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回应: 从礼拜徒到门徒

with No Comments

一开始对参加门徒班,其实没有太大兴趣,只是单纯因朋友的邀请,加上妈妈的鼓励,我才参加。那时候的心态是:反正还可以在课业中找到平衡点,功课量也不会太重,就姑且一试吧,当作一个学习的机会。 在接触“红本门徒”之前,我算是一个“礼拜徒”,只去星期日崇拜;而且除了星期日崇拜时,其余时间根本不会翻看圣经。那时我心想,反正已经相信主,干嘛还要多花时间翻圣经? 在参加门徒课程后,一个星期6 天的功课让我不得不开始翻查圣经。那时并不是出于自愿,纯粹是因为如果不翻圣经,根本做不了功课,上课时就会完全听不懂。所以,做功课成了我每天必须翻看圣经的动力。 既然只是个“礼拜徒”,就更不用说有什么个人灵修了。 但参加红本门徒后,我开始把做功课当做每一天的灵修;一课课做下去,我慢慢走过圣经大大小小的故事,也“看”到以前很多没听过的信息、圣经人物,甚至是耶稣行的神迹。我才知道,上帝早就在我们还未出现在这世上前,就为我们打点了一切。我渐渐知道,閲读圣经能让我从中学习上帝的旨意,而我也会抄写一些触动我的经节,在我疲乏困倦来提醒我閲读神的话,从中得到力量(例如太十一28:“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下一次再见 课程接近尾声时,我们被安排到美里感恩堂负责的三间长屋进行一日短宣。在这短宣中,我被分配到敬讚小组(长笛手)和主日学。这是我第一次用乐器来服事上帝,心情真的很紧张。 在第一间长屋时,其中一位小提琴手的琴弦出了问题,这让很依赖琴声的我精神紧綳到快要断线了。不过感谢主,这情况在第一首诗歌过后就解决了,也感谢主平静我的心。 在主日学时,第一间长屋的小孩只有三位,负责主日学的我们就有四位;老师比学生多的情况,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觉得教主日学原来也可以轻鬆应付。结果来到第二间长屋,人数把我吓傻了,主日学小孩有19 位,负责的老师只有2 位;但感谢主,上帝预备的够我们用,甚至更丰盛;剩下的门徒学生也乐意帮忙看顾参加主日学小孩们,而孩子们也很活泼、很捧场地配合进行主日学。 在准备离开时,我对着坐在墙边的老婆婆们打招呼说再见,她们很热情地伸出手来跟我握手说谢谢,还说了下次再见。心里涌上一股暖意,却也有一丝酸楚;开心的是婆婆们的热情,伤心的是,不知道几时会是“下一次再见”。 在这短宣中,我重新学习感恩这门功课——感恩我们有教堂,软硬体设备都齐全还能够凉爽的吹着冷气听牧师证道。跟这些原住民相比之下,有时我还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所以,在此鼓励还没拿“红本门徒课程”的弟兄姐妹,一起来做主的门徒吧!你一定能够学习到更多,不会后悔!( 吴贞仪)

学员回应: 不要犹豫 Just Do It!

with No Comments

2015 年4 月到2016 年6 月,我在禧恩佈道处参加“红本门徒”课程,让我生命从此有微妙的变化。我开始清楚每个礼拜来教会的目的是什么,开始更了解上帝创造我的意义何在。 以前的我,觉得去不去教会其实没那么重要,饭前没祷告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对我来说读经祷告根本是不可能的。但自从上了“红本门徒班“后,上帝在我身上动工,我开始固定出席崇拜,固定做饭前祷告,固定查经祷告,会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过去不会做的事。我开不惊天动地的改变始学会将重担交托给上帝,学会用上帝的话勉励自己,也勉励别人。 这个班,不但让我属灵生命得改变,也让我认识很多朋友。门徒班的每一个人感情变得越来越好。一开始,我是很后悔的,因为对正在求学的我来说有一点吃力,时间安排不是太好。后来,坚持一课课地上,就越希望时间过得越来越慢,让大家有更多时间享受一星期一次的门徒时光。因为也只有这时候,可以放下一切重担来到上帝面前,一起学上帝的话。慢慢的,大家开始一起在主爱里成长,不让大学时光留白。 我每次上课都很开心,也很期待每个礼拜上门徒课,期待与朋友们一起分享,聆听上帝的教导。还记得,我印象最深的是,由于时间安排上有困难,所以大家决定某一天早上五点到教堂上课。早醒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真的很困难,但虽然很煎熬,可大家依然没人迟到,准时上课,然后一起吃早餐。那是一段不会忘记的深刻回忆。虽一大早,大家依然很有精神地听课,在神真的凡事都能啊! 最后,如果您有机会参加红本门徒班,请不要犹豫,Just do it;一起体验上帝大大小小的祝福,上装备课程,装备自己,为主行大事!(方旖旎)

