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毕理学院为幼教者提供培训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毕理学院与全国妇女组织理事会(NCWO)于7月26 日联办“儿童虐待的预防和儿童安全”工作坊,为砂捞越中区的幼教工作者提供培训,总共有73 位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讲师为艾米巴拉女士,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和社会福利部从事社会工作至今已有32 年。目前,她除了提供有关社会工作和幼儿教育的培训,也在雪兰莪州八打灵再也法庭担任法院顾问。 本次活动旨在提升社会福祉、增加大众对儿童虐待的认识,并装备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经营者、管理人员和教师对于预防儿童虐待及保护儿童的知识和技能。工作坊涵盖了三项主要的课题,包括儿童虐待的迹象和症状、儿童虐待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保护。幼教工作者可以在学校中教导幼儿(4-6 岁)识别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身体的私密处,让幼儿学习“触摸规则”,知道如何远离伤害并寻求援助。 课程中提到的儿童虐待,指的是身体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和忽视。虐待会扭曲和伤害孩子身心健康,对孩子的一生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最严重可能导致死亡,或直到成年时持续的 心理阴影和困扰。许多受虐待的孩子也可能因此过着封闭、被忽视的、缺乏关爱、恐惧和没有盼望的生活。 其中,性虐待在马来西亚发生的普遍性最令人感到担忧。性虐待指的是对还不到18 岁的孩子发生强奸,鸡奸猥亵或露阴癖的行为。 由怡保中央医院儿科系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660 位受访者中,6.8 % 的人承认在他们的童年成长过程中曾经被性虐待。 帮助受虐待儿童的首要工作是认识各种虐待的迹象和症状——行为和情绪的迹象,并知道如何寻求咨询或援助。防止儿童虐待是社会大众共同努力的目标——家庭、社区及个人都应负起责任。在此呼吁社会大众对儿童虐待的社会议题给予高度的关 注,从提升对儿童虐待的认识,并学习如何预防和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始。

报导:特殊儿童教学训练会152 人参与

with No Comments

由新福源堂卫理幼稚园主办,于7 月16 日在新福源堂副堂进行的“特殊儿童教学训练会”,吸引了152幼教老师参与。 这项训练会邀请了诗巫中央医院儿科专科医生兼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卓德福医生担任主讲员,主将内容包括:如何识别各种障碍症状,有智慧地与家长沟通及如何帮助这些孩子! 参与训练会的152 位幼教老师分别来自华英幼稚园(3 人)、圣心幼稚园(12 人)、天锡堂幼稚园(4 人)、华兴幼稚园(2 人)、中心幼稚园(14 人)、天恩堂幼儿园(17 人)、真安堂幼儿园(4 人)、中华幼稚园(4人)、朝阳幼儿园(5 人)、西端卫理幼儿园(17 人)、卫理富玛丽幼稚园(9 人)、新安堂幼稚园(9 人)与新福源堂幼稚园(51 人)。(韵琴)

报导:诗巫北教区联合敬牧会

with No Comments

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诗巫北教区首办联合敬牧会,教区长张宗忠牧师坦言领袖难为,牧者需要会友为他们祷告,也需要会友的接纳与服事,更需要会友的信任与配搭。 该联合敬牧会于7 月11 日假旺喜楼进行晚宴,本会会长苏慈安牧师与师母杨函英亦是座上嘉宾。 诗巫北教区长张宗忠牧师以“牧者”(PASTOR)这个字,阐述了牧者的需要。牧者需要会友为他们祷告(Pray)。张牧师说,牧者虽然是在上帝的征召下献身,但牧者依然需要会友们为他们祷告。同时,牧者需要得到会友的接纳(Accept), 尤其是新的牧者,都希望会友能够接纳他们。 “如果有需要 的话,牧者的工作是24 小时的;因此,牧者也需要会友的服事(Serve)。” 更重要的是,牧者需要会友的信任(Trust),以便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家在事工上有美好的配搭。再者,张牧师亦希望会友为牧者向上帝恳求(Obsecrate),求上帝继续光照牧者们。还有对牧者的支持要加强(Reinforce),牧者需要大家的支持。(韵琴)

