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

with No Comments

莫非四月主持微写作书写营 学习在网路文化发挥影响力 2018东马微写作书写营:微时代、微写作,写出巨大影响力! 这是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也是微写作的天下。每天文字扑天盖地袭捲人间,但并非每篇文字都有强大力量,可以引人注意、愿意阅读,为你按赞或推转,甚至在生活中引发行动。反因互相排挤效应,使许多毫无特色的文字瞬间就被淹没,不见天日。这其中也有大量承载信仰的文字,因为严谨、生硬又重复,不但无法撼动灵魂,反而化为文字大海中的一堆堆泡沫,转眼消失。 如何用文字以小博大掳获人心?如何靠笔尖力量触摸灵魂传递福音?本课程将深入探讨微写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探讨微写作的特性、微写作修辞学、为谁而写、如何在网路文化中发挥影响力、如何成为网路宣教士等。 主讲 : 莫非(创文培训书苑主任、富勒神学院神学 硕士、2012汤清文学奖得主) 日期 : 2018年4月19日(四)至22日(日) 地点 : 诗巫百周年纪念园 对象 : 有智慧型手机或Ipad,且日常使用社交媒 体(如面子书等)的基督徒(上课要实际操作) 人数 : 35人 营会奉献 :(包营会膳宿及课堂材料)RM230(28/2前), RM280(1-30/3) 报名截止 :2018年3月30日 欢迎来电/电邮询问详情或索取报名表格;联络电话:+6084-333021/333028;e-mail:scaccmm@gmail.com。 营会奉献可亲自交至卫理报,或经由银行汇款: 银行/Public Bank;户名/SCAC;户口号码/3113105721。 银行汇款后,敬请务必将存据电邮至scaccmm@gmail.com,以方便处理。 王永信牧师安息主怀 王永信牧师已于2018年1月4日清晨在美国旧金山湾区家中安息主怀,享年92岁。1961年,他在美国创办中国信徒布道会,藉着《中信》月刊,通过文字传福音。1974年,他是“世界华人福音运动”(华福运动)的发起人之一。1989年,他创立“主后二千普世福音遍传运动”及“大使命中心”。2006年,他编辑《美国回归真神》一书,印製50万册,送给美国朝野各界领袖,也发动北加州华人教会举行“美国回归真神”祷告大会,目前仍每年进行。生前,王牧师曾多次来砂拉越诗巫主领各种聚会。

图说新闻:逸恩堂少年远离手机 回归自然

with No Comments

加拿逸逸恩堂少团于12月12日至14日,在如楼某香蕉园举办第一届露营,主题为“远离手机,回归自然”,共有十位少年人参加。 该营会规定所有参加者必须交出手机,直到营会结束才归还。这些少年人在三天两夜的营会里体验森林步行、起火烧饭(用香蕉叶盛饭)、体能游戏、传统游戏、绳索技巧、急救法等;让他们在山林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会上帝伟大的创造,并让心灵沉淀,暂时远离科技世界,真是美得无比! 盼望少年人能继续每天都会花时间与上帝亲近,而不是时刻低头玩手机。(刘惠清)

MY Centre派队参加 巧固球全国赛事 夺得15岁 混合组冠军

with No Comments

MY Centre于2017年12月15日至17日派了两支队伍,共18名球员参与2017年马六甲巧固球骑士杯比赛(TKTC 8.0),成功在15岁混合组中获得冠军,另在公开混合组中获得第五名。 该项比赛的地点在马六甲Stadium hang Jebat, Melaka,比赛也是国家队选拔赛。 近年来,MY Centre已经有好几位球员被选上成为国家队代表,并前往中国、台湾、菲利宾和新加坡参加国际赛事。 目前,MY Centre开始招收新球员,以便能有更多球员的生命素质被塑造。球队训练时间为: (一)男子组(小学/少年/成人):每周一(公共假期除外),傍晚6时到晚上9时 (二)女子组(小学/少年/成人):每周五(公共假期除外),傍晚5时30分至晚上8时30分 欲知详情者,可拨打084-311313询问。(MY Centre供稿)

