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邻舍:城市原住民流动性大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韵琴 城市原住民的福音事工不能等,因为他们的流动性大,教会要做得及时,还要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关系,撒下的福音种子就更能茁壮成长。 圣道堂国语事工负责牧师包久新认为,该牧区的国语事工具有很大的潜能,乡区的原住民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福音工作刻不容缓。 “只是他们大多数都是租住在附近地区的房屋,以方便工作,但一旦工作有所变动,他们就会搬离。所以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来,又看着他们离开。” 包久新牧师于2009 年被派往天恩堂服事时,并已经在该堂会负责国语事工,让他重新拾起了放下已有19 年的国语。虽然原本是毕业自国民型中学,但他为了自己能够更快进入状况,就开始用马来文圣经来灵修,并发觉常常操练是更快掌握的要诀。 “ 其实在2008 年, 曾志福牧师已经帮助天恩堂开启了国语事工的大门,进行着原住民的补习活动;而我只是在2009年-2011 年期间接下了他的工作,成为了牧养双语(华语与国语)教会的牧者。后来MaryTimbong 传道被派来天恩堂服事,就交由她负责了。” 2014 年,包牧师被派往圣道堂服事,看见了该牧区的需要,经过了安排与计划,终于在同年8 月27 日,开始了第一次的国语聚会,并成立了国语事工委员会。 “我很感恩的是,圣道堂有一班老师非常委身,愿意为国语事工付出,有了他们的鼎力相助,事工才能得到稳健成长。” 为他们打好基础 目前,该堂会先是开办补习班吸引原住民的孩子来学习,一方面是辅导他们在英语与数学科上的学习,先为他们打好基础,若没有基础,孩子的学习就会慢慢地跟不上,老师也会责备。责备多了,孩子就不想再上学,一旦放弃学习,孩子就免不了被学校开除或是辍学,进而制造社会问题,教会若不关心他们,就来不及了。 “通过我们与孩子们的接触,就可以认识他们的家长,通过关系的建立,现在他们已经愈来愈能够接受我们;而一些品行有问题的孩子也有明显的进步,这是最让人开心的事。” 他认为,做福音工作要先建立关系,但由于本身在牧区的工作就已经十分繁忙,分身乏术的他根本难以安排更多的时间在国语事工上。“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亏欠了他们。” 因此,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该堂会将会有全职的国语事工牧者,真正地能够专注在国语事工的服事上。 迄今,该堂会参与国语聚会的人数,约有80 人,包括主日学的儿童在内,并有50 人正在接受成人洗礼训练。“有一个家庭是我们要重点栽培的,而且在6 月丰收节的前一天,我们还在他们家里进行了家庭礼拜。” 理所当然,训练与栽培原住民会友在教会中事奉也是他的目标之一,但这些都需要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

心系邻舍:懵懵懂懂地就去了

with No Comments

文/ 魏有源 我是2015 年12 月底参与伊班长屋事工。我还记得是参加少团时,我的一位朋友詹家恩邀请我参与伊班长屋事工,刚好那时伊班长屋由少团负责,我又是少团职员(职员务必参与)。当时我刚考完SPM,中间有些空档,自己也没去过长屋,所以就答应家恩参与长屋事工。虽然没有很活跃地参与其中,可那几天却带给我深深的感触及体验。 第一次参与长屋事工时,我什么都没想,淡定(其实是懵懵懂懂)地去了。到了集合地时,当初还以为只负责主日学陪读和说故事,没想到我和家恩还要要负责祷告。这对国语很差的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而且我从没用过国语祷告。那时我就急忙向伊班基督徒朋友求助,还好他及时发个简短的祷文,帮了我大忙。那是我第一次用不一样的语言跟上帝说话,对我而言是个不一样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成长。 到那里时,感受到长屋孩童们都很活泼很热情的打招呼。踏进屋里时,可以感觉木板的扎实,风从缝隙吹来,透气凉爽,是我这种整天窝在冷气房的宅男平时不能体会到的。不过,意外的是长屋的设备比我想象中来得好。听说以前设备较为落后,感谢主,在政府的帮助下,设备已较先进和齐全。的确“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诗篇廿三1),可见上帝很恩待长屋的居民。 更多人参与 在和长屋居民交流时,我深深地发现自己所学的国语基本上用不到;因为不够流利,还带有口音。另外,要很仔细听居民说什么,因为有时他们会加入伊班语,以至听不懂。所幸都还勉强明白他们所说的。这时我真能明白跨文化宣教是多么不容易呀! 结束回家时,我发现长屋外的路灯少,路又小,开福音车的负责人需要很小心;然而,这也让我想到,事奉这条路或许偶而会又小又暗,但在耶稣的带领下可以安然走过! 我很佩服负责这个事工的弟兄姐妹愿意为了上帝“牺牲”自己的时间来帮助友族同胞。我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参与此事工,帮助友族同胞来认识耶稣,并且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同享上帝的恩典。