学员回应:不惊天动地 的改变

with No Comments

我并不是在一个基督化的家庭长大,家里也没任何宗教信仰,所以造就了我这个标准的无神论者。 过去的自己认为,为人处世就是对得起自己及身边的人,不犯错且平平凡凡地过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我最大的期望。那时,我心中对于基督徒存有偏见(有些基督徒没好见证),使我一次次地与拒绝接受福音。 感恩的是,我身边有一个又一个“天使”出现,带着我,陪着我去教会。他们让我有机会亲身经历上帝的作为,并认识那独一的主。 依稀记得,当我隔了好几年,再度踏入教会的那一天,讲员的主题是“拣选”。讲员说,所有的基督徒都是蒙恩受拣选的,无论你离得多远,上帝终究会找到你。那时候的我,心里震惊地想说:“哇,上帝兜了一个圈,还是找到了我!” 在上红本门徒班时,我每天读经祷告做功课,每个礼拜需要抽出时间去上课。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从一开始的排斥嫌弃,到最后的自然而然地上课,那是我绝对想不到的“自己”。 因着红本门徒的缘故,我“经历”一遍圣经的旅程,对自己的信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盼望。在生活上当我遇到难题时,会开始学习用祷告代替埋怨。我开始习惯将生活上的大事小事交托上帝。我开始担心自己的行为有没有绊倒别人……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上了红本门徒之后开始的改变。这些改变并没有多么惊天动地,但却踏踏实实地改变着我的生命! 如果问我在这红本门徒中最大的得着是什么,那我想我会回答你,从小就是一个无神论者的我,现在能在这里,还在教会中与所有弟兄姐妹学习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得着!(郭岱精)

信心的旅途,我愿意!

