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见证:上帝默默地动工

with No Comments

文/田月凤 我感恩,因为上帝把我放在一个非基督化的家庭里成长,让我有机会深深经历到上帝的救恩是如何白白地临到我们家,使我们成为祂的子民,现今能成为基督化的家庭。 当我开始信主时,父母亲是何等反对,父亲甚至偶尔还会讥讽戏弄我,要我搬到礼拜堂住。然而,上帝一点一滴的恩典浇灌我们,让父母与家人能看见上帝的救恩、大能,及祂的祝福……福音的种子在我家渐渐发芽,以至父亲病逝前,终于愿意接受主耶稣并受洗。这让我难以置信,因为那是我信主后的第二十三年了! 其实,打从我信主之后,就不断为家人祷告,盼望他们都能归入基督耶稣的名下。尤其是我的父亲,他来自中国,深受许多华人传统的习俗与信仰影响,每逢初一十五,逢年过节都会拜祖先,烧冥纸。二十三年间,我的姐妹们陆续都信主了,唯有父亲与兄弟是坚决不信。还记得有段时间,我把弟弟带到学生团契,被父亲发现了,还为此教训了我一顿,说什么“儿子是留着祭拜祖先的……”,不许我影响他们。 然而,这二十三年来,深深体会到上帝在父母亲心中默默动工,在不经意之时,父母亲已把祖先牌位渐渐移至佛堂。每当我有点懒得去教堂,父亲还会提醒我要去敬拜呢!何等感恩啊,父亲最后是信靠主耶稣、受洗之后而回天家;而母亲一向顺服,故也因为父亲信主之后,与他同心。 实实在在地放下自己 只是有时候,当我看见母亲那般无可奈何的相信,心中也是非常苦楚忧虑。特别是父亲逝世后,母亲的眼睛开始失明。经过脑部扫描才得知母亲的脑长了肿瘤。有大约六年的时光,母亲完全失明,四肢无力,躺卧在床。那种眼睛看不见,口不能说话,耳朵却听得见,有脚不能走,疼痛时只能流泪,常陷入沮丧无助的时刻,哪里不会埋怨与怀疑呢?看见母亲那般的痛苦,除了每天为她流泪祷告,我唯有读使徒信经、主祷文与诗篇,并与她一起祷告。姐妹们也常播放诗歌来坚定她的信心。 母亲病逝的前一天,我与母亲一起向神祷告,求神怜悯她,让她实实在在地放下自己,完完全全地仰望上帝。我相信,上帝垂听了祷告,母亲隔天就非常安详,毫无悲伤地离去了,她甚至安稳地如同沉睡一般。我何等感恩,就如诗四十1、5说:“我曾耐性等候耶和华;祂垂听我的呼求……耶和华─我的神啊,你所行的奇事,并你向我们所怀的意念甚多,不能向你陈明。若要陈明,其事不可胜数。”

Lawas Care Centre代祷事项

with No Comments

为中心能找到厨师祷告;目前有3位老师轮流负责伙食,有点疲劳。也为我们的健康和体力祷告。 为Deni Jalong和Steffanus Jekan祷告;他们重新申请回学校读书的过程能尽快和顺利解决。 有几个孩子(Deni Jalong、Alvinie、Jasminie和Steffanus Jekan)生病,咳嗽感冒,求主医治。

