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畅销灵修书 卫理信徒考门夫人撰写

with No Comments

考门夫人(Lettie Burd Cowman,1870–1960)一面照顾先生,一面继续担任宣教机构的负责人,在极艰难中过得胜的生活,并将在大试炼中所体会的信仰写成《荒漠甘泉》,成为至今最畅销灵修书籍之一,甚至成为台湾已故总统蒋介石的每日灵粮。《荒漠甘泉》被誉为“一座支取不尽的心灵宝库,一泓鲜活的甜美的生命甘泉” 。 今天若有机会至台北的中正纪念堂参观,可以在展视厅内看到蒋介石生前喜欢阅读的一些书籍,包括《圣经》丶《荒漠甘泉》。据悉,1975年蒋介石过世时,遗孀宋美龄在棺木中放了五本书:《三民主义》丶《四书集注》丶《圣经》丶《荒漠甘泉》与《唐诗》,基督教书籍占了一半。这样的陪葬品,表达了蒋氏一生的信奉和愿望。 《荒漠甘泉》于1920年发行后,曾被译为数十种文字,通行全世界。中译本于1939年在上海出版。1959年,台湾出版的中译本是王家棫奉蒋介石命令翻译丶整理的,由蒋介石亲自审定,对原文有相当大的改动。蒋介石逝世时的遗嘱曾提及:“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 1926年,日本圣洁教会派遣安部藤夫牧师到台湾宣教;中田陪同前往,最初的聚会借用长老教会礼拜堂举行。

美以美会的分裂史(中) 循理会、圣教会

with No Comments

美以美的故事(23)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总1270期的卫理报提及,美以美会除了分裂出美普会、监理会、还有于1860年因提倡生活更新运动而分裂出“循理会”(Free Methodist church)及为牧养德国藉会友而于1807年分出“遵道公会”(The Evangical Church)等,循理会一直保留独立宗派至今,遵道公会则于后来与基督同寅会联合,并于1968年加入“联合卫理公会”(United Methodist Church)。 循理会(The Free Methodist church) 美以美会珍尼西年议会(Genesee Conference)曾掀起一次宗教生活革新运动,鼓吹者称为“拿撒勒徒"(Nazarites),主张宣讲卫斯理约翰的圣洁教义、谨守班会规则、家庭祈祷会、会众要高唱圣诗歌颂、衣著要朴素、生活须节俭、崇拜要属灵、释放奴婢、不许秘密结社、礼拜堂的座位应自由选坐,结果导致新的宗派——“循理会”(Free Methodist Church)自美以美会分裂出来。 循理会的创立人罗柏斯(B.T. Roberts)于1860年8月23日举行的伯坚(Perkin)大会中正式组织循理会;而珍尼西年议会几乎一半以上参与他们成立的新会。后来,该会再没有与母会复合,而成为一独立宗派,总部设于印第安纳州(Indiana)温劳那(Wonona Lake)。 循理会发展迅速,在北美洲建立36个年议会,礼拜堂1万3千间,并提供电台福音广播节目、海外宣教中心等共20个。目前(2020年11月)据网站统计,循理会在美国仍有856教堂、6万千多名会友,全球则有120万信徒。 循理会至今没与母会美以美会联合成联合卫理公会。虽然是个独立宗派,但教义仍保持卫理宗一贯传统的阿米念(Arminian)主义和完成成圣(Entire Sanctification)的信念。他们调整会督制——只设4会督,每位任期4年,连选得连任。平信徒在总议会、年议会和各委员会皆与牧师有平等的发言权。他们又主张推行社会改革,强调朴素的生活,高举行为见证信仰,认为基督徒圣洁的生活乃是爱心行动的实践。 中华循理会 循理会海外宣教工作始于1895年,派遣宣教士前往日本与印度。1904年,该会差派了George H. Scofield及C. Floyd Appleton前往上海,第二年又有Leffingwell联同Myers及Graves来到,他们前往河南郑州开始布道,接著以开封为中心,积极向邻近区开拓宣教区。1910年创办“开封圣书学院”。 1929年在开封举行了第一届年议会大会。 1940年,戴永冕、戴永和等转向陕西开始新工场。 1948年,开始向四川重庆宣教,创设圣经书院、圣光中学及诊所。 1951年,在香港展开宣教事工。 1952年,司崇德宣教士从大陆经香港来台,为首任台湾宣教士。 1954年,戴永冕牧师等在高雄创设“基督教中华循理会”,年议会也正式成立。 1955年,先后在高屏地区设立福音据点及设两个原住民族群的宣教事工。同年创办了“圣光圣经书院”,后改制为“圣光神学院”。 中华循理会现有会友6千余人,教堂66所。此外,该会参与亚太区的跨国、跨文化宣教事奉,并将缅甸纳入台湾年议会教区,拓展钦族及华人福音事工。2007年筹设圣光研修学院。 其实,卫理宗或持循道主义的教派,在台湾除了卫理公会、循理会之外,还有圣教会、圣洁会、拿撒勒人会与便以利会。 台湾圣教会 台湾圣教会是卫理宗背景的教派。美国芝加哥卫理公会的查理士考门(Charles … Read More

