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虽使人保持距离 线上圣诞庆典突破距离

with No Comments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在标准作业程序下,人们不得群聚,2020年的圣诞节庆祝晚会也从实体转为线上,一时之间,各种线上圣诞节庆祝晚会扑面而来,天南地北,任君选择。 也因为这样,2020年的圣诞庆祝晚会在12月24日及25日百花齐放,弟兄姐妹可以选择参加其中之一,也可以全都参加。 往年的圣诞节,各个教会都循例在12月24日平安夜或是25日圣诞节进行庆祝晚会,与弟兄姐妹同欢共庆,更是一个广传福音的大好时机。如今,在无法群聚的情况下,圣诞庆祝晚会转战线上,一样地欢庆圣诞,圣诞好消息更是远扬。 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更是在12月24日及25日首办全国线上圣诞庆祝晚会——《圣诞平安满人间》,并首播马来西亚首部以疫情为题材的真人真事改编的微电影《上帝唤醒了我》。(韵琴)

毕理学院开办2021年英文课程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毕理学院将在2021年开办托福密集英文课程(TOEFL Express)和马来西亚大学英文测试预备课程(MUET 1),帮助SPM、STPM或UEC的中学毕业生加强英文的沟通能力,尤其是提升他们在英文的听写读讲方面的技巧。 对于正在等待SPM、UEC或STPM统考成绩的学生,可以把握机会,善用这几个月的时间报读这些英文课程,为未来升学和就业打好英文基础。 欲知详情,请拨电01155568806询问。(毕理学供稿) 以下是课程上课的日期:

伦乐布道处疫中庆圣诞 医院送礼祝福医务人员

with No Comments

堂会消息 文:黄筱臻 因疫情肆虐,伦乐布道处也如各大小教会一样不能“免幸”,之前所计划的事工都受到拦阻。 行动管制令期间,布道处主理詹丽妃牧师并没有忘记羊群,继续以电话关心弟兄姐妹,提醒大家参加线上崇拜及祷告会,不时转发祷告文及灵修篇。 布道处于9月开始恢复实体崇拜;证道信息都围绕在“末后世代,万物的结局近了”的主题。透过疫情藉此唤醒大家要警醒谨慎度日。 因守防疫措施,布道探访计划也暂时搁置,转而在崇拜后进行布道训练及练习。詹牧师看到弟兄姐妹在练习时的表现也甚表欣慰。 今年教会特别节日都不得以实体形式进行。但我们总算是赶上“最后一班列车”,在主耶稣的恩典里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圣诞节。 社会关怀工作小组在圣诞节前到伦乐政府医院派送礼物,藉着礼物分享,祝福所有医务人员及住院病人。圣诞节崇拜当天,詹牧师要弟兄姐妹谨记:我们敬拜的是独一无二的神,祂为我们的罪牺牲,受死复活,除祂以外,别无他神能拯救我们。在基督里,我们更是大有盼望,因祂必再来,接我们到祂为我们预备的永久家乡去。 今年最后一个主日,也是詹牧师在我们当中服事的最后一天;因委派调任的缘故,明年本布道处也将迎来新任牧者——林玫瑾牧师。会上,弟兄姐妹也献上礼物和祝福,感谢詹牧师在这一年来,以她百般的爱心和耐心牧养羊群。 我们祈望上帝的恩典继续临到伦乐,如春雨般浇灌在伦乐这片土地上。更求神让伦乐布道处的弟兄姐妹与新牧者有美好的配搭,更殷勤事奉,将上帝的福音传给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未得之民。

