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日程:甚至是我 (十一月23日(六))

with No Comments

文/ Nathan Reid(美国Maine) 读经:提摩太前书一章12至17节 经文:“保罗写道:‘基督耶稣到世上来是要拯救罪人’,而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一15) 我卅二岁时才成为基督徒,在那之前我并不认识上帝。回望自己的青少年和青年期,我为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感到羞耻。我是个自私的年轻人,心里只有属世的慾望。 在提摩太前书一章15节,保罗对提摩太说的话我深有同感。保罗在未信主前逼迫基督的跟从者,他感到自己是个罪魁。然而,在上帝的眼里,罪就是罪,我们在地上怎样把罪排级定次都不会有改变。保罗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三23)重要的是,我们已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保罗被圣灵引导,为耶稣基督成就了许多事工,包括写下新约许多书卷。若耶稣能这样大大使用保罗,祂也能使用我们每一个。 祷告:主耶稣,帮助我们运用自己的恩赐和才干来拓展祢的国度。我们奉耶稣的名求,阿们。 今日默想:我怎样运用才干来拓展上帝的国度? 代祷:无法抛开遗憾的人

抓鼠有感:以斯帖禁食祷告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禁食操练对一个吃货来说,最大的试探大概就是美食当前,只能远观,不可亲尝;其次,就是禁食期间不知为何,总会有他人好意相邀(吃早餐午餐晚餐点心宵夜等等),基于“人情”,不好意思拒绝之下就容易“破戒”。再来,就是会自己的健康找理由──容易胃酸过多胃食道逆流、血糖低头晕……以致禁食(特别全禁)之路迢迢。 话虽如此,在为数不多的成功禁食(全禁或部份禁食)经历中,的确感受到因着肉体的飢饿,而比平日更专注与定睛于神,祷告时更清醒更有方向也更有动力,甚至经历上帝奇妙的作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为缠累自己多年的罪疚感禁食祷告,虽然在禁食期间并未感受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变化,但在不久后的某一天,我突然感觉那罪疚感仿佛断裂的铁链散落,不再束缚捆绑我,经历在基督里得自由的轻松与喜乐。心中隐隐知道,这是禁食祷告的“后续影响力”。 只是,软弱的自己不能持之以恒,让禁食的操练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成为生活的一部份。其实,在这样的操练中,有属灵同伴陪行,或许更能坚持长久…… 欢迎更多人参与 在这一期《卫理报》,有不少“以斯帖禁食祷告”活动参与者的心得。所谓“以斯帖禁食祷告”其实就是为期三天的禁食祷告;而这活动严格来说非“官方性”的,多乃牧者、弟兄姐妹自发性地加入这禁食大军中。这活动缘起于吾会会长池金代牧师初任会长之届,效法以斯帖进行三天禁食祷告,有不少牧者与弟兄姐妹闻言,自愿加入禁食祷告行列,同心寻求神。 在经过三年之后,越来越多牧者或会友参与其中,因着同心同行,不但能成为彼此的激励,也见证上帝在每个人身上都赐下够用的恩典,并且让人收穫丰盛。 这次刊出如此多“见证”,其实也是盼能鼓励更多的牧者、弟兄姐妹在今年底(12月4-6日)也能加入三天的“以斯帖禁食祷告”行列,一同祷告亲近神,敬拜祂,经历祂,见证祂,更荣耀祂!

毕理学院新校舍上梁礼拜 池金代:学校应教导智慧

with No Comments

毕理学院新校舍工程进展顺利,特于10月10日下午进行了上梁礼拜,一块写上“以马内利”红布缓缓升挂在屋梁上,代表将此建筑物献上为主所用。 吾会会长池金代牧师在上梁礼拜分享信息时表示了对毕理学院新校舍的期待,希望新校舍将会造福未来的本地子弟。 “有研究表示,未来世界的人类的脑袋是预录的,任何知识只需要把‘知识’叫唤出来即可,为何还需要上课上学?就如同现在的谷歌,只要一个按钮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答案,往往这些答案还不止一个。然而,你们知道哪一个答案才是最有智慧的吗?” 箴言九章10节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就是聪明。池牧师认为,教导下一代并不止是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而是教导他们如何能够更有智慧。 “如果你空有许多的知识,但你却不知如何使用这些知识,那这些知识也只是空泛的资料罢了。” 池牧师强调,这种情况就好比,你知道上帝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但你必须要先懂得谁是上帝,才能够找到道路、真理和生命。(韵琴)

