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家乡趴趴走(七):沃木斯——穿路德大鞋宣告“这是我的立场”!

with No Comments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上篇提及马丁路德于1518年4月26日在海德堡的奥古斯丁修会大会中进行申辩,即所谓“海德堡论辩”(Heidelberg Disputation),提出“十架神学”以及“荣耀神学”──人全然败坏丶唯有靠十字架得救的神学命题,与“因信称义”的观点相辅相成。这次辩论让路德赢得许支持者和后来的改革者。路德在这之后又写了《关于九十五条论纲之分析》,教会观也改变,不再认为教会无误。“我们无需惧怕在被革除教籍的情况下死去。假如被革除教籍的判决是公正的,被定罪的人若忧伤痛悔,仍然能得救;若判决是不公正,他就有福了。”在这期间,路德热心的朋友为他说话,而与反对他的多明尼加修会(Dominican)展开论战。多明尼加修会不甘示弱,指控路德是异端,要求罗马惩戒。但教皇投鼠忌器,不愿得罪威登堡的选侯腓力,交由枢机(红衣)主教迦耶坦(Thomas de Vio Cajetan)处理。1518年10月12至14日,路德在天主教驻地:奥斯堡(Augsburg)的帝国议会,接受枢机主教迦耶坦(Thomas Cajetan)的私下审查。迦耶坦是一位学者,但他支持教皇权威,因此提醒路德,圣经本身是要加以解释的;而教皇便是那解释者,故教皇高于教会中的一切。他命令路德收回其著作及主张,但路德要迦耶坦指出其著作与圣经的话不合的地方。二人很快就进入喊叫对峙,不欢而散。第二次会面,路德为自己的火气道歉,迦耶坦接受了,但最后冲突仍再重演。第三次最后的会晤,依旧是如此。路德此回的态度是更明显地表示,没有服从教皇权威的意愿,只有上帝的话可以折服他。迦耶坦则表示,只有听从教皇的意愿。因着双方都不愿退让,会议没有结果。迦耶坦表示要押解路德至罗马受审,路德的支持者连夜帮助他逃亡。经过选侯腓力从中斡旋,1519年初,双方达成停口协议,均保持缄默,不再发言。1519年6月27日至7月8日月,路德接受教廷代表埃克(Johann Maier Eck, 1486-1543)的邀请抵达莱比锡(Lepzig),加入一场被称为“莱比锡辩论”(Leipzig Debate)。这场辩论从炼狱丶赎罪券丶告解以及教宗权威等罗马及教会传统权威的问题进行争辩。埃克是教廷和教义的捍卫者,整个辩论持续18天之久,路德最后仍然宣告,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权威,教皇丶教会及议会都不是信仰的依据。当时辩论地点莱比锡的普莱森堡(Pleissenburg)。莱比锡辩论之后,教皇利奥十世在1520年6月15日颁下命令,宣布路德为异端,饬令焚烧他的着述,限他在60天内悔改,不然逐出教会丶革除教籍;然而路德仍然拒绝让步,不断重申圣经权威。  1520年,路德继续出版了《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丶《教会被掳巴比伦》丶《基督徒的自由》三篇文章,以及上百本德文小册,受到广泛的欢迎。12月10日清早,威登堡的教授和学生们在城门外的广场上,把教廷的神学书籍点火焚烧;路德自己把教皇谕令投在烈焰中,并且宣告:“因为你污损神的真理,愿神把你毁灭在这火里!”。 万众瞩目的世纪会议1521年1月28日至5月25日,神圣罗马帝国在沃木斯(Worms)召开会议。年仅21岁,刚登基的查理五世(Charles V, Holy Roman Emperor, 1500-1558)要求路德出席说明,并保证其人身安全。路德明知前路凶险,面对生死关头,仍然决定冒险前往参加。在途中有人以胡斯的死提醒他;但路德回答说:“胡斯虽被焚毙,但真理犹存。