心乡处处:此乡彼岸

with No Comments

文/ 陈心洁(临床心理师) 5月20日,大陆人把它当作是“我爱你”的表白日子,台湾人把它当作总统就职典礼的日子。于我而言,就是一个人过的日子。来台一周,一直有朋友或学生相伴而行,从北到南,那一夜算是正式进入单身背包客的境界。也渴望这样离群索居的日子,不再受网络辖制,被迫回复各种信息。虽然有与网友分享的冲动,但也想独自享受片刻的安静。 然而,那一周,在台湾的惊喜却是不断,多年未见的朋友,在好友的婚礼上都遇见了。回到嘉义的母校(国立中正大学),也是收获了许多感动,寻回失联多年的大学情谊,和当年关心自己的师长们。一下子,脸书上的朋友量猛增,找自己聊天的朋友也多了。 我回来了! 一站一站地从北到南,三个校园,无数的回忆慢慢浮现在脑海里。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忘记的面孔和名字居然慢慢地回来了!二十年来,曾经多次梦到在台湾的场景,尤其是中正大学的宁静湖畔,依然陶醉。当车子行入校园门口时,我的视线模糊了,喉头哽咽,鼻头一酸,心里呐喊说,“我回来了!!!” 当带着自己的学生走入母校时,就像是个母亲带着孩子回娘家,一路走一路讲解着老师当年在这里吃过饭,上过课,打过工,借过书,约过会,唱过歌,跑过步,游过泳……也不管身边的小孩爱不爱听,总之就是叨叨絮絮的说个不停。从这个角落走到那个角落,失忆症奇妙地被治愈了,原来遗忘的校园地图回来了。就像孩子长大后,回到小时的旧家,突然发现原来的房子空间比自己记得的小很多。这次回到中正校园,也出现了这个心理现象,感觉校园“缩水”了!是因为自己走过的路多了,还是体型变大了,空间就相对小了呢?以前最怕爬的坡,现在轻而易举的就走完了,说不出的变化,已在这二十年的岁月刻下烙印。我,最终还是成长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说的就是如此心境吧! 最难的,反而是无法在一顿饭的时间内交待好这二十年大学毕业后的变化。该从何说起呢?没有组织的生活看似容易,却常有异乡情怀。台湾这个宝岛四面环海,当登上澎湖西边的海峡礁石,面望大陆彼岸时,就想起于右任写的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意识流冲击年轻一代 绕过南端到东部时,又面对着太平洋的彼岸,那东瀛岛和北美洲的波涛汹涌,呼唤着效忠和民主的口号。谁才是自己的主人?难怪台独的声音不断,人民想当家作主的心愿,无疑是建立民族自尊心的过程。 我问从大陆来台湾交流的学生:“你在这里几个月有被歧视的经历吗?”她说,“有,有两次我在外面吃饭时因为被人听出了口音,就被其他客人回避了。” 这也是我预料中的事,只是听了还是很难过。 另一个从厦门来台北读研的,虽然满口闽南口音,听不出他的大陆国籍,但是一年了却也交不到知心的台湾朋友,反倒是日本留学生和他建立起深刻的情谊来。他说,想去日本生活和留学一阵子,因为他觉得日本人的执著和豪爽让他刮目相看。 这些学生的经历和改变,其实也说明了台湾社会的意识流,不断冲击着年轻一代。感觉宝岛比我二十年前求学时,更偏“东边文化(美日)”了。西边大陆的商业利益虽大,但是文化认同的根缺越来越游离。不像我们一些海外华侨,会有落叶归根的情怀,台湾新生代对于大陆的情结似乎更为淡漠,不爱也不恨,反倒是对自己的台湾人身份安全了许多。 看着小英总统的就职演讲,看到了几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关键词,除了老生常谈的“经济改革”和“民主路线”外,“年轻一代”、“社会安全” 、”正义报告” 、“积极对话” 、“和平方针“、“环境治理”这些要点都是国际化的趋势。特别是提到对原住民的正义调查,和承认过去对其的不公待遇,我多么希望这样的念头也出现在大马和大陆的政治领导人口中,即使是说辞也好,至少有示范的作用。 此心安处方是家 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和少数民族的国家,也是与普世价值和人道主义接轨的国家。亚洲各国,有如此眼界的不多。反观大陆,走的是“文化复兴”和“一带一路”的策略,因为其五千年历史文化和地理面积是国家优势。也许,有一天,这个“中国梦”能大到把56 个少数民族的梦也纳进来;也许有一天,“台湾梦”也能深入到文化身份的根源,接纳和认同历史的创伤。 不管未来如何,看清自己的本质,找到历史使命,都是此岸和彼岸共同的挑战。我一个局外人,仅是盲人摸象,从“海外华侨”身份看这两个“中华文明”,希望她们都越来越好;不仅紧随在列强国家后面发展,也回头听听其他的小国和海外侨胞们的声音。 毕竟,宝岛上有我思念的人事物,也许有一天还会重聚。此岸彼岸,都是故乡,也都不是故乡。唯此心安处,方是家,在地如同在天!