图说新闻:新怀仁堂二手货市场一举三得

with No Comments

每年阳历1月1日,新怀家成团一定举办二手货市场的摆卖,今年也不例外。2017年12月26号后,活动中心就可看到大包小包二手货品,琳琅满目,多不胜数。在成团契友合作无间下,货品分类并摆在不同摊位,好让顾客方便选购。 当天九点开始,就有很多友族同胞陆续来选购心仪物品,今年甚至也吸引马来同胞来捧场。 新怀仁堂举办二手货市场的目的,是为了要帮助有需要和困苦的人(尤其是原住民朋友)。加上如今经济萧条,很多人失业,面临经济困难;购买二手货可帮助他们减轻经济负担。 其实,新年来临,许多人打扫房子多会发现一些物品不用却也舍不得丢,而二手货市场不仅能帮忙解决绝他们的烦恼,又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又能将所卖的钱奉献教会,支持教会的事工,可说是“一举三得”。(俞晶晶)

诗巫幸福中心2018年活动 办多个婚姻亲子课程

with No Comments

幸福家庭与辅导部属下诗巫幸福中心2018年系列活动,鼓励弟兄姐妹踊跃参加。 1.“爱是陪他/她过一生”婚前教育课程。对象是已订婚的未婚男女、有固定对象并计划结婚的未婚情侣或新婚夫妇(1年内)。详情如下: 日 期 地 点 截止日期 课程奉献(每对) 第26 届 19-20/5/18 晶木酒店 12/05/18 RM230.00 第27届 17-18/11/18 晶木酒店 10/11/18 RM230.00 课程时间 (六)8:00am-5:00pm ; (日)9:30am-6:30pm 2.亲子课程:协助父母在教养儿女时更加得心应手。详情如下: a.“儿童性教育”课程 日期:7/3/2018(星期三)8:30am–10:00am 课程奉献:RM 50 地点:幸福中心 b.“优质下一代的教养关键”课程 日期:3月8日(四)开课,8:30am–10am, 为期3个月。 各个阶段课程奉献:RM 80 地点:幸福中心 c.“一分钟搞定你的孩子”课程 日期:8月2日(四)开课,8:30am – 10am, 为期3个月。 … Read More

