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回乡?

with No Comments

春节倍思亲 @康祥文(澳洲墨尔本) 记不清有多少年没回家过年了,但每一年过年时还是会想家,想着与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团聚的时光。往年都会赶着找机票回乡过年,但自从迁移到他国,回乡就更需要多费一番心思。 2020年,妻儿能在华人农历新年回乡,全是上帝的带领,因为回来之后便是新冠病毒疫情大肆侵袭的时刻,各国实行管控,跨国旅行变成了“梦想”! 虽然目前居住的国家疫情好转,但大马疫情仍然猖獗,来回一趟需要受到隔离管控四周;再加上一票难求,只能心中思念,夜间做个梦安慰自己一下! 往年回乡过年,父母、兄弟、姐妹都会赶回来,而且还准备好一些年货让我们带回来。想念那些的日子,想念那些回乡的路上,特别从汶莱回砂的路程中,需要过渡轮、关卡等,有时还要排长龙,但是还是赶回家过年!主要的是,忘不了故乡故土,游子思家心切! 今年,只能遥望故乡,祝祷家中亲人平安、喜乐。虽不能相聚,但还可以透过线上平台拜年、互诉心衷、彼此祝福,诚为慰也!

没有红灯笼的华人新年

with No Comments

春节倍思亲 @黄国平(古晋晋光堂) 2020年COVID-19疫情持续肆虐至2021年,相信许多人都没了那想要庆祝农历新年的心情!或是因为MCO、CMCO、RMCO?!又或是因为疫情造成的“行情”惨淡?!又或是因着对前途感到茫然和未知?!或许,更多的是因为自己或挚爱、家人、亲戚、朋友们不能回乡共度新年吧! 舍弃回家的念头 距离上一次没挂起红灯笼的农历新年,应该十年有余了。那是小女慈恩于2008年8月8日因脑癌复发回天家后的第二年(2009年)和第三年(2010年)的农历新年,不曾想相隔了十来年,我们家竟然再次有“不挂红灯笼庆新年”的心思……主要还是因为今年(2021年)在新加坡工作的两个孩子都不能回家团圆,心里难免有无数的遗憾与感慨,自然也影响过年的氛围! 回想这十多年来,从老大第一次离乡背井开始了她的升学生涯,然而多年来孩子们陆陆续续地飞向不同的地方深造、进修;唯一值得感恩的是:这些年,孩子们再怎么忙碌,都愿意放下手头上的学业或工作,选择在农历新年前飞回家,与家人团聚,吃一顿简单却充满浓浓思念情的团圆饭,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与家人分享在外地求学、工作的点点滴滴,一家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 但,今年因着疫情的缘故,孩子们即使心系家园却也回不了家!虽说是拜了“封锁令”、“管制令”和疫情“所赐”;但其实也是为了可以更好地保护心爱的家人,尽量让所爱的人免受病毒感染的风险,故宁可舍弃回家的念头,第一次独留他乡过年…… 特别是看到孩子们在家庭群组里说,会把幸运抽签到的农历新年年假让出来给其他同事时,我心中则是无限的感叹与无奈;禁不住内心呐喊:自诩为地球上最聪明的人类啊,竟然连个肉眼都看不见,如此微小的COVID-19病毒(大小略0.1 µm,甚至比我们头发还小100倍)都敌不过,有什么可骄傲的呢?我们要如何谦卑,才能好好管理这上帝所创造并委托给我们管理的世界啊! 赶紧醒悟过来 纵使内心因着今年不能“阖家团圆”而百感交集;但细细想来,还是心存感恩!至少在前线服务的三个女儿(两位药剂师和一位护士)都蒙上帝眷顾、保守;还有其他需每天上班工作的家人,迄今也能免受病毒侵袭,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因此,即使2021年还是充满着“未知数”,这些满满地恩典使我们坚信:上帝是我们最大的依靠! 因为“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圣经以赛亚书五十九章1节) 我们深信,在这场疫情风波中,上帝必定有祂的时间与计划(只是我们不晓得);也许上帝现在的“沉默”,是让我们可以赶紧醒悟过来:我们在上帝创造原本美好的世界建立了无数的“巴别塔”——政治、经济、金钱、权力、名誉、地位……自以为能“人定胜天”;但在经历了2020年的疫病“洗礼”后,是时候让我们认罪悔改,认真回到上帝的话语中,回到上帝的祝福里! 因为“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悔改。”(彼后三9) 愿上帝赐福大家,新的一年平安、喜乐,以马内利!

