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写:走向宣教时代的信仰

with No Comments

文/杨天道(北京传道人) 友人的辗转介绍,让我有机会初次踏上马来西亚的土地。在如同世外桃源的诗巫小城,度过了难以忘怀的五天时间。我多年来深爱约翰卫斯理的神学和事奉,所以这次的诗巫之行可以称为“信仰寻根之旅”。匆匆几日的行程里,有幸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多位卫理公会牧者师长,并与卫理神学院的师生探讨“卫斯理神学与中国教会”,也在诗巫福源堂的宣教主日追溯卫斯理的宣教动力。更难得的是,最后一天由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亲自作为向导,带我寻访卫理公会的遗址胜迹和掌故往事。归去来兮,我犹在回顾思索这次旅行的见闻。我问自己也问上帝,在马来西亚华人教会中的复兴景象,能否同样在中国发生?一个世纪积累的属灵资产,又将如何能够反哺祖辈的家园? 百多年前的福建籍华人基督徒,远渡重洋披荆斩棘,将福音带到天南一隅的婆罗洲。如今生在信主的家庭、于教会中长大的年轻基督徒,可能不会觉得这代代相传的信仰是多么特殊的祝福。但在福音被冰封数十年后才渐渐解禁的中国大陆,一个有年轮的教会和有家谱的信仰,却是近乎奢侈和令人羡慕的属灵财富。作为第一代基督徒,我不止一次地遗憾自己没有更早认识主耶稣,直到读到大学才第一次遇见真正的基督徒。从诗巫回到北京后的第一个主日,在我应邀讲道的教会中,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姐妹上台分享自己信主的故事。她那并不复杂的信仰历程,却让我想到中国教会的过去和未来。 历史真理与眼前世界对接 郭婷年幼的时候亲生父母相继离家出走,她只得寄居在亲戚家艰难而坚强地长大。初中的时候,抚养她的姨妈信主得救。她偶尔也跟着参加聚会,但就是不能理解基督徒为何那么狂热。一同观看《耶稣传》电影时,她看着周围的人哭得涕泪滂沱,不禁怀疑自己的情感有先天的障碍。高中分班时,一位相熟的女生因为被分到另外的班级,哭着向她诉说如何难分难舍,她才开始相信世上有爱存在。她很少思考信仰,但为了让作文读起来不同凡响,偶尔会引用圣经的经文。 离开家乡去北京上大学后,她无意中在校园的咖啡厅里,看到一位年轻的外国人带领中国学生查经。性格内向的她,不可思议地主动上前搭讪,索取对方的电话号码。从此开启了信仰的历程,她接受了耶稣并且当天就向室友传福音。如今她已经是教会的同工,在上帝的家中找回了失落的爱。 这样的见证也许算不上传奇,但类似的故事,我经常在服事新世代基督徒的时候听到。相信在下一个主日,还会有如此经历的年轻人进入中国教会,改写他们的人生剧本。这些所谓的“千禧一代”,对福音并不是全然陌生。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多少接触过基督教的文化,甚至身边不乏信主的亲友,但他们始终未能叩敲信仰之门。只有等他们遇到让自己感觉耳目一新的基督徒,才会怦然心动,将历史的真理与眼前的世界对接。 令我好奇和困惑的是,文化相同背景相近的本地基督徒,甚至骨肉之亲的信仰,未必能有效地影响人决志信主。而语言生疏经验肤浅的宣教士,却常常会莫名地吸引那些正在苦闷着孤独着的心灵。这究竟是距离产生的美感,还是福音的本质使然? 走出去的信仰 我想到怀揣异象与热情漂洋过海,奠定马来西亚华人教会历史的富雅各牧师。想到数不过来的有名无名的,缔造中国教会历史的外国宣教士。想到曾经带我寻访中国农村教会,并鼓励我奉献作传道人的韩国牧师。这些人都不是中国通也不是战略家,但他们为另一片土地作出了自己的抉择,并且含辛茹苦载履载艰,忠心地活出了奉献的人生。这样的摆上有难以想象的果效,它正是耶稣基督吸引每一代门徒的力量,也是信仰击中当代人心的秘密。约翰卫斯理曾说过,“给我一百个除了罪什么也不怕,除了上帝什么也不要的人,我便能震撼这个世界。”纯粹朴素的信仰,让人可以作出勇敢的决定;看似牺牲的选择,却能像耶稣一样奇妙地改变他人。 中国教会正在酝酿宣教的计划,马来西亚华人教会已经走在前面。这末世的收割路阻且长,但我们都曾被来自远方的神的仆人感动,在他们的故事里拥有了我们的历史。如今我们温习历史和怀想先辈时,更可以期待未来的世代因这代人的信和爱而改变。我难以忘怀富雅各纪念公园中心的独特雕塑,一滴血浸透了整片土地。继承历史的教会也需要创造历史,走出去的信仰才能生根结果。不论我们的教会已经百年风霜,还是初见规模,都有责任也有能力延续历史的复兴。让我们期待宣教的明天,也选择自己的摆上。

