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者心声:不要太快论断贴标签 爱关怀陪伴能带来改变

with No Comments

文/平 “同性恋”是很多教会至今都不敢或不懂得如何正面回应的一个议题。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教会内有这困扰,教会外有这趋势!我们更不要以为教会中没有“在挣扎中的同性恋者”,他/她们不敢表白是因为害怕被责备、被审判、被拒绝、被迫停止事奉,甚至被赶出教会! 教会是个坚守信仰立场的群体,但教会并不只是反对同性恋的行为,更应该要提倡健康的“婚姻与家庭”的概念。所以,教会要有一定的“容纳性”和“开放性”接纳同性恋者;但同时,教会的立场却绝不因此被影响或妥协! 上帝透过《圣经》教导信徒们,要以爱关怀身边的人;我们教会也的确进行很多关怀事工,包括:建学校,办医院、老人院、孤儿院等;我们也透过文字、音乐、艺术、媒体……发挥对社会的影响力,可是似乎就独独漏了“同性恋”这“冷门生意”! 看到自己的责任 我想,身为基督徒不应只局限于信徒间的彼此相爱,更要有对非信徒有“爱的责任”。只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什么样才是真正爱这群体。有很多非同志因没有真正了解“同性恋”而盲目支持他/她们(同性恋者),这并不是爱;让他/她们继续过现在的生活,却没想过帮他/她们解决问题,这也不是“爱”;责备同性恋者不该过这样的生活,却又提不出任何协助的方案,这不叫“爱”;只愿意在背后为他/她们祷告而没有具体的行动,更不能称为“爱”。 事实上,如果深入了解,这些“同性相怜”者很多并不是出于自愿的选择,他/她们内心其实也充满了挣扎,需要别人加以体谅和关怀!我相信,如果教会与信徒对他们多一些了解,就会发现原来大部分成功改变的“同性恋者”都认为:宗教信仰对他们的支持,对他们的改变起着重要的影响! 故此,面对同性恋者,我们应在持守真理下,以耐心聆听、关怀对待,以爱心引导他们归向上帝的赦罪及恩典中。因而,让“爱与学习”成为你我在认识、陪伴同性恋者们最珍贵的良方: 爱让我们学会了解、沟通,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我们也要学习聆听,将心比心,学习合时宜地面对同性恋者。所以,陪伴同性恋者,好让他们能够走出过去的阴影与恐慌;虽然会面对一些问题与挑战,但尽量以同理心聆听对方说话,明白对方的感受,不要太快论断、贴标签。只要我们能在爱中“完全”(因为约壹四18 :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其实是可以做到关怀对方的! 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 在陪伴同性恋朋友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与挑战。由于我们一般面对的都是“异性相处的问题”,没有任何“同性相处的问题”,所以很难能够真正地理解他/她们内心的痛苦、挣扎与感受。 就以陪伴男同性恋者来说,他们通常是缺失了“父亲角色的板块”或“兄弟之间的情谊”(Brotherhood);但倘若关怀者本身却没有过缺乏父亲或兄弟的爱与关怀的感受,就会比较难理解他们所谓:在内心深处的那小男孩。 我与另外一位弟兄在这一年多陪伴关怀同性恋者的过程中,也学会了理解与接纳。所以,在关怀陪伴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愿意提供一双耳来聆听,从对方每日的生活琐事,到家庭状况或需要,一直到他/她个人内心的挣扎,所面对的困扰与诱惑……我们不能急着想要一夕间改变对方,因为太大的反应会令对方感到自己被伤害,甚至是被拒绝!与其要他们一夜间改变,不如建立彼此之间的友谊,持续关心、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将他们当作一般人看待,表达接纳,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唯有如此,他/她才会将内心深处的困扰与无助与我们倾诉分享。 另外,在陪伴关怀之时,我们可以了解对方的信仰,他/她怎样理解《圣经》对于同性恋的看法。可以在适当时机介绍及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如:书籍、DVD),让对方可以更深入认识同性恋的议题,并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境况。 改变的最大支持与动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这些“同性朋友”好好研读、默想《圣经》,帮助他们扎根在基督里,并在圣灵的光照下,知道《圣经》清楚指出:同性恋行为是不合神的心意,是一种性方面的罪(Sexual Sin)。 当然,我们并不是在计较谁的罪“大”或“小”,因为即使人以为“最小”的罪,对上帝来说一样(都是罪)——在祂眼中,罪就是罪!因此,在关怀同性恋者的事上,我们不只是在争论“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要看到对方的需要(或有需要之人的需要)! 因此,真诚的爱、关怀、陪伴才是帮助同性恋者改变的最大支持与动力! 我个人在陪伴过程中,有句经节给了自己很大的提醒: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上帝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一4)但愿我们都能够以上帝所给予的机会与恩赐,来陪伴、关怀同性恋者。盼望我们可以在陪伴的过程中,携手一同走在“成圣的道路”,立于“上帝的应许”,承受上帝的祝福与满满的恩典!约翰福音三16岂不是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就让我们成为基督的使者、勇敢友善的陪伴者,将上帝的福音广传,让人能因着祂那长阔高深的爱而回转归向祂!

