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在神州:中国人的基因梦

with No Comments

文/杨天道(北京传道人) 2018年中国大陆最具知名度的新闻人物,大概要算是雄心勃勃的年青科学家贺建奎。他运用先进的CRISPR技术对两名女婴进行免疫HIV病毒的基因编辑,也率先跨越了人类基因工程的伦理界线。据说这一对在胚胎阶段接受基因重组的双胞胎女孩,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挡艾滋病,似乎预告了人类美好的明天。 但短暂的兴奋过后,人们迅速意识到此举的荒唐和危险。科学家群起谴责联名上书,当事人则匆匆谢幕退出视野。许多人从这故事中读出科学家的疯狂,为实现科技突破而不顾风险和副作用的鲁莽。但出身平凡人家的贺建奎,也代表了许多普通人的价值观:不仅相信科学的力量,也主张身体的权利。基因改造的实验,其实凸现出当代中国人心中的梦想,那就是无限的健康美丽,无尽的快乐满足。 人生是有待成就的作品 基因改造如果能够普及,首先应用的可能是美容行业。中国人前所未有地渴望美貌和惧怕衰老,我曾不止一次在公车上目睹相貌平平的女孩,使用手机App将即时自拍的头像,变换成媲美流行明星的面容。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民变容”的时代。网络文化塑造出趋于相同的审美观和理想外形,走在北京或者任何一个中国城市里,你会发现女孩子的面孔越来越相仿,气质越来越接近。随着化妆和整容的成本越来越低,人们可以更轻易地实现自己的明星梦。但容貌的平庸和身体的衰老,基本上取决于先天的因素;基因编辑的技术,似乎提供了改变天赋的可能性。原本只有在虚拟世界才能实现的理想,很快就会变成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馈赠。 对基因的改造,意味着比单纯的美容和整容更彻底的决心。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越来越重视生活的品质,而身体的缺陷和疾病,严重降低了我们自己和后代的人生体验。很多人发现,拥有美貌和健康,才有可能在无情的社会中生存下来。因此,我们觉得有权利拒绝先天的缺陷,追求更好的生活。年轻人追求的花样年华,与老年人渴望的长生不衰,既是对现状的不满足,也是对生命的高期待。这让人想到圣经中的雅各,他无法改变出生的次序,却执着地要求属于长子的祝福。虽然他因为欺骗而与兄长以扫结仇,但改变了自己和后裔的人生。而重写自己的基因,似乎并不需牺牲他人的利益,却可以换取将来的幸福。 我能理解那些不惜在自己体肤上动用手术刀的爱美之人,和购买价格昂贵的养生补品的消费者。现代人对生命质量的重视,催生了各式各样的行业和产业。但圣经严肃提醒我们,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十二15),真正的荣耀也不在乎佳形美容(赛五十三2)。在上帝创造的计划中,我们的人生不是简单的给定,而是有待成就的作品。但当生命沦为商业规则下的商品,或产业经济中的产品,就不再是艺术,也失去了奥秘。结果,我们能够容忍那些美貌之人的脾气和怪癖,却不肯发现相貌平平者的才华和情操。任何关于医疗和养老政策的新闻都刺激着大众的神经,但品格修养的雕琢却渐渐被社会忽略。对科技进步的投入和追逐,就象创世记中的巴别塔,既是人类对文明的极度自信,也是人类在失去与上帝的亲密关系之后,无奈而又悲哀的自我救赎。 要变成什么样的人 大多数文化都崇尚力量和美,这似乎是无可非议的价值观,却未必是人生的至高意义。当上帝的儿子降生世界,天父并没有甄选最优秀的基因,制造出最俊美的婴孩。耶稣成为血肉之体,是为要与我们当中最软弱卑微的人认同,并且向我们展示人性的光辉和高度。祂没有佳形美容令人羡慕,无缘于任何种类的选秀和竞赛。然而祂顺服至死的生命,可以将我们从虚荣和骄傲赎回;衪圣洁无罪的生活,可以替代我们的缺欠和遗憾。毕集人类智慧修建的巴别塔,如今连断壁残垣都不复存在。但上帝与人的阻隔已经被打破,人最美的愿望可以在基督里实现。 对无良科学家的批判渐渐冷却下来,但热衷保健美容的文化却不会终结。中国人的生态状况已经大大改善,但我们仍然无法解决灵魂的饥渴。相比提升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问题是要变成什么样的人。对基因科学的梦想,其实表明我们对人生索取得太少。然而,从圣诞节的马槽到复活节的空坟墓,上帝向我们应许一个远不止于健康和美丽的未来。让我们期待福音的大能,医治中国人生命中的陈疾隐痛,彻底改变我们和我们的后代。

