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个村落一个教堂 卫理宗的巡回骑士改变美洲

with No Comments

美以美的故事(19)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话说亚斯理(Francis Asbury)于1771年10月来到美洲的费城,三个礼拜后,他感受到移民美洲的人“喜欢听上帝的话超过英语的”。很快地,他就看到在这块有待开发的土地上,可以采用巡回传道方式(Circuit Riding/Circuit Rider,若照字面来解的话是指骑士,但这是是指卫理宗巡回传道的意思),进行弹性的探访及宣扬基督的救恩。 “要转变这片大陆,就是圣经的圣洁要传遍各个角落。”这也是1784年著名的圣诞会议产生的第一个卫理宗教会——美以美教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时的其中一个议决案,那就是以巡回传道到各乡各镇探访及宣扬圣洁真理,以便与圣公会传道有所区别。 社区的“捷足先登者” 亚斯理是一位倔强及胆大的人,他要向同工们展示卫斯理真正的工作方式,以身作则,不管气候如何,每天照样骑马翻山越岭,多走10或20哩路 ,以便可以多到一户家庭宣讲另一篇的道。 无论到了那里,他就设立班会(Class)或会社(Society)的聚会,而且是严格遵守卫理宗的法规进行的。由于他坚持以游行传道方式事奉,最终赢得受人尊敬的好名声,他的热诚让人津津乐道,甚至有人说:“今天都没人外出,但只有乌鸦与卫理传道。” 有位作者Mike Atnip如此形容:若你在美洲大陆的中西部旅行的话,会发现每一个村落都有一座教堂,大部分都是属于卫理宗的。早期外地移民前来时,会从拥挤的城区往乡区去找迁移的地方。有一个移民从维吉尼亚要摆脱卫理宗的人而迁移至佐治亚州,却发现很快地妻子女儿去了当地卫理教堂;于是,他再从佐治亚移至到密西西比的偏远地方,清理了一块小土地以便种东西,却看到一位访客来到,交谈之下,发现对方又是卫理宗的人。” 亚斯理留下来早期对美洲边疆之宣教和文化使命的贡献。他和他的巡回传道人,总是马不停蹄,前仆后继,呈为每一个社区的“捷足先登者”。据某位长老会的开荒布道者日如此记载说:“我终于巴望着想找到一家木屋是卫理宗传道人尚来进入的。有好几天,我到每个殖民区去采购,逐家挨户探访,却发现又被卫理宗传道人抢先一步。” 亚斯理与其巡回传道的的脚迹几乎涉足每一个殖民者的家庭。有人说,在旷野的第一道声音是樵夫所发的斧头砍柴声──伐木丁丁——为要造房子;第二声就是卫理宗传道人抵达门口的“哈啰”声。然后这位巡回传道就会从鞍囊中取出圣经、圣诗和基督教文字作品,他们同时也带来外界消息。他们在每一家、每一户,留下代祷和祝福的欢颜笑语。 我必须骑马 卫理宗传道人也向当代的每一年社会的邪恶——酗酒、蓄奴、赌博、跑马、侵占土地以及任何社会犯罪事件――挑战。卫斯理日记里充满了社会良心的敏感性。 亚斯理本身对传道人常慷慨解囊,送自己的手表、外衣和衬衫给他人,特别是“雪中送炭”。1800年,有一位信徒向他借50元,结果因为他口袋只有12元,于是给了对方5元。他一生自奉甚俭,即使身无长物,却依旧对别人仗义疏财。 亚斯理成为美洲大地上以骑马传道方法到边彊的先驱,树立了典范,各个地方的各城各乡更是设立了卫理宗据点。这位被形容为“长路漫漫的先知”,被称为“美国历史最伟大的巡回骑士”(传道)实不为过,每年平均骑马6千哩路。1797年,他说过:“不管死活,我必须骑马”(Live or die, I must ride)。 美国第30任总统Calvin Coolidge在1924年为亚斯理在华盛顿特区4公里之遥处,为一座亚斯理骑马雕像主持开幕礼演讲时宣称,亚斯理与其他前线的巡回传道人拜访穷人茅舍,为他们带来真理的知识,这些“先锋们”无疑是可以被称为“国家的建造者”之一。 从对美洲的贡献来看,亚斯理被称为“美国卫理宗之父”实不为过;不过异议者也形容他是一位行政上专制者,大部分的人则称他为“仁慈的专制者”。不过,他虽贵为会督,却与传道人拿同样的薪水,并且不遗余力地骑马巡回,经历种种的艰困。 亚斯理所受的教育比卫斯理约翰少,但其一生“走的路”比卫斯理约翰多;甚至为了天国的缘故甘愿放弃结婚的权利,专心侍主,这方面比卫斯理约翰留下的遗憾婚姻生活或许要好多了。 1816年,当时的亚斯理已不能再骑马了,才选择坐马车以便前往巴尔的摩的总议会,他甚至要用枕头坐着讲话。3月31日下午4点,他在George Arnold的屋子内安息主怀,而后葬在坟地,直到1854年其遗体才迁往Mt Olivet。