想到写到:我选择参加第二场崇拜

with No Comments

文/ 许世韬(退休校长) 因为住在诗巫市区,多年来一直都是参加早上七点钟的第一场崇拜。可是,最近觉得参加九点半钟的第二场崇拜,却有许多好处。 当年因为工作关系,有许多琐事必须要在星期天完成,例如:上市场购物,上百货商店添购日常用品以及带领孩子们参加一些课外活动等。当然,其中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在星期天下午,回乡下探望年老的双亲。所以参加主日崇拜,虽然是星期天例行的事务,但是必须尽量早早完成;然后才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其他的琐事。 记得那时,星期天早上也得像平常上班一样,早早用完早餐后,赶着上礼拜堂参加第一场崇拜或参与事奉。多年来都是如此,虽然觉得很忙,但总觉得忙中有序,并不觉得不习惯。 有段日子,在澳洲小住。由于当地的主日崇拜时间是在早上十点钟才开始。所以上礼拜堂之前有一段自由的时间,不必匆忙准备。所以,早餐后,还有时间灵修,看看电视或听听音乐,舒散心情,然后才悠闲地前往礼拜堂参加崇拜。心情总觉得很安逸、舒畅。崇拜时也会专心一意聆听牧者证道。一时觉得,这样安排的主日崇拜时间,真的非常有意思。 自由选择 回到诗巫后,就尝试参加第二场主日崇拜。虽然一开始发现有很多不熟悉的面孔,但几次之后,大家都非常熟络,气氛也很融洽,渐渐也就习惯了。最重要的是,不必在星期六睡觉前,准备好第二天崇拜时所用的材料。更不必像赶去上班似的,匆匆忙忙地用早餐。在参加崇拜之前,还可以做好心灵上的准备工夫。此外,和第一场崇拜相比,参加第二场崇拜的人数比较少,场面比较不拥挤,以致相互间相对熟络融洽,非常难得。 在本地,由于礼拜堂就在自己的住宅区内,来去方便。所以崇拜后,正值午餐时间,我们可以各自回家用餐,或是顺道和几个好友一起到附近餐厅用午餐,省去自己回家烹煮的麻烦,也不失是一项好安排。 当然,选择参加哪一场崇拜是非常主观的决定。很多大堂会每主日都有三场崇拜,就是早上七点场、九点半场和晚间七点场。会友们可以按着本身的需要和方便,自由选择参加任何一场崇拜,绝不强迫。 不过,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聚会,正如圣经希伯来书十25 所言:“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要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愿以此共勉 !

彩虹见证:你相信上帝吗?

with No Comments

口述/ 黄顺发;记录/ 黄莉莉 我的父亲是个中风十年的病人,一直在家休养。父亲不是基督徒,虽然我尝试跟他提到上帝,可父亲的反应总是不愿接受,觉得上帝救不了他。我时常为父亲祷告,希望有一天他可以接受主耶稣基督,并蒙救赎。 有一天,我在外地工作时收到父亲病危的消息,立刻赶回家。回途中,我下定决心要再传福音给父亲。到医院的那一天,父亲已经不省人事了,我叫家人先回家休息,自己留在医院陪伴他。当天晚上,我心有感动,为父亲祷告,开声求神赦免他的罪、拯救他、医治他,好使他能得救。 第二天早上,医生来为父亲抽血,可都抽不成功;而我看到父亲痛苦的神情,感到很心痛。突然,心中不知哪来的勇气,我按手在父亲身上开声祷告,求上帝帮助,让医生能抽出血来。当我一结束祷告,说完“阿们”之后,医生立刻抽到血了。我心中顿感到欣慰不已,也震惊万分。那时,我就对着站在旁边的弟弟妹妹说:“看!上帝的力量何其大。”他们听了,也频频点头。 就在这时,父亲醒了,我就问他,“你相信上帝吗?”。父亲点点头,我叫父亲心中默念耶稣的名,并再次为他祷告,祈求上帝赦免父亲一切的罪,拯救他的灵魂。过了不久,父亲就走了。虽然我很伤心难过,但也很感恩欣慰;因为父亲临终前心里有相信,承认并接受了耶稣基督。 我何其高兴,因着上帝的大爱,让圣灵在动工,成就了这等美事。愿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阿们!