展望:毕理旧教育楼拆除拟建四层楼半建筑 提供更多更好学习空间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毕理学院一栋两层旧教育楼拆除重建,改建为一栋四层楼半的新教育楼,整个工程耗资800万令,工程约14个月。该工程动土礼于2018年11月13日进行,并邀请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主持与祝福。 池金代牧师指出,毕理学院利用所赚取的学费盈利进行重新投资,重建已老旧的学院建筑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及教育素质,让更多学子受益。毕理学院院长许钧凯则在动土礼上透露,毕理学院两层旧教育楼建于1971年。目前,毕理学院的学生人数已超过一千人,学院也将推出更多的科系,因此教学空间变得更有限。为此,有素质的教育是必须包括所提供的教育设施,时下年轻人的学习模式不同,该学院希望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及活动空间。 因此,学院将原本只有两层楼的旧教育楼,经过重新设计和规划后,改建为一栋四层楼半的建筑物,提高和增加学院生可使用的空间,包括增设课室、学生活动室、层半的图书馆,为学院生提供更现代化和舒适的学习空间。 同时,该建筑物竣工后,原本的图书馆也会迁移到该处,而目前图书馆的位置则会作为信息技术中心,即像“迷你谷歌办公室”的概念,让学生善用该空间进行更多的讨论及研究项目。

历届院牧心声

with No Comments

我能改变得了什么呢? 文:刘会明牧师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後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太五13) 我们今日在商店买的食盐是纯氯化钠。但早在圣经时代,食盐并没有像今日所使般的纯净。因此,当他们收集到没有咸味的盐时,就被扔掉。 主呼召我们要活出像盐一般的生活,就是不妥协,而要纯净和真实地活出基督样式生活。 可是,许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力量单薄,无能为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等来为自己解围。但,借口是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成熟的。 Edward Everett Hale 说过下列的话: “虽然我只是一个:却是一个。虽然我并不能完成一切,但我还是能够成就一些。就因为我不能做所有的事,因此我更不会拒绝做那我能做到的事(I am only one, but I am one. I cannot do everything, but I can do something. And because I cannot do everything, I will not refuse to do the … Read More

