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道堂史略 日侵时代仍不停止聚会

with No Comments

历史追溯至1929年,张长吉先生献地予教会,托谢柔治先生与富雅各教士接洽,创设了教会与学校(当时是共用建筑物)。1930年,年会派遣谢柔治先生负责传道工作。 1931-1933年,黄庆松先生派遣主持教务也同时兼任东山小学校务。1934年,教会和学校负责人为汪维香先生。1936-1937年的教会和学校负责人为黄启英先生。1938-1939年由郑仲明先生负责。1940-1941年张颂灵先生为专任传道。 1942-1947年,日侵时期,黄贞明牧师担任传道,期间虽受日本侵略却不停止聚会。1948-1951年间,驻堂传道为邱銮英女士。1949年,教会得到年会拨款6千元兴建第一座圣堂,并于次年12月3日举行献堂礼拜。妇女服务会也在这一年成立。 1951年,建了第一间牧师屋。1952-1956年间,堂主任何受良牧师与众弟兄姐妹合力组织青年团契、举行游艺会、设立道青乐队、开办主日学,又扩大牧师屋使整个教会面貌焕然一新。 1957年,主理为林和治牧师,他的美国同学捐来一台大钟。1958-1959年,刘信镛牧师为主理。1960年克璞教士为主理,这一年少年团契成立。1961-1963年间,何受良牧师受委任为主理,周茂清传道为助理;1964年陈琛如牧师为主理,堂会开办假期圣经班。 1965年-1970年,主理牧师为黄贞明,各肢体都同舟共济,兴旺福音;但1970年异端入侵,导致一些教友离开。1971年邓玉岐牧师担任主理期间极力推动查经班与祷告会,也为诗班制作整齐美观的诗袍。 1972年王继曾牧师为主理。接着1973年陈祥琳牧师为主理,但因牧师屋破旧而另租他处居住。1974-1979年间,刘启义牧师为主理,这期间社会动荡影响教会经济,但在会友的同心努力下,一座新牧师楼于1979年2月19日落成,同时因电流供应发展至村镇,堂会也装置了电灯和电风扇,使宣道堂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1980-1984年4月间,陈雪钦牧师担任代理。在1980年为了便利而兴建了一座天桥连接牧师屋与第一间圣堂。1983年,执事会授权青年团契筹建青年会所,也从福源堂接过乌也路5哩主日学事工。 1984年7月-1990年间,王育新传道任堂会代理,特别注重祷告和读经,不久就成立了查经班和每周五的禁食祷告会。堂会也增加了妇女和少年诗班。1985年添购了新钢琴、中文打字机和复印机。王牧师也举行了两次通宵祷告会,更于1985年9月11日在乌也路五哩成立了青少年团契。 1986年,推动会友十一奉献,并买下首辆福音车。1987年筹备成立乌也路5哩布道中心并于8月16日开始第一次崇拜。1988年成立了成年团契,也开始筹建新圣堂。1989年7月买下乌也路五哩布道中心的地段。1990年7月15日进行新圣堂动土礼。当日亦举行五哩布道中心圣堂落成礼(现宣恩堂),同年通过年会升格为布道处。 