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义:梦的语法听懂生命的故事 基督教教育部办大专事工培训会

with No Comments

整理/陈晶晶(诗巫恩道堂副理牧师) 本次大专事工培训会是由卫理公会基督教教育部校园组(大专)举办,邀请台湾长老教会总会大专事工主任王荣义牧师来训练。参与者则来自毕理学院、莱拉学院学生团契、砂拉越科技大学学院校园团契、古晋大专团契、三马拉汉福音中心、中学老师、神学生及团契顾问,共有94位参与者。本次大专事工培训会是由卫理公会基督教教育部校园组(大专)举办,邀请台湾长老教会总会大专事工主任王荣义牧师来训练。参与者则来自毕理学院、莱拉学院学生团契、砂拉越科技大学学院校园团契、古晋大专团契、三马拉汉福音中心、中学老师、神学生及团契顾问,共有94位参与者。讲员王牧师刚开始牧会就接触大专事工,后来到了马偕纪念医院担任了15年的院牧。多年来陪伴许多心灵受创伤的人,倾听、了解、给予支持和辅导。这样的工作须要首先获得极度信任,并贴近对方的心灵才能成事。王牧师也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他专注协谈助人,不断学习各种有关潜意识的学问。自从 25 年前接触解梦后,又到英美攻读更多教育与心理学理论,也不断在马偕医院协谈中心的工作中练习、归纳与修正解梦技巧,从而陪伴人们认识、接纳自己,走出情绪的困境。他认为梦如同一种“语言”,像英文、法文、中文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逻辑和文法结构,表达出每个人潜意识里私密的情绪。一旦学会了“梦的语法”,就能随着做梦者的梦境进入他的内心世界,体会当时的心情,是春风得意,还是担心失落。理解了作梦者的语言逻辑,心理协商者也才能够真正深入陪伴作梦者心灵底层的渴求。他以教育与心理学专业,分析大量本土梦境实例,整理出适合国人的实用解梦通则。本次主题“听懂生命的故事”培训会中五个分享的内容是“自我探索与认识”、“发掘及探索生命中未竟事宜和背后的失落”、“学习情绪照顾”、“透过梦境遇见内在真实的自我”、“爱,医治和解”。 (一)自我探索与认识认识自己从家庭开始。家庭跟所有的社会系统一样,都有它的基本需求:价值感、安全感、成就感、亲密感、对于挑战和刺激的需求以及精神上的寄托。万一家庭系统出了问题,其中成员会以不同的角色扮演以维护家庭关系。从“我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与“有谁真正爱我?”去理解,不要把自己的慾念和怒气当作不受欢迎的客人赶走;体认自己焦躁、不自主的心绪需要医治。我们的不安情结正是要寻求内心安息的呼声,将慾念与怒气转化为对自己更细腻的关爱之情。没有人能祝福别人,除非他先祝福自己的根源。必须勇于向自己的源头表达拒绝或接受,因为打开尘封的秘密,才能通向救赎之门。自我形象低落的问题:长期被比较、排斥、指责;没自信、讨厌自己、羡慕别人。缺乏安全感:被遗弃的感觉或害怕被遗弃,控制慾强、购买慾、暴饮暴食。生活原则缺乏弹性:总是看不惯别人的行为,对自己也不满意,这种人无法放松自己享受生活。家规太严格、家庭变故、太早肩负家庭责任的人常有此一问题。失去自我:被父母过度保护,长期不被允许做决定(通常照顾者本身没有安全感)。不敢与人群接触:恐慌、焦虑、强迫、自闭。 (二)发掘及探索生命中未竟事宜和背后的失落认识失落与悲伤,是人生一门重要的功课。生命中,是否曾经失去过自己在乎的人?亲近的亲属、你的父母、你的配偶或孩子,也可能是你的好朋友、学生、同事或邻居。其他极痛苦的伤心事,如:搬家、休学、受伤、失业、离婚、身体上的病痛、因年老而造成的不便(如中风及老年痴呆症)、破产或经营事业失败等。每个人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哀悼是必须的。面对生活情境改变,小至丢失了某件物品,大至亲人离世,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失落,也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由此情绪经验带来的失落有些是可预期的、有些则无法预料;失落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想像的。