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宣教士代祷事项 pg.20-pg.21

with No Comments

本地宣教士代祷事项 献上馨香祭 Ulu Julau,Matop 林芳芳 感谢主,让我积极以电话关心会友,为他们的健康、平安祷告。 为青少年的健康和有信心祷告及读上帝话语。 为Corina Hii(婴孩)的呼吸能顺畅及健康代祷。 虽然疫情严重,盼Tuai Rumah、Tuai Sembiang 继续努力祷告,认真读上帝话语,并且带领自己的族群坚定依靠主。 三马连,古晋 余爱玲 请继续为三马连装修事宜祷告,特别在疫情期间,求上帝保守装修工人的安全,不受病毒感染。 请继续为三马连的小门徒们和成人事工祷告,求上帝复兴他们的灵,在疫情期间好好为主装备,不被属世的娱乐影响他们对上帝的渴慕;也求上帝看顾保守他们不受到病毒感染。 请继续为玛丽哈、马当和三马连的会友们祷告,求上帝坚固他们的信心,不受到异端的影响,求主复兴他们的灵,日渐渴慕上帝的话语,愿意各自在家里进行家庭聚会和祷告。 请为我身心灵祷告,求上帝怜悯我因常失眠而导致身体非常疲累。也求上帝赐我更有智慧牧养祂的羊群,更加渴慕祂的话语,在读经灵修中得着属灵的亮光,服事上尽心,尽性,尽意和尽力为主付出。 请为我家人们的身心灵祷告,求上帝看顾保守他们,面对属灵争战都能靠主的话语站立得稳,胜过黑暗的权势。 民都鲁 Bryan Anak Luwes 为我所服事的禾场――Rh Dunggat、RhLayang 和Rh Suring 祷告;为这片土地所有疾病都可以被治愈,疫情可以得到控制祷告。 为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孩子Esther Eve能健康地长大祷告。 为我和我家人祷告,在经济需求方面充足祷告。 为民都鲁祷告,人民都可以遵守SOP,彼此保持隔离,预防Covid-19病毒传染。 油棕芭、Sg Rian Saratok, Roban and Betong 蔡国贵和林莲钦夫妇 … Read More

认识身份完成使命 pg.19

with No Comments

认识身份完成使命 宣教学堂 @陈阳(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宣教士) 看我国前羽球好手李宗伟打球不只赞叹他的球技,还被他那充满使命感的气势所感染。他清楚知道自己作为马来西亚头号选手,有使命要完成,直到他不能上场为止。若不是患上癌症,李宗伟在今年奥运很可能还会“高龄”披甲上阵,完成他的最终使命——为国家拿下史无前例的奥运金牌。 很多人活着没有使命感,因为他们不认识自己的身份;那你,知道你的身份和使命吗? 彼得前书二章9节提出,我们作为基督徒有四个身份,因着这四个身份,我们有一个使命要去完成。“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 四个身分 一、被拣选的族类。族类指的是一群共同生活目标的人。这个身份不属于某个人的,是属于整个群体的。换句话说,整个教会都是被上帝所拣选的。因此完成使命的责任不单属于牧者、宣教士、执事或同工,而是需要整体教会一起承担。 二、有君尊的祭司。君尊二字在英文可译作“royal”(皇家),说明我们服事的对象是君王——主耶稣基督。旧约时代,祭司的责任是代人把祭献给上帝。如今我们除了献上金钱以外,更要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带到上帝面前献上,使人与神和好。 三、圣洁的国度。再次提醒教会(一整个群体)要分别为圣,过圣洁的生活,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远离罪恶。 四、属神的子民。同样的两支笔,一支被国父用来签独立宣言,最后在博物馆里展出,成为国宝;另一支被普通商人用来签生意合约,墨水用完就被丢弃了。我们存在的价值视乎我们属于谁。我们是属上帝的子民,是无价之宝,切勿看轻自己的价值! 一个使命 有身份,就有使命要完成。9节下提出,那使命就是:……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我们要去宣扬那位把我们从黑暗当中召出,带进光明的主耶稣。宣扬耶稣基督并不像推销产品,介绍好东西给人而已。宣扬耶稣是把光带入人群中;因为唯有耶稣基督才能给世人黑暗、罪恶的生命带来亮光和救赎。世上许许多多的人仍活在黑暗之中;你身边的人、国家不同群体,乃至海外未得之民都需要耶稣。这个宣教的使命就落在你我身上。 粗略计算,若把宣教的责任单单交给如今在世上活跃的牧者、宣教士、福音同工等前线人员,每个人至少要对400个非信徒传福音,才有机会让全世界的人都听见福音。若全世界的基督徒一起承担这个使命,一个人对3-4个不重复的人传福音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 盼望每个基督徒都能够认识自己的身份,完成主耶稣托付给我们的使命,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光明的耶稣基督。

