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如何头头是道:要懂得拆除负面声音的火信

with No Comments

过去的人用印刷来吸收,现代人用故事来吸收;要吸引读者,就要满足读者对感性、理性与个人素质的要求。 莫非老师说,上述原则是出自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文章中要言之有物,要引起他人的共鸣,因为人对感情的感受是最为强烈的。而数据有时也会说话,因为统计数字可以让我们知道某些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就可以带出什么样的感情;以前人们都用听的,现代人则是用看的,有些语言是可以温暖、触动人心的。 “感性必须是寄托在某个平台,并且需要是具体的,可以连接感觉的。但是,感性诉求有破口,有缺憾与破坏,千万不要轻易使用与滥用,更绝对不要操纵,必须是真正相信的,从心中诚恳地出发,毕竟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 曾经走过,因而了然 感性诉求的基础应该是事实,而非只是感情,那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感性诉求(Pathos)?莫非老师提出了“用小故事来说大道理” 的方法,诚实地说故事,但不是煽情,用生动的语言说一个故事。举例来说,个人见证通常是无人能辩驳的,所以见证是很好的选择。莫非老师以苹果电脑前执行长乔布斯的《权力、死亡与大学——人生三堂课》为例,这就是用小故事说大道理的最佳实例。 第二种方法是“从个人谈起来建立认同”,充分地运用“感同身受”,从自己谈起,与听众和读者建立一个桥梁,距离就会一下子就拉近了。“通常听众和读者只需要5 分钟,就会决定要不要继续听或看,所以开始的建立关系,十分重要。” 第三种方法则是“曾经走过,因而了然”,作者可以把自己的过往告诉听众和读者,让他们知道作者是过来人,因而能够了解。 对读者表示尊重 在个人素质诉求(Ethos)方面,莫非老师列举了“证明胜任所要表达的知识”(Authority)、“本人是否受欢迎又有权威”(Reputation)、“对读者表示诚恳尊重”(Trustworthy)与拆除负面声音的火信。 “作者必须先证明自己是有资格的,如癌症病人讲抗癌、老师谈教育、牧师谈培灵、在家教育者谈在家教育等等,当然还要穿插自身为此事的负担。” 本人是否受欢迎又有权威?这个与证明自己资格是同样的意思;但证明资格并不能自我吹嘘。同时,作者需要对读者表示诚恳尊重,用亲善态度的文字,表达对读者的敬意,适当地透露自己的软弱或脆弱。“透明化你的生命,让大家知道你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自我调侃,表示自己也有挣扎;并且认同可靠人士的价值观,认同传统信仰的价值观,承认自己的所知有限。” 莫非老师亦提醒写作人“拆除负面声音的火信”的重要性,要在写作中考虑有可能的反驳声,并且一一解套。如此一来,文章中的论点才比较容易取信于人。 再者,文章也要满足理性诉求(Logos),文中所述要有论据(大多是举例论证或引用古语、诗词、俗语、名人语录、史实等),然后运用归纳法,先收集一批实例,然后以几个例子的共同事实归纳出一个原则;又或可以运用演绎法,从一个“普遍实理”来推论其他,由简到繁。

下笔如何头头是道:善用幽默表达硬道理

with No Comments

要为文章的首尾布局,如何开始,怎麽结束,才能让文章有始有终! 莫非老师在课堂上实际提供了几项文章起始的方式,包括:破题法(开门见山,绝不拐弯抺角)、引用法(以大家最熟悉的传说故事、名言名句等,以扩张读者想像力)、反起法(从与中心思想相反的论点写起,再来一步步论证)、设问法(邀请对方加入对话,可以是疑问设个悬念,或是自问自答)、譬喻法(以比喻激发他们想像与思考)、引题法(将题目引进来)及诠释法(所有的抽象观念皆宜深入浅出的具体化,让读者明白)。 有头有尾,切莫虎头蛇尾,所以莫非老师也教导学员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做结尾:总结法(水到渠成,言简意赅地结束)、呼应法(结论与开始首尾呼应)、劝喻法(结尾之处明确指示读者该如何做)、感慨法(在文末时以抒陈感叹作为结束)及引用法(在结尾时引用相关的故事、名言佳句等)。她指出,真正的好结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可以反覆咀嚼,意犹未竟! 莫非老师也鼓励写作人要锻炼语言能力,亦可尝试于文中加些细节描述,并善用感官描绘,方能引人入胜。 另一方面,“态度是沟通,而不是辩论”莫非老师在指对个人的写作语言态度时如是指出。她带出罗杰理论(Carl Roger)来帮助学员:首先是对对方立场有充份的了解和尊重,其次是为对方立场说明内容,达到同理(我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再者,表达我们的立场(举些实例);最后,解释并让对方知晓如若采用我们的立场会得到何种益处。 莫非老师表示,其实我们不需要在语言上冒他人,却同样能清楚表达立场。所以,我们要尽量找出双方都可认同的语言文字,才是双赢。她特别提到善用幽默来说重话硬理,因为适当的幽默既高明,又能传达立场,表达思想,何乐而不为呢?!