面对以下的失落,也会带来的伤害:生命失落:指因死亡因素使个人失去与自己有关系的生命体,且该生命体无法恢复,如亲人、家族成员、朋友同学的去世、宠物死亡及堕胎流产等实质与象征的失落:指个人及家人的身体功能受损、失去重要的所有物、课业成绩不及格、落榜、名誉或自尊心受损等。关系失落:指个人面临重要人际关系的疏远或分离所造成的失落,如与朋友、家人的关系愈来愈糟、男女朋友分手、父母离婚或分居等。 常见不当面对失落的方式:1.埋葬你的感情;2.找个替代品;3.独自悲伤;4.只要给他时间; 5.后悔过去(不同、好些或更好); 6.不再相信他人 较佳的面对方式:1.接受自我的悲伤反应;2.营造滋养性的环境:避免触及只会伤你的某人  与某地;3.寻求亲密的亲友协助:表达自我情绪;4.不做重大的决定;5.度过特殊的日子:安排与亲友相处、特殊的纪  念方式;6.有效的因应技巧:与逝者的象征物说话、写信、 绘画、写日记、回忆录、肌肉放松法、静坐、  宗教仪式;7.重回正常工作岗位;8.适时地的休假;9.参与有兴趣的社团或宗教活动;10.辨识病态性悲伤,必要时寻求专业协助。 (三)学习情绪照顾  一个人的健康与他的情绪息息相关,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所著的《情绪智商》一书中,将情绪定为“感觉、特定的想法、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相关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情绪所涵盖的范围包含个人的感受、想法、和行为等三部份,也唯有这三部分都处于平衡状态才称得上是身心健康。情绪分成四种,即原始情绪、次级情绪、工作性情绪及习得的不适应情绪。 1.原始情绪:是指在某件事当下出现的情绪 2.次级情绪:是原始情绪,或想法经过思考之后 作出的反应 3.工具性情绪:为了控制别人而产生的情绪,如 利用哭泣博得同情,以生气来限制别人的行为。 4.习得的不适应情绪:因应环境需要而产生的适 应情绪,在环境改变后,原有的情绪反应已经不 适用,但个人仍持续使用。通常愤怒不是“原始情绪”,都是经历过其他情绪而产生的。情绪,会因为另一种情绪产生开始转变,这就是“次级情绪”,人通常照顾及处理的都是“次级情绪”,而不是“原始情绪”。“我们不要趁身边的人抱怨的时候,试图想要帮助解决他们的情绪,因为情绪需要被照顾、被了解而不是被解决。”工具性情绪是为了控制别人而产生的情绪,不是只有强势的人会控制人,软弱的人也会。然而,这一类情绪“永久”了,久而久之将成为一个人的个性。习得的不适应情绪则因为环境需要而产生的适应情绪,环境改变后,原有的情绪模式已经不适用,但个人却仍持续使用。就像一个刚入学的孩子,因暂时无法适应新环境,加上过去的习得的不适应情绪不能使用,情绪得不到安抚,若有得到关心,还被嘲笑,就一定会受伤。情绪可以激发个人的生理反应,如肾上腺素分泌、交感神经的作用,使个人充满活力,用以适应外在的环境。如果出现的是负面情绪,则分泌同样会受到影响,甚至产生疾病。 以下几种的负面的情绪作为我们的参考:1. 伤害的源头及种类:当害怕、不喜欢别人的情绪, 却又逃不开时,伤害就渐渐造成了。2. 无用感、自卑:(条件式的爱、竞争、比较)我 不好;我算不得什么;我常做错事……上帝不会 爱我这种人。3. 完美主义:我总是做得不够好,无论如何做,父 母、老师不会欣赏。这种人永远在摸索、奋斗、 常常被一大堆的“应该和必须”所驱使。例:考 试得第一,父曰“有何了不起,只是全班……”4. 过度敏感:这种人受过深度伤害,向人伸手渴望 爱、肯定和感情,但往往得到相反的回应。有时 他们会用冷漠来掩盖敏感受伤的心,有时报复的 心驱使他们伤害别人。5. 惧怕(害怕失败):害怕选择错误,怕下决定。就基督徒生命的成长来看,自我超越的人是尊重人位格的奥秘——他们认定个体丰富,难以揣摩,永不可能于现在任何一刻全然了解,更无一自我形象足以代表个体的实存,其中所蕴藏的潜质,能够变得比今天更好。