你真的免疫了吗?pg.14

with No Comments

你真的免疫了吗? 我思故我写 @丁华康(诗巫再恩堂) “Hello, 请问你还活着吗?” 疫情岁月的另类问候 这一两年来,生命的课题一直引起我们的反思——成千上万年轻人的生命,在面对新冠病毒的攻击时,都显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新冠疫情严重的时候,来一句美国式的问候――“ Hello, 请问你还活着吗?”。虽然听起来不是很吉利,但问候中蕴含了感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确实是时下最火红的问候语。自去年3月疫情肆虐,我们的国家在行动管制令中反反复复“开开关关”。为了照顾大家的健康和平安,采取这样的措施是逼不得已的事。辗转一年多过去,现在到了人人都施打疫苗的时候了。现在开始,见到对方反倒都会问候一句“你打疫苗了吗?” 疫苗是唯一的盼望?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全球大环境下,为了让国家开放,让经济复苏,让师生能回到学校实体上课,为了让教会的聚会活动能够恢复如常……施打疫苗让身体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是目前医学界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所发现的一道曙光,也成了如今解决病毒继续蔓延及所有遭遇疫情肆虐的困境中唯一的解决方式。 然而,在许多国民施打疫苗之后,不难发现有已施打两针疫苗的人士还是不幸被新冠病毒感染。可见,疫苗虽然对抗新冠病毒有一定效用,但却不是对抗病毒的万灵丹。因此,在施打疫苗之后,每一个人还是要做足防疫措施,以免在防疫工作上出现破口。 另一方面,在接种疫苗的日子里,变种病毒来势汹汹,现有疫苗是否能够对抗变种的病毒,达到全体免疫成了未知数?!显然,在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里,疫苗和病毒正展开一场漫长无硝烟的拉锯战!但无论如何,施打疫苗是目前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不被病毒攻击,不让生命萧然殒落,也为了能尽早结束新冠肺炎带给我们的冲击的最佳方式。 真正带来盼望的是主耶稣 无声无息的病毒会让生命突然画上休止符,这是可怕的事。亲爱的朋友们,疫苗或可协助控制疫情,不让疫情继续恶化,然而疫苗不能确保人类不会死亡。还有,人类最根本的罪性问题,并不能靠施打疫苗来解决。 要避免罪和死亡带来的捆绑,我们还有更好的“疫苗”。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十四章6节)疫苗或许可以让我们生命得到多一些“保障”,却不能克服罪和死亡的问题。唯有主耶稣是已经战胜了罪恶和死亡,也凡信靠祂的人,才能得着永生。 您真正“免疫”了吗?您真正对罪和死亡“免疫”了吗? 走笔至此,我希望您已经接种了对抗新冠病毒的疫苗,也能真正免疫了。我更愿意您获得了更好的免疫——对罪、对死亡免疫,获得真正的盼望。这盼望让你仰天举目时,满心喜乐,因知道你有确据和把握那真正永恒的去处。 来吧,只有耶稣是唯一的答案,祂是困苦生命里唯一的出口,也是我们生命的避风港湾;透过信靠主耶稣,就算今生有死亡,我们也可以得到来世有永生的确据!