下笔如何头头是道:文章组织结构与逻辑有关

with No Comments

文章的组织结构,如同盖房子的组织结构,文章有感情有思想,不代表有文字组织,写作要头头是道和内在结构与逻辑有关。 莫非老师以一张鱼骨头的图片告诉我们,所有的骨头都是有使命的,而且恰如其分的,文章也一样,每个字都有使命,重点在于如何排列组织建造结构。“中心思想只是主轴,最基本的是组织结构。” 架构的重点是环绕中心思想,组织牵涉到在材料上的剪裁,剔掉赘字或不必要的细节描述,以免模糊要表达的中心焦点。 同时,也要注意没有缺失遗漏的部份。还有,不只整篇文章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每一段也要有个中心主旨,可以独立成就。 莫非老师认为,在写文章时要捉稳中心思想,对题目就捉得愈精准。此外,异象也要具体,比如谈到苦难,就要从一个角度谈起,如信仰和苦难的关系?面对苦难应该如何走过?苦难和祝福的关系?苦难和拣选的关系? 另一方面,文章要用“W 导向”来说明叙述。那,什么是“W 导向”? W 导向就是What ?(什么)、Why?(为什么)与How?(如何)。 莫非老师用了一个范例来加以说明,什么是基督徒的喜乐?(What?)因为基督徒懂得苦中作乐,放下与找到理由。为什么基督徒要常常喜乐?(Why?)因为喜乐让自己好过,心中可以放松。如何做到常常喜乐?(How?)找到可喜乐的理由。 再者,写作要善用连接词来表达语意和语气,连接词也有功能性之分,递加性的连接词(和、与、而且等)、逆转性连接词(但是、虽然、事实上等)、因果性连接词(因为、所以、既然等)、时间性连接词(首先、接着、后来等)、强调式连接词(实际上、特别是等)。

下笔如何头头是道: 加强个人高度、深度及寛度

with No Comments

“你认为要文字说服一个人,需要有哪些条件?为什么下笔头头是道是如此重要?"莫非老师在第一堂课中先抛出这两道问题,让学员们思考。 她表示,语言是一种生活能力,语言是一种润滑剂,语言是一种爱的能力,语言也是一种影响力。语言能够决定我们是否能“行走天下”,能否安慰受伤的人心,能否传递一个观念,推动一个时代的运动,影响他人……语言的本质其实就是带有说服的特性,但我们表达,就期待着沟通分享,希望对方有回应,甚或能被影响。既然语言表达如此重要,那我们就不能不说个“头头是道“! 莫非老师表示“头头是道”就是所说所写理当有次序,有条理,有内容;从头到尾讲清楚,每句话皆是有分量又有力道,让人听了之后只有心悦诚服! 但,我们又要如何立意取材,言之有物呢?莫非老师以高度、深度及寛度三方面来帮助学员思考:从高度而言,我们是否有属灵的洞察、认识与超越,会不会常将信仰扁平化;就深度而言,我们是否常内省反思;以寛度来说,我们对于世界与生命的视野是否够寛广?是否除了属灵知识外,对于社会潮流、时事新闻、新知旧闻都有所涉猎? 她强调,这些生命的底蕴与内涵不是一步登天,需要常年累积,多年开垦。她特别提到,大量又持续地阅读,能丰富我们的学养与内涵,增加我们的高度、深度与寛度。尤其是基督徒不要单看圣经及阅读属灵书籍,也要读优质的小说、故事、新闻、诗或传记等。她引用着名牧者尤金·毕德生(Eugene H.Peterson)的名言:“属灵阅读不是读属灵书籍,而是用属灵眼光来阅读”。 “另外,观察也是扩充我们经验的主要门路,不要只看表相,要进入内情。”莫非老师提醒我们,观察人事不要只看外貌,也要深入内情,了解内在真相。要对人性有所掌握与了解,但同样要了解语言的威力,这样我们或说或写,才能拿捏分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告诉我们需要常深刻咀嚼地反思和前瞻,然后以我们内在的主观意思来回应外在的世界。尤其是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对于世界本该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我们对所见所闻的事物需要经常反思,追根究底:“这有什么意义?"她指出,思考训练并不止步于对过去的反思,也包括凡事要学习前瞻。 因此,如若我们要立“意”(表达我们的中心思想),帮助信徒解决问题,就要先清楚,自己对这事物有没有藉着阅读、观察与反思来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思考。 除此之外,莫非老师也提供了一些写作的小撇步,比如培养语感(多加形容词、引成语名句)、善用动词、培养自己出口成章、捕捉他人语言中的精华、培养自身的学养、在生活中多观察操练等,帮助学员们或说或写,都能更精准地表达思想,头头是道!