心乡处处:凉山义诊之顽强的生命

with No Comments

文/陈心洁(临床心理学博士) 虽然我们印象中只有非洲人民饥饿得瘦骨嶙峋,菲律宾马尼拉才有人吃垃圾堆里的剩菜,叙利亚难民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然而在中国的某个村庄内,这些苦难的故事也离我们不远。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国人民,也许真的挥金如土;但深山里的少数民族,却成了快速致富经济发展的牺牲品。九十年代凉山彝族青年外出打工的潮流,把毒品和艾滋带回家乡。这廿年的感染率,其实已经达到高危的数字。有些村落,百分之十的HIV病毒感染率,被隐藏在电脑数据库里。而许多丧生的年轻人,由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是感染者。一代传一代,就有了牧野的哀歌。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他才5岁 他,是我们第一个认识和诊断出的“艾滋孤儿”。我们先认识他父亲,去年冬天访谈了这位父亲的苦难故事;不久后,就传来这位三十岁彝族青年的恶耗。应该是这孩子的母亲先感染了HIV去世,然后他父亲也在病毒爆发后走了。这一年,他才5岁。我们的义诊护士给他测了血——“HIV阳性”。把测验结果告诉他的监护人时,当时大家都沉默了。他的爷爷抱紧了他,在他父亲的灵位前,一脸沉重。奶奶开始哭泣。如果早点知道,受HIV感染的父母其实可以服抗病毒药,和母婴阻断药,生出来的孩子还可能是健康的。但就是发现的太迟了,所以孩子一出生就感染了,直到5岁才被检测出来,而父母已先他而去。 这小男孩还不会哭泣,只是眼怔怔地看着大人们在紧张。我们的志愿者就一直给60多岁的爷爷、奶奶做心理教育,劝他们赶紧带这个孙子去医院领药。可是爷爷的第一个反应是:“不行!如果让人知道了,以后这个娃儿怎么能娶媳妇生孩子啊?!”这句话背后承载着多少世纪彝族家支血脉传承的使命和对艾滋的误解啊。为了传承后代,几个月后,爷爷居然又借了几万块钱“讨”了一个年轻的老婆(听说是精神有问题的),梦想着再为他们的家生一个“健康的儿子”,把根传下去!我们这些旁观者看着这个传统社区的文化禁忌和规范,也是傻了。后来,我们又再回去山上看他们时,这个刚讨回的媳妇居然又跑了,落得这个爷爷一头灰,而奶奶更是伤透了心。什么都没了,唯一的儿子走了,孙子又病了,未来怎么办?! 唯一让我们庆幸的是,在经过这么多戏剧性的转折后,这个孙子终于接受了有关抗病毒的治疗,至少抓住了生存的唯一希望。我们志愿者苦口婆心的给爷爷奶奶辅导,千万不要放弃这个孙子啊, 只要固定服药就诊,他还是有可能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给家里留下后代。 值得吗?值得! 从遇见第一个艾滋孤儿开始至今,这一年,我几乎每天都在阅读艾滋的相关文章——从预防到治疗,彝族到汉族,国外到国内,就是想知道有否解救或避免类似家庭悲剧的答案? 从一个对HIV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渐渐地我熟悉了这个疾病的发展过程,看到了这类病在凉山彝族的传播过程,和持续爆发的生态。本来不该归我管的事,我的信仰良知让我不得不管。于是,我在想,有没有办法可以让这些高危的家庭(比如家里有人吸毒),可以早一点检测出病毒,并接受相关的医疗知识辅导,免得再把病毒传给身边亲爱的人,甚至下一代?(文转下页) 一旦问题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就着急着想要去解决,而不是被动的等待。除了用笔杆子来为他们的苦难代言,希望政策实施者能更多关注这个社会议题,寻找到更适合本土文化的切入点来提供服务。我认为学者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在行有余力的当儿,我的另一层“临床心理工作者”的身份,是否可以把医疗服务透过乡村义诊的方式带到有需要的人群? 于是就有了连续两年,每年一次的义诊团队。虽然找医生找得很辛苦,过程中总是会有出现怀疑的时候,自问:“值得吗?花这么多钱和时间在路上,冒着各种被误解的风险,最终预防效果如何也无法一时看到……” 最后,还是坚持把这个小小的“艾滋预防计划”付诸行动。如果花了两万元,一个星期,七个志愿者的时间,能够救回几条生命,也是值得的。 又一个艾滋孤儿 于是,今年七月,就邂逅了她。她才6岁,今年六月分母亲刚去世,父亲则是去年底“吸毒去世”。在很偶然的家访途中,我们志愿者去看她的表姐。表姐今年16岁,也是孤儿,是赤足从去年就开始助学的个案。从表姐口述,得知这一年她们家好几个舅舅相继去世。她和妹妹目前是由奶奶一人在领养,相当吃力地维持生活。现在舅舅走了之后,把另外两个孤儿(一个10岁的表弟,一个是6岁的表妹)送到了她家。 表姐想辍学出去打工来维持这个家。赤足个案师在倾听过程中,也感觉这两个孤儿的身世符合 “高危人群”,就建议表姐把这两个孩子带到我这里来做“HIV 检测”(rapid test)。 在村口,我们终于找到这个6岁的小女孩,正在外面玩耍得开心回来。我身上的血液检测棒刚好都用完了,只剩下唾液测试棒,就小心翼翼地在女孩的口腔里来回取了唾液样本。十分鈡不到,测试棒隐约出现了一条清晰可见的深色线,但旁边却隐约浮现了另一条浅色线(通常要两条红线为阳性)。我不太放心,于是笑着脸请小女孩再张开口,又拿出一个新的试棒,更小心地取了足够的唾液样本,放入试剂里。几分鈡后,还是一样的画面:一条粗杠,一条细的。 大家心里都很沉重。赤足的个案师嘱咐表姐,隔天带她到镇上的医院去做更详细的血液检查,宁可误会,也不要错过。同样的,路费我们出,希望有个大人可以带着小女孩来。 那天,我们兵分两路,我带医生去乡下义诊,留下两个志愿者来接待这个女孩和她的表哥,并嘱咐她们在验血后带女孩去吃一顿好的,并买一套新衣服回去。当我在乡下忙,看到志愿者在微信群里发来他们在医院抽血的照片和确诊的结果时,心中是百感交集。 “又一个艾滋孤儿”的声音,在脑中回荡。确诊,只是开始;接下来,她还要面对复诊,取药服药等长期治疗过程。虽然药物不能根治HIV,但可以减缓病毒的增生;如果这个娃娃体质好,也许真的可以如正常人长大,结婚生子。 我们陪伴她的志愿者都很喜欢她,说她很乖巧懂事,抽血也不哭,很配合,咳嗽时还会捂住嘴怕传染给别人。只是接下来,谁可以抚养她?去孤儿学校寄宿也是一条路。但是谁来带她去取药吃药,家里大人似乎很不愿意她接受抗病毒治疗,怕有副作用,怕被登记在册,从此贴上污名化的标签;还有很多家族的隐忧,是我们这些局外人无法一时得知的。 能救一个是一个 笔至此,距离确诊已有两个星期,听说小女孩依然在医疗的门槛徘徊。我们在千里之外,只能等待家里叔叔为这小女孩的命运安排。我们好象可以做些什么,却又做不了什么。一位志愿者在回到成都后,谈到这个令她触动很深的女孩,在团队的火锅debriefing餐桌上,无助感来袭泪水涌出…… 这种“悬”在那里的感觉,估计以后不会少有。既然开始走这条路,那就摸索着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吧。能救一个是一个。虽然这个“救法”看起来很漫长,需要一个社区(甚至国家)的支持力度,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果效,有时甚至会遭人误解或排挤。 但我情愿相信,生命是顽强的。这六年来,HIV病毒一直潜伏在她体内,但这位小女孩还是如此精神奕奕地活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她还有更多的六年呢?有什么理由不把关爱和希望传递给她的家族呢? 凉山的故事写到这里,我想该停笔了。有些生命需要文字去结念,有些则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有心人去关注。希望有更多同路人与我们一起探索和同行。 笔于2017年8月9日