智能障碍—— 倚靠主的一生 pg.10-pg.13

with No Comments

智能障碍—— 倚靠主的一生 伤健融合系列 @黄方涵(古晋晋福堂助理传道) 自古以来,身心障碍的形象往往都是负面的,因为人类社会对身心障碍者的标签从未停息,甚至教会也对这个群体贴上污名化标签,且赋予该标签以正当性。普罗大众对智能障碍的认知架构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我们所身处的社会是受健全主义支配的社会,所谓“健全主义”(Ableism),是指一种针对身心障碍人士的残障歧视。偏好健全者,而对身心障碍人士持有偏见和忽视他们的需要。这种意识形态无形中早已根深蒂固深植于人类的伦理思维和语言框架,也潜移默化的支配着媒体、教育、宗教、学术研究等。 在身心障碍类别中,目前人数排在第一位的是智能障碍(简称“智障”),因为只要是影响脑功能发育的伤病都有可能影响智能的发展。全球大概1-3%的人们患有智能障碍,其中以男性居多。患者的脑功能发展缓慢,进而影响他们的认知功能和生活技能的发展。这个发展障碍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社会适应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预备计划、抽象思考、判断能力、进行日常活动、与人沟通等。智能障碍者的智商(IQ)多数少于70-75。除了智商测试,学术能力、行为、沟通、社交、日常护理、组织能力等等都需要纳入诊断的考量。智能障碍者也比其他人有更高的风险患上情绪障碍以及思觉失调症。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DSM-5)智能障碍可分为以下四级: 程度 特征 轻度(85%的患者都属于轻度智障) ·学习缓慢、拥有语言能力·大部分可以像同龄人一样照顾自己·可以进行简单的工作·只需要简单的社交支持就能独立生活 中度 ·学习和语言能力缓慢·不容易明白别人的暗示·可以照顾自己,但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来独立生活·如果有同侪的协助,仍然可以进行低技术含量的工作 严重 ·语言能力有限(可以明白简单的指令和肢体语言)·在日常生活上需要长期的照顾和教导·需要更多的看护,无法独立生活 极度严重 ·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无法自理,生活各个层面都需要依靠他人 成因和治疗 有关智能障碍的成因主要可分为先天及后天因素两大类。先天因素包括基因问题,如:唐氏综合症(Down syndrome)、X染色体易损综合症(Fragile x syndrome)或其他基因性新成代谢的问题等。后天因素则可分为怀孕期间的问题,包括母亲在怀孕期间错服药物、喝酒、营养不足或患有其他疾病如: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感染病、生产期的问题(包括早产、难产、婴儿缺氧或体重不足)和后天的脑部损伤(如:癫痫、脑膜炎、意外受伤、缺氧、暴露于有毒物质或有X光辐射的环境)。 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智能障碍,但了解成因可帮助我们预防大部分可能造成智能障碍的问题。此外,医护人员也会在每个婴孩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尤其在打预防针的复诊时候,对孩子的成长做出评估。一旦发现异状,他们将转介专科医生,接受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让早期干预治疗专家介入。 智能障碍者的悲歌 智能障碍在健全主义支配下的社会,是被视为不正常的存在,因而遭受各式各样的歧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也是层出不穷。笔者曾目睹过一位智能障碍的朋友在学校遭受同学的欺负。那些所谓“正常”的同学常使用脏话和各种暴力语言来贬低他,例如使用“笨蛋”、“愚蠢”、“白痴”等歧视性字眼来称呼那位智能障碍朋友,就连其他班不认识他的同学也时常在他背后冷嘲热讽。偶尔也会看到有些同学透过模仿他的行为来嘲弄他,甚至在他的身上进行比划和施暴。在台湾曾有一名中度智能障碍的女高中生遭到爸爸、弟弟多次性侵,甚至意外怀孕,直到学校察觉有异,事件才曝光,过后妈妈带女儿做人工流产。在法庭上,由于受害者记忆模糊,加上表达能力不佳,无法清楚讲述事发过程,以致在法律上吃了不少亏。 许多孕妇在生产前都会到医院进行遗传诊断,以提前得知腹中胎儿是否有染色体异常等疾病,然而一旦验出胎儿不健康后,是否要生下来就成了一个大难题。日本有一对夫妻在2015年怀孕时,经检查发现胎儿患有唐氏症,这位母亲一心想把孩子生下来,但丈夫表示:“就算生下来,我还是无法好好疼爱这个孩子。”