怜悯之工:老越关怀中心推出“领养计划” 邀请教会更直接关心本南儿童

with No Comments

文/履星 跨入2018年,老越关怀中心推出“领养本南儿童计划”。领养计划的用意在于连接教会,好让教会以更直接的方式有份于此建造“本南儿童的未来”之事业;同时也邀请教会分担“年会布道部旗下原住民事工小组”的经济负担。目前,中心的运作费用乃由年会原住民事工小组全权负责,每个月的平均费用达RM7,500。 老越关怀中心是于2014年正月开始运作,收纳以Pa’ Adang本南学生为主的孩子。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跨文化事工,因为自一开始就跌跌撞撞,碰了一鼻子灰;就是本南孩子本身也经历着极大的文化冲击。 感谢上帝,靠着祂的大恩大能,中心得以跨越这些挑战。今天,本南父母逐渐肯定中心的宗旨和教育的价值,本南孩子也在适应中逐步成长。在学业方面,中心见证了一名学生Liliani在去年九号会考中,获得不错的成绩。如今,她正申请学院迈向深造之路。 我们也感谢上帝于去年增添了中心所需要的人力。黄德顺弟兄于2017年9月开始接任中心院长一职;而江锦兴弟兄则接任学生主任,于2017年12月尾上任。目前,中心急迫需要一个厨师,请大家为这需要求上帝预备。 今年,中心的本南学生有15位,中学生8位,小学生7位。此“领养本南儿童计划”的认领款项如下: *一位小学生为每月RM300; *一位中学生为每月RM350。 欲知详细的认领程序和有感动的教会肢体,请迳联络布道部办公室的行政主任卓沛君,电话号码为084-336096。本南孩子的个别照片和个人资料将会提供给认领的教会,以便进一步更直接地与孩子联系,且更具体地为孩子的需要来祷告。 感谢上帝,目前已有两间教会各认领了一个本南孩子。

宣教学堂:先有传才有信!(罗十14-15上)

with No Comments

文/陈燕安(诗巫卫理神学院神学生) 有一天晚上,布道家慕迪牧师正要上床睡觉时,突然想起那天还没有对人传福音。于是,他马上换了衣服,出门去找人传福音。但是,天色已晚,街上人少,他只看到一位巡警。他二话不说,就过去对巡警说:“先生,你要信耶稣,不信耶稣下地狱。”巡警听了很生气;但慕迪还是把福音清楚地讲给他听。那巡警听完后竟然就信了。 半夜找人传福音似乎不太合适;但是,正是因为要先有人去传福音,才会有人信靠耶稣。 罗十14-15上:“然而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未曾听见祂,怎能信祂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 “然而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所以你要先相信神,才能求神。为什么你和我都要求神?答案在罗马书十13,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求”是向上帝呼求。当你向上帝呼求的时候,表示你认识这位真神,知道只有祂能够救你,你愿意在祂面前谦卑。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会得救。就像学生在功课上遇到问题时,他去求老师来帮助他,因为他知道老师能够帮他。不管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只要你肯求告上帝,祂一定会拯救你。 先听道才会信 但是,你肯定要先相信上帝,你才会去求告祂。你应该怎样相信呢? 罗马书十9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当你愿意口里承认,心里相信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得救的人!可是,教会里面有一些人虽然嘴巴说自己是基督徒,但是他们的心却没有信靠上帝。举个例子,一些在基督化家庭长大的孩子,虽然从小就在教会里事奉,但却没有信靠上帝;甚至有些孩子长大后,离开了教会。 问题是,人们怎么会相信上帝呢?14节也说:“未曾听见祂,怎能信祂呢?” 人要先听道,才能信上帝。听道是人相信上帝的主要管道。请你回想一下,当初你是怎样信靠耶稣的?我想大多数都是因为有人跟我们传讲过福音,所以后来我们才会信靠耶稣。 我是因为听见妈妈的生命见证才信主的。在爸爸生意失败的时候,妈妈的朋友带她去教会。她请牧师为爸爸祷告,希望爸爸能尽快找到一份工作。祷告后不久,爸爸真的找到一份新工作。从那天起,妈妈就信了耶稣。她信主后也和我分享她的经历;所以,我是听了妈妈的见证,选择信靠耶稣的。 先传道才有听的 弟兄姐妹,你可能会问:“耳聋的人怎样听见福音呢?”“听见”有“知道”、“了解”的意思。聋子能透过手语,或读经来“听道”。能听见上帝的道是一种福气!但是,世上有很多人还没“听见”。 根据2017年全球差传数据,全球75.2亿的人口中,有24.8亿的人是基督徒,21.4亿的人是“福音未及之民”,也就是那些完全没听过福音的人。为什么他们没听过福音呢?那是因为没有人去到他们当中传道! 就像第14节和第15节上半节所说的:“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 要先有人传道,才有能听道的。我们的教会要先有人奉差遣去传道,那些福音未及之民才有机会听道。每个信徒都是被上帝差遣去传道的。马太福音二十八19记载:“耶稣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耶稣所说的“你们”就是指所有相信祂的人。所有基督徒都要去传道,只是被上帝差遣去传道的地方不太一样。 戴德生宣教士被上帝差遣到中国传道。虽然语言是他面对的最大挑战,但是靠上帝的帮助,最后成功带领一万八千个中国人信主。弟兄姐妹,你不用害怕被上帝差遣到陌生的地方宣教。只管放胆去吧,因为上帝会和你同在。 因此,一个非信徒能够信靠主耶稣,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先有人去传。要先有传的,才有信的!所以,年会宣教部定下一个目标,要在2020年差派100位宣教士出国宣教。 您愿意献上自己,到世界各地传福音吗?主耶稣再来的日子近了。要收的庄稼还有很多,可是工人真的很少。您还在等什么呢?赶快起来宣教吧!