1991年,陈家兴牧师担任主理,大力教导归纳式查经法。1992-1995年间,萧择邦传道为代理。1992年开办了“门徒”课程,也积极展开筹建新圣堂工作,并在1993年12月完工。新的敬拜场所于1995年4月16日始办落成奉献典礼。1994年,堂会另添购二手大型福音车。 1996-2000年间,杨华成牧师为主理,开办了“三福”布道训练,也复办“门徒”课程,并参与年会推动的关心老人院事工。1997年购入新的福音车,建了一层楼的主日学课室(后于2004年改为办公室)。1998年成立了女少年军。幼稚园于1999年开办。 2001-2008年,郑仁法牧师为主理。初成团契于2001年成立,并首次领养了一位北泰清迈的儿童,也开始支持宣教士款项。2002年圣堂冷气化,并成立崇拜乐队和赞美团。同年建了三层楼的教育楼并于11月29日落成。 2003年3月2日开始有晚间主日崇拜,并于是年8月6日成立每周二的祷告会。2004年成立了家庭小组,开始在崇拜中使用LCD 投影机。2005年开始参与怀安堂的伊班长屋服事,也部分认领2位宣教士。9月6日开始在每周二祷告会后举办圣经夜校。同年购买了1架电单车。 2006年训练会友使用“福音桥”布道法。2007年5月30日成立赞美操团队,并也举办堂会性圣经常识比赛。更在同年11月26-28日首次组织短宣队前往英吉利里镇。2008年又购买了一辆新福音车;8月24日新图书馆开幕;11月16日庆祝堂会成立80周年庆典,亦出版80周年特刊。 2009-2012年间,刘会达牧师任主理。2009年重开“门徒”班,祷告会人数明显提升;5月成立了乐龄团契,也到巴贡短宣。2010年为了美化教堂,刘师母及初成契友极力在教堂四围莳花种草,使整个教堂欣欣向荣,生气勃勃。这一年开办了“顶峰门徒”的课程。儿童诗班和初成诗班分别在2011年5月和7月成立。因牧师屋陈旧,执事会决定购买教会邻近的两间半独立屋作为牧师屋。2012年间除了推动捐血救人事工以外,也响应安排肢体一年两次到老人院关怀服侍,另外也帮助及关怀贫困家庭。 2013-2017年间,陈联萍牧师任主理。2014年开始在每主日下午3点出外巡家布道及分发福音单张,同一年建了小型的游乐场和修建了圣堂中的妈妈室。是年堂会首次前往海外(印尼坤甸)短宣。2015年前往泰国勿洞短宣。2015和2016年各举行1次义卖会为新牧师屋筹款。新牧师屋于2017年10月29日落成。这一年也办了芦楼短宣及参与圣诞展览摊位分享福音。崇拜人数也达到历年来的高峰336人。 2018年,本堂首次迎来了一位主理牧师李文杰和一位副理牧师陈璐玲。这一年有6人参加新安堂“现代三福布道”训练,当中2人又参与了导师训练,较后开班训练会友。开始发起每月第三星期日自由捐献之扶贫事工及回收可循环物,并举办沐胶家庭营。祷告会人数稍为增加,平均有52人。 2019年,配合建堂90周年庆,举办创意长跑,象征90年来上帝对宣道堂信实的带领和赐恩,同时也修建了篱笆、大门和牌墩,并于6月22日下午三时半举行建堂90周年感恩崇拜,主题为“感恩九十,宣承主道”。(宣道堂提供)