报导:卫理毕理学院推动宠物认养

with No Comments

由卫理毕理学院主办的“宠物认养日”于16 年7 月9 日在卫理中学室内礼堂举行,并邀请甲必丹拿督刘文惠担任主宾。此活动目标有二:教育公众有关动物节育的好处;鼓励公众认养动物。 毕理学院希望通过“宠物认养日”呼吁社会大众关注小动物的需求,尤其是教育公众有关动物节育的好处。动物节育是扼止动物泛滥性繁殖的一个方法。举例来说,当一个家庭没能力饲养新生的小猫,就可能将猫儿抛弃(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生活周遭就可常见)。 当有人投诉猫只时,地方议会则会采取行动逮捕并进行人道毁灭。 所以,让宠物节育或可避免这类不幸的结果。 除此之外,透过这项活动鼓励人们认养猫只,因为待认养的猫甚多(流浪猫的数量在持续增加),而它们都需要负责任的主人。尽管鼓励公众认养猫当宠物,但此倡议未能得到的公众即时反应。故此,目前由诗巫“乔伊斯宠物乐园”暂时收养这些流浪猫,直到它们被有心人士认养为止。然而,流浪猫数目急增,甚需一笔经费以解决暂时饲养的问题。正因如此,这活动也进行筹款以帮助宠物店继续为那些被遗弃的动物提供暂时的庇护所。(诗巫毕理学院)

报导:卫理毕理学院推动宠物认养

with No Comments

由卫理毕理学院主办的“宠物认养日”于16 年7 月9 日在卫理中学室内礼堂举行,并邀请甲必丹拿督刘文惠担任主宾。此活动目标有二:教育公众有关动物节育的好处;鼓励公众认养动物。 毕理学院希望通过“宠物认养日”呼吁社会大众关注小动物的需求,尤其是教育公众有关动物节育的好处。动物节育是扼止动物泛滥性繁殖的一个方法。举例来说,当一个家庭没能力饲养新生的小猫,就可能将猫儿抛弃(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生活周遭就可常见)。 当有人投诉猫只时,地方议会则会采取行动逮捕并进行人道毁灭。 所以,让宠物节育或可避免这类不幸的结果。 除此之外,透过这项活动鼓励人们认养猫只,因为待认养的猫甚多(流浪猫的数量在持续增加),而它们都需要负责任的主人。尽管鼓励公众认养猫当宠物,但此倡议未能得到的公众即时反应。故此,目前由诗巫“乔伊斯宠物乐园”暂时收养这些流浪猫,直到它们被有心人士认养为止。然而,流浪猫数目急增,甚需一笔经费以解决暂时饲养的问题。正因如此,这活动也进行筹款以帮助宠物店继续为那些被遗弃的动物提供暂时的庇护所。(诗巫毕理学院)

报导:“争战室”(War Room)电影培灵会

with No Comments

“你相信祷告有用吗?答案是,祷告是绝对有用的,只要是有信心的祷告,就会有果效且会带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 由年会资讯传播部主办,假新安堂进行的“争战室”(War Room) 电影培灵会于7 月16 日进行,通过电影中的情节告诉我们,祷告是绝对有用的。 该部电影讲述了女主角伊莉沙白的婚姻与家庭都面对着莫大的危机,随时都会崩溃。她知道也想挽救,但她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在一次的偶然机会中,她认识了一位在房子里设立了一个“争战室”的女士卡拉,故事就从这个“争战室”展开了…… 这是一个用来祷告的斗室,里面没有多余的东西,有的就是贴满一张又一张的祷告事项,卡拉告诉伊莉沙白,“你的敌人从来都不是你的丈夫,而是魔鬼,你需要专心为你的丈夫祷告。”通过与卡拉女士的交往,伊莉沙白挣扎地开始了自己的“争战室”,却失败了。当她确认了丈夫托尼的确有出轨的可能性后,她崩溃了,决心向上帝发出了她的呼求…… 她的不懈祷告,改变了她与女儿丹妮尔,然后改变了托尼,她的祷告应验了。她感激卡拉女士的帮助,却从中了解到,原来她本身就是卡拉女士祷告后的上帝应许…… 电影培灵会的讲员为黄传道牧师,除了电影外,黄牧师列举了多个真人真事的故事印证了“祷告是绝对有用的”,包括他本身与师母之间的小见证。 他强调,祷告是绝对有用的,人如果不祷告,上帝就不能成就;而且所有有果效的祷告都是来自于信心,没有信心的祷告是没有用的。 “然而,有时候祷告是需要耐心的,需要等候,上帝也许不会马上给我们回应,因此,我们要恒切祷告,不可灰心地祷告直至事情成就为止。” 这次的电影培灵会非常成功,整个圣堂可谓是坐无虚席,接触人数达992 人。(韵琴)

