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卫斯理的救恩观 十全十美的救恩神学

with No Comments

马来西亚卫理神学院讲师刘世尧牧师在第一讲“卫斯理的救恩观”一开始就指出,进入18世纪的英国,我们能: 1.看见飞跃性科技发展──如:发电机与新型蒸器机之类的出现,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 2.听见激进性启蒙思想──理性主义与自然神论否定神迹奇事及人可以与上帝有属灵契合的经验,同时也认为宗教是人类在恐惧与迷信中的结果; 3.感受突破性帝国崛起──英国正朝向“日不落国”前进与发展,并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奴隶贩卖主导者; 4.闻到震撼性革命气息──如:在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至1799年的法国大革命。 在这样的世纪与时代中,上帝从一位牧师的家中兴起祂时代的证人及仆人──约翰卫斯理(1703年-1791年)及查尔士卫斯理(1707年-1788年)。这两兄弟都是牛津大学毕业生,也是圣公会的牧师。他们本于圣经的启示,宣扬圣父、圣子、圣灵三一真神的神圣恩典和慈爱:在飞跃性科技发展中牧养信徒;在激进性启蒙思想中传道护教;在突破性帝国崛起中勇敢斥责不义;在震撼性革命气息中圣化人心,挽救英国社会。 这个强调“圣父、圣子、圣灵的神圣恩典和慈爱”救恩神学信息,可以GRACE的头字语作为表达,卫斯理的救恩观宣告了: God created human in his image(上帝按祂形象造人); Ruined entirely by sin(人类犯罪全然堕落); Atonement of Christ is universal(基督为所有人而死); Cure by the Holy Spirit is holistic(圣灵整全医治更新); Eternal glory for believers and creation(信徒得享永恆荣耀)。 一.上帝按祂形象造人 卫斯理很看重这美好的创造神学与福音信息,他解释“上帝按祂形象创造人”至少有三方面的神学意义: 1.人像上帝,有天然形象(Natural image),像真神一样不朽(受造以后不朽),唯有真神是自有永有。人像上帝,有理智会思想,有自由意志能判决、作决定,有各种情感并能与真神建立关系。 2.人像上帝,有治理形象(Political … Read More

第一届线上卫斯理神学论坛直播 向众教会介绍卫斯理神学精髓

with No Comments

特别报导:第一届线上卫斯理神学论坛整理:翁震凌(本报编辑) 美国著名的基督教会历史学者马可乐(Mark Noll)在其书《转捩点:基督教会历史里程碑》(Turning Points: Decisive Moments in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中指出,1738年卫斯理兄弟的属灵经验以及他们所带动的“新的敬虔”(the new piety),是基督教会史中的第十个里程碑。 英国政治家罗伊哈特斯利(Roy Hattersley)在2004年出版的书《约翰卫斯理: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The Life of John Wesley: A Brand from the Burning)里说:“卫理循道主义鼓励了作劳工的贫苦者要雄心勃勃丶刻苦耐劳丶品行端正──这些特质使他们成为工业化的英国帝国所不可缺少的中坚份子。” 约翰卫斯理和查尔士卫斯理一直以来各被视为上帝所重用的布道家和圣诗学家。他们的生命、事奉、传道、组织、社会关怀运动等常被提起和讨论。约翰卫斯理的名言之一,“全世界是我的牧区”,广为人知。查尔士卫斯理所写的多首圣诗,如《神圣纯爱歌》(Love Divine, All Loves Excelling),广被华人教会喜爱。 但是,华人教会甚少进一步探索和了解他们的神学思想。在一些神学院和教会圈子中,卫斯理的神学思想常被误解为“高举人的自由意志,以人本主义来解释人对福音的反应”。 为此,马来西亚(诗巫)卫理神学院卫斯理研究中心于2020年10月27日晚上7时15分举办了“第一届线上卫斯理神学论坛LIVE”,其目的是向普世华人循道卫理教会及众华人教会,介绍卫斯理神学的精髓,并反思其对二十一世纪教会和世界的意义。当晚神学论坛直播点击次数逾2千2百次,其中超过500次全程观看。 是次神学论坛谈及三个主题:卫斯理的救恩观、卫斯理的末世观及卫斯理与加尔文主义,依序由刘世尧牧师(马来西亚卫理神学院讲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哲学博士)、黄迪华牧师(马来西亚神学院学生主任,澳大利亚神学大学哲学博士)及何威达牧师(新加坡三一神学院启承信徒教育中心主任,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哲学博士)主讲。