天恩堂疫情中办三庆典 苏慈安:引未尝天恩之人得救

with No Comments

年会报道 文:卢韵琴(本报记者) 卫理天恩堂同时欢庆幼儿园40周年、成年团契30周年与男少年军20周年,并于2020年10月10日上午10时在圣堂举行庆典礼拜,述说“天恩满溢,十踪如一”。 庆典礼拜讲员苏慈安牧师劝请会众,纵然自己已经尝过天恩的滋味,但千万不要停止长进,尤其是要帮助那些未尝过天恩的人,引领他们得救,牧养他们成长,数十年如一日。 为此,苏牧师列举了4个“不停止长进”的方向以提点会众,即:善用我们当中的人(People)、关注我们当中需要长进的人(Progress)、引领我们当中的人得救(Plead)与牧养我们当中的人成长(Pastor)。 苏牧师把我们所接触的人,分为两群人,一群是已经尝过天恩滋味的人,他们笃信基督、坚守信仰、忠于使命,并有在美好的生活见证;另一群人则是未曾尝过天恩滋味的人,他们听道但未接受真理,参加活动,却未信耶稣。 “幼儿园的学生、成团的契友、参加男少年军活动的少年军们,都有上述两群人的存在;因此,我们当要善用那些已尝过天恩滋味的人,去关注那些需要长进的人,引领他们得救,用信、望、爱牧养他们成长。” 颁发长期服务奖 早在年初时,该堂会已经计划有关庆典,但因新冠疫情的肆虐,被迫延期至今才进行。但是,由于目前仍处于新冠疫情中,该堂会严守SOP,仅允许250人参与,并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欢庆40周年的卫理天恩堂幼儿园在庆典礼拜颁发教师长期服务奖,其中有10位服务超过10年,分别是杨华梅(11年)、杨秀萍(11年)、黄秀玲(16年)、黄聿嫦(20年)、赖丽凤(20年)、刘宜莺(24年)、刘力风(25年)、何保燕(26年)、郑兰珠(28年)与林美香(33年)。 同时,欢庆20周年的天恩堂男少年军亦颁发军官服务奖多位劳苦功高的军官,其中,郑信恩军官与郑秀琴军官都服务长达20年,郑信恩更获得男少年军颁20年服务金章。 2020年是苏牧师的荣休年,当天,天恩堂也为在该堂配属牧养的苏慈安牧师进行了一项简单又隆重的荣休会。 在荣休会上,苏牧师以“恩上加恩、力上加力”概括了他的感恩,并表示在上帝的印证、家人的祝福、身体的健康、同工的肯定,以及自己的意愿下,将申请继续事奉。为此,他也恳请弟兄姐妹为他的灵力、精力、体力、心力与意志力代祷。