三文凭毕业生获 兰卡斯特圣经学院录取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毕理学院三名考获幼儿教育文凭的毕业生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兰卡斯特圣经学院(Lancaster Bible College)的录取,进修幼儿教育和圣经学习学士学位,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他们在2013年来到卫理毕理学院,花了大约两到三年的时间进修幼儿教育文凭课程,并以考优异成绩,良好的英语水平和品格,而被毕理学院推荐申请,后获兰卡斯特圣经学院颁发的全额奖学金。 卫理毕理学院和兰卡斯特圣经学院于2016年签署谅解备忘录,允许毕理学院的文凭毕业生将其文凭学分转入兰卡斯特圣经学院的学位课程,继续进修学位课程。卫理毕理的幼儿教育文凭课程获得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的认可,因此被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美国大多数的高等学府所接受。在兰卡斯特圣经学院继续深造是毕理学院文凭学生完成学位课程后的另一条理想的途径。 主啊,我在这里 我今年 22岁,住在古晋西连,目前家中有三个家庭成员:父亲、妹妹和我。父亲是一个敬虔的人,他非常注重教育,而我继承了他的学习精神。这就是我选择提升自己,继续升学的原因。 当我在毕理学院(MPI)学习时,我非常喜欢与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作业,一起玩,彼此学习。 我非常珍惜自己在毕理学习的时光,也参与学院的聚会及敬拜时光,也参加校园晨祷。 在主耶稣的恩典中,我的讲师推荐到美国兰开斯特圣经学院深造,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此听到这消息时,感到非常兴奋。 我对教育领域,特别是与幼儿打交道有着极大的热情,因此非常希望自己有机会继续学位课程。 借此机会,我可以学习更多,对幼儿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成功的专业人员。 我之所以选择儿童学前教育作为专业,是因我非常喜欢小孩;而且我能激发新一代对学习感兴趣,在成长中有良好行为,特别是长大后可以成为敬虔的男人或女人。 错误中吸取教训 我原本是一个胆小、自卑的女孩,但上帝使我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关怀、友善和勇气的新人。从那时起,我成为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人,要在我从事的每个领域(例如学习、教会事工和家庭事务)中尽力而为。我会尽心竭力做我所能做的一切,并坚持做正确的事。举例来说,在我的第一次育儿实习期间,几乎放弃实习课程,是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我做决定,也要处理面临的所有问题。 然而,我全心全意地祈求上帝赐予我力量与祂的怜悯。我也试图与他人接触并寻求帮助,最后我克服了难题。有时候我跌倒了,但我知道自己必须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并从所犯的每个错误中吸取教训。例如,即使我一开始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司琴,但我仍继续在教会中任司琴;但我坚持练习并向他人学习。现在,我已经可以在教会中服事了。 我从小认识耶稣基督,在基督化家庭中长大,12岁时接受成人洗礼。每周日参加崇拜,小时也参加主日学,因此对圣经故事十分熟悉。少年时,我参加团契,担任司琴,但信仰并不坚定,也没有真正认识上帝与耶稣基督。我不常读经祷告,只是名义上的 “基督徒”。 更靠近上帝 父亲很严格,但母亲是温柔善良的女子。我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然而,坏消息临到我们。我11岁时,妈妈得了乳腺癌,经历了化疗和放射疗法,遭受很多苦。