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罗如意为爱奔跑!每天当最后一天活
落入凡间的天使 塑造志工的文化 自认是“半路出家”的基督徒,却乐意成为上帝手中的器皿,让周围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上帝的爱。“落入凡间的天使”是她所策划的一个志工团队;而她可以说是天使的化身,更可以说是诗巫正能量的代言人。她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心中没有远大的个人目标,只想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来打造更美好的世界。她,就是罗如意。 身为诗巫志工文化的领先者与推动者,如意拥有惊人的精力,与丈夫育有4个孩子,却能够在家庭事业两不忘之余,还能抽出时间做公益,是真的身体力行地做,而不仅仅是出席活动。 同时,她也是郑家牧场的“羊妈妈”,不但养羊办牧场开发旅游,更利用羊奶开发及生产多种全然有机食品与商品,是商界少有的良心厂商。 前些日子,她再从安逸的生活中跳出来,要为诗巫自闭症协会办一场筹款义跑——“为爱奔跑1.0”。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特别将这位忙碌的天使邀请到办公室喝茶,面对面地聊一聊她在这些年来的各种活动的点点滴滴……(问:黄孟礼;答:罗如意) 问:我们都知道你喜欢行善,可以讲一讲你的行善与你的信仰有什么关系吗? 答:我来自达叻镇(Dalat,砂拉越州中部沿海木胶省达叻县管辖),是客家人,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基督徒,全家只有我一个人信主。虽然在我还没有成为基督徒的时候,也常常做善事。但当我信主的时候,我才发现以前我们行善,很多的时候是被教导成那种为了个人利益的行善,好像我希望“我以后不要做狗啊,不要做猫,我行善就会有好报啊”之类的,通常是以这种个人的利益作出发点。后来信主了之后,我却发现到耶稣的那种行善的方式又是不一样的。确切地来说,就是信仰让我整个价值观开始有了改变。 问:你是什么样的情况下信主的? 答:我是在中学毕业后到古晋读会计课程的时候信了主,大约是在20岁的那年。当时我有个很热心的同学一直邀请我去教会,所以我的生命的转变是在古晋。那时同学邀请我参加教会的青年团契,然后我就通过团契的活动,慢慢地感觉到基督信仰与民间信仰的不同;从而让我改变了,决心信主。 问:那就是你在家乡时都没有机会接触基督教吗?你信主了,家人有什么反应? 答:那时候基督徒在达叻可谓是“少数民族”,也没有教堂,而且我当时非常讨厌基督徒,虽然我有个同学是基督徒。因为基督徒们都喜欢用“你要信耶稣才会上天堂,不然你就会下地狱”的方式来传教,这让我感觉到基督教信仰是很霸道的。 后来我信主了,家人虽然没能反对,却也不会支持。但感谢主的是,现在已经有一位弟弟信了主,而家人也开始看到我的不一样。 问:达叻比较多的是什么宗教信仰? 答:“拜拜”(拜偶像)呀,民间信仰多,而且包括一些基督徒或者天主教徒,他们也是会“拜拜”。所以到后来我信了主之后,我的家人还会“挑战”我,叫我拿香或者吃拜祭过的东西;当我不要时,他们都会说,“你看谁谁谁还不是这么做”。 问:当时你会不会觉得很难过? 答:虽然这条路走来不容易,但当我回头看的时候,我觉得上帝让我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或经过这个过程,有祂的美意在当中。祂不浪费我的任何一滴眼泪跟任何一处伤口,希望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 问:那你的人生观的转变又是怎么样的呢? 答:我的人生观转变,比如说:我们以后都要回天家,那我觉得可能上帝给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跟我们的生命和物资,就是希望我们可以祝福周围的人吧。但是我走的方向就可能不一样,比较随性;就是看到哪里有需要,就走哪一个方向,就象现在为自闭症协会筹办的“为爱奔跑1.0”义跑。 为什么取名“为爱奔跑”呢?