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2021)国语短宣学校学员回响 pg.22-pg.24
第五届(2021)国语短宣学校学员回响 国语情报 第五届(2021)国语短宣学校学员回响 传扬主耶稣的好消息 我学习线上布道,将来还会用这方法传扬主耶稣的好消息。网络不佳是个问题,为了我克服这问题,我会到教堂或朋友家,在网路较好的地方上线。此外,吵杂环境也导致我无法专心上课,因此会请求在周围的人尽量保持安静。(Stanley Anak Stephen,Pusat Injil Methodist Pending Kuching) 回到教会应用所学 我学习到关于线上布道和更深入学习圣经,使我信心更加坚固。我要与朋友们分享所学到的一切,包括线上布道和如何查经,回到教会可以应用。我所面对的挑战是网络线路不佳,后来,我增加手机数据或网路比较好的地方上课。在进行线上布道时,我还是很不擅长接触其他人,这是我必须要克服的。(Olivia Embuk Kong,美里杜当堂) 继续使用线上布道 我在灵性塑造的这一门课中大开眼界,认识属灵操练及如何操练,好使灵命成长。此外,我也学习如何更深入认识旧约、新约。圣经导论这门课给我很大的帮助,使我能持续和更深入学习圣经。还有,揭开面纱课程让我认识“I”与基督教的分别。这些学习使我有更坚定的信心,也使我对随时随地发生的属灵争战有认识。我也享受诗班的时段,因为我喜欢唱歌;诗班使我学习如何加强唱圣诗的技巧以敬拜上帝。布道与宣教课程则帮助我知道如何活出基督给的大使命。我还学习了线上布道。 透过在短宣学校所学习的,我将实际地进行属灵操练,也会把我所学的分享给教会的朋友们。我觉得很快乐,因为迫不及待地要把所学地分享给他们,多么希望他们也能与我一样在基督里成长。我会继续使用线上布道,因为疫情中不能实体传福音。我也邀请堂会的朋友一起进行线上布道,让我们都能实践大使命。另外,也邀请堂会的朋友线上一起查经,分享我们如何学习圣经。 上课期间所面对的挑战是网络线路不佳的问题,使我上课时难专注,有时也不能听课。我只好私下询问朋友们有关我错失的课程。此外,家里吵杂的环境不是理想的上课地点,导致我上课也难专注;我只好告诉家人自己正参与卫神短宣学校的课程,为期2 个月半,希望家人谅解与合作。我知道自己参加短宣学校不是徒然的,因为上帝要藉此机会更深入查考圣经。(Elvyra Nina Anak Danggat,Hope BM Sarikei) 预备心和祷告 我学习如何接触人群,也学习如何更深入明白圣经。此外,我也学着怎样向所接触的人分享上帝和耶稣,也会向其他青少年和有意多学习圣经的人介绍短宣学校。 短宣学校不但使我深入明白圣经,还能认识关于其他宗教的历史,这些在学校的历史课本里是找不到的。我本身对于圣经里提到的历史事迹和I 历史有比较多兴趣。然而,上短宣学校的挑战是,很难专注上课、犯睏,还有虽然完成作业但忘记上交、健康问题(不定时用餐导致上课时胃痛)以及技术问题。克服方法是,我上课前预备心和祷告,用喝水与吃糖果来避免犯睏,不拖延上交功课(免得忘记),上课前先吃饱,免得胃痛,也预备足够的网络数据,好让我可以专心上课。(Angelaine Benescia Anak Bernard,美里杜当堂) 把注意力转向上帝 首先,我学习到灵修对每天的生活是很重要的。第二,祷告使我们学习谦卑、为上帝的恩典感恩、寻求上帝的帮助、认罪,以至可以经历圣灵的带领。第三,奉献,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服事,不是做给人看的,而是要讨上帝的喜悦。第四,我们要忠心服事,而不是求称赞或回报。第五,禁食不是瘦身,而是要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向上帝。第六,布道不是要炫耀自己知道关于上帝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传扬耶稣基督的好消息。 为此,我学习每天都灵修,就像每天都需要吃喝一样。在祷告方面,我更需要上帝的带领。虽然我内向,但我会尝试突破自己的局限,奉献己身。关于服事,我更肯定是为上帝而作,也会持续在那些有需要委身的岗位上坚守。我也尝试禁食,把注意力转向上帝。我一向来很胆小,但为了布道,我要学习变得更勇敢。网络线路不佳,所以要常常提早上线。另外,我必须学习使用电脑完成作业,也要使用我鲜少用的手机,这是一大挑战。无论如何,我都尽量学习。(Ubau Anak Laman,美里怀恩堂) 不因结业停止灵修 在短宣学校,我学习到的真理和关于认识神比我在堂会时学习得更多。此外,我认识到灵修和读圣经的重要,也察觉到自己的信心和灵命透过短宣学校快速地成长了。身为主耶稣的门徒和教会的一份子,我要持续灵修,而不是随着结业停止。我也呼吁中学毕业生参加短宣学校,好能更深入学习圣经真理和认识上帝。 我所面对的挑战是,原本不喜欢团体作业,因本身不喜欢拖延。然而,我的组员难免在所定的日期还不能完成他们的作业;我选择忍耐和多给几天的宽限,让他们能完成作业。另外,我发觉自己对真理的认识很肤浅,因此在上课期间,我会聚精会神学习,也不耻下问。(Angel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