搞好国计民生

with No Comments

时事回应 文:晖(诗巫卫斯理华语堂) 2020年本应是大马达致全面现代化国家的年份,而“2020年宏愿”曾经烙印在本国三代人的心头。现今摆在人们眼前的现实却是镜花水月,到头来是一场欢喜一场空!如今当年主政的人犹健在,不知他心中作何感想? 尽管九零后出生的一代已届而立之年,这被喻为国家栋梁的新一代是否具备现代管理知识与科学思想,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准备好面对全球化与工业4.0的挑战?如果其答案是否定的,是时候全盘检讨建国方针,重新拟定政经文教社会政策,并对国家体制作出结构性的改革。 一场疫情彻头彻尾曝露国家体制的短板和政治人物的丑恶嘴脸。诚如联昌国际银行前集团主席拿督斯里纳西尔日前在英国志奋领毕业生领导(Chevening alumni leadership)活动上致词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马没有纯经济,仅有政治经济。这是值得举国上下反思的。 从经济人的角度,政客只在乎政治正确,其决策与抉择往往只顾权宜之计,完全乖违了经济学的原理和纪律。这固然无法带来可持续性的发展,也必导致国家债务进一步攀升,债台高筑,贻害子孙后代。只讲分配,不求生产;只谈权利,不尽义务;只怪他人,却不自省;以上种种沉疴痼弊,如果放任不理,不下猛药整治,后果堪虞! 稍微有涉猎经济学的人都明白,资源的有限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考量。而无论是个人、家庭、企业、国家都必须善用资源,进行投资与再投资的活动,才有可能改善和提升个别的经济状况。所谓量入为出,累计财富的秘诀是,务必先生产,然刻意积存部分作为储蓄,最后才分配剩余的作为消费的用途。时不时,可以听到“华人富裕”论,事实上华裔同胞都是靠勤俭节约兴家。勤则富,懒则穷,这是华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值得大家学习。 当前,国人忧心忡忡大马国家的经济严冬是否提前降临。是时候政客停止无谓的政治纷争,政府与朝野议员宜各尽其职,抖擞精神励精图治,为振兴国家经济,搞好国计民生尽一份心力!