时事回应:土团进军砂拉越

with No Comments

文/晖(退休公务员) 马来西亚土著团结党,其国语名称为“Parti Pribumi Bersatu Malaysia”,简称土团党(PPBM)挥军东渡砂拉越已成定局,如今是如箭在弦,只欠东风,待时机成熟,将由总部代表进行推介礼。 从种种迹象显示,目前土团党正积极在砂拉越招兵买马,甚至要收编华裔为附属党员(Associate members),以壮大其力量与声势,并竟其霸业。尽管附属党员不享有投票权,或竞选党内职位的资格,到底是否有人问津,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以目前从西马引进的行动党、公正党、伊斯兰党,及诚信党,在砂拉越都有立足之地,看来砂民欲阻止土团党于门外已招架乏力。一挨土团党在砂拉越各地筹备设立区部的工作就绪,土团高层即名正言顺的宣布,土团党按砂民的要求,入驻砂拉越以证明其正当性。 目前,犀鸟乡子民对土团党进军这一片堪称是“马来西亚硕果仅存的政治净土”有两极化的看法。砂拉越本土派认为沙巴的例子前车可鉴,土团党是一个种族政党,其挥军来砂是有政治隐议程,无非是要让砂拉越本土政党销声匿迹,使砂民归顺西马政治,从而使“砂拉越人的砂拉越运动”无疾而终。另一派,即亲希盟派系则认为有竞争才有进步,砂拉越的善治(Good Governance)也并非无懈可击,土团党才是土保党的竞争对手。 希望联盟入主布城已届满百日,其选前信誓旦旦“拥抱希望、重建家园”的理念正在逐步进入验收的阶段,人民已不在沉迷于竞选时的甜言蜜语状态中,因为生活总得回归现实。无可讳言,土团党进军砂拉越有其政治考量,无非是要扩大其政治版图和影响力;而砂民更加担心的是,土团党此举是否会加剧砂拉越的种族、宗教政治,并破坏本土既有的和谐种族、宗教关系。 此时此刻土团党东渡砂拉越是怀抱雄心壮志,或野心勃勃见仁见智,而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不过时间将说明一切。然而,政治观察家认为,希盟作为联邦执政联盟务必言而有信、励精图治,公平对待砂拉越、给于充足拨款发展本地基本设施与地方经济、归还大马协议下砂拉越自主权、兑现廿巴仙石油、天然气开采税,才不致在来届大选中被砂拉越选民所唾弃。

牧者耕心:在上帝手中的一位小孩 (经文:士师记六1至24四节)