时事回应:教会透过媒体回应性别革命 成为同性恋者的好邻舍

with No Comments

文/黄靖斌(年会资讯传播部干事) 同志运动(下称“同运”)绝对是一个经过精心部署、有组织、有策划的运动。同运人士有计划地宣传和美化自己的行为,策略的第一步就是公开地谈论同性恋,原理是:司空见惯的行为,很快被视为正常。同运的最大武器,也就是所有商业宣传最大武器——媒体。当阅听众在媒体经常接触同性恋,便见怪不怪。这是媒体在人类行为中形成的另一种污染,也就是“负功能”:麻醉大众、报导失真。 宣传在乎包装,同运人士知道除了让公众习惯接触同性恋外,媒体如何描绘同性恋也很重要,那就是将同性恋者刻划成很有吸引人、是受害的一群,同时又丑化反对同性恋者。这套策略已行之有年了,现在到处都可听到“人权”、“包容”等字眼;而教会,则被贴上“保守”、“歧视”、“恐同”的标签。此情此景正活生生地在台湾发生。 基督徒集体失语 同运人士擅长使用媒体为发声的器具,因为他们深知传播在一个行为系统中具有:守望、决策、教师、娱乐和动员的功能。反过来看教会,教会又如何看待媒体呢?在这个言论自由、百鸟争鸣的新媒体时代,我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基督徒好像集体失语。当许多公共议题在媒体、新媒体上流窜,各种言论和思想在其中碰撞时,基督教信仰却缺席,基督徒也缺席!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国家领导人、政党、公司企业、异端、色情及暴力网站供应商、网路猎人,透过媒体、新媒体宣传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产品,他们在媒体和新媒体上以千奇百怪的手法来说服别人、影响别人;但弔诡的是,这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唯独基督徒(大部分的)表现得兴趣缺缺、事不关己!(所以有许多基督徒身受媒毒、网瘾之害一点也不出奇啊!) 对于同性恋议题,教会偶尔会运用媒体;但从教会传播出去的声音多以反对同性恋、反对同性婚姻的意见为主,造成社会大众对于教会的刻板印象就是:基督徒反对同性恋,仅此而已。 其实,同运人士并不担忧这样的声音,因为他们就能伺机反击教会守旧迂腐,有恐同症,暴露其对同性恋的仇恨以及矛盾,引起一些人“锄强扶弱”的心态,觉得有必要格外保护被基督教打压的他们。有些基督徒在媒体出言不逊,大肆鞭笞、定罪同运,结果弄巧反拙,助长了同运份子的声势,替他们增添弹药,让他们抓住最糟糕的例子当作正统福音派人士的典型。于是,关注社会公义者,包括基督教牧师,也以为他们需要受保护,真的就陷入圈套,无意中协助了同运份子打击基督徒群体,形成对立的局势。 去年,台湾在举行平权公投、爱家公投之前,有几场电视辩论,其中一场是挺同的陈思豪牧师与反同的赵晓音牧师针对“同婚是否另立专法”进行辩论。这是台湾史上第一次有两位牧师站在不同立场,于电视节目中针锋相对。我与先生收看网路直播,对于陈牧师偏颇的言论深感痛心,上帝的仆人怎么在这事上失去了界线呢?!直播时,许许多多挺同的网友以各种不堪入目的字眼污辱赵牧师,将她妖魔化。数据虽然显示同运人士绝非弱势群体,他们却善于利用媒体,令人觉得他们是受害者,不是侵犯者。媒体是同运手上的一张皇牌,能使众人对同性恋不再反感,反增好感与善感。当基督徒失语时,他们更能畅所欲言、无所不用其极地藉电影、电视、娱乐成功推动同运,箝制基督教。 成为同性恋者的好邻舍 回到教会的媒体来看,没错,为了维护家庭制度、护卫圣经真理,基督徒理当发声,为基督发声。我们要让世人看见,上帝爱那些在性和性别上破碎的人,并且能够恢复、医治他们的生命;不是用圣经定罪、责骂同志运动或同性恋者,而要展现出基督的爱和关怀、具体的行动。 2013年,砂华人年议会成立了“防治色情文化”事工委员会,由年会资讯传播部打前锋,青少年事工部及幸福家庭与辅导部为强力后盾(支援求助的青少年和家庭),在前任会长苏慈安牧师强而有力的领导之下,积极推动网络安全师资培训、防治色情网站讲座、性瘾见证分享会、同性恋者见证分享会。后因看见社会的需要,便也将同性恋关怀纳入事工范畴裡。 