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守望祷告

with No Comments

求救国家离罪祷文 圣洁的父神,恳求祢解救我们的国家,脱离黑暗邪淫势力的捆锁,用耶稣的宝血遮盖我们的国土和全体百姓。求祢除去全国人民心中的骄傲和情欲,远离毒品、赌博和帮派势力,拒绝谎言、贪腐、自私、奢侈、邪荡、欺压和暴虐,专一寻求友爱、公义、圣洁与和平,建立和融的邻里生活。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每一天由灵修开始

with No Comments

2017年7-8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要活出上帝的样式,每日就由灵修开始,让一日之计在于神!鼓励主内弟兄姐妹订购《灵修日程》以滋润心灵,靠主得力。 藉订送《灵修日程》 传送主耶稣的福音 除作个人订阅外,更可订送给亲人朋友,或在身边未必那么容易接触到福音的邻舍,祝福他人,共同履行主的大使命,期盼他们透过《灵修日程》得闻主的福音。 每期一句 “神啊,求你听我的呼求,侧耳听我的祷告!我心里发昏的时候,我要从地极求告你。求你领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因为你作过我的避难所,作过我的坚固台,脱离仇敌。我要永远住在你的帐幕里!我要投靠在你翅膀下的隐密处!神啊,你原是听了我所许的愿;你将产业赐给敬畏你名的人。你要加添王的寿数;他的年岁必存到世世。他必永远坐在神面前;愿你预备慈爱和诚实保佑他! 这样,我要歌颂你的名,直到永远,好天天还我所许的愿。”(诗篇61:1-8)

抓鼠有感:守护下一代的性福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我的父母那一辈,很少主动向孩子谈及性教育或进行相关的教导。 还记得有一次和年龄相近的朋友们聊起来,大家说起孩童时都会好奇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因而带着好奇心去问父母,没想得到的答案竟有不少是:从某处捡回来的(所幸母亲没这样回答我)! 事实上,传统的华人父母(特别是我们的上一辈)极少会与孩子主动谈到性课题;除了因为自身缺乏相关的知识,也因着民情关系而难以启齿或尴尬不知如何开始。即使孩子来询问,多含糊其词地说“你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然而,现今的孩子太容易(特别是透过无远弗届的网路)接触各样资讯,等不到他们长大就已经接触到许多不正确、肤浅、混乱、似是而非的性知识。而且,并非我们避开不谈,孩子们就会因此不会产生好奇;相反的,他们可能会因为好奇心而经由不适当的途径了解或尝试。 而且,父母需了解的是,从广义而言,性教育的范畴其实除了认识两性生理构造与性行为,更包括性别角色、男女差异、两性关系等等,是关乎身心灵的“全人性教育”。 儿童性教育课程 为此,作为家长的更应该主动教导孩子们性知识,特别是基督徒父母,不要轻易把这教导的权利“让”给了网路、媒体、孩子的同侪朋友,甚至是学校。 当然,要进行教导,父母自已至少得具备一些基本知识、正确且符合圣经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合神心意且健康的性观念,避免他们受到世俗性观念的影响。 正因如此,年会幸福家庭辅导部也特此开办了“儿童性教育课程”,简单提及了父母教导孩子们性教育的原则,及相关课程的开办与学习(参页10-12)。 其实,本期还有另一篇文章,是很值得父母警惕的,作者以过往遇见狼师的经历(页8-9),现身说法提醒父母们教导孩子们正确的性教育是何等重要。我相信,像作者这样的经历其实不在少数,只是当事人是在已懂事还是懵懂未知的情况下遇到;而那经历又是否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梦魇。 因此,各位基督徒父母,为了您孩子们的“性”福,请一定好好装备自己,以圣经的真理教导他们,保护他们。