with No Comments

文/朱新进(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荣誉会督) 上帝是非常奇妙的,因为祂行事与祂的子民行事是完全不同的。每当上帝选召人为祂工作,祂更是奇妙,因为祂不看人的外表(但是人喜欢看外表),上帝所看重的乃是人的内在表现。换言之,祂选择为祂所用人的条件,不是根据人的外表而是人内在的真诚。 在圣经里凡被上帝所使用的人都是平凡的;可是一旦平凡的人乐意将自己安放在上帝的手中,他们就能成为不平凡。虽然他们没有什么特殊的条件,可他们一旦“在上帝的手中”,却能为上帝成就许多不平常的事。所以,有些曾被上帝使用过的人或许仍然不被人所知,因为他们只是些极其平凡的人。 撒母耳上第十六章7节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的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那么,每当选举时,我们是否还是看人的外貌以及外表所附有的条件来选人?但我们要切记:一个人的内在表现重过他外表的表现,一个人内在的真诚远比一个人在外表看的见的表现重要的多。所以,上帝选人时乃是看他的内在表现。 由于上帝拒绝了扫罗继续为以色列的王,所以祂要另立一位新王。但祂当时所选的却是一位小孩,要立他为王。不免有人会问:“这一位被上帝看上为王的大卫,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条件?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当撒母耳要立一位新王时,上帝对他说:“我即厌弃扫罗作以色列的王,你为他悲伤要到几时呢?你将膏油盛满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恒人耶西那里去,因为我在他众子之内预定一个作王的。” 大卫是上帝自己选定的,由此可见选人为上帝工作乃是上帝自己的拣选;是上帝采取了主动的表现,然后上帝才感动人与祂配合,作出积极的回应。2016年对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说,它是一个很重要的选举年;在总议会属下的六个年议会皆需在年底前召开年会时,各自选出一个会长,执行年议会的事宜;然而,总议会也当于九月期间召开总议会时,选出一位会督执行总议会的事宜。 当主仆那时在马来西亚期间,有些牧者与会友关心选举的事,不免会问:“到底谁比较合适担任年议会会长?谁比较适宜担任会督?”主仆认为选择人为上帝使用,该是上帝自己的事,我们只能配合祂的心意。凡上帝所拣选的人必定是合祂的心意,而且凡祂所选的人,必也乐意凡事遵行祂的旨意。故此,在选举前我们不应有人牵涉当中,诸如预先的宣传、拉票与暗中安排等。因此,选举事宜所当作的是求上帝安排合祂心意的人来担任,而不是按人的心意选出我们心目中的领袖。 虽然当时上帝要撒母耳立大卫为王,但是大卫却仍然留在田园里,他并没有即使被呼召去见撒母耳。大卫没有打仗或行政的经验,在人的眼里,他根本没有条件可以被选中作以色列人的王;但是上帝的灵却指示撒母耳要立大卫为王,因为上帝选人不看外表,只看人内在的真诚。 大卫具有上帝要求的条件。结果,大卫果然也不负上帝所托,成为一位最有眼光而又有影响力的领袖。那么,当我们被委托为上帝拣选教会属灵领袖之时,我们是否也当像上帝所作的那样?上帝只看人内在的表现,祂选人不看外表。难道我们被要求选人时,我们是否需看对方有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在教会内有否担任什么高职,在行政方面有没有多年的经验及在语言方面是否会讲多种语言等? 这些所提到的,都不是上帝所考虑要选人为祂工作的条件。祂所要的乃是被选的人要合祂的心意,同时被选上的人也凡事乐意遵行上帝的旨意。他该有眼光而又有影响力,这影响力乃来自于他内在力量的表现,而不是外表的精彩表现。 一.上帝对大卫的观察 上帝的眼目是雪亮的,人无法逃避上帝的眼目。所以,祂在选人时并不是盲目地随便抓一个人来作领袖。祂的眼目乃是时时刻刻观察祂的子民,祂看到大卫对祂有追求的心意。大卫犹如使徒行传十三章23至24节所说的:“‘我寻得耶西的儿子大卫,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从这人的后裔中,上帝已经照着所应许的,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救主,就是耶稣。” 身为上帝的儿女都当如大卫对上帝有追求的心意,对上帝有完全的交托。上帝要使用的人就是那些肯向上帝完全交托的人,乐意被圣灵使用;如在职场上,他们不是要讨人喜悦,而是讨上帝喜悦。他们忠心的工作是要扩张上帝的国度,而不是要建立自己个人的小王国。如果事奉者能够对上帝越交托,越能讨上帝喜悦,上帝也越能恩膏事奉的人,同时越能使用他们,为祂成就大事。 