下笔如何头头是道:提高说服力,提升影响力

with No Comments

综合整理/ 翁震凌、卢韵琴 来自美国的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主任莫非(陈惠琬)应吾会年会文字事业部与诗巫卫理神学院之邀,于7 月12 日至14 日主持三天“下笔如何头头是道”写作营。除了卫理神学院的14 名教牧硕士班学生外,还有13 名牧者与2 名文字工作者报名参加。 莫非老师透过“立意取材”、“组织结构”、“首尾布局与语言态度”、“感性、理性与个人素质的诉求”及“如何写出耐读的爱”帮助学员们提升语文智力。 她认为,在信仰里,不论异象传递、护教、讲道或教导,文字装备皆可提升基督徒的表达力和增加服事的影响力。为此,透过这五堂课,她要帮助基督徒增加语文智力,提高说服力,进而提升影响力。

宣教的脚:长屋事工 让我更了解友族文化

with No Comments

文/ 詹翔清(福源堂) 我第一次参加国语长屋事工是在2015 年的12 月。当时在福源堂集合后,我们乘坐福音车去长屋。路经华利超市,再驱车直上,经过福州公会大厦和嵩山小学,我看到马路两旁的树林逐渐茂密起来,时而看到几户人家散居在树林中。大约20 分钟,我们从大路转弯进了一条小路;也不知过了许久,才抵达一个伊班族群聚居的小村庄。 这里的长屋经过时间洗礼,都已改建成石砖屋子;但大致上还保留传统长屋的建筑构造。有些地方由于土质松软,导致地面下陷,长期积水。所以,我可以理解长屋居民生活的痛苦,尤其是每天要来往诗巫市区打工的友族同胞们。 留在长屋里的大多是年长者、妇女和小朋友。那次刚好近圣诞节,成人和小朋友也一起唱着圣诞歌。望着那一群天真的小朋友,我深深觉得他们应要被好好栽培,巩固信仰。 在长屋长廊上,我们分成两队,一队负责成人主日崇拜,另一队则负责小朋友主日学。小朋友天真活泼,但也非常调皮。主日学老师叫他们背诵经节,但总有几位小朋友心不在焉,东张西望。三至四岁的小朋友也不识马来文。所以,当主日学老师可说是一大挑战啊! 我们也让小朋友画图上色,他们都很喜欢,而且有几位还很有艺术细胞,彩得很有层次感。游戏时光也是他们非常期待的。这个村庄的国语崇拜时间是于每周日早上9 点30 分开始。除了伊班人,印尼人也会来参加崇拜,人数介于20 至30 人之多。福源堂各肢体每星期会轮流来带领敬拜赞美,也设立查经小组,帮助他们更加认识圣经,坚固信仰。 我在国语和长屋事工中学到了如何与其他族群相处,也开扩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加了解友族同胞的文化。我在此鼓励那些对原住民有负担的基督徒,参与国语与长屋事工,献上自己为主的器皿。

时事回应:是抵制,还是节制?