这位女孩

with No Comments

苦难同行 文:张鸿恩(诗巫卫斯理堂华语堂主理牧师) 这位女孩, 来自诗巫的女孩, 曾在毕理读书的女孩, 曾参与卫斯理堂的女孩, 父亲眼中乖巧孝顺的女孩, 母亲捧在手心极宝贝的女孩。 这位女孩, 马来西亚的女孩, 远赴台湾深造的女孩, 让无数人为她祈祷的女孩; 让无数人为她忿忿不平的女孩; 更让无数人为她掉泪惋惜的女孩。 这位女孩, 活泼外向的女孩, 精彩廿四年的女孩, 提醒诗巫人珍惜的女孩, 教导台湾人尊重生命的女孩, 更鼓励世人付出爱把握当下的女孩。 这位女孩, 神所爱的女孩, 众人所怀念的女孩, 即将回到诗巫的女孩, 回到亲爱家人身边的女孩, 如今在天父怀裡安息的女孩。 (作者写于11月2日)

悼天鹅城的孩子—鍾筱玲

with No Comments

苦难同行 文:刘世尧(牧师/卫理神学院讲师) 筱玲, 你和许多SIBU的孩子一样, 在小城故事多的诗巫长大, 在爸妈疼爱和呵护下长大, 在亲友陪伴和祝福下长大, 在教育严谨的学校中长大, 在温馨的教会少团中长大。 你和许多天鹅城的孩子一样, 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离乡背井, 为了扩张自己的境界远渡重洋, 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出外留学。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 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 一颗被邪淫捆绑的心在异乡摧残了你! 一双被罪恶辖制的手在暗中蹂躏了你! 一个被私欲的迷惑人在夜里杀害了你! 日光之下,我们与抱着你骨灰的父母同哭, 日光之上,我们与抱着你灵魂的耶稣同哭。 日光之下,我们祈祷祝福你的家人能坚强, 日光之上,我们祈祷祝福你的灵魂享永生。 一粒麥子死了,就結出很多子粒來: 我们要拒绝对女性的暴力, 我们要尊重人身体和生命, 我们要保守自己清心光明, 我们要珍惜一家人的团聚, 我们要关注社区里的安全, 我们要谋求公义和平喜乐。

公义的尺

with No Comments

时事回应 文:王宝星(牧师/年会宣教部干事) 这几天大家的心都被一则2020年10月29日新闻牵引着。 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大学将毕业,前途光明,宝贵生命却突然被终止了,令家人愤恨,朋友心疼,不认识她的人也惋惜不已。 一个邻居看起来老实无作为的年轻人,原来有变态心理和行为,之前已经有犯法前科,现在又用女孩最不愿意的方式来凌辱和扼杀一个无辜女孩的生命。此等残忍行径,父母邻居很惊讶吧! 但是,我们理解人性的黑暗就不会惊讶了。圣经早说过“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十七9)人的罪性产生的罪行会超过想象的可怕。感恩的是,审判罪恶的上帝是公义的。圣经接着说“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 还有,圣经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 不管嫌犯在台湾会不会得到众人满意的惩罚,但我们知道上帝有一把公义的尺,谁也逃不掉。因此,务必尊重生命,千万别伤害人。 让我们祷告:上帝啊!生命是祢恩赐的,只有祢有权利收回。帮助我们爱惜生命,自己的,别人的。再说,生命的主权在于祢,我们没有权利糟蹋,只有义务好好生活,对馈赠生命的祢负责。奉耶稣名字祷告。阿们