2014年,砂华人年议会开办首届“关怀同性恋者”辅导培训,培训课程历经三届,共培育了159位已完成初、进阶课程的牧者和弟兄姐妹。2017年,我们回应需求,在古晋教区成立了第一个支持小组,两位爸爸级的弟兄接受挑战,接下第一个任务、第二个任务……。我想说的是:不要以为我们的教会中没有在挣扎中的同性恋者,他们不敢表白是因为惧怕被责备、审判、拒绝、被停止事奉,甚至被赶出教会。 这一系列的具体行动也产生了美好的效应,其他的宗派和福音机构纷纷向罗碧玲牧师及柯瑞莲传道提出培训及分享的邀约。最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同性恋家属主动向我吐露心声:因着教会的关怀行动,他们不再惧怕面对同性恋孩子,也不再感到孤立无援。面对同性恋者家属的眼泪和挣扎,我百感交集,因为教会的门不够敞开,教会对同性恋不接纳的态度和氛围,令他们吃了不少苦,也流了不少眼泪(多年已过,我仍忘不了那位眼眶乏泪、声音颤抖的弟兄,对我说他的儿子是同性恋者)。 当我真正去瞭解同性恋者,就为自己的愚昧和骄傲感到羞愧,我在上帝面前忏悔认罪,并将悔悟化为行动,立志成为同性恋者的好邻舍。我深信上帝爱他们就如祂爱我一样。身为一位福音媒体人,上帝给我一个特别的眼光,就是善用媒体为教会及“后同”或“跨虹者”(同性恋者转变之后的称谓)发声。 感受到尊重和接纳 2013年8月,“后同”罗碧玲牧师应邀在本会六个教区分享性上瘾专题,引起极大的回响。第二年,我们再接再励,除了跑完其余的四个教区,也进入校园分享。同年,首届关怀同性恋者辅导培训也分别于诗巫及美里举行,由罗碧玲牧师及其同工柯瑞莲传道主讲。 说到罗碧玲牧师,我不得不为她感谢上帝。她曾是一位沉溺于同性恋生活及性瘾的女同性恋者;而她见证了上帝的奇妙、主权和拣选是何等的荣耀。她“不顾面子”地在全砂十个教区分享自己的软弱、痛苦和怀疑,在爱面子的华人圈子里,她的谦卑服事,大大提升了向人传福音和辅导人的机会! 2013年底,我们向上帝借胆,决定要将罗牧师的故事拍摄为短片。经过一番祷告之后,决定邀请大马导演王凯旋弟兄执导,王弟兄又透过他在影艺圈的关系,找来大马著名演员林静苗、李洺中、黄明慧、陈美君、萧文亨等人担纲演出。影片完製后,我们依法将影片送至国家电检局审核,原本担心课题敏感,可能会惨遭剪片,结果竟是全片完好无缺,一刀未剪! 2014年8月14日,大马首部同性恋者的见证影片《Lady.女性》于诗巫星际影院举行首映,由诗巫市议会主席拿督张泰卿、苏慈安会长、星洲日报代表陈洁及罗碧玲牧师联合剪綵。尔后,《Lady.女性》亦在古晋、民都鲁、美里及山打根的星际影院上映,半年后,发行《Lady.女性》DVD。 《Lady.女性》呈现了“后同的故事”:成为同性恋者的前因、转变历程、转变之后的生命等等;以及教会为了爱这些人所付出的行动。我们要让“同性恋者可以转变”成为家喻户晓的事,使社会大众改变他们对同性恋是“天生”、“不能改变”的想法,以及因同情而赞成同性婚姻的现况。除了《Lady.女性》,我们也邀请罗牧师录制视频短片,谈论同性恋者可否在教会服侍的问题,给予教会一些指引。 我们在教会、学校、非教会的场所举办后同的见证分享会、同性恋事工交流会、关怀同性恋者培训会,制作有关同性恋的视频和广播节目;凡此种种,除了要服务有需要的人,亦是为了要改变社会对教会在这个议题上的看法。 我认为如此做法能让那些面对性倾向、同性恋、性破碎问题的弟兄姐妹及非基督徒,感受到教会的尊重和接纳。让社会看见教会的爱,并不表示对真理让步,而是以实质的行动去帮助这些有需要帮助的人,进行让他们得到救恩。关怀不是认同,它代表“接纳”(只要界线清楚),接纳这群按上帝形象和样式所造的人。 最后,教会的媒体应该要为上帝表达祂的心怀:上帝爱教会、上帝爱同性恋者,以及在性别认同上有困难的;祂不恨恶这些人,相反地,祂渴望恢复他们,好让他们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面对性别危机时,教会需要谦卑,为自己过往对这个族群的冷漠和忽视向上帝认罪悔改。性别危机的背后不只是同性恋的议题而已,教会应醒悟警觉,看见社会的需要:破碎的家庭、性知识的贫乏错误、性行为的氾滥、在性向性别层面破碎的人。除此之外,更应善于利用媒体来抗衡世界的媒体“负功能”,拨乱为正,正源清本,使神的恩典被彰显、真理能被世人看见、听见。