在被逼无奈下忍痛进行流产手术,但却因此让妻子天天以泪洗面,活在愧疚之中。 以上的悲剧屡见不鲜,智能障碍者的悲歌,你听见了吗?除了智能障碍者本身常经忧患,他们的家人也面临诸多的挑战。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全的,并期待孩子将来能有一番成就。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是患有智能障碍时,对于父母而言可说是晴天霹雳,所有的期待都化成虚无,一切的美梦都破碎了。他们的挑战除了养育之苦,最煎熬的莫过于旁人的冷眼旁观。 如何教育智能障碍的孩子 教育智能障碍者是极为挑战的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温柔,而且要考量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给予符合实际的教育。教育者也需要有很多的创意,以孩子的语言与他们进行对话。虽然学习缓慢,我们仍然可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加上帮助他们反复地练习,训练他们生活的各项技能。近年来,有智能障碍的人士常常成为性侵犯的受害者。大部分的人主观认为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限,忽略了他们对性的需要。我国卫生部也提供了这方面的资讯,帮助照顾者可以教育孩子认识并保护自己的身体,向有意侵犯他的人说“不”!更多的咨询可参考http://www.myhealth.gov.my/en/sexual-health-for-special-adolescent/。  智能障碍的孩子虽然学习和语言能力缓慢,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感觉。他们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喜欢和家人朋友相处,喜欢被珍惜的感觉,被欺负时会伤心,被冒犯时也会生气。孩子被诊断为智能障碍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专注在孩子的强项和需要来给予持续的训练和教导,可以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正常生活的能力。 智能障碍者是上帝的宝贝 帮助智能障碍不仅是机构和父母的责任,亦是基督徒的社会责任。教会的使命是引人归主,不论阶级和心智状况如何,都是上帝所爱的,因为基督信仰的核心就是上帝爱世人。教会应该是一个欢迎和丰富的地方,有责任投入心思去牧养心智低能的人,并花时间聆听和明白他们的需要,甚至成为智能障碍者的朋友。当我们愿意花时间与智能障碍者做朋友,你会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天使般的温柔与纯真的良善,因为他们拥有一颗真诚柔软的心。在笔者的经验里,每一次见到唐氏儿,他们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甚至会主动给予帮助。 智能障碍者除了有福音的需要,他们也有加入群体事奉的需要和权利,教会也应当提供平台帮助智能障碍者与健全的弟兄姐妹一起参与服侍。网络有个报道描述一位唐氏症男孩在教会一句一句慢慢的分享见证,这个男孩名叫莱恩‧彼得曼(Ryan Pittman)。莱恩‧彼得曼有明显的智能障碍的问题,在人看来他可能无法理解福音,可是他所分享见证将颠覆了众人的刻板印象:“我在一个基督教的家庭长大,大概四年前,我才追随耶稣成为基督徒。我祈求祂成为我的救主,然后在教会内受洗。那真的是美好的一天,大家都为我鼓掌。因为耶稣,我才有一颗服事的心,也充满了耶稣的爱。圣灵也帮助我做出正确的决定。上帝还教导我不要和爸妈吵架,让他们烦恼。其实上帝创造我们,个个都不一样。我也不一样,因为我有唐氏症。但是,上帝也把我们造的都一样,因为我们都需要神。” 从莱恩的见证,看到上帝的恩典同样能改变智能障碍者的生命,使他们脱离罪恶的权势,并活出基督的样式,甚至与健全人一样能参与宣教,将福音传给别人。 因此,智能障碍者跟我们一样,靠着主可以经历丰盛的人生。圣经说:“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以赛亚书四十二3)虽然智障的孩子有缺陷,但他们使我们看到主耶稣的爱和救恩,不是只临到富足,健康的人,祂的膀臂也护卫软弱的肢体。缺陷不是绝对的悲剧,智障的孩子也能一生倚靠主,过丰盛的人生。在健全主义者眼中,智能障碍者是正常世界中不正常的存在,但在上帝眼中,他们是不正常世界中正常的存在,世界因为罪所带来的扭曲变得不正常,但智能障碍者的纯真和温柔,是人类最初的模样,也是上帝的形象。 以下本地一些非营利相关团体: 机构/中心 联络方式 … Read More