我们全家人热切地为母亲祈祷,教会会友和牧师也拜访我们,并为我们祷告。可是,我15岁时,最爱的母亲还是去世了。那时,我的世界好像崩塌了。当时的我非常难过,以为自己活不下去了。但生活仍在继续,我需要变得强大。那时的我,曾将责任归咎于上帝,为什么祂夺走了我母亲的生命,没有治愈她。为什么我这么可怜?为什么上帝没有回应我的祷告?在我心中有很多疑惑。有一天,上帝向我彰显祂的道路,并领我走在祂的路上。 因着这种极度悲伤的经历,我的灵命得以成长。我更靠近上帝,研究祂的话并向祂祈祷。上帝塑造、教导我成为一个更好的基督徒。从那时起,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上帝在我身上作工,使我成为一个善良、快乐的人。更重要的是,上帝帮助我勇于与向他人分享福音。我们的上帝是一位慈爱的上帝,我相信祂有自己的时间;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向上帝祈祷,并等候祂的旨意。 准备成为更好的人 在毕理学院就读的两年半里,我积极参与卫斯理堂的教会事工,成为成青团契委员会成员及教会司琴。我还参与儿童事工,是主日学和儿童教会合唱团的助手。另外,通过参加一些课程和研讨会,以准备成为更好的人。 或许有人会问,上帝没医治我母亲,为什么我还要感谢上帝?我不得不说,上帝治愈我的内在,我的灵魂也被祂的力量完全更新。上帝将我塑造成敬虔的女孩,感谢神。 19岁时,在诗巫卫理神学院参加短宣时,心被圣灵感动,特别当我唱到:“收成很多,但工人很少,我该差遣谁?”我对上帝说“主啊,我在这里”,我回应上帝的呼召,决定跟随耶稣并成为祂的仆人。 最后,我想分享一节常自我提醒的经文: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四6) 希望我们都能亲近上帝,并经历祂的同在与医治。(蔡诺仪) 不是为了赚钱而从事教育 我来自中国。14岁那年,我去了家乡的家庭教会,如今我已24岁。在这十年中,我生命中经历上帝。 我住在中国四川的一个小镇。但过去十年来,身为普通建筑工人的父亲曾在其他省份工作,所以我和妈妈一起住在一栋小房子里。其实,我参加家庭教会是个漫长的故事。实际上,除了祖父和祖母外,没有其他家庭成员是基督徒;而在祖母死后,母亲突然想去家庭教会,而我只是跟随她。从那时起,我的母亲全心全意地跟随耶稣,她已经在教堂里服侍了十多年。对我而言,真的从母亲那里学到一些原则,她对我的影响很大。总之,我感谢上帝带领我走到现在,也感谢我的家人,尽管我们不配得到上帝的恩典。 四年的美好旅程 高中毕业后,我放弃在自己国家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选择去马来西亚的毕理学院深造。这完全是上帝的带领,因我从未想过可以在海外的基督教大学求学。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四年的美好旅程,这些年来,我觉得自己完全改变了。 从小,我就很叛逆,但是上帝逐渐引导我与祂亲近,尤其在马来西亚的那段日子。除了在大学学习(幼儿教育专业)外,我还参加一些宗教活动,例如Life Game、儿童事工等。此外,我还参加卫理公会神学院的一些选修课。通过这些经历,我学习,我悔改,我成长了,清楚地知道耶稣基督是我的救主! 等待上帝的回应 2016年,我从毕理学院毕业,然后回到中国,试图找工作;但由于目前的证书不能获得教师的资格证,因此遇到许多瓶颈。我一直在祈祷并等待上帝的带领。当时,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学习,直到毕理学院许钧凯院长先生告诉我,有机会继续在美国Pennsylvania的兰开斯特圣经学院(简称“LBC”)学习。 我记得自己曾在祷告中向上帝祈求,希望上主能向我指示前路,因为我“迷路”了。但是,无论祂带我到哪里,我都一定会遵循祂的意志。在申请这所大学之前,我花了一年多时间等待上帝的带领。我曾在一家幼儿园当实习生, 在此4个月期间,也在主日学任职。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申请过程,我来到了LBC。现在,我在LBC,就像一场梦。 接受上帝的恩典 … Read More

