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回响:上帝与我何等亲近

with No Comments

文/谢丽萍(诗巫新福源堂) 这次营会的主题“ekklesia” 给我很大的提醒,虽然我们每一个人来不分国家,有不同身份,但我们都为耶稣所选立,都是属基督的身体。在第一晚的信息分享中,牧师以圣餐的四个(再熟悉不过)步骤告诉我:我是谁! 第一:拿起——我是蒙上帝所拣选的,所以我是尊贵重要的; 第二:祝福——我是受上帝祝福的,所以上帝一定与我同在; 第三:掰开——我是被上帝所破碎的,经历生命的艰难和破碎,并愿意让生命破碎,好叫我的生命得以成长而最后成为一分礼物。 第四:最后上帝把我差遣至世界进入社会。 营会第二天下午,每个组别分别到香港不同地区多方认识了解,在这个“outing”中,我发现当地情景与诗巫景况差不多,例如:香港有赛马会,诗巫有toto万字店,人们都想要搏一搏,把希望寄托在这未知的“运气”上;香港有摩门教教会,诗巫也有,而且摩门教信徒很殷勤地进入社区宣教,但基督徒积极走入社区传福音给居民的似乎少之又少;香港有许多老人穷人等弱势群体,诗巫也有许多街友和贫穷家庭……透过这样的外出接触,也启发我们应该走出教堂(建筑物),走进社会关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把耶稣带给他们。 火热的心能持续燃烧 另外,在营会第三天下午的时段,大会提供不同的灵修方式,要我们学习安静、聆听。我很久都没有这么安静地与上帝说话了。当天下午,我安静自己,向上帝认罪感恩,并把重担忧虑全都告诉祂时,发现其实上帝与我何等亲近。我坐在宽敞运动场仰望天空,望见鹰在空中飞翔,《如鹰展翅上腾》这首诗歌歌词就不断浮现在我脑海中。我想,这是上帝透过一只鹰提醒我! 透过这营会还有许多得着,真的很感恩。祈求上帝帮助我,这火热的心能持续不断燃烧,殷勤做主工;同时祈求祷告有更多青年进入世界,建立教会。 让我们成为“Ekklesia”——活在人群中的教会,道成肉身的教会!

心得回响:上帝与我何等亲近

with No Comments

文/谢丽萍(诗巫新福源堂) 这次营会的主题“ekklesia” 给我很大的提醒,虽然我们每一个人来不分国家,有不同身份,但我们都为耶稣所选立,都是属基督的身体。在第一晚的信息分享中,牧师以圣餐的四个(再熟悉不过)步骤告诉我:我是谁! 第一:拿起——我是蒙上帝所拣选的,所以我是尊贵重要的; 第二:祝福——我是受上帝祝福的,所以上帝一定与我同在; 第三:掰开——我是被上帝所破碎的,经历生命的艰难和破碎,并愿意让生命破碎,好叫我的生命得以成长而最后成为一分礼物。 第四:最后上帝把我差遣至世界进入社会。 营会第二天下午,每个组别分别到香港不同地区多方认识了解,在这个“outing”中,我发现当地情景与诗巫景况差不多,例如:香港有赛马会,诗巫有toto万字店,人们都想要搏一搏,把希望寄托在这未知的“运气”上;香港有摩门教教会,诗巫也有,而且摩门教信徒很殷勤地进入社区宣教,但基督徒积极走入社区传福音给居民的似乎少之又少;香港有许多老人穷人等弱势群体,诗巫也有许多街友和贫穷家庭……透过这样的外出接触,也启发我们应该走出教堂(建筑物),走进社会关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把耶稣带给他们。 火热的心能持续燃烧 另外,在营会第三天下午的时段,大会提供不同的灵修方式,要我们学习安静、聆听。我很久都没有这么安静地与上帝说话了。当天下午,我安静自己,向上帝认罪感恩,并把重担忧虑全都告诉祂时,发现其实上帝与我何等亲近。我坐在宽敞运动场仰望天空,望见鹰在空中飞翔,《如鹰展翅上腾》这首诗歌歌词就不断浮现在我脑海中。我想,这是上帝透过一只鹰提醒我! 透过这营会还有许多得着,真的很感恩。祈求上帝帮助我,这火热的心能持续不断燃烧,殷勤做主工;同时祈求祷告有更多青年进入世界,建立教会。 让我们成为“Ekklesia”——活在人群中的教会,道成肉身的教会!

