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写:短宣队的启迪

with No Comments

文/池贤新(福临堂/招福堂主理牧师) 神学院短宣队于2月21日-24日到本坡(发富港)进行4天3夜不同性质的福音工作。这日期恰好在农历新年后,刚喘一口气又开始忙碌起来。短宣队前来短宣已是教会历年的事工,或许对很多人来说,事不关己,这是牧者、教会领袖要做的事。然而,短宣队的到来至少有7项不同的教导和意义。请听我一一道来:1.短宣队给予机会:弟兄姐妹能参与服侍(住宿接待、早晚餐款待、代祷、带队等)。2.短宣队给予人力;让福音事工走遍坡中。3.短宣队给予学习:队员的同心合意、言行举止,留给大家美好的榜样。4.短宣队给予教导:团队的生活作息、服侍规范,让大家看见神学院的教导。5.短宣队给予分担:带领不同聚会、事工,以减轻牧者、各侍奉人员的重担。6.短宣队给予加油:看见短宣队为福音摆上,无形中也火热大家的心。“很棒的体验……一群人出去做主工,很兴奋不知不觉走完了。最让我感动的,当祝福带给人的那一刻……”(谢惠思,带队逐家布道)7.短宣队给予祝福:综合以上种种,上帝藉短宣队带给教会的福气是不能用金钱计算的。 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写到这里,我不禁为参与的领袖、弟兄姐妹感恩。虽然看起来我们得花时间、花精神,甚至花钱接待短宣队,但我相信上帝必纪念大家手所做的。其实,这不仅是祝福教会,反过来说,因为大家的参与和款待,也让短宣队员看见教会的热心和爱心;这无形中这也塑造年轻队员,因为若有一天他们牧养教会或者成为教会领袖时,会记得那种对福音的熱诚和使命。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一种信仰的“传承”,是大家可以看见、可以摸着、可以经历和感受到的。让我用几位队员的心声佐证;黄紫怡(短宣生):“经历很多第一次……很高兴能担任两堂的崇拜司琴,有机会跟人分享福音。这是难得的体验,收获满满。”苏子恒(神学生):“看见每个人都很委身,看见少年人愿意提早来团契一起灵修、亲近神,这很激励我。看见缺乏牧者的需要(要兼任),让我立定心志要栽培更多门徒……”不管怎样,短宣队来了也回去了,但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几天来,上帝藉他们的手做的服侍有包括:带晚祷会,带布道培灵会,带青少团聚会,带主日学,带主日崇拜。除外,他们也走进校园带领品格激励会(接触约百位小学生和老师),逐家布道(接触40人:福临堂21人,招福堂19人,其中有16人信主)最后,希望“邀请短宣队”能成为我们教会每年重要的事工之一;而关键在于“我们会如何看待和回应”!

本地宣教士代祷事项

with No Comments

Lawas Care Centre 江梅花 为会考生 Jessica(SPM)、Yornee与Solumi(PT3),Alvinie、Yosua及Imanwell(UPSR)代求。 为同工有精神体力及聪明智慧教导代祷。 为我的身心灵代祷。 Lubok Antu,Sarikei 萧信安 (义务宣教士/本处传道) 为本地宣教士能与SIAC和韩国卫理同心在内陆寻找失散灵魂并密切合作祷告。 为年轻基督徒夫妇祷告,能体现爱和稳定的婚姻。 为道路状况祷告,愿上帝保守我在旅程中的安全。 Sarikei 蔡国贵和林莲钦夫妇 感谢主带领我们三个月的述职,前面路程求主继续带领。 14—16/3/19我们将去Ulu Pakan长屋崇拜;25-29/3/19带领短宣队去Tunoh,Ulu Kapit。无论我们去哪里,都求主保守看顾遥远路程的平安(有些车不能抵达,要行走2-3小时),赐我们好天气与健康的身体,继续为主福音而奔跑。更求主预备长屋居民的心,接待我们,聆听主的道。 求主带领我们本地宣教士——Jason Siew、阮斯欽与Rev Ansor有好的配搭。我们每个月会安排去Saratok-Ng Budu、Ulu Pakan、Ulu Julau-Entabai、Lubok Antu,其他的仍在安排中。 阮斯钦(义务宣教士) 为着Ulu Entawau短宣(5月18日至5月21日)的筹备工作祷告;目前遇到重重困难,如:交通安排及联络。 求主给我聪明智慧完成每一项任务,并预备好心与内陆原住民分享上帝的话语。 为我的健康来祷告,因为最近后脚跟扭伤,今看了医生,期盼快快痊愈。 Ulu Julau,Matop 林芳芳 为第四期血癌化疗,且没有胃口进食的Sangar弟兄祷告。 为晚上皮肤发痒且身体发冷发热(医生查不出病因)的Kumie弟兄祷告。 为前往Matop的台湾短宣队祷告,求上帝带领他们的路程平安。同时求上帝赐予我聪明智慧为台湾短宣队翻译祷告。 为同工能够彼此配搭祷告。 … Read More