最后,我们需要到上帝的面前求医治。当情绪受伤了,就要诚实地跟耶稣说。相信恩典充盈于每一角落,而且不论晨昏,上帝要介入就介入,要接纳独特的自我,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且唯一的。虽说每个人都是独特且唯一的,然而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伤害,受伤的人会藉由掌控比他们更弱的人来得到内在的力量,受苦中的人常会期待好日子来到——苦媳妇熬成婆。我们会欺骗自己与别人相信,我们是强壮无敌而不是软弱、易受伤的。这种无止境的伤害循环是非常令人沮丧的,那要如何中止这种恶性循环?要与自己为友——我们与自己为友吗?我们接纳自己的原貌吗?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除非我们先能与自己为友,否则我们无法将自己受伤之处带到上帝面前得医治,同时也要聆听内在的声音,好将慾念与怒气转化为对自己更细腻的关爱之情。 (四)与梦对话──心灵的成长与再生     梦是内在自我的延伸,演出真实的你,那个需要被关照呵护的部分。它说出你内心深处的感受,不愿面对的层面。期待透过对梦的诠释,了解自我内心的景况,开始走往爱与和解的方向。人心原本的需求并不多,只要得到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关注、了解与接纳就够了。但这个看似简单的基本需求,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一种奢求。人纵使能拥有再多的物质享受,也无法取代内心情绪感受被了解、被接纳的需求。人在睡觉的时候是最真实的,因为梦是不会欺骗人的。当人醒着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伪装、不真实地面对自己,会一直告诉自己不要生气、不要难过,但实际上自己内心情绪是有许多的感觉。“人为什么会做梦?”人如果不做梦,一旦虚伪久了,慢慢连自己是谁都不晓得了。晚上睡觉做梦时,害怕就会大叫,难过就会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梦是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就是让人在醒着时说不出的感觉,可以在梦里尽情的表达。一些关于梦的科学观察。睡眠的每个90分钟周期从阿尔法(alpha)开始,然后进入较深层睡眠期(theta期),和最后熟睡期(delta期)。在每晚第一个90分钟周期结束,各人回归到阿尔法期睡觉(也叫“快速动眼期”(REM)),他会有短短五分钟做梦期间。当下次他循环到阿尔法期,他有十分钟做梦期间。第三次在阿尔法期,做梦期间大约15分钟。睡觉八个小时的一般人,每夜将作大约一个到二个小时的梦。梦是帮助提供我们情感平衡,并且维护我们头脑清楚的一个内在机制。梦可以被喻为我们的精神和情感福利的监护人。梦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皆有表达自己情感、慾望与问题的需要,但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告诉别人(不信任、隐私、潜意识),故梦提供机会让我们表达自己。它指引我们;反映我们的害怕、生气、焦虑;陈述我们内在的改变获得或失去某一特质。如果冲突的情境一直没有改善,我们会一直重复同样的梦。换句话说,人的内在自我透过梦与自己沟通。梦的语言象征有个人的与通俗的;要了解梦,我们要先了解象征。例如,“警察”或“军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象征意表;想像力愈丰富的人,他的象征语言愈丰富。绝对不要用自己对某一象征语言的了解去解释别人的梦。成人的梦大部分是在说内心的交战,小孩的梦多数讲述对外界的担心。梦是自编、自导、自演、自看的“戏剧”,作梦者就是梦的导演、编剧、场景及人物的设定。当看不懂自己的梦时,就会被自己吓醒,若梦被听懂了,每个梦都是好梦。 … Read More