婚姻的问题是生命的问题

with No Comments

荧光片语 文:陈朝强(退休牧师) 前阵子看了一部美国电影《抢救爱情四十天》(Fireproof),心中有不少的触动。 电影男主角卡雷是救火队长,他常常叮咛队员们,说:“You never left your partner especially in the fire!”。他每次救火时从不抛下队员,而且身先士卒,英勇无比。可是,他自己的婚姻却“着火”了,在“熊熊烈火”中,他正想抛掉他的伴侣,找一个安全、宁静的地方! 卡雷结婚七年,没有孩子,妻子凯塞琳在医院工作。夫妻二人本来可以过着相当写意的日子;可是,卡雷每次工作回来,总是觉得妻子不但没有尊重他,而且处处为难他。他们常为了钱吵架,当妻子经济拮据时,因为没有共同户口,卡雷都不愿意帮助。他们的协议是卡雷还房贷和车贷,而妻子要负责还家里各种账单和费用。 凯赛琳除了工作补家计之外,还要照顾痴呆的母亲和做不完的家务,而每次卡雷回来就是吵着要这个、要那个。夫妻二人总是希望对方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当达不到时,就容易沮丧、生气,向对方大吼—— 卡雷:“我在外面处处受人尊敬,到了家什么都不是!” 凯赛琳:“你总是沉迷在电脑,你只爱那该死的游艇,不爱我!” 妻子说,她要搬出去,丈夫大吼:“你给我滚!” 没有同理心和接纳对方感受的吵架,肯定会摧毁婚姻,拆掉家室!因此,他们虽在一屋檐之下,但却形同陌路人! 一天,卡雷在健身房跟他的副队长麦可谈起婚姻的问题。麦可说:“婚姻像健身房的器材,它没有坏,但若不懂得用,就等于是坏了!”又说:“女人像玫瑰,你对她好,她会开花,对她不好,她会凋谢!”卡雷和凯赛琳各自向自己的好友诉苦。 婚变不是一日造成的;而拯救婚姻也如救火,一刻不能迟延,救火员之间需要真诚及清楚的沟通,才能灭火,夫妻也是如此!可是,卡雷认为救人救火才是他的工作,洗碗的是烂丈夫;这种传统错误的观念,把他们夫妻带到离婚的路上。 婚姻风暴终于过去 卡雷的父亲得知消息后,请求孩子拖延离婚协议,并给他40天挽救婚姻的秘诀。他一连4天照着指示不发脾气、自己洗衣服、买花,并打电话问妻子有什么需要,也许他可以效劳。卡雷想,这样作可以打动妻子的芳心吧!谁知凯赛琳身旁的朋友说,卡雷这么做是要骗取她所有的财产!因此,一切的努力不但不见果效,反而被凯赛琳说他别有居心,这令卡雷百口莫辩。因此,在婚变中要有智慧辨别朋友的给的“忠告”! 这时盖文医生也对凯赛琳展开追求攻势。风度翩翩及贴心的关怀打动心灵空虚的凯赛琳;她开始一步一步地靠近盖文,也一步一步地远离自己的丈夫。她觉得卡雷根本和盖文没得比,已步陷入婚变后的意乱情迷当中! 当年长的安娜劝她考虑一下,盖文既然知道她有丈夫还这样追求她,很难保证婚后他不会这么作!可是处在迷情的凯赛琳完全听不进忠言,这实在是在婚姻风暴中夫妻的警戒。因为迷情,所以卡雷亲手精心设计的烛光晚餐,凯赛琳不屑一顾;甚至还说出:“我不再爱你了!”这样伤人的话。 第二天,当卡雷看见桌上摆着一信封,他满怀希望地打开一看,却是离婚协议书。卡雷完全崩溃了!他打电话给父亲,而父亲也特地开4小时的车赶来给他安慰、鼓励,并告诉他不要凭感觉做,而要从心里做;就像耶稣在十字架上甘心乐意为我们这些罪人死一样。爸爸带领他请求耶稣的饶恕,并接受耶稣成为生命的救主!他开始知道婚姻的问题是生命的问题,唯有解决了生命的问题,婚姻才能起死回生! 因此,卡雷经过挣扎后,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存钱买游艇、不再沉迷于黄色信息。他把电脑打烂了,丢弃了,以表示他真正地清除外面和里面的污秽,要作一个圣洁、合神心意的人!他靠着耶稣基督得胜了! 卡雷信主之后整个人轻松活跃起来,无论是扫地、作家务都是心甘情愿,快快乐乐的,没有任何讨价还价。那天,他发现凯赛琳发烧生病后,很自然地为她买食物、喂她吃药,一点都不做作,凯赛琳也深深地感受到。她问卡雷为什么完成了“40天的指示”,还要继续如此作?卡雷跪在床前激动地告诉妻子,因为他信耶稣了,他以后还会这样作!他也请求妻子凯赛琳原谅他过去的错失,但凯赛琳希望他给她些时间。卡雷表示,无论多久他都可以,因为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凯赛琳一直以为价值两万多块的妈妈的睡床及轮椅是盖文暗中付还的;后来服务员告诉她,是卡雷在两个星期前把账目还清了,她才霍然清醒——丈夫真的改变了,真的很爱她!她感到亏欠,赶紧从抽屉中找回已被抛弃的戒指,重新谨慎地戴在手指上,换了衣服,迫不及待地找回她的丈夫——卡雷! 当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时,一场婚姻风暴终于过去,卡雷终于在基督里找到所盼望的平安(Peace),而凯赛琳也终于找到所期待的真爱(love)! 至于卡雷的座右铭“You never left your partner especially in the fire!”也成为他婚姻里的原则!