木杰阿十宣道堂建堂九十周年 万国万民都要哈利路亚!

with No Comments

诗巫北教区木杰阿十宣道堂于2019年6月15日下午3时30分举行建堂90周年感恩崇拜。 感恩崇拜在别开生面的以古筝、小提琴、箫的乐器合奏下,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诗巫北教区教区长、宣道堂历届和现任牧者及会友领袖进殿中开始。 在播放堂会90年历史视频后,电子钟鸣起九响,象征上帝90年来的带领。现任主理李文杰牧师带领会众祷告默想主恩,感念主恩。 最大的爱是什么? 会长池金代牧师受邀为感恩崇拜主题“感恩九十,宣承主道”宣讲信息。 池牧师表示圣经有1189章,而他选用诗篇最短的第117篇证道:“万国啊,你们都当赞美耶和华。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祂。因为祂向我们大施慈爱,耶和华的诚实存到永远。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他为宣道堂过去90年献上感恩,赞美上帝,因祂是施慈爱的神。 池牧师说“你们要赞美耶和华”的希伯来文是“哈利路亚”,“哈利路”被译为“你们要赞美”,“亚”是“耶和华”的简称;所以“哈利路亚”就是“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诗篇117中的呼召是最广的,邀请万国万民来赞美神,说明上帝对全人类的救赎,不仅是对某一个族群。上帝在所有人中是荣美的,理所当然要受赞美;祂是唯一配得赞美的,因祂大施慈爱,寻找迷失的羊。上帝最大的爱就是赐下十字架,就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赐下主耶稣给我们。池牧师让会友们思想他们的堂会——宣道堂——给他们最大的爱是什么?或是在个人的一生中上帝赐予最大的爱是什么? 牧师再次提醒万国万民都要“哈利路亚”(赞美神),因为上帝就是爱。上帝仍不断差遣世人,在每个时代都兴起人去传福音,让世人认识唯有上帝是大施慈爱的主。池牧师赞赏并感恩宣道堂做了一件美事——植了一间子堂,就是宣恩堂。 最后池牧师以主题“感恩九十,宣承主道”提诗: 感谢上主真道宣 恩典丰富吾等承 九十年来靠恩主 十架之路传主道 该堂各肢体也呈献节目称颂赞美,有幼稚园的唱游、联合诗班献唱及主日学儿童以古装学徒打扮的舞蹈,拿着竹卷圣经表达专注研读上帝的话语尤有创意。 当天晚上,该堂也在诗巫民众会堂举办感恩晚宴,席开64桌。会友领袖徐希仁在宴会上介绍及提醒该堂会的动态及走向,期盼弟兄姐妹共同拓展上帝的国度。各肢体载歌载舞与出席者同乐,更难得的是子堂宣恩堂的弟兄姐妹也参与其中呈献节目,并在宴会结束前所有表演者一起上台参与舞蹈,台上呈现如央视春晚般热闹,大家相亲相爱,共沐主恩,荣归上主。(可菁)

忆苑缅怀:缅怀一位属灵长辈——程光利弟兄

with No Comments

文/刘忠为(退休公务员) 今天送走了一位亦师亦友的主内长辈,心中有无比的惆怅、万般的不舍!好在作为上帝的儿女,尽管愁绪满怀,心中难过,却不致绝望,只因为我们心中有盼望,而这盼望的缘由是主耶稣基督无与伦比的爱和复活的大能。我们所信靠的上帝是爱的源头和赏赐不朽生命的救赎主。 程光利兄是律师界的老前辈,我久仰大名,却是在教会、团契里相识、相知、相惜,更因嗜趣相投,从此结为莫逆之交。原以为前面还有一段好长的日子,我们会在一起共度欢乐的时光,但是摆在眼前的现实说明,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曾有人说:人未必都要懂得写诗,但是身为人都必须拥有一颗“诗心”。我颇认同这独到的见解。何谓“诗心”?我把“诗心”理解为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那一部份,这难道不是人生而为人所应该具备的情操。即使一个“诗心”阙如的人懂得写诗,其矫揉造作所赋的诗,也难以引起人家的共鸣。我所认识的光利兄不仅懂得写诗,更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家拥有了一颗诗心,为人敦厚善良,至情至性,从不倚老卖老,拥有一颗赤子的心。我们之间相处,根本没有所谓的代沟存在,有说有笑,无所不谈,他乐于分享人生的丰富阅历,对晚辈关怀备至、不吝赐教,使后生获益匪浅。 在属灵生活层面,光利兄着重以生命影响生命的道理,常以身教影响身边的人。每一次与老人家茶聚或一起用餐,他毕恭毕敬地作餐前祷告,由此可见他与上帝之间的亲密关系,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生有时,死有时;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死者已矣,生者当如斯。愿丧家节哀顺变,因为我们所信的道并非枉然。兹作一首诗钟以纪念程老: 光临世上人前照 利惠苍生万口碑 (脱稿于6月25日)

十诫伦理小课程4 :基督徒不看星座?!

with No Comments

文/余家振(诗巫锡安堂主理牧师) 新的一年开始,总会出现运势的预测,星座运程是流行中的其一,一些基督徒也乐在其中。我们把星座运程列入“迷信”的范畴,是因为相信星座运程有超自然力量会左右人的命运。 查星座运程是种占星术,起源于3千年前的古巴比伦,原来是用来预测君王和国家的运势;后来希腊人把它也用在一般平民百姓身上,并且很受落。可能有人说:感觉星座运程蛮灵的,占星家有些预言确实应验了。 然而,那是主观的感觉,通常他会忽略没有应验的几率;我们也没有客观的数据来支持占星术的科学性。况且,占星术倘若真能趋吉避凶,占星术的起源地——古巴比伦——就不会灭亡了。 圣经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占星术是上帝所憎恶的(申十八10-12;赛四十七13-14)。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命运是在上帝手中,而公义慈爱的上帝不会做错事!