即使鬼魔像屋顶上的瓦那么多,充塞了沃木斯,为了上帝的真理,我也必须去!”1521年4月2日,路德搭乘双轮拉车,在一位奥古斯丁隐修会修士陪同下,一起踏上旅程。他先到埃尔特弗丶艾森纳等城讲道,使得当地的许多学者加入改教阵营。4月16日礼拜二早上10时,路德抵达沃木斯城,包括前来声援的群众以及当地居民在内,有超过两千人给他英雄式的欢迎,护送他到下塌之处。第二天,4月17日下午四点,路德被通知前往主教公署(Bishop’s palace)小厅(Der minor Saal)接受不公开审讯,有20多本路德的著作被摆在一个长凳上。主审官确认路德是这些书籍的作者之后,直接询问路德是否愿意部分或全部撤回他的著作。路德的辩护律师叔尔夫博士(Dr. Schurf)当场抗议呐喊:“至少也要把你们认为有问题的书名列出来吧!”面对威权罩顶,路德请求皇帝给他宽限,让他仔细思考一天。主审官得到皇帝的授意,同意路德的请求,审讯延到第二天再进行。第三天,4月18日,因为议事太多,审讯延至晚间六点,皇帝查理五世亲自到场审讯。他本身不懂德语,必须透过翻译的幇助。审讯地点换到了大庁(Der grosse Saal),当日皇帝外,亲王丶七大选侯丶各地主教与地方诸侯冠盖云集。由于群众太多,除了皇帝跟少数权贵外,几乎人人都是站着听讯。由于人多,大庁不断升温,有人给路德喝啤酒消暑,可以想像当时的现气氛有多么紧张热烈。路德用德文条理清晰地陈明前一天被质询的问题,末了,他说到:“我不能屈从于教皇和议会而放弃我的信仰,理由是他们错误百出丶自相矛盾……如果不能用我刚刚引述的圣经令我满意信服,如果无法用圣经改変我的判断,那么,我不能够,也不愿意收到回我说过的任何一句话;因为基督徒是不能说出违心之论的。这是我的立场,我没有别的话可说了,愿上帝幇助我。”后来人们把这次沃木斯的申述称为“Diet of Worms”(沃木斯会议)。主审官要求路德改用拉丁文大声说出方才的内容,让更多不谙德文的人可以听懂。路德因此以拉丁文重说了一遍,皇帝听得很发火,几天后,查理五世决定不再让路德有辩解的机会。他对着众亲王和诸侯表示,教会过去一千五百年的传统绝对不可能让一个修士推翻。之后,他宣布马丁路德是异端,发布追捕令。1521年5月8日,皇帝发布饬令,20日生效。自此,路德成为国家通缉犯。不过,路德得到智者腓力(Frederick the Wise)的暗助,安排一个抢救路德的计划,那就是把路德在离开沃木斯返回威登堡的途中,以假绑架的方式掳走,藏在瓦特堡(Wartburg)的城堡里十个月。(详参路德家乡趴趴走(二)匿藏10个月翻译圣经,《卫理报》总1195期,2018年12月2日,页8-9)路德当年在皇帝面前陈述信仰立场的主教公署已于1689年毁于烽火,其原址是位于现在圣彼得主教座堂右侧的黑斯霍夫花园(Heylshofgarten),花园的地上有一处碑志,标明那是路德立足陈明信仰立场的位置。年前还特制了一双大铜鞋,可以让游客穿上拍照,也回想路德当年不畏惧地申明其信仰:这是我的立场(Here I stand, I can do no other),藉此提醒基督徒应该在面对任何挑战时,要站稳立场。另外,在大铜鞋的前方还设置一块标志教会分歧的铜雕——于1971年设立的“晴天霹雳”(lightning bolt)。  世界最大改革宗群英雕像离开圣彼得主教座堂右侧的黑斯霍夫花园,再往右走出花园的不远处就可以看到一组改革宗群英铜像:Lutherdenkmal(英文:Luther Monument)。这组群英像是于1868年设置的,其中的路德铜像也是所有路德铜像中最大的一座。群英像中最高的一座正是路德,四围是他的朋友或其他宗教改革的先驱人物。这说明整个改革运动,不是路德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也有其他人(包括比他更早的人)投身改革潮流之中。左边是智者腓力(Frederick the Wise,1463-1525,Elector of … Read More

