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后回响:将文字转向影像
我的心重新的被激励,被感动,唤起了我想要创作(写故事)的初心。我会继续锻炼自己,把学到的“武功秘籍”(写作技巧),放进我的日常写作里,并且多阅读,充实自己的生活。我希望能够写出更有内涵、触动人心的故事,将文字转向影像,来为主赢得更多的灵魂。(魏佑锋)
我的心重新的被激励,被感动,唤起了我想要创作(写故事)的初心。我会继续锻炼自己,把学到的“武功秘籍”(写作技巧),放进我的日常写作里,并且多阅读,充实自己的生活。我希望能够写出更有内涵、触动人心的故事,将文字转向影像,来为主赢得更多的灵魂。(魏佑锋)
文/陈晶晶(诗巫恩道堂副理牧师) 我喜欢文字,特别是华语,我特爱繁体字,我觉得有很多含义在里面! 最先开始接触的文字是从少年时期,那年代我教会的团契聚会大约有一两百个契友;每周我们都有自己的秩序单,在秩序单里,每周都有一篇激励文或短文或图片的分享!那时候没电脑,只有油印机(排字的那种),而我们是用蓝色的印纸写下来再拿去印,印象中,我有写过一些文章! 大学时期,到台湾读书,打越洋电话是很昂贵的,妈妈就要求我每星期要写一封家书,她也会写一封!我们就这样一来一往写了三四年的时间,发现文字的巧妙是传递心中的思念!我把它们都收藏在苏打饼的盒子里了。 大学期间我常上BBS发文,大部分是因为看到好的文章做分享,有时候是心情分享!到了大学毕业后,2004年开始有部落格,我就在无名小站注册了一个笔名,开始PO文章! 一开始就觉得反正没人看,就自己写来高兴,那些文字大多数是生活记事!有天看到每篇文章都有点击率,突然发现有人在看我的文章,慢慢地增加了信仰反思、旅游趣记、书籍分享、拍照分享以及我很喜欢的心灵鸡汤! 从一星期一篇,到两天一篇,有时每天都有,那段时间是最有动力写作的!而且,我不只是写,也去看别人的部落格,很多本地牧者那时候都有自己的部落格,偶尔我也会给予一些的回应,但他们可能不知道那是我! 会选择用网路作为写作平台是因为是免费的,且是大家共享的地方,也是能抒发心情的空间。至于写作过程中碰到哪些障碍?我不是很会运用明喻、隐喻、对偶、比喻……等修辞用法,对我来说太难了,成语也不够用!还有就是觉得自己太渺小,文章的篇幅都不是很长(可惜那时候没有莫非老师来教导)!如果要写激励文、安慰的文章,我就比较容易表达! 是否在写作中经历神?当然有!回来牧养后,时间不够用,只有片刻的时间,短篇激励文是有的!我透过一些的感动和即时的画面记录创文! 2005年上帝给我们家一份很棒的礼物——祖恩,他是一个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大约到四岁才开始表达。之后,我就有很多机会跟他分享上帝的恩典,我喜欢画画,但我不会画,而他会!我喜欢优美词句,不会写,他很会!我很喜欢看书,没时间看,他却能一本接一本地阅读!似乎我想要有的,都出现在他的身上,上帝真是太奇妙了! 去年,我们也经历上帝的祝福,把他所画的画加上文字的表达,出版了一本《画出我自己》,将上帝在他成长的经历中如何与他同行,与大家分享!盼望我们都愿意被上帝使用!