一介书声:我不是耶稣的粉丝

with No Comments

文/叶乃锦(民都鲁恩光堂) 书名:我不是耶稣的粉丝:你是在崇拜偶像,还是在追寻信仰? 作者:Kyle Idleman 出版社:橡实文化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时,它的书名吸引了我——《我不是耶稣的粉丝:你是在崇拜偶像,还是在追寻信仰?》。 在这充满诱惑的时代中,人真的很容易迷失自己。很多时候,基督徒也是如此:糊里糊涂地作“门徒”,这是很可悲的。这本书提醒我,要重新思考自己与主耶稣的关系,审查自己作为基督徒应有的身份。最重要的是,要重拾起作为一位跟随主的人——即门徒的使命。 作者在第一章就要我们辨别自己与主耶稣的真实关系。我自认自己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至少从小到目前为止,参与教会群体的生活不曾间断过。我不否认,在教会中得到很多益处,如:自小认识的玩伴,接受领袖栽培,听信真理,同时“创造”保留了无限与教会相关的美好回忆。 但是,每当我被问到:你爱主有多深时,我就会有所犹豫。因为,我发现自己与主耶稣的关系,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外在行为上,我完全可称为“基督徒”;但在内心里,我觉得自己与主的关系仍有待改进,而且常常还是败在自己的私欲。 举例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当我满怀信心要去传福音,却发现自己不能持之以恒。面对自己传福音对象的冷言冷语,或再三拒绝邀请时,最后我还是会选择放弃。因此,我知道门徒不是靠自己来服事,而是要藉着祷告寻求上帝的带领,让祂的事工符合祂的心意。 勇于行动的门徒 书中提到“基督的粉丝”是经不起考验的,因为他们需要很多“肉眼可见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来建立自己的信心。如此一来,他们信心的根基就会建立在世界上,而不是主耶稣基督这永不动摇的磐石。 感谢上帝,透过作者书中的信息,我学习省察自己为主做工的动机和心态,提醒我:上帝不是非得靠我完成祂的工,我能被上帝选上,成为祂的仆人是我的祝福;而身为门徒的我,应该尽本分来荣耀上帝。 现今有许多基督徒所面对的问题,就是“生命过于形式化”。虽说每星期的行事历排满教会的活动,也或许我们可以将教会的活动、聚会办得有声有色,可那都不是主耶稣最在意的。主耶稣更关心的是我们与祂的关系,以及我们有没有遵守祂的诫命。 在门徒课程中,我们提到“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基督的粉丝”会选择性地来完成主的托付;但门徒则是要求自己敏锐于周遭的环境,当圣灵触动你时,不要犹豫,完成主的托付。故此,我提醒自己:不能做一个等待的基督徒,而是要做一个勇于行动的门徒。 主耶稣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靠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是可喜可贺的,我们也都盼望是如此。可是,路加福音九23也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我想,这就是作者要我们思考的委身阶段。 我肯定自己信靠主耶稣,祂是弥赛亚,是拯救者,也知道祂是全能的上帝,为我预备将来的道路。但是,当说到自己的委身,很惭愧的是,自己作了这么多年的基督徒,却无法完全地背起主的十字架,求主怜悯。另外,罪的捆绑使我们常常以自我利益为优先考虑;因此,我们需要求主帮助,更新转化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勇敢背起祂的十字架。 由此书可见,“主耶稣的粉丝”和“主耶稣的跟随者”是截然不同,且是可以分辨的。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门徒还是粉丝,终究会在言行举止上暴露。 我相信亲爱的读者们,有足够的智慧选择自己的身份(粉丝还是门徒)。愿我们都诚心诚意地跟随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做主忠心的仆人,服事人事奉神;靠着上帝的大能,无任何事何处,一生都跟随主的脚步,就是到老也不偏离。  