时事回应:马哈迪的最爱

with No Comments

文/晖(退休公务员) 我国首相兼希盟总裁敦马哈迪医生于1月25日在双溪哥央会见数千名金马仑区国会议席补选选民时打趣地说,他最感兴趣的勋衔是“KSM”——工作到死(Kerja Sampai Mati)。他说,只要还活着,他将继续尝试纠正国家状况。他告诉民众,他爱护国家,为国家服务,不是为了钱。“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在这里长大,在这里结婚生子,我们的孩子在这国家受益良多。难道不爱这个国家吗?” 马哈迪如此指出。马哈迪坦言,以他93岁的年纪,其他勋衔已经没有意义了。“只要我还能说话会继续说,已经93岁了,没有太多时间,要工作到死,其他勋章已经没吸引力,最好是‘KSM’,这是我感兴趣的。”唐代诗圣杜甫有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以马哈迪如今九十四高龄,比大马男人平均寿命已多活了将近二十年,这是上苍对马哈迪的格外恩眷。老人家到底是为谁工作为谁忙?若不是为了谋求大马后代子孙的福祉,那未免辜负了上天的一番美意。马哈迪于1981年出任大马第四任首相至到2003年,并于去年以93岁高龄二度拜相,成为大马第七任首相,也是史上最年长首相。马哈迪先前以铁腕治国长达22年期间,对捍卫国家宪法的精神,维护民主法治、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对促进国民团结,各宗教信徒和谐关系是否有所建树,是功大于过,功过参半,抑或过多于功?相信历史自会给他公平的评价。不过,世上少有政治人物像马哈迪被赋予第二次机会任相,能为之前的错误将功赎罪。马哈迪是否愿意,并有能力做到吗?世人拭目以待。何谓爱国?爱国与爱民是两面一体,光说爱国却不爱民,那是说不过去的,“口惠而实不至”的一派胡言。人民是国家的主体,而孩子们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国家领袖若能爱民如子,那才算是受人尊重的政治家,不然是终将被人民唾弃的政客。不分种族、宗教信仰,为咱们的子孙未来设想,这是否是马哈迪未了的心愿呢?

彩虹见证:我的人生完全改变

with No Comments

文/江伟 我从小就是家中的独苗,父母也很爱我;虽说我家从来不富裕,但父母总是很宠我,尽量把最好的给我,这逐渐使我养成了一个懒惰、虚荣和自私自利的性格。到我上中学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爱慕虚荣的人。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上叫父母来学校开会,我害怕别人知道我是一个工人的儿子(我们班很多同学的爸爸不是老板就是科长,总之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从而疏远我,轻看我。于是我就不和爸爸见面,刻意躲着他,不让别的同学知道他就是我的爸爸。现在想想,我真是不孝,也不懂得感恩,爸爸当时一定伤心极了。高中毕业时,我因为沉迷游戏就辍学了,然后跟一个师傅学习了一年电器修理。爸爸原本想让我在家中开个专门修理电器的小店,专门修理电器。但是,当时的我很叛逆,想自己一个人出去闯荡世界,于是18岁就独自去广东作工。然而,世界很精彩,我却很无奈。混了几年,我都毫无所成,身上也没有任何的积蓄。眼看自己已经25了,却没有任何专业,还在默默无闻地打工。于是我想:“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无所作为下去吗?” 耶稣是真实存在的正在此时,妈妈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她问我,有一个基督教信仰的学习班开班,我要参加吗?此时,对未来一片迷茫的我就想:“既然普通的道路看不到希望,那换一条宗教的道路重新开始,也许是个转机。”于是我告诉母亲说,我要去。在中国,像我这样的“有为”青年,正是奋斗的年龄,宏图大展的时候。所以在中国,年青人信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在我是印象中,也似乎只有那些成天无事可做的老头和老太太才会信教。再加上,中国可是一个无神论的国家,学校的历史教科书上告诉我,基督教是洋教,是帝国主义给中古人的“精神鸦片”。所以我一直认为,宗教就是精神寄托,只有那些无事可干的人才会参加。然而现实的无奈,使我作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不久之后,我参加了那个基督教的学习班。在那之后的一个月,我疯狂汲取了关于耶稣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自己是个罪人,结局是日夜不息的永远在地狱受苦;然而上帝爱我,不愿意我永远受苦,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来到世上成为人(祂名叫耶稣),并替我承受我犯罪的惩罚,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复活,升天,将来还要再来。现在,只要我愿意真诚地为自己的罪悔改,相信耶稣为我做的一切,我就能有永生,进入天国。从我的理性上来看,这是很合理的,前提是耶稣是真实存在的。为何我会质疑耶稣是真实性呢?因为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耶稣和其他宗教的神一样,是人凭空捏造出来的。然而,当我去查考资料的时候,发现耶稣是真实的,祂做的事是真实的,祂说的话是可信的。当我有了这发现之后,非常兴奋开心地决志信耶稣,接受了祂作我的救主。信耶稣给我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以前怕死的我现在不再怕死。以前怕死,是因为我不知道死后会去哪里,或许我害怕自己下地狱(没信主前我虽然不觉得自己有多坏,但却从不觉得自己是好人)。但如今,我因为信了耶稣,知道即使自己死去,灵魂也会回到上帝的怀抱,将来还会复活,并要永远活在与基督同在的福乐中。 耶稣却使用我以前孤僻的我,现在也有了许多朋友。以前若我有事求人帮助,常常是没人愿意帮助我。现在,当我发生事情时,还没找人帮忙,就有人主动找我,无私地帮助我。记得从前,我没什么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关系的“朋友”——我对他们好,给他们好处的时候,我才是他们的朋友。当我需要他们帮助时,他们就会远离我;就连我的亲戚,也是如此。但是信耶稣后,我周围有了许多无私关爱我的弟兄姐妹和长辈,他们不仅常会在我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也会在平常时给我爱心的关怀。以前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耶稣却使用我,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以前我在社会的底层,做着毫不起眼的工作,没人关注,也无人关心,不仅前途渺茫,想娶老婆也无望。就算娶了老婆,我估计也养不起;更何况自己那样的懒散,自私自利,又有谁会喜欢我呢?但从我信耶稣以后,我的人生完全改变。上帝居然使用我,使我成为圣职人员,可以专心侍奉祂。没经过严格训练的我,怎有能力去侍奉祂呢?于是我想到去国外读神学,让自己具备事奉的能力。虽然我自己没有余钱读书,但上帝爱我,感动人支持我进修,使我最终可以来到国外读神学。如今,我不但预备成为圣职人员,还有了温柔贤淑的妻子与可爱的女儿。感谢耶稣,祂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的轨迹,引领我走一条永生蒙福的道路!