特稿:台湾同婚入法之回应与反思:爱家公投 怎么变成同婚专法了?

with No Comments

文/叶永盛(台北真理堂青年辅导) “同婚入法”是台湾社会过去十年来的重要议题,爱家阵营(被媒体称为“反同方”,其实应是反同婚)和同运阵营(被媒体称为“挺同方”,其实应是挺同婚)两方僵持不下。直到去年(2018年)11月24日,台湾地方选举绑公投开票结果,爱家公投三案(第10案:民法婚姻应限定一男一女;第11案:不应对中小学学生实施同志教育;第12案:婚姻以外其他形式保障同性生活权益)皆以约700万票高票通过,比现任总统当选时得到的600多万票还多。反观同运公投两案(第13案:修改民法适用同婚;第14案:继续在国中小实施同志教育)则没有达到门槛500万票而未通过。 因此,台湾的最新民意应是不支持同婚但可在“婚姻”形式以外保障同性两人生活权益,也不支持过早在中小学时实施同志教育。所以照理来讲,政府应该顺应民意落实爱家公投才是,怎么到了今年5月17日反而通过了“同婚专法”(同志能在户政单位以“结婚”登记)?!笔者因人在台湾“恭逢其盛”,对此略知一二,在此按有幸所知的,与大马同胞们娓娓道来。 行政院的角色 事实上,公投之后行政院(类似大马的内阁)需有所回应,但通过公投的几个案中行政院只挑自己有兴趣的第12案先处理,于今年2月提出了“司法院释字第七四八号解释施行法草案”。这是什么?! 原来2017年时台湾司法院(类似大马的联邦法院)曾做出一项释宪:事关有一位男同性恋者祈家威就户政机关(类似大马的国家注册局)不让同性恋登记结婚是否违宪,于2000年、2013年、2015年向司法院提出释宪要求;前两次皆被驳回,第三次由新任总统蔡英文新提名的司法院院长受理释宪后,2017年司法院竟做出现行民法未保障同性恋者平等权及婚姻自由而违宪的判断,并指定需于两年(即2019年5月24日前)完成修法或立法保障。 因此,行政院据此提出了上述草案,基本上准用民法婚姻关系,所以与同婚无异,可简称为“同性婚姻法”!这明显违背爱家公投提案人幸福盟的初衷,所以幸福盟自己提出更合乎原意的“同性家属法” (并非以婚姻形式保障同性两者,不可收养儿童,仅能用“书面委託”他方共同监护;财产部分则是各自管理财产,但可用书面约定共有财产,也可以协议遗产分配);后来又有信望爱基金会提出第三个方案“同性结合法”(类似德国之前的同性伴侣制度,但其实2017年德国也已放弃这制度而正式跨入同婚,可见这种妥协折衷方案最后仍会迈向同婚)。 立法院的角色 最后以上三案一起送入立法院(类似大马的国会下议院)迳付二读(意即跳过一读,直接进行二读)。与此同时,爱家公投提案人幸福盟也把第10案(民法婚姻应限定一男一女)送入立法院希望与第12案一样迳付二读,甚至比第12案更快三读通过——因为若先把第10案这支“定海神针”确定下来,就可使扭曲原意的行政院“同性婚姻法”无法准用民法婚姻关系,避免其暗渡陈仓。可惜在执政党佔多数的立法院,第10案被否决迳付二读,必须从一读开始(其实这等于石沉大海,因为一读还有许多法案在排队,且相关委员会还可以“技术性”安排法案优先次序,若执政党有心操弄第10案则要一读极可能遥遥无期)。 面对剩下的第12案之三个版本,执政党卯足全力支持行政院版本,甚至行政院副院长(类似大马的副首相)还召集所有执政党立法委员(类似大马的下议员)下达“军令状”要求支持,大冒行政干预立法之险。果然,在执政党努力运作之下,行政院版“同性婚姻法”于今年5月17日通过三读。于是,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婚合法化的地区。 司法院的角色 看到这里,我们再回头来看司法院。因为同婚入法最关键的一步就是2017年司法院的释宪结果,正因司法院判定民法违宪的结果,才使同婚入法大跃进。事实上,司法院15位大法官有7位都是2016年时蔡英文总统提名上任的,他们其中一个共通点就是都挺同婚;所以在祈家威第三次提同婚释宪而司法院2017年受理时,结果以11比3比数裁定民法违宪并不令人意外。 但司法院当时也同时指定两年内需立法或修法保障同性恋婚姻权益,这里有可议之处,因这似乎有司法指导立法的侵权之嫌。按理司法院是针对既有的法律做解释,但同婚尚未立法,司法院从何解释?所以,祈家威前两次提释宪才因不合程序被驳回;直到他第三次提出时司法院却裁定违宪,甚至还明确地下达两年内要修法或立法的“指导棋”(否则两年后同性恋者可自行去户政机关登记结婚)! 而有关“违宪”问题本身也是有议论空间的。司法院748释宪裁定“民法违宪”的根据是《中华民国宪法》第7条平等权和第22条保障人民婚姻自由,条文如下: 第七条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廿二条 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权利,不妨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宪法之保障。 但第七条明说不分“男女”而不是不分“性别”,且即便文字上写的是“性别”,也不一定照同运人士解释的那样说:人有20种以上的性别(LGBTQQIP2SAA+等等)。 第廿二条没专指“婚姻”自由,且同婚是否算是“婚姻”都还有争议(可参静宜大学柯志明教授《无所谓“同性婚姻”:婚姻的本性与价值》一书);而同婚可能引起的孩童收养问题、日后可能出现的代理孕母及借精生子等伦理问题是否涉及“妨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者”都还有待讨论,怎能以此条来捍卫同婚呢? 另外,虽然司法院2017年做了这样的裁决,但2018年底爱家公投高票通过,反应了最新的民意(有人认为公投有创制、复决之权,因此高于司法院释宪);但行政院、立法院不照2018年公投民意来做,仍按照2017年司法院的释宪一意孤行,有人笑称这不就像是《九品芝麻官》里所说的:“拿明朝的剑来斩清朝的官?”,最后不就要像周星驰那样吞剑了?! 小结 以上看来,台湾同婚入法充满许多政治操作的痕迹,似乎是司法、行政、立法三位一体互相干涉促成的。有人说这是为明年总统连任铺路,因为“同婚入法”即是总统的政见之一;完成这事即达成政绩、拉高选情,也能更专注2020年1月/11日的总统大选——事过半年,选民是善忘的,早点解决这件极具争议之事也可能较不影响选情。 但无论如何,笔者愚见认为这次同婚入法过程太争议、手法太粗糙,难以服众——若是像澳洲2017年通过同婚那样,以公投超过六成票数过关也就算了,起码让人“愿赌服输”;但这样扭曲公投初衷、漠视公投结果而强度关山,恐将引起民意反扑。 而立法院中竟还有立法委员认为这样做就是落实公投第10、12案,这样说更有诈欺之嫌!这就像大家都在吃水果,突然有一群人带了一个大番茄(蔬菜)来说:我们要把大番茄(蔬菜)当作水果一起吃;然后公投后大家说:大番茄是蔬菜不能当水果,还是给我们水果吧!结果政府端出一盘“西红柿”(其实就是大番茄)告诉人民说:这就是水果,因为这也是“柿子”,快吃吧!(天啊!西红柿怎会是柿子呢?!)