基督徒如何看“以巴冲突” pg.8-pg.9

with No Comments

基督徒如何看“以巴冲突” 阿尧面子说 @刘世尧(牧师/诗巫卫理神学院讲师) 愿基督徒能按耶稣“登山宝训’ 所启示的天国子民身份和品格,热诚地祈祷和宣教,并采取及时的公义和怜悯之工,在灵界、人界、物界,参与以巴的和平进程。 问:牧师,你怎么看以巴冲突?身为基督徒该如何面对排山倒海的资讯和评论? 答: 对于任何冲突,基督徒的关怀始终如一,就是竭力寻求公义、怜悯、和平 (参弥六8、罗十四17)。基督徒所信靠和跟随的救主耶稣基督说过:“收刀入鞘吧!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廿六52)。这一句话,是当年主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人要抓他的时刻说的。那时,犹大用亲嘴为暗号出卖耶稣,其他的门徒马上问:“我们拿刀砍可以不可以?”(路廿二49)。甚至彼得动刀削掉了一个人的右耳,他名叫马勒古。主耶稣却即刻医好了马靳古的耳朵(约十八10)! 主耶稣从不鼓励奋锐党式的暴力革命。他也不启动军事武装。他三十岁开始传道时说:“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路四18-19)。主耶稣的方法是教导真理,斥责不义,关怀贫苦,服事众人,医病赶鬼。最后,他甘心流自己的血,为世人赎罪,并在第三天从死里复活,战胜了罪恶死亡与魔鬼的权势,给世人开了通向自由和圣洁,以及喜乐和永生的荣美道路。 主耶稣著名的“登山宝训”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太五9)。还有,“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七12)。 关注和祈祷 因此,面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基督徒要关注和祈祷,在那两国之内和国际社会中,持续兴起真挚与智慧的和平之子,能在公正和仁慈的基础上,透析错综复杂的政治动态与极端份子的谋略,实现对话、和解、国泰民安,以确保每一位阿拉伯人、犹太人,以及住在巴勒斯坦的人,都能话得有尊严、安全、兴盛。 基督徒也当了解,以巴冲突的来龙去脉,绝不如想像中简单。它涉及数千年(特别是近代百年)的政治宗教和民族国家元素,错综复杂,一言难尽。我尝试略述如下: 这历史故事要从巴勒斯坦这片位于肥沃月弯的西端土地说起。这是一个独特的位置,处在亚洲和非洲之间,亦连接欧洲与非洲。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老路线,有固定的贸易,也有惊心的战争。 在古代(早至公元前十五世纪),这地称为“迦南”(Canaan),又因住在海边的非利士人(Philistines)而被称为“巴勒斯坦”(Palestine)。到了公元前十四世纪,约书亚领导出埃及后的以色列人新生代,征服当时充满邪淫与常献人祭的迦南。从此这片土地叫“以色列地”(参约书亚记;撒上十三9;代上廿二1)。 在公元前十一至十世纪,大卫和所罗门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王国。所罗门死后,王国分裂成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在公元前八世纪和六世纪,北国与南国因堕落腐败,先后被亚述帝国和巴比伦帝国毁灭。接下来,以色列地相继受玛代波斯帝国、希腊帝国及罗马帝国统管。 在公元第一世纪,主耶稣基督降世受难和复活升天,以及初期基督教会的诞生与扩展,都在罗马帝国时代发生。在公元第二世纪,罗马帝王哈德良在控制了犹太人的起义之后,为了羞辱犹太人,将以色列地改名为“巴勒斯坦”,而且驱逐犹太人。自此,犹太人沦为无国民族,流亡各处。基督徒虽也在公元头三个世纪里大受那推行帝王崇拜之罗马皇帝所迫害,但基督教信仰却在公元第四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因此,耶路撒冷自然成为基督徒们朝圣的圣地。 到了公元七世纪上半叶,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他的继承者和跟随者打遍天下无敌手,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穆斯林大帝国。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就在公元630 年代落入他们手中。从此以后,除了在公元十一世纪末至十二世纪,有近九十年的时间,耶路撒冷被那从欧洲过来的十字军占领之外,其他时间它都在穆斯林手中。尤其是在公元十三世纪崛起的土耳其人伊斯兰教奥斯曼大帝国(Ottoman Empire),更是管治巴勒斯坦直到二十世纪。 促进和平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转捩点。1916 年,英法两国秘密签署划分奥斯曼帝国的赛克斯‧皮科协议(Skypes-Picot Agreement)。在奥斯曼帝国正式瓦解后,中东出现新兴的阿拉伯民族国家,如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与黎巴嫩。它们基本上就是按上述协议的划分形成。获得巴勒斯坦托管权的英国,大力支持各处犹太人“回家”立国。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的紧张关系由此开始。 1948 年5 月,英国军队退出巴勒斯坦时,以色列宣布独立!阿拉伯多国不满,战争随即爆发,而且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另有多次战争。尽管巴勒斯坦在1988 年也宣布建国,而且推动和平议程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在1994 年还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可以巴冲突却没停止。极端或恐怖份子一煽风点火,战争又会启动。 基督徒对以巴的异象是什么呢? 我认为,以赛亚书十一章6-9 节对弥赛亚终末国度的绘图可成为我们的远象:“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它们。牛必与熊同食,牛犊必与小熊同卧,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断奶的婴儿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 甚愿基督徒能按耶稣“登山宝训’ 所启示的天国子民身份和品格(参马太福音五至七章),热诚地祈祷和宣教,并采取及时的公义和怜悯之工,在灵界、人界、物界,参与以巴的和平进程。期待造物主的灵赐下有益的特质,如智慧、洞见、勇气、善良,给政治和各造领导人,能解决困难案件和格局,实现正义和繁荣。