隔离日记之谁能将爱隔离

with No Comments

心乡处处 在疫情爆发锁国锁城的那三个月,73.2%的马来西亚国民承受中高水平的压力;而这当中基督徒群体的压力水平显著比其他信徒低。而参与宗教聚会频率越高的信徒,他们的压力越小。 2020年12月20日 隔离第13天,才有时间和闲情落笔沉淀一些心情,若不是当星洲编辑的学姐提醒,还真的是会为了应对眼前的忙碌而忘了这个“计划”。当决定要在12月从雪州飞回砂拉越老家时,就做足了被隔离14天的心理准备,在脑海中列了一个“to-do list”,想说在隔离期可以完成的工作清单。 我为此还主动联系了砂州的灾难回应单位,询问了各种细节,包括在诗巫哪个酒店隔离,隔离期间家人能不能送食物来,然后上网查了酒店是否有免费wifi、洗衣设备等等,出发前一个星期就开始打包这14天要用的各种配备和干粮。 从来没有为了回一趟老家而如此“焦虑”过。每天都在心里打着算盘,要带什么才不会超过亚航限定的7公斤,又要给家人送礼,又要给自己隔离多一些舒适。这当中没有少给自己折腾了,还给身边朋友诉苦说担心酒店只有三星,又恐惧有“天敌”——蟑螂出没(因为看了一些八卦新闻),让大家都同情了我一把。走之前,同事还好心的给我送了半瓶红酒,想说可以在隔离酒店解愁。 今年三月疫情爆发后,作为“安全地带”的发起人,除了给高危群体提供线上心理支持,还亲自去隔离酒店当志愿者3周,听了各种隔离者(PUS)的苦情,这个过程曾让我对自己“发誓”说:绝对不要住在隔离中心,即使5星级酒店也不行! 所以曾经我很庆幸,在7月份和9月份回了一次砂州探亲时,都没遇上隔离政策的实施。都是前脚刚走,砂州门户就锁了。本就已经计划11月初回诗巫神学院授课,却因为砂州门户紧闭,只好忍痛改为线上授课,期待12月门户重开。只是,看到雪隆区疫情数字一直上升,觉得门户重开无望了。年假还剩20多天,却一直待在Subang的家里工作,直觉在西马就是去哪里度假都很危险。加上面子书一直提醒自己往年12月份到处飞的回忆,就萌起念头——反正成天待在家工作也已是半隔离的状态,与其“长痛不如短痛”,回到绿色的砂州熬过14天的酒店隔离…… 我们听到了吗? 理性上说服自己后,心里却还有一丝忐忑。毕竟没正式做过COVID检测,如果“不小心”入境时被测出来是“无症状的阳性”,那岂不是要到医院隔离?到时成了“千古罪人”,身边的人都会怪我。这个罪疚感的心理包袱,我能承受的了吗?! 这些“最糟糕”的情况,从认知治疗角度来看,其实也不现实。如果真的一直身带病毒,那早点测早治疗不是很好吗?与其不去面对,继续“祸害众生”,还不如趁着入境的免费检测赶紧了结这个“无形的包袱”。这时,大概可以理解到那些疫情爆发前期“不敢”去检测的民众心理,如果被“极端的”宗教感(我是好人,上帝会保护我)或道德感(如果是阳性的就代表平时没守法)挟制,就会为了回避“社会耻感”(stigma)进而回避检测。进一步推敲,如果这个包袱过重,那些在隔离中的抑郁患者,会否就此走上绝路? 2020年,那些从大医院里跳下的隔离患者,他们的心声,我们听到了吗? 今年4月到6月,携同学生团队做了一个线上调查,在疫情爆发锁国锁城的那三个月,73.2%的马来西亚国民承受中高水平的压力;而这当中基督徒群体的压力水平显著比其他信徒低。而参与宗教聚会频率越高的信徒,他们的压力越小。这个研究结果也让人客观地去探讨宗教对人心理的影响作用。虽然文章还没正式发表在国际期刊,但是在隔离的圣诞季节,也让人反思如何将“参与聚会”的正向作用,带入心理卫生保健的措施。 欣慰的是封城后,许多教会在第一时间把聚会转成“线上”,并鼓励“不停止聚会”的意义。隔离,但不隔心,中国古文化强调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也说明了自古以来人们可以隔空相爱相守。疫情可以把人分隔,但也可以让人更加靠近彼此的心灵,并探索灵性的归属。 13天前,当飞机落地诗巫时,在机场检测过后,突然被告知可以“居家隔离”(home quarantine),不用去酒店,惊喜地马上给家人群发了短信。原来老爸老妈早在候机室等着,准备了好吃的,想要递给我带去酒店,让人觉的真的是完美的“天意”啊!于是,就这样当了近两周的“宅女”,两次检测结果都是“阴性”!原来做了“最坏的打算”,上帝却给了我“最好的安排”,谁能将上帝的爱与我们隔绝呢? @陈心洁(临床心理学博士)