with No Comments

文/刘久贤(门徒班导师) 在门徒红本导师训练后,当届教区长就问我:“久贤老师,今天以后你就是一位合格的门徒红本导师了,请问你能为主耶稣基督做什么?” 我想了很久,于是她告诉我:“今天的青、初年龄层的弟兄姐妹灵命逐渐下滑,我们教会需要栽培门徒。老师中,你是最年轻的一位。你有如此看见,这是我主的声音。我们需要有你们这些年轻的老师起来带领他们迈向坚固的信仰根基。” 我顿时心里燃烧起来,就回应:“我愿意!我要为主耶稣基督寻找更多青年的灵魂,让他们能够装备成为彻底门徒!”。 不容易的课程 上帝使用我这卑微的器皿,甚至没时间让我预备,就让我当上门徒导师,至今已三年了。三年来带领的门训学生还真的多为青、初成的学员,特别在去年(2015 年)上帝又让我听到禧恩布道处的大专呼声,我就同时连任了他们的红本门徒班老师。一年教导两班门徒课,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挑战: 第一,我必须了解初信者的背景,面对“门训内容对他们来说是不简单” 的挑战; 第二,我也必须面对学员的发问,甚至他们无时无刻都会问些超出课程范围的问题,对导师而言也是一项挑战。虽然长辈常劝我无须理会那些超出范围的问题,不过我还是会尽我所能地回应。 事实上,门徒课程对学员而言,要经过10个月的学习是很累又漫长的;而且门徒课程1/4的内容会进入神学历史的部分,对我们(特别是青、初成)来说是很闷的。为何门训学生人数逐年下跌?我发现主要是因为会友比较缺乏教会历史观,他们不明白为何要进入历史,回到过去的圣经历史;他们或会认为这些只需明白就好,更应看重的是教会现况,历史只是一个参考的过去。所以,当学员们一接触圣经历史时,总觉得过去的历史和身处现在的我们没什么直接关系。 因此,我在第一天就想了解学员们参与门徒的目的,不稀奇得到的回应只有两个:“我是被拉来的/ 结伴而来/ 不是主动”或“我来为了要来理解圣经”。学员们会如此回应,这就显明了在我们教会里,信徒的教会观已不断地被淡化了;如果门训不大力推广,会友的信仰根基会像是在原地打转的陀螺。如果教会的运作只是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话,我们或将会面临所谓的“协会化的教会” 教导过程挑战多 在教导过程中,我发现们分享如何处理教会问题时,并没有回到使徒时代的初期教会“取经”。比如门徒中的“教牧”那一课就指出,保罗当时是如何教导提多和提摩太处理教会的问题;而我们总是倾向以自己的眼光或经验处理问题,而忘了回到圣经寻求解惑。 这三年的教导中,我发现如果能更深入了解门徒课程的内容体系,会让我们少些“压力”:1. 我们的课本是圣经,不是“门徒研读手册”。“红本门徒”第一课的“权威”就是教导我们要先降服在真理的权威下,才能做上帝的门徒, 第19课的“彻底门徒”,耶稣也再一次强调遵守真理才能做一个彻底的门徒。 2. 门训的每一课都有独特的主题和标题,主题为我们导航,标题带我们走进历史线,让我们放下现在,走进特定的时光隧道,回到一个特定的历史空间,来思考当时的历史与神学处境。从中,我们可以做出对比,并领悟到今天我们与历史的关系,从中更能认识 “雅威”(耶和华)上帝。 3. 门徒课程最终是要把学员带到人性基本问题,并奠定信仰的根基。今年的门徒班中,我得知学员们(特别是大专生)面对异端(如上帝母亲教会、摩门教、逾越节教会等)的冲击。感恩的是,其中一些学员如此回应:“若不是我上门徒课程,巩固信仰,单靠团契聚会,我就已经是他们的一员了。” 4. 门徒课程以人性问题为开始,终以门徒标志(红本)结束,标志就是回应人性的问题,在每一课 人性问题中,我们感受到它就是在讲述我们现在面对同样问题的处境,所以在标志中我们的回 应,我们才能在灵性方面领悟到原来我们要如此的去面对问题的处境。 5. 许多会友不知要如何读经。如果要我推荐,个人认为门徒训练的读经法是最有系统的:按着主题读经,能增加我们与主的计划紧紧扣在一起。在面对真道时,我们以其中一段的经文来“解刨”真理,思考三个中心问题:神是怎样的?我是怎样的?神跟我的关系是怎样的? 很感恩,今年能与美安(10 位)及禧恩布道处大专(15 位)学员一起学习。他们是一群认真学习真理的人,特别看见青年人要预备功课,又要面对学校考试,但却从来没缺席任何课程。而且,学员们的思想成熟,也让我很惊讶,他们有时发问的问题,真的让我有别的“看见”。 由此可见,在日新月异的资讯时代,导师的教导是挑战重重,甚至还须面对学员对“上帝存在的真实”的问题,不过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在过去上延伸课程时,我的“拉比”――刘世尧牧师曾教导并影响我:“世上没有愚蠢的问题,我们为人导师必须要接纳,有责任要把学员带回神的基要教导(Dogma)。久贤,这是上帝给你的功课与操练。” 所以,如今做导师的我,无时无刻都在学习如何回应问题。感谢主,透过学生的问题,可以不断地提升我的悟性和灵性。当然,与我同工的老师——黄立开牧师、世兴、传才、惠珲和效维的委身老师团——让我觉得,每次在处理学员们的问题都是“五人行,必有我师焉”啊! 所以,当我看见学生的成长,甚至参与服事,这实在是门徒训练的成果!记得上了三十四课后,我曾再问那些回答他们是被逼或被拉来上课的学生同样的问题,其中一位学员使我感到欣慰,他说:“我来教会,原以为可以透过教会得到什么好处。如今门训转化我的思维,让我好好思考,自己能为主耶稣基督做什么!” 学员们,谢谢你们认真看待神,认识神,回应神,希望你们学以致用,上帝要大大地重用你们! 我希望,所有美安堂会友及禧恩布道处会友,都能成为门训学员,好好训练自己成为“彻底的门徒”——成为家中的门徒,朋友中的门徒,工作中的门徒,社会上的门徒,普世性的门徒!这,才是一个信心的旅途! “你們如果住在我的話語中,就真是我的門徒了……”(约八31)