卫斯理的火焰 pg.4-pg.7

with No Comments

卫斯理的火焰 纸上讲坛 讲员:罗拔特所罗门(Robert M. Solomon,新加坡卫理公会荣誉会督)译者:Grace Jeya日期:2021 年5 月23 日(卫斯理约翰更新主日)讲题:卫斯理的火焰  第一点火热的心,第二点敞开眼睛,第三点则是美善的脚踪。 亲爱的主内弟兄姐妹们,我奉主耶稣基督救主的名问候大家。我借此机会谢谢贾古玛会督的邀请,来分享亚德门街主日的信息。我们以祷告来到上帝的面前:  亲爱的天父,为着我们丰富的传统遗产而向祢献上感谢,我们知道在圣灵的带领下,卫斯理兄弟约翰和查理及与他们一起的其他信徒,经验到祢复兴的大能和恩典。当我们思考祢的话语,求祢赐福我们,上帝的灵将真理重新启示在我们心里,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循道卫理教会的原名取自“循道”这贬义词,是用来取笑18 世纪一群聚集在牛津大学取名“圣洁会”的年轻人,约翰和查理两兄弟就在他们当中。今天有些人用“循道”这名词要不作为荣誉徽章,就是用来取笑循道卫理教会,说我们是死板循规蹈矩的人。当约翰首次听到他人将这名词套在他们身上时,他知道这不是一个新词,其实在耶稣时代——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医学已开始用这名词,指按某种方法寻求健康之道;简单来说就是一套有关食物和运动的方法。约翰认为这是个好名词,因为他们也有一套过圣洁生活的方法,并要普世宣扬圣经的圣洁生活。   “循道”在希腊原文是由两个字合成,就是“循着道路”。现在我们从约翰福音十四6,知道这“道路”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策略、方法或技术,因耶稣说“我是道路”。在使徒行传,早期信徒就被称为奉行这道的人,他们也是“循道” 的。因此作为一个“循道”的卫理信徒就是跟随主耶稣基督,因为耶稣基督就是道路,也是过圣洁生活的方法。以赛亚书卅五8 :先知看到有一条大路,要称为“圣路“。因此作为“循道”的我们,我们就要跟随耶稣基督过圣洁的生活,有圣洁生活的方式。   路加福音廿四13-35 说到以基督为中心的重要性,因为整段经文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人物,祂也是这成圣途径的主要人物。两个门徒往以马忤斯路途的经历和约翰及查理18 世纪的经历相似,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经历来学习一些真理,怎样成为以一个“循道”的卫理信徒,走向圣洁之道,与基督同行,过圣洁的生活。 火热的心   首先,第一要点是火热的心。(17 节)两个门徒灰心丧胆,面带愁容走在路上,他们伤心绝望。就在这时,耶稣就加入他们的路程。事实上,耶稣也是这样常常加入我们生命的路程,赐福我们,引领我们与祂更亲近。当我们潦倒、失意、沮丧、失败、寂寞和困扰时,耶稣就在此时加入我们的路程。   他们俩跟耶稣谈起最近所发生的事件,他们感到疑惑困扰,因为他们说到在十字架上,那公认有美善和奇妙教导的耶稣被钉在残酷的十字架上,也不知祂所开始的事工会有什么结果。