忆苑缅怀:我的属灵母亲

with No Comments

文/刘会珠(新福源堂助理牧师) 自神学院毕业,牧会的前四年是在乡下独当一面牧会。感恩, 2000年有机会与巧月牧师在锡安堂配搭。我从她身上学习到许多宝贵的功课,可以说她为牧者和教会领袖立下美好的榜样,是我的属灵母亲。从巧月牧师服事中,我学习舍己、委身、忠心。她总是把教会事工、传福音及会友的需要放在生命中的第一位。每次的喜丧事她都把握机会,给予丧家关心,向他们传福音,带他们到教会。她更不忘记栽培、喂养、监督慕道友要每天过灵修的生活。每早晨六点钟,她便开放自己的牧师屋,让初信者到她家一起读圣经。她常在受洗和入会班中教导初信者如何传福音,尽本分奉献。她也会尽量的安排刚受洗入会者加入适合的团契或主日学接受装备等。她更是细心地叮咛各肢体职员,培训初信者参与事奉。巧月牧师执行任务认真、严肃,也充满热诚。她眼光看得远,有异象和使命。对真理,她总会坚持到底,在对的事情上也不妥协。记得当时堂会要购买附近的牧师屋,虽然有些执事不赞同,但她看得远,坚持买下来。她还向政府申请堂会前面的一块空地作为游乐场和停车位。另外,她鼓励会友实行十一奉献,学习操练信心经历上帝的恩典,为主作见证。感谢黄牧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鼓励和细心教导。若我上台讲道或担任领会,她会主动耐心教导我讲福州话,或是纠正错误的地方。她无私和默默地为同工付出,宽待员工,让人钦佩。教会面对困境时,她也愿意亲自承担一切的后果。她就好像一位慈母严父,给予我空间成长。她很尊重、爱戴同工。遇到重要事工,她会通知牧者和行政组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她也从来不随意在众人面前批评及羞辱自己的同工;尤其是会长、教区长和退休牧者。第二年因为她退休,我也和她“分开”,但她总是不间断地关心我身心灵健康和服事。她时常为我的服事、委派、婚姻家庭、孩子和父母祷告。我亲眼看见她的服事是离不开神的话语和恳切的祷告。感谢上帝,让我在黄巧月牧师牧会的最后一年,得亲见那最真实且美好的牧者榜样。在她人生最后一站的堂会,让我深深感受体会到牧者爱神爱人爱教会爱同工的最佳典范。黄巧月牧师,我的属灵母亲,谢谢您对上帝的真爱,还有对我们无私的付出,天堂再相逢!

