诉我,一定到不痛后才能出院。虽然这过程非常辛苦,常驼着背走路,伤口又会疼痛;但我却深深体会到上帝在我身上的爱与看顾,祂无时无刻保护我,更用祂的话语安慰我,给我力量,让我有盼望,靠着祂所赐的平安喜乐胜过病痛。 “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篇四十六1)感谢祂从不离弃我,对我有无比的大爱与怜悯,即使在生病时,我能更亲近祂,遇见祂,经历祂。

会长的话:代代相传:软弱的更不可少

with No Comments

文/池金代(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 有一天清晨,我跪在那儿祷告,特别为着明年的委任祷告。当我为牧者们祷告时,感到有一些为难,因为有的牧者不受堂会的欢迎,不知道应该把他们放在哪儿,去哪一个堂会。当我心中为他们感觉无奈的时候,圣灵对我说话了:“软弱的牧者更是不可少的啊!”我翻开圣经,看到上帝奇妙的话语:“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林前十二22) 过去,我已经看了很多遍这节经文,但是那个早上我从这节经文看到了除了牧者,还有许许多多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人,比如:残障人士、边缘人士、体弱多病的、年纪老迈的、年幼无知的等等。 我们教会的幼稚园,最近开始了一种教育,叫做“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就是把特殊的孩童与一般的孩童们放在同一班里面学习。当我们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一般的家长极力反对,认为这样的安排会导致他们的孩子“学笨”去。但是过了几个月,奇迹出现了,他们的孩子不只没有变笨,反而变得越来越有爱心了! 哈利路亚!为什么呢?因为经上说:“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林前十二25)这些孩子们懂得彼此相顾了! 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人生功课,但藉着“软弱”的特殊孩童,他们学习到了爱心,所以我们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 不要轻看软弱年老 我夫妇俩也在学习与一般人认为比较软弱的老人家同住。其实我俩结婚之后,从来没有与父母或岳父母同住过多久,上帝认为我们到老也要学一学,所以就派来了91高龄的岳父大人。感谢主,他身体健康,每日运动二个钟头;他也是大好人一个,比如他会与我争着洗碗,我需要学习忍耐和恩慈,忍耐他的洗碗要求,恩慈的让他洗碗了。 有一天清晨六点左右,在门前换灯泡时,因为天花板太高,爬到云梯的高端太危险了,请他帮忙。他在云梯旁扶着,让我一步一步的往高处爬,当我快爬到顶端时,他说了一句让我毕生难忘的话:“用手顶住天花板!”我用手一顶住天花板,本来感觉随时会跌下去的,但是那时候我立刻觉得稳如泰山,甚至“顶天立地”!我心中深刻感激岳父的帮助,再次想起经上所说的: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所以不要轻看软弱年老的啊。 弟兄姐妹,在你的周围是否有你认为比较软弱的人呢?上帝把他们放在你的家里,你的学校里,你的公司里,你的教会里……不是偶然的,而是不可少的,为的是要你我学习一些重要的功课,请问你学到了吗? 2018年10月17日 脱稿于民都鲁

登山宝训系列:爱人如己,必蒙怜恤(太五7)