时事评论:卡巴星VS安华

with No Comments

文/陈俊杰(美里杜当堂主理牧师) 1月7日,希望联盟召开土著团结党加入后的第一次希盟大会,并在会议尾声公开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三大事项: (一)倘若希盟在十四届大选中成功组织政府,敦马哈迪将成为首相人选。 (二)倘若希盟在十四届大选中成功组织政府,旺阿兹莎将成为副首相人选。 (三)倘若希盟在十四届大选中成功组织政府,希盟政府将立即启动寻求赦免安华的程序,好让安华可以成为大马第八任首相。 只有永远的原则 此项宣布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在会场内的数千名代表起立欢呼,“敦马万岁!”、“烈火莫熄!”的口号源源不绝。然而,在推特或面子书上,也马上迎来希盟之中领袖级人马的反弹。 其中,最为有趣的是,行动党前任全国主席已故卡巴星律师的儿女,竟然出现截然不同的立场,也恰恰代表了希盟之中互相对立的矛盾立场。 卡巴星唯一的千金,也是行动党妇女组国际事务秘书的桑吉柯,措辞强烈的反对马哈迪再度出任首相。她问说:“如果行动党现在跟马哈迪合作,是否意味着以后我们也要跟纳吉合作,去反其他首相?”她甚至表示,如果卡巴星还在,他绝对不会同意这样的建议! 另一边厢,作为卡巴星长子的哥宾星,却马上回应,行动党与马哈迪合作,完全是以大局为重,因为唯有马哈迪可以带来马来政治海啸,让希盟一举实现多年来胎死腹中的“布城之梦”! 诚然,这就是卡巴星与安华不同的政治理念之处。桑吉柯让人想起卡巴星的一句座右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原则!” 而哥宾星的说法,也让人想到安华在狱中的肺腑之言:“个人恩怨事小,国家利益事大!”换言之,无论黑猫或白猫,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安华说:“无论敦马过去带给了我们多少伤害,但眼前大家共同的敌人,就是打倒那位奉行‘盗贼政治’的……”! 政治是拥有一切可能的艺术 两方说法各具一词,公婆皆有理,一时半载还真难以评论是非。 让我们尝试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分析一下两者之间的差异吧! 若以卡巴星的政治理念,我们要抓住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罪人就是罪人。一旦犯错,永远就不该与其合作。就算永远无法到达布城,也在所不惜。只要坚守原则,输赢再也不重要!安华做不做首相,重要吗?永远只做反对党,又有何不可? 若以安华的政治理念,只要能迈向布城,完成改革国家的愿景,哪怕是“骑马去杀鸡”,何错之有呢?再者,老马已年届93高龄,让他做第七任“非长命”首相,这点小我都不能牺牲,怎能有机会做大马第八任首相呢?入不了布城,做不了首相,谈何改革,谈何救国呢? 无论你认同与否,你我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老马加盟之前的希盟,在没有伊党加持之下,面对在马来选区老树盘根的巫统,根本就是以卵击石,手无缚鸡之力。夺不了巫统的半城乡及乡区议席,希盟就算是漂亮地夺下了所有的城市城池,都将只是重演第十三届全国大选的遗憾,永远只够资格做在野党。届时,奋斗了数十载的林吉祥和安华,都将只是功亏一篑,步入卡巴星的后尘,死不瞑目。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掌政了22年的老马,虽然被外界称为“法老的铁腕政治”,但其在马来选民心中的地位,即便不敢说是与纳吉势均力敌,但也绝对远胜过希盟之中的任何一位马来领袖,包括安华。比起安华,老马更有能力掀起马来政治海啸!如果连老马都做不到这点,那么希盟就永远只有做梦的份了! 面对原则和政治现实,究竟如何是好呢? 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Politics is the art of impossible”(政治是拥有一切可能的艺术)。或许我们只能以撒该和保罗的故事自我安慰吧!