彰显基督大爱的校长——陈智绵校长

with No Comments

光在职场 整理:池信立 曾任新安堂执事多年的陈智绵校长,于1984年大学毕业后,就被中学校长邀请回母校(卫理中学)执教。在卫理中学服务了12年后,申请担任校长。他先被派到万年烟中学,任三年校长后,又在加帛中学服务8年。2004年1月6日,转到罗斯里多比中学(下简称“罗中”)任校长直到2020年9月8日荣休。 在罗中家教协会与校方联办的荣休晚会上, 陈校长上台致词时分享时特别作见证,谈到自己在万年烟中学服务期间,感谢上帝开车都没发生任何意外。倒是有一次,在从诗巫搭快艇至加帛的途中,快艇船舱突然进水,还好船员们很快就将问题解决了。陈校长发自心中感恩地说:“感谢主,还好没事,不然我一定很惨,因为我不会游泳。” 陈校长是个常常感恩的人。当罗中学生的会考成绩在陈校长的领导及老师们配合、努力付出下所提升且会考公布成绩时,他都会感谢上帝的带领,也感谢老师们无私的付出。他是个谦卑的校长,常不愿居功。 在与陈校长共事的同事也分别道出他们对陈校长的认识与赞赏: 陈校长是一位意念与行动一致的领袖,行政能力强,做事不拖泥带水,常在经各方讨论后总是能当机立断地行事。但他同时是个亲切,善解人意的上司。当他的上司施压给他时,他时常独自一个人扛,他很少会给老师们压力(只要老师们做好本分,尽力而为就好)。他总是笑脸迎人,不会对同事们黑脸,也不会在言语或行动上伤老师们的自尊心。反之,他总是鼓励同事们积极向上、向善,也特别受书记们的爱戴。书记们更是筹募经费,为陈校长办了个惜别会,还含泪与校长道别,场面非常温馨感人。 陈校长对于学校的任何参赛都无限大力支持。当老师每次带学生去西马参赛前,他都会说“just enjoy the games,注意安全呀,输赢是另一回事,只要你们都学到新东西,我知道你们都会尽力而为。” 每次出门,我们也会主动跟校长报告行程,直到学生安全回家,让他放心。 陈校长脾气好,在与他相处的十七年里,除了有一次一位非常顽皮的学生在屡劝不听下被处罚;及另一次一位老师在校务会议中途不告而离席,令他生气之外,我还真的没见过他发过几次脾气。但即使是生气,陈校长也不会口无遮拦地乱骂人。 有老师表示,陈校长是他唯一的校长,也是一位很替下属着想的好上司;自己曾经有几次因故申请特假,他不仅批准也会私下慰问情况。每次当这位老师因学校人事物而控制不了情绪时,就会想到陈校长忍耐的心和高情商。看见陈校长,就会想起一节经文:“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弗四2)所以,就会以陈校长为学习的榜样。有不少老师从陈校长的生命中看见了真实基督徒的见证,纷纷表示陈校长是他们教书生涯中学习的对象。 陈智绵校长真的是一位将生活交托给三一神,心存感恩,有爱心、谦卑,处处彰显三一神大爱并活出上帝之爱的基督徒校长。