这次营回让我学习到原来写作可以这么“草根”。其次就是“工人先于工作”的概念,让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参加营会之前,以为写作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现在才明白原来还有这么多技巧和方式。 往后的计划是想先把生活活好,多留意与观察,不要因为忙碌就浑浑噩噩地错过生活中的小美好。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阅读,消化掉营会里扛回来的一堆书。(黄育萍)
文/黄珍琳 中学毕业后,我进入博特拉大学,主修外文系中文组;在副修中文文学的“散文创作”课堂中,学到不应带太多的负面情绪来写作。之后,到全人关怀团队的资讯与出版部担任实习编辑,学习整理文章。2017年3月1日,我就任西马华人年议会机关报——《南钟》双月刊的助编。 年少时,我在网路论坛(简称“BBS”)发文,以诗歌作品为多;之后,开了个人部落格(Blogger),以青涩的文笔抒发情怀。中六时,中文老师发现我有个人部落格,便让我和大弟成为中学华文学会的委员,负责管理学会的部落格和面子书专页。 我平时爱上网,网路是我写作的平台,也是抒发心情、与人共享生活最快便捷的工具。除了发文,我还能配图文和影音来补充内容。如今,许多社交媒体为增加用户的点阅率和帮助用户迅速读取重要信息,限定字数不超过约一百五十。我依据不同社交媒体的规格和隐私设置,发表不同的文章。整体上,我在面子书发布的内容较客观,至于微信的“朋友圈”,我常则分享个人的生活近况。 面子书因操作简易和功能多样,已成为时下拥有最多用户的社交媒体。大学时,我常在面子书里宣传教会和社团的活动。我在网上发文/海报/影片、创建活动专页、更新面子书头像,以及直播现场活动,以增强宣传效果。最后一年,我和同班的基督徒同学透过面子书宣传教会的圣诞节活动,成功邀请非信徒同学到教会聚会。 写作助人面对伤痛 我偶尔在社交媒体分享信仰信息,如圣经经文、灵修文和见证,与数算神的恩典。“Instagram”是著名的线上分享相片,或视频社交应用软件,图文字数限定约二千;其特性是摄影滤光镜出色、画面简洁、 “快拍”功能及“#”标签。“Instagram”是我网上简易的相片日记。经过滤光镜修饰的相片,附上图文,能达到画龙点睛之效。 只是,我不擅长写稿。我自小不好学,没有写作天赋。在经历诸多事情后,我得费时、费力地梳理个人生命中的每个故事;表达能力是我最大的问题。我难以将每个感受化为文字,致使文章段落层次不明、结构凌乱。因个性急躁、迷糊,早在中学时,我的中文作文试卷因错字失去不少分数,有些同学为我感到惋惜。目前,我还在学习减少错字和处理文法问题。 我每个月得写一篇主题不限的稿件,所以便尝试写出生命中已处理好的伤害。我相信,写作能助人面对过去的伤痛。有好几次,我郁闷地写稿,完成后内心却满有平安。曾有位朋友在面子书看到我分享的一节经文,主动与我分享她的困境和心情,她觉得上帝透过我分享的经文安慰和激励她。 平心而论,社交媒体可成为基督徒的宣教禾场;只要上载有素质的福音短文,就能吸引非信徒点阅,达到传福音之效。希望弟兄姐妹能善用网路来宣教,为神的国度锦上添花。
文/丁华胜(古晋信心堂助理传道) 我与文字的邂逅,从陪伴开始。文字这颗种子,大概在我小学的年代就种下了。我跟大哥相差十三岁,所以我还上小学的时候,他已经进入师范学院了。每当我学校放假,也是他放假的时候。多少个无所事事的炎热午后,我总是喜欢腻在他身边,看着他握着一支“晨光”黑色中性笔(他总是用同一个牌子、同一个型号),在稿纸上写作。时而沉思,时而下笔。多少个万籁俱静的夜晚,我总是喜欢腻在他身边。迷迷糊糊睡着之前,依稀看见他握着一只笔,笔下一本稿纸,旁边一杯咖啡乌。这个画面,渐渐的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当我上中学的时候,我发现文字是一种无声的倾诉。我周围的女同学开始经营部落格(Blogger)。她们在部落格写心情故事,开放阅读权限与几个闺蜜分享。我知道有部落格这种东西以后,也跃跃欲试地注册账号。不过我连三分钟热度都没有,仅仅是有了账号,了解操作以后就关闭视窗了。唯一的原因是:版面设计的操作太麻烦了。 继部落格之后,出现了Blogspot。那时我身边的部落客纷纷建立账户,同时经营部落格和Blogspot。甚至一些男同学也兴致勃勃,一起建立账户,加彼此为好友。我也不落人后,开始经营Blogspot。与部落格相比,它简单便捷多了。我只需要从预设模板里挑选我喜欢的主题,整个版面的设计就更改了。这次终于有三分钟热度了,但也仅仅是三分钟。我写了一两篇心情故事,就不了了之。唯一的原因是:我是唯一的读者,因为我没有打算让其他人看我的故事。我知道的事情,我唯一的“读者”已经知道了,何必要写呢? 作品,需要读者 到了一个年纪,再回忆小时候,那个握着中性笔在稿纸上不疾不徐优雅地书写的大哥,我顿时明白,不知其名的一群读者,就是他书写下去的动力;往现实来说,稿费是他写下去的动力。记忆中的他,每一个星期六早晨都期待着派报员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而来的响声。