一介书声:穿越梦境 遇见真实的自己

with No Comments

文/陈晶晶(诗巫恩道堂副理牧师) 書名:《穿越梦境遇见真实的自己》 作者:王荣义牧师 出版社:台北市天下杂志(2012.11) 頁數:253页 “梦”是心灵的指纹,心底的声音,看懂你的梦,你就能开始于自己直白对话。提到梦,很多人会觉得梦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不同种族对梦的解释也有许多不同理解。 “梦”是人类生活经验里必然存在的一部分,可惜的是,真正能产生好奇,进而愿意探索,甚至深思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对“梦”常因为迷信、无知与神秘感等因素,被任意地解释,或常被连结到外在的人事物变化与对未来的预知,而让人失去透过“梦”来接触自我心灵,连结与探索更深层内在的机会,这非常可惜。 “梦”不仅是自己对自己说的私密语,同时,也是自己最诚实的伙伴,总是将自己还未意识到的,或是意识到了,却还不想或不敢承认的感受与意念呈现出来,演给自己看。“梦”其实就是自编、自导、自演、自看的“戏剧”,做梦者就是梦的导演、编剧、场景及人物的设定。当看不懂自己的梦时,就会被自己吓醒,若梦被听懂了,每个梦都是好梦。 这本书,作者用了二十多年的学理研究和临床协谈中,以接触到个案的梦境资料,整理梦的解析原则,希望以浅显易懂的解梦原则与范例学习,并陪伴照顾自己或他人。透过反复的联系,渐渐与梦为友,并穿梭在丰富的梦境当中,用心去体会梦所要传递给我们的讯息与意义。 本书共有六章,首先是简略的介绍有关梦的一些科学观察及理论,从脑神经学的观点解释做梦的现象与规则,再从现象心理探讨做梦的目的与意涵。第二章介绍梦的独特语言——“象征”。象征语言虽然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但只要紧紧把握做梦者对象征语言的了解,再把象征放回梦境中,我们很快就能听懂作梦者的梦境意涵。 第三章探讨梦如何随着人的成长阶段,发展出对应的形态。随着年龄的成长,梦境会从幼儿期单纯只是在乎外在的世界的梦境开始,慢慢发展到在乎自己外在形象如何呈现。成人的梦大部分是在说内心的交战,小孩的梦多数讲述对外界的担心。 第四章是作者将过去所接触的个案作为归纳,整理出十种不同形态的梦境与做梦者的个性特质的关系。当然,人的性格复杂多元化,可以作为了解自己特质的一个最基础的参考。 第五章是教导如何透过梦的日记表格及范例,记录自己的梦境,学习认知梦境来照顾自己。最后一章透过一些个案的历程,透过个案的经历帮助一个人成长。 这是一本相当好看的书,易读,易懂,又不失专业性与实用性。看了又看很多遍,为的是帮助自己更多了解梦的语言和象征性质,然后能帮助别人,让人从梦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梦是上帝给人紓解压力的礼物 王榮义:以爱来解读夢 认识最真实的自己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 受访者:王荣义牧师(台湾基督教长老会总会大专事工干事) 记录:卢韵琴 一个人的自身情绪问题如果沒有得到好好的解决与抒发,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大问题,进而影响了家人变成了家庭问题,当社会拥有愈来愈多的问题家庭时,就进一步地发生社会问题。正所谓“凡事从小事做起”,因此,要减少社会问题当从处理自身情绪问题开始。 前马偕纪念医院协谈中心主任、现任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大专干事王荣义牧师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心理方面的需要将会愈来愈大,而且各年龄层都有不一样的心理问题,这是不可忽视的。 著有《穿越梦境,遇见最真实的自己》一书的王牧师亦是著名的“解梦人",他是通过解梦来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就如同是搭上了通往患者心中的直通车,可以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 趁着王荣义牧师受邀来到诗巫担任大专事工训练会的讲员,《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与王牧师面对面,掏心畅谈解梦及在服事中的故事…… 问:黄孟礼 答:王荣义牧师 问:可以让本地的读者先了解一下你的背景吗? 答:我是在30年前毕业于台湾台南神学院,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大专生辅导的事工中服事,在台北与台中服事了9年,然后就出国去美国波士顿大学深造,修读了基督教教育硕士。 回国之后,我原本是要进入牧养教会的行列,但却受邀到台北马偕纪念医院当了15年的院牧,包括后来有8年的时间是担任了协谈中心(Counselling center)的主任。而这个协谈中心已经40余年的历史,早期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医院的员工与病患,后来就变成了为社区服务。在马偕时我比较多负责的是在家庭、婚姻协谈方面的工作。 4年前因为长老教会总会大专事工需要有人接手,我就从马偕转而担任总会大专事工的干事,主要的工作是整合台湾大专的福音事工。而我的经验与专长是在辅导、训练和带领成长团体。我也曾经在卫理神学院兼过课,教导教牧辅导、青少年辅导、关怀的课程等等,接触很多新马一带的卫理公会学生。 