会长的话:代代相传:“民以天为食” ——再谈禁食祷告

with No Comments

文/池金代(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 为什么基督徒看禁食祷告为一件不正常的习惯?为什么今天卫理公会华人教会鲜少谈禁食祷告?为什么牧者在讲台上很少或从来没有传讲禁食祷告的信息?为什么西方教会不再强调禁食祷告?为什么卫斯理约翰所列下的五个施恩途径(祷告、读经、圣餐、禁食、团契)当中,禁食往往是被忽略的途径? 约翰派博(John Piper)在他的《渴慕神》(A Hunger for God)著作里谈到西方教会不再看重禁食祷告,因为食物已经代替上帝的地位,人们不尊主为大,而是尊食物为大。 华人也是尊食物为大,因为华人说“民以食为天”。但是成为基督徒之后的华人,为什么仍然强调“民以食为天”呢?是不是食物还是上帝(“天”)呢?什么时候可以让上帝代替食物呢? 去年12月6-8日,砂拉越卫理公会几百位牧者和弟兄姐妹同心同行,进行了第二年的“三天以斯帖禁食祷告日”,到了最后一天,圣灵感动我写下了“民以天为食”,主让我看到我们在一起学习渴慕神,实际经历耶稣所说的:“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翰福音六35、51) 为什么我们要禁食祷告? 禁食祷告,除了是为要达到同心合意,专心一意,合神心意的目的;也是因为我们要尊主为大,渴慕上帝,得主报答和渴望主来。 尊主为大:禁食是看重主耶稣超过万事包括食物,如使徒保罗所说: “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做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 我为祂已经丢弃万事,看做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三8) 渴慕上帝:禁食是渴慕上帝自己,切切的寻求祂,如同诗人说: “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诗六十三1) 得主报答:禁食是正常的基督徒生活,而且是得到上帝报答的善行,主耶稣说: “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16-18) 渴望主来:禁食是渴望新郎主耶稣再来,因为新郎已经离开我们: 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太九15) “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日他们就要禁食。”(可二20;路五35) 除了一年一次三天的以斯帖禁食祷告,我会所有的牧者和会友要齐心协力,一起进行每星期一次的卫斯理禁食祷告,就是从星期四晚餐之后开始禁食祷告,到星期五下午三点开禁,让我们一起过正常的基督徒生活。让我们一起尊主为大,渴慕上帝,得主报答,渴望主来。 2018.1.15 于年会会长办公室