我思故我写:过来人≠同路人

with No Comments

文/郑仁娇(诗巫新福源堂) 有一个下午,正在安抚一个情绪极不稳定的弟兄,当我指着旁边的弟兄,告诉他,这些弟兄都是“过来人”。他一听,马上回应:不是过来人,是同路人! 在我的想法里,过来人不就是同路人?仔细思量之后,觉得很有道理。的的确确,过来人,不等同于同路人。这些年来,尤其是参与推动单亲事工上,这句话让我有了顿悟。 单亲家庭,无论是丧亲、失婚、远距婚姻(即所谓“假性单亲”)等,都经历过丧失之痛,走过悲伤的日子,他们都是过来人。然而,他们是否愿意用心陪伴别人走过悲伤?因有同样的经历、同样的追求,能同甘苦共患难 ,同流泪同喜乐 ?因为大家在真道上相逢 ,以致心灵合一,相互理解,也只有“同路”人最亲。同路人是否要同心,把基督的爱发扬光大,成为上帝恩情流露的管子?! 记得有一次,约了三位单亲姐妹到丧居去慰问、关怀一个突然失去丈夫的姐妹(才四十出头)。我们中间一位姐妹告诉她,当年她成为单亲时才三十多岁,孩子尚年幼,还留下一个遗腹子。所幸,如今儿女皆已长大,一路走来,经历上帝满满的眷顾。她生命的见证分享激励了这个在极大哀伤中的家庭,在黑暗中仿佛看见了一道曙光。而我,只能为她祷告。这就是因为同路人生命的经历,可以成为别人的前瞻。 重画生命线 昨天下午利用一小时跟弟兄们谈“重画生命线”之前,唱起《同路人》这首歌。从诗歌中,思想凯胜40位弟兄们有同样的经历,有同样的追求,能同甘苦共患难 ,同流泪同喜乐,也只有同路人最亲;因为大家在真道上相逢 ,以致心灵合一,相互理解,同路人一定要同心。当我向一位弟兄发问,在凯胜之家,什么是大家要同心的呢?他回答:“一起走完”!也就是说,弟兄们彼此勉励,同心一起走完一年半在凯胜的学习时间 。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欣慰的心志! 他是新来的弟兄,曾在十天前的一个傍晚时分从中心逃跑,两天后再被送回来。在康复室里,他告诉我,因为家有孩子,希望回家能看一下儿子,能跟妻子交待清楚。他这种想法,能被理解,但是采用的方法绝对是错误,违反规矩,学员逃跑是很严重的。他承认自己的错,现在他说“要同心一起走完”。我就对弟兄们说,家人要的是一个健康的爸爸、孝顺的儿子以及一个好丈夫;生命未改变就回去徒劳无功,功亏一篑,对家庭毫无好处。 一位同工在画完他的生命曲线,并请他分享经历时,才知道,原来他小时候,父母天天吵架,让他很没有安全感。结束时,他说,发现自己三十年来,浪费了许许多多的岁月。如今重画生命线,让耶稣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牵引走前路。他在凯胜之家从戒毒结业,如今成为同工,已度过五年的时光。 他是个过来人,也成为别人的同路人,彼此陪伴,让生命被上帝的话语塑造。于是我告诉他们,过去的创伤皆因耶稣的鞭伤得了医治,一切的罪疚,祂为我们被罚、被挂、被钉,死而复活,因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耶稣基督用宝血重价赎回他们,所以没有一个人再为自己而活,乃因基督活在心里。祂是救主,但不是教主。各种宗教都是教人行善,只有这位独一真神赐给人新生命,活出行善的生命,宇宙的创造主,亲自道成肉身来救我们,因为无人能自救。试想,哪一个吸毒者没想过要离开毒海?但大家都深刻体会,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所以,靠自己是不能的,唯靠主耶稣福音的大能,才能救一切信祂的。 戒毒是一生之久,单亲之路亦不易走,需要身边的每一个人陪伴他们向前迈进!这是应主呼召,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虽然您未必是过来人,但您可以成为同路人;也许您是过来人,那就更要成为同路人,好共画亮丽的生命线!