学会忘记

with No Comments

生活俯拾 @跬步思 回首2020鼠年,记忆是惨痛的,是不堪回首的。 有记忆,好事一桩;但能忘记,更是不简单。 在此,忘记不是指丢三落四的忘记,也不是指随着年岁加增而健忘的忘记,或因着事务繁杂繁多而遗漏的忘记。 在此所指的忘记,乃是一种出自于本心选择的忘记。 这种忘记,严格地说,比记忆更为重要。 活在记忆里的人,某种程度来说,是活在过去。 一个人如果走不出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那会痛苦万分。 唯有学会忘记过去,不论成功或失败,成就或打击,才能卸下包袱,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继续向前奔跑。 牛年至,祝你学会: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

一代不如一代  (撒母耳记上八1-3)

with No Comments

牧者耕心 讲员:江锦顺牧师 日期:2021年1月24日 讲台:泗里街怀仁堂   大家玩过“一代不如一代”的游戏吗?游戏里,参与者分成组别,列成队,第一个人看了提供的指示,不能讲话,以比手画脚的动作让第二个人看;第二个看了就依样画葫芦表演给第三个人看,以此类推。最后一个人就需要猜测前面的人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往往你会发现答案:青蛙有可能变蝴蝶,榴莲有可能变木瓜,汽车有可能变火车。因为在表演过程中,渐渐地缺失某些东西或动作,可能是表演者没表达清楚,又或者领受信息者没接收清楚,后面的人越看越迷糊,就变质了。 在信仰的传承上,我们有可能像这样,一代不如一代吗?我们来看圣经中的一个家庭。这家庭在信仰传承上也出现了大问题,但最后似乎扳回了局势,那就是撒母耳的家庭。(撒上八1-3) 信仰传承的属灵功课 撒母耳的两个儿子虽被设立为士师,协助仲裁以色列人,但圣经形容他们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在以色列中德高望重的父亲大受羞辱。以色列的众长老聚集来见撒母耳,控诉他的两个孩子不行他的道,做了得罪上帝的事。我们看见撒母耳似乎忽略了教养的责任,信仰没有传承给孩子,一代不如一代,这给了我们极大的警惕。 从撒母耳的家庭,我们学习重要的属灵功课。第一,切勿忽略教养的责任。教养乃为父母者的责任。我想大家应该不会否认这个事实。中文的表达很有意思,“教养”或“养育”包含了教和养。教养甚至可以说是父母的“天职”,因为这是上帝对父母的托付,所以父母理当尽上自己的本分与责任来教养孩子。 撒母耳是以色列历史中一个非常伟大的领袖,他集士师、祭司、先知的职分于一身,把以色列百姓带向上帝的属灵巨人。但没想到,他居然也步上他恩师以利的后尘——两个儿子不肖(不像父亲),道德大有问题,不遵行神的道。撒母耳不是不知道忽略教养的后果,因为他从小跟着以利长大,见过以利两个儿子轻慢嚣张的态度,也知道他们违背上帝,导致可怕的下场,甚至上帝还使用撒母耳的口警告过以利这一家。所以,撒母耳应该非常清楚,没有好好教养孩子,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司布真曾说:“对待子女务要宽猛相济; 不可叫儿女任意而行, 但也不可凡事严加管教。如果我们怕头痛总不斥责他们,等他们长大之后,我们就要为他们心痛。”罗伯特·塔克(Robert Tucker)在《荣耀的家》一书中也说道:“如果一生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你的孩子却不走在正路上,你就一无所有。”这是很真实的话,所以我们也会看见即使有些人有钱、有地位,家里若出了问题,或子孙不孝,就会搞得鸡犬不宁。所以,我们当记得父母当尽教养的责任,更要让信仰传承下去。 撒母耳既然知道教养的重要,为什么还让他的两个儿子重蹈覆辙,像从前以利的两个儿子,不敬畏上帝呢?非常大的原因是由于撒母耳长期在外服事(大约长达二十年的时间,经常在外巡行),把以色列民的心带回到上帝面前,却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他们离上帝越来越远了。 撒母耳的两个儿子,长子名叫约珥,意思是“耶和华是神”,次子名叫亚比亚,意思是“耶和华是父亲”。由此可见,撒母耳对上帝存敬畏的心,也希望全家都敬畏上帝,上帝成为一家之主。