with No Comments

文/林忠诚(诗巫怀安堂助理牧师) 报纸曾经刊登一位七旬老婆婆,在家后院树林里采“美莲蕨”(福州话“mi lian guok”),结果迷路,在树林里整整待了一夜。感恩,经过家人、警察、消防员、教会弟兄姐妹一夜寻找,在第二天早上找到了她,也平安回家! 人为什么会迷路?是因为没有“方向”。但是,其实这位老婆婆并非真的没有“方向”,她虽然没有“外在方向”,却有“心灵方向”!这位老婆婆对家人说,虽然在树林里迷路一夜,但是她依靠主耶稣,一点都不害怕。是的,这老婆婆心中有主耶稣,虽然失去外在的“方向”,但主耶稣就是她的“方向”;虽然“迷路”,但心灵却“不迷路”。 然而,要知道的是,现今有好多人,生命中没有耶稣,是真的“迷路”,真的没有“方向”啊!这些“迷路的人”就像这个老婆婆,在树林中随时都会面临危险;他们迷失在罪恶中,随时会灭亡(包括“灵魂灭亡”),却不自知。因此,我们需要怜恤、爱这些“迷路的人”。 这就是耶稣在太五7所教导的: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从这里,我们要学习:“爱人如己”。 为不信主的人而伤心 马太福音五章6节提到“饥渴慕义的人”,是渴慕有主在心里的人。当我们越来越渴慕基督,越来越有上帝在我们心里,我们就应该会越来越关心那些“在世上……没有神”(弗二12)的人,那些“死在过犯罪恶之中” (弗二1)的人。因为当我们渴慕基督,知道了耶稣的好以后,我们也应当会希望别人也来渴慕基督。 这样的人,就是耶稣接下来所说的——“怜恤人”(7节)的人。 “怜恤人”的人是怎样的呢?卫斯理约翰提到,耶稣所使用“怜恤人”的原文ἐλεήμων(eleemon),这个字的意思是“怜悯、温柔的心……真心为不渴慕上帝的人而悲伤。” 您有怜悯、温柔,真心地为不信、不渴慕上帝的人而悲伤吗?你有这样“怜恤人”的心吗?就像蔡颂辉牧师的这张图;当我们身边的人,正走向地狱之路的时候,我们有为他感到焦急吗?有将耶稣介绍给他们,带领他们归主吗?还是,我们只是无动于衷?似乎是狠心地说:你要去地狱,去吧!Bye bye……。然后他们就步入那火焰之中,永不能再回头? 在我曾服事的国语事工会友当中,有一位姐妹带领她一位同事来教会两、三次,但是这位同事过后就不来了。这姐妹还是常常鼓励这位朋友来崇拜,但有一次她的朋友说:“去教会有什么用?我的生命都没改变,我丈夫还是一样常常酗酒!”(哎哟,来几次崇拜就希望生命改变,哪有那么简单?)这姐妹听朋友这么说,很伤心;她跟我说:“Saya jemput dia, dia tak mahu datang gereja. Sedihlah!”(我邀请她,她都不来,真伤心啊!)是的,弟兄姐妹,我们也应当要有这样“怜恤”不信的人的心,为了他们感到“sedih”啊! 怜恤=爱人如己=爱的真谛 接着,卫斯理约翰还进一步提到,“这怜恤……是那些‘爱邻舍如同自己’(太十九19)的人。”而这“怜恤”、这“爱邻舍”的“爱”,就是“爱的真谛”(林前十三4-8)里边所列出的。 卫斯理约翰在他的讲章中,有这样的解释(笔者摘录重点): 恒久忍耐——“对所有人都有耐心……(比如)仇敌饥饿时,还是给他吃。” 又有恩慈——“马上以最亲切、甜蜜、强烈、温柔的感情,来激励受苦的人。” 不嫉妒——“……为其他人得着同样的好处而喜乐。”而且是,就算自己没有得到好处,只要别人有得到好处,他就开心。 不自夸——“不轻率地判断人……会先衡量所有证据……” 不张狂——“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腓二3) 不作害羞的事——“礼貌、端庄、人道…… ‘叫众人喜欢 ’” (林前十33),为的就是要“救些人”(林前九22)。 不求自己的益处——“完全不注目自己现世的益处……只渴望自己灵魂得救。”但是,他甚至会“爱”到愿意像保罗说的:“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九3)。哇,保罗是以“认识……耶稣为至宝”(腓三8),但他这里表达,似乎是愿意爱弟兄,爱到愿意放弃“救恩”,这是何等大的爱啊! 不轻易发怒——(其实原文没有“轻易”,而是“不发怒”)“不被挑动而待人不友善……在所有考验中,他仰望耶稣……” 不计算人的恶——“撕毁……所有我们未知的‘想象’”,不去想象人会对他不好。 … Read More

锡安函授课程 网址更正

with No Comments

敬请留意,锡安圣经函授学校网站课程网址已更换至zionbcs.sarawakmethodist.org,谢谢。 每期一句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如今却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上帝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上帝的义;因为祂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祂的义,使人知道祂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3:23-26)