父母分享篇:克服学习障碍而成长

with No Comments

文/爱郭宥的父母和哥哥 2017年11月11日下午,我们带着感恩喜悦的心情,参加孩子在古晋卫理关怀中心的第四届毕业仪式。节目当中的“点滴回顾”唤起往事记忆…… 4年前,我们的孩子郭宥已3岁左右,还只会喃喃自语,不懂得用手指向他要的东西,不听从指示,更没有言语表达的能力。但是,他与人有眼神接触,也懂得偷偷观察人的反应。此外,他也能和两位姐姐互相嬉戏。虽然如此,郭宥的专注力只局限于他喜欢的事情,对他不喜欢的事项,他看都不看一眼。带他出门购物或去教会时,总得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气来追、拖、拉、喊…… 故此,我们多方搜索资料与征询多位医生的评估后,确定郭宥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同龄的孩子有明显的落差。随后,我们带着孩子四处寻找治疗的途径,经古晋医院属下的孩童发育成长中心的推荐,我们来到古晋卫理关怀中心。 深入明瞭中心的目标宗旨与运作,中心的负责老师评估郭宥之后,他正式成为中心的学生,接受早期疗育。初期阶段,父母必需陪同孩子一起学习。经过1年每周1小时的学习锻炼,郭宥渐渐可以认知家庭成员的称呼、基本颜色和形状,也学会等待、轮流、服从和回应一些简单及有手势的吩咐要求,且能适当使用与说出单词。 在与孩子一起在中心学习的时光,身为父母的我们也获悉老师们的教学技巧,试着在家里继续应用,让孩子有更好加深的认知。透过教育性的节目和游戏,加强孩子的专注力。郭宥在多方面的发展都有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在他的语言沟通方面,他会主动表达他的需要和使用语言跟身边的人沟通。 有信心和盼望 待郭宥进入没有父母的陪同并到中心学习的日子,郭宥会听从老师的吩咐,偶尔会帮老师提醒其他朋友服从指示。他渐渐辨认许多词汇,开始问问题,正确使用形容词或数目字的比较。在自立方面,郭宥可以自己上厕所,如厕后会抽水、洗手,收拾放回原位。他慢慢学会辨认朋友的名字!在家,我们透过自制短片教导他辨认家族长辈的称呼,嘱咐他时刻尊敬长辈。 6岁的郭宥在中心的学习表现都有进步,在家中和学校也是一样。他会主动和朋友同学们一起玩乐,与老师父母有简单的会话,也协助完成简单的家务。 在这几年间,郭宥也固定接受行为治理与语言治理,按时咨询医生的评估。他在美地幼稚园接受正规教育,与老师同学有良好的互动和基本沟通,且有学习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非常感恩中心的接纳,老师们的辛劳付出,爱心教导,带领郭宥一步一脚印克服学习障碍而成长。虽然他学习的专注力还是很短,至少我们已懂得如何克服,继续教导他。我们从当初的焦虑无助而变得有信心和盼望。我们更体会必需以爱心鼓励、肯定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重要的是他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现在,我们一家人可以安心去教堂,也可以开开心心去购物了! 在基督里我们都是一家人,愿上帝赐福关怀中心,保守中心的每一位肢体,成为盐与光。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一切荣耀归于主!