他去拿了报纸,第一件事就是翻开《星洲日报》副刊版末。如果有他的作品刊登在上面,就足以让他高兴一整天,跟家里的每一个人说“今天的报纸有刊登我的文章”。写着写着,那一个版面都快变成他的专栏了。 作品被刊登,多少都会有一群不知名的读者;作品被刊登,就一定会有稿费。那就是他得到的肯定,那就是他的动力。后来那一个版面转型成文学版面,他不再是“专栏”作家,许多作品没有获得刊登,也赎不回他工整的手稿。渐渐地,他不再投稿了。看着他,我看见自己。作品,需要读者。 上中学的最后一两年,面子书出现在我的世界,或者说我进入了面子书的世界。面子书提供的版面看起来比较适合简短、随性的书写,附上照片的操作非常人性化,也不需要烦恼怎么设计版面。这么不麻烦又好用的写作平台,让我感觉世界真美好。这是我第一个敲键盘书写的动力。 有了前车之鉴,我就不把故事写得只能让自己作读者。那时候我有一个暗恋的对象,我就把我心里的话或者感慨,用隐晦的方式抒发在面子书上,比如“世界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在这里,你在冥王星;而是你在我面前,但我们却没有心灵交流。” 有好一段时间,我都是这样隐晦的抒发我的心情。对我来说有几个“赞”,表示有读者看过或者有共鸣,那就够了。这样的抒发,出乎意料的让我有一两个知己。我的好朋友看到这样的贴文,就找我探听我的故事。他们了解我,甚至我写什么他们都能准确的解读。那一两个读者,就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最近这一两年,我在面子书的贴文比较倾向跟认识我的人报备我的近况,主要是一些甜死人不偿命的“闪文”。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的朋友、神学院的前辈后辈,大家都各分东西,帖子底下的留言,就成为我们联系的平台。 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杯咖啡。时而沉思,时而敲打键盘。蓦然回首,记忆中的那个画面活现在自己身上。小时候用120多公分的高度仰望大哥,现在用170多公分的高度俯视,时间这样流逝,却带不走文字的身影。
为我所得的学习感谢上帝! 感恩,可以上课学习。 感恩,可以认识老师。 感恩,上课没睡着了。 感恩,认识一班笔兵。 这一次的学习让我重新看重阅读,多阅读实在可以让我的语文进步,并加强表达能力。如今加上莫非老师的的指导,期盼于写作有更多的提升。我会继续学习,多阅读,并复习老师所教导。我希望未来,我的微写作可以帮助迷失的人,把他们带到神的面前。(黄佩仪)
文/陳施彤(年会资讯传播部) 我自小就喜爱阅读,因着家里没什么书籍,就常到图书馆借书阅读。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文字。想起小学时,我曾将书放在抽屉里,趁上课时就偷偷翻开来阅读。因为这件事,我曾被老师罚站过。现在想起来,不免一笑。小时候,我的梦想之一是当一名作家,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梦想就慢慢被我遗忘了。 大学期间,刚好是面子书盛行的时候,就跟风开始在脸书上发文,但大多数是与学习有关或是写一些自己的心情感受。但是,不规律的发文频率导致朋友都以为我“失踪”了。因个性文静的关系,也不常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或作出回应。大学毕业后,工作上的忙碌,让我也没时间好好经营自己的社交媒体。渐渐地,发文的频率也变少了。 我再次开始常在网络平台上发表微写作,是在1年前成为年会资讯传播部的文字同工后。我在资讯传播部社交平台如面子书与微信,发表微写作,不过大部分都与事工有关。之后,我就开始学习如何写新闻报导以及活动的宣传文案。 选择网络发表微写作是因为它既方便又快速。只要有手机,就能将微写作发表在网络上,真的很方便!网络的快速发展也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分享。 在写作过程中,有苦有甜。苦的是,自身有限的词汇与知识让我在写作时好像被局限一般,跳不出框架,不晓得该用何种方式表达。我也发现自己的文字即不够精简,也不生动。我不会使用动词和名词之类,更不会叙述故事。这些困难与障碍督促我不断学习,装备自己,好让自己能成为合神心意的器皿。 甜的是,我从文字中更加认识这位爱我们的上帝,祂是多么伟大和有创意!但是,曾有一度,我陷入迷茫中,不知道该为谁而写,跌进“为写而写”的泥沼里。感谢上帝的恩典,将我从泥沼中拉出来,也让我有机会参与此次的微写作营,直视自己的缺点,再重新出发。 是否在写作中经历神?这当然!每当我写作面对思绪混乱时,都会祷告祈求上帝,求祂引导帮助我。上帝一定垂听我的祷告,虽然微小,但祂都会回应我的呼求。祂的恩典真的很奇妙! 感触最深的一次,我在写一篇关于电影培灵会新闻的过程中,让我经历到上帝的作为。祂一步步地带领,使我在文字事奉上不断更新自己的灵命,也让我的文字能力更加长进。 如今的我还在不断学习当中,期望自己能在主里面不断成长。感谢主将我放在文字事工上,愿自己能继续被上帝使用,成为祂国度中的笔兵!