心得回响:勇敢关怀非信徒

with No Comments

文/张凯雯(诗巫新福源堂) 能参加第九届青年领袖大会真的很开心,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也是第一次来香港。回想刚下飞机时,就有非常热情的香港青年来接待我们。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聚集在大会,一起学习主的话。 第二天,我们以小组方式到“黄大仙”(香港一个地区)关心当地人民。大部分老年人分享他们赌博是因为精神上没寄托,想从钱财上得到满足。这让我意识,我们还需要再加强社会关怀,因有很多人对上帝的认识不够,也有很多人因“个人需要”而离开了主。 上帝透过一些活动提醒我要放下自己,背起十字架跟从祂,要勇敢尝试关怀一些未信主或信心软弱的人回到教会,回到上主面前,一起得着上帝的赏赐。我也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灵修的方式。工作坊讲员分享在职场见证,让我学习如何在商场和职场活出基督的样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讲员们到一位姐妹工作岗位祝福,为他们祷告,而且他们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如:禁食祷告等等。 我真的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及勇敢实践的一件事。我为此次能参与大会,十分庆幸和感恩,真的获益匪浅。

心得回响:参与服事祝福别人

with No Comments

文/李德顺(美里生命堂) 感恩,有机会参加这大会。我没到过香港,也是第一次参加有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参与者的营会;能走出“家门”,了解当地需要和文化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在繁忙大城市,看见港民步伐匆匆,长期处在压力中,我在想:他们是否体会人生的意义和盼望?同样,我也反思自己的生命和服事。 这次大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社区探访。我们一组被分为三小组,去与当地的一到两位长者聊天。我与老婆婆聊天,得知他们那地区有很多吸毒者,多是年轻人,有的曾被送往戒毒中心,但一旦戒毒后出来,还是会走“回头路”。 我们探访的社区以老人居多,有的一人独居,孩子在别处工作;也有和家人同住,一家五口挤在小小公寓里;有些老人会被孩子送到老人院,因没有多余时间照顾。许多成年人一直处在高压的环境里,有时因工作忙碌而忽略家人,有时也因工作忙碌而轻忽了自己的健康。 比起他们,或许我们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或有比较多的自由时间可安排;可惜的是,我们同样没太珍惜自己和身边人相处的机会,也没珍惜在教会中服事的机会。我们应有更火热的心关怀与爱身边的人,并好好参与服事,祝福别人。 经过五天四夜的大会,我体悟到基督徒青年人若能活出“卫斯理约翰精神”,走入人群给予关怀和帮助,我想必能更有效地将福音广传,拓张天国的事工。盼望透过这次大会的学习,我能把这份精神带入美里教区及各牧区中,让青团契友在接下来的事奉及事工推动中,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策划与推动。若能把这份精神传承,透过实际关怀行动,我想能引领那些迷羊再次回到上帝的面前。

心得回响:让信仰生活充电

with No Comments

文/许能建(诗巫新福源堂)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世青大会,有机会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认识不同敬拜赞美方式、不同文化、不一样的崇拜方式,多样式灵修方式及各式各样学习的方式。 小组分享环节让我有很多得着,组员们都很积极分享,可以从他们分享中有不一样的理解与建议。组员之间互相包容、彼此联谊让我很快能融入小组。透过“社区游踪”,走入人群,进入社会了解社区景况。我们接触了一些年长者,发现他们都有赌博的习惯,主要是因为觉得生活中没寄托,于是把赌博当成娱乐,当然也抱着“以小博大”的心态。除了长者,我们也接触从海外到当地工作的外籍人士,他表示找不到合适的教会。我觉得应该多多帮助这些群众,好让他们在教会中找到精神寄托和归属感,更找到生命的主。 以信仰角度经营事业 “与神同行”的环节,让我可以在繁忙的时空里安静自己的身心灵。透过抄写经文,使我经历上帝与我同在,可以与祂亲近。我也从而认识到与祂亲近的方式可以如此多变化。第一次参与香港崇拜,感觉非常不一样,也受到当地教会弟兄姐妹的热情招待。参与大会的工作坊,令我认识到如何以信仰角度经营事业,同时了解要怎么样在信仰、事奉、工作和生活间取得平衡点。 我也看见香港青年人们的信仰与灵命坚固,能直率表达想法和意见。在最后一天的宣告环节,让我看到香港青年与我们的青年心态的差异——当我们在选人上台宣告时,第一反应就是想推给别人;但当地青年人都会很积极地发表与争取上台的机会。 透过参与这大会,我看见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大会也让我的信仰生活充电,收获满满。