砂华人年议会会长 池金代牧师十一月份会长事奉表

with No Comments

1日 (四) 历史文献部会议 3日 (六)布道团出队 4-7日 (日-三)个人静修营 8-9日 (四-五)参加沙巴临时年议会 9日 (五) 沙巴临时年议会转成年议会并成立35周年感恩晚宴 10日 (六) 思恩园推展礼 新安堂讲座: 启示录 11日 (日) 再恩堂成年主日证道 再恩堂20周年崇拜证道 12日 (一) 会长杯乒乓球友谊赛 13日 (二) 经济部会议 14日 (三) 英语教区议会探讨小组 17-18日(六-日)新山柔佛再也异象教会证道 19-21日(一-三)西马华人年议会证道 22日 (四) 真安堂新圣堂动土礼兼牧师屋祝福礼 24日 (六) 兴化蒲仙公会80周年天道堂感恩 崇拜证道和晚宴 26日 … Read More

抓鼠有感:别马失前蹄

with No Comments

现任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姬,曾是令我钦佩的一代奇女子。 想当年,即使在缅甸军政府的压迫、软禁、监视等软硬兼施下,也不轻易低头;她对自由、和平、民主与人权的坚持,让我深深触动! 这位我最欣赏的伟大女性之一,曾在《自由》一书中表示,对于缅甸国内的危机,绝不能透过“以暴制暴”来取得改变;她强调,自己“所表达的改变是通过理解、同情、正义、爱心后的内在变化”。1991年,遭软禁中的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位人权斗士,曾经是我心中的巾帼英雄,是勇者无惧的最佳典范! 曾经?是的,曾经! 英雄落马令人唏嘘 2015年,昂山素姬所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2016年,她担任缅甸外交部长、总统府事务部长,后任国务资政。同年,缅甸政府被严厉指责对国内少数民族罗兴亚人进行不人道的种族清洗;而昂山素姬对这项指责的态度瞬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位人权斗士,如今的缅甸的实际掌权者,到底会做出何种回应?! 令人失望的是,昂山素姬对此保持沉默,甚至在BBC专访之中,认为“种族清洗”之说过于激烈。因着她不闻不问的态度,引来多方谴责,甚至有不少曾给昂山素姬的“荣誉”都陆续被剥夺。 马失前蹄,英雄落马,令人不胜唏嘘,也满心无奈,更敲出我心中的丝丝警惕。 昂山素姬对于罗兴亚人的态度,为何与她的民权斗士形象落差如此之大,个中原因之复杂或许不足为外人道哉;不过无论理由如何,瞧在我这“粉丝” 眼中,倒是令生人生出几分感慨: 或许是因为“在其位,谋其政”,人的角色一旦改变(从反对者成了执政者),过去的坚持就不再那么坚持,过去的看重也不再是最重要的。 又或许是因为抗争许久终上位,如今大权在握就开始懈怠,以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又或许过去所谓的“政治圣人”不过就是一种被媒体过度吹嘘高捧而“散发”的“民权斗士光环”。 世上无圣人,圣经的说法更为贴切且一针见血: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三10)。 人再好都有坏因子,人再公正也有不公义,人再坚强也有软弱,人走得再稳当都有失足的时候……人再完美都不可能是不犯罪的完人! 走天路的基督徒何尝不是如此,但愿我们步步谨慎,以免马失前蹄,功亏一篑。

交流站:再恩堂11.11欢庆20周年

with No Comments

诗巫再也卫理再恩堂欢迎主内弟兄姐妹齐来参与2018年11月 11日(日)早上10时正,假再恩堂圣堂举行20周年感恩庆典。 20周年庆典主题为“二十风雨路,高举主十架”。配合此盛会,再恩堂特别出版《20周年感恩特刋》,以文字记载主恩典。届时此特刋将颁赠予赴会者,让我们一起来数算主恩,共沐主恩。 若有任何询问,欢迎联络:郑信慧牧师(013-8188588)、会友领袖陈化武(019827784)或筹备会主席丁华康(0165893136)。