禧恩布道处华语门徒班结业礼

with No Comments

禧恩布道处第9 届华语门徒班结业于2016 年6 月12 日 结业,由刘世兴 、刘久贤担任导师, 班员包括:郭岱精、张证凯、张文珊、刘娗宏、方旖旎、方乃增、吴贞仪、陈頲煊、王峋 程、林若华、关兆辉、陆泽政。

家事国事天下事:台湾浸信会两名牧安息主怀

with No Comments

素有“宫廷牧师”、“蒋家三代御用牧师”之称的周联华牧师,8 月6 日开车途中因心脏病发猝逝,享寿九十六岁。 周牧师是在教会同工陪同下,自行开车由台北阳明山下山,途中因突感身体不适,由救护车于下午5 点20 分送往振兴医院急诊室。经抢救50 分钟后无效,宣告死亡;死亡原因是“心律不整”、“心脏疾病”,自然死亡。 1920 年,周联华牧师生于中国上海。他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企业管理系,1949 年赴美国留学,获得美国南方浸信会神学院哲学博士、山福大学荣誉神学博士。 1954 年自美返台,周牧师进入士林官邸的“凯歌堂”,担任蒋家私人牧师。除每周为前总统蒋介石、蒋宋美龄主持礼拜;后又引领张学良信仰基督教。这些年来,蒋介石、蒋宋美龄、蒋经国、蒋方良和蒋孝文的追思礼拜,均由周联华主持。 周联华同时在台湾浸信会怀恩堂担任牧师三十余年,并数度出任东海大学董事长。其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关系良好,获推荐出任“基督教在台宣教百週年纪念筹备委员会”主席。 数位牧者在接受《台湾醒报》专访时表示,周联华牧师是一位极富“人味”的牧者,80 多岁了都还到穷苦地方服务;而且他经常叮嘱传道人,不要在主持婚丧喜庆时收红包。 周联华牧师也是少数集中于研究、写作的华人神学家。他一生专注神学论述、圣经翻译、教育、促进教会合一等事工,对华人教会有极大的影响。其中,花费最多时间的工作乃在翻译圣经,在他的手中完成了《圣经》现代中文译本与和合本修订版,让更多人能够使用浅白的白话文阅读圣经。这也成了很多教会、信徒重要的信仰根基。另外,周牧师也曾力促中台两岸教会的交流,特别是取得中国政府对印刷圣经的同意,促成中国爱德基金会如今可以大量印刷圣经的美事 周牧师最有影响的着作是共7 卷的《神学纲要》、《新编讲道法》,成为牧师们讲道必用教科书,极富贡献。 另外一位浸信会资深牧师施达雄牧师也于2016 年8 月 8 日安息主怀,享年76 岁。施牧师曾任台湾浸信会神学院董事长、中华浸信会联会主席、艺人之家牧师,并担任景美浸信会主任牧师 35 年、荣誉牧师 14 年。施牧师也曾兼任教职于台湾浸信会神学院、香港浸信会神学院、辅仁圣博敏神学院等神学院校。施牧师亦是着名基督徒作家施以诺博士的父亲。 施以诺博士回忆父亲时表示,其父一生竭力向人传扬上帝的爱,热心助人,虽收入有限,但对有需要的人从不吝于慷慨解囊。浸信会联会总干事曾敬恩牧师也指出,施牧师对于栽培后进一向不遗余力,即使健康状况一直不佳,当依然关心群羊。

一场文字遇:一流的“杀手”!