但是,可能因长期在外又忙碌服事,导致他跟当年的以利一样,疏忽了教养儿女的责任。他忘记了在外为上帝打拼的时候,也需要在家里为上帝打拼。最终,两个儿子被投诉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以色列人就以此为理由要求撒母耳立王,不要上帝作他们的王和领袖了。 从撒母耳的家庭我们也看见,不要以为事奉上帝的人,家庭自然就会美好,下一代自然就会跟随我们的脚步,信靠和敬畏上帝。以利和撒母耳的儿子都给了我们极大的提醒和警惕,若我们忽略了教养的责任,严重的后果也可能临到我们的家庭和我们的下一代。 家庭服事的重要 身为基督徒的父母,我们当记得应当尽上教和养的责任,使信仰可以传承给我们的子子孙孙。这也是我们的教会在婴孩洗礼或小洗的时候,所提到父母的责任,就是使孩子可以明白救恩和信仰。我们明白主耶稣对我们的爱,为我们道成肉身而来,并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从死里复活。我们也需要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主耶稣的救恩。我们不要因为其它的事情忽略了教养的重责,不要忘记,家庭也应当是我们服事很重要的一个地方。 教养孩子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教和养皆不容易),但基督徒的眼光应该不同,应该充满异象和使命感的透过教养来影响下一代,让他们成为敬虔的后裔。假如我们一生都没有向其他人传讲福音,只向家里的孩子传福音,我们的教会还会面对儿童、青少年流失的问题吗?如果我们都好好地照管家里的孩子,使他们成为敬虔爱上帝的子民,任何一个礼拜堂的座位都是不够坐的。我们有没有负起这样的负担和使命呢? 感恩,小弟前两天当爸爸了,也感谢诸位牧者同工、弟兄姐妹的祝福。有些人问起小弟当爸爸的心情。我记得在产房里,孩子发出哭声的那一刻,当下深深感受到上帝创造生命的奇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感动万分。当孩子出来的时候,医生将他举起向着师母和我,跟我们说:“呐……这就是你们的产业了,而且是最好的产业。” 对啊,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孩子就是上帝给我们的产业!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孩子就是最好、最宝贵的产业,而在拼命创造其它的产业时,忽略了经营自己孩子的这一份产业。我们应当记得要将最好的给儿女,将最重要的给上帝。最好的给儿女的不是指钱财、地皮、良好的教育机会,而是主耶稣基督的救恩;最重要给上帝的不是你的钱财、产业、车、房子,而是你的孩子。我们要教养我们的孩子,千万不要等到有一天落入以利或撒母耳的情况,才来后悔。 或许,也有人会带着一些遗憾,“我已经失去了教养孩子宝贵的机会”,或者“我承认从前确实忽略了教养的责任,如今我还能做什么?”虽然撒母耳两个儿子的行为使父亲大受羞辱,使以色列的众长老聚集来见撒母耳控诉他,但从后来的撒上十二1-5我们可以看见,撒母耳做了跟以利不一样的事。当他听到他们指责他的儿子时,即时力挽狂澜,领孩子们回到上帝面前。撒母耳的行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迫切地将家庭赎回归向上帝(用“赎回”特要强调弥补和不可放弃)。 “家庭”是世上很特别的一个地方,它可以让人感受到快乐如天堂,但也可能使人痛苦如地狱一般。家庭也是最容易被攻击和破坏的地方。魔鬼撒旦常常破坏的就是我们的家庭,引发夫妻不和、亲子问题等等。从信仰的角度来看,撒母耳两个儿子的事件,甚至可以归纳为属灵的战争。因为当时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的声势越来越大。他们立王的原因包括:撒母耳已经年纪老迈了,两个儿子又不适合领导他们,他们要像列国一样,建立自己的法律、军队,并选立自己的王。实际上,他们是不要上帝作他们的王和领袖。现在刚好找到借口和理由了,就对撒母耳说:“你儿子不行你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怎能当我们的领袖呢?“ 因为一个家庭的事,就使得他们找到理由要求立王,实际上是不要上帝管理他们了。所以,我说这件事可归纳为属灵的战争。