时事回应:英国面临脱欧的新挑战

with No Comments

文/ 晖(退休公务员) 英国于6 月23 日举行全民公投,让民众决定是否让英国继续留在欧盟(European Union)祸福与共,抑或退出欧盟,以独善其身。公投结果,脱欧派以微超半数的选票领先(51.9%),通过退出欧盟的决定。 尽管脱欧的步骤是一个冗长的过程,英国透过公投所表达的脱欧的反应,立即引起全球股、汇两市的激烈动荡。据新闻报导,自6 月23 日公投结果揭晓至今(本文于6 月27 日截稿),全球股市蒸发了近4 兆亿美元(16.4 兆亿令吉)的市值。与此同时,英镑也惨遭逾一成的跌幅。 可以预见,英国将要面对脱欧的重重挑战;而摆在眼前的是,英国如何弥补股、汇两市所遭受的重挫?显然,脱欧的决定使曾被号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未见其利,先见其弊,前景令人关注。 既然英国统治精英把英国留、离欧盟的决定抛给公民做定夺,今天该国所面对的新局面,也必须由全民共同来承担。当然,每件事情皆有利弊;事到如今,英国政府与普罗大众都得坦然地面对。其实,英国酝酿脱欧的声音由来已久,原因错综复杂,不外涉及民族主义情绪,及对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分配不均所带来的不满。此外,欧盟成员国之间移民的自由流动,因而出现了社会、经济、福利、医疗保健与治安的问题,也使很多英国草根民众深感压力,并投下脱欧的一票。 尽管上百万英国民众上书国会,要求重新举行公投,看来其成功的机率并不高。英国首相卡梅伦已表示将在10 月辞去英国首相一职,并由其继承人援引“里斯本条约”第50 项条款以启动脱欧的程序。英国的脱欧决定是否预示着国与国之的关系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并由此引发骨牌(多米诺)效应,世人正拭目以待。 英国脱欧给全球化带来冲击。即便如此,现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更加紧密和相互依存,而英国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成员。

抓鼠有感:窄门

with No Comments

到台南一游时,同行的好友想到某间叫“窄门”的咖啡馆一探究竟,满足一下好奇心。 这家咖啡馆除了这名字听起来,就很容易让基督徒联想到马太福音七13-14 节里提到的:“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但它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它真如其名——门窄路小! 那门到底有多窄呢?寛度大概只有38 公分吧,一般男生,除非是极为瘦弱,不然大概无法大摇大摆直地走进去,得像螃蟹般横行才能! 我自知身形相当圆润,直的是肯定进不去,就连横走也是有点勉强,因此前去的意愿不高;但又不忍泼好友冷水,心想就算不进去,拍个照留念也行。 果不其然,一看那狭窄的羊肠小路,背着偌大背包的我,只能卡在门口。望着好友纤细的身形,随意自由进出,心中顿时有些忿忿不平:这根本就是歧视胖子嘛!我心底暗暗抱怨,但却未曾想过放下背包,实实在在地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横行进入。当然,最后我只能带着些许的不平与失落离开。 圣灵“推一把”回想起来,确实有些遗憾;而那遗憾,是来自我的不敢尝试!我不知道,自已的属灵生命旅途中,有时候是否也是如此——因为看到前方某些路段又窄又暗,还没弄清楚是何景况,就已经心生怯意,打起退堂鼓;又或者,其实只需要抛下身上某些不需要的缠累,或就可以轻装上路,迅速通关,而我却犹豫再三,迟迟不肯放下,以至停在起点,无法走远;甚至,还可能因为曾已通过一次窄路,以为从此康庄大道,却没想到,关关是狭道,有点心灰意冷,想要放弃。 因为深知自已的软弱,所以常常需要主的一路扶持与偕行;在我踌躇不敢前进时,也需要圣灵“推一把”,让我得以在窄路上,勇敢前行。 您呢?如果是您的话,面对那窄门小路时,会有什么样的回应呢?

交流站:访客

with No Comments

本会中区乐龄学习中心4 年级生一行24 人于7 月4 日访问与参观年会属下3 机构,以了解其中之日常运作。 此次访问是在中区乐龄学习中心主任张超英牧师的带领下进行,分别造访了年会文字事业部、年会资讯传播部与年会历史文献 部。

交流站:更正启事

with No Comments

1080 期《卫理报》刊登之心系邻舍《城市原住民流动性大,福音事工不能等》(p.8)一文,文中提及“该堂会(圣道堂)参与国语聚会的人数……并有50 人正在接受成人洗礼训练。”人数实为8 人。另,“该堂会先是开办补习班吸引原住民的孩子来学习……”,句中遗漏了“希望”两字,特此更正。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