我在疫情中

with No Comments

我思故我写 文:黄拔绮(南村三一堂) 对于马来西亚来说,2020年本是宏愿年,可非常不幸的,马来西亚不仅未能如愿成为先进国,还需面对新冠病毒的肆虐。我国政府果断地在3月18日宣布行动管制令,当时雪兰莪开始封州,所幸我在封州前几天回到家乡。 行动管制令期间,很多行业如餐饮业、娱乐场所、商场等被迫暂时关闭。另外,多人聚会、户外休闲活动、旅行等都被禁止,只留下一些关键领域继续操作。当初我还考虑继续留在西马,还好最后听从朋友的建议回家,否则封州后只能留在那里“发霉”了。我想,如果自己继续留在西马可能更危险,因为当时雪兰莪的疫情最为严重。感谢上帝的带领,带我脱离“危险之地”,也让我回家与家人有更多时间团聚。 我原以为这个疫情很快就过去,没想到回到家一待就待到一个学期的结束。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只有最后一个学期是用线上上课,同时替那些刚上大学的学生感到可惜,因为他们难得上大学却受疫情影响,不能马上体验大学生活。 由于我西马的房租到期,不会续租,所以我8月中再次回到西马搬东西回来。当我要回家乡时,亚航却取消了8月份所有回诗巫的班机,导致我不能在计划的时间内回家。那时,我很担心自己会来不及开始9月的实习。感谢上帝最终让我可以打到马航的机票回家。 回到家第二天就到南兰律政府综合诊所进行拭子测试(swab test)。过了几天,我就收到报告,检测结果呈阴性。我无需再隔离,如愿以偿在9月份开始实习。哈利路亚,上帝担当了我的忧患,更赐平安给我,让我可以安全地从西马回来。 好不容易平息的疫情,因为各行业重新营业,人们又开始集体活动,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沙巴选举,导致疫情情况又再次恶化。10月份的确诊病例不断飙升。 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曾提醒民众“JanganKe Sana Ke Sini”,以防止新冠状病毒四处传播。讽刺的是,政治人物只关心自身利益,根本不在乎人民的安全。这些政治人物不仅呼吁沙巴民众投票,甚至还特地从西马飞往沙巴“凑热闹”。选举期间,人与人之间大量接触,无疑增加了人们被感染的风险。最终,沙巴毫无意外地爆发疫情。 随着我国疫情日益趋向严重,很多人猜测或有可能实行“行动管制令2.0”。但我们都心知肚明,我国已无法再承担全国行动管制令所带来的后果,如:经济崩溃、人民生计受影响等。 我们只能祈求上帝带领我们一起克服这艰难的时刻,求上帝让政府有智慧采取行动,民众也要继续坚持和自律,一起达成“战胜疫情”的愿望吧!

大马迎来第三波疫情高峰 砂拉越州选或会进行

with No Comments

家事国事天下事 整理:黄拔绮(南村三一堂) 截至2020年10月13日,全球累积确诊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例共有3千831万5千035宗,其中美国累计确诊病例最多,有808万9千929宗,大约占了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的21%。据观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美国人民的防疫意识不足,而且国民多数不愿意带口罩。有不少人认为带上口罩会使他们缺氧,失去呼吸空气的自由;甚至一些民众更以《创世纪》二7(“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祂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作为不带口罩的理由(然而,这节经文中的“气”实乃指“生命之气息”,而非空气)。 沙巴州选成疫情扩散主因之一 马来西亚则因在3月初的“大城堡清真寺群聚事件”,爆发第一波疫情感染潮。于是,政府果断在3 月18日宣布行动管制。疫情趋缓后才逐渐放宽。5 月,又在移工群聚处爆发第二波确诊高峰。在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我国在6月(除了6月4日的277宗)至8月间,都能将疫情控制在个位数和双位数。万万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波疫情又席卷而来。 10月份起,我国确诊人数再次以三位数直线上升,10 月 6 日更达到目前最高记录——691宗。截至10月13日,我国累计确诊病例共有16,880宗。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份的病例里仅有少数是境外输入,大部分皆是本土感染。无可否认,第三次疫情爆发的其中一个主因离不开沙巴的州议会选举。 9月26日选举当天,卫生总监诺希山才宣布自9月27日到10月10日从沙巴入境西马的人,皆须接受冠病检测。之后又陆续颁布地域性的TEMCO、州内跨县管制令,到 10月6日宣布沙巴封州,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沙巴感染群已是D614G变种病毒,具有更强的感染性,其中沙巴新任首长哈芝芝诺也受感染。 实行管制令是最佳预防 不幸的是,从沙巴入境西马的人士已将病毒带至西马。曾到访沙巴的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被确诊新冠状病。他返回西马后还出席国家安全理事会的会议。因此,出席会议者包括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卫生总监丹斯里诺希山和多位内阁部长都要居家隔离。 由于新冠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遍地开花”,吉隆坡一带有许多购物商场(例如 Sunway Pyramid、KLCC等)纷纷出现感染病例。紧接着,疫情开始进入社区感染,有些学校也有学生或家长被确诊染上新型冠状肺炎。 由于我国已无法再承担全国行动管制令所带来的后果,所以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在10月6日通过直播的方式表示,政府只是会在在疫情红区实施强化管制令,并不会再一次实行全国行动管制令。随着感染群的增加,卫生总监若希山表示10月14日会在吉隆坡、雪兰莪州和布城开始落实两个星期的有条件行动管制令。或许,在疫苗未出现前要控制新冠病毒的扩散,或许也就只有实行管制令是最佳预防了。 随着沙巴州选落幕,目前民众也对砂拉越州选是否会举行而多方观望。在疫情笼罩下,举行州选会面对极大风险;惟砂拉越政党联盟(GPS)担心若州选没如期进行的话,恐怕错失良机,对砂盟不利。 砂拉越首席部长拿督巴丁宜阿邦佐哈里在面对媒体时也说:“我们会敲响战鼓,现在战鼓和鼓棒都准备好了!从现在起,任何时候都可以敲响战鼓!”这似乎在暗示砂拉越州选举随时可能进行。如果砂拉越州选举真的在今年年底举行的话,不免让人担忧砂拉越或会像沙巴那样“沦陷”;而第4波疫情的爆发也可能在预料之中。