伤健融合,教会准备好了吗?

with No Comments

伤健融合系列 教会是所有差异融合的群体,是体现互相尊重的地方。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未来四年的主题是“更新的教会”,盼望众教会都能在社会关怀上更新,延续会祖卫斯理约翰的怜悯之工的信念和精神,敏锐弱势群体的需要,实践“伤健融合“。 “伤健融合”(The physically handicapped and the able-bodied,简称PHAB)一词最早源于香港伤健协会,指的是伤残(Physically Handicapped)与健全(Able-Bodied)人士。所谓“伤健融合”,就是将伤残人士(身心障碍者)和健全人士结合为一,视彼此为尊贵,互为肢体,建立相通共融的关系。根据澳洲伤健共融专业顾问Deborah Fullwood,伤健融合的实践可分为四个面向:1 享有同等的机会 在马来西亚,残疾人士法案(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2008)在2008年通过。法律对残疾人士的定义包括在肢体、心理、智能或感官上有长久性的障碍,而在这些障碍的相互作用下,妨碍他们充分及有效的参与社会活动。所有大马的残疾人士都可以透过社会福利局申请OKU(Orang Kurang Upaya)卡。社会福利局(Department of Social Welfare)也将残疾人士分类,即: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肢体障碍、语言障碍、学习障碍、心理障碍和多重障碍。 其实早在1990年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时候,国家已经开始对残疾人士特别关注。不仅立法维护他们的权益,帮助他们建立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明文规定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加强社会对他们关爱的文化。 除了立法以确保有登记的残疾人士可以受到保护,并照顾到他们的复建、发展和福利,我国也设立全国残疾人士理事会来策划他们的福利。2008年残疾人士法案旨在提供更好的无障碍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同时,也提供他们在医疗、教育、资讯及通讯科技、复建、就业机会等服务,并运动、休闲和文化生活的参与,也能享有同等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部门首先以身作则,推出公共领域实行聘请1%的残疾员工。2008年4月18日,马来西亚成为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UNCRPD)的签署国。UNCRPD的目的是要促进、保护和确保所有残疾人士能充分与平等地享有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促进对残疾人士固有尊严的尊重。 打造无障碍环境 尽管全球人对残疾人士的醒觉已经大大提升,他们仍然面对被排挤的现象,以至无法完全达到“融合社会”(social inclusion)的目标。从社会的生态学角度来看,要达到融合社会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看图一)。这包括他们自己(individual)、与他人的互动(interpersonal)、组织(organisational)、社区群体(community)和政治影响力(political)。每个肢体对他们是否能融合社会和被接纳,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在个人方面,他们需要学会看到自己的价值,也有对社会的归属感,认同自己可以是社会的一份子。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他们需要的是尊重和信任,以及别人对他们的友善态度。 在组织方面,也要营造接纳他们,以及赋予等同教育和训练机会的文化。在设计社区环境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他们的身心需要,这包括:交通、通讯、建筑物的构造等,让他们也能无障碍地使用各项服务。政治或执法单位也不容小觑。他们设立了法案,提高众人对他们需要的醒觉,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去调整给予残疾人士的福利和权益。 图一:社交融合的社会生态的模式 2 要实践伤健融合,除了打造无障碍环境外,心灵上的无障碍也必须同步实施。惟有社会大众改变态度,减少对身心障碍者的偏见和歧视,才能建构一个伤健融合的社会。 要让社会大众在态度上转变,必须推动伤、健人士共同参与社会生活,促进伤、健双向交流,才能让原本被隔阂的两个不同文化的群体融为一体,建立友谊,进而达致互相尊重、彼此欣赏的整体。 肢体间的“共融” 身心障碍者不需要可怜或同情,他们需要的是慈爱的对待,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异类。此外,上帝在圣经中命令所有的基督徒要在基督身体中消除偏见,即在教堂或其他基督信仰的社体,应当向所有人敞开,邀请不同社会地位、背景、身心状况的人进入信仰群体中。为了使上帝的福音传广传,上帝也呼吁基督徒要“去”,离开自己现有的生活圈,走进人群中,把基督的福音传到地级。当基督徒走出去的时候,是要把那些“贫穷、残废的、瞎眼的和瘸腿的”带来享受上主所预备的宴席(路十四13-21)。 圣经中的教会观不是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方式来实现,而是肢体间的“共融”,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就强调了这一点(林前十二4-31)。他将教会比喻为身体,而里头的成员被比喻为肢体。既然我们都是身体中的一个肢体,那肢体之间就是相互羁绊的关系,快乐时是一同快乐,受苦时是一起受苦。因此,为了身体的整体健康,肢体之间必须彼此相顾,甚至要为不体面的肢体加上体面,且要避免分门别类的现象(林前十二25),即是伤健融合。 方舟团契创办人范尼雲(Jean Vanier)对于教会群体的反思可以作为现今基督徒在思考教会论时重要的资源: “群体不等于‘相同’。今天在我们的世界中存在一种危险,就是希望每个人都变得一样,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失去了我们的独特性。人类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我们每个人是如此的独特……这意味着我必须被视为独特的、宝贵的、重要的、有价值的。这就是群体的意义——每个人都被视为独特的,并且有其个别的恩赐。即使是最微小、最软弱的人,也有他的恩赐,而我们必须尊重这个恩赐。我们每个人和其他人都是非常不同的。但是我们合在一起就像一个交响乐团、一个管弦乐团;我们合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一束美丽花朵。不过,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学习去爱每个人的差异,把这些差异看作的宝贝,而不是威胁。‘群体’意味着对差异的尊重和喜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发觉,这个共同的群体是团契相交的场所。” 范尼雲的这一段话具体描述出教会作为上帝招聚的群体应有的形象和功能,即视每个人为独特的存在,并对差异持着尊重和喜爱的态度。因此,教会是所有差异融合的群体,是体现互相尊重的地方。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未来四年的主题是“更新的教会”,盼望众教会都能在社会关怀上更新,延续会祖卫斯理约翰的怜悯之工的信念和精神,敏锐弱势群体的需要,实践“伤健融合“。 … Read More