我思故我写:那些孩子教会我的事 ——称赞

with No Comments

文/陈其灵(美里杜当堂) 以弗所书六4:“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自己儿女生气,而要照着主的训练和警戒养育他们。” 当了父母之后,常常在思考,什么时候父母会惹儿女生气?回顾童年,我最讨厌被对待的方式应该就是“激将法”——不管我付出多少努力,常常换来的就是大人的冷言冷语。尤其华人父母深信一种“心理学”:孩子不能被称赞,一称赞就会变得骄傲。殊不知,当一个人付出努力后还要被践踏,是一件很让人受伤的事;不过,我并不会责怪我父母,毕竟那时候没有育儿书,育儿方式都是靠代代相传。 不知道该称赞些什么 最近我学习的一个功课,就是“称赞孩子”。这个称赞,不能随意,并不是无时无刻称赞,也不能称赞他先天的条件,比如:你长得很帅、你长得很美……称赞,必须针对他付出的努力或者好行为。 由于自己是被“激将法”养大的孩子,我不太习惯被称赞,也不太接受别人的称赞;所以我发现自己也很难称赞孩子。我不知道该称赞些什么,也不知道要用什么语气称赞孩子。 有一次,友人前来我家一起庆中秋,我们让孩子们一起提灯笼,一起玩。当时我刚出差回来,加上有点感冒,身心处于一种很疲惫的状态。只要孩子不吵架不闹事,我也不管他们在干嘛。只听到友人忽然开口称赞我家老二说:“哇,你家老二真是太乖了!会分享玩具,还会把脚车让给别人骑呢!”临走之前,她抱了我的老二,亲了他,大赞他是乖孩子。我当时只是笑笑,不说话。因为在我眼里,他就只是一个喜欢和姐姐抢东西,喜欢发脾气,会欺负姐姐和弟弟的顽皮孩子。友人对我孩子的称赞,好像一桶冰水浇在我头上,怎么我就看不见自己孩子的优点?怎么我就那么吝啬称赞孩子? 乖孩子是被称赞出来的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仔细观察我孩子的行为,找机会肯定他们。我看到我的老三去抢我的大女儿手上的饼干,然后大女儿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干脆把饼干让给他吃。虽然是一个小小举动,我却非常感动;于是我告诉我他:“老三,你看,姐姐很疼你,把饼干给你吃哦!”,又对女儿说:“姐姐,妈妈非常欣赏你把饼干让给弟弟的好行为。”女儿微微一笑,没说什么。 第二天,老三看见姐姐碗里的食物,又吵着要吃姐姐的,不想吃自己碗里的食物。5岁的姐姐干脆喂起一岁半的老三。她一边喂一边跟我说:“妈妈,你不是说把食物让给弟弟吃是很乖的吗?我记得你昨天有称赞我。”原来,一句称赞的话,小孩会一直放在心上。称赞孩子,对我来说真是一门新的功课,至今我还在学习。 我看过类似的情形如果发生在一些孩子身上,父母就会说:“应该的,你做姐姐应该要让弟弟/妹妹的!”,或者“今天这么‘好死’啊,会让给弟弟?!”,又或者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继续滑手机)……这些反应,其实都是很恶劣的。 我相信,乖孩子是被称赞出来的;我也相信,有才的孩子,是被欣赏出来的。所以,在此邀请做父母的各位,或者有机会和孩子相处的大家,学习欣赏孩子,肯定孩子。