十年班长如一日 汤祖安喜乐学习不厌倦

with No Comments

乐龄学习中心学后感 受访者:汤祖安 采访:卢韵琴(本报记者) 从开学第一天起就是班长,十年之后,他依然是班长,汤祖安乐龄学习十年都不厌倦。 “我爸爸是第一个报名的人,然后张超英牧师就鼓励我效法我的父亲,别再等了。于是我就报读了,然后就被选为班长;再然后,就连续当了十年的班长。” 10年前,汤祖安甫从银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一年的时间,在某天听说父亲报读了新开办的乐龄学习中心,接下来就收到来自乐龄学习中心主任张超英牧师的电话,邀请他报读。 “坦白说,当时的我还是有点犹豫,因为正考虑弟弟的移居邀请。后来,我还是决定报读,想不到的是,就这样过了10年。” 虽然需要定时定候地上课,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也同样要做作业;但乐龄学习中心的学习很不一样,最大的差别就是没有考试,只要出席率达标,就有毕业证书。 就因为学习没有压力,更没有心理负担,因此,10年的学习时间对他来说,就好像眨眼之间,是名副其实的“度年如日”。 课程不重复 通过报读乐龄学习中心,汤祖安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开始了他在教会的事奉;但他深刻地感受到乐龄学习中心与参加团契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团契聚会是一种联谊与关怀,是灵命上的长进。然而,在乐龄学习中心的学习,不但可以学到新东西、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的革命情谊,就如同儿时在学校时,与同学们所结下的情谊一般,感情特别好。” 在学习的内容方面,乐龄学习中心的课程安排是别处学不到的,甚至比正式学校还要丰富;因为校方会安排拥有各种专业才能的讲师来为学员讲课,让学员能够学习到许多在生活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 “不但如此,每一年的课程都不会重复,除了有全新的课程,还有进阶版的课程,确保大家不会一再重复所学的课程。就好像医疗保养的课程,我敢说,我学了这些年,应该全身上下的保养知识都学过了。” 同时,在完成了4年的课程后,还有外出服事的公共服务课,即是让学员们走出教室,走进人群,为主布道,为公众服务。这些布道的地点除了有疗养院、医药中心、医院、个人住家,还有就是菜市场。 学习要趁早 “在疗养院与医院,我们就会带领聚会、唱诗与陪伴病人聊天,在菜市场,我们通常就是分发福音单张。” 他表示,通过这些年的服事,他也得到了一定的启发,因他看见了未得之民的痛苦,深深感叹信主真的要趁早。 也因为乐龄学习中心这些年来的培养,校方目前已有计划开拓其他相关事工,如托老中心、日间照顾中心等,他深信这些事工所需要的相关人才并不缺乏。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他也鼓励那些未曾报读乐龄学习中心的乐龄人,不要再退缩,有心来就马上来,莫再磋砣,时间不等人,学习要趁早。