上帝拣选平凡的人,但是祂也先洁净他们,并加添力量给他们,使他们成为不平凡的人,为上帝成就不平凡的事。从经文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以色列人是上帝所拣选的子民。上帝透过两位伟大的领袖——摩西与约书亚,将他们带领到应许之地。可是,这两位领袖死后,他们便与当地的人同流合污,慢慢遗忘他们的身份,并与外邦人来往,与当地的人作朋友,成为他们的人。结果,他们最终受到上帝最严厉的刑罚,上帝要使他们屈膝向祂求救。 以色列人的行为提醒我们,当记住我们是上帝用重价赎回来的,理当圣洁。可是,我们往往经过一段漫长时间后,慢慢放下戒备,不再继续持守身份,结果我们与不信的人没有什么区别。记得在十九世纪时,从中国福州来诗巫开垦的福州基督徒多是虔诚的。他们的生活虽然艰难,但仍然持守安息日。他们对上帝的信仰虽然单纯的,但他们对上帝却是相信与坚定。当时基督徒家长都乐意将儿女带到上帝的面前,成为上帝的子民;那时父母为子女留下的产业,乃是他们的信仰。 笔者最感欣慰的是,父母所留下给我的产业乃是他们的信仰。这信仰竟然成为我踏上一生事奉的途径,这信仰也成为我建立婚姻的基础,更是为来生的盼望。可是我也发现,经过先辈多年耕耘之后,不少基督徒都已兴旺,都过着富有而又安宁的生活。结果,不少福州基督徒便慢慢松懈,不再继续持守他们的身份。虽然大多卫理信徒都于星期天上教堂作礼拜,但在周间都无法过着基督徒的生活,对上帝也不是那么信靠与坚定。但我们要记住,我们都是上帝用重价赎回的,理应圣洁,要不然,有一天我们要受上帝的刑罚。 二.以色列人忘记上帝 到底什么使以色列人忘记上帝? 由于以色列人住在上帝为他们预备的应许之地,不但得到上帝的眷顾,上帝的祝福也不断临到他们。当他们辛苦与贫穷时,他们全心全意依靠上帝;可是一旦平安无事时,就开始慢慢远离上帝,松懈不再继续持守上帝选民的身份。他们的兴旺,使他们忘记上帝。他们忘了富裕是上帝的祝福。这就是上帝为何常引领他们经历苦难。 今日世人何曾不也是当时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贫穷时,我们爱主,富有时,我们忘记主,因为追求物质的享受,向往荣华富贵,往往会导致我们忘记上帝。所以我们都当切记:我们可以“占有”世界,但是我们不可贪爱世界;我们可以在世发财,但是我们不可贪爱钱财。 当时的以色列人就是因为兴旺时忘记了上帝,在富裕时不顾念他们是上帝的选民。他们忘记富足是上帝的祝福,以为是他们自己努力所得来的,忘了上帝才是他们的供应者。结果,上帝就利用外邦人辖制他们,使他们受苦,失去一切的自由,成为被掳的人,从一个地方被掳到另一个地方。 在极其痛苦当中,以色列人才记得向上帝求告,要祂帮助。上帝听了他们的哀求,便兴起基甸来释放他们。上帝拣选基甸成为祂的使者。由此可见,上帝喜爱祂的子民开口向祂求告(只是不少的人常做错误的祈求),我们都当不住地向上帝祈求,直到上帝垂听我们的祷告。旧约里的约瑟为了要得上帝的祝福,曾与上帝摔跤;他紧紧抓住上帝的脚不放,直到上帝垂听他的祷告,直到上帝答应给他祝福。在祷告上,我们也当坚持不可灰心。 三.上帝如何帮助基甸? 1. 上帝差遣天使对基甸说:“上帝与你同在”,是上帝自己本身拣选,而不是基甸自己要作。上帝拣选他为勇士,在以色列人中保护他们。 2. 基甸对上帝的拣选深感不配,因为他不是战士,没有作战经验,但上帝对他却有计划。他虽然自卑,但上帝不轻看他,反而要重用他。所以上帝为了激励他,对他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上帝并不只是使用基甸,上帝也要使用其他的人,只是世人不肯顺服,让上帝来使用。如果我们肯让祂使用,祂也必与我们同在。 四.基甸如何完成上帝的计划? 首先,基甸要组织一支三万二千人的军队,可是上帝却认为基甸无需如此庞大的军队。因为上帝不需要很多人来完成祂的计划。我们何曾不也认为人多好作事;可是上帝所要的,只是那些肯顺服,肯向祂完全交托与谦卑的人。所以撒迦利亚书说:“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依靠势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灵方能成事”(撒三6)。我们为上帝工作,不是依靠人力或且物力,乃是靠上帝的灵方能成事。上帝所需要的不是数目,而是我们的同心与合一的灵。上帝是看我们内在的心,不看外在的我们,祂要我们成一个合神心意的人。 当时基甸的手没有剑,没有马,也没有强而有力的军队。但他乐意将自己交托,也知上帝能够为他成就大事。同样的,当上帝的拣选临到我们的身上,我们无需感到自卑,也不需找出理由推辞。上帝既然会选上我们,祂必也为我们预备所当需的一切。祂的应许却是“我与你同在”。有主同在,我们还能惧怕什么?但愿我们都是在上帝手中的“一位小孩”,合神心意,并且凡事都能遵行祂的旨意。 (编按:此文写于2016年5月2日)