我思故我写:凤梨城之约

with No Comments

文/郑仁娇(新福源堂) 去年3月,趁着凯胜退修会兼反毒讲座在泗里街举行,我与牧师一同前去。该教区幸福家庭执行会主席卢方修弟兄亦召集单亲家庭假怀仁堂聚会,由我负责分享“单亲不孤单”。今年2月17日,复被邀参与于新怀仁堂进行的单亲家庭聚会并分享,因而再赴“凤梨城之约”。 44年前的故事这个小城,有我成长的回忆。那是1975年,我被派来中央医院工作2年,租住在太平路,房东是个寡妇,待人有恩;如今她虽已不在世间,但那份情没齿不忘。那年刚结婚,单枪匹马,大腹便便任护士。起初没车,只能骑着铁马上班。孩子出世后,我抱着他,提着小篮子步行到怀仁堂参加崇拜。现在回想,那时的我,渴慕敬拜上帝的心难能可贵啊!那时,外子认为既然夫妻分开两地工作,不如他再去印尼木山谋生,打拼几年,于是开始了一段远距的婚姻生活。当我调回诗巫中央医院任职一年,便辞职携带两名幼儿随夫前往印尼。虽离开凤梨城,但仍时常怀念着那些岁月,那些人情。 旧地重游情依旧再赴凤梨城,仍是惦念着单亲事工。有了五个单亲姐妹的陪伴,我就自告奋勇当司机,冲锋陷阵似地共负使命。想起去年聚会后探望一个单亲家庭,期待着有团契,我就感到冲劲十足。承蒙该教区妇女会主席华娇及另二位姐妹热忱陪同,参观福音花园,大开眼界。之后,又设午宴款待,与教区长夫妇同席交流,乡情依旧令人感动。最感恩的莫过于拜访一家刚丧偶不久的姐妹,其家婆容姐妹也是年轻守寡,含辛茹苦将三个孩子抚养长大。如今老人家白发送黑发,儿子先行一步,留下两个孙子及年轻的媳妇,情何以堪,不禁为之共掬一把同情泪!我们同路人一起唱诗、祷告,并代表诗巫单亲组给予关怀款,送一本书,尽心意表关怀。感恩的是她对单亲家庭事工深有负担,甚愿大家点一把火,燃起关爱之心! 有了开始,不会太迟当天下午,在翁新兴牧师及卢弟兄安排下,有13位单亲姐妹出席聚会,令人十分鼓舞。会后,我们彼此交流,商讨单亲事工。打铁得趁热,我希望每个教区单亲组都能发动起来,同心推动单亲事工,使更多单亲者感受人间有情,体念天父大爱,找到人生的方向,扬帆启航奔天路!回程路上,姐妹们都感到十分欣慰,纷纷表示这趟没白跑。凤梨城之约不仅带来福音的丰硕成果,还带回臭枳头、八珍药,满车芳香,笑声洋溢。以父的事为念,关顾需要的人,也能丰富自己的生命。深信单亲的关怀事工,有了开始,就不会太迟!

有你相伴:选择性的记忆

with No Comments

文/陈倩明(诗巫卫斯理堂本处传道) 讲道王子史布真有一篇论及大卫王的讲章,提到大卫在他的记忆库里存放着的事。史布真解释着,我们常对上帝在我们身上的作为掉以轻心,有些信徒的记忆很短暂,把对自己有益处的事情记在尘土里,却把自己受伤的事刻在大理石上。诚然,史布真说我们容易把痛苦刻在黄铜板上,却把上帝的拯救写在水中;这样的描绘既鲜明又掷地有声,尘土与水都不留痕,如何能记住上帝的恩惠和好处呢?史布真提醒我们需要紧紧牢记上帝曾经在我们身上的恩典和救赎,如此当考验来临时,会强化我们的信心,继续往前行。当大卫王自告奋勇要去迎战歌利亚的时候,他从他记忆库里寻找的不是自己的委屈和卑微的牧羊工作。他在家中常不被看重,有什么大人物来访,什么的宴会,他好像都被遗忘,不列入儿子的名单里,仍然继续与羊为伍。大卫的哥哥们在家中得宠,在外面又是战士,他们跟扫罗去打仗,风光无比,大卫却是家中跑腿的,父亲吩咐他送食物去战场,顺便打听打听消息,回来报告哥哥们在那里的一切。重心还是哥哥们,大卫只是被人差使的小伙子。这些种种,如果大卫在他的记忆库里是写在大理石或黄铜板上,他只会是一个愤青,心中充满怨恨。但大卫的记忆库里,这些事都写在尘土和水中,留不下足迹。大卫记得的是他奋力护羊,在狮子和熊的口中抢回羊羔的险况;当他与凶猛的野兽搏斗时,上帝是如何拯救了他。大卫记得的是,上帝在他生命中大能拯救的事。他把这些都存放在他的记忆库里,更是刻在大理石和黄铜板上,他不要忘记上帝的恩惠和大能。正是他的过去,说服了扫罗,让大卫迎战歌利亚;是以间接催生了一位大能的勇士,一位合神心意的受膏者,一位永留青史的君王,更成为主耶稣家谱的祖先。我们得小心留意,自己把什么记忆刻在大理石和黄铜板上。