谁说瘟疫可懒散度日――论《瘟疫有蓝天》读后感

with No Comments

一介书声 文:陈祖恩(诗巫锡安堂) 当初我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我原来坚信,打从7月14日开始,行动管制令的生活“已死”,返校的生活“已醒”,就算我不再过着无口罩的生活,就算我不再像从前那样可以无虑地四处奔走,就算……生活已不再是从前的快乐日子,但我相信一切都在慢慢重回正轨。 但是现在呢?我本该为着初中三年最后一次的模拟考战战兢兢地应考,我发觉上次考试的成绩意外的进步,决定大展拳脚;可现在,我却正郁闷地敲着平板,写下这篇文章! 星期日下午消息来得很突然——停课通知,和疫情来得一样突然。突然间,我就“失业”了!都说学生的本质是学习,没了返校学习的机会,试问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我还年轻,年仅十五岁,正准备应战统考,梦想进文商科,希望以后可以找到一间不错的设计学院,然后从事我梦想的职业。今年已经够“烂”了,这几个月我好不容易补回了先前浪费的时间,凭什么要再次浪费时间,任自己再一次糜烂? 郁闷之下我能做的事不多,除了文字音乐和图画可以治癒自己的心灵,我想自己也找不到别的。 拾荒者捡拾的物品 “一六六五年八月,英国瘟疫大流行,剑桥大学关闭,学生都需要离去,一六六七年才复学。有位学生,利用在家时间,发现运动三定律、光学定律、微积分、数值分析,奠定四大领域。为此,科学史将一六六六年定为人类科学进步最大的一年。这个学生,名叫‘牛顿’。因此,谁说瘟疫之时,可以懒散度日?」 我随手翻开一本书漫无目的地读,就像拾荒者寻找可捡拾的物品,而这段话正好正中下怀。那一刻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找到了自己最需要的那一点慰籍。 我还不“读爆”!! 《瘟疫有蓝天》⋯⋯好,一本关于瘟疫的书,由张文亮老师所写。其实,这是他在疫情时在脸书上发表的三十六篇贴文,而后整理出来的一本小书。这确实是一本小书,尺寸其实刚好随身带着,如果你想,随时可以抽出来一看(这不是业配)。内容精鍊,文字浅白,可这朴实的文笔其实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失落的“恶臭”中学生,真的是良药。 “如果,把诺亚预备食物,比喻为读书,愿你知道:第一,读书不是为自己,也不是读了之后,对自己有多有用。而是日后,对于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多有用;第二,读书是把书本的知识,带到主耶稣那里,如同诺亚把食物带进方舟里;第三,读书的效用如同方舟的食物,不仅让动物吃饱,生命得供应,更使日子不无聊,不想东想西,不忧虑,不易愤怒。” 那时候我就明白,读书不是个人的事,是为别人,为社会,将来成为社会上关键的一颗小螺丝。一座桥之所以可承载重量,靠的是栓紧它的螺丝,而每一颗螺丝,都上得很紧。 读书,是为了成为别人的好撒马利亚人,在我们这么做的时候,何尝不是让自己的手上留有余香? 谢谢文亮老师,让我明白了自己本该明白的事!其实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于此,但我秉持“不剧透”的优良品德,恕不一一透露。 如果好奇,就买一本看看吧!