文字不灭,新书上架:

with No Comments

《阿尧面子书4》 基督徒自杀会上天堂吗 ? Q:爸爸,新闻里说伊斯兰国的军兵强奸了一个女孩到她死去……如果是我,我情愿不被他们强奸,我先自杀……爸,我能上天堂吗? A:被强奸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如果是我,我相信,自杀的念头也一定会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孩子,让爸爸从五个圣经的真理和原则来与妳讨论这问题…… 到底基督徒自杀能不能上天堂呢? 若您想知道更多,欢迎您向本报购买刘世尧牧师的新作《阿尧面子说4》,书中还收集了其他有关信仰与生活上的问题,愿能帮助您解开心中的疑惑。 《写给信徒的一番话》 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过去交往过的人,或是平易近人,或是不敢让人领教,都是一个给人留下的印象所造成。 我们都希望在与人交往当中,不但给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也希望别人能够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印象。 但这种期望,不能光靠说了就能出现。 人际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不能缺少的一件要事。它是一门功课,在与人际交往中,我们都想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结下一个好人缘。 到底基督徒如何让人留下好印象呢? 若您想知道更多,欢迎您购买这本由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前会长,同时是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誉会督朱新进牧师所写的讲道集与反思篇,所集结成册的《写给信徒的一番话》。 《有故事的人》 终于有人来看我们了! 我自认容易适应许多环境,在坤甸也没有问题。第一次体会文化冲击就在Semukau。还记得第一晚洗澡回来,把我唯一的纱笼晾在外面栏杆上。第二天醒来时却发现它不见了。我问师母纱笼的去向,师母一脸平和地说,她们应该带去洗澡了。我愣住了一会儿,她们共用我的纱笼!我努力吸了一口气,心里催眠自己说,这是文化呀!就这样,我与我的青年队员共用纱笼几天。我第一次需要突破自己去接纳当地人的文化。(郑应诺,年会宣教士) 这是一群蒙上帝呼召的人,他们是一群在异文化中挣扎却又忠心服事的人,他们的故事,不仅是自己的故事,服事族群的故事,更是上帝恩典在人间的故事。 如果您对他们的宣教脚踪有兴趣,欢迎向本报购买这本由年会宣教士们所写的《有故事的人》!

文字不灭,真相不死:在枪林弹雨中 以生命书写

with No Comments

有一群人,他们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在书写,他们是──“战地记者”。 “战地记者”是指那些专门在战乱之地采访、报导新闻的记者;他们可能每天都在枪林弹雨的环境中,面对生死存亡、安全危胁的挑战,在战地发掘真相,记录事实。 被称为世上第一位职业性的战地记者是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威廉•霍华德•拉塞尔,他在1854年2月时曾随着英军远征马尔他。在他之后,有许多战地记者陆续勇敢地走向烽火最前线。 说他们以命来搏实在不是虚话,因为有不少的战地记者在战场上断送了宝贵的性命,。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战地记者成为暴力袭击或绑架的对象,为此牺牲的也不少。最为人熟知的,不外乎是于2014年,一名长年在车臣、阿富汗等烽火连天的战地进行报导,揭露当地人民战时惨况的日本资深自由记者后藤健二,前往叙利亚试图解救被伊斯兰国绑架的朋友,随后也被掳拘禁。2015年他被斩首处决。 据JGospel福音网站所载的见证,后藤健二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于1997年受洗,每次出访都会带着《圣经》。他深入各地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关注报导战争与冲突、难民、贫穷、爱滋病、儿童教育等人道议题,并出版了不少相关着作。 基督教信仰也使后藤认为自己有责任到这些战地去,采访了解讲述战争中受苦人民的故事;他所在乎的不是战争而已,而是那些在战争中苦难连连的人们。他曾经说:“那些我去采访报道的地方遭遇着巨大的困难,但即便在那里,人们也每天生活着……那些人总有些话要说,有信息要传达。如果我能帮助他们将信息传递给世界,那么就可能促成某种解决方法。” 另一名穿梭中东二十载的香港战地记者张翠容曾在接受《仁闻报》(2006年四月号)的采访时表示,即使身处险境,但她并不怕死,反倒认为社会缺少公义,所以更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去揭示真相,以笔作为武器监察世界。张翠容相信,若“没有把监察的责任做好,便是对生命的不敬,对世界不道德!” 除了后藤健二与张翠蓉之外,这世上还是有为数不少的战地记者,以大而无畏的精神,身先士卒到战火纷飞、冲突频仍之地,甚至天灾人祸之境,透过文字、影像将各样最真实的战乱现场、战争的可怕残酷,与灾难中人民的实况与真相公诸于世。这些文字敢死队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整理/震凌)