会长的话:代代相传:手机是上帝吗?

with No Comments

文/池金代(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 手机响了,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你可能是拿起来,看看是谁打来的,然后立刻聆听——你对手机唯命是从! 如果我问你:“手机是你的上帝吗?”你当然会立刻否认:“手机?怎么可能是上帝啊?!” 请容许我说说看,为什么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上帝”? 从小孩到老年人,人人一机在手(也有人是二三机一手),机不离手。从早上醒过来,起来一定先向它“朝拜”,然后如影随形地一整天跟着它,一直到晚上睡觉把它安放在床边或床上,保护自己一夜好梦。 当然,有了智能手机就有很多方便,可以与亲友随时联系,时时刻刻都可以分享当下的心情、情况、看法等等。也可以随时拿起手机来玩游戏,读圣经,写日记,记事件,查字典,看天气,寻资料,找地方等等。总之,手机已经几乎成为了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上帝”了!一机在手,呼风唤雨,威风八面。 不经意之间,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完全依赖和仰望的“上帝”;真是“除它以外,别无爱慕”了。 不听电话有时 因为手机有崇高的地位,所以当手机一响的时候,大家只好“唯命是从”了。难怪会议正在进行时,或者聚会正在举行中,一些人立刻离席接电话。 为什么一定要接电话呢?我想不通,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吗? 如果你是值勤的医生,情有可原;但世界上紧急的事情不是太多, 可以迟一点,等茶点时,或休息时,再回电吗?为什么一定要立刻接电话呢?这样做,其实是对会议不尊重,对其他人不尊重。 一般在教会崇拜里,大家都蛮守规矩,都很尊重崇拜,敬畏上帝,把手机关掉或调到静音;但是,为什么在会议中或其他聚会里一定要接听电话呢? 传道书说:“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三1-2、7) 容许我应用这段话语说: 听电话有时,不听电话有时! 大家在崇拜中已经养成不听电话的习惯;因此,现在也恳请大家在其他场合里,如会议当中或聚会的时候,甚至与人面对面谈话时,也都养成不听手机电话的习惯,因为手机不是我们的上帝。 2018年8月12日 写于诗巫年会会长屋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陈华新:文字是 有生命力的 文字是有使命感的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 受访:陈华新(古晋马当堂主理牧师) 自小喜爱阅读的陈华新,从小学对《南洋儿童》、《儿童乐园》,及到中学是所读的《当代文艺》、《读者文摘》都爱不释手。中学信主后,教会图书馆中的繁露小说,基督教文艺出版社的许牧世及何晓东翻译的基督教小说,都是他阅读的“启蒙者”,同时也启发了他写作的兴趣。 高中时,他寄宿于学校,开始接触金庸古龙、琼瑶倪匡;还有学校图书馆中的许多西方名著,也薰陶培养着他阅读和藏书的爱好。那时的他经常流连在许多教会图书馆里,乐而忘返。 那陈华新又是怎么对文字创作产生兴趣呢? 他说:“阅读与写作常是相辅相成,在阅读时把那些华词美藻抄袭在册薄,再加上自己梦中世界的故事,就成为自己的文艺创作,也就开始经常投稿。还记得当时的《大众报》、《砂拉越晚报》、《道青》、《卫理报》、《北马晨光》、《南钟报》,特别是《学报》(学生周报),越写越读,愈读愈写。日前,我把四十年前的创作找来看看,可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纵然荒唐了点;但那是写作的布局,才有今天的‘书写习牧’。回想起来,我还得要谢谢那些年常常骂我‘回家啰!我要锁门了’的人。” 后天的兴趣培养 问起他如何培养阅读兴趣,他说阅读确实有天赐的睿智。不过,他以为还要有后天的兴趣培养和师长们的鼓励。