特稿:台湾同婚入法之回应与反思:同婚合法化的反思— 以爱与尊重对待人

with No Comments

文/黄方涵(古晋晋福堂助理传道) 台湾同婚专法于2019年5月17日在台湾立法院获得68位立委赞成票通过4项条文: 第1条:为落实司法院释字第七四八号解释之施行,特制定本法。 第2条:相同性別之二人,得为经营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亲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结合关系。 第3条:未满十八岁者,不得成立前条关系。未成年人成立前条关系,应得法定代理人同意。 第4条:成立第二条关系应以书面为之,有二人以上证人之簽名,并应由双方当事人,依司法院释字第七四八号解释之意旨及本法,向户政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同婚专法通过后,台湾成为了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并于5月24日正式上路。根据媒体报道,当天就有超过500对的同性伴侣登记结婚。同婚法制化对于同性恋群体可说是空前绝后的好消息,努力奋斗多年,如今他们的爱情终于享有法律的保障,达成“解放同志”的目标和期盼。然而,对于许多基督徒而言,这或许是空前绝后的灾难,台湾将步上欧美国家道德沉沦之路。 在笔者看来,同性婚姻看似高举平等、友善、爱情万岁,背后隐含着“同性恋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受到西方自由社会影响下的强大浪潮。这股浪潮宣称同性恋与异性恋是一样正常的,都是合乎上帝所设立的伦常秩序。如果教会强调婚姻仅限于一男一女,他们就会与教会为敌;甚至教会会被挂上“歧视”、“恐同”等的标签,被妖魔化。因此,教会不能置之不理,应花时间思考其中的危机以及如何去应对。 家庭结构产生变化 同性婚姻法制化,不仅保障同性结合的正当性,更是一种认同同性结合具有等同于异性结合的珍贵价值。既然法律同意性关系可不限于自然常识的男女间,亦可男男或女女,那么法律就很难界定性关系的界限,社会中的性爱关系会随之趋向多元解放。传统的家庭模式是以异性恋(一男一女)做为组成家庭的基础。若是以同性恋价值为核心所组成的家庭,整个家庭结构就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变化,就是性别意识的模糊,性别的角色不复存在,更不用谈两性的基本责任和观念。 另外,同性婚姻所组成的家庭必然衍生出领养孩子的议题。目前所有通过同性婚姻的国家,容许同性恋家庭领养孩子,为了享受与异性恋同等的权利。虽然同性恋可透过领养孩子来达到养儿育女的家庭功能,但这么做是否符合道德常理,是需要慎重思考的。按照传统家庭价值,容许幼儿在同性恋的家庭中成长,并接受同性恋性爱与婚姻观是不道德,因为这侵犯了幼儿在良善、健全、正常环境生长于受教育的权利,也剥夺幼儿能享有被社会大众尊重与肯定之社会尊严的权利。1 若社会认可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完全等同的话,是不是必须将人工生殖和代孕技术普及?即男同志可用钱向女人买卵子和租用子宫,而女同志可用钱向男人买精子。这样一来,孩子就成为商人可以为没有爸爸或妈妈的环境下制造出来的产品。有报道指出,印度、墨西哥以及非洲加纳近年代母产业盛行,为了应付领养孩子的需求。2这种趋势是好的吗? 除此之外,同性恋婚姻与家庭若被认可,也就意味着宪法必须保障同性恋所形成的家庭模式,以及学校教育也要教育与同性恋相关或衍生的伦常教育,如:婚姻不应限于异性、双亲可皆为同性、同性婚姻家庭有其社会文化价值等。 这种转变与圣经真理相违背。两个同性别的人,不管多真诚相爱,互相委身,永结同心,他们所成立的家庭,始终不是按着上帝所定下的蓝本而成立,与上帝的创世秩序是有冲突的。同性结合,是离开了上帝设下的正规,是一个可悲的错误。 德国神学家巴特认为上帝在创造人类及为人类定下社会秩序时,可用两句片语来综合:“男或女”及“男与女”(创一27)。所以上帝造人类时,人或是男或是女,一定有一个性别的,因此人不应该否定自己的性别,或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性别,这便是“男或女”的意思。由于上帝在造男造女后,不把他们隔离;相反的,上帝要男女结合,过一个男女互助的群体生活。人性的圆满发展,是有赖于两性生活一起(婚姻),这便是“男和女”的意思。 3 这样一来,就为社会的家庭制度奠定了基础。任何一个社会的家庭制度基本上都拥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第一,至少由两个异性组合,共同生活,终身厮守。第二,他们自己生儿育女,培养下一代,正如在创世纪一章28节中,上帝吩咐亚当夏娃要“生养众多”。这两个家庭制度的要素都是同性婚姻中无法达到的。 教会应有的态度 作为坚守真理的教会,面对同性恋群体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耶稣已经亲自给我们做了示范: “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稣却往橄榄山去。清早又回到殿里,众百姓都到他那里去,他就坐下教训他们。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八1-11) 经文中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是虔诚的宗教领袖,他们是摩西律法的专家,对律法非常熟悉。当他们带妓女来见耶稣的时候,请问是带着什么心态?是带着爱妓女的心吗?他们巴不得这个女人死在他们手里,甚至他们希望透过这个案件刁难耶稣,可以抓住耶稣的把柄。对于同志议题,有许多人就像文士和法利赛人一样,希望他们不存在倒好,希望他们被上帝惩罚,例如:许多人认为艾滋病、国家的天灾、恐怖袭击是上帝对同性恋的惩罚。这种控诉,等同于拿石头丢同性恋者,希望他们死! 现在来看看耶稣的反应是什么? 耶稣听了他们的控诉,并没有说“对,就应该把她打死,因为她犯了罪。”耶稣什么都没说,祂只弯下腰来写字。至于祂写什么,圣经并没有清楚说明,可见写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祂这个动作,显出了祂对妓女的爱和同理。人家站得比你高抑是比你低,才更会让你有安全感,或更能显出祂愿意与你亲近呢?与此同时,耶稣什么都没说,祂选择先保持沉默。请问,祂保持沉默是允许罪恶发生吗?祂没有谴责妓女是祂认同妓女的所作所为吗?不,祂没否定奸淫是罪,但祂知道妓女当下所需要的是什么。妓女的心情肯定很害怕,她也知道自己做错,但当时所需要的不是再多一个人谴责他,那只会加深她的罪咎和痛苦。现在我们来进行角色转换,如果你是妓女,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如果是我,我希望别人什么都不要说,让我静静,也希望大家可以给我悔改的机会。 过了一会儿,耶稣说话了,祂说话的对象不是针对妓女说的,而是针对那些提告者。耶稣问群众:“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拿石头打他。”请问谁有资格拿石头打她?没有,因为我们都是罪人。 今天,上帝也要对控告同性恋的人说同样的话,谁没有罪,就可以用石头审判他们。这并不是说同性恋者的行为不是罪,而是要大家明白:我们都一样是罪人,我们的责任不是审判他们,而是要同理他们,告诉他们你也是罪人。当我们用这种心态来面对同性恋者,你就知道自己要做的不是急于审判他们,而是先同理他们,这样才会有对话的空间,才有机会跟他们交朋友。如果我们只一味的谴责和控诉,连朋友都没办法做,这样我们怎么能认识他们,同理他们呢?又怎么能使他们感受到被接纳,被爱呢? 最后耶稣说:“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只有在关系建立中,我们才能有效的告诉他们耶稣对我们的爱,以及赦罪的恩典。如同杨腓力在《恩典不虚传》中提到,“关键不在于我们是否同意对方,而是我如何对待与我意见极其相左的人。基督徒受召使用‘恩典’作为武器,意思就是要以爱与尊重对待敌人。” 世界上最有权威及让人尊重的意识形态,不是什么主义,也不是自己的立场被支持、不是自身文化成为主流、也不是拥有掌握社会秩序的权力;而是去爱与自己不一样的人,和他们站在一起,因为爱带来温暖,爱让世界不一样! 1柯志明,《无所谓「同性婚姻」:婚姻的本性与价值》,26-27。 2杨思言,<西方开始质疑同志运动的原因>,独立媒体,https://seeyin.wordpress.com/2014/02/25/lgbt-agenda/(2018年5月3日存取)。 3同上,82-83。