会督教牧书信:来自马卫理公会会督府的教牧书信

with No Comments

撒下七22:“主耶和华啊,祢本为大,照我们耳中听见没有可比祢的,除祢以外再无上帝。” 马来西亚卫理公会大家庭颂赞感谢全能上帝,属天的保守与供应,让我们在吉兰丹哥打巴鲁华人卫理教会无端受到攻击时能稳定站立(请参阅马基协会2018年正月10日的文告),我们继续以祷告的心,儆醒守望,甚至也会为肇事者祷告。 在今年八月之前必须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大选即近临近之际,我们祈求在接近大选的这一段期间,大家会和平守序,同时选举委员会能公正不阿,并且有上帝供应的选举成绩。 让我们为大选注目向至高全能上帝祈求,因为我们要选出代表来领导我们的国家和州属的未来。让我们卫理公会和其他本地教会与会众共同为第十四届大选热切祷告。 我们身为上帝子民,当敬畏地寻求尊贵全能上帝的荣耀,祝福我们这片美丽的地土,赐给我们政府领袖来诚心服事人民,并且勇敢的团结全马子民,委身提供更佳福利,维护法治与宪法。 在我们热忱观察大选并为之祷告之际,让我们也委身行动,以国民身份为干净和公平选举,尽责任投下手中一票。 耶廿九7:“……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 罗十五13:“但愿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藉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 王怀德会督 提醒: 总议会执行理事会在2010年议决,卫理公会在大选提名日至投票日期间,不向任何政党执政的政府申请或接受拨款。这是避免教会给人一种金钱政治的错误形象。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洪中夫:查经重理性感性 牧养须重门训与关怀 与青少年有生命连结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洪中夫(牧师,台湾中华发光使命协会副秘书长、 亚洲体验教育学会理事) 记录:卢韵琴 “青少年的门徒培育并不是一项课程,而是让成年人与青少年有一个生命的连接,以生命影响生命。” 大学时原是法律系学生的洪中夫,因响往服务社会,就加入了当时的救国团。通过服务他有机会与青少年接触,也认识到了青少年的需要,从此让他的人生道路不再一样。“青少年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我们能够从小灌输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或是在他们小的时候就接触他们,对他们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在他看来,青少年的问题都是根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恶化于社会;所以青少年工作最根本是从家庭、学校开始预防,等到出了社会再来解决问题就来不及了。于是,青少年工作对于整个社会的未来是很关键的,当然教会的工作就更进一步地从青少年的成长、家庭、学校等各个面向关注,特别是对他们有灵魂的负担。 台湾《玩出好品格——青少年体验式学习的品格教育》、《让查经动起来--动态式小组查经的引导技巧》等书的作者——洪中夫牧师,因工作到访诗巫,特别抽时间接受《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的访问。 “我是大学二年级时信主,当我信了主之后,开始察觉上帝呼召我服事青少年,成为全时间的传道人;尤其是在我法律系毕业,进行法官与执业律师的考试前,上帝的呼召却更加明确了。” 然而,他出身于一个传统家庭,家人对他在日后成为法官或律师有十分大的期望。于是,当时的他就此事向上帝祷告,而上帝告诉他,如果当一名法官,就算是服务到退休的那一天,依然只能够告诉犯人“你所犯的罪”,而不能免于犯罪的发生。就这样,他决定就算考上了,也要献身青少年事工。幽默的是,上帝让他的成绩差了一分(所以没能考上)。因为少了这“一分”,让他成功在1993年加入了台湾校园福音团契,担任全时间的同工;直至2012年,他进到东亚地区作青少年关怀事工。 “大学毕业后,我服了两年的兵役,之后接受了两年的神学装备,才进入校园福音团契担任传道人。而后在2010年,上帝再次呼召我进入其他地区服事,于是我进入台湾中华神学院,把道学硕士的课程修完,并于2012年进入新区域全时间服事。” 