年会经济部通告:年会新设财务内部审计单位

with No Comments

本部已于二零一九年四月按执行部的要求设立了年会财务内部审计单位(Finance Internal Audit Unit)并由林以钊弟兄担任主管一职。林以钊弟兄乃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会员(Associate member of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UK)及马来西亚会计师协会特许会计师(Chartered Accountant of Malaysian Institute of Accountants). 他曾任职于4大审计公司为外部审计师、油棕公司的内部审计师和国际石油与天然气公司的管理层。 财务内部审计单位成立的宗旨乃在本会属下推广、设计、打造及维持一个问责性的财务管理并透过以下的步骤来达成有关的宗旨: 1.了解及记录本会各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运作和程序 2.鉴定现有内部控制不足之处并做出加强的建议 3.协助落实已批准的财务管理内部统制指南 4.获取相关修订建议的反馈 5.审查本会各单位是否依既定的程序运作 6.按需要修订已制定的程序 现阶段,财务内部审计单位将造访本会属下的一些单位,如年会部门、年会肢体、教区肢体、牧区堂会、年会机构或中心,以了解相关单位的财务运作,并按个别的需要向经济部内部审计咨询小组提出对财务管理内部统制指南做出修改或更新的建议。 因此,当财务审计单位和本会总干事刘邦耀弟兄联系您以磋商拜访的时间时,敬请给予安排和协助并按该单位所要求的,提供一切与财务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给该单位参考和研究。如有任何须即时改进之处,也请按该单位的建议做出更正。 特此通告。 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博士) 年会经济部主席:林忠诠弟兄 仝谨启 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日

MY Centre篮球营是撒种工作 尚欠愿意服事的弟兄姐妹

with No Comments

MY Centre “生命篮球教练培训课程”与“篮球兴趣训练营”已经顺利圆满结束,来自香港“篮球体育事工”的一行5人,为参加者开拓了传福音的视野。 青少年部干事邱智祥牧师在“生命篮球教练培训课程”开幕时形容香港“篮体”同工的到来是撒种,并希望这个种子可以开花结果,开遍整个砂拉越,甚至是马来西亚。 中心主任萧瑜瑾牧师透露,篮球在大马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运动,而砂州卫理公会大多数的堂会都有篮球场,这个“先天”的条件已经解决了场地问题,只欠愿意献身服事的弟兄姐妹。 上述两项课程分别于5月25日至26日和5月27日至29日进行,香港“篮球体育事工”的同工分别是总干事梁勉行、副总干事田志彦、篮球干事赖柏基与贺致勇,还有一位义工黄乐恒,是此次课程的主要分享者。 共有19位分别来自沙巴、诗巫、民都鲁、美里与民丹莪的弟兄参加了“生命篮球教练培训课程”,而“篮球兴趣训练营”则有36人参加。(韵琴)