特稿:台湾同婚入法之回应与反思:回应台湾同婚专法通过一事 教会信徒应成熟以对

with No Comments

文/杨新捷(泗里街辟恩堂) 2019年5月17日(星期五)下午,在台湾立法院(类似大马国会)多数立委赞同下通过了有27条文的“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也就是变相的同性婚姻专法。当天有4万多挺同人士围住立法院,透过大屏幕关心立法会的辩论,还有许多挺同人士上台致词、助威和打气。吊诡的是,立法院只花了约6个小时完成三读前的辩论和逐步通过每一条条文。 事情由来其实,这故事要从台湾有同性恋者想结婚,到户政机关注册结婚被阻止开始。1980年代末,在当时处于先进发展领先和思想保守的台湾,就有祁家威向政府机关提出同性婚姻制度化请求。而当时台湾民法是不承认同性婚姻,只接受一男一女婚姻。而被称为台湾第一位出柜男同志的祁家威,在多次向法院诉讼和向行政法院上诉后,在2015年8月得以向大法院呈交释宪(宪法解释)声请;大法官就在2017年上旬受理此声请。经司法院辩论后,司法院秘书长就公布“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 司法院解释,由于目前民法没有保障同性婚姻的自由,违反了《中华民国宪法》第7条平等权和第22条保障人民婚姻自由。司法院要求立法机构要在2年内确保在修法和立法上让同性婚姻得到肯定和保障1。而发布的日期是2017年5月24日,正逢卫斯理约翰更新的纪念日。 目前台湾中央政府由民进党执政,民进党过去号称是“台湾民主先锋”。数十年前,台湾政府解严和允许有多个政党成立之后,民进党就成为百姓呼声最大的一个政党。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民进党,让他们有机会成为执政当家——2000年到2008年,由陈水扁担任总统;2016至今由蔡英文出任总统。时代力量党在近几年也成为热门政党,在同性婚姻立场上是与民进党相呼应。因此,“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法案是由民进党和时代力量党一起提呈的。 2017年,司法院的要求成为了同婚立法的开路先锋,而政府需要服从司法院释宪公布的要求。而吊诡的是,司法院释宪一段时间后,民进党立法院立委们没有什么积极动静;即使有挺同组织呼吁要尽快立同婚法也无反应。民进党因为担心面对众多保守选民的反对,影响2018年的“9合1”地方选举胜算而拖延处理。过去许多年,因曾常遭许多人民反对,民进党立委有几度无法提呈同婚法案;可是民进党还是口口声声说“会保证/会保障同婚自由”。21世纪起,相关立委和同志运动组织不断在积极筹备,好让提案有一天可以在立法会通过。 9合1选举绑公投的契机在9合1地方选举时还要投公投其实是件苦差事。换言之,选举投票时不仅要投9张票(县市和之下地方选举),还要填一串公投票。就因为选举前,中央政府修法降低公投门槛,让在野党和下一代幸福联盟有机会提呈公投提案。这也是民进党中央政府的“民意试水温”。来自台湾下一代幸福联盟(简称“幸福盟”)游信义和曾献莹为公投提议了3个有关同性议题,那就是:民法婚姻限定一男一女、国中小不应施同志教育及以专法保障同性伴侣而不修改民法定义的婚姻形式。而9合1选举后,有61到72巴仙票数通过了由幸福盟提议公投法案2。民进党失去地方政府优势,又被公投结果打脸;后来政府再次修改公投门槛,而人权议题不得在公投提出,毕竟在法律角度上争议是很大的3。 选后立法可就在2018选举后,民进党开始大有行动。中央政府不顾公投结果的民意,一意孤行地在今年2月提呈“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可能此政党要面对的是来临2020年总统大选的压力)。台湾的经济因政府施政问题和拒绝两岸合作而进入低迷状况;台湾政府没有好好去拼经济,反而越加关注同婚立法之事。如此悬念的举动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支持人权自由主义、挺同和多元家庭主义和年轻选民。蔡英文总统曾经在2015年10月31日于面子书发布15秒短片,说了:“我是蔡英文,我支持婚姻平权。”4而在201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释宪通过同性婚姻法案。 不过修法上,由于司法院的释宪与宪法同等,而公投结果限制立法上针对民法的修改,也无法名目张胆地推出同婚法案的正名。于是掌管立法院多数议席的民进党和时代力量党共同推出一个折中版本的同婚法案,以大法官释宪的名称成为法案名称,透过灰色地带的方式立了同婚法案。虽然立委会会议时,执政党立委要求逐个条文进行审查、辩论和同意而被接纳;可是过去,执政党团队却没有跟其他政党和民间组织进行仔细地民意咨询和商讨。结果就是释宪后的剩下一个星期期限前,在一天之内进行辩论和通过此法案,就如马来西亚前朝政府如何快速地通过反假新闻法令一样。可惜的是,有些在野党立委同意此法案,遗憾的是也有基督徒立委支持此法案,真让人感到唏嘘啊! “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5特别之处此法目的是“成立具有亲密性和排他性之永久结合关系,以达成婚姻自由之平等保护……”此法案允许同性伴侣以登记形式注册同性婚姻关系“需2人以上证人签名;最低法定年龄定在18岁;不得有同血缘和近亲婚姻;也不可有第二位的配偶;双方可继承遗产。虽此法案与民法婚姻条例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双方只可收养另外一方已有的“亲生子女”,但不得共同收养,意思是不可以领养自己血缘以外的孩子。双方关系和权益可受民法相关规定之下为标准。 不过此方案的通过不过是立法上的起点。民法原有的“一男一女的夫妻关系”规定涉及很多婚姻以外的民法条文,尤其是有关户籍登记和亲子关系定义,还有很多衍生争议议题需要解决。比如,若所谓同性配偶出轨,那么就难以目前民法的通奸罪给予惩罚;而通奸罪原本就是保障男女夫妻的婚姻忠贞。由此可见,很多衍生议题就需多次辩论和修改许多涉及有关夫妻的民法条文,这过程是劳民又费时。 亚洲潘朵拉盒一发难收拾目前,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国家/区域通过实行同婚法,这会带来台湾社会内部的冲突,保守势力和开放势力的意识冲突就会上升。以亚洲家庭文化浓厚的大中华区,面对来势凶凶的“挺同”和“挺多元家庭”人士,冲击力比西方来得高。 亚洲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出现一定人数的LGBTQ+(多元性别)人士;这些国家人民对此类群体的存在也将开始有褒贬不一的看法。过去,如果说因受保守文化和宗教压迫下只有零星的支持声音;那台湾同婚专法通过就会成为激励这些群体的动力。大马自去年改朝换代之后,人民终于有机会享受言论和结社自由;但同时也打开一扇门,让多元性别群体组织势力有机会宣导和发声。有时,因长期受压抑的群体,或会变相地失去理智而“反击”,甚或这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 背后堪忧1.美国心理精神健康和辅导组织背后撑腰 许多不曾接触正规心理学或辅导课程(美国是此科系发源地)的基督徒或许不知道,美国人权自由文化已根深蒂固到一个地步,连最有权威的美国心理学会组织和精神病学组织(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AP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都认同多元性别群体。美国精神病学组织甚至在1973年,从精神疾病诊断准则(DSM-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中移除“同性恋病”,这显见是受到同性群体影响后而做的决定。现今,在美国心理学会组织官网针对同性恋是不是疾病则如此解释:“这不是精神疾病。研究没有发现性取向和精神病理学有内在的关系。异性恋和同性恋都是人类性行为之正常。……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和双性恋关系是人类关系的正常形式。 