幼儿教育系(校友/毕业生感言):

with No Comments

谢谢在毕理遇见的每一位“你” 在毕理求学时期里,对我来说最难忘的是巧晶、我和一群热爱音乐的人一起创办音乐社;我们虽不是专家,但音乐把我们聚在一起。 我经历社团从无人知晓到众所皆知,它从小课室的表演进到了大礼堂的演出;我享受与大家玩音乐的时光,纵然过程中发生许多愉快的或不愉快的事。 在这社团里,我学到非常多的东西,其中一个是“领导”。我自认自己并非一个好的领导者,但我很幸运,因为我有机会尝试并学习。在当中,我认识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在艰难的过程中,我曾想过要放弃求学。我觉得自己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厉害”,觉得自己并不适合所报读的科目。我爱与他人比较,我想要比别人更强;但我又觉得自己差别人一点,甚至很多。 不过,这是我自己所想的,事实并非如此。很感恩我来到毕理学院,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感恩身边有朋友鼓励我,告诉我,其实我也很棒。感恩,身边有院长和老师帮助我克服困难,教导我如何面对挑战。 毕理学院的教育方式不只是在知识上,也在品格塑造上——忍耐、勤奋、才智、自制、宽恕、专注。虽然只有六个重点,但说起来很容易,行出来却不简单。可是,学院的氛围促使我坚持不放弃。 谢谢老师的爱心教导,使我在课业上勤奋学习,在学习上也使自己更加专注和自制。多元化的学生使我增长自己的才智和远见。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不可爱的人学习忍耐与宽恕。 十分感恩自己最终选择了毕理学院,使我在求学过程认识自己,认识了许多知心朋友。 特选此照以示在毕理学院求学时最大的祝福和幸运,是上帝寻回我这只迷失的羊。非常感恩,能与崇拜委员会同工们一起服事,每一位在我的生命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教导我、鼓励我、建立我;是上帝,是你们在信仰上为我建立稳固的根基,使我不至动摇。 谢谢老师给我这机会分享自己在毕理学院的得着和学习。 谢谢你们让我: 知一万毕(学习理解本质使万事尽通) 洞彻事理(透彻且深远的远见) 笃信好学(信仰忠实,勤奋好学) 深宅大院(在灵里为富贵人家) 谢谢在毕理学院遇见的每一位“你”。(张孔馨) 学院环境让我身心灵得喂养 最后一个学期时,我在学校只拿一个科目(最后一科);所以时间特别松,就在学校食堂打工,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打工。也因着那段时间在食堂打工,那些在毕理读书了几年都没说上话的同学,到打工时才有所接触。看着大家来来去去,吃吃喝喝,服务大家,让我感到很荣幸(虽然只是收拾、洗洗碗筷、点餐、算钱赚钱)。 服务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同学、老师、校长,是另一种我从未体验过的经历。很庆幸,人生第一次的打工是在毕理学院,让我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学习路上,课业常遇到瓶颈时,怀疑过自己选择读这专业是不是对的决定。在服侍上也曾经遇到挑战,时间安排不来,功课难产。怎么克服呢?虽然不同挑战有不同的方式克服;但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有没克服挑战困难的时候(换句话说,或许还在克服中吧!) 每个阶段对我来说都有不同挑战,总而言之,很感激在重重挑战和困难中,我有上帝,我有耶稣,我有圣灵;我可以祷告,可以赞美,可以感恩。感激,我有信任的家人、朋友和长辈可以聆听我,给予我帮助、安慰、鼓励和支持。 对我来说,学校给我的教育、老师的付出,知识和学习技术上的装备,是不在话下的。现在,我虽然到国外继续求学,语言上难免还是挑战,但庆幸的是毕理给我打了个很好的基础,让我继续深造时轻松许多。虽然在毕理读书学习过程并没有一帆风顺,但也没“步步惊心”,一切都是上帝的带领,让我在毕理留下了很多上帝恩典的记号。感恩,我在毕业时再次确定,当初选择读幼儿学前教育并没后悔。 除此之外,学校给予很多精神上支柱。回想起参与学校的每天灵修,和同学老师们一起灵修,跟上帝交流,想起来觉得自己是何等蒙福。除了收获一帮好朋友,更多经历上帝——祂的大能、爱、恩典、怜悯、教训,不断地改变和塑造。毕理学院提供的教育不只给我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她的环境也让我在身心灵得到喂养。(胡子茵) 言传身教的强大力量 我在毕理学院最难忘的就是和朋友一起参加宗教节,且在崇拜委员会事奉。我很怀念和朋友们一起经历酸甜苦辣的留学生涯和大家一起事奉上帝的甘甜。整个求学时光是让我毕生难忘的一段珍贵回忆,它让我成长很多,也让我更认识自己和上帝。 由于我是留学生,难免有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与语言差异,因此面对很大挑战。我不认为,有任何捷径可以让我快速战胜这些困难,只能不断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多听多看多学多反思,坚持不放弃。当然,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老师们的帮助与关怀(特别感谢负责留学生事工的Zoe老师)!所以,我很感谢上帝,几年时光能这样走过来了。 卫理毕理学院让我学到很多有质量且实际的知识;从各位老师教学,我体会到言传身教的强大力量。我很感谢上帝将我带到毕理学院,让我从各位师生身上及教育活动中感受到纯正并浓厚的基督信仰。(刘主念) 制作“待办事项清单” 我在MPI令人难忘的经历,就是成为苹果之星俱乐部委员会(Apple Stars Club Committee)一分子。我遇到新朋友,一起做很棒的事,比如组织活动;特别是组织“自闭症意识日”,筹集资金捐赠,那是鼓舞人心的时刻。通过俱乐部活动,我从不同的人学到许多东西。 当我有机会在达雅丰收节时拜访长屋,十分激动;也和朋友一起在宿舍参加中秋节庆祝活动,提着在家乡从未做过的中国灯笼在校区和附近走走,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很喜欢。 在MPI学习期间,遇到的挑战包括需完成项目的任务压力及每个项目的截止日期。完成项目是整个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因为自己有标准和要求,且希望能得到最佳结果。 要克服这些挑战,首先我要制作一份“待办事项清单”,就知道什么需要先做,什么时候到期。我也会与团队成员讨论项目,尽可能收集更多想法,汇整在一起。我们分工合作,好使每个人都能负起责任,并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有时,我们会碰面同工,作为一个小组,最重要的是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大家会互相帮助,提供建议或解决方案。 在MPI学习的这一年,它改变了我的生活,特别在计划课程、活动及与孩子相关的一切事时,会更深入地了解事情。深入思考让我意识到,经历无论好坏(即使犯错,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都将成为我们旅程和故事的一部分。你不能只停留在原地后悔,需要前行,并找到解决的方法。有时候,虽然周围的事物不像我们原先所计划的,但最终你会发现,那是你将永远珍惜的珍贵回忆。(Jessica Chandra) 继续为学院发展祷告 原来,我是第一个参加幼教课程的男性,为此相当惊讶。但这课程对我来说非常有趣,因我从幼儿教育中,学会如何照顾孩子,如何以正确方式教育孩子。 … Read More