问:那你担任院牧的工作,可以谈一谈你的工作范围吗? 答:院牧工作的主要是负责各自不同的单位,工作方面就是每星期带领一次的晨更,还有员工关怀等。一位院牧大概是负责6、7个单位,而院牧人数约有8、9位。在关怀事工方面,则约有30几位同工,负责关怀病患与员工,我所负责的单位就有3位,当他们认为有需要时,就会通知院牧,然后我再去做工作。 问:马偕纪念医院的员工有多少人? 答:马偕纪念医院在台湾有4个院区,台北、淡水、台东和新竹,全部员工加起来大概有7千多人。在台湾有3个长老会医院都是宣教士设立的,如台南的新楼医院、彰化的基督教医院,还有就是台北的马偕纪念医院。原本马偕是最大的医院,但由于彰化基督教医院近年来一直在扩展,所以规模也就愈来愈大,而彰化基督教医院和马偕纪念医院都是教学医院。 问:可以谈一谈你在协谈中心的工作中,大多数是什么样的个案吗? 答:我在协谈中心的时候,属下有6位具证照的心理师,在台湾只有拥有证照的心理师才可以做咨商,而我只是牧师,所以只能协谈,英文都是“Counselling”。同时,心理师有一些法定的规定如不能谈到信仰等,因此,一旦有需要时,他们都会把个案转交予我去处理。 如果是一些病人在挂号时就挂我的号,那我就会先说明自己的身份,“我是不收费的,但你可以奉献。”因为马偕为了服务大众,收费都是定在比较低的,所以同工们总是说我的业绩是最好的,哈哈哈…… 我只能够说,现代人对心理咨询方面的需求还真是愈来愈大,还记得当时要见我们都需要预约,其他的心理师可以两个礼拜约谈一次,而我却是一个月才能排到一次,哈哈哈…… 其实会到马偕医院求助的个案,大多数都已经不是轻微的问题,在我处理的个案中,家庭问题如夫妻沟通不良,甚至是已经在谈着离婚,他们已经再也走不下去,还有一些就是亲子关系紧张,也有一些是精神科转交的个案。 十个家庭九个有问题,一个家庭不敢讲 问:那你认为台湾目前最大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答:应该说台湾的社会问题可以按照各年龄层的不同来分,每个年龄层都有不同的问题,中年以上的大部份都是家庭、婚姻,几乎是10个家庭中就有8、9个家庭是有问题的,有位朋友告诉我,在他所认识的人当中,40岁以上的几乎都有问题,10个家庭中9个有问题,一个家庭不敢讲。而这些问题蛮多的都是夫妻间沟通出现了问题,夫妻都形同陌路了,但又不敢离婚、不想离婚,包括了教会的弟兄姐妹在内。 亲子的问题大概是在小孩子的少年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叛逆期,但我却把这段时期定义为青少年的混乱期。一个人从小孩要转大人的时期,其实自己是很混乱的,可是大人就来跟他乱,因为大人总是会用他以前还是小孩子时的方式对待他,总觉得孩子怎么不如以前般听话,更因为自己可能也在混乱中,就只能直接命令他要听话,像以前一样就好,但孩子不听就会被冠上“叛逆”两个字。 我觉得台湾青少年的时间都被读书补习塞满了,他们已经没有了自我的思想,问他们长大后想要干什么,基本上都说等考完试再说,那考完试了,再问却依然还是不知道。 台湾的家长有一个叫做“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说法,但我常常会问他们,那你知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因为如果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就有可能跑错方向,再也回不来了。 问:那台湾的家长都会带着小孩去见你吗? 答:会,通常都家长带着孩子来的,但是通常我都会见孩子一两次之后就会让家长单独来见我,因为家长也是在他们年幼时受到的伤害,造成了今天的他们,因为父母的学习榜样就是他们的父母,如果父母缺席的话,他们就会从社会价值观中去寻找,比如要努力学习,在学业上有成就,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有成就。可惜的是,这种做法造就了一批很不开心的孩子。 在我从事协谈这些年来,刚开始时我会用责怪的方式去对待父母,但其实错并不完全在父母,因为他们也是受伤害的一群,也是需要被照顾,倘若用责怪的方式,他们就不再与你约谈见面。我以前都喜欢分析道理,操之过急,总是以为讲道理给他们听,他们听懂了回去就能够照顾他们的孩子,后来我慢慢了解父母们所走过的路,就开始心疼父母,转变方向先照顾父母,唯有父母软化了,孩子才会受益。 问:找你协谈的都是一些什么宗教背景呢? 答:来找我协谈的人大约20%是基督教背景的人,其他都是一般民间信仰,他们大多数都是经过朋友介绍就来找我,而我也会表明身份,让他们知道我是牧师。 每个年龄层都有不同的问题 问:在台湾吸毒的问题严重吗? 答:目前是在乡下地方比较严重,而且他们都会渗透到校园去,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有。刚开始时就免费给你吸,等你上瘾后,毒贩就可以赚回所”投资”的了。 有风闻毒贩已经把魔掌伸入校园内,所以有关当局已经开始了宣导工作,如人家给你的东西不要随便吃,因为听说他们都会把毒品制作成糖果的样子,用来吸引小朋友,一吃再吃就上瘾,然后就会来买。当局的各种宣导就是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宣导作用,可是这些都是在城市的效用比较大,乡下就比较困难。 但我在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每个年龄层都有不同的上瘾方式,五六十岁大概都是酒瘾、三四十岁大概都是赌瘾、廿岁上下的则是毒瘾。 问:除了吸毒的问题,台湾在堕胎、婚前性行为方面的问题严重吗? … Read More