我比我以为的有钱

with No Comments

我思故我写 文:黄传腾(福源堂助理牧师) 或许,我比我以为的还要有钱。 那天,我到本地一家著名的面包店为家人买隔天的早餐,细心挑选着家人爱吃的口味。付钱后,我便往后巷的停车位走去。途经一家咖啡店,偶然看见一位母亲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在地上铺了一块纸皮便坐在那里喂食。孩子们共享着同一碗饭,饭菜非常简单,母亲一口一口轮着喂他们。其中一个相信是最小的孩子,大约两岁,吃完后便席地而睡,睡在另一个纸皮上。 母亲小心翼翼地带着他们坐或睡在咖啡店后方的角落,用桌子遮挡他们。她也不时的观察咖啡店的情况,一边调整着他们的位置,似乎担心影响咖啡店的“面容”,打扰了顾客的雅兴。他们并不是流浪者,只是为生活努力打拼的家庭,在社会相对底层的世界中挣扎求存。 这一幕对我而言,并不陌生,过去也接触过一些贫苦的家庭、流浪汉,甚至是贫民窟的人们。每一次的探访也确实令人揪心。但不知何故这一幕却深深吸引我的目光,甚至这画面也定格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或许是因为自己有和这位母亲年纪相仿的孩子,相信也是圣灵的引导,让我赫然发现自己其实比我以为的还要有钱。 关于有钱的标准 从小到大,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有钱人。虽然,物质生活并没有什么缺乏,只是买不起昂贵的手机,不能随意出外旅行,享受美食也要精打细算,更别说买房了(有多少人一辈子就为这烦恼啊!)。所以,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有钱人”。对我而言的有钱人,应该是那些住着豪房,驾着豪车,可以随意出手几十万的人,那才是有钱人。一个普通的家庭,或者说中产阶级(至少收入超过贫穷线),一直都不被人算为“有钱人”。其实,关于有钱,每一个人的定义和标准都不一样。我以为的有钱,在一些人眼里不过是刚刚好,甚至有些穷酸;但在另一些人眼里,我现有的生活,早已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走在后巷的当下,两处的圣经节也同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六8)以及“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上帝。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提前六17-18)。看着这个对我而言的贫穷家庭,不但使我发现自己是个相对有钱的人,也让我赫然惊觉圣经里头关于富足人的提醒和教训也正是对我说的。过去,每每读到这些经文,便会下意识认为这些经文是对我所定义的那些有钱人、在经济金字塔顶层的人说的。但其实,上帝的话也是对我说的。我就是那个从不知足于有衣有食的人,总想要抓取更多,收纳更多,享受更多的人。 慷慨的美德 当然,圣经也不是仇富,好像享受金钱就是罪恶。上帝乃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倚靠金钱,而是要倚靠赏赐一切的神。祂也确实乐意厚赐百物予我们,只是不要我们将对祂的信靠建立在这些恩典上,而是建立在祂身上。与此同时,我们也当为着所拥有的一切感谢并知足。但遗憾的是,我们是多么容易陷入在倚靠、贪爱金钱的网罗中。 保罗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一颗不知足的心(8节)。我们想要拥有更多来满足自己各样的私欲,并为各种贪爱寻找借口(当然,合理的理由是应当被认可的)。因此,保罗也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一颗慷慨、乐意给予的心(18节),使我们能远离贪爱钱财的境况。因为知道一切不只是我努力所得的,更是上帝的恩赐。既然一切是上帝的恩赐,那它们也不只是属于我的。我们应该甘心乐意的给予,多多行善,在好事上也富足。