电脑科学系(校友/毕业生感言):

with No Comments

一边求学,一边服事 我在2006年进入毕理学院就读Diploma in Computer Science。那是我第一次离家出外地读书。因此在求学的那几年,最难忘的就是住在宿舍的生活。那时认识了许多一起住宿的朋友。虽然各住一间房,但仍然要一起生活,一起煮饭,一起逛街,一起看戏,一起去教会,有的甚至一起参与服事等;也因此与他们建立了如家人般的感情,因为每天上课回到宿舍后,看见的都是他们。所以要说最难忘的回忆,莫过于就是住在宿舍的这段时日了。 在求学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应是我的学业。虽然我对电脑深感兴趣,但在完成一些作业时,偶然还是会遇到瓶颈,不晓得该怎么前进。所幸当我请教同系同学,他们都愿意帮助我完成。特别是面对我的Final Year Project时,倍感压力,深怕自己毕不了业。感恩的是,当时我的Mentor和讲师都不断地指导我,让我可以顺利完成且毕业,感谢主! 毕理学院是一间比较不一样的学院,她除了在学术上提供知识,造就人才,更在属灵上提供喂养,培育门徒。 学院栽培了我,给我专业的知识,让我除了学习独立,也学习如何与其他人共同完成作业。虽然过程中有些许的不如意或不称心,但为了同样的目标——毕业,我们都愿意克服;也因此带给我生命的成长,学会自主且懂得如何积极克服困难。 至于毕理学院的属灵风气,我相信也比其他学院或大学来得强;因为在当中有特别的“宗教节”,让一群来自不同教会的基督徒在学院里聚集,奉耶稣基督的名聚会。不仅如此,也让基督们可以在学院中接触非基督徒,借机会传福音给他们。 我很感恩在求学的那几年有机会参与宗教节的服事;一边求学,一边服事,是上帝给我的恩典;让我在属灵生命上得喂养也不缺乏,也能与主内弟兄姐妹们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彼此守望、代祷、建立生命。 毕生难忘好回忆 理之当然好教育 学老于年人才出 院长师资人人赞 (李家屏) 度过人生最纯洁的时光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 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辗转毕业离校十六年载,回想那短暂的两年求学时光,我在毕理这浓厚的育人氛围里迈青春脚步,度过了人生中最纯洁,最完美的时光。当中风雨兼程,奋发努力,成长成功。得益于师长教诲,锻造了知识和潜力;必须不会忘记,当初有许多在毕理学院的第一次。在毕理,我遇见我太太Jenny Ngu See Ching(主修会计),学习流行舞曲,打篮球等;同时也学习责任感与领导。(黄忠佑) 我跳跃过生命中的巨石 我在毕理学院求学时,面对两个主要的挑战:一,是学术能力;二,是自我认同。毕理学院兼顾学术和品格的整全教育,是我跨越这两个巨石的关键。 学术的窘境 在学术方面,我面对两个困境。 一是英语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学习的进度。这很无奈,成长环境及中小学教育并无足够空间让我掌握英语。二是电脑能力不足。在进入毕理之前,我连Microsoft Office的基本操作都不会,但我却报读了电脑科学系。 我多次怀疑自己能否毕业,并想要放弃。在这窘境中,我记得所有教过我的讲师,几乎都曾一对一地帮助我;他们花许多时间,帮助我能跟上学习进度。 我记得许多次课堂后留在教室,讲师一对一地教我怎么写程序。我记得带着Calculus的讲义,到讲师办公室请讲师特别帮我恶补。我记得在学院食堂,讲师教我如何一句句地以英文写报告。还有许许多这样的经历,讲师们花额外的时间帮助我过关。 自我认同的危机 在毕理学院期间,自卑是我的另一颗大石头,我面对非常强烈的自我认同危机,强烈的挫败感常常侵袭内心。自卑和挫败感影响我的正常社交,也不知道自我价值在哪里,找不到欣赏自己的地方。 毕理学院的信仰氛围,是帮助我面对自我认同危机的关键。在基督徒学生团契中找到的友谊和接纳,内蕴在讲师们生命里的关爱,及充满在校园内从至高而来的温暖,都帮助我慢慢学习正确看待自己。 有一次,我和一位讲师共车去处理一些学院事务,在车内我与他分享了自己的挣扎。在真诚的交谈中,他帮助我看到问题的真实面。他与我分享他在大学求学期间,最重要的学习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不只是学术上的问题,更是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那一次的谈话,帮助我勇敢的面对内心的危机。 又有一次,在即将完成所有学分的后期,我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份作业。在课堂上向讲师呈报后,我就等待讲师的回应。我到今天都还记得讲师问了一句话,他说“你有没有好好的欣赏你自己的成品?”那句话给我极大的鼓励,我从来没有想过怎么欣赏自己,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他的那句话让我开始学习欣赏自己。 跳跃式的前进 在三年半的时间里,毕理学院帮助我经历跳跃式的前进。从第一年极度的挫败中到顺利毕业,毕理学院为我在学术和心理上做了神迹般的事。从毕理毕业后,我又在西马完成了英国的双联课程,成功考取计算机理学士的学位。 我记得在西马求学时,虽然是全英文的环境,但我却能比其他同学更快掌握课程内容,并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学业,皆因在毕理学院时已经学过各个小分支的知识。大学毕业后在西马的第一份工作,我就有幸在美国顶尖科技企业上班。这其实没什么好炫耀,这些我的同学每一个都能做到。我想说的是,初入毕理学院时对那一个自卑、英语及电脑白痴的我,根本不相信自己有一天能走进美企。 皆因毕理,我跳跃过生命中的巨石! … Read More