路德家乡趴趴走 (十):约翰卫斯理访问过的主护城

with No Comments

德国是马丁路德的家乡,是路德宗的朝圣之地;但没想到,在德国竟然也可以看到卫斯理约翰的銅象,听到他拜访摩拉维亚教会的故事。 2018年,在要去德国前阅读了台湾中华福音神学院刘幸枝老师撰写的两本书,一是《发现路德:16篇寻访改教足迹之旅》,带在路上成为实地参考指南书兼笔记本;另一是《主护城传奇——钦岑多夫伯爵与十八世纪摩拉维亚复兴史》,那是卫斯理约翰于1738年自美国回来后专城去德国主护城 (Herrnhut)拜会了摩拉维亚的钦岑多夫伯爵士。这也是为什么在“马丁路德路线”的途中,在下順便去了一趟“主护城”,以了解摩拉维亚教会的发展概況。 我们从柏林出发,经过德累斯登市到Lobau车站,然后再坐巴士前往主护城,在Zinzendorf Platz站下车。Zinzendorf正是摩拉维亚派在主护城的带领人——钦岑多夫伯爵的名字。 来自波希米亚的信仰团体 “摩拉维亚教会” (Moravian Church),起源于14世纪末波希米亚 (今捷克);到了18世纪时称为“合一弟兄会” (Unity of the Brethen),主要就是由钦岑多夫所带领出来的信仰团体。 1722年,以地下状态在摩拉维亚生存了100多年的波希米亚弟兄会的一个小团体,来到了德国虔信派贵族钦岑多夫在德国东部的土地,并得到同意得以在那里定居。这是一个距离Berthelsdorf三公里处的地方,他们建立了一个村庄,取名为“主护城” (Herrnhut)。 “主护城“位于今日德国东境与捷克及波兰交界处,是钦岑多夫取的名字,因为他感受到“这城是在上帝的保护之下,並且所有位在城中的居民也將成为上帝国度的守望者,他们晝夜祷告,必不靜默。”主护城最初只是个“主护村” (就算是今日,人口也不会超过6千,只能称得上是“镇”)!后来有路德会丶浸信会和其他宗派来避难的基督徒。一开始,他们有过争执分裂;但在1727年8月13日,主护城的居民们在祷告之后经历一次“五旬节经历”的改变,被圣灵浇灌,学习彼此相爱。 100年不间断守望祷告 主护城的摩拉维亚教会迅速成长,并成为18世纪基督徒复兴运动的中心: 1.开始长达100年的一天24小时不间断守望祷告 (continuous prayer)。 2.“夜间报时歌” (Daily Watchwords),这也使至今仍有不少出版社,出版摩拉维亚的灵修材料,并广受各地基督徒的欢迎。 3.开始海外宣教运动。据统计,该会前后共差派了3500名宣教士赴海外宣教。 4.按年龄、性別、婚姻狀況组成小班 (Bands),每班又设一名班长 (helper)带领7-8名成员。这些小班后来又分成:儿童圣咏团、少年圣咏团、弟兄圣咏团、姐妹圣咏团等。这些圣咏团不僅发挥集体敬拜、唱诗赞美的功能,也是见证真道,活出基督的团契;甚至更进一步,这些小班也肩负分担管理、救济与传福音等角色。 复兴运动的关鍵推手 有学者指出,近代海外宣教的启动、古典圣诗的遗产,皆从德国开始传扬。而且,该国的复兴运动也早于英、美的复兴运动。若说17世纪下半叶的德国敬虔主义与英国的清教徒主义強调“返璞归真”及“圣经实踐”的教导,并被视为是点燃“更正教复兴运动”的火种;那主护城的钦岑多夫伯爵正是这场复兴运动的关鍵推手,造就摩拉维亚教会在教育、社会、宣教及音乐贡献良多;再进一步甚至影响约翰卫斯理,让敬虔精神结合循道卫理主义,并在英国发扬光大,掀起当地教会的复兴与社会的更新。 今天,我们走在这个小镇,会发现摩拉维亚的合一弟兄会教堂仍是社区中心;其后是旧教堂遗址与古钟,其中置有钦岑多夫的塑像。教堂二楼有摩拉维亚教会的历史文物展,在下赫然发现,在半身钦岑多夫铜像旁並列的,是约翰卫斯理的铜像。 卫斯理与摩拉维亚的初次接触 约翰卫斯理与弟弟查尔斯卫斯理早于1736年1月25日,在前往美国佐治州的海上旅程时,因船上有24名摩拉维亚信徒在面对狂风巨浪也不惧怕而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卫斯理与摩拉维亚的初次接触。1738年,当约翰卫斯理回到英国,就在5月24日的晚上去参加了亚德门街的摩拉维亚小组聚会。在会上,当他听到有人在唸马丁路德有关《罗马书释义》的序言时,心中感到异常溫暖,深感唯独信靠基督而得救恩的喜乐。一个圣公会牧师在摩拉维亚聚会中得到灵性的复兴,结果产生了“循道卫理运动”。 约翰卫斯理稍后就決定要前往德国了解摩拉维亚教会。他先到荷兰的Heerendijk及德国的Marienborn拜访摩拉维亚的会众,然后才到主护城。他与钦岑多夫伯爵会面,当时在交流中就发现双方就“称义与救恩”的课题有一些观念上的区別。钦岑多夫认为人的成圣在乎基督的主权,卫斯理则认为是基督与人合作的成果才会到达成圣的地步。 不过,即使有分歧,约翰卫斯理仍然对于摩拉维亚群体的生活留下美好印象,並把“小班组织”的概念用在卫理宗聚会中,后来更发扬光大。1740年,摩拉维亚与卫斯理最终因神学理念分歧而分开,甚至在1755年,约翰还在一本小冊子里反对钦岑多夫及摩拉维亚教会。一直到1780年4月17日,约翰在靠近英国利茲的Fulneck拜访了三个摩拉维亚会众,被人形容为“两派的重新和好”。不过,三年后,他到荷兰的Zeist及1785年到爱尔兰的Gracehill时,约翰与摩拉维亚领袖相会时又受到冷漠对待,心中有点不满。1791年3月2日,约翰卫斯理安息主怀。 虽然约翰卫斯理与钦岑多夫最后因神学观念不同而分道扬镳,但在“主护城”,这两位不同宗派但同样虔诚的领袖銅象得以並列,说明了两个宗派间其实是有“联系”的——无论在赒济穷人、关怀社会、积极宣教、人人平等、重视女性等课题上有许多共同点。 该会第一位宣教士 在主护城,我们特地进入一个叫“上帝田园” … Read More