祷告不断电:2019马来西亚祷告年 每月祷告主题

with No Comments

正月—教会 祈求基督肢体之间有看得见的合一;祈求基督徒能活出真正圣洁的生活,彰显基督的爱与怜悯,成为世界的光和盐;祈求基督徒领袖能敬虔、谦卑和彼此相爱。 二月—社会公义与贫穷者 祈求公义如江河滔滔,流向最无助的、最落后的、迷失的和微小的;祈求基督徒能在爱中去接触社会中被边缘化的、脆弱的、被遗忘和被忽略的;祈求体障智障者和老年人得着关怀。 三月—妇女和少女 祈求妇女和少女能得着教育、培养和保护,有同等权利和机会在经济、社会和灵性上作出充分的贡献;祈求有法令保护少女不被贩卖或虐待。 四月—政府 祈求有新的态度:宽容、良善和卓越;祈求统治者、内阁部长、公务员都能正直、公义、勇敢和具怜悯心怀;祈求司法和保安部队能维持公正与正义。 五月—媒体和新闻自由 祈求媒体从业员有良好的操守、负责任、平衡与客观,能给予他们力量塑造社会思维,为无声者发声;祈求媒体自由得培养,从业员也有勇气向掌权者说真话。 六月—移民和难民 为那些逃避欺压、迫害、暴力和战乱而来到马来西亚的人祷告;祈求我们能待他们如家人,让他们享有教育、医药和安全的便利;祈求禁止贩卖人口的事件。 七月—全民团结和宗教自由 祈求全体人民在爱中谦卑致力带来国民团结与和平;祈求上帝恩赐,让我们在受迫害时能持续以爱作为回应;祈求全民都享有宗教自由,并照着宪法所保证的容许各理各自的事务。 八月—青年 祈求青年能在恩典和智慧中成长,认识主耶稣,在真理和灵里生活,并且热爱祂的话语;祈求我们的青年都有福音的价值观,恒常作出敬虔的决定。 九月—原住民 为西马和砂沙原住民祷告,祈求他们脱离贫困,恢复土地权利,并有能力在国家事务上扮演有贡献的领导角色;祈求原住民教会强壮又有勇气。 十月—教育 祈求所有儿童和少年,包括没有国籍者和难民,都有机会受教育;祈求国家教育系统有改良; 祈求成人也能享有终身学习;祈求教会学校能得着公平和公正的看待;为着在偏远乡区执教的老师祷告。 十一月—儿童 祈求透过改善的法令、政策和惯例,让儿童(包括无国籍和难民儿童)得着保护,让他们可以在安全、健康和有爱心的环境中成长;祈求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得着照顾。 十二月—和平 祈求我们能成为使人和好的委身和平使者,勇敢地接触迷失的与有需要的人;祈求在我们的内心、家庭、社区、国家和世界都有和平或平安,这平安是世人所不能给的,是来自和平王子的。