管理系(校友/毕业生感言):

with No Comments

改变最多的是心态 求学最难忘的就是开学那天遇到自己的高中同学及假日打工的同事。虽然知道彼此都有升学的打算,但完全没有约定要到毕理学院升学,甚至聊过没有类似话题。见面的那一刻,我们充满喜悦,后来也彼此陪伴、成长,直到一起毕业,再各走人生的路。虽然不再一起上课,但那记忆却是永存的。 求学时期最大的困难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也因为离家不远,不想上课就会想回家睡觉。平时也爱跟朋友出去玩,即使第二天有考试或需要交功课,也是如此。所以我的成绩不理想。后来学会制定时间表及建立写手帐的习惯,改善时间管理,并建立“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感谢老师们不断地提点,鼓励我用功读书及规划自己的生活。 在毕理学院上课的这几年,改变最多的估计是我的心态。从一开始的懒惰、吊儿郎噹,到后来为了留学拼成绩。从完全不虑家庭经济地一直不及格重考,到为了获得奖学金而用功读书,这都是毕理学院老师们的耐心、不厌其烦地带领我,才有今天的我。真的很感恩,有机会可以在毕理学院学习。(钟筱玲) 将自己所学与员工分享 我进入卫理公会毕理学院(MPI)的第一步是生活中有新体验,遇到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历。 首先,是我的朋友。在MPI三年半时间里,遇到许多朋友,我们虽是不同国籍,但仍然很要好,其中大部分是华人,他们很照顾我,我们也互相学习。 其次,是飞盘游戏,这是我未曾知道的新游戏。以前我常踢足球,但到MPI时,我开始玩新游戏,非常喜欢,因为它让我到马来西亚不同地方,遇见许多人,甚至获得多次冠军。 第三,我喜欢讲师,他们以英语教学,善用教学方式让我学习。我是外籍学生,他们也很关心。藉着上帝的爱,他们给了我许多东西,我我永远不会忘记。 最后,在MPI生活及学习的三年半,藉由爱、关怀及建立自我能力,以致有美好的经历。 MPI求学时,难免遇到挑战,比如: 语言,英语不是我的第一语言,所以上课有些吃力。最困难的是,朋友都说华语,而我只能使用英语,因此会很难沟通,甚至产生误会。因此,我有时得靠谷歌翻译来沟通,并且学一些简单的华语或马来语单词。 无论是华人还是马来人,都与柬埔寨文化不同,我很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行事方法。为了克服文化差异,我必须耐心地向我的朋友、讲师、教会会友等学习,他们给我建议,对我帮助很大。 食物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在三年半里,我品尝许多当地食物,多数食物油腻,而且多肉,我并不喜欢。所以我不会花太多时间吃外食,而是自己烹饪。 有些科目的学习对我来说也是挑战,特别是数学;因此,我必须找人指导我,并向讲师寻求支援。 在我完成商业管理文凭课程后,我回到自己的国家,更容易找到一份适合我的好工作。我有机会在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Enterprise(简称“IDE”)的国际组织工作。我应用自己在MPI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让我有更多的机会,赚取更多收入,并与周围人有良好的沟通;我也将自己的经历与所学和员工分享。 在MPI求学期间,我是MPI崇拜委员会的一员,在教会中服事,增加许多经验。所以,回国后,被任命为教会领袖,并在教会中分享上帝的话。(Phearom)

1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