篮球运动的由来与今天

with No Comments

篮球运动早于1891年,由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发明,其宣扬“认罪”和“爱你的邻舍”的基督精神,意念源于抗衡当时崇尚以大压小的美式足球暴力文化,并且受一时盛行的文化运动——健硕基督教运动(Muscular Christianity Movement)所影响。时至今日,全球数以亿计的人都是篮球运动的支持者。 今天的青少年面对激烈的社会文化价值冲击,从校园欺凌到互联网普及的网络霸凌,人往往透过身体、言语、文字上的暴力去欺压别人而抬高自己,甚至用伤害别人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而对于自己做错的事情,人从小就好像晓得隐瞒和否认,甚至将做错事的责任推卸给别人,在职场里面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彷佛这就是生存之道…… 近年看到不少人与人之间的意见分歧,甚至不愿意聆听和理解,关系上多添了对立和撕裂,却少了一份尊重和爱。 篮球这个普及运动,今天能否重现昔日抗衡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果效,由一众基督徒将“认罪”和“爱你的邻舍”的基督精神活于篮球场上,并持之以行于生活中呢? 篮球场上无时无刻出现身体碰撞,我们可以用温柔的说话回应别人无意的犯规,用沉着的在态度回应不公平的对待“伸冤在神”、面对冲突时成为和平之子、主动举手承认自己的犯规……篮球场就是我们能够确切地实践和操练信仰、活出福音精义的地方。 当年,奈史密斯博士为了抗衡好像牢不可破的社会文化价值而发明了的篮球这项运动。今天的基督徒也要承传这种抗衡文化的异象,在篮球场上以篮球基督精神去建立了21世纪的青少年。(韵琴整理)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用球技交流更易引共鸣 机会教育塑造球员品格 梁勉行认真打篮球再来传福音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梁勉行、田志彦、贺致勇、赖柏基(香港“篮体”同工) 整理:卢韵琴 谈起篮球,你会想起什么?是NBA?还是篮球明星乔丹、姚明、科比、詹姆斯?香港篮球体育事工(简称“篮体”,Basketball Sport Ministry)告诉你,篮球也能传福音,塑造你的品格。 香港“篮体”4位同工加一位义工受到来自诗巫MY Centre的邀请,来访诗巫进行一项为期8天的训练会,分别在5月25日至26日举办“生命篮球教练培训课程”和5月27日至29日的“篮球兴趣训练营”。 在诗巫期间,他们特别抽空来到《卫理报》接受总编黄孟礼的访问,聊一聊他们的事工,告诉大家如何用篮球来传福音。 真心喜爱用心打 目前,港篮球体育事工的同工们与各教会配搭,在香港各个教会与学校教导小学生打篮球,从兴趣班开始,也有指导学校校队。在2018年,他们开始在一个拥有2万户住家的社区开设篮球班,共有2个班,平均都有10到15个小学生出席;然后再由配搭的教会同工跟进学生与家长们的信仰工作。 “篮体”总干事梁勉行(Sindy)大学时毕业于体育系,从小就认识上帝的她,虽然爱主信主,却没有固定上教会。由于喜欢打篮球,她与同学在中学时期接触到“篮体”事工,并发现“篮体”的教练与众不同。“因为我们输球,教练竟然没有骂我们,反而是继续鼓励我们,这可真是件新鲜事儿呢?” 不知道你在看球类比赛时,是否见过一些球员在输了球之后,被教练劈头开骂呢?但是,教会篮球队的教练不但不会骂你,反而还继续鼓励你,这完全让她开了新眼界。 中学毕业之后,她到加拿大升学。在大学期间,她在信仰上得到许多成长,并在参加某次冬令营时,立志献上自己为主使用。 虽然她一心想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长,成为上帝手中的器皿,但她却不清楚“篮体”这个机构是否还存在。直到某一天,她在报纸上看见“篮体”的招聘广告,她立马应聘,从此成为 “篮体”的同工,直到今日。 “你要用篮球来传福音,就应该好好地、认真地去打篮球,而不是为了传福音才去打篮球;唯有真心喜爱篮球,用心打篮球,才会更容易地交到同样爱篮球的朋友,建立关系。” 同时,在这项事工服事多年的她,也从中学习:原来篮球运动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真性情。“打球是一种玩乐,也是孩子们最放松的时候,孩子们不会如参加聚会般安静地坐着,叫人猜不透他们心中在想什么。唯有通过运动玩乐,尤其篮球这种带有竞争性质的运动,最容易激发人的真性情。” “当我们对孩子们的真性情有所掌握之后,就可以对症下药,更好地建立关系,从而塑造孩子们的品格,传达基督真理。” “篮体”副总干事田志彦在加入篮体之前,是一位在柬埔寨宣教的宣教士。