因此,这些主流组织很久以前就抛弃了把同性恋归类为是一种精神障碍。6” 在针对性别倾向和意图改变治疗的问题指出,“……没有足够的文献证明指出改变性别倾向是安全或有效的。更何况,这样的改变会带来这些群体负面的发展。此治疗适合在生活在宗教环境中成长的他们。7” 如此解释的话,是否等于同性恋者没有改变性取向的机会?教会里的治疗师和辅导员是不是只能关怀教会里的同志,而不能关心教会外的同志? 同性恋其实不是病(就圣经立场而言,是罪的心理和行为),故此,上世纪一开始,精神病学组织标签同性恋是精神疾病本就是个有问题的开始;而1973年又将此病从诊断准则移除后,复又制造另外的问题,给多元性别群体崛起铺了后路。 在美国有三大知名人类心理健康关怀组织:心理学会组织、精神病学组织和辅导协会(ACA)。这些主流组织肯定多元性别的存在,甚至出版许多资源解决此群体的生活问题(但不会改变他们的性倾向)。尤其心理学会组织和精神病学组织是主要影响一般辅导关怀的方向;这些组织其实都受到美国强烈的价值观和思想主义左右,未必中立。那么,被主流文化影响的心理学,却又被标榜为“科学”,甚是耐人寻味。关怀他人是好事,但如果关怀动机参杂了某些思想主义,或许就多少有“扭曲”了。 言归正传,台湾心理学会、精神病学和辅导组织都早已认同美国这些主流的价值观,也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同性群体运动(台湾机关的辅导体系在亚洲少数发展国家/区域中也是非常成熟的)。 反观,马来西亚算是保守国家,多数穆斯林治疗师都不会赞同同性或多元性别主义,使其成为治疗的一个目的。不过,其中也有非穆斯林或非基督徒的治疗师或辅导员,他们在思想上是接纳美国主流组织的“号召”。 2.教会与牧者反应 许多西方国家,甚至亚洲国家,都有牧者支持同性恋和多元家庭主义,宣称上帝爱这些群体,因为他们是上帝的创造。不过,这些看法虽强调“恩典”,却又“忽视”了上帝设立一男一女婚姻的界定和在旧约里早有的命令(利十八22:“不可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这本是可憎恶的”)。同志牧者以自身角度解释圣经,主要是为了迎合同志群体来到教会,甚至还有同志教会的成立。美国卫理教会在今年性别议题大会上,只在少数优势下维持传统婚姻的立场;但即使如此,也将面对教会内部严重分裂的趋势,让笔者感到忧心。 同时,捍卫圣经教导的牧者也有难言的时候。这世代,有不少基督徒喜欢凭“自己的感觉”走(判断),或者谁说得最动听,就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若有信徒自己不是同志但支持同性恋行为,又或有信徒支持多元性别主义时,牧者就要有智慧谨慎处理,免得产生更多的话柄。 本地牧者如何在此议题上教导会友,也需要从长计议,求上帝带领。在美国和台湾,已有不少牧者、基督徒都主动就人权趋势、如何表明立场和公开讨论议题进行研究。美国也已有教会宗派有属于自己的成熟关怀和辅导体系,以对抗主流关怀/辅导体系。但在亚洲地区,连成熟的讨论风气几乎都不曾出现过,再加上亚洲教会目前的关怀/辅导体系甚是松散,而且目前还没有一个好时机公开深入探讨这议题。 3.基督徒过去的失责 … Read More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教会应有健全基督教教育系统 盼查经班能成教会生活的焦点 江淑娴称教学是要让人听懂内容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受访:江淑娴(新加坡三一神学院前讲师)整理:卢韵琴 基督徒总是说要传福音,使万民作主的门徒,但实际上,并不真正掌握福音的内容及传递,明白活出门徒意义的更是有限。新加坡三一神学院前讲师江淑娴认为,受洗仅仅是迈向成为门徒的一个开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江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巴生人,进入神学院接受装备之前,是巴生卫理公会的会友。1976年,她从新加坡三一神学院毕业,就回到巴生属下的一个布道所牧会。2年后,在东南亚神学研究院修读图书馆管理系。1981年起,便在新加坡三一神学院负责图书馆的工作。“那时,我虽然没有正式牧会,但还是被安排在某一间堂会,负责教导与讲道的工作。” 服事了6年过后,享受一年时间的安息年,得以前往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柏金斯神学院(Perkins School of Theology)进修,读一些与基督教教育和新约有关的课程。可能是因为受到早期牧者的影响,认为一名女性,从事教育工作是最适合的。 回到三一神学院后,开始基督教教育与圣经新约方面的教导。过后,有机会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听课,思考东西方教育哲学的不同。东方教育较注重灌输,而西方教育注重启发。西方教育的授课会鼓励学生发问思考,讨论与交流。她坦承,在美国学习的经历,给了她在教学方面很大的反省与思考。记得在选修亚洲女性神学课程(Asian Women Theology)时,看到来自亚洲,特别是华校背景的,与西方女性在学习态度上有极大的分别与强烈的对比——很可能是因为语言上的限制,总是被动的学习。 “我看到亚洲女性的保守与沉默,对比西方国家女性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有太大的差别。”她认为,基督教教育一般上是属于比较被忽略,特别是针对成年人的教导。普遍上,教会只要求会友每个星期天听取主日崇拜的讲台信息即可,导致了普遍信徒的信仰根基浅薄,在教导事工上更难承担责任,至少西马一些教会的情况是如此。 需要有好的老师在她看来,每个教会都应该要有一个健全的基督教教育系统,若仅有洗礼课程是不足够的,如何有系统性,进程式的信仰生命建立是必须的。另一方面,是有关教学的方法。实际上,教会不是没有开办课程,也不是没有学生,只是有些时候是被老师“吓”走。“没有绝对好的教材,却是需要有好的老师。”在考虑改变教学时,需预备付出努力、耐心与时间去改变学习的心态与习惯。 多年来从事基督教教育,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弟兄。那是很吵杂的环境中的学习,他说了一句“今天我终于听懂了!”这句话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励,让我知道教学乃是要怎么样让人听懂。另一次的经历是在教导门徒课程时,因为上课人数的限定,只有先让执事们上课。在她教导了两课之后,一位老执事提出要让出自己的位置,换他的女儿来上课。看到这位学习者开始意识到信仰课程的重要与意义,更珍惜学习的机会。她更重申的是,教学法固然重要,但对圣经内容的掌握与生命经历的分享更是不可漠视的。 的确,在教会里发现许多忠心参加主日崇拜,也积极参与教会各项活动的信徒,但缺乏的是在生活中作光作盐,有生命影响力的门徒。或许教会只强调什么是基督徒不应该做的,却没有真正要求门徒当付的代价与使命。盼望真正查经班能够成为教会生活的焦点。现代教会即有团契或小组的聚会但毕竟欠缺在圣经真理上扎实的教导。 另外方面,或许是因为教会有过多的事工与活动,少对阅读习惯的鼓励,发现教会一些角落总堆积了许多杂志、文字出版书籍等,少有人有兴趣翻阅。倘若能鼓励阅读或推荐一些好的文章或书籍,或许可以引起兴趣,在他们心中埋下阅读的种子。回到马来西亚后,2005年起,江老师就开始在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教课,直到今天她还在马圣部份时间授课及参与夜校的教导。身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哪里有需要,无论是什么宗派,我都愿意参与。教导如何研读圣经,看重思考的能力,欣赏圣经的文学表达,强调明白及遵行上帝的话语……都是充满挑战的。为此,她认为在讲台的信息若注重释经讲道,将会加强明白及遵行上帝话语的重要性。 江淑娴感谢上帝让她有健康的身体能够继续服事,更让她也培养了画画与园艺的爱好,使她的生活丰富多姿又多彩。