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这时代。我们真的需要特别留意,家庭常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因为魔鬼撒旦知道,破坏了家庭,整个信仰的传承就停止了。破坏了家庭,教会、社会都可以连带受到亏损。我曾跟好些老师分享过“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心得,他们也都认同我的看法,那就是有问题的孩子常常来自有问题的家庭(虽不是绝对的)。所以,上帝儿女的家庭更应该要持守真道,传承信仰。 3C情况  力挽狂澜 Bruce Wilkinson说信徒的家庭常有的情况是3个C:第一代 “献身”(Commitment),二代 “妥协”(Compromise),三代 “失迷”(Confusion)。我也曾经表达过我的担忧,就是我们卫理的子弟似乎也进入这3个C的情况。当年我们的先祖从中国下南洋,好多都是虔诚、委身的信徒,到了这里落地生根,生活稳定下来,进入第二代、第三、第四、第五代……也像以利的孩子,与上帝渐行渐远了。信仰也好像一般人所说的,富不过三代了(信不过三代)。不过,也不要太消极,按着圣经的原则教导孩子,是可以一代好过一代的,正如提摩太,就是由外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尼基将信仰传承给他。 或许你今天已经觉得有缺憾,因为已经失去了教养孩子宝贵的机会,但我们仍要像撒母耳那样,积极赎回我们的家庭,归向上帝。撒母耳勇于承担他的错误,然后力挽狂澜。虽然他的两个儿子出了问题,但他敢于承担责任,竭力地把危急的局势扭转过来。这样的回应与以利非常不同,最终,他家庭、子孙后代也与以利的家庭明显不同。虽然圣经没有详细记载他怎么做,但他应该很努力和智慧地挽回孩子,带领他们重新归向上帝。所以,撒母耳记上十二1-5的记载里,他才能勇敢带着孩子在会众面前接受挑战,说明自己并没有亏负过谁,若有,愿意立即偿还。圣经也没说道他的孩子后来境况如何,但我们从历代志上看见大卫时期的诗班领诗的希幔正是撒母耳的孙子。利未人的族谱里面还记载了希幔的儿子、女儿,也就是撒母耳的曾孙仍在圣殿参与各种的服事。撒母耳的回应与以利不同,所以两个家庭最终也大相径庭。以利家庭的后果就显得非常凄凉。这从撒母耳记上的记载可以看见——上帝对以利说:“尊重你的儿子过于尊重我”(撒上二29),“我曾告诉他必永远降罚与他的家,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撒上三13) 我们也很难说父母努力教养孩子了,孩子就一定会成材或敬畏上帝,有时候也不一定会按着我们的心意发生。正如提摩太·凯勒牧师说的:“当一个世代无法把信仰传承给下一个世代,永远不可能简单地判定是谁的错所造成的。是第一个世代没有努力,还是第二个世代的心太刚硬?答案通常是两者皆是。” 有可能你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你的孩子、孙子还是没有听进去,我想上帝会怜悯你。但你要继续为他们迫切祷告,也继续在你的家庭里像撒母耳一样力挽狂澜吧!如果你真的已经尽责了,就不需要感到自责;但如果你后悔了,认为当初自己没有尽责,那你还要像撒母耳一样尽最大的努力,求上帝给我们智慧,在家庭中继续为祂作见证。 我们还是应当尽上为父为母或家里长辈的责任教养下一代,把结果交托给上帝。如果今天你的家庭并不如你想象的美好、敬畏上帝,不要放弃,尽可能、迫切地将家庭赎回归向上帝。当然,孩子已经成人了,他的行动自己要负责任,但是父母却有责任在孩子小的时候,教导他走在正道上。让我们立志,由我们这一代开始,特别是年轻人,建立基督化的家庭,培养属灵的新一代,要一代好过一代。如果你是阿公阿嫲,也要想一想:我在这个家庭里,还有什么是我可以做的。不要认为自己老了没有用了,有很多的见证说明有虔诚信仰的弟兄姐妹,都是因为受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影响。如果你出身于一个基督化家庭,或者你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属灵的家庭,为你感恩,希望你能够把美好的信仰延续下去。 请务必记得:教养是父母的责任。我们应当尽教养的责任,使信仰传承下去,要一代好过一代。如果今天我们的家庭有了亏缺,要尽可能地将我们的家庭赎回归向上帝。我们要勇于承担过去自己所做的不足,现在要力挽狂澜!