卫理乐龄学习中心创办10周年苏慈安:乐龄人敢于学习靠基督得胜一切

with No Comments

年会报道 文:卢韵琴(本报记者) 全砂卫理乐龄学习中心四地联播毕业礼兼十周年感恩会顺利在10月10日下午4时,在诗巫卫国礼堂进行,数算上帝十年来的带领与恩典。 为了减少时间,更因要严格遵守SOP的考量下,诗巫、古晋、美里与民都鲁四地的毕业证书颁发、娱兴节目与各种感言,全部以预录的方式事先备好,在10月10日当天下午直播进行时播出。 叫人不敢小看的是,乐龄人的积极好学之心,500多位学员中,既有一年级生,也有十年级生。乐龄毕业生们个个身穿学士袍,一些完成了9年课程的,更是头戴“博士帽”,成为了“博士”。 成功三要诀 感恩会讲员苏慈安牧师以“成功三要诀”鼓励乐龄人要勇于开始学习,并晓得学习的益处,学像耶稣基督得胜一切。 “我们需要与学友一起学习,从中在有经验的人身上学到东西,就如同运动员般,学习也需要有队友。”这就是成功的第一要诀,“我们可以,你也可以做得到。” “我们需要与自己一起前进,做到真正放下干扰,专心一致,因为最大的拦阻通常都是来自己的不自信与灰心;唯有仰望上帝,一切都可以放下。你自己想一想,学习是对你有益处的。”这是苏牧师的成功第二要诀。 “我们更需要与耶稣一起得胜,唯有仰望耶稣,才能得胜一切,达到终点。因为耶稣是信心的创始者也是完成者,耶稣以将来的喜乐为目标。看耶稣,他怎么样以将来喜乐为目标,怎样得胜,怎样表现,你跟着做,就成了。”苏牧师的第三个成功要诀亦倾囊相授。

卫理乐龄学习中心创办10周年
苏慈安:乐龄人敢于学习
靠基督得胜一切

with No Comments

年会报道 文:卢韵琴(本报记者) 全砂卫理乐龄学习中心四地联播毕业礼兼十周年感恩会顺利在10月10日下午4时,在诗巫卫国礼堂进行,数算上帝十年来的带领与恩典。 为了减少时间,更因要严格遵守SOP的考量下,诗巫、古晋、美里与民都鲁四地的毕业证书颁发、娱兴节目与各种感言,全部以预录的方式事先备好,在10月10日当天下午直播进行时播出。 叫人不敢小看的是,乐龄人的积极好学之心,500多位学员中,既有一年级生,也有十年级生。乐龄毕业生们个个身穿学士袍,一些完成了9年课程的,更是头戴“博士帽”,成为了“博士”。 成功三要诀 感恩会讲员苏慈安牧师以“成功三要诀”鼓励乐龄人要勇于开始学习,并晓得学习的益处,学像耶稣基督得胜一切。 “我们需要与学友一起学习,从中在有经验的人身上学到东西,就如同运动员般,学习也需要有队友。”这就是成功的第一要诀,“我们可以,你也可以做得到。” “我们需要与自己一起前进,做到真正放下干扰,专心一致,因为最大的拦阻通常都是来自己的不自信与灰心;唯有仰望上帝,一切都可以放下。你自己想一想,学习是对你有益处的。”这是苏牧师的成功第二要诀。 “我们更需要与耶稣一起得胜,唯有仰望耶稣,才能得胜一切,达到终点。因为耶稣是信心的创始者也是完成者,耶稣以将来的喜乐为目标。看耶稣,他怎么样以将来喜乐为目标,怎样得胜,怎样表现,你跟着做,就成了。”苏牧师的第三个成功要诀亦倾囊相授。