东西马卫理公会的代表:点亮马来西亚2.0 教会需建立更多祷告网络

with No Comments

马来西亚合一祷告自2012年成立一来,祷告网、代祷勇士、守望者便在全国各个角落纷纷点燃祷告之火,旨在点亮我们的国家。而这些不同宗派、不同地区、不同祷告网络的祷告勇士和协调员每年都会齐聚一堂汇报近况和彼此打气,好让祷告之火继续燃烧不熄灭。自我国政权奇迹般的更迭后,一些祷告勇士可能开始松懈下来。因此今年于正月15-17日假美里举行的第七届祷告领袖退修会来的正是时候。在会上,来自各方的祷告勇士和协调员们被提醒,我们不只要继续,且要更加热切地为我们所爱的国家求平安和兴盛。除了为国家守望祷告,我们同时也要为教会守望,使教会能持续圣洁己身,并忠心地为着我国的执政者、政府和人民惊醒祷告。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荣誉会督华勇牧师,“马来西亚合一祷告”(Prayer United Malaysia,简称PU)的主席,首先重申“合一祷告”的异象,即“教会复兴,国家更新”。为了促进此祷告运动的动力能持续得挑旺,“合一祷告”致力追求其自身以至教会和国家更远大的目标。 “合一祷告”的目标如下:1. 持守PU的合一2. 扩张并加强祷告运动的灵里合一3. 持续挑旺祷告运动的动力4. 增进布城祷告中心(PPC)的事工 教会层面,我们要戮力于:1. 为复兴预备道路,这包括教会需要悔改和圣洁,有仁爱和宽恕,互为肢体与合一,谦卑和祷告,以及对圣灵的带领和灵力开放。2. 增强教会中和家中的门徒训练。3. 接触和培育敬虔的下一代4. 活出光和盐的生命5. 成为差遣的教会 国家层面,我们希望:1. 兴起更多正直的国家领袖2. 锲而不舍地寻求正义、公义和宗教自由3. 捍卫国中的合一、稳定和正直的政府,以及有效的反对党为制衡力量4. 坚守东马尤其是砂拉越的特殊角色5. 进一步加强“点亮马来西亚”6. 祝福马来西亚,并破除所有恶者的营垒这些目标不只是口号和纸上谈兵,也是我们迎接“2019马来西亚祷告年”的实际祷告重点。为使此波祷告动力能更深入更广泛地发动,各地大大小小教会需要建立更多的祷告网络。迄今,在PU旗下已有21个祷告网络。其中东西马各宗派各地区的18个祷告网的协调员在退修会中做了进展汇报,看到许多爱国为国忠心守望的榜样,也让较为软弱的网络得到激励和挑旺,使我们的祷告好比圣殿里香坛上的火需要持续燃烧方能挥发香气,上升到天父上帝面前。 祷告更广泛深入社区“点亮马来西亚”是在2018年假槟城举行的年度退修会上提呈的策略性行动。今年,此祷告行动要更上一层楼,好让我们的祷告更广泛且深入我们的社区。因此“点亮马来西亚2.0”致力于在全国222个国会选区内点燃祷告之火,并在各个选区内兴起一个“主力教会”(Anchor Church)。当我们为着国家向天父祈求平安、公义与美好的同时,我们也期望祂兴起更多的“大卫”和“撒母耳”来对抗“以利的两个失职儿子”——教会中的腐败领袖。为期五年的“点亮马来西亚”,是一项超越宗派的联手行动。因此各宗教教会需要抛开彼此的差异,为着国家的好处在祷告的努力上学习同心合作和付出,好让我们的祷告切实深入民间,好让我国各个角落都被耶稣的真光点亮起来。为回应砂州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砂州的基督徒们被提醒要警醒用祷告点亮砂拉越,尤其为着第十五届的全国大选来做准备。作为拥有最多基督徒人口的砂州,我们要问的是:砂州与其他非基督徒州属有什么不同吗?退修会画上句点前,315位协调员和代祷勇士们按各祷告网络分组进行实际步骤的讨论。每一个祷告网络要选出从国家、国会到州议会的协调员,并找出各个州立法议会选区里的各宗派教会。然后将该州议会选区的所有教会联合起来,动员起来,一起用祷告来点亮我们的社区和选区。(履星)