同舟防疫春节不寂寞

with No Comments

春节倍思亲 @黄珍琳(吉隆坡) 疫情犹如去年(2020年)年头在澳洲发生的一场大火,火势猛烈,从2020年燃烧至2021年,将许多人生活的困苦提升至更高的阶段,苦不堪言。如今,疫情更如一把巨斧斩断我每年新年必回砂美梦:首次不能在新年期间回家。 当初得知新闻报道,返砂者需要隔离时,我毅然不回乡。其实不只是我,许多在吉隆坡生活的友人皆无法回乡过年。大家在异乡“同舟防疫”,不为远方家人添加困扰,所以我不寂寞。何况家人希望我健康回家,此时不能回,择日再回亦可。春节乡愁愁更愁,可我不愿让五味杂陈的乡愁填满自己的内心,惟有以正确心态看待此事实。 来西马工作这几年,每逢新年前夕,我和大弟在西马帮忙采购“特别”的年货——“砂拉越吃不到的”,例如肉干、品牌巧克力和爆米花等。回乡后,我就忙于料理家事,随家人到街上采购年货,顺道欣赏挂在路边红彤彤的春节装饰。除夕,我们会到爷爷奶奶家享用团圆饭;农历初一,全家到教会出席新春崇拜,之后启程前往泗里街向亲友们拜年。父亲友人多,时常带我们到他的朋友们家拜年。年复一年,相同的环境和人事物,他们也藉着“拜年”看着我和弟弟们慢慢长大。 今年,无法回乡地我计划在除夕找大弟一起过。尔后,我将这节日看成“长假”度过。我想在住处烹饪美食、喝咖啡和阅读书籍。若疫情缓和,也想到外面闲逛,见见友人。西马教会的“大人们”也会为我们这班东马工作者安排节目。由于去年爷爷过世,因此我今年没过年,也没向家乡的亲友“正式拜年”。 在此,我祝贺远在家乡的《卫理报》同工、家人、亲人和朋友们:2021年春节蒙恩喜乐,身心灵健康平安。

卢雅萍:常在主里面 经文:约翰福音十五8

with No Comments

纸上讲坛 整理:韵琴 “常在主里面”不应只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付诸于行动,时时刻刻做到,进而活出基督,荣耀上帝,引人归主。 卫理美里美安堂卢雅萍牧师在2月7日的圣餐主日讲台上,引用了《约翰福音》十五章1-8节提醒会众,当要结出果子,如不,就要被当作无用的枝子般被剪除。 “很可能就人会问,葡萄树与我何干?”卢牧师解释,葡萄树是一种灌木,枝子非常软,唯一的用处就是结果子,如不能结出果子,就会被剪除,然后扔进火里烧了。 她说,在经文中,耶稣就把自己比喻做葡萄树,我们就是枝子。凡是不结果子的枝子,就要被剪除。只有结果子的枝子会被留下,并得到修剪,以便结出更多果子。 “常在”在原文的意思是停留、持续与等候,意指枝子要紧紧连着树的主干,才能持续地得到养分,进而结出果子。 “剪去”则是意味着审判,或是修理干净,意指不结果的枝子就会被剪除。 “结果子”指明就是基督徒生活的美德。基督徒的存在本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荣耀上帝,并且引人归主。 卢牧师说,葡萄树的功用就是结果子,于是,枝子当与主干有美好的连结,才能最终出好果子。如,常与喜乐源头连结,就能常常喜乐;常与恩典之主连结,就可常数算主恩;常祷告祈求上帝,就可经历得胜;常连结与主话语中,我就是主的门徒;常连结与团契中,就彼此相顾。 3方面的“常在” 那要如何做,才能常在主里面呢?卢牧师认为,基督徒可做的有3个方面,即我要常在主话语中、我要常在祷告中,以及我要常做主门徒。 “我要常在主话语中”指的就是多读圣经。她也知道,读经生活总是开始容易,却不易坚持,但要常在主里面,就必须坚持下去,使读经成为生活习惯中的一部份,而不是仅仅是抽时间读经。 “我要常在祷告中”指的是要常常祷告,因为如果不祷告,又如何看见祷告的力量。卢牧师也借用了她在日前参加过一个祷告大会所总结的心得,即是要做悔改的祷告(Pray Repentance),还要合一的祷告(Pray United),更要祷告直至事情成真(Pray Until Something Happen)。 “我要常做主门徒”指的是要基督徒不应该只当广义基督徒,或是礼拜徒,而是要成为门徒。卢牧师也列举了多个帮助会众学习成为门徒的课程与培训,并鼓励会众报告参加。 卢牧师说,当我们常在主里面,主就会更新我们的生命,如同农夫般修理干净不结果的枝子,使我们获得重生。 同时,常在主里面的我们,主的话语会指教我们,最终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美德,主耶稣必因此而得荣耀。