印刷史上的瑰宝 古腾堡《圣经》

with No Comments

十五世纪,德国人古腾堡是欧洲第一位在发明铅活字印刷术的人,这也成为近代印刷术的起步,彻底改变了欧洲的书籍史。印刷术在欧洲得到迅速传播,甚至间接影响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时代和科学革命等运动。 古腾堡所印刷的《圣经》是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后的第一本印刷完整的书籍(之前只出过一些印刷品),它是印刷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标志着西方图书批量生产的开始。 该版本的《圣经》又称为“四十二行本圣经”,因其每页行数是42行,采对开本形式,每页分为两栏,采用将近300种不同的活字。这版圣经约印了160至180卷,其中印在牛皮纸卷上的有30卷,留存至今的49本,完整本则是21册。这版本的圣经具有极高的美学与技术品质。(整理/欣怡)

修道院担起古典作品的 保存责任

with No Comments

中世纪时,由于古代大型综合图书馆已多消失,书籍保存的责任就由规模极小的修道院图书馆担负起来。修道院图书馆的平均藏书不多,约在两三百册左右,当时藏书最多的大概就是意大利博比奥修道院图书馆,在经过三个世纪的收藏,书籍也只有650册。 虽然修道院的藏书以基督教书籍为绝大部份,但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依然保留下古典文明时期的文化传统和作家着述,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希波克拉底、阿基米德等等。因此,中世纪修道院在保存古典文明的火种,且为正在酝酿萌发的新文明提供了模式和方向功不可没。 有别于古代图书馆,修道院很少受到政权更迭的影响,反倒能在较长时间内平稳存在,因而能够保存部分人类文化遗产。(整理/欣怡)

马来西亚第一份中文报

with No Comments

1807年9月,伦敦布道会派往大清国的首名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arrison,1782—1834)来到广州,由于语言不通,及对汉语缺乏认识,所以当时马礼逊主要任务是先掌握汉语,然后翻译《圣经》、编辑出版英汉辞典,为传教活动克服语言障碍做准备。 1811年,大清国政府公布了《严定西洋人传教治罪专条》,实行严格闭关锁国政策,严禁西洋人向人民讲经传教,使传教士们后以马六甲为基地。 1812年,伦敦布道会又派遣传教士米怜(William Milne,1785—1822)前往协助马礼逊,鉴于在中国境内公开发行传教宣传品极端危险,米怜建议将对华传教和出版基地暂时置于南洋一带。 米怜最终决定把传教重点放在马六甲,向南洋华人传播福音。按照先前与马礼逊共同商定出版一份中文刊物以便传教的计划,米怜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于1815年8月5日,是世上第一个以华人为对象的中文近代报刊,也是马来西亚第一个中文报刊。新闻史上普遍被视为以中文出版的第一种现代报刊(月刊),内容主要有宗教,次为新闻、新知识。该刊每期五至七页,约2000字,初印500册,后增至1000册,免费在南洋华侨中散发,于1821年停刊,共出80多期。(整理/韵琴)

忆苑缅怀:派十万福音文宣的牧师–余清传

with No Comments

文/余民诞(古晋晋道堂) 感谢上帝丰富的恩典,我们最亲爱的父亲、上帝忠心的仆⼈余清传,于7月31日凌晨走完一生,息了地上的劳苦,回到天父上帝的怀抱,享受与主同在的喜乐。 家父于1926年正月27日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屏南陆地乡村。6岁那一年,家父随着双亲南来。1948年与家母杨维珠结婚,生下我们八个兄弟姐妹。 父亲一生,不辞劳苦,忠心事奉主,他生前的点点滴滴如今为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在十六公司保惠堂事奉期间,家父住在梅庆弟兄家的一个夜晚,主亲自向他显现启示,并交给他三封书信,信中交代他把心里所藏(存)的福音,赶快传给人。从此他更加大发热心,迫切传主福音。 带着外孙分单张 回想父亲在世时,多么积极、勇敢,常风雨无阻地挨家挨户、挨街挨道,不怕艰辛与辱骂地四处奔波,分享福音信息给各个族群,留下许多佳美的福音脚迹。 父亲有一个雅号,就是“派福音单张的牧师”。据统计,他总共派出超过十万份的福音单张(包括马来福音单张)和属灵书籍。除了在自己家乡诗巫外,也分发这些书籍单张到加帛、古晋(除了“挨街挨道”外,也进到超市里发单张)等地去,甚至最远地带回到中国福州。他不仅自己传福音,也常带着住在加帛的外孙一起去分单张,实在是美好的信仰传承。 不管是福音书籍、单张、小本圣经,家父都不遗余力地分送出去,善用这些文宣品作为传福音的最佳利器。他为此省吃俭用,儿女们给他的钱全都用来购买福音手册、福音单张;但他的一生似乎都不至缺乏,恩典够用。 还有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家父在世,前后还写过四本与福音有关的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他在薄弱的灯光下,夜以继日的成果。那几本书籍也确实帮助了许多基督徒与未信者,也将成为家父留给我们的纪念。一位资深的文字事业工作者甚至称他为“文宣尖兵”。 建堂牧师积极筹款建堂 此外,上帝给家父另⼀个恩赐,就是精通许多乐器,包括手拉风琴、钢琴、萧、风琴、口琴等等;让他在乡区的牧会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 家父于1975年至1983年间,受砂拉越卫理公会年会派司,在诗巫中教乡区教堂牧会。他在教会事奉的9年期间,大约被派到过7-8间教会牧养。每派到一个新的教会,他都积极扩充及装修圣堂,而且也积极筹款建堂,甚至被誉为“建堂牧师”之雅号。 最后,我以两段经文与大家分享,一是约翰福音十四27:“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另一则是提摩太后书四7-8:“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