灵修日程:天父的事工

with No Comments

文/ Wil I. Jackson(美国North Carolina) 六月16日(日) 读经: 路加福音二41至52节 经文: “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找我呢?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路二49) 我父亲教导儿女许多宝贵的功课,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任何时候尊崇上帝的名,并努力维系家庭的爱与合一。自我年幼开始,他就非常信任我。我们的小镇很安全,他会差我到银行,把他销售赚到的现金存入银行。我满十六岁后两个月并取得驾驶执照后,父亲就让我开车两小时,到位于州以外一百二十里处的公司总部提取货品。能够“参与父亲的事业”,在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上代表他,令我感觉良好。 多年来我也在代表天父的事工,那是在世上最重要的。上帝把关顾人灵魂的事情交托给门徒,这令我感到惊讶。虽然多年来我在教会讲坛上以言语讲道,但今天我要以生活中的言行来宣扬福音。 祷告: 父上帝,在透过服侍别人来服侍祢的时候,教导我们要配得祢的信任。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每天我都可以向疲惫的世界传递上帝的爱与恩典。 代祷:小企业东主 由灵修开始每一天 这是一份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灵修读物!这是一份不分国家与种族、不分宗派的灵修读物!这是一份用33种语文,分76种版本的灵修读物! 您是其中一位使用者吗? 2019年5-6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每期一句 “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上帝,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提摩太后书3:1-5)

抓鼠有感:不做徒劳功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不知道您是否遇到如斯的状况:自己明明是一片好心想帮忙,可结果不仅没帮上,有时候反而还帮倒忙。 恰巧最近与同事们聊起,都好奇着为何有些寄来的文稿(或报道或消息),许多人会惯性地将照片置于文档(如MICROSOFT WORD等)中寄来(而不是以个别的图档,如JPEG、PNG等),又或将文档存成PDF档寄予我们。 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一通来电为我们解了惑:一位信徒要寄篇稿来,同事要求对方将文字档与图片档分开寄来,他对此深表不解;在沟通之后才晓得,原来他(我想,或许多数人皆是如此)心存良善,想为我们“多走一里路”,所以就先在WORD档中排版,希望能藉此替我们省下些时间。 是的,我们曾收过一些文稿,无论是字体设计、版位设计(如:图片穿插摆放的位置或在图片加添“修饰”)等都已先为我们做妥,甚至编排精致;也有者是直接转成PDF档,以防文字、图片走样。然而,这些好心的朋友可能不知,我们并不使用WORD排版,即使他们排得再美观,不仅于我们“无补”,反而增加工作量。 本意原是好的 容我来解释吧,由于我们使用的是特定的编辑软体——Photoshop Indesign,所以纯文字档(不需任何设计)与纯图片档是可以为我们提供最省时的排版;再加上,卫理报的尺寸其实小于A4尺寸,所以也必须重新排版。另外,卫理报内文、标题等都有固定的字体大小,所以有时来稿的朋友花了许多心思调整字体,结果却作了无用之功。还有就是因着版位的有限,所以编辑有时需应版位需求而作调整,所以不能以来稿的精美编辑一一搬用。 话再说回来,如果将照片置于文档内,编辑就要更多花时间一一将它们另存新档;又或者,如果以PDF档寄来,有些设定为不能编辑,连文字都无法复制,就要重新打字或另想办法解决(无论是哪一样,都得花时间处理)。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许都有不经意中就好心做“错/坏” 事(当然不一定是真的错事或坏事)。当然,我们的本意原是好的,但无形中给别人添了麻烦,或帮了倒忙却也是事实。 所以,有时我们觉得或认定是“好”的,对对方而言,未必是件好事;更因此,沟通与了解对方真正的需要是很重要的。盼望我们关怀、帮助别人时,先问问对方的实际需要,按着对方所能接受地帮助他/她,或才能事半功倍,不做徒劳功!

三语福音单张 征文比赛

with No Comments

著名的已故葛培理牧师曾说过:“散播福音的种子,没有工具比单张更好。”虽然现今教会传福音与布道探访的媒介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福音单张仍是不可取代的工具之一。 故此,吾会至今的福音单张需求量依旧庞大。为了有更多福音性的佳文见证单张出版,引领未信者进一步认识救主耶稣与基督教信仰,吾会文字事业部特意主办“三语福音单张征文比赛”,以解供不应求之虞。 主办单位: 砂拉越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 截止日期:2019年5月31日 比赛细则: 1.对象:东马(砂沙)基督徒 2.语言:中文/国文/英文 3.内容:参赛者作品必须以基督教福音相关为基本内容。 中文分为两组:节期组(如:受难节、復活节、圣诞节等)及普用组(非节期性);国文与英文则不分组。 4.形式:故事性/见证性(非说教性)的散文 5.字数:500字-1000字(需电脑打字);作品中若引用(非个人)故事、名言、资料等非原创性内容,不可超过全文1/5。 6.规则:a.参赛者每组只限投一篇,且必须是未曾发表过的作品。参赛作品恕不退还,请自行留底稿。 b.参赛者可用笔名发表,唯仍需附上真实姓名、堂会及联系方式(电话与电邮)及个人照片一张。 c.参赛作品敬请电邮至scaccmm@gmail.com。 7.比赛奖励:中文节期组/中文普用组/国文组/英文组,各组皆设: a.冠军:现金RM200 b.亚军:现金RM150 c.殿军:现金RM100 d.鼓励奖(二名):现金RM80 评审对比赛有最后裁决权。凡得奖之作品,版权归本部所有,日后亦将陆续编辑出版成为福音单张。 欲知详情,可拨电084-333021/333028询问。

交流站:诗巫培灵布道会

with No Comments

主题:从虚无到丰盛 讲员:黄永华牧师 日期:2019年6月26日-28日(三至五) 时间:7.15p.m. 地点:毕理学院卫国礼堂(免费入场) 讲员简介:黄永华牧师曾经是个虚无主义者,不相信世上有鬼神,也不相信道德;只相信弱肉强食、胜者为王,人生的理想是当上黑社会老大。 最后,他带着同班同学一起离开学校,说要去寻找上帝,看祂是否存在,没想到却被上帝逮着了…….圣经《传道书》里的话却深深远地吸引了他,“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纪念造你的主。”(传道书十二1)

1 55 56 57 58 59 60 61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