通过户外活动接触青少年 洪牧师透露,因为如今集中服事的地区的青少年与台湾青少年比起来,较为个人主义,比较缺乏团队概念,而且竞争也较大;就算是教会中的孩子也不是那么愿意主动关心或服事别人,升学压力也比台湾的孩子大,65%以上都是住校生,因而缺乏家庭功能。 “当地目前有1亿2千名青少年,是全世界拥有最多青少年的国家,将来整个世界的宣教、教会事工,这些青少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帝让我在这样的一个地区做青少年事工,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 以前在校园团契时,他是通过户外的活动来接触未信的青少年,让青少年们透过外展活动、历奇游戏、戏剧营等活动认识福音。同时,通过主办活动的需要,他与他的团队也训练大学生为外展活动的志工,在营会中担任辅导。 另外,为了整合资源,他们也连接各地教会,把学生送来受训,或是训练其他教会的同工,以负担青少年牧养的工作。所以,他也会培训教会的弟兄姐妹,尤其是福音外展活动与营会方面的技能。 “我如果能够遇到你们就好了……”这是让他深感悸动的一句话。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位在少年感化院接受再教育的少女。那时,他与团队在台湾某少年感化院带领营会,在营会快要结束时,一位少女向他说了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他。 “当时她告诉我,如果她能够早点认识这一班爱她的哥哥姐姐们,那她就不会流连在风月场所、贩毒,最终进入了感化院。”听到这些话的他,深感那些破碎家庭的孩子,其实只要在青少年时期有一位爱他/她的哥哥或姐姐(可以是营会中的两三天,也可以是平时的关爱),给他们肯定与支持;更重要是让他们知道上帝是盼望、是爱。因此,他很渴望训练更多的弟兄姐妹成为青少年的辅导、生活的指引。 理性感性兼具的查经 在牧养的过程中,洪牧师就发觉青少年的建造工作也是十分重要;于是他也着重在青少年门徒的培育工作上,并研发适用的教材。另外,他与团队也负责福音教师团契事工,定期两个月与老师们聚会一次,跟他们分享一些如何让学校成为他们福音禾场的技巧,或是透过培灵点燃老师们的热情。 谈到青少年的门训事工,他认为圣经的教育是很重要;可是怎么带领青少年查经或小组查经也很重要,以致在过程中不会过于枯燥、烦闷,使他们兴趣全无。 “过去在华人教会中比较常用就是归纳法查经或相关的查经法;这套在华人教会流传了六、七十年的查经方式,其实是三百多年前理性主义时代思维的产物;更远来说,也是十五世纪时期的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所提出的归纳法,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工具。培根先是提出归纳法值得研究的工具,再加上理性主义的增长对理性的一个思维,所以理性主义是说一切的知识和宗教是建立在理性的思维上面;而他们有一个论述是‘感官、感觉是不可靠的’。长久以来,整个归纳法查经就是用理性思考,很少处理感情、感官的东西。” “可是后现代的学生,出生在电脑普及、网络系统蓬勃发展的时代,他们重视视觉感官的刺激,对图画、音乐的刺激比我们那个时代更加地深刻。所以后现代是较为注重右脑感官的时代(右脑就是图像、音乐、情感,还有戏剧、想象力、图画等等,但是左脑就是文字、语言、逻辑、次序)。而过去的研经,都是用左脑在理解圣经;可是如今,右脑的思维才是现代孩子的生活处境。难怪我们用归纳法来跟青少年对话,他们会感到无聊,因为频率并未相通。所以我的一些课程是教导另一种提问的技术,比如:以人物为焦点的提问技术。当我们以人物为焦点,而不是以查经为焦点时(如这个人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与想法,他还有什么可能的选择,会带来什么结果……),就会比较感同身受。” 他强调的是,归纳法依然是一个很棒的工具,比如在研经时就要使用归纳法;但是当你带领一群右脑思维的青少年时,就要改变工具,这就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吾会的青少年事工,他认为,青少年事工的同工们拥有着丰富的活动经验,但他们却缺乏了引导提问的技术。如何问好问题,进而引导别人思考(活动本身如果没有加上引导的话,就很难达到目标),这才是关键。就像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经验加上反省,等于学习。”所以,青少年同工们目前有很多的活动,可以创造青少年的户外活动的游戏经验。不过,目前他们缺乏引导和提问的技术的经验,就很难引导去学习的品格和神学相关的议题。 