就在此时,耶稣就跟他们一起查考圣经。(27节)于是他从摩西和众先知起,把所有关于自己的经文,都给他们解释明白了。当时耶稣确实是打开了那时的希伯来文旧约圣经,指出五经作者摩西和众先知所预言的救主、弥赛亚、君王就是耶稣基督,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精彩奇妙的查经班!   后来,(32 节)两个门徒对彼此说:“在路上他对我们说话,给我们解释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不是火热的吗?”在此我们看到圣经与我们心的重要联系。   1738 年5 月24 日,在伦敦亚德门街,卫斯里约翰参加了一个祷告会。当时的他失意沮丧。那时他是圣公会牧师,虽然他讲道讲到信心,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感受不到真正确实的信心,他为此而担忧,渴望能体验到真实的信心。他曾经到美国去当宣教士,却以失败告终而归乡。他渴求更深的认识和体验上帝。在这祷告会中,约翰体验到生命改变的经历。   他这么写道:“晚上时分,我不很情愿的去参加亚德门街的一个聚会,听到有人在读马丁路德《罗马书》的序文。在8 点45 分时,当他描述神藉着人对基督的信心,在人心里所施行的改变时,我觉得自己心中异常火热,觉得自己确已信靠基督,唯靠基督得救,并且得到一个保证,祂已经除去我一切的罪,并拯救我脱离了罪与死的律。”当约翰听到圣经讲解,他的心就感到异常火热。   三天前也就是五旬节,约翰的弟弟查理也有类似的经历。他正在读马丁路德《加拉太书》注释时,读到二20:“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基督活在我里面;如今在肉身中活着的我,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的;祂爱我,为我舍己。”这经文中的“我”跳出来使他感同身受:耶稣爱我,为我舍己。因此他的心也火热起来。   就好像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当上帝的话语被敞开解释,他们心里火热起来,卫斯理兄弟也是如此。我们亏欠马丁路德很多,因为上帝使用他的圣经注释感动了卫斯理兄弟,使他们的生命得到更新和复兴。当我们与上帝的话语接触,上帝的灵将神的真理启发我们内心,遇见基督——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心就被感动。因此,我们也常说循道卫理宗是一个“内心的宗教”。心代表我们存在的核心,是我们感受、思想、作决定和选择的所在,是我们存在的核心。因此上帝要透过祂的话语和祂的灵来感动我们的心。1742 年,在亚德斯门街经历四年后,查理写下这首圣诗《哦!心啊,要赞美我的神》。 中文翻译成《愿有新心》,歌词如下: 但愿我有赞主之心,此心从罪释放, 时常感受救主宝血,已洒在我身上。 愿有溫和顺服之心,作我救主宝座, 此心只听基督声音,惟独主掌管我。 愿我的心意念更新,有主圣愛充滿, 圣洁、正直、純善、溫良,恰与主心一般。 … Read More