小时候,王继曾牧师常常鼓励他,也在锡安函授高级课程中欣赏他的文章。在神学院时,薛玉光老师特别购买书本给他读(如今我也学他,送书给同路人)。现在再从头回忆,有几本西方名著(《简爱》、《基督山伯爵》)和唐佑之牧师早期著作,更是深深影响他写作的兴趣和坚持。 对于“如何鼓励人”这问题,他还是说;“阅读需要自己培养兴趣,没有人是一蹴而就。” 陈华新表示,在献身前,他喜欢写爱情人生(也可能那还是爱做梦的青春年龄)。那时候的稿费,确实太鼓励他了;毕竟当时五块钱的稿费,可以做好多事啊!自神学毕业出来,他在一教会牧养,那段期间他自写自编自资自印。想想那四年来的坚持,都因兴趣和恩赐献主使然。迄今,他仍然喜欢文学书籍(其实,应该是什么书都喜欢)。 “讲到创作,骗自己罢了,那是卖花赞花香呵!有一件事情我得说一说,当年《诗华日报》和《马来西亚日报》的年刊的征文比赛,可真是我的‘创作’。所以,若说参加比赛作品得奖算是‘创作’,那这‘创作’确实是我格子世界的成长和成就。而我,最钟意自己的《三十六计布道法》一册。 路不转人转 他对于电子网络之下的阅读及出版事业及印刷媒体还有没有明天,也有个人的见解。他认为,近十年来(确实只不过十余来年),文字载体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是电子外星字代替了平面文字。当人手一机,且一按即有,图文并茂,许多出版服务业都变成夕阳工业,坚挺强持。许多文字创作者也转型,从微写作再出发。 所谓“路不转人转”,保罗也说在什么人当中就做什么人,为要得着这些人。网络世界也可以成为书写的平台。不过他并不喜欢在网络世界阅读,这是认识我的人都知道的,更不鼓励大家只用网络或电子圣经阅读。 印刷媒体有没有明天不是最重要,就好象我们看到所分出的福音单张被丢了,但还是会继续去分,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使命!当马利亚把真哪哒香膏抹在耶稣的脚上,众门徒都默认是“枉费”,什么是枉费?就是浪费!若认为为主摆上是浪费,那就算拿一杯水给主,对犹大来说也许也是浪费的。世人可能认为文字服事是某种“浪费”,从经济利润考量也认为要停止印刷;但若把文字布道从这“得人”的工作中挪了,我们岂能说自己是爱主的人?! “即使手机与电脑的普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我想我从莫非老师席前学习的是:基督徒文字工作者本来就是因时制宜,必须有文化使命感 ——进入世界服事人的一群。不是你有没有兴趣,而是要克意制造兴趣,培养文字宣教的使命。”陈华新继续说:“身为基督徒,我常说:当我们购买一本基督教书籍,就是延续基督教文字的寿命;当我们购买一份基督教杂志,就是支持文字工作者继续地征途的甘心。 什么书都阅读 有人说:若要做短命工作,就去办报;有人说若要基督教停止工作,就先停止文字工作。 其实,每个基督徒都是文字的工作者,因为上帝是文字工作者,上帝继续用文字工作。上帝藉着有人写书,有人出书;上帝藉着有人买书,有人看书……。你是哪一种人呢? 撒但是反对者,它最希望无人写(基督教的)书,无人出书,无人买书,无人看书……;所以,你愿意基督信仰就可能因你是“无人组”的一位,而受到阻拦,结束吗?! “文字是有生命力的。文字是有使命感的。所以,文字工作者是一项呼召,是从创世记到启示录的宣教士。先知讲道或许会因空间而停止,文字创作不会(我曾去中国河北的梳妆楼,从“息止安所”四字见证了过去成吉思汗家族的基督教信仰)。”这是陈华新对文字工作者的勉励。 好奇于他的阅读与购书经验,他说:“我什么书都阅读,包罗万有。十年前因为要顾家担当,常是偷偷买书;现在手头有一点余额,但时间却越来越少,体力亦然。最近一次购书就是花了二年的时间挣扎,把约一百二本的《读者》合订本从中国购得。我一时也说不出为什么这么喜爱这《读者》杂志,只能说它象是廿一世纪的《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吧!” 另外,他近来也多阅读有社会写实和上帝在文化中呼召的书籍。他十分感谢过去牧养过的堂会,给了他堆书的房间。他开玩笑说,今年面临四次“马当山大地震”,因为书放在地上,愈叠愈高,愈高愈斜,一触即倒!曾有人开玩笑,那书架总有一天倒塌——压伤人。 每次的搬家,是爱书人的痛苦!