忆岳父——尹俊登

with No Comments

忆苑缅怀 文:许向坚(诗巫新福源堂)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敬爱的岳父,趁着假日我愿载您还有岳母开车出游闲谈往事;随处欣赏小镇风光,顺道停下憩息,吃个便餐。 事发当天时近中午,听闻您胸口疼痛不适,立马寻医检查病因,岳母十分焦虑,时而抽泣。是夜亥时接获弟妹来电,我与妻匆匆奔赴医院,见到那一刻您已昏迷,平躺床上却双眼睁开,或是弥留之际依旧心系老伴。只听岳母泣诉喊着您:“俊登,俊登……为何这么狠心,不留只字片语就走!”家人牧者都围绕着您,约莫一刻后,您安息主怀。 虽然哀伤难过鼻酸眼湿,衣袖擦拭频频眼角泪水,但还是按奈住难过,安慰岳母。上帝召唤岳父回家,卸下一生劳苦重担,让他回到天父温暖怀抱,在乐园与主耶稣同在。其间,有不少亲朋好友来府慰问,牧者也登门慰藉祷告。感谢主,入殓追思出殡安葬都蒙主保守,平安顺利。 感谢父神曾给我机会,带着您游乡城小镇,我们的足迹踏遍泗里街、巴干、民丹莪、加拿逸、马占和芦楼。我们也到过椰甲品尝烧卖,您的喜悦心情尽显在脸上。还记得上月卅日的末次之旅,回想过去您曾问我加帛陆路是否已通车,心中遗憾未能带您驱车一览山城美景,承诺也永远无法兑现。 忆起当年牧者来访,同您讲起信仰确据时,认真耐心仔细聆听,再跟着牧师逐句祷告。回想那年圣诞前夕,您坚定相信接受基督成为救主,受洗成为上帝的子民,何等荣耀,无限感恩。复苏行管令其间您曾问我何时开始实体礼拜,我深知您只愿与主更多亲近,渴慕敬拜令我敬佩。想起昔日每逢主日都遇见您,感谢妻姨当初带您参与崇拜。 慈祥的岳父待人善良,疼妻爱儿女和小辈,一生殷勤节俭顾家。我何等荣幸,能成为尹家一员,亲爱的岳父,他日我们天家再会。