坚决对暴力说“不” 邱和平:犯罪根源需得到重视

with No Comments

专访 报道:卢韵琴(本报记者) “我们要对暴力说不,更坚决反对性暴力!”诗巫卫理神学院院长邱和平牧师希望在往后日子里,类似的事件不会再发生。 邱牧师说,鍾筱玲事件让所有人心痛,为诗巫人所带来的震撼力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华人社会,更甚的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她还是大家的家人、朋友。 “此事虽然是一个不幸的意外,但它的发生也让我们反思,关于那些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教会与国家应该有更深入地探讨,而不是仅仅是法律的制裁。” 他认为,暴力行为不但是来自外部,其实更多的是来自家庭内部;因此,教会、社会与国家当要从根源上探究。 “犯罪的根源常常都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尤其是东方的华人父母亲通常都比较重经济,而轻心灵,认为只要满足子女在物质上的需要即可,完全缺失心灵上的需要。这是完全不正确的。” 邱牧师说,物质与心灵应该得到平衡,不能在物质上富足,但是心灵上却是赤贫的。 当然,丧失自己的所爱对人们来说,肯定会带来种种的负面情绪,并且容易陷入一个由悲伤、愤怒、愧疚等情绪组成的循环中;唯有接纳才能走出循环,让逝者的美好留在大家的记忆当中。 “目前,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安静地陪伴,如同约伯三位朋友在前期所给予约伯的陪伴一样。” 他也祝愿鍾氏家人与亲友们可以在筱玲所拥抱的信仰中找到悲伤中的盼望,让筱玲的美好不只是留在大家的记忆中,将来更是在永恒中可以与她再相聚!。

怒涛中的平安

with No Comments

苦难同行 文:黄方涵(古晋晋福堂助理传道) 坐在沙发上, 思想最近发生的事, 心里忧伤。 这几天, 我用有限的想象力, 进行换位思考的实验; 尝试在心里与受害者家属站在一起, 同时也与犯人的家属进行对话。 每次实验都失败,因为很痛…… 心里不禁发出无声的呐喊。 走到书架, 拿出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以及柄谷行人的《伦理21》。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且尝试在脑海里装着望远镜, 希望可以宏观地看点什么…… 除了眼前的乌云,什么都看不到。 放下望远镜,戴上显微镜 希望可以微观地看点什么…… 除了自己的渺小,什么都看不到。 心里不禁感叹:“我能做什么?” 外面下着大雨, 走出屋外,看着乌云, 边悼念筱玲,边向天举目。 我祷告:“祢是我的平安,怒涛中的平安……” 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需要主的平安。 “……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十二15)

向暴力说不!

with No Comments

时事回应 文:晖(诗巫卫斯理华语堂) 鍾筱玲终于回家了,回到与她难分难舍授之肌肤的父母,以及心爱家人与亲人的身边,在她魂牵梦绕的故土安息。 一个活泼开朗阳光的女孩,为逐留学梦,选择曾被喻为“宝岛”的台湾深造,除了是语言文化的相通,另一原因是台湾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当鍾筱玲失踪的消息传到家乡时,几乎惊动了整个小城,尤其是她曾经就读的毕理学院的昔日同窗和在籍师生,以及邻近她曾参与的教会卫斯理堂的牧者与会友,大家同心为她的平安祷告。 父母掌上明珠,大家心目中乖巧伶俐的女孩,原是预备衣锦还乡,却不料在毕业前夕魂断异乡,怎不叫人扼腕叹息!更令人愤愤不平的是,女生无病无疾,而是丧命在摧花之手下。 全面向罪宣战 吾人不齿暴徒的恶行,并非出于地方情意结,而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是文明社会所不容。生命拥有同等的价值,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种族肤色、社会阶级地位高低都应受到法律之同等保护。既然台湾当局已经逮捕嫌犯归案,吾侪希望公义得到伸张。 古训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经历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希望社会大众对自身与他人的安全意识有所提升,并时时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原因无他,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谁能识透呢?学校与高等学府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确实值得各方关注的课题,不要掉以轻心! 人类第一起的凶杀案是发生在始祖的家庭,哥哥该隐因心生嫉妒,出手杀了弟弟亚伯,因此该隐从地受了咒诅。可想而知,作为受害者,同时也是凶手的父母是多么的难受,又何等伤心欲绝! 在下之所以提起上述故事,只想说明一个事实:罪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该隐没防微杜渐他心里的嫉妒的罪,以致铸成大错,行了上帝看为可憎的杀人罪! 处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人间不同的悲剧无时无刻不在上演,诸如:家暴、虐待孩童、绑架失踪、谋财害命、恐怖袭击、奸杀等……,不一而足。“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一15)在我们向暴力说不的同时,也要全面向罪宣战,包括心里隐而未现的罪,阿们!