信仰在神州:负增长时代的信仰

with No Comments

文/杨天道(北京传道人) 去年十月在北京举办的基督宗教研究论坛上,大陆的学者和牧者们研讨中国基督教的现状,也发布了令人吃惊的结论:中国基督徒的人数并非外界传说的高达七千万、八千万甚至一亿,而是仅有3970万。这一数据来自北京大学等研究单位的长期跟踪调查,证明中国基督教的鼎盛期是在上一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如今非但没有井喷式爆发或稳定的增长,而且近十年在多地出现停滞和负增长的态势。对此的解释并不复杂: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使得人口红利不复存在,而离开人世和离弃信仰的基督徒有增无减;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趋近完成,但农村教会人数的减少,既没有也不太可能由城市教会新增的人口来弥补。也许还可以考虑到商业大潮和媒体科技带来的物欲追求,和对精神灵性的冷落。社会大众对基督教的认知原本不足,又被铺天盖地的娱乐文化冲淡,结果中国人对基督信仰越来越隔膜无知,也越来越消极漠然。很多年以来,我和无数基督徒都相信:中国教会是全球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群体。虽然长期被封锁压制,尽管条件设施简陋,但她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观的成长潜力。遇到国外朋友向我求证中国教会的规模,我根据中国大陆公开印刷发行的圣经突破一亿册的事实,乐观地估计信徒的数目肯定超过圣经的数量。我不愿承认,虽然如今圣经不再稀缺,甚至早已载入个人电脑和手机,但读经的人数与读经的热情一样低落,听道的人数与行道的见证一样萎缩。我一直认为中国教会朝气蓬勃春意盎然,却蓦然发现让人充满欣慰也寄予厚望的这幅图画,不仅严重失真,而且错置场景。当然教会的复兴不能够以数字来衡量,中国基督徒有意无意地夸大教会的实力、放大自己的价值,可能是出于社会歧视带来的心理反弹,或者因为不自信而采取的自我激励。然而人数的日渐萎缩,绝不是教会健康的指标,反而寓示信仰的滑坡和灵性的凋敝,值得我们忧虑和反思。 家庭式崇拜面对崭新挑战中国教会进入负增长的时代,也正在经历一波又一波的打击和限制。北京许多教会已经开始将主日崇拜转型为家庭小组的模式,近十年来兴起的从家庭聚会转移到公开场所的建堂运动,也基本上宣告终结。然而,教会从自由出入的商厦写字楼,回归到信徒家的客厅餐室,并没有旧日重现的亲切熟悉感,而是面对始料未及的崭新挑战。空间的局促有限,使大型聚会和诗班乐队难以为继,像样的青少年活动和儿童主日学也无法展开。这些也许不是教会最基本的功能,却是吸引人参加教会的重要原因。家庭聚会的形式,对不习惯社交和登门做客的年轻一代,是相当严峻的挑战。北京一位大学生告诉我,每周参加由接待家庭提供晚餐的小组聚会,对他来说是不小的压力。其他信徒会懂事地带去精心准备的菜品点心,但单身生活又囊中羞涩的他,只能每次硬着头皮空手而去。进入家庭小组之后,教会节省下来的租房和运营成本落在少数信徒的肩上,也造成难言的烦恼。在某种意义上,开放家庭就是交出财产,接待客旅就是放弃自由。几年前我服侍的一间北京教会,借用一位热心姐妹家中的客厅进行主日崇拜。但因为男主人的作息习惯,礼拜天的上午不能开门揖客,只好将聚会改到周日下午。这无奈的安排反倒让弟兄姐妹们不无歉意,每次都小心翼翼地等到时间所剩无几,才敢叩门进去。在别人的屋檐下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最后主人将房子售出,教会被迫搬到一家公司的会议室聚会,我才感觉如释重负。我认识的不少传道同工发现,平素热心积极的信徒,也不情愿敞开自己的家庭接待聚会。物质和精力的付出固然是不小的代价,但更为难的是私人空间的牺牲和真实灵性的曝光。当我们的家庭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众人眼前,能否展露出基督门徒的馨香之气,是让人担心和惧怕的测试。 更需自由与盼望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日子,仍然还有许多人期待教会拥有合法的地位和全面的自由。但对于居无定所的基督徒而言,如今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心灵的广阔空间。两百多年前,没有教堂也没有办公室的约翰卫斯理,在集市上和野地里找到自己的讲台。他将整个世界看作自己的牧区,这既是雄心也是自由。在卫斯理独创的小组聚会中,信徒们彼此袒露软弱和失败,互相搀扶一同追求成圣;奔跑天路的自由,使人无暇在意环境的粗陋。我服侍的几间教会,每个月都将半数以上的收入交纳聚会场所的租金。始终有人质疑这是否明智的投资,主张不如将宝贵的奉献用在信徒身上,贴补开放接待的家庭。但在约翰卫斯理的小组中,拮据的基督徒未必能丰盛地招待自己的肢体,却可以募集金钱、衣物、燃料给困苦的邻舍。这也正是初期教会的传统,而应该成为今天的典范。在负增长的时代,我们自然会追想初期教会的火热和复兴。在逼迫重压之下,教会稳定成长而终于征服罗马帝国,秘诀在于基督徒对复活的确信和耶稣再来的盼望。如果这个世界已经进入倒计时,复活的主为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住处,那么再糟的环境也不必抱怨,再多的磨难都不足介怀。今日中国教会最需要的不仅是自由,而且是末世的盼望。我们将学会适应更小的空间,也不再纠结于每次聚会的人数。济济一堂的感觉固然美好,但教会更重要的自由和希望,是走出教会的人们,回到自己的职场与街区,面对自己的邻舍和家人,活出春风化雨的生命,颠覆这个拒绝上帝的世界。