心得回响:爱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

with No Comments

文/黄秀励(泗里街辟恩堂) 感谢主,此次有机会代表砂年青参与由香港卫理公会举办的“世界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联会第九届青年领袖大会”。这次大会主题为“教会”,看似简单却让我获益良多。什么是“教会”呢?“教会”应该要做什么呢? “一”家人 参与营会的我们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家庭背景,但却因为耶稣基督,在主里合一。特别是在第二天晚上的“文化之夜”,虽然参与者都在各自呈现地区性文化节目,但所有人乐在其中,彼此交流,同心赞美主,在主里联系。我想这就是:因为基督,我们成为了“一家人”。 “言”语 人在异地,“言语“始终是我最大的障碍,而香港通用语是我不懂的广东话。但上帝告诉我:爱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还记得营会第二天下午的社区活动中,我和组员关心一个很冷漠的老人家,不管组员与他说什么话题,他都不理不睬。不过,当我送上一个蛋挞时,他却接受了,最后还一直向我们说“谢谢”。这不仅让我反思:今天我们一直说要传福音、要关心身边的人,但我们是否真正知道对方所缺的是什么? “难”处 香港的人民是举世闻名的冷酷和不爱笑的,但我们是否真能体会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呢?他们的“难处”或需要又到底是什么呢? 在营会最后一天的闭幕礼上,李炳光牧师提醒我们:不只要走入社群,还要活在社群中。愿我学习有更多地忍耐与爱心,关心身边的人,活在我的社群中,了解知道对方的需要和难处,祝福更多的人得着福音。 “尽”心、尽性、尽力 在第一天开幕礼上,香港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会长林崇智牧师引用圣餐的”四个动作“(拿起:上帝拣选你;祝福:上帝祝福我;掰开:接受生命的破碎,让上帝来塑造;分给:上帝差遣我们到世界不同角落,服侍主的羊群),告诉我们谁是“教会”。而今天,身为基督的我们,就是领受上帝恩典的“教会”。我们虽然有着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工作、不一的生活,但我们却有着一样的使命,就是:尽心、尽性、尽力“教会”身边的人做对的事,透过关心和我们的言语行为,影响身边的人得着这恩典。 最后的最后,引用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会长郭汉成牧师,也是大会主题信息的讲员的一段话为结束:我们就是世上的盐和光,生命中照亮神的光,成为上帝百般祝福的“教会”。(参太五13-16)。

心得回响:一生以卫斯理约翰为榜样

with No Comments

文/黄敬状(诗巫怀安堂) 感谢上帝,让我有机会参加这一次的“世界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联会第九届青年领袖大会”,令我在各方面增添知识,是一次很美好的经历。 大会多位讲员的讲道都十分发人深省,带给我许多启发。首先,我了解到我们循道卫理青年是一群需要认罪悔改重生得救的青年;循道卫理青年也要学习愿意把生命献上,一生以卫斯理约翰为榜样,顺服追随基督。在基督的团契里,彼此立约,互相督促与扶持,藉着祷告、读经、追求长进,共走天路。大会的信息再次提醒我们循道卫理青年,要委身作基督的门徒,积极参与教会的事奉,无论得时不得时,都要承担使命,广传福音。在多元种族文化的社会里,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随走随传,以敬虔的心灵、改变世界的心志和怜悯的心肠,为主作见证。 在大会当中,我们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循道卫理青年,加深我对各地区卫理教会的认识与认同;同时让本宗华人青年领袖在大会中彼此交流,互相学习,进而建立合一的教会。大会再次强调主题“EKKLESIA”——教会——不只是一座建筑物或一个宗教组织,也不单是一群在礼拜天聚集的会众,更不是牧职人员。“教会”(EKKLESIA)就是被呼召出来的群体,需要带着上帝的话语和天国的使命,散落在社会各处,活出基督福音,将上帝的国度带到地上。 透过此次青年领袖大会,我们再次一同反思教会的本质和使命,让本宗青年信徒得到生命造就,同心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国度。上帝拣选我,祂也祝福我,叫我的生命经历艰难破碎,装备我接受差遣进入困苦的世界,成为上帝将我分给世界的一份充满爱的礼物,带领世界离开黑暗,进入光明,生命得着上帝的救赎和改变。我们要成为活生生的“EKKLESIA”,在我们的生活中建立无墙的教会,在职场中、在家庭里活出主耶稣基督。

心得回响:故事仍在继续…..