为国家守望祷告

with No Comments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每期一句 “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年人要做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约珥书 二28

消息:年会道声剧团将庆30周年

with No Comments

年会道声剧团将庆祝30周年,盼各教区团长安排弟兄姐妹前来参加,届时民都鲁和加帛的弟兄姐妹亦受邀出席。30周年庆典晚会的资讯如下: 日期:7月15日(六) 时间:晚上7时正 地点:诗巫爱莲街福源堂 另外,该团特别邀请来自台湾救世传播协会会长洪善群老师,服事于宇宙光的吴錡老师及菲律宾戏剧电影制作人上官贤丽博士,并安排泗里街、古晋、美里进行戏剧讲座、交流、见证分享。 同时,也有多出戏剧演出,如:古晋呈献国语版《神秘房客》;美里呈献圣诞剧《大雪中有光》;诗巫、民丹、泗里街会将30年所演出的戏剧串联。 盼为30周年庆典、各教区戏剧座谈会、三位老师的见证分享及筹委会代祷。

抓鼠有感:尊重多元性

with No Comments

文/黄孟礼 马来西亚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热带国家,处处呈现生态丶物种多元而丰富的地方,被视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真是一个多元性的国家,不只物种多元,种族丶文化丶宗教也极为多样化。除了人种复杂丶语言复杂(每人至少会3种以上语言:如华语丶英语丶马来语)食物也是多元化,还真是一个多元大熔炉。 今年虽然东马认为实际立国仅54年,但马来西亚的官方国庆六十周年,曾几何时,以标榜多元为荣的国度,多元性的幸福与融洽,近年来已悄悄出现了许多结构性的变化,成了相互对立丶谩骂丶指责丶仇恨与牢鰠之情绪的渲染,尤其种族丶宗教丶政治及教育,已进一步被分化,大熔炉演变成个别的炉灶,彼此煽动、尖銳化、紧张与吹嘘不信任的火焰,愈烧愈旺,把国家推向危险的边缘。 追根究底,这都要归咎于不负责任的政客们,把这些敏感课题政治化,仅为了选票及本身利益,不择手段,煽风点火。这是非常可恶又可悲的事。 近年来除了许景裕牧师被5车逾10人在短短40秒钟掳走,至今音讯全无; 另外还传出约书亚希尔米(Joshua Hilmy)牧师和妻子露丝(Ruth)牧师及数位社运份子的失踪。其中许景裕与约书亚是与宗教有关连。与此同时,又传出北大教授卡马鲁已针对雪州议长杨巧双自传《成为杨巧双:个人征途》被指宣扬基督教一事,向警方投报。这也让咱们想到邻囯标明自己是基督徒的阿学(全名钟万学),因引用可兰经而被指为亵渎宗教被关监牢,又看到埃及传来26名科普特基督徒被IS袭击的消息,似乎这世界的仇恨与对立已愈来愈明显。但阿学却放弃上诉的机会為消弭仇恨的示威,在这达雅及开斋节期间,这不啻是彼此学习饶恕的功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