with No Comments

文/ 韵琴(卫理报记者) 从小就对写作有深刻的恐惧感,小学时的作文课更是一个无可躲避的折磨,更没想过自己的一生会与文字扯上关系。岂料上帝就是如此奇妙,不但让我爱上文字,更大概穷极一生也不会与文字分离。 坦白说,小学时期爱上阅读,第一本阅读的长篇小说即是武侠小说——《射鵰英雄传》。那时拿了哥哥从图书馆借回来的一套4 册猛“啃”,从此爱上了阅读,也因而发现了文字之美。 中学时期的我依然喜欢阅读,也开始接触文字;但提笔写作就仅仅是为了考试。然而,我的文笔好像还不错,通常都会帮我拉高中文科科目的整体分数。 大学时期选择了新闻系不是因为爱上写作,而是父亲认为我有写作的天分,不应该被埋没; 再加上中文系又不适合我的性格所致。对未来还没有一个特定目标的我就傻傻选择了新闻系,却在修辞课程的学习中,再次被文字的美所震憾。 一个名词可成动词也可成形容词,当年修辞课的讲师用了一首歌曲来表达――台湾歌手苏芮的一曲《牵手》,首次让我感到文字的多变。原来文字不单单只是书本上的美,而文字的活才是最让人感受生命力的地方。从那天开始,我开始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不能自拔。 后来,开始重读一些曾经读过的小说,从理解故事的角度,转向欣赏文字之美的角度读小说,发现古龙在小说中的用字虽少,但给我的画面感却是最强的。同时,他的文字需要有一定历练的人来读,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就如我在中学时期读他的《七种武器》与在大学时期再读,完全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小说中的故事不再吸引我,吸引我的却是古龙用一个武侠世界带出了一个现实世界;毕竟真正可以伤人至体无完肤的,从来都不是实质上的武器。 毕业后的某天看了一部电影,戏中有句台词说,“笔有时也是可以杀人的!”,这句话可真是太有才了。先不论笔是否是一种武器,笔所带来的文字,却是肯定可以杀人的,君不见至今依然有文字狱的存在。由此可见,文字才是第一流的杀手也! 可是,文字如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可以杀人的文字,同样可以救人。若是我们运用得当,是可以流传远久的,更有无穷的力量,圣经就是最好的诠释。

一场文字遇:撰写见证7 招式

with No Comments

文/ 摄影:杨善(创作人) 人一天学习或工作后,会感到疲累,需要好好睡一觉,就像手机没电那样,充电之后就会有满满的能量。 脑袋里想不出东西了,就像扁扁的牙膏一样,再也挤不出东西的状态,这时就要买一条新牙膏了。 因为听说有些学校为了学生的语文科的作文成绩会理想,天天要求学生们背作文,结果搞到老师与学生都产生很大压力。为了不想看到创意无限的学生们,变成千篇一律,了无创意的“复制猫”,我就产生写这篇文章的念头。 创作的灵感泉源,许多时候是来自多方面的阅读与体验,经过消化、思考、分析、整理,进行二度创作才产生的。如果只是一直背别人的作品,那么创作力就无法展现了。至于写作的灵感哪里来?我这里就分享创作7 招式。- 第1 招:往自己身上找灵感。 A.生命奇妙源头,是值得探讨的题材。当精子与卵子结合,在子宫落床,细胞就以倍数成长的速度进行分裂。在十个月里头,从无到完整,成就了一个小婴孩的新生命。这样的一篇文章中,可以表现出生命的奇妙变化,还有妈妈那个充满爱又伸缩自如的奇妙肚子,充满生命的活力。 B.一家的兄弟姐妹是同一个肚子养出来的宝贝,当中必有许多可以感动人的元素及成长故事。电影《我的兄弟姐妹》中有句话很感人,他说:“兄弟姐妹就像天上飘下来的雪,落在地上,融化成了水,就再也分不开了。”家人之间的情感,信手拈来就是一篇。 C.对于生活贫富、喜怒哀乐,我们是有选择权的,因为我们可以透过奋斗与努力的故事来激发人向上。中国首富马云出生也非富贵之家,但是他靠着梦想、努力、智慧及能力,以十五年的时间,一步一脚印地成功变身为挂牌上市集团的首席执行员。 D.感恩自己恩赐,建立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人定位自己的最重要心态。很多人自怨自艾,总是消极地看待生命,也总是习惯性地埋怨别人。这种人充满了负能量,自己及身边的人都活得辛苦。我们何不学习尼克(Nick Vujicic),一个一出生就没手没脚年轻人。