with No Comments

文/ 余家振(民都鲁荣恩堂主理牧师) 由于星巴克高调支持同性恋运动,有基督徒呼吁联合抵制星巴克。对此抵制行动,基督教界有贬有褒,个人也是。 褒的是,同性恋运动被认为有违上帝对性、婚姻及家庭的设计。既然同性恋运动是背道的行为,基督徒厌恶之是应该的,也免在恶事上有份,因此“抵制”星巴克。贬的是,抵制星巴克并不能治本,且给人以高挂宗教道德幌子,与世分离(如世尧牧师所言)之虞。 个人属意按圣经哥林多前书十章23 节及哥林多前书十章31 节的原则,不抵制但节制——“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林前十23)、“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因此,进去星巴克前,求先审视自己的动机(喝昂贵的咖啡,拉风?消费星巴克,气派?),以及带出的见证。 补充:好些人责备“禁步星巴克”的抵制行为,个人觉得不应厚非按个人良知消不消费的选择。更何况,“抵制”这个指头,会否已被过度滥用了?!

时事回应:星巴克(Starbucks) 喝或不喝?

with No Comments

文/刘世尧(牧师,卫理神学院讲师) 问题: 星巴克在诗巫开张,但基督徒就开始广传这文章:“ ……当我们知晓Starbucks所赚取的利润有一部分是为着违背上帝的律法而使用的时候,我们还觉得自己肉体的情欲比坚持自己信仰的立场来的重要吗? 或许很多人会说尝试一次罢了。但岂不知我们所花费的每一分小钱,都有一部分会成为支持同性恋思想的一份力吗?当我们一边在拒绝同性恋思想的时候,我们是否又默默在支持这种思想,自打嘴巴? 其实很简单,喝或不喝,就是我们对信仰的告白──我们是选择坚持上帝的律法;还是选择向魔鬼妥协?……” 我个人觉得,美国的ceo公开支持同性恋,但本地代理产品的人不一定支持,虽然可能在本地所赚取的有部分也会被用作支持同性恋的用途,我们基督徒就因为如此去抵制他吗?我觉得很矛盾,我们如此做是荣耀神还是亏缺神的荣耀?因为如此做好像是一种的商业攻击。其实如苹果,微软,可口可乐等,这些大公司都是公开支持同性恋的,如此说来岂不是都一并抵制?万物都是上帝所造,在这些事情上,我们基督徒是否可以存感恩的心领受呢? 解答: 你问得很好;众基督徒的关怀和热烈讨论,也显示大家都关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见证,是否能对上帝及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使徒行传24章16节)。 你提的那篇文章,并无注明作者;匿名的文章,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作者没有给予大家与他/她交流的空间,这不是基督徒该有的表现。我们发表论证要负责任。另外,文章内容有很强烈的措词,虽能激动读者再思自己的抉择是否合神心意,但恐怕在公共领域会引来不必要的错解,使未信主的朋友们视基督徒为“极端”丶“自以为义”丶“歧视和仇视同性恋者”的人。我很担忧这“后遗症”。 还有,这文章指出,“众所周知,Starbucks的运作所带来的盈利,有一部分是为支持同性恋用途,而Starbucks的经纪人也对这样的事件发表过正式的声明。”我看了美国星巴克的正式网站,第一手资料中似乎没有显示该公司明言其盈利有一部分是支持同性恋用途。当然,基於星巴克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多元和平等”(diversity and equality),其总栽兼董事长舒兹(Howard Schultz)的确有代表其公司高调表态支持同性婚姻。其实,早在2013年的星巴克常年股东大会中,就已有股东问,是否那一年他们失去了一些顾客,乃归咎於公司公开支持同性婚姻。舒兹的回答是:“并非每一个决定都是基於经济或盈利考量”(Not every decision is an economic decision)。舒兹还进一步对那发问的股东说,若他不满意去年的收益,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他可以卖掉他的股份,去其他公司投资。在2015年,星巴克在美国《企业平等指数》(Corporate Equality Index)考核中获得一百分,也就是公司对待女同性恋丶男同性恋丶双性恋,和跨性别(LGBT)的员工政策和环境非常理想(详情参:https://news.starbucks.com/…/starbucks-applauds-supreme-cou…)。由此可见,星巴克与许多大企业一样,不只注目赚钱(money),也看重使命(mission),不单追求盈利(earnings),也在乎某种气质和道德观的实践(ethos)。换句话说,它们不只作生意,也竭力塑造文化蓝图,影响人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那么,基督徒该怎样回应这样的挑战呢?圣经的启示显示至少两大重点: 一, 不分离。使徒保罗在教导哥林多教会时说:“我先前写信给你们说: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此话不是指这世上一概行淫乱的,或贪婪的丶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这样,你们除非离开世界方可。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主内]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哥林多前书5章9-11节) 在保罗的时代,哥林多城有大约六十五万人口,乃欧亚贸易中心,人民生活奢华,好酒好色,道德腐败,单单Aphrodite女神庙就有一千个“圣妓女”!保罗指导信徒,跟从基督,并不表示要与败坏的社会分离,更不是天天咒诅世俗社会中不道德的人,而是先攻克己身,在基督里改变自己的生命,并严格复兴教会的圣洁。在公共场所,基督徒“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书10章31节)基督徒不要因高举知识和个人自由的良心,而忽略了基督徒整体的见证丶别人对福音的需要,以及一群信心比较软弱者的挣扎(哥林多前书8章1-13节;10章1-33节)。 二, 不跟从。旧约诗篇的入门,即诗篇第一篇,一开始便指示上帝的子民“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这“不从”(does not walk in the counsel of the wicked)丶“不站”(not stand in the … Read More