卫理平安堂关怀邻舍需要 赠诗巫市镇中学师生口罩

with No Comments

教会报道 报道:韵琴(本报记者) 卫理平安堂关怀邻舍,特赠送170盒口罩予位于教堂对面的诗巫市镇中学,为该校师生的防疫献出一分力量。 平安堂主理林慈彬牧师在受询时说,他们是在祷告中看见中五、中六会考生与学校教员们的需要,就决定赠送口罩。 2月8日这天上午,林牧师与该堂会会友一同将口罩送予该校,并领取该校的感谢状。

油尽灯枯 (经文:王上十七8-16)

with No Comments

牧者耕心 讲员:余民普牧师 日期:2021年2月7日 讲台:诗巫锡安堂 上个月(一月)25日,正是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一周年,亦是我国抗疫一周年。过去一年,我国的确诊病例有增无减,而且迅速扩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疫情不但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人对死亡的恐惧;让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恐慌、忧虑,甚至愤怒。不论是身在外地,还是待在家中,我们的心都被种种消息牵动,无法平静,搞得紧张兮兮,影响身心灵的健康。 这疫情也带给国家经济损失,公司倒闭,许多人失业,导致荷包缩水。也有不少人因为行动管制令(MCO),长期呆在家里,失去正常的社交,造成情绪不稳。另外,最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状况还要持续多久,没有人知道,人们开始在担忧,到底我国的医疗体系还能撑多久呢? 弟兄姐妹,目前我们都处在同样的光景中,同样的困境中,我们要如何面对?前方的路,我们该如何走呢?圣经中有位以利亚,当他面对困境,油尽灯枯,前途渺茫时,他如何应对?让我们从列王纪上十七8-16,来看以利亚如何经历上帝的同在与引导。  经文背景:以色列国在亚哈王当政时,上帝借以利亚先知的口对亚哈王说“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后来上帝真的让以色列全地干旱,三年六个月不降雨,同时还有大饥荒临到以色列地。以色列民是上帝的子民,上帝为什么会如此对待祂的子民呢? 原来,亚哈王不但行上帝眼中看为恶的事,自己拜假神,还娶了外邦女子耶洗别为妻,耶洗别把外邦巴力神带到以色列,使以色列民逐渐离弃了耶和华上帝,去敬拜事奉外邦巴力神。因为饥荒,上帝让以利亚藏身在基立溪旁,让乌鸦每天叼饼和肉来供养他。后来,因为干旱的缘故,溪水干了,上帝又差派以利亚到西顿的撒勒法,在那里上帝安排了一个寡妇来供养他。  想想看这对以利亚来说,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上帝要他去找一个外邦人,这对敬虔上帝的以色列人是很难办到的。 上帝要他去找一个外邦妇女,而且还是寡妇,怎能供应先知吃饭? 一.人应当顺服信靠神(王上17:10-12) 但以利亚却选择顺服信靠上帝。他来到城门口,看见一个寡妇在那里捡柴,想要试验一下,是不是这位寡妇要供养他;于是对寡妇说“求你用器皿取点水来给我喝。”(V10)当那寡妇立刻转身去取水,便证实了以利亚的猜测,于是以利亚便加了一句:“也求你拿点饼来给我。”(V11) 对撒勒法的寡妇来说,她显然知道眼前这一位就是以色列来的先知。所以会说:“我指着永生耶和华你的上帝起誓,我没有饼,坛内只有一把麺,瓶里只有一点油。我现在找两根柴,回家要为我和我儿子作饼。我们吃了,死就死吧。”(V12) 由此可见。这位寡妇眼前所面临的境况,是无法想象的。但上帝却拣选她,成为特殊的器皿,其特殊之处乃是她的身份是一个外邦女子。在以色列人中,有许多敬虔、敬畏上帝的人,然而上帝却没有使用他们,却使用了一个外邦妇人,而且还是个寡妇,是个极穷苦的母亲,甚至都快要饿死了。可是,上帝却用她来供养自己的仆人。 另外一方面,如果以利亚没有到撒勒法去,没有按着上帝的意思去行,那么他也不能经历那寡妇对他的供养。因以利亚愿意顺服信靠上帝,所以他得着了。今天我们也是如此,若我们没有顺服信靠上帝,就无法经历上帝,无法为主作见证。 就此,在这疫情期间,许多人面临经济压力,恐惧,紧张,情绪低落,前面的日子也不知道会是怎样。感谢上帝,我们有一位信实的主,祂必为我们开路;唯有我们信靠在先,上帝的供应接着而来。唯有顺服信靠,才能得着上帝的奇妙和祂的信实,才能成为上帝手中的器皿。 二.神的帮助超乎人想象 (王上十七13-14)   虽然这个寡妇面对此景很绝望,说:“我们吃了,死就死吧!”(王上十七12)以利亚的反应如何呢?他真是英雄气概,怪不得上帝看重他,以利亚对寡妇说,“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作吧。只要先为我作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作饼。