其实,我觉得基督教是一个最主要讲爱的宗教,爱是神的一个表彰。身为基督徒的我们最应该要讲爱,所以才会用这么一个主题,即是为爱来奔跑。 落入凡间的天使 问:那么你最早开始参与这些公义的活动是在什么时候呢? 答:那是在2008年的2月,迄今有九年了,我称它是“落入凡间的天使”行动,也在网络开了部落格(博客)。这是一个比较有组织性地想推行一个文化,即是“志工文化”。在这之前,我都是自己个人方面在做善事,没有什么组织性。后来我觉得,其实我们更应该要推动这种“志工的文化”,随时随地去帮助人,比起一年办一个活动那种影响力及效率会更大更广。 就像环保一样,办一次环保活动,倒不如转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想影响力和效率会更大、更广。举个例子,“一年关灯1小时”的环保活动,其实只是一种推动环保的象征性活动;倒不如每天关灯10分钟,所节省的电量还可能更多。 问:当你设立“落入人间的天使”的时候,最初有些什么想法呢? 答:其实那是一个我想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我的生日在3月份,所以我就想要有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礼物;而不是一直在收礼物,那是我31岁时的生日。 我当时的想法是:我要找一个地方,一个可以让我们付出的地方。后来我就在网上发出呼吁,然后就有一群人出来。最初的一个活动就是在“爱之家”,我们帮忙“爱之家”油漆,那个油漆的工作大概就花了半年的时间。之后就帮盲人协会打扫,还有老人院打扫,然后去巴拉威海边捡垃圾。 我之所以会推这项活动,主要是因为有些人可能是想要当志工,但他们没有钱。可能很多人都会把慈善与金钱挂钩,但我的做法是:你只要有时间或者你有体力,你可以选择你能做的事回馈,或是参与。能够出席活动的就帮忙打扫,不能来的他们就赞助饮料或带点心……用不一样的方式来参与。 问:那时候的活动如爱之家、巴拉威海边的活动,大约有多少人响应呢? 答:在爱之家的油漆活动有三到四十个参与,巴拉威海边的活动我们进行了3次,出席人数最多一次约有九十多个。 问:后来还有其他活动吗? 答:后来因为我怀孕了,身子不大方便,所以换了一种工作形式,就是在德大购物中心放了一个回收箱,让公众人士能够捐出的旧衣物。除了是减少垃圾,做慈善公益外,还可以起到教育小孩的作用。这里也真的很感恩该商场也有这种想法。 “回收箱”起源于有一次我去探访一个家庭时,之前都没想到他们家里有小孩,也没有预备小孩子的东西。后来,我就随手把孩子留在车里的旧彩色笔和旧书本送给他们;虽然是旧的,但他们依然很开心。 所以我就有了一个想法,设立一个空间让人们把家里多余的东西捐出来,送给贫穷的人们。既可以减少家中的垃圾,又可以做慈善公益,同时还可以教育小孩。这个就是我在怀孕的时候,慈善工作的一个转变。会把回收箱设在商场,主要就是因为这其实也是一个教育,让走过的人有一种疑惑和好奇,从而研究了解,进而产生教育的果效。 问:那么这几年来还参与了什么活动呢? 答:年会社会关怀部街友事工,我们也参与,差不多是七、八年的日子,今年才交给另一个同工负责。 同时,德大回收箱的收集与分类,我已经交由新福源堂的志工负责,因为他们有一个据点是负责回收物资的事工。我有物资,就交给他们处理,一旦有火灾时,或是哪里有需要,我就可以从他们那边调动衣物等。 流动的福利部 问:那你这一路走来,参与了这么多的公益活动,你本身又有什么得着呢? 答:我常常会觉得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当我到那些有需要的家庭时,有些人可能连很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因此会发现,其实我们能夠三餐温饱、穿的温暖、有爱我们的家人跟朋友,还有工作的机会或健康的身体,这些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其实我在帮助他们,他们也在帮助我,尤其是在心灵生活上,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帮助。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