宣教学堂:放下你的优越感

with No Comments

文/陈阳(年会宣教士) 有一天,在餐厅看到一个老人家进来,并坐在我正对面的桌位。老人虽是西方人,但戴着尼泊尔帽子,所以引起我的注意。他看了菜单,不客气地问服务员:“你们三文治的面包是不是全烤的?有几片培根?”服务员抓了抓头表示不清楚。这老人接着说道:“我从西方来,是个美食评论家,所以我知道一个好的三文治应该是怎样的。”听到这里,我不禁皱眉。他的文化优越感真强,在尼泊尔吃个三文治还这么讲究?更何况这家餐厅三文治做得不错嘛!“文化优越感”是指那些以个人、自身民族的文化行事方式为唯一正确行事方式的观点,认为自身文化比其他人优越。事实上,除圣经真理以外,对我们而言“正确”或者“好”的东西或价值观到了另一个文化,未必是“正确”或“好”的,甚至可能带有相反意义。对我们而言,“准时”是“正确”观念;但到了尼泊尔这步伐缓慢、交通不便的国家,时间倒不是最重要的。 放下优越去宣教宣教本身就是一个跨文化的工作,到所谓“贫穷落后”的国家居住传福音,放下自身文化的优越感是必须学习的功课。有新马两国短宣队到尼泊尔大发爱心,想藉家乡食物与他们建立关系,却发现我们的美食如:白斩鸡、汤圆、和汆烫料理对他们而言是未煮熟的食物,他们不喜欢,所以建立关系的效果一般。又有宣教士时间观念抓得太紧,不同文化的当地信徒难以与他配搭,传福音的果效不佳。可见,“文化优越感”可能成为传福音的绊脚石。笔者认为可从四方面学习,放下文化优越感: 一.欣赏和接纳上帝所造的不同文化上帝造不同文化的人,并无优劣之分。每个文化都有它的优美可取之处;欣赏和接纳不同文化的美,可帮助我们放下优越感,更容易被该文化的人接纳。 二.明白宣教的动机跨文化传福音、教导、做社区工作等事工并非证明我们有多富足、多聪明、文明开化,而他们比较贫穷、没有知识、比较不文明(所以我们要去改变、教化他们)。传福音的动机在于“爱”。上帝爱世人,并把耶稣赐给我们,给我们永生,吩咐我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我们也因着上帝的爱和耶稣颁布的大使命去宣教。就算我们有许多恩赐,会做很多事情,却没有爱,一切都是徒然。(林前十三1-3)三.从宣教士学习伟大的宣教士无一不是谦卑自己,放下自身文化尽可能融入当地文化,活在人群中。戴德生脱掉洋服,穿上中国唐装,用猪油梳起辫子,为的就是能够融入当时的中国文化,使中国人能够接纳他,进而接纳他所传的福音。这些宣教士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四.耶稣——放下优越感的最佳典范主耶稣为了拯救罪人,跨越美好的“天堂文化”降生到卑微,充满罪恶的世界,成为人,跟人生活在一起。祂甚至为了救赎全人类而死在十字架上;祂就是放下优越感最好榜样。圣经说:“祂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 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8) 结语我们所传扬的是耶稣基督,不是我们自己;所教导的是圣经神国文化,不是自身文化。跨文化宣教,传福音的人需要先被当地人所接纳;这样所传的福音,才更容易被接受。文化优越感需要被放下,免得阻拦福音工作前进。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朱新进:初当会督不被看好 “一生上帝引领,不辜负神美意”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朱新进(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荣誉会督) 整理:卢韵琴 曾因被讥是“路边放风筝的孩子”而力争上游;从被按立为牧师,到被选为会长,当了8年会长,又获选为会督。8年后退休,继又被邀请在美国作宣教的工作,进而移民美国。在人眼中,朱新进牧师虽然一路算是平步青云;但他总说“这是上帝一路上的引领,我才有今天,所以我不能辜负天父的美意。” 大马基督教卫理公会总议会荣誉会督朱新进牧师是道道地地的砂拉越子民,也是大马卫理公会自治以来,第一位来自砂拉越的会督。 出生泗里街小村落 1941年,朱牧师出生在泗里街复兴坡的一户人家,父母亲都是爱主敬主的基督徒,更乐意把所居之屋开放予教会主日学用途。因此,他等于是在主日学校中长大的。后来他在泗美小学就读,据说那时学校旁边有复兴堂,可惜后来这个教会就关闭了,而主日学也迁至学校内进行。 “其实我的祖父原是一位风水师,那时他与家人住在中国福建闽清县白云渡。我父亲在12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祖父寻遍名医都没法让父亲康复,后来他在梦中得到了启示,要他带着父亲到某处找一个身穿白袍的人求医。醒来后,祖父就背着父亲去寻医,那时他们还不知道这个身穿白袍的人就是一位牧师。” 当时,那位牧师就接纳了他们,安排他们住下,不但医治了他的父亲,还传讲真道给他们听;就这样,两父子就从此信主,归入上帝名下。 后来祖父与父亲远渡重洋来到砂拉越,父亲朱传春与原本就是出生在基督徒家庭的母亲黄桂英结为连理,并决定要献上一个孩子给上帝。 父母有意献子神用 “我的父母亲生育了7男2女,我排行老九。父亲十多岁时随祖父母来到泗里街开垦,后来祖父母选择了回乡,也就在中国逝世。他与母亲决定奉献一个孩子给上帝的事,他一直都没有告诉我,直至他96岁临终时,才把这件事告诉我。那时我才知道,原来他打自认定我是奉献给上帝使用后,就不再吩咐我做家事,只因他认为我是上帝的仆人。” 朱牧师中学时期换了3间学校,除了曾经在华侨中学读了一年书,转至英华学校继续学业;七号毕业后,再转至安东尼中学继续八、九号的学业,因为英华学校被通知只能开办小学二不能开办中学。九号毕业后,他回到英华学校执教。两年后,他蒙召献身读神学。 “由于我只是英文九号教育文凭的学历申请台南神学院,就需要修满6年的课程才能完成神学士课程,因一般上都是大学毕业后才进到神学院研读;于是我就辞掉教职工作,动身前往台湾。” 那是在1963年,经济有压力的朱牧师并没有足够的钱买船票到台湾,勉强筹到了一张前往香港的船票,只能花一个月的时间先坐船漂洋过海到香港。抵达香港后,再通过帮人带货的方式,得到了一张从香港到台湾的机票。就这样,当他抵达台南神学院时,已经开学了。 在台南神学院读了2年,他被游说转系至社会工作系,但终于他还是觉得自己要回应上帝的呼召,就再转回神学系。后来,他因为参加由卫理宗教育理事会在台湾所举行的基督教神学研讨会,让他有机会一位由三一神学院担任讲员的教授协助,申请到新加坡三一神学院的全额奖学金,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最后的2年,他是在三一神学院完成了他的神学教育,那是1967年至1968年。 1968年8月,他回到砂拉越,并成为了砂华人年议会的传道人,在下新芭救世堂(现救世布道处)和阿山港道安堂服事了4个月的时间。两间教堂相距半个小时的行走路程,虽然身兼两间教堂的牧养工作,但他服事得很开心,还和救世堂的青年团契举办圣诞晚会为堂会筹款买了发电机。 初出道被执事不屑  1969年年议会召开之后,他被派遣前往美里美安堂牧养。然而,当他抵达美安堂时,才知道当时的执事对他是并不看好。“我是在会议记录上读到的,他们在会议上形容我是‘路边放风筝的小孩’,并且要求年会派遣更多经验的牧者来牧养他们。” 因着“不被看好”,激发了他的不认输;虽然有些执事们无法配合,但时逢美里丹绒罗邦(Tanjung Lobang)开办专收没有好成绩的就好生,他便开始了丹绒罗邦卫理青年学校的团契。很快地,契友人数一天比一天多,超过了百人,而这些契友就是他的后盾,无论是招待员,还是服事人员,都大有人在。 眼见他的工作成绩,执事们也慢慢回转,开始与他配搭;就这样,他在美安堂牧养了3年。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前往美里短宣的师母,情投意合的两人在交往了数月后就决定在1971年5月22日携手共赴未来,并在婚后决定申请升学。 1972年,他成功入读位于印尼耶加达的东南亚神学研究院,以“水牛神学”闻名的小山晃佑博士是当时的院长,为他提供了一半的奖学金。1年多后,他修完了所有课堂课程,离开耶加达后,到新加坡撰写硕士论文。 1974年至1976年,他担任卫理青少年事工干事,并兼在福源堂牧会。“那时,爱莲街福源堂已经关闭,搬迁至布律克路福源堂崇拜;后来我和其他几位传道人看见圣堂崇拜人数爆满,因此一起争取重开爱莲街福源堂。最终,爱莲街福源堂在1976年重新启用。” 1977年,他被派往卫斯理堂牧会。1982年,他决定到美国升学,但又因经济问题,只能修读教牧研究科课程。“那时,学校虽然免了我的学费,但我的生活费却依然没有着落。临行时,师母的伯母得知我的需要,就奉献了6千元给年会支持我。然后,还有林国美弟兄的慷慨解囊,给了我帮助,并助我申请到美国的签证,于是我就这样启程了。” 在美国2年多的时间,他在学校洗盘子、除草、打工,还去教会讲道赚生活费;留在诗巫的师母则是与家人合作,煮起了砂拉越叻沙与咖喱饭,度过了经济艰难的两年多的时光。 1984年,他拿到了博士学位回到诗巫,在新福源堂服事。1985年,他再被派往美安堂牧会,积极地推动植堂工作,在美里珠芭地区建立怀恩堂。1986年,他被选为教区长,推动了美里区设立10间教堂的目标。1988年年尾的年议会中,他被选为会长。1996年,在吉隆坡召开总议会时,他获选为大马总议会会督。 东西生活文化差距 1997年至2004年,他当了8年的会督,也是卫理公会在马来西亚设教以来的第一位来自东马砂拉越的会督,成为了“砂拉越之光”;然而,他却在上任时不被看好,更在发工资时只领到在砂拉越事奉时的薪水。他决意要总会理事会制定会督薪金制度,因为在那时,总议会并没有一个适宜的会督薪金制度,导致他们是依照我在担任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时所领的工资来发工资给我。要知道,东西马的消费指数相差甚远,在吉隆坡生活却领着砂拉越的工资,那岂不是无法生活?于是我便开始要理事会着手制定会督薪金制一事。” 身为一位兼具东西方思想教育薰陶的传道人,他认为,东西方教会的情况各有不同之处,如果牧者可以融合贯通,在牧养时将会是事半功倍。因此,在他担任会督期间,他东西方文化兼具的优势就帮助了他许多。其实,东西马教会情况也不一样,若是东马能有一位自己的会督,在推动东马事工上就会有更大的帮助。 每年回国回馈乡 2005年,他正式退休并前往美国达拉斯探望儿女,却因当地教会的需要牧者,他留在美国继续为主做工。“我原本只想与孩子团聚,但上帝就是如此奇妙,我就继续为主服事。直到3年后我才真正退休,为着我可以自由地在各处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 在美期间,他服事的对象是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的学生,除了周六的开放门户,邀请学生们来参加聚会,还有周日的崇拜等。“那时不只华人学生,还有很多异教徒会来参加,他们并不排斥基督教的聚会。” 已经取得美国居留权的他,对家乡砂拉越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于是,他每隔半年都会回到砂拉越生活,并且到处讲道。 他要强调的是,观其一生,上帝从来不曾亏欠过他;虽然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但是他会继续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主做工,直到不能做为止。