2021年会友事工部事工计划一览表

with No Comments

2021年会友事工部特辑 会友事工主日 日期:17/01/2021 主题:疫情中的门徒生活 Life of a Disciple in the New Normal 经文:赛廿六20,四十三19-20;约六35,十五5 1.灵修生活 ★《每日活水》:继续与福音书局配搭推广订阅,建立信徒灵性。恭请大家一起鼓励信徒们善用这优质灵修查经材料。 ★圣经信息查经系统(Cal Bible Study Class, CBSC of Bible Exposition Institute):鼓励各教区堂会考虑使用这个深入浅出、老少咸宜的查经与信仰神学学习的系统,加强信徒装备并减少教會次要事工,以提升牧养成效。有需要的教区请联络干事,以云端视频方式在各教区教牧办公时段进行交流会。 2.祷告生活 ★空中祷告网:周四以萨迦守望祷告与卫斯理禁食祷告通用一份祷告指引 三个可参与的选项:以萨迦、卫斯理及以萨迦接卫斯理。 ★砂拉越大选:与PU协作各牧区认领所属选区守望祷告。 ★砂拉越日7/22:与砂中区PU配搭可能进行促进宗教和谐的祷告会。 ★马来西亚日31/8: 参与诗巫省砂拉越教会协会的聚会。 ★灵修日营:总部大厦祷告室事工(第二、四周末进行) 3.家庭门训 ★家庭祭坛——从执事开始进行,再发动推向全教会。 ★1-3月,会友领袖与牧者带动执事们探讨“家庭跨代门训”:特别研究4.“教会支援并以家庭为中心的门训”和5.“改变文化”部分并找出应用建立家庭友善的教會。 ★邀请池金代牧师与陈倩明传道主持线上讲座:基督化家庭的恢复(21-22/5及20-21/8) 4.卫理短期宣教学校 ★南砂12/4-19/6、中砂5/4-14/6、大专5/7-20/8 5.门徒训练中心 ★祷告退修营(3月及12月) … Read More