候任会长致词 刘会明:我被提醒专心仰赖上帝

with No Comments

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候任会长刘会明牧师感谢主呼召他担任这项新的职务,也感谢教会通过选举共同的确认。 对于选举,他引用了候任会督贾古玛牧师献词的话,“我上任就职时,却有许多人失去了职位和工作,许多人变得更加贫穷。在冠状病毒疫情中,我们生活充满挑战的时代,因疫情影响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这绝不是赢得一个政治的选举,而是一个仆人领导的呼召,一个谦卑与主同行的呼召,一个行公义,好怜悯的呼召,一个更向自己而死,向主而活的呼召,一个必须建立在神的话语和祈祷生活的呼召。 当教会按手授职于他时,他恳请大家“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腓立比书一27)。另外,他也祈求大家在祷告中,常常在主面前记念他。 “在这一次的就职礼拜中,当我无法向大家露出我的全脸时,我被提醒要注目在上帝的荣光;当我们无法看到人山人海的群众观礼时,我被提醒要渴望于渴慕神的临在;当我被选举的成绩感到不知所措时,我被提醒要谦卑地依赖上帝的能力和恩典。”

新常态下的就职与按立礼拜 新会长就职 7长牧10副牧按立

with No Comments

年会报道 报道:卢韵琴(本报记者) 会督通过视讯会议,会长与教区长则将原本按在传道人头上的手高举半空,以不接触的方式为17名传道人“隔空”按立。 2020年砂华人年议会会长就职兼按立礼拜于12月3日晚,在诗巫福源堂举行,因着疫情缘故,卫理公会总议会会督王怀德牧师不能亲自到场,并且在遵守SOP的情况下,产生了如此别开生面的就职与按立礼拜。 当晚,8位被按立为副牧的传道人分别是:陈光环、黄尊源、涂宗盛、陈昨安、黄晓婷、江承瀚、黄庄标和Susanty Anak Kedal,2位本处副牧则是蒋友菲与方美娟。 共有7位长牧在当晚被按立,他们分别是:林慈彬、李同心、林福星、林耀杰、曾健伟、杨正治与Tann Anak Kedal。 站在上帝的这一边 会督王怀德牧师引用了约书亚记五章10-15节的经文,做为新会长就职与按立礼拜的鼓励和提醒。 该段经文的10-12节,讲述了以色列人在吉甲安营,并在耶利哥的平原守逾越节。逾越节的次日,他们就吃了那地的出产,正当那日吃无酵饼和烘的谷。第二日,吗哪就止住了,并且再也没有了。那一年,他们却吃迦南地的出产。 从此段经文中,可以看见的是,以色列人在此之前的粮食都是上帝大能所降下的吗哪,然而,在他们进入迦南地之后,在他们吃了当地的出产后,吗哪从此再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迦南地的出产。 因此,他提醒新会长与众被按立之传道人,在新的职务面前,他们生活总会与以往不同,然而,上帝还是照样地供应大家所需要的,总是大家最坚强的后盾,祂从未改变,无论是过去、现在与未来。 13-15节的经文则讲述了约书亚在邻近耶利哥城时,遇见了一个人,就问他说,“你是帮助我们呢,是帮助我们敌人呢?”那人回答说自己来是要做耶和华军队的元帅。于是约书亚就俯伏在地下拜,自称仆人。那个人叫约书亚把鞋脱了,约书亚照做了。 这段经文提醒了我们,无论遇上什么事,我们都应该站在上帝的这一边,凡事相信上帝,遵从上帝的旨意行事。 按立礼拜结束后,砂华人年议会迎来了新会长就职礼,在卸任会长池金代牧师与江昌龙牧师的带领下,候任会长刘会明牧师跪在十字架前接受会督的考问。随后,池牧师将象征会长职权的木棰移交予刘会明牧师,正式交接会长之权。 候任会长刘会明将在2021年1月1日上任,任期为4年。