新书上架:马来西亚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教堂资讯手册

with No Comments

编者:林礼长 售价:RM30 发行:马来西亚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历史文献部 简介:这本历史三年收集整理砂拉越华人卫理公会各教区堂点的简史与资讯的书籍,除了让读者可以了解教堂历史,看见教会发展之外,同时也为信徒和普罗大众提供搜寻教会资讯和地址所在。这是一本实用性甚强的本地教堂资讯参考书籍。 有意者可前往诗巫卫理福音书局购买!

抓鼠有感:撕掉“标签”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有回开车,看过前方的车子后镜上贴着“Lady Driver”的字眼,让我好奇地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毕竟,我见过像“Baby/Child in car”、“Mummy in car”……“Lady Driver”我倒是第一次见。我不禁在想“Lady Driver”想要传达什么“信息”呢?是:“我是女士,我开车技术‘麻麻哋’(很普通),请大家多多包容忍耐!”或是“我是女士,我开车技术不怎么样,请大家多多小心!”还是“我是女士,我开车很优雅很安全,请大家放一百个心!”我就此问了身边的几位好友与同事,几乎百分八十都认为这暗示着:我的开车技术不太好!可见“女性驾驶员普遍上驾驶技术不怎么样”的刻板印象(或真相?)真是深入民心。虽说我是女性也认同:相较之下,女性驾驶员的开车技术与男性驾驶员差的比例是占了绝大多数;只不过,这样二话不说地就给所有女性驾驶者打上了同样的“标签”,多少带有点蔑视与不公平的意味。  我们都很特别这固然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不过,却让我想起贴“标签”这事。我有一位好友,因为不善言辞,不擅交际,说话常得罪人,所以总是被人贴“标签”──难相处,她也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但在实际相处后,发现她不过就是过于直率,不够圆滑,不会拐弯抹角、事实求是的直肠子个性,待人并没什么恶意,更没经过“包装”。只要了解她的性子,找到相处方式,发现不但不难相处,反倒因为有话可以直说,说完不会翻脸,相处起来更自在。所以,某些“标签”到底是不是事实,或者只是真相的一部份,许多时候我们没有经过查究了解,就直接给别人贴上去了。Max Lucado有一绘本叫《你很特别》,故事里的微美克人(一群由木匠伊莱雕刻成的的小木头人)每天只做一件事──互相贴贴纸。漂亮的、有学问的或有才华的木头人,就会被人贴上金星贴纸;至于那些不太优秀或什么都不会的人,就会被贴灰点贴纸,胖哥就是其中的一个。胖哥有时候其实什么都没做,就只因为别人看到他身上的灰点多,就直接再给他贴一个;连他自己最后也承认了那“标签”──我不是个好微美克人。当然,故事的最后,是胖哥找到了他的创造者──伊莱;伊莱告诉胖哥:“记得,你很特别,因为我创造了你,我从不失误的。”当胖哥如此相信时,他身上的灰点就掉了一个下来……我们都是按着上帝形象所造的,在祂眼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特别的;所以,撕掉自己的“标签”,也别给他人贴“标签”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