时事回应:维护宪法 人人有责

with No Comments

文/ 晖 (退休公务员) 在马来西亚建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众多的国民对建国的理想、方向与目标是如此的模糊不清,甚至是南辕北辙。诚然,有识之士对国家前途所表达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有迹可寻,以及有事实根据的。 前不久,有西马的宗教司把国人划分为“敌对异教徒”,是一件不可思议、荒唐透顶的严重指控。有关谈话充分显示当事人不仅不维护马来西亚联合邦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也公然地亵渎了法治的精神。有关当局绝对不可姑息养奸和对有关言论听而不闻,若任由此歪风肆意滋长,势必将破坏国家的和谐与安宁。 马来西亚联合邦于1963 年9 月16 日宣告正式成立,是由位于马来亚半岛的马来亚、新加坡,及遥隔南中国海的婆罗洲两邦,即当时被称为北婆罗洲的沙巴与砂拉越所组成的。新加坡于1965 年8 月9 日宣布退出马来西亚联合邦,而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马来西亚的多元种族结构与特征注定本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因此多元价值体系理所当然地形成了宪法的架构。 众所皆知,马来西亚是奉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联合邦宪法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法律,其他法律,无论是国会或州议会所通过的法律都必须从属于宪法,否则将自动失效。然而,近年来,本国浮现了畸形的现象,即当某些州属所制定的法律明显地与联合邦宪法相抵触时,却可以相安无事。尤为光怪陆离的是,有关当局还试图通过修改联邦法律,以逐其狭隘的政治目的。伊斯兰刑事法的争议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我国公民,无论是在上掌权的或平民百姓都得遵守国家的法律,尤其是国家的宪法,这是咱们的底线。 联邦宪法明文保障公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况且,国家宪法列明,制定与执行刑事法是属于联邦政府的职权。这就是为什么伊斯兰党要通过修改联邦法律,以在吉兰丹州施行伊斯兰刑事法的原因。法治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若然国会通过有关的私人法案,我国岂不出现一国两制,破坏了法治的精神。我国承袭自英国一部相对健全的刑事法,国人看不出各别州属有必要巧立名目或画蛇添足制定各自的刑事法,因为此举只会给国家添乱,制造更多麻烦。 前上诉庭法官拿督莫哈末希山慕丁日前接受英文《星报》访问时表示,伊斯兰党主席拿督斯里哈迪阿旺所提呈的伊斯兰刑事法私人法案用意不明确,若国会通过该私人法案,将使我国宪法地位动摇。他指出,如果伊斯兰刑事法私人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各州议会就可以在“只要觉得合适的情况下”自行立法,并可自行制订任何条文的句子,无论罪刑的轻重,除了死刑。 诚如莫哈末希山慕丁所指出:“伊党所定下的极端苛刻的刑罚(伊刑法)并不是由我们的先贤在制定国家宪法时所考虑的。先贤们拟定了中庸的国家宪法,而这个宪法一至沿用至今,因为这里是马来西亚。” 如今国家宪法面临被颠覆的危机,是时候群策群力,力挽狂澜,因为维护宪法,人人有责!