每一天 由灵修开始

with No Comments

2018年9-10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每期一句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希伯来书12:1-2)

华人年议会会长 池金代牧师2018九月事奉一览

with No Comments

1-2日(六-日) 全国卫理祷告大会 2日(日) 年会成团会议 4日(二) 马来西亚神学院 VIVA 5日 (三) 卫神授课 诗巫西教区牧职执行会会议 卫神校车奉献礼 6日(四) 英语事工委员会会议 7日(五) 卫理毕理学院毕业礼 9日(日) 棉兰荣耀堂证道 11日(二) 东马教会历史研讨会 加帛牧职执行会会议 12日(三) 卫神授课 乐龄学习中心董事部会议 乐龄团契职员会会议 15-16日(六-日) 雅加达以马内利堂50周年庆典证道 17日(一) 崇拜与音乐研讨会 主持婚礼及训勉 18日(二) 晋光堂牧区议会 19日(三) 三一堂牧区议会 20日(四) 福音书局董事部开会 21日(五) 福源堂成团60周年晚宴 22日(六) 荣恩堂中秋节布道会 … Read More

抓鼠有感:不敢再“小瞧”它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信主许多年后,自己个人灵修时已不那么常使用如《荒漠甘泉》、《灵命日粮》或《灵修日程》这类以故事或见证为主来传递经文信息的灵修材料;而是更多选用归纳式查经的灵修材料。倒不是因为前者内容有什么不适合,只是对我而言,《荒漠甘泉》这类材料较像是“灵奶”;而我希望自己能多吃“干粮”──在经文中多下点功夫,更深更广地进入上帝的话语之中。 但最近,我对自己的“认定”有不同的体会与领受。 共享信仰经验 前阵子,至亲生病赴异地就医,我们有时在早上会花时间一起灵修;先唱一两首短诗,接着使用《灵修日程》亲近神:先翻查当天经文,颂读一(或两三)遍后,就会由其中一人将那天的见证故事朗读出来,跟着反思默想,最后在祷告中结束。 我惊讶地发现,连续好几天的见证或分享,好像都回应我们当时的疑惑、恐惧或不安;就像上帝透过其他弟兄姐妹的经历与信仰领悟在对我(们)说:“不要怕,我能怎样在他们生命中显出我大能的作为,也同样会在你(们)身上显出我的奇妙!” 这是何等奇妙,那些作者我并不认识,他们有些在美国,有的在澳洲,有的在英国,有的在新加坡,有的在印度……虽然各人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甚至不同时间里面对不同的挑战与困难;但我们唯一相同的,就是共有一位爱我们的主。 因着在基督里,我们发现原来信仰的经验是可以共享,彼此激励,互相安慰;特别对那些在患难病痛困苦中的人而言,将经文活出来的见证有时似乎比纯粹只有经文更备受激励与安慰。 当然,上帝的话语本身绝对是带有能力,能安慰、坚定人心;但有些时候,对于那些在苦难中软弱疲乏的人,除了读上帝的话,也盼望有云彩般的见证能加添他们的信心。经过这一次,我不敢再“小瞧”《灵修日程》,同样也相信上帝藉着这些世界各地信徒的美好信仰经历,安慰了不同地方正遭遇类似困境的信徒。 因此,我鼓励您为自己买一本《灵修日程》,更为你所关心的人、在病痛中的人、未认识主的人也买一本。这一年六期只要RM12订阅费(国内邮资则多加RM6,共RM18)的灵修材料,或许可以成为你我及他人的祝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