我思故我写:最好记住

with No Comments

文/李鸿志(台湾文字牧师) 当我示范“电话读经”时,会分享一件上周所经历的事,但我问对方:“您上周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可不可以说来听听?”可能有些人突然被问到,一时也难以分享。若平时没准备回答,面对提问,真的不易分享。为何会这样?我以为是我们不常使用“记住”的功能。人常会把他的经历记在三个地方:头脑、电脑、笔记上。但头脑记忆不可靠,因为时间一久就淡忘了;电脑也一样,记忆体虽大,但如果忘了带电脑,光凭记忆,似乎也记不起多少事;唯有记在笔记上,可以温故知新,读来也很有温度与情感。我有一本笔记,大约记录了我十几年来读书的精华;每次爬山时,我都会默想其中的六句,上山三句、下山三句。虽然我已读过这笔记好几次了,但每次读来都有新的领受。譬如,今天我读到黄小石博士的一句话,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宇宙观,每个宇宙观都会带来盼望,但不是每个盼望都会实现。”它提醒了我在与福音朋友交谈时,这是很好的切入引言。像这样,十几年来我已重读这本笔记好几次了,但每次都像新的一样;反观,若我没有留下记录,光凭记忆,我的脑筋真的会一片空白。这是为何我一直鼓励人要“记在笔记”上的理由。若不去记,像浏览一本书,那只是“读过”,不算“读到”;当与人分享时,也只能浅谈,说不上深入应用。我们的人生也一样,若不刻意去记住,多半都被杂事所冲刷,最后便剩“经过”,而不算“经历过”。若要经历过人生,我们必要刻意留下记录。 活化大脑“海马回”我常想老年痴呆症,是不是因为缺少发挥记忆功能所致?若人的一生常被许多往事、有趣的影片、连续剧经过,而没去记下什么,最后会变成什么?好比大脑记忆功能的“海马回”若没有用,就不算生鏽,而是从未开封过,直接报废回收。把您每天所读、所经历、所学到的简单记下一句,是很容易的投资,却可得到很美的回报。因为凡动笔写下的,必经过回想、组织、表达的过程,常常如此操练,必可活化您大脑“海马回”的功能,并减少您晚年得痴呆症的可能。我常推动人写灵修笔记,其核心价值就是这个──留下简单、精华、对焦的记录。也就是,把当天所读的圣经记下一句简单的心得,留下一天精华的日记,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写下对焦的学习。趁我们还年轻时,保持每天“记住”的习惯;到了晚年,我们必不易得失忆症;而且回忆起来,也必有精彩的故事可说。若您已开始写《五年读完一遍圣经中英笔记》,不要忘了鼓励您的好友一起来写;若您还没写,或不会写,欢迎上我的youtube(道声出版社录的)。若您想认识原作者,我很乐意在手机上亲自教您。 (编按:此文蒙作者应允转载刊登。李鸿志牧师著有《五年读完一遍圣经中英笔记》等书,他将于2019年11月9日于诗巫任“提升写作力──从培养灵修习惯开始”文字营讲员,详情稍后公布,敬请期待!)