with No Comments

文/林敏仪(民都鲁恩光堂) 香港炎热的天气依稀还温存在我的记忆里,那五天四夜的营会同样让我如此深刻。一开始觉得自己对“Ekkelsia”这主题没多大感触,总觉得大概又是在传递一些关于教会合一或让我们更委身在教会之类的信息。哪知道,这竟是一趟经历上帝奇妙恩典的旅程。 其中让我经历更多的是香港弟兄姐妹设计的活动,真心觉得他们很用心预备这次大会,因每个活动环节都非常有意思且让人反思。每天早上迎接我们的是一封《天父的信》的小卡片,提醒我们:上帝对我们的爱。每天早上灵修篇提醒我:上帝顾念着我正在烦恼的事物。 大会第二天进行一项非常特别的活动,就是有约半天时间分组到香港各个地去了解该地文化,去将“教会”实践出来。我们小组一起协商购买当地居民所需物品,带到社区分享,并透过聊天关怀他们。因为我的广东话不好,所以大部分都交由我组员去交谈,看着组员们和一群陌生人交谈时,我仿佛看见“教会”真实的模样。这活动让我真实明白,现在青年人(包括自己)都被活动困在教堂这建筑物之中了,真的“教会”(也就是我们)是要走出去的!我们应用我们的生命,用上帝的爱吸引他人的生命,而不是靠那些花俏吸引人的节目。 来跟从我 大会第三天下午,阳光正猛时,正是我生命经历上帝的时刻。大会透过不同活动让我们与上帝相处,我首先选择到大自然中思想上帝向祂祷告。在大自然中,我跟上帝哭诉着自己面对的困难,忏悔着我亏欠祂的事,做了很多祷告……感觉自己很久没有这样跟上帝独处了。 尔后,我便到大礼堂抄写经节,由于抄写的次数真的很多,到现在都还清楚记得,那是马太福音十六章24-25节,讲述着舍己跟随耶稣的经文。在抄写过程中还是不太了解上帝要透过这段经文跟我说什么,又想着大会准备那么多方式亲近上帝,不体验一下有些可惜;于是停下手上的笔,用剩下不多时间去了另一站。 那是一间课室,裡面有12使徒的代表图案和12张椅子摆在这些图案面前;因为12张椅子都坐满了人,我就先在一旁领取关于12使徒的资料。刚拿好就看见有人从位子上离开,我也赶紧坐下去。看着图案的三个钱袋及地下写着“马太”的名字,我没想太多就打开资料寻找马太的那一篇文章。看到文章后,我很是震惊,因为第一段话就是“来跟从我”!这段过程能这么详细地叙述,是因为这经历实在太深刻了。 当晚跟小组们分享时,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我觉得自己是那么不好,那么不配,像我这样一个糟糕的人,怎么就配得上帝一次又一次地回应我的祷告,拯救我。上帝的爱真的远超过我所想像的,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这是怎样的一份爱。就在那一天,逃跑已久的我被上帝重新“捡回来”,再次放在祂的手中。 参加完世青大会,我有许多看见,也有许多得着,奇妙恩典的旅程有述说不完的经历(包括最后一晚的呼召),但我绝对不会忘记大会带给我的感动和使命——成为一个走出去的教会! 但,我想就在此打住,故事仍在继续……We are “Ekklesia”!

心得回响:再次反思 教会的本质及使命

with No Comments

文/余俐璟(古晋晋福堂) 原以为这次没机会参加了!感恩,虽然今年已过了青团年龄,但因上帝的恩典、职员会的“怜悯”,让我有机会参加这次大会;也正因如此,我特别珍惜,特别有回忆。 本次大会在天气非常炎热的香港中華基督教會烏溪沙青年新村举行,共335位来自香港、台湾、澳洲、新加坡、西马、沙巴及砂拉越的牧者及青年参与。 大会主题为“EKKLESIA”,就是“教会”的意思。教会不只是一座建筑物或一个宗教组织,更不单只是一群人在主日聚集的地方。“教会”(EKKLESIA)是一个被呼召出来的群体,他们带着上帝的话语及天国的使命散落在社会各处,活出基督福音,将上帝的国度带到地上;我们就是教会。大会让我们透过这次循道卫理青年领袖大会,再一次一同反思教会的本质及使命。 在困境中找到一线希望 让我印象较深刻的就是“社区游踪”环节。每一个小组被安排到香港不同社区进行观察,并了解该区的香港基层生活、赌博问题及多元宗教的情况,并分发小礼物给路人。我们一组被安排到葵芳,我们就在该地步行到后期圣徒教会外参观,经过一个香港赛马会投注站,之后来到一个社区小公园,在那里我们安静片刻,并按“社区游踪”中我们的所见所闻,写出代祷事项。 在这环节,我个人感受是:香港人的生活实在太繁忙,每个人脸上似乎很少看到笑容;另一方面我看到,虽然香港人面对环境的种种压力,却仍然会花钱到投注站赌博,或许这已成为香港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又或者他们希望在困境中找到一线希望。 给我更多的异象 来到大会的最后一天,每一个区域被安排进行一项讨论,就是如何在各个区域中落实这次的主题 “EKKLESIA”。经过我们一行人的讨论,做出了以下的宣言: “我们是来自马来西亚砂拉越的循道卫理青年,认为在所属地区最需要的是蒙恩的青年走出教堂进入社会。我们相信我们的教会可帮助扶持贫困弱势的群体,作为教会当中的青年,我们愿意奉献时间、金钱、才干等,期望上主藉我们令所属地区达至服务社会、唯尽忠诚、待人接物、不存私心。” 在青年团契的“岁月”中,我有机会参与三次“循道卫理青年领袖大会”(2012年在马六甲、2017年在新加坡、2019年在香港),这或许也是我最后一次参与的“循道卫理青年领袖大会”。每一次参与这样的大会,都会让我有新的思维,让我在服事的道路上有更多的看见与领受。在大会中接触来自不同地方的弟兄姐妹,对我来说是一个难而可贵的聚会。透过这样的大会,更让我从当中的灵修、敬拜、信息分享、联谊及交流中有许许多多的领受与学习,也让我可以更加认识我们所信靠的神,并继续装备自己,为主所用。 祈愿上帝在这次的大会之后,可以给我更多的异象,让这次的主题“EKKLESIA”可以透过我的教会,落实并融入在我们的社体里。