他也曾经埋怨过,但是当他认清自己的状态,接受自己的样子,看清楚生命的价值时,他积极学习与训练,成为了全球最激励人心的讲师之一。他也出版了多本励志及信仰倡销书。 E.我们有能力可以为自己,为别人、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上帝做什么呢?每一个人最基本的存在价值,就是不要成为社会及国家的寄生虫,破坏社会次序及安宁,影响国家名声及形象。我们都有能力做大小不同的贡献,也可以在混乱的社会做一道光,照亮周围的人与环境。 ■第2 招:往家人身上找灵感。 A.感恩经历:在一些家庭中,不幸遇上家人患上癌症,从此过着一段抗癌的艰难时刻,无论是照顾病人还是经济压力,辛苦的经历总能启发及感动许多人。生命中大大小小的阅历与转折,如果站在感恩的角度来看待,都是生命中珍贵的学习与收获。 B.感动事件:那些走过死荫幽谷的人;从严重的车祸中意外生还者;在一场大病中成功康复者的故事;或者一个老板的血泪奋斗史,都是值得写成文章来激励别人的。记得一点是,故事要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C.感情阅历:家人、兄弟姐妹、爱人、夫妻、孩子的身上,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可以是细腻情感的抒发与写照。做父母的应该多与孩子们沟通,将亲子的故事写成教导人相处之道的篇章。 D.别人对我付出令人感动的爱,或我对别人付出爱的行动,都是值得将它化成文字,成为社会上激励人心的感性文章。这个社会充斥着消极的负能量,需要正能量来改造低靡的社会风气。 ■第3 招:往信仰上找灵感 凡是正统,有益于人及社会的宗教,都会靠一本经书来教导人修身养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义人。圣经是世界第一书,其中的智慧金句比比皆是。 A.我深信圣经中的智慧言语,可以启发人活在思维清晰的状态下,做蒙神喜悦的人,做蒙神悦纳的事。我们常陷入自以为是的瓶颈当中,以情绪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结果常常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圣经智慧的话语,常给人最有力的帮助。牧师的深入浅出的教导,更直接的让听道者明白圣言。 B.静静的思考恩典,是信仰得着上的重要动作。一个行为呱噪及脾气暴躁的人,难以静下心来品尝别人为他付出的爱,也不会感恩生命当中所获得的恩典。教会弟兄姐妹的分享,事奉的领受与心得,都是文章中有可看性的内容。 文章中有可看性的内容。 ■第4 招:往阅读上找灵感 A.属灵书籍可以让读者深入地看待自己的信仰与生命,从真理中找获生命的意义与价值。B.激励书籍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书种,因为整个社会、国家或世界都散发出消极的信息,所以非常需要正面的激励语言及文字来平衡人们的思想。 C.见证书籍,无论是信仰或自传,分享生活心得或对生命的哲学,都值得一读这样的文章。 D.有益书籍可以启发人们的思维,眼光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的豁达,这对于个人或家庭或社会都是很棒的。 E. 学术书籍可以提升人的水平,也直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水平。 ■第5 招:往音乐上找灵感 A.常参与教会活动的人,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比较多。例如《普天颂赞》歌集、新编流行诗歌等,有些以入世为方向,让大众可以听到这些美好有意义的歌曲。一些歌手如巫启贤等,也都出过福音歌专辑。 B.原创歌曲是一种值得听的音乐,那是一个音乐人的巧思与心血。我本人从中学开始,多集中在购买创作歌手的专辑,总认为自己唱自己写的歌比较到位。 C.正面思想的流行歌曲其实也很多,像周杰伦的《稻香》、李宗盛的《跟自己赛跑的人》、周华健的《朋友》等,不胜枚举。好的歌曲在心中重播,可以帮助创作人写出有意思的作品。 D.纯音乐可以帮助人发挥想象力,你可以一边听着音乐,一边为它填词,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创作学习。 … Read More