毕理学院“白丝带运动” 提高大众反暴力醒觉

with No Comments

专访 报道:卢韵琴 毕理学院在校推动“白丝带运动”,申明其反对“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Violence Against Woman)的立场,盼望可以提高大众对此的醒觉。 为此,该学院特于11月3日在校举行了白丝带运动的推介礼,并悼念在台湾遇害的校友鍾筱铃,希望公平公义被彰显在世界。 不再保持静默 院长许钧凯在受访时透露,在推介礼之后,该项运动便受到了多方的支持,已有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将他们的头像更换为白丝带运动的相关头像。 当天活动在出席的有,毕理学院的董事、师长、学生代表、校友会成员、公教中学辅导老师,以及长荣大学国际顾问邓惟通。 他表示,白丝带运动在国际上并不是一项新运动,却在我们的社区少有提起。但是,少提起不代表没有,在我们周围针对女性的暴力行动却一样频繁地发生,只是很少人愿意为此发声。“于是,我们盼望可以为此发声,提高大众的醒觉,不再保持静默。” 他说,鍾筱玲的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事件都是发生在家里。所以,在此事上,他认为,当要教育男性要尊重女性,不能因为一人之念,就摧毁整个家庭,甚至是对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白丝带运动的推行,将可以在教导男学生尊重女性的教育上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当然,尊重女性的意识不能只依靠学校,家庭教育也是需要相辅相成的。” 更加重视校园安全 除此之外,毕理学院亦将更加重视校园安全,并且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我承认,筱玲这件事是我们推介白丝带运动的一个契机,让大家开始醒觉,并有意把这项运动做成一项长远的活动,而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活动。” 配合推介礼,毕理学院教职员将会配戴白丝带直至12月20日,那天也是鍾筱玲的生日,还会在近期举行一场公开的追思礼拜,但时间要等待鍾家的确认。“同时,我们还会架设一个网站,以便让所有关爱筱玲的人在此留言。” “在未来,我们有计划主办各类相关的醒觉活动,甚至是自我防卫的讲座、训练会等,这些都是可行的,只是现在暂时还未有决定。”

诗巫女大学生台湾遇害 白丝带活动“反对对女性施暴”