无限 (十月25日(日))

with No Comments

灵修日程 文/Eiko Kato(日本Miyagi Prefecture) 读经:诗篇四十六篇 1-7 经文:“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四十六1) 在我国内一位福音歌手写了一首诗歌,歌词写着:“往上走,向前走,没有界限。”在我听到这首歌时,我需要在日间上班,每月两晚带领一个查经小组。我时刻为着日常生活和将来而担忧,这使我无法亲近和思想上帝。但是藉着这首诗歌,我感到上帝直接向我的内心说话:“不要洩气,只顾向前走,我时刻与你同在,会给你供应。”我得到了慰藉,充满平安。我能够面对自己的挑战,没有选择逃避,即使我的处境依旧如昔。 在我身处艰难的时刻中,上帝使用一位歌手的才华来接触我、鼓励我。每天我们都可以使用上帝赋予的恩赐去往上走,向前进,或许我们能够鼓舞沿途上的其他人。靠着上帝,果真没有界限。 祷告:满有恩典的上帝,感谢祢信守自己的应许,鼓舞我们每天向前迈进。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我凭藉上帝赋予恩赐去祝福别人 代祷:福音歌手 2020年11-12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欢迎向本报订阅。 每期一句 “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匉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有一道河,这河的分汊使上帝的城欢喜;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上帝在其中,城必不动摇;到天一亮,上帝必帮助这城。” (诗篇46:1-5)

抓鼠有感:学习饶恕自己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句话是老生常谈,只要是论孝的文章,大抵都得加上这么一句话,方才显得有些份量。然而,理性上的纯粹知道与情感上的实际经历却是两回事;因为唯有真正承受过丧亲之痛,或许方能体会这句“名言”到底有多沉重,其中所承载的情感情绪又是何等的复杂。对我,亦然! 10月中旬,母亲离开我们足有一年,每每想起她,除了无尽的思念,心中最常“品味”的还是这份“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内疚、懊悔与遗憾。总觉得她在世时,自己未能克尽孝道──日常生活里,对她的关怀不够、倾听不够、陪伴不够、同理不够、忍耐不够、体贴不够……午夜梦回,有时难免会愧疚上心头,揪得很。 在母亲刚离世的那一段日子最为难受,这种“内疚、懊悔与遗憾”交织而成的感受最为强烈,也最难熬。愧疚懊悔对许多子女来说,或许都是人之常情,难免会有;但是,它一旦如蛆附骨,长期下来形成罪疚感,不但会渐渐影响心绪,甚至也会成为撒但紧抓不放的控诉把柄:“如果你再做得好一点”、“如果你再多一点耐心”、“如果你早点发现”、“如果你……”。这些都会让人被自责、愧疚、罪恶感反复重压,无法喘气,更令哀伤无边无界。 这也是那段刚丧母的日子里,我最深刻的感受! 真正让我渐渐走出“愧疚风暴”的还是上帝的话语与圣灵的安慰,让我意识到“自我宽恕”的需要与必要。一般上,当我们谈论宽恕时,常指涉的对象多是“他人”,很少是自己。然而,学习饶恕自己同样是重要(却也不容易)的功课(有时甚至比饶恕他人更甚)。 有一天,当我又陷在罪疚感中苦苦挣扎时,这句经文“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西三13)突而出现在脑中,有种强烈的意念是:如果主耶稣饶恕了我,我也要饶恕自己。于是,我来到上帝面前认罪,承认自己对母亲的所有亏欠,承认自己的愧疚,承认自己的哀伤。 我知道,母亲虽然已听不到我的忏悔,但上帝听到了。我对“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淨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深信不移。所以我信:上帝赦免我,也饶恕了我,所以,我可以饶恕自己。 弟兄姐妹,无论是饶恕别人,还是饶恕自己,其关键点永远在于:主(怎样)饶恕了我们!

1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