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坛内的麺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直到耶和华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V13-14) 一般的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都会感到惧怕,何况这位只剩下一把麺的寡妇呢?! 在圣经中,“不要惧怕”的字根大约出现365次,正好平均每天一次。在此,以利亚也同样的说,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作吧。原本吃了这顿饭之后,寡妇的家里就没有东西可吃;可是,当她按照以利亚的吩咐去做,用她仅剩的一点面粉和橄榄油做饼和以利亚分享之后,他们罐里的面粉没有用完,瓶里的油也没有用尽。 弟兄姐妹,上帝的帮助,永远是超过人的想像。我们看,这个寡妇把家中仅有的面和油,仍愿意分享,并说“我们吃了,死就死吧!”借此她也成为上帝的仆人以利亚的帮助。而这也让我们联想到新约中,有位甘心奉献了的五饼二鱼孩童,随后神迹出现,喂饱了五千人,还剩下零碎又装满十二篮子(约六1-14)。 今天,我们是否认为只有自己是最可怜的人,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是否常常只看见自己的缺乏,却没有去思考,这位西顿的寡妇或加利利湖畔的那位孩童的榜样,分享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使我们成为上帝神迹的器皿,也成为别人的祝福。 三.神所应许自然会成就(王上十七15-16) 从圣经里我们看到寡妇信心很坚定,上帝的旨意就得成就。“妇人就照以利亚的话去行。她和她家中的人,并以利亚,吃了许多日子。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正如耶和华借以利亚所说的话(V15-16)。 寡妇的举动,印证的了信心的果效。当我们信靠上帝,抓住上帝的应许,就是相信上帝的信实,上帝必垂听我们的祷告,因为祂喜悦我们这么做。寡妇在没有看见,事情还没有成就的情况下,选择相信上帝,这就是信心。结果,神迹出现了,得到了上帝无尽的祝福,油用不尽,面用不完。 当然,上帝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计划,不一定会让我们经历以利亚般的考验。但从以利亚身上,让我们看见一位顺服信靠上帝的人,他的生命仍然需要操练!有时,上帝供应的方式,我们无法知道其中的奥妙,但重要的是作为上帝的儿女,要用信心来坚定倚靠祂,用感谢赞美的心来领受祂的恩典。     可是,许多时候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一些无关要紧的事,其实这样对自己没有帮助,只会浪费精力,失去方向。如果我们是以利亚,可能会好奇心,每天起来,想研究一下为什么油和面会用不完,有否内有乾坤。嗨!这些都是无关痛痒的事,有可能我们常常在作,但上帝要我们去做反而少做,甚至没有做,就如上帝要我们遵守的大诫命——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我们的上帝,其次是爱人如己。上帝也颁布大使命要我们去传扬福音,引入归主。简单来讲,就是爱神爱人,宣扬福音。这些是上帝要我们去实践的,但我们常常忽略,甚至没有做。    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成为一个顺服信靠上帝的人,成为祂手中合用的器皿,荣神益人,好叫我们能经历上帝的大能!我们看,以利亚完全顺服信靠上帝,祂就使用乌鸦来供应他,现在上帝又用外邦寡妇来供应他。上帝竟然可以使用乌鸦,也使用外邦寡妇,来成就祂的事工,上帝今天也可以使用你来成就祂的事工。   你在哪里?你愿意顺服信靠上帝吗?成为上帝手中合用的器皿吗? 弟兄姐妹,这次的疫情,相信也是上帝给我们人生的考试,验收平时属灵生命的成果。有如9号SPM会考、11号STPM 会考一样,我们考得如何?及格吗?当大家感到惧怕、担忧、不知所措时,你有否从主耶稣那里得平安?若没有,你极需自我检讨,到底我与主耶稣关系如何?求主帮助我们,不论未来疫情如何变化,让我们紧紧抓住主,定睛仰望于主,不论周围的环境如何,只看那赐平安的主。因上帝所允许临到我们身上的事,必定是对我们有益处的;因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上帝的帮助超乎人想象,为了使我们变得更加的圣洁,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荒野中的正义》洛阳纸贵