心有所系:凯胜新家 终于等到这一天

with No Comments

文/陈朝强(凯胜之家义务院牧) 在凯胜之家新中心要建竣的时候,同工及弟兄们常常问:“牧师,什么时候搬去新家?”我问他们:“为什么很想搬新家?”他们说新家比较新、比较美、比较好。我开玩笑地说:“比较好?是不是后面的篱笆还没围上,又是小树林,容易逃跑?”他们哈哈大笑! 心围上属灵篱笆其实,之前有位同工问说,新中心篱笆有多高,有没有装上铁丝网?我告诉他篱笆只有8尺高,没有围上铁丝网。他说这样学员们不是很容易逃跑?我告诉同工及弟兄们:“围上高高铁丝网的篱笆,只是围住你们的身体,没有围住你们的心。我们凯胜之家最重要的,也是最尽力去作的,就是为你们的心围上属灵篱笆。这样,你们出去之后,在那没有篱笆的世界,因有属灵的篱笆而能够约束自己,不至于再掉进毒海当中。”这同时提醒他们,卫理公会建了一座设备齐全的福音戒毒中心,主要是主耶稣看重每一个人、爱每一个人。祂自己宣告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十九10)所以,住进凯胜之家的弟兄们要懂得尊重自己,不要再做出一些令自己蒙羞的事。耶和华上帝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祂必被藐视!”(撒上二30b)我们本想2018年10月底搬新家,但连日下雨耽搁工程进展,搬不了!又想2019年华人新年前搬家,又发现电流驳接手续尚未完成,又搬不了!然而,天下无难事,在各造同心协力之下, 2月28日终于搬家了。这一天下午1时,3位爱主的弟兄开来两辆吊车和一辆小型货车。终于等到搬家这一刻了!正当大家兴高采烈地把床铺被褥搬上车时,乌云渐渐笼罩大地,还飘来几滴冷冷细雨,打在我们热乎乎的心上。孩子的妈说:“快迫切祷告!”是的,我们在急难中要求告耶和华,祂就应允我、鼓励我、使我心里有能力。(诗一百三十八3)掌管天地宇宙的主宰,挥走我们心中的阴霾,打开无形的雨伞,遮住空中飘来的细雨,让车队在凉凉的天底下,抵达乌也路9里半新家。感谢赞美祂,让我们看见祂是叫天下雨,叫雨水止住的神! 新家新开始弟兄们果然听话,约束自己的心,谨慎自守(彼前一13),做一个“四从”的基督徒:听从、信从、遵从、跟从。虽然大篱笆门因工人进出没关,后面篱笆也还没有围上,但他们一个也没有逃跑。 还有那些填地种草、开路、筑篱笆的工人抽烟,他们也没有偷偷地向他们要香烟。在晚间灵修的时候,我问他们:“你们很想抽烟吗?”好多人举手,但他们都说,把烟瘾给压下去了。我说:“你们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你们赢得了今天,但不一定赢得了明天。所以,你们要时时警醒,依靠主耶稣话语的大能大力来抵挡它,它就逃跑了。但愿每个弟兄从凯胜之家结业的时候,都能挺胸昂首、堂堂正正,做一个有上帝形像与样式的人。因为耶和华上帝是叫你抬起头的神(诗三3)。”弟兄们都说:“阿门!”终于等到这一天,凯胜搬家了!凯胜搬新家是一个新的开始、新里程碑;但愿所有的同工及弟兄也是一个新的开始,鞭策自己,力求上进,完成各样的课程,在基督里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造的人,拥抱美好的人生!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教会姐妹撑起了一片天 单身者结交异性需谨慎 陈秀金称单身者要有自觉性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陈秀金(牧师、卫理神学院延伸神学教育主任) 整理:卢韵琴 女性,在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弱者”的代名词;在封建时代更有“重男轻女”之说,家里生个男孩时,就被称为“弄璋”,生个女孩时就只能被称为“弄瓦”,是玉与瓦之差,并认为继承香火与家业的重任只能落在男儿身上。因此,女性在普遍上都被认为是较为弱势的一方。 