上帝帮助的手 (十二月13日(日) )

with No Comments

灵修日程 文/Betsy Mitchell(美国New York) 读经:诗篇一四六篇5-10 经文:“耶和华保护寄居的,扶持孤儿和寡妇,却使恶人的道路弯曲。”(诗一四六9) 有一年快要圣诞时,一些缝纫技巧了得的妇女,为参与年度基督降生演出的孩子设计了一系列服装。服装的手工很好,也很像真。露天历史剧的演出很成功,我期望能在以后的儿童聚会继续使用这些服装。 假期结束后,一位会友主动帮忙把服装清洗干净,带回教会收藏。因为某些误会,那些服装结果给堆放在每周为社区人士提供膳食服务的旧衣义赠架子上,许多服务使用者看到这些服装都很高兴,满怀感恩地收下。所有服装都在那天黄昏前给送出去了。 当我听见那些服装都不见了时,为了这错误感到恼火,然而其后我明白到,上帝使用了我们的教会去供应别人的需要。我们参与上帝在世上的工作是何等需要谦卑! 祷告:亲爱的上帝,帮助我们总要敏锐于别人的需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即使我还未察觉,上帝都能使用我去帮助别人。 代祷:女裁缝 2021年1-2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欢迎向本报订阅。 每期一句 “以雅各的上帝为帮助、仰望耶和华--他神的,这人便为有福!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他守诚实,直到永远。他为受屈的伸冤,赐食物与飢饿的。耶和华释放被囚的;耶和华开了瞎子的眼睛;耶和华扶起被压下的人。耶和华喜爱义人。耶和华保护寄居的,扶持孤儿和寡妇,却使恶人的道路弯曲。耶和华要作王,直到永远!锡安哪,你的上帝要作王,直到万代!你们要讚美耶和华!”(诗篇146:5-10)

抓鼠有感:听一部圣经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有资料显示,人的学习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三类: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一般上,视觉型学习者是透过看(seeing)、观察(observing)和阅读(reading)学习记忆;听觉型学习者是藉由轻松听(hearing)、聆听(listening)与说话(speaking)理解学习;还有动觉型学习者则是经由感受(feeling)、触摸(touching)及操作(doing)学习事物。 虽然我一直来都以视觉(特别是阅读)为主要的学习途径,但后来发觉自己同时也是听觉型的学习者。回想过去,发现自个儿许多字汇的累积是靠“听”的,有些知识也是从课堂听讲吸收的,其果效有时比视觉学习来得更有效;甚至自己偶遇学习瓶颈或思绪阻碍时,也会找一两位好友,在侃侃而谈中就能激发我思考,理出头绪及脉络。 在读经方面,大多数人都还是用眼阅读──逐章逐节地“读”经文,我也不例外。然而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一段圣经音频,有节经文瞬间抓住我的注意力,那是非常熟悉的一节经文,平日里阅读圣经时也不只看过一次(但正因为太熟悉了,反倒没什么特别领受)。可是,当文字变成声音传入我耳中时,就像穿透迷雾般的光照进我心底,心头一颤。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听”圣经原来可以让经文如此立体又鲜活! 前不久,台湾的好友邀我加入一个“宣读圣经”(Public Reading of Scripture,简称“PRS”)的线上小组,我原本有些抗拒,以为不过又是一个“旧酒新瓶”的查经小组。碍于情谊不好拒绝,于是想着先参加,以后再找机会委婉退出。 参与后才知道,这“读”其实更多是“听”,而且这“听”还有别于一般听到的有声圣经。这个版本的有声圣经就像广播剧一样,充满戏剧性,甚至有身临其境的奇妙感受。原来,这华语有声戏剧圣经是由台湾救世传播协会与Grace & Mercy Foundation携手共同制作的,邀请不少基督徒艺人、配音演员担纲演出圣经人物,再加上特有的音乐和音效,真的让人感觉自己听了一场圣经电影。 如今,我所参与的小组已进行了第五次聚会,自己也每次都从“听圣经”中有新的亮光与收获,那个想退出的念头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弟兄姐妹,如果您自己灵修或家庭祭坛聚会时想要有些不一样的新突破,不妨考虑使用“华语有声戏剧圣经”(上YOUTUBE打这关键词可以搜索到一些相关音档),有兴趣者可上宣读圣经的网页http://18.180.204.168/了解详情。

1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