上了莫非老师的课,我后悔了,非常后悔――后悔为什么去年犹豫不决,没有把握机会参加写作营,相逢恨晚啊! 在营会的得着,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尽道明的,每个课题都有不同的收获。其中有各种写作技巧,如:用强有力的名词和动词,来取代软弱的形容词和副词。老师给了实际的例子,通过对比,让我清楚,怎么样的写作给人不同程度的感受。还有很多在课堂即席的写作操练,在微信中的观摩学习……老师的许多名句也是经典,如“要写得精彩,先活得精彩”、 “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引导我对写作态度的深思与启发,让人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之感。 营会后,有一种毒也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扩散;每个营员都中毒了,这种毒叫“阅读”。我也不例外,开始逼自己阅读,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不至“面目可憎”,也才有可能写出比较合意的文章(不敢说佳作),做主的笔兵,做主的小兵。(刘会鹃)
文/萧瑜瑾(牧师,青少年中心主任) 回想自己对文字感兴趣,应该是从阅读开始。大概小学四年级时,接触到一位香港作家倪匡的小说《卫斯理》,开始兴趣阅读文字。 开始写一些短文、句子,大概是5-6年级吧。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篇题为《代价》、《地球哀歌》的短诗,当时候还叫大姐帮我投稿,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被选中。 后来就是偶尔有兴致时,会随笔写写;说实在,我真的觉得自己并不是很懂得写作。最早期的学生时代,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录和保存,我还特别找了出来,再次回头看,真觉自己没有什么料。况且,我不是写比较正规的“作文”、“文章”;有时候,挺羡慕别人能够很容易写出生活点滴,分享许多。 不大记得切确是什么时候,我开始在网络平台发表;其实不能说发表,应该说是分享一些点滴和感受。大概是念神学的时候吧,那是网络刚刚开始普及和流行部落格的时候,我就也去凑热闹。当时用的是雅虎部落,后来它关闭了,我也没有及时将文章保存起来,再然后,就是面子书了。 当时对网络使用的兴趣,加上所谓的“流行”,自己偶尔也喜欢胡思乱想,随便写写,所以就开始网络写作了。其实当时没想太多,只是想记录自己的生活和一些的感受、感触。 写作是遇到的障碍就是觉得自己的词汇量不足。所以,很多时候要去查看词典,寻找不同的词汇,认识不同的表达方式。另外就是,我比较难刻意地写,很多时候都是有特别的感受、反思才会想到或者写下,所以我其实很少写作。直到最近,才开始会想多写;可是有时候,有些想法或感受没法立刻写下,之后就写不出来。 从一开始写生活、写感受,到后来开始逐渐写感受和反思的过程中,我特别能体会到上帝的奇妙和工作。有时候,本来是纯粹想写写自己当下的感受和情绪,可是想着写着,就感受到上帝在其中和我对话,或在对我说话了。这种奇妙的感受,没有刻意,但却有上帝的带领,让我也能从看自己转向上帝,也改变了眼光和角度。
“微创”,是什么呀? 在参加莫非老师的“微写作书写营”之前,我压根儿就不懂这个词!也是为了这个营会,我才学习使用社交媒体。 这是新的词汇。 莫非老师在授课时,引人入胜,不时的幽默,让人笑得嘴角都裂了!四天后,我们的嘴角是什么样儿,可想而知。 微创,真的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它,形式“微”,效果可“威”了! 在网路的世界里,绝大部分的使用者是非信徒,是圈外之羊。当出于那99只羊的声音消失了,或是根本没有出现,我们将在这一股潮流的洪流里,被埋没,遗忘,最后,被边缘化。 套用C.S Lewis的一句话,“我们要攻击的是敌人的沟通线……”这位《纳尼亚传奇》的创作者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我们更应当有相关负担! 这是新的知识。 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 文字,永远是那么强大! 这是新的感动。 感谢莫非老师的慷慨传授,在这片土地上撒种!加入文字工人的行列吧,依靠上帝的话,成为那灯台,让文字的火种,永传不熄!(陈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