此次,他同样来到诗巫传授经验予本地篮球爱好者。 当他在柬埔寨时,平日生活除了学习语言,就是打篮球,并且通过打篮球,交到了许多朋友。后来回到香港,他发现自己有许多好朋友原来都在篮球场上结交的,这让他萌生用篮球来传福音的想法。 “在柬埔寨宣教的经验让我了解到,要向他人传福音,可能会因为语言与文化的不同,而对福音工作造成障碍;但是,运动则不同,大家球场上见真章,交流用的是球技,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那时的他其实还不知道“篮体”的存在,就自己开始在球场“闯荡”,希望能够与球友们建立关系,进而向他们传福音。然而,他失败了。“那时的我很心急,天天都去球场打球,但那些球友就好像知道我的目的一样,不但对我十分冷淡,就连跟他们说话都很难。我的身上就好像有一种味道,让他们敬而远之……” 就这样,他一个人在球场单枪匹马地过了4个月,却是徒劳无功,直到得知“篮体”这个事工,然后加入了这个团队。 “当时,我们的创办人萧锐志(SiuBox)告诉我,要做篮球体育事工,就要先认真打好篮球,而不是传福音,要注重的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从那天起,他转换了思路,开始认真打篮球,并在半年之后,成功组织了他的第一支球队,带了20余位学生。 “你知道吗?篮球这项运动原本是基督徒发明的,只是后来的演变让篮球失去了原有圣经含意,变成了仅仅是一种竞赛型的体育项目,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因此,我们就是要重拾篮球运动被发明的初心,通过篮球运动塑造一个人的品格,进而传递真理与福音。” 训练时将福音融合其中 先是从一个介绍短片中认识“篮体”事工,觉得这是一种既可以打篮球又可以传福音的工作,让当时年纪尚小的贺致勇羡慕不已,长大后,更为自己有机会进入“篮体”事工服事而感谢主。 “10多年前,在我看完短片后,我就与牧者们分享过,这是一个很好的事工,既可以打篮球又同时传福音。感谢主的是上帝让我在多年后,真的可以参与服事。” 目前,他的工作就是在日常的训练中,传福音予球员们。他回忆起,自己刚开始投入这项事工时,同样是空有热情却不知道如何展开服事;但是通过一边工作学习,一边拓展自己的视野,也让他慢慢地开创了自己的方式。 如今的他在打球的过程中,一边教导球技,并在训练时把福音融合在其中,让球员们在训练过程中体验基督的真理。“当然,对于这个方法,我本身亦正在摸索与实践中,但在训练过程中,其实我们很容易就会谈到价值观、团队精神、欣赏、坚持等等,便可以从中塑造球员们的品格。” 教练生命状况很重要 篮球是一种有着近距离身体碰撞的体育运动,对家长来说,都不想孩子受伤,如此一来,是否担心家长会因而不再让孩子打篮球呢?拥有多年篮球教练经验的赖柏基就表明,香港家长与全天下的家长都一样——不想孩子受伤。所以,身为教练的另一个责任,就是要确保球员们的安全,时时教导球员们不可故意导致他人受伤。 “篮球运动有身体上的碰撞是在所难免,但我们切记不可故意导致他人受伤,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然后,就是孩子们在球场上的表现,通常都是他们的真性情,所以教练们就要用机会教育的方式,塑造他们的品格。“举个例子,有位小朋友非常爱惜自己的篮球,带了篮球到球场练习,却不肯让别人用他的篮球,那我们就会趁此机会教导他分享的真谛。” 同时,身为篮球教练的他认为,分享生命的故事、见证,用生命影响生命是传福音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篮球教练的生命也是非常重要的。 “像我,就曾经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那是在某一次的球赛中,我不满、愤怒,想打对方的一位球员,但那位球员的身手很好,会打篮球又会功夫,在我冲过去的时候就一下把我撂倒;而且他用了巧劲,并没有打伤我,只是让我倒下冷静一下,不再冲动。从那时起,我就学会了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其实篮球运动是一种非常社会性的运动,在打篮球时彼此身体的碰撞,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样,总是会与他人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冲突;而通过打篮球,球员们可以学习在与他人碰撞之后,进一步地如何解决冲突,继而重新出发。 篮球体育事工简介 … Read More