砂华人年议会会长八月份事奉一览

with No Comments

• 参加牧师娘团契职员会会议 •“门徒”25 周年感恩礼拜证道 • 新安堂主日证道 • 参加生命册小组会议 • 参加顶峰课程小组会议 • 在卫理乐龄学习中心授课 • 参加总议会妇女会代表大会 • 万民堂30 周年感恩礼拜证道 • 天恩堂主日证道 • 参加年会乐龄团契会议 • 参加毕理学院董事会会议 • 辟恩堂110 周年感恩礼拜证道 • 参加华福会 • 参加世界卫理公会总议会

抓鼠有感:不是单纯的Yes or No !

with No Comments

自从星巴克进驻诗巫以来,在本地基督徒圈子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热议浪潮;信徒是各有立场,各抒己见,甚是热闹。就我个人浅见,从积极面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来,这显示出有部份信徒不仅只是关心教会四牆内的事,或个人属灵生命是否有长进,有没有读经祷告敬拜团契受装备;也关注公共领域内所发生的各种议题。盼望这样的涟漪能带动更多人关心公共事务;因为我们身处的世界,时刻经历日新月异的变迁,我们需要更多的“进入”与“关注”。说实话,有时候不是世人拒绝我们,是我们拒绝进入世人之中! 再者,我想起华神曾劭恺老师在其脸书上曾写下这番话:“华人基督徒往往对许多议题带有先入为主的立场,不愿在深入的解经及系统神学上进行思辨……”。然而,就这次热议,看到众人纷纷表达立场(我不喜用辩论一词,太具“你死我活”的恐击性)而“激发”出的辩证思维与逻辑及各自对圣经的诠释理解,其实都在反映至少信徒们在讨论这些议题,不是“只有立场,没有思辨”,不是“只懂盲从,不作慎思”! 最后,我感到欣慰的是,基督徒虽立场不同,却没有出现过激夸张(比如喝星巴克咖啡者不能得救,或在星巴克消费者就与魔鬼同下地狱之类的)的极端言词。毕竟,有不少公共领域牵涉的议题(特别伦理议题),并不是能“非黑既白”如此干脆地分得清。 概念性原则 另外一个我所关注的是,外人又是如何看待“基督徒应该抵制星巴克”所带来的热议。7 月25 日星洲日报的《言路》版“绵里藏心”专栏作,也是该报的高级新闻编辑何俐萍就撰写了一篇〈输了人心的抵制〉,大家不妨一看(http://www.sinchew.com.my/node/1550321/)。或许也提醒主内弟兄姐妹,我们表达立场的态度与风度,都会成为世人眼中的见证! 说实话,我们信仰生活中,不可能只遇上一个“星巴克” (如过去有关P&G 公司商标风波等),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陆续出现,挑战我们的神学立场与信仰观。因为,举例来说,最近在火速窜红疯全球的Pokemon Go,或许马上就会成为基督徒下一个的关注焦点(日前就已收到这是撒但操纵的游戏说)。 我们到底该如何回应?我个人觉得本期刘世尧牧师针对“星巴克话题”中提到的两个原则--不分离,不跟从--或许可以帮助弟兄姐妹在日后面对相似课题时,作为概念性原则的参考。

1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