心系闽清:二基督徒魂归天国

with No Comments

文/ 陈啸 2016 年7 月9 日,尼伯特台风所引发的特大洪水重创中囯福建省闽清县。这个地区引起东马的华人社会关注,因为那里是百年前率领福州人集体移民的领航人,被诗巫人尊称为港主的黄乃裳先生的家乡。 当天大洪水袭击闽清县的坂东、塔庄、省璜等11 个乡镇,导致这些地区全部断水、断电,通讯中断,近一个礼拜后才全面恢复。截至7 月17日12 时官方统计,核实闽清县总计因灾死亡73 人、失踪17 人。 从这次灾害中,想到主耶稣基督当年道成肉身来到世上,把上帝的爱带到了人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理当把这份爱传递出去。当灾情发生,闽清县基督教协会会长林铿典牧师,迅速组织教会各基督徒组成祷告网络,为灾区救援工作持续守望祷告。 闽清基督教参与积极救灾,林铿典牧师身先士卒,不顾炎热天气,废寝忘食将各地基督徒热心捐助的赈灾物资发放到需要的堂点,并分批分次发到灾民手中。开放灾区教堂成为赈灾物资仓库,成为救援队员的临时住所和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避难所。动员全县基督徒在7 月17 将主日奉献当作赈灾款项,为赈灾贡献自己的力量。接待各地牧长同工,亲临重灾区现场,视察灾情。通知各堂点负责人做好相关统计,了解会友的受灾情况,并进行探访慰问。教会同时也携手净水公司,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去各个污染的水源进行净化,让灾民有干净的水可以饮用,防止疫情发生。 顾大家舍小家妻牺牲 闽清县坂东镇旧福源堂建筑物,因为此次洪灾造成大面积倒塌,毁坏严重需要得到重新建造。此次洪灾有两位闽清县基督徒安息主怀,其中一位是闽清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黄祥流的妻子,听到这样的噩耗,令人痛惜,捶胸顿足。这其中有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因为洪水过于凶猛,黄祥流主席为了安全转移两位受困的老人,不顾个人安危;等他安置好了两位老人,回头寻找他妻子的时候,他妻子早已经被洪水冲走,不见踪影。这种顾大家舍小家的牺牲精神,怎能让人不为之动容,流下热泪? 洪水已经过去,放眼闽清的土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接下来灾后重建的工作十分严峻。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治愈的,心灵的救灾工作也是刻不容缓。耶稣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十六33)。 世上有苦难,只有平安的福音才能真正治愈人们心灵的创伤。闽清教会已经呼吁信徒,抓住机会,关心受灾的亲戚朋友;因为他们灵魂深处已经发出呐喊,他们需要得到平安的礼物。 在此感谢卫理公会的领袖、同工、会友以及各界领导,朋友们的关心。 闽清的灾后重建,闽清教会传福音的工作,迫切需要你们的祷告。愿主报答你的爱心,祝福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约叁一2)。

宣教学堂:不能再等了!