with No Comments

家事国事天下事 整理:黄拔绮 近日发生一起轰动台马两地的悲剧——在台湾台南长荣大学就读国际财务与商务管理学士课程的马来西亚籍女大学生鍾筱玲在台湾被掳走杀害。2020年10月28日晚,鍾筱玲在返回租屋处的途中被梁姓嫌犯强掳上车,遭凶嫌辣手摧花后残忍杀害,弃尸山沟。 这起人神共愤的事件不仅引起台马两地社会震惊,更令被害者家人亲友悲痛不已。疫情期间,鍾筱玲父母排除万难于11月1日抵达台湾处理爱女后事,“白发人送黑发人”,令人心碎。 鍾筱玲的遗体于11月3日在高雄市立殡仪馆进行火化。当天,长荣大学师生为了让遇害的鍾筱玲完成生前心愿,特为她举办一场毕业典礼,由其父母代她接领毕业证书。校方也在校内行政大楼右侧与图书馆连接廊道(追思墙位置)举办小型纪念追思活动,出席者包括鍾父母、校董事、创办人、校长和师生。 长荣大学也发动维持一周的白丝带活动。白丝带是一种个人宣言,表示佩戴者承诺本人绝不参与对妇女施暴,并且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决不保持沉默;参与者将白丝带绑在行政大楼旁的树上。 在同一天,诗巫毕理学院约50多位师生校友等也在进行白丝带活动,悼念台湾遇害的校友鍾筱玲之际,希望提高普罗大众对于反女性暴力的意识,在世界彰显公平与公义。 鍾筱玲的亲朋好友纷纷在社交网站换上“Stop Violence Against Women”的头框和背景,在哀悼筱玲的同时,也呼吁大家停止对女性进行暴力行为! 曾返砂分享大学生活 来自砂拉越是诗巫的鍾筱玲,曾在诗巫毕理学院就读商管课程,毕业后前往台湾深造。去年(2019年)8月时曾返砂并在毕理学院分享在台南生活与长荣大学的升学经验;也曾在《卫理报》藉着文字陈述她在毕理学院就学时点点滴滴的学习与收获。 火化后的次日(11月4日),鍾筱玲父母带着女儿的骨灰坛离开伤心地,返回故土。到达诗巫后,鍾筱玲骨灰由弟弟捧上车,直接前往富贵山庄安放。诗巫卫斯理华语堂主理张鸿恩牧师亦在现场为鍾家进行安慰祷告: “耶和华,我们投靠祢,求祢凭祢的公义搭救我们,求祢作我们坚固的磐石,求祢拯救,作我们的保障。天父上帝,我们将鍾筱玲的灵魂交在祢手里,恳请主耶稣基督接收她的灵魂。筱玲是祢所爱的女儿,她信靠祢,也接受耶稣成为她个人的救主。耶稣,祢曾应许说,祢必赐给信靠祢的人永生,谁也不能从祢的手里把他们夺去。耶和华呀,也求祢怜恤安慰鍾爸爸、鍾妈妈及弟弟们,他们的生命为愁苦所消耗,但我们知道,耶和华祢靠近伤心的人,祢拯救怜恤痛悔的人。在世上,义人多有苦难,但神祢与他们同在,求祢救赎他们。爱我们的天父,我们将鍾筱玲的骨灰安放在这里。虽然我们如今在面对试炼中暂时忧愁,我们求祢坚固我们的信心,使我们的信心能经得起火的试验,直到主耶稣基督再来为止。虽然我们现在见不到筱玲,但我们继续信靠耶稣基督,因为筱玲已安息在祢的怀里。我们盼望将来有一天,我们在耶稣为我们所预备的天家再相会,因祢曾应许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天父上帝,我们感谢祢接收筱玲的灵魂。我们也再次求祢帮助我们能得着安慰,求圣灵继续与我们同在,因祢是我们的牧者,祢必领我们走过死阴幽谷,我们将这一切交托仰望祷告,奉耶稣名求,阿们!” 白丝带运动 (WHITE RIBBON CAMPAIGN) 据维基百科的资料,白丝带最早是1873年由Frances Wilard创建的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WCTU)的徽章。然而,白丝带如今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而近年来更被用作为对女性使用暴力或其他相关用途的象征。 1989年12月6日,一名反女性主义者屠杀了14位女性。两年后,一群男性觉得不该再对“男人向女人施暴”保持沉默,理当从悲剧中反省,故而一项佩戴白丝带以表示反对暴力对待女性的运动迅速在加拿大展开。也因这事件的发生,白丝带联盟(WHITE RIBBON CAMPAIGN,简称WRC)于1991年诞生,如今已覆盖57国,成为全球性反暴力对待女性的组织,基本原则是让公众意识到“男性公开反对任何形式地对女性暴力”的重要性。 联合国在1999年正式颁布11月25日为“国际终止妇女受暴日”,并从那日开始配戴白丝带一至二周,宣示男人“反对男人以暴力加害女人”,强调对妇女受暴绝不姑息容忍的决心,以致力推动法律与教育改革,进而保障女性人身安全。

1 17 18 19 20 21 22 23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