一场文字遇:文字:爱与希望的种子

with No Comments

文/ 李慧鶯(圣道堂) 最近一位面书友对我说,她曾在一本最赚她眼泪的书上留下很多的文字,书本借给朋友后却被弄丢了。她因此耿耿于怀,一直想要找回那本书。那时候的她刚得知父亲罹患癌症,所以在流着泪、读着那本书的同时,她在书中留下了不少文字。 我对她说:“相信拿走那本书的,会是个有心人。 妳的文字或为那个人带来帮助也说不定。书可以被拿走,心中所存的那份真挚的情感却不会不见。”她因此得到安慰。 我想起多年前我在一位姐妹陷入低潮时写了封信鼓励她。后来她对我说:“你应该继续写,你的文字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自此之后,我都一直在写。偶尔颓废懒散,但我确实都在写。 我想,文字的存在价值,除了历史人物记载、资讯分享等,就理应为人们带来爱与希望。文字其实蕴藏着很大的力量。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手中的笔比手术刀来得锋利与尖锐。有趣的是,从圣经里我们也可以看见上帝是如何地重视文字,并用文字来成就许多事。 一、律法与诫命:上帝亲自将诫命写在石版上,交给以色列人,为他们世世代代的律法。 • 耶和华在西乃山和摩西说完了话,就把两块法版交给他,是上帝用指头写的石版。(出卅一18) •王听见律法书上的话,便撕裂衣服……说……因为我们列祖没有听从这书上的言语,没有遵着书上所吩咐我们的去行,耶和华就向我们大发烈怒。(王下廿二11、12 下、13 下) 二、传达信息/ 命令:在面对矛盾或疑惑之 际,透过书信或文字可消除人的疑惑,也使人能作出正面的回应。 • 他们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众人,交付书信。众人念了,因为信上安慰的话,就欢喜了。(徒十五30-31) 三、预言/ 启示/ 提醒:透过文字,神把将来要发生的事告诉、警戒世人。 • 因此从上帝那里显出指头来,写这文字。(但五24) • 所以你要把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启一19)四、实录/ 见证:用文字记录家谱、历史与见证,让后世代的人可以参考、学习。 •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民三40) • 那夜王睡不着觉,就吩咐人取历史来,念给他听。(斯六1) • 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约廿一24)五、问安/ 鼓励/ 坚固:使徒保罗透过许多写给教会的书信,鼓励、坚固了众信徒,使福音兴旺。保罗深知文字的重要,也爱文字,甚至在离世前所惦记的也是为福音而写的文字。 •……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提后四13) 然而要一直保持那颗对文字的火热之心也非一件易事。当日子变得忙碌,除了每日的灵修、读经祷告,闲下来时我们或许就只想歇息。你是不是也与过去的我一样,很多时候宁愿坐着发呆,也不愿意提起笔或打开电脑屏幕敲打键盘? 因为对自己惰性的认知,我在2011 年开始写部落格——“与祢共舞”。除了提醒自己要定时更新部落,将灵感化为文字,我也透过指尖敲打键盘,写下生活的点滴。部落格对我而言,是写作的天地,也是我的日记本。而这片小天地培育我对写作的毅力、让我坚持这份热忱,直到如今。 你呢?今天就播下爱与希望的种子,到了时候就会有收成!

一场文字遇:卫理报寻人启事

with No Comments

文/ 震凌(卫理报编辑) 今年是卫理报创刊65 周年。能走过65 年除了因为上帝这位最伟大的“幕后主使者”之外,小编深深觉得这份刊物与最不可或缺的不是编者,而是作者与读者。 因为编者不可能独自一人完成一份刊物,而是需要许许多多的作者提供不同类型的稿件;再进一步说,当一份刊物出版之后,若没有人读,也是枉然的。 所以,我们很需要作者,也需要读者!只是,卫理报到底需要什麽样的作者呢?或说,小编们会期待收到什么类型的信仰文章呢? 在小编负责编辑的这几年中,感触有点复杂(有点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的感觉),那就是收到很多弟兄姐妹美好的感恩见证。这类的见证不仅很感人,且有相当类似的共同性──遇见苦难如同大波浪,蒙神保守感恩度难关。换句话说,许多人好像总得到遇上某种苦难(可能还得要是大苦难)──或生了重病,或死里逃生,或转危为安……然后,才藉着文字传讲上帝的恩典。当然,这些见证都很美好,令人感动,也很激励人心(此为喜)。然而,小编也在思想,是否我们就只能写这类的感恩见证呢(此为忧)?我们是否知道,原来从生活点滴或平凡琐事中也可以有信仰反思?或许也能在我们的娱乐与爱好中,有真理的领悟与体会呢?或从职场、家中、我们的社交圈内,样样都可以“信手拈来”,成为信仰素材呢? 经故事包装的真理 因此,除了病得医治、死里逃生、转危为安之外(这些稿件依然是我们最需要的),小编也期待可以收到一些透过生活与生命中的不同层面与事物,自然流露传递以基督教信仰为本质及内涵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婚姻观、金钱观、时间观、政治观、环保观等等。 另外,我们希望这些“真理”是经过故事(不管是你自己的还是他人的故事)包装一下,好让它更贴近人心,引起共鸣。而这些委婉又不突兀地将信仰融入生命与生活故事中的文章,特别适合提供放在星洲日报周日副刊的“生命树”,因其对象是普罗大众(太直白或说教式的会令人反感反弹)。我们格外需要那种透过故事或经历,很自然,不刻意地,很生活化地将信仰若隐若现地呈现出来。 另外,卫理报也格外需要能以信仰的眼光解度,并以信仰角度回应时事政治经济、社会现象、民生百态等的文稿。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