with No Comments

文/余惠信(储备宣教士) 记得那一年,我在医院照顾患上癌症但还不认识耶稣的外婆。十八岁的我经历了第一次的“不能再等了”。照顾外婆的那几天,我打从心底有一股冲动,想跟她传讲耶稣基督的爱。可是,我的胆怯让我不断 “耽误”向外婆传福音的时机。日子一天天过去,外婆离开了人世。那时我很愧疚,满脑子懊悔:为什么如此胆怯?向外婆讲福音那么困难吗?使外婆的灵魂得救不是更重要吗?我没有机会向外婆传福音了,这该怎么办?难道我只能遗剩下憾了吗……我心中无数的自责无人知晓,只能深埋心中。 若干年后,母亲在偶然间道出一个令我惊讶不已的大好消息,就是外婆在离世前几天已接受耶稣成为她个人的救主,受洗了。这天大的好消息把深陷在痛苦懊悔泥沼里的我拉了出来,放下了多年来心中的大石头。 “还好外婆愿意相信耶稣;还好没因为我耽延,而使外婆的灵魂不能得救……”问题是,有几个人像外婆那样 “幸运”,有机会听见福音?因此,我斩钉截铁地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握每一个传福音的机会,免得留下痛苦和懊悔,因为人的灵魂灭亡是没有办法补救的。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上帝不断提醒、教导和呼唤我,要我学习积极传福音。故此,我以三方面传福音的积极态度来回应宣教的使命: 一.福音,非传不可 耶稣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8)传福音是上帝颁予信徒的命令,是一道“圣旨”,却高过圣旨。我们只能以“遵命”来回应上帝,而且马上要行动。我们需要积极和急迫的行动,不可拖延。 “传福音”是我们活着的目标和目的。信徒活在世上真正的“职业”应当是拯救人的灵魂;职业(工作)只是副业。首先,我们须要有爱人灵魂的心,方能回应上帝的呼召。因此,基督耶稣的福音是“非传不可”的。只是,何时是传福音的最佳时机呢? 二.传道,得不得时 保罗积极传福音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教导我们说:“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四2)保罗提醒每个信徒传福音时要积极,无论何时何地,一旦有适当的机会都要宣讲上帝的道。保罗所提及的“无论得时不得时”更是提醒我们——传福音不看地点、不看肤色、不看长幼、甚至不看时间。 上帝要我们把握每时每刻,做传道的工作,尽我们的职分。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完全地顺服上帝的差遣。无论是何处,一生都忠心地跟随祂。 三.去吧,任差何往 上帝的心意和时间往往是最美好的,祂的安排往往出人意外,是人无法猜测及想象的。我何等感恩,即使心里有万个恐惧和压力,但我深知上帝的意念高过我的意念,祂的道路高过我的道路。神是我的避难所和盾牌,我还惧谁呢? 最终,我顺服上帝的呼召,到英国宣教;心中充满无限感激,因为上帝竟然使用我这卑微的人。现今,神赐予我们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多种宣教策略与资讯,我们必须把握机会、尽心尽力投入差传事奉行列。信徒应当积极出来参与服事、离开舒适的“框框”,成为基督的好精兵。 不积极对外婆传福音已然成为过去,让我追悔莫及。然而,上帝再次给了我机会。2014 年,我在老越遇到一位不幸患上癌症的男士。我靠着上帝勇敢向他传福音,而他接受了耶稣成为他生命的救主。感谢上帝,我心欢喜。 曾经,有人问莫拉维亚宣教士苏任森是否已经准备妥当,前往勒巴雷多事奉。他回答道:“明天给我一双鞋子,我就可以立即动身!”这位上帝的仆人虽然一贫如洗,却怀着一股火热、爱主的心,为主摆上一切,随时准备好为主打仗。 弟兄姐妹,你为主做好准备了吗?绝对不要错过传福音的机会啊!不能再等了,也不要再等了!