如坐过山车的短宣

with No Comments

2021年会友事工部特辑 文:刘怡婷(2020年第二届卫理大专短宣学校学员) 两个月的大专短宣就像坐过山车,起起伏伏,经历了很多事情。我很感恩能够参与短宣,这是上帝在疫情中给我的祝福。 今年6月28日,我独自从沙巴亚庇搭乘飞机来到诗巫,29日正式进入神学院开始短宣。整个过程中,和一群爱主的青年人一起学习、成长、相互扶持,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在同学们的身上学习到了“谦卑”、“看别人比自己强”,因为一切都是从上帝领受的,我并没有任何可夸的。在还没来短宣之前,我自以为“神学知识”顶呱呱,但当我来到神学院后,才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 跟这里的神学生、老师、牧师聊天,都让我获益匪浅。在课堂上,我们也谈论了许多平时鲜少深入探讨的课题,如:属灵争战、人死后去到的“阴间”、了解异教等课题。这个过程即刺激又充满挑战,更激发着我主动地去寻找信仰的答案。 当面临信仰或人生的关卡而举棋不定时,身边的弟兄姊妹不会向我投来异样的眼光。更加感恩的是,神学院的牧者、神学生都会带着爱心和耐心倾听我们内心的需要,并尽可能帮助我们去面对这些不安。 不仅如此,我也在短宣中踏出了弹钢琴的一小步。虽然从小就学琴,但我真的很怕弹琴,因为看谱很慢,也不会什么技巧。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能使用这个技能事奉上帝。但上帝就藉着短宣塑造我,让我再一次经历有祂同在的喜悦和平安! 短宣期间唯一的遗憾就是因疫情的缘故,很多原先计划参与的实体活动都被迫取消。可后来,当我好好冷静思考后,便明白上帝其实已经很眷顾我们了,至少我们还能在疫情期间参与短宣。上帝也借着疫情开拓我的视野,让我看见“不可能中的可能”,无论是在新常态的环境下上课,学习在线上传福音,线上祷告会,线上短宣等。 线上短宣时,我个人经历了跟大家不同的情况。每一位短宣生的福音对象都有出席,唯独我的没有,而且也联络不上。虽然我有点小失落,但我学习了等待,并整个晚上为这位姐妹代祷,可能这也是上帝要我学习的——等待,祷告。 总而言之,参加卫理神学院的大专短宣课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得造就的事情,盼望更多青年人参与,经历上帝的恩典! 祈愿所有的短宣生能经历生命成长的喜悦,盼望短宣学校能达至其目的:透过短宣学校使参与者更委身作主的门徒,更有效地参与教会事奉,也更清楚明白上帝对他们的呼召。

推荐初信栽培课程——《跟从耶稣:踏步成长》

with No Comments

2021年会友事工部特辑 文:林菊萱(诗巫恩道堂) 自从二十年前我加入三福事工,一直都不敢忘记歌罗西书一8:“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事实证明向非信徒传福音并不困难,最困难的是将人“完完全全的引人到上帝面前”。原因有三:一是,布道者本身没有继续跟进初信者;二,初信者不愿意接受栽培;三,没有很满意的初信者栽培材料。 在我个人使用过的材料中,要不是不完整,就是对初信者来说太难,不能引起兴趣,甚至自己也教得不起劲。所以,我一直在找一本更好的栽培课程。我认为一个人信了耶稣,又愿意接受跟进,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事!我岂可敷衍了事?我一定得把握机会以最好的材料来栽培他,陪伴他,叫他可以在主里稳步茁壮成长,一生跟随基督直到永恒。 感谢上帝,藉着黄家源牧师的初信栽培课程——《跟从耶稣:踏步成长》诞生了! 这真是我要的初信栽培课程,心里实是感恩又兴奋呀!它就像一本缩小版的新约圣经,揉合了耶稣基督生平对门徒的门训及卫斯理约翰神学要素(蒙恩途径),是卫理宗合用的门训教材。 作者以归纳式的查经法写成,详细、简易,又不失丰富,不论导师或学员都会明白。它共有十二课,比其他的栽培课程多;从重投父怀,到认识三一神、作主门徒、重生、灵里成长、永生确据、战胜仇敌、倚靠圣灵进入世界接受差遣为主见证。 我很喜欢这归纳式的查经,它再清楚不过。黄牧师以解经方式,深入浅出地引入经文的精髓,再以简易又容易明白的词句表达出来。以问题帮助读者观察和解释,教人去思考、反省及应用。在教会的部分,特别强调要善用恩典管道,帮助会友灵命成长促使教会发展。 在导师本中提供的答案非常清楚透彻,解释重要字眼,因此导师可以在没有“怕教不来”的情况下享受边学边教。当然,亦足以当小组查经使用。在总结说明处,把整课的重点重申一篇,帮助初信者更容易捉住重点。在知识上传递真理再接纳在心里,然后引导读者将知识化为实际行动。最后才以背诵经文和祷告作为结束。跟着“跟从耶稣:踏步成长”这样陪伴初信者成长,也算是完完全全的引人到上帝面前的一个重要部分了! 我看到黄家源牧师是带着一颗为父的心肠撰写这十二课。他谆谆教导我们,希望作为门徒的我们不要辜负他的一片心肠;善用它,将它发扬光大,造就他人的同时自己的灵命也被提升,更可喜可贺的是名字记录在天!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