情绪健康与灵命成长相辅相成 陈心洁:情绪问题影响与神关系

with No Comments

研讨会关怀专题讲员陈心洁博士强调健康与灵命成长是分不开的:“当我们身体不舒服,心情也会低落,接着就影响我们与神的关系。” 陈博士透过五位圣经人物所遇到情绪的问题,如以利亚疲乏而向神求死、摩西因心烦乱而发怒、约拿跟上帝赌气、约伯把气都转向自己、扫罗常幻想有人要陷害他等等说明。 她表示,根据心理学家Maslach的研究,非人性化和个体成就感降低是“情绪枯竭”(Burnout)的特质,这些特质会影响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属灵和个人关系。至于牧者同工常身心枯竭,起因多如:薪水低、服事不被谅解、同工间身份模糊、受助者退步、新手经验不足等等。 陈博士透过一杯“千疮百孔但仍不断倾倒挤压”水杯,形容属灵生命因各种因素而枯竭,会促使我们寻找一些东西填补内心的枯干。在这样情况下,我们很容易以属世方式,如:来自人的荣耀、上网、吸毒、传播流言蜚语等来填满内心的枯竭。“近50年来,有多宗神职人员性侵犯的丑闻,也很大可能源于内心的枯竭。” 陈博士最后提醒,世上有许多事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能改变的就是预防情绪崩溃。要打破情绪枯竭的恶性循环,就要接受自己的痛苦,因为:唯有当生命有破口,太阳才能照进来;唯有生命有破碎,上帝才能进到我们的生命动工。

姜东镇:到未听闻福音的乡下传教

with No Comments

来自韩国的姜东镇牧师在主题的第二讲中,分享他如何用七年时间动员两至三千名韩国大专生到印度宣教,并在当地植堂多达五十间,多次到不同国家贫穷地方,透过农业改变当地社区贫穷状态的故事。 为了突出这次的主题,姜牧师以三个课题来分享。第一,原生家庭以及个人信仰;第二,韩国教会的经历;第三自己走过的宣教经历。 姜牧师从小生活在一个佛教的原生家庭。中学时,有同学向他传福音,邀请他到教会。之后,他也因着与原生家庭信仰的冲突而被父亲责打,但他并没放弃,反因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立志忠心跟随服事主。大学毕业后,他服从上帝呼召接受神学装备,并立志终身服事主。 姜牧师看到上帝赐他的异象,放弃城市大教会牧养的机会,到一个没教会,也未曾听闻福音的乡下,与跟随他的两位弟兄一起开展上帝感动他的宣教事工。他在乡下租地种植,由刚开始种植的不顺,到弟兄间关系破裂,再到最后吵架中经历圣灵的浇灌……他们一步步走来,看到上帝的奇妙带领,经历祂的同在。 在第二年的时候,上帝赐福他们和他们手所做的工,使得所种农作物的收成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增长,以致他们可以供应许多地方的需求,成为众人的祝福;也使更多人认识耶稣。他认为,这便是基督徒能发挥最大的影响。

夏昊霝:教会须发挥光盐作用

with No Comments

来自台湾的夏昊霝牧师指出,教会必须发挥光和盐的作用,在社区中带来正面影响力,让左邻右舍感受教会的存在就是“好消息”,进而在大使命和大诫命的实践中,恢复上帝造人时本来存在的荣美形象。 夏昊霝牧师指出,教会在地上的任务就是——宣教。他透过创世记提及起初上帝创造人,当人犯罪后,人神关系就破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破裂。因此,上帝借着耶稣基督使我们与祂的关系得以恢复,并邀请进入祂的天国蓝图,与祂同工,恢复祂在地上当得的荣耀。 因此,教会的任务就是恢复关系:敬拜的事奉(人与神的关系)、团契的事奉(神子民的关系)、成长的事奉(人与自己的关系)、宣教的事奉(使人做主门徒)。总归一句话,宣教的目的是让人恢复与上帝,与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为要使上帝的荣耀彰显。 夏牧师认为,宣教的对象是人(灵、魂、体);所以,宣教需做的就是:顾念全人的需要。这也是教会的大使命:去使万民做主的门徒,使他们归入主的名下,教导他们谨守遵行神的话语。 因此,他勉励与会者要开始行动,不要让害怕或其他原因拦阻我们“去”宣教,要以盼望代替害怕,并透过更多的祷告、持续的祷告将自己不断带到上帝的面前,求主帮助,勇敢为主而去,使上帝的旨意在这个时代成就。

1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