下笔如何头头是道:基督徒可以写出耐读的爱

with No Comments

“基督徒的文字到底是让人感觉被接纳还是被拒绝?世人对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到底是看重还是看轻?是想要拥抱还是想要逃离?世人对于基督教的信仰生活,到底有没有机会真正有所了解……”莫非老师在最后一堂课“如何写出耐读的爱”时点出,基督教的文字有时太多属灵术语,也过于说教,以致很难“进入”教会外的世界。尤其是我们常不自主地带着一种假设──世人都读得懂我们的语言方式,而且与我们同一阵线。事实上,我们的语言需要“翻译”(以世人熟悉的语境与方式),才能真正达到信仰的沟通。 莫非老师特别提醒学员们,我们首先要爱对方(非基督徒),而不仅是把他们当成“传福音的对象”。当我们有这样的自觉,才会愿意谦卑调整自己的文字姿态与语气,收敛一下无意间透露出的霸道与优越感,代以真诚的爱,而且是越来越耐读的爱! 基督徒最受垢病之处 她指出,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彼此之间其实是存有误会的,以致二者常落在一个对立面。为此,莫非老师根据美国基督教巴纳调查(Barna Survey)所归纳的六方面,为基督徒通常被非基督徒所垢病与讥讽的地方,包括: 1. 假冒为善:非基督徒认为基督徒是“说一套,做一套”,虽然普遍有道德优越感,但摆出来的多是已修饰的形象。非基督徒会观察基督徒是否言行一止(当然基督徒不仅看行为举止,更看行为动机)。世人为如此以行为准则来要求基督徒,事实上与我们向世人传递的信仰重点──道德行为──有关。换句话说,当我们常以道德条框要求世人,世人反过来也会如此要求我们。莫非老师表示,基督徒应该要适度地让软弱透明化;尤其不要以一套标准要求别人,还假装自己已经做到。基督徒坦承自己的不完全,并无碍于“耶稣是那一条完整的道路”! 2. 太重传教:非基督徒认为基督徒其实就是“属灵猎头”(Spiritual Head Hunter),即使我们在积极认真传福音,世人却误以为我们在争“业绩”,动机不纯。然而,我们可以理解,无论是谁都不希望“被促销”(到底是真的关心我这个人,还是要达到目标?)因此,莫非老师提醒学员,不要以带着目的地接触未信的对象,首先要将他/ 她视为一个宝贵的人,而不只是一个“目标”! 为此,莫非老师建议我们在后现代的处境下,要进行“关系布道”,让福音生活化,生活福音化,改变传递信仰的方式,主动渗透。另外,要顾及上帝的形象,我们是上帝的管家,不要粗鲁与强迫地推销上帝!我们需要靠圣灵的帮助,才能传递清楚,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化地来传讲丰富的信仰(如“信耶稣得永生,不信者下地狱”)。 3. 反同性恋:有些基督徒过于仇视同性恋者,表现极端,有着不合理的恐惧与轻蔑。因此,基督徒的道德相对论常会将基督徒带来负面形象。基督徒需要真正地了解同性恋者,为他们祷告,建立教会资源辅助。莫非老师举例说明,当教会要开一个课程教育会友,应该是处理各种性议题(如同居、色情网站、婚外情等),而不应只是单针对同性恋,乃是建立一个正面处理程序。 4. 封闭自固:基督徒谈理性,却很少与世人分享感性与生活部份。莫非老师指出,基督徒应该离开我们的安全区,真正进到人群中活出爱,与世人一起受苦,负起社会责任。然后,向这些非基督徒揭露信仰里的丰富层面。 5. 过度政治化:有些地区的基督徒过度参与政治,欠缺适宜的政治态度。对此,莫非老师建议,基督徒应要有合适的政治态度,要学会尊重人,关注某些议题(如环保、教育政策、色情业的管束、第三世界的公义、媒体里的道德标准、人口与毒品贩卖等)。当然,也可以加强了解耶稣的政治观。 6. 论断定罪:不要轻易论断定罪。莫非老师指出,虽然审判是圣经的主题,但圣经内有关定罪的经文,却没有论断来得多。事实上,我们要传救赎的福音,而非定罪的语言(约三17)。同时,我们要分辨场合来进行教导和辅导。单单定罪是没有办法让罪人认识上帝。 以上六点是非基督徒对于基督徒的观点,同时也涵括了莫非老师“化解"(回应)的对策!她提出这些来激发学员思考:到底世人所拒绝的是基督信仰?还是基督徒? 莫非老师最终鼓励学员们向耶稣学习(笔下或言语)分寸。当耶稣面对毁谤时,是如何回应呢?事实上,耶稣很少被敌意所困扰,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言语,在情绪上大受伤害。面对那些控诉,耶稣以爱还赠。 另外,学习耶稣掌握对话的主权。从圣经中可以看见,耶稣有时会以不同方式来回答问题,他可以主动掌握对话权,重新定义对话。在那过程中,耶稣总是显出他的权威性,颠覆对方所问或所说的。事实上,主耶稣是在和人的灵魂对话。 再者,基督徒也可以用创意来唤起非基督徒的属灵胃口。最为重要的是,应该以真诚的爱来服事他们:为他们祝福,怜悯穷人,为逼迫自己的人祷告,对人谦卑温柔等等。总而言之,我们要放弃辩论与定罪,学习怎样用爱来祝福他们!

1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