文字不灭,代代相传:信仰传承的文字棒子!

with No Comments

文/震凌 传承的重要媒介之一,是文字;基督教信仰的传承更是与文字息息相关。 在上帝差遣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后,他们来到西奈旷野。后摩西在西奈山上领受上帝的命令典章,下山后,他就将耶和华的命令都写上(出廿四4)。摩西再度上山时,并从上帝那里领受了两块写有“十诫”的石版,是上帝用指头写的。(出卅一18) 由此可见,“十诫”是何等的重要,上帝要亲自写在石版上并“传”给以色列人。甚至在摩西因以色列人铸金牛犊而怒掷法版时;上帝还再次将“十诫”写在新的两块法版上。 除了上帝亲写的法版外,上帝更藉由许多不同的作者(约四十多人)将上帝所默示的话一一记录下来。从摩西的五经,到不同时期的不同作者所写的旧约其他书卷(如:历史书、诗歌智慧书、大小先知书),信仰藉着文字一脉相传。 罗马书中的文字 来到新约时期,写作最多的自然是使徒保罗。新约全书共有13封书信乃由保罗所写(写于公元一世纪),信中字句不仅在安慰、坚固、教导、劝诫各地的教会,同时也将基督救恩之道等等的真理进一步阐明,对当时甚至后世信徒都影响极为深远。 特别是保罗所写的《罗马书》,使一位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产生了翻天覆地的生命更新,他就是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希波的奥古斯丁。 公元386年,才华洋溢却也放荡不羁的奥古斯丁为自己的生命被罪恶缠绕而挣扎。有一天他在花园中散步,突然听到一名孩童的声音:“拿起来读,拿起来读”,于是他拿起身边的的保罗书信集,就读到罗马书的一段经文:“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慾。”(罗十三13-14)这使他生命更新,并于次年受洗。 在奥古斯丁之后,经过了千年,又有一位影响教会巨深的基督徒,受到罗马书的启发,经历了生命的革新,那人就是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信仰生活虽极为敬虔,然而心中却常无平安,因他对上帝的义充满了恐惧。直到路德在威登堡大学教授诗篇与罗马书时,他读到罗马书一章17节:“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时豁然开朗,了解“因信称义”的真理,明白上帝是慈爱恩惠的神。马丁路德从罗马书所领受的,从而除了对他个人产生极大的影响之外,更因此此掀起了一场改教的运动。 再过两百年,又有一属灵伟人因读到马丁路德的《罗马书注解序文》而灵命更新,那人就是吾会会祖卫斯理约翰。 1738年,卫斯理约翰在一场阿尔德门街(Aldersgate Street)经历灵性的复兴,他在日记中曾说:“……我感觉心中异常火热。我感觉我真的相信基督,唯独祂能救我,神赐给我一种把握,知道祂已经将我所有的罪挪去,我已经脱离罪恶与死亡的律了。” 基督的信仰,藉由文字代代相传,从未断绝。如今,这传承信仰的文字棒子是否递到了您的手中呢?

1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