心得回响:开阔视野刺激思维

with No Comments

文/刘裔恩(诗巫圣道堂) 感恩,今年有机会于6月27日至7月1日在香港参与“第九届世界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联会青年领袖大会”。此次大会主题是“EKKLESIA”(教会的意思,即一群跟随基督的群体),有来自不同地区的牧者证道,包括:主题分享、培灵会、闭幕信息等;另外还有大会特别安排的活动,都有不同领受与学习。 最为欢乐的时光莫过于第二天晚上的“文化之夜”。不同年会的青年人呈现不同地区的文化,有搞笑、有跳舞、有温馨、有感动;特别佩服香港青年人在带动全场三百多人一起唱歌做动作,增加彼此互动、彼此联谊的机会,其团队的默契配搭,共同带领,实在令我刮目相看。 最令我难忘的活动是“社区游踪”。我们依照组别被安排到不同社区,在香港朋友带领下享受道地美食,体验当地风情;当然也有一些任务,如:与老人家或街友聊天,或买东西送给他们。令我讶异的是,全程不提信仰,只是很单纯地接近、了解与关怀,连自我介绍时也不说我们来自什么教会,就说是来自马来西亚的朋友,想要跟你们聊聊天。这是真真正正地走入社会。这不仅令我思考,有时候我们在尝试“融入社会”时,是不是过于心急地想要带入信仰,反而惹人反感。听香港朋友说,香港基督教关怀机构已非常成熟,有不同层面针对不同对象的关心工作。我想,从接近、了解、关怀开始,不急着把信仰硬生生塞给对方,是关键因素;难怪当我们接近陌生人说要聊天时,他们都不怎么排斥。 进入社会,建立教会 最让我享受的是不同年会青年带领的敬拜赞美时光。当诗歌把大家“联系”在一起,一群不相熟的基督青年聚在一起举手高歌颂主时,那是个极美的画面,触碰心灵,感动无比,真真正正体现何为“在基督里”! 最令我反思的是闭幕时讲员的一句话,他说:“我们当‘进入社会,建立教会’”!这令我对教会和其社会功能的认知翻了一翻。我一直认为“成为教会,进入社会”——教会需要复兴,需要有人参与,需要有钱,需要有共同的异象,需要合一……才能进入社会,影响社区。讲员却表示 “进入社会,建立教会”,不禁让我反思:我们的事工计划模式、方向、原则等是否还适用于现今的社会。 这两者看来似乎仅仅志是词句的先后秩序,但总觉得有些差别:是目标方向吗?是执行方式吗?走出四面墙,建立无墙的教会,实际做法到底是怎么样?或其实没差别?即便我已回到马来西亚依然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这给我新的思考方向,相信在未来某一天,在圣灵引导下,我会慢慢参透并领悟。 问了香港朋友,香港年轻人不去教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说,很多是带着失望离开,因为教会在一些议题(如政治)表现得很保守,他们觉得失望。反观家乡,我常听见人说不去团契崇拜是因为懒惰、没有朋友、不习惯等等。我想,这就是环境与文化的差异;不同环境文化对事工策划的方向与执行都会有所不同。 此次参加大会,真的是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刺激思维!

1 19 20 21 22 23 24 25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