着重门徒培育与小组关怀 洪牧师认为,基本上华人教会都是以聚会为导向的青少年牧养,而不是门徒培育为导向的青少年牧养;所以我们所关注的是:这个聚会是不是能够吸引人来参加,他们来的时候是不是满意,最终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聚会活动。然而,来的学生和会友不一定成为门徒。当信徒每个礼拜都参加聚会却没有成为门徒,那表示我们的聚会显然达不到使人做门徒的功能。 “所以我很深刻的反思:台湾和其他地方的教会用80%到90%的资源都投入在例行的聚会,但产出的生命成长价值却不到20%,究其原因我觉得需要有所调整。比如一个正确的青少年的牧养,包括三部分:一是全体牧养,就是团契聚会、主日学和主日崇拜。” 另外一个功能就是门徒培育。他说,门徒培育是让成年人跟学生建立生命连接的一个过程,但这必须是在群体的牧养以外,就是对少部分的人做门徒培育(如耶稣的门训是一对少部分的人)才能改变人的生命。 “所以有一句话说,耶稣其实可向万人传道,但却选择花大量时间造就少数门徒;因为就耶稣的传道事工来说,如果没有门徒,就没有办法把福音传到地极。” 于是,在洪牧师的青少年牧养中,门徒培育是以一对二(最多是一对四)的方式进行,以同性别为原则,因为青少年阶段是一个同辈发展的阶段。当他们有伴的话,压力就会分担减少,而且人数不多,在时间上也比较容易配合。同时,我们不要把门训当作是课程,很多教会都是上完门训课程,结束了就结束了;门训是要以生命来影响生命的,所以一旦人多就变成了课程。 为了能够解决一对二门训的需要,他研发了一套4D门训教材:D就是门徒(Disciple),从慕道、相信、委身和门徒设计了四个阶段的不同教材。在教材中,他把慕道、相信、委身和门徒做属灵的定义:“慕道”是对信仰好感不排斥;“相信”就是决定接受福音,并且得过教会生活;那“委身”是指受洗,有稳定的聚会、稳定的灵修,并且将信仰视为优先的次序;那“门徒”是有美好的生命品格与领袖特质,委身宣教及服事而有影响力。因此,这一套材料可以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给予合适的门训材料。 他提议,教会可以改变聚会设计,针对对象做调整,不要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要评估教会的学生团契多数是属“慕道”还是“相信”的阶段(哪一个群组多?),就预备合适的聚会内容,然后把多数人带到下一个阶段去。但在聚会以外的时间,还要再发展门徒培育,比如可以利用聚会前或其它时间(40分钟为宜,最多不要超过一个小时),用洪牧师所提供的4D门训的架构和材料,陪伴学生成为有影响力的门徒和再使人作门徒的门徒。 第三个就是小组的关怀。培育一对二是成年人辅导跟学生建立生命连接,并影响生命的过程。再来,青少年们聚会,若是在群体中没有小组的关怀,没有同辈友谊的话,会降低他们参加的意愿。所以,小组关怀工作也是目前教会较缺乏的。 因此,洪牧师建议在聚会以外的时间,能有半个小时或20分钟的小组,有小组长和核心同工负责,并在周间可以彼此关怀,和青少年有庆生、出任务,服事或当志愿者关心其他需要关心的人的活动。通过小组关怀,可以建立同辈的友谊,让他们有归宿感。如果团契要避免青少年流失的话,就要从门徒培育跟小组关怀两方面着手,让他们跟我们建立生命的连系。当一个人生命改变后,他回来聚会就不会流失,因为小组有一群好朋友在。 简单来说,青少年牧养需要具备:群体牧养、门徒培育与小组关怀三部份。目前教会最大的挑战是:华人教会基本上都在做群体牧养,而缺乏门徒培育跟小组关怀的功能;特别是没有好的教材跟策略,帮助他们进行门训与关怀。于是洪牧师希望通过个人的门训教导跟资源的提供,可以改善许多教会目前的牧养情况,并帮助众华人教会能以“门徒培育“为导向,改变整个的群体聚会、门训跟小组关怀的功能。 编按:洪中夫牧师著作包括:《玩出品格力--青少年体验式学习的品格教材》、《玩出好关系--提升青少年人际关系的体验式教学》、《玩出反思力--101个活化教学的动态反思技巧》、《让信息YOUNG起来--应用实物诠释圣经信息的技巧》、《问出好问题--让青少年爱上查经的提问法》、《腓立比书动起来!--腓立比书动态式小组查经》、《马可福音书动起来!--马可福音动态式小组查经》等。

为国家守望祷告

with No Comments

求救国家离罪祷文 圣洁的父神,恳求祢解救我们的国家,脱离黑暗邪淫势力的捆锁,用耶稣的宝血遮盖我们的国土和全体百姓。求祢除去全国人民心中的骄傲和情欲,远离毒品、赌博和帮派势力,拒绝谎言、贪腐、自私、奢侈、邪荡、欺压和暴虐,专一寻求友爱、公义、圣洁与和平,建立和融的邻里生活。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