父母分享篇:让需要的孩子有起跑点

with No Comments

文/Lee家长 感谢上帝在美里建立了“卫理希望之家”,让有需要的孩子有了起跑点,也供应家长各方面的资讯;并让家长在老师的咨询协助下,晓得如何着手帮助孩子。透过中心,获知有家庭支援小组,从中也学到窍门如何对准孩子的学习方案,帮助孩子的成长需求,让我受益良多。 我的孩子Lee在中心学习五年了,我看见上帝差派使用这些在中心委身的老师们,不断提升教学,以上帝的爱、耐心、智慧、互助下,用心协助孩子的需要、进展及各方面的成长。 真是亲身目睹所见,上帝爱世人,荣耀归神。回想这一路来,真要凡事谢恩,从我孩子身上我体会经上所记:“上帝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

家长分享篇:老师们,辛苦了!

with No Comments

文/Josh家长 Josh很慢才开口说话,在满2岁时只能说 “爸爸”、“妈妈”、“婆婆”、“饭饭”等简单词语。同时,他也对陌生的环境及人们非常排斥,比如不愿进入没去过的屋子,避免陌生人的肢体碰触及眼神接触。面对这些情形时,他会表现出极度紧张情绪,大哭大闹、抱紧我们不要离开。 经过友人介绍,我们把他送入美里希望之家。起初,在我们父母陪伴下,老师在单独的房间里一对一教导Josh,让他先熟悉环境,放下心防,同时建立起彼此信任。过了几个月,他开始融入团体的课室,与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课。 在希望之家1年半的时间里,Josh慢慢地学会更多的词汇,也与小伙伴们有良好的互动,并对许多事物有新的认知。同时,他亦能正确辨认颜色,认得1至10以内数字,也认些英文字母。他显得有自信,愿意表现自己。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克服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开口流利说话及正确表达想法。 我们感谢希望之家老师的专业态度及耐心教导,Josh才能有如此显著的进步。在此,说一声,老师们,辛苦了!

家长分享篇:自立能力变强了!

with No Comments

文/Ryan妈妈 我的儿子阿伟,今年6岁了。他出生时就被确诊为“唐氏症宝宝”,相较于其他同龄孩子的发展,阿伟似乎什么都不会。 他大约7、8个月大了还不会翻身,也不会坐着,因此我便开始带他到刘钦侯儿童护疗中心参与早疗、职能治疗及物理治疗的课程。他参与物理治疗课程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学会翻身、坐起来及走路等。2013年,在护疗中心的治疗师的介绍下,我才带阿伟到关怀中心来学习,因为在那里上课的时间比较固定,阿伟也可以学习更多。 在中心学习的阿伟由哭闹到欢乐、由抗拒到接受;再加上老师们耐心的教导,直到他今年(2017年)结业了,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的进展,特别是在自立能力及饮食方面。 学习前的他,在各方面都非常依赖我或老师,做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大人的扶助;但现在的他非常独立,在手眼协调上也有很大的进步,能自己完成串珠、叠积木、彩颜色、丢球、自己背书包、拿汤匙、拿及收教具及椅子等等。他现在在家里还会帮忙我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如:帮忙重叠碗碟、收拾衣服等;虽然过程并不会太完整或整齐,但这样的转变对阿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结交到许多朋友 在还未去中心上课之前,阿伟基本上只喝奶,透过几年在中心的学习,阿伟现在可以自己吃粥,也开始尝试吃一些较为固体的食物,如:蛋糕、面包、云吞皮等。另外,阿伟在今年开始,也会发一些简单的音来表达自己的需要,甚至开始模仿电视唱一点点儿歌。一开始我还不确定他是不是在唱儿歌,但当我再播放同一首歌时,就发现他会在特定的段落跟着唱出音来。 在中心老师的安排下,阿伟在2016年开始到新安堂幼稚园读书。透过学校老师的教导,阿伟学习到更多,在独立性上也更加提升,在无需我的陪同下,他也可以适应学校的环境(在中心学习时还是需要家长的陪同)。 学校的老师及同学们也都非常爱他、照顾他,他也结交到许多朋友,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他很喜欢团体生活,也非常乐意参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不同的活动。虽然他在家里有时候还是会比较依赖我,但我知道学校还是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让他可以提升自立的能力。 我非常感谢护疗中心的医生及治疗师、中心的老师及学校的老师们,因为有他们细心与耐心的教导,阿伟才能在这几年里有所进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