好书要共享 pg.3

with No Comments

好书要共享 抓鼠有感 文/翁震凌 行管令期间,读了香港建道神学院老师陈韦安博士的着作——《关于基督徒,我们其实说的是……》,收获颇丰。 全书总271 页共41 篇,谈的多是基督徒在教会里耳熟能详,甚至常挂在嘴边的一些“信仰言”,诸如:灵修、灵命、恩典、盼望、信心、洗礼、决志、圣餐等等。这些“信仰语言”对基督徒来说,或许“熟悉”到一种程度是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但它们实际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背后所蕴藏的神学,我们是否真的思考得清楚,说得明白?! 所以,当陈博士对这些“信仰语言”进行诠释,并抛出一些能令我们反思的问题时,才发现过去以为自己懂的,其实不但懂得很少,而且懂得很肤浅。 打个比方说,他提到灵修的意义时,他说“灵修就像减肥食谱一样,坊间流传的款式很多,但真正成功减肥的却很少”。他认为关于灵修,有两点很重要:一,灵命不是灵修的积累总和( 就好像练内功一样,越练内功越深厚);二,灵修是对上帝早已建立之关系的回应。 首先,陈博士并不反对灵修要多(因为多灵修代表人对上帝的听从,愿意常读经祷告),也认为追求灵命越高是没错的;但若把灵命与灵修这两者紧拉在一起,甚至等化,就有点“险”了。于是,他丢出了这个问题:灵修一百次的人是否比灵修九十次的人灵命好吗? 或许就有人会问,那我们还灵修来干嘛? 他说,我们需要灵修,因为灵修是上帝为我们建立之关係的具体回应。我们与上帝的关係是早已建立的,如今灵修是种回应关系,而不是透过灵修去建立关系。他认为,灵修是个祈求,是恳求,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能独力维持与上帝的关係,所以来到天父上帝的面前,求祂帮助。因此,灵修就是一份礼物! 碍于篇幅,我只能浓缩地将其部分观点提出,没法一一说明他整个诠释的过程(若有兴趣,可自行购书阅读)。 不过,这书虽然谈的是信仰课题,但并不严肃枯燥,也不是充满难以吞咽的理论教义;更多时候,我反而觉得作者就像是在我们身边的朋友,于攀谈閒聊中轻鬆自在地激发我们做多重思考。弟兄姐妹,行管令期间,您是否也读了一些好书呢?欢迎您投稿“我的MCO 悦读时光”(详情请参页2 目录旁),分享读好书的收获吧!

1 71 72 73 74 75 76 77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