然而,在教会中,却是女性撑起了一片天,女传道人与男传道人一样为主献身、牧养群羊,更坚守独身,一心只为天父献出一生美好年华。 不可多得的姐姐妹妹 “在我参加大马卫理公会传道师学校时,就可以发现,砂拉越华人年议会的女传道人数量是全马最多的,砂拉越的姐姐妹妹们真的是不可多得的。”献身成为传道人已经超过30年的陈秀金牧师在多次参加全马传道师学校后,无意中有了这样的发现。 根据统计,本会共有传道人201位,其中女传道人则有81位;而单身的超过半数,当然大多数仍在适婚年龄。 陈牧师是泗里街出生的福州人,在她3、4岁时随家人迁至古晋生活并定居,却在中学时期透过学生团契信了主,更活跃于古晋晋福堂英语堂,与当时的牧者Pastor Larry熟识。 “那是在1975年至1976年期间,我还在中学就读STPM时。中学毕业后,我就上了福音船服事,并在服事当中蒙召,坚定心志要全职服事。Pastor Larry鼓励我要进入神学院接受装备。两年后的1979年9月,我进入了新加坡三一神学院接受神学装备。” 1983年5月,她从新加坡回来之后,就被委派在新福源堂牧会,当时正是在黄巧月牧师的麾下,更从黄牧师身上学到了不少功夫。“我在新福源堂服事了3年半,期间还兼牧养招福堂,更向黄牧师学了很多,包括如何用福州话讲道。那时我都是先把讲章写好,先讲一遍给牧师听,再让牧师来纠正我。” 接下来,1987年时,她担任了年会基督教教育部干事与青少年指导,后又在1988年兼任天安堂的牧养工作。1989年底,她再次回归校园,到美国修读基督教教育硕士课程。 1991年5月,陈牧师回到诗巫在新福源堂牧会,兼任基督教教育部干事一职。1992年至1993年,她被派往福源堂牧会;1994年至1998年7月,她则被派往锡安堂牧会。之后她便前往菲律宾亚洲神学研究院修读基督教教育博士,主修成年人教育。2001年,她学成归来进入卫理神学院担任讲师至今。 单身者要有自觉性 从她开始献身至今,她经历了牧会生涯,也负责过行政工作,然后就是执教;她笑说自己的本意就是教导,但她也感恩,上帝给她机会做不一样性质的服事。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也叫“三八妇女节”,这是一个为了纪念妇女权利运动的节日;更是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的节日。 身为一个女传道人,陈秀金牧师认为教会对于女传道人并没有“另眼相看”的情况出现,反而有时还会更加方便。“这主要是教会还是以姐妹居多,弟兄则多数是担任教会领袖,因此,在探访事工方面,女传道人反而更占优势,男传道人的话,则需要师母陪同。” 她也很感恩在乡区牧会时,会友们都特别照顾她,不放心她一人在礼拜堂过夜,都会邀请她到家里留宿。“当然,身为女传道人也要懂得避嫌,尤其是有必要与异性会友外出探访或办事的时候。” 陈牧师是一位单身女传道人,关于单身者的牧养,她认为,单身者要有自觉性,当晓得自己是完整的,然后回到上帝的安排,用健康、妥当与正确的方式结交异性;而不是通过社交媒体,更不要急于一时,给自己时间,也给对方时间。毕竟找对象一事,还是需要时间慢慢来的。 当然,她也鼓励单身者继续参加团契,而团契也要顾及单身者的需要,这样就不会让单身者觉得自己无法融入。 张超英牧师与刚刚过世的黄巧月牧师是本会最年长的单身女传道人;而距离退休还有两年时间的秀金牧师,直认自己尚未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出任何规划。但她还是比较习惯留在诗巫生活,并对年会乐龄团契正在筹建的卫理安养中心有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我很感恩的是,黄巧月牧师与张超英牧师的家人都愿意照顾她们;尤其是黄巧月牧师生病之时,更让人看到其家人的宝贵。”

为国家守望祷告

with No Comments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