灵修日程:就像森林

with No Comments

文/Susan Thogerson Maas(美国Oregon) 六月30日(日) 读经:罗马书十五1-7 经文: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归荣耀给上帝。(罗十五7) 我和丈夫驾车前往露营地点,经过森林时,我仔细观察沿途的树木。有些树的枝干已经死了,有些树冠折断,有些枝干弯了或者生长畸形。每棵树的确都有点瑕疵,然而,这些树木共同组成了朝气蓬勃的翠绿森林,充满了生命气息。它们为蕨类植物和兰花提供荫庇,也是无数动物——从虎凤蝶到白尾鹿——的家园。这些树木又给我们宁静的地方可以露营和享受大自然;即使是已经死了的树木也有特别的功用,它们会分解,为稚嫩的植物供应养分。 森林令我想到组成上帝的教会的人。我们都带着伤疤,并不完美;我们都有过犯。然而,我们一同组成漂亮的东西。我们能为破碎的人带来饶恕,加力量给受试探的人,扶持跌倒的人,而换过来说,别人也会为我们这样做。与其责备那些犯错的人,不如耐心倾听,伸出援手。我们一同组成群体,服侍上帝,帮助有需要的人,又彼此坚固。 祷告: 亲爱的上帝,尽管别人和我们都不完美, 但求祢帮助我们接纳别人,又像祢一样爱他们。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虽然我们带着伤疤和不完美,但上帝仍与我们一同建立教会。 代祷:我的教会群体 2019年7-8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每期一句 “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箴言31:10-12)

抓鼠有感:蒙尘的明珠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我们偶尔会听到这句话:姐妹撑起半边天;再看一看教会内姐妹们的付出与贡献,实在不得不承认“此言不虚”!教会内的妇女姐妹们常是牧者同工的最佳后盾,是各项事工的重要推手,是教会发展与福音广传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教会妇女姐妹全心全意参与事奉,当然不是近些年才有的事;然而,当我们提起教会历史上的属灵先贤先辈时,能道得出名字的妇女姐妹却是不多。除了我们最熟悉的圣经中出现过的女性之外,充其量就是那位为儿子奥古斯丁流泪祷告了三十年的莫妮卡(Monica,公元4世纪),还有我们会祖卫斯理约翰的母亲──苏散娜(Susanna,公元17世纪)。若是对天主教会史熟悉的,或许再加上16世纪的大德兰(Teresa of Avila)与19世纪的小德兰(Therese of Lisieux)。然而,教会历史千百年来,怎么可能就只有这几位女性呢?可若有人问我们“还有哪些女性基督徒,又在哪方面留下了宝贵的属灵遗产或是生命见证?……”大多数的人却又支支吾吾,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为祂打美好的仗近期刚“到手”的《回来吧!书拉密女──初代教会妇女事奉简史》是一本能填补“初代教会妇女事奉史”空白的书。诚如它的介绍所言,这本书中涵括的妇女姐妹(自公元2世纪至5世纪,且分布在各地)包括:女性殉道者、隐士、院长、文士、神学家、诗人等等,让我们大开眼界之余,更惊叹于女性基督徒事奉角色的多样化。作者刘幸枝牧师如今将这些被时光淹埋的蒙尘明珠,一颗颗挖出来,让她们再绽光芒,使我们不仅能见证她们动人的故事,更帮助我们进一步思考姐妹事奉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刘牧师文笔动人,文字行云流水,让人一“读”不可收拾;再加上每章都有附讨论问题,也适合于教会小组或团体阅读查考之用。除了这本《初代教会妇女事奉简史》,刘牧师在序中曾表示个人心愿是陆续完成《中世纪妇女事奉简史》、《宗教改革时期妇女事奉简史》及《复兴时期与近代妇女事奉简史》,实在令人欣喜万分!好书要强推,何其盼望这系列丛书都能“如愿”出版,将有助于教会与信徒更多认识及了解两千多年教会历史中这些被隐没的“才德的女子”,也越发激励教会中的姐妹们跟随基督,为祂打美好的仗!

1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