with No Comments

时事回应 @晖(诗巫卫斯理华语堂) 前总检察长丹斯里汤米•汤姆斯的自传《我的故事——荒野中的正义》(My Story: Justice in the Wilderness)洛阳纸贵,甫上架三天便被读者抢购一空,宣告断货,刷新了本地书市的记录。这罕见的现象,是何种原因使然,颇值得玩味。 汤姆斯拥有法律与经济学的专业背景,精通宪法,享誉本国及国际法律界。在其长达逾四十年的律师生涯中,曾经处理多宗有关宪法的重大案件,包括1988年大马爆发司法危机,六名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法官被勒令休假,随后最高法院主席敦沙列阿巴斯(Tun Salleh Abas)遭革職,湯姆斯成為了他的代表律師。2018年6月4日,他受委出任大马总检察长一职,在他任内将涉及一马发展公司(1-MDB)案件者提控上庭,成功为国家追讨回计数十亿令吉遭亏空的款项。 湯姆斯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曾就社会、法律、经济、政治议题发表他的独到见解。他嫉恶如仇,不管是法官、朋友,或下属,只要是违规犯法,必严词厉色斥责。他尊重人权,曾经无偿帮助贫苦人家打官司,也乐意给予实习律师在薪酬方面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 在作者还未撰写自传之前,曾经出版兩本書籍,分別是《除了法律》(Anything But the Law [Essays on Politics & Economics]),以及《滥权》(Abuse of Power [Selected Works  on the Law and Constitution])这两本著作于2016年同步发行,汇集了他34年来所撰写的文章,內容涵盖联邦宪法、法律、政治与经济,获得业界与广大读者群的好评。 此番作者的自传面世,受到读者热捧,与此同时也在政坛掀起千层浪,人性的光辉、丑陋和弱点也一览无遗在世人面前。汤姆斯作为本国屈指可数的法律界翘楚,其知识渊博、头脑清晰、洞察力强受到大众垂青,或可说明其著作之所以炙手可热。同一本著作,有人额手称庆,有人欲加封杀,只因光明和黑暗是互不相容的。 照顾人民全面福祉 希盟政府上台不过短短的二十一个月,于2020年2月24日突然宣告垮台,至今还是罗生门,因为当事人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汤姆斯作为时任总检察长——政府的首席法律顾问,当希盟政府面临“被推翻的危机”时,照理政府最高当局应寻求其法律观点。但事实是,总检察只能从第三方得悉首相呈辞的讯息,而希盟成员党的内阁成员也被蒙在鼓里,这对一个联合政府来讲,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正义》一书对还原历史真相提供线索,而希盟政府的垮台是否是一桩政治自杀与彻头彻尾对希盟的背叛也呼之欲出。 当前马来西亚正处在政局不稳、疫情失控和经济衰退的三重危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义》一书也义正词严地指出,在抗击疫情或复苏经济任选一是错误的选择(false choice),因为政府的职责是照顾人民全面的福祉,施行“良好治理 (governance)。 诚如书名,作者不卑不亢,无畏无惧就事论事,无非是在正义奄奄一息的世界中,给人类带来一丝光明、希望和正能量。如果连这卑微的心愿在此时此地也算一种奢侈,不免让人为正义缺席而感到悲哀!

疫外平安

with No Comments

时事回应 @乐迩言(美国) 再寒冷的冬天,再幽暗的日子,阳光依旧普照,主恩依旧浩瀚。 再可怕的疫情,再难熬的日子,生命依旧存在,主恩依旧承载。 再无奈的防疫,再无聊的日子,生活依旧得过,主恩依旧胜过。 轻轻的一声叮咛,防疫期间,请记得宁可在家中对着电视机看,就算把自家客厅的沙发给坐破了,可千千万万不要出去“惹毒”啊! 此外,就算是把自个儿的后脑勺给睡扁了,也不要贸然出去冒险。 如若没有必要的事情需要办理,切勿出去乱跑,宁可居家抱抱。 防疫期间,请稍安勿躁,慌乱恐惧无济于事,徒增烦恼和忧郁。 末了,祈祝大家,居家平安,出入平安,岁岁平安,閤家平安。

1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