卫斯理约翰更新主日特稿:为什么卫理宗不认同双重预定论?

with No Comments

文/刘世尧牧师 问:牧师,圣经说“被召的多,选上的少”,这不就是加尔文“双重预定论”的最好证明了吗? 答:首先,由于这一句话是主耶稣所说的一个比喻的结语,我们需要了解这一句话的上文。 按马太福音的记载,上文是记述主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之后所作的事,包括:洁净圣殿(太廿一12-16),咒诅一棵不结果的无花果树(18-20节),回应了祭司长和民间长老有关权柄的问题(23-27节),说了两个儿子的比喻要指出犹太宗教领袖虚假的危险(28-32节),又说了葡萄园家主与园户的比喻要指出犹太宗教领袖拒绝神儿子的危险(33-46节)。这一系列的行动和教训都与当时的犹太教失去信仰的实质有关。他们虽然是上帝的选民,但他们的圣殿已不再发挥祷告与医治的功能,他们的生命没有好果子,他们拒绝上帝所差来的仆人和弥赛亚!不但如此,祭司长和文士对主耶稣的反感越来越深,他们恼怒(15-16节),甚至要捉拿耶稣(45-46节)。 因此,主耶稣接下来说了一个婚宴的比喻(太廿二1-14),责备犹太宗教领袖藐视上帝对他们的恩召。这个比喻的背景是国王为王子筹办隆重盛大的娶亲筵席。这婚筵可以长达七天! 通常,国王会很早就发出初步的邀约,以后再派仆人通知客人赴宴的时间。国王邀请的对象可包括有权势的地主与老百姓。一般上,大家都知道要穿礼服去参加婚筵,而且国王还会为宾客预备礼服呢!这样,穷人就不需要为自己没有好的衣着而自卑尴尬,而有钱人也不能因他们所拥有的漂亮礼服而骄傲自夸。在国王的筵席里,个个平等,同享隆恩!因此,拒绝婚宴与不穿礼服赴宴的人摆明是不把国王与王子放在眼里,甚至是羞辱国王。 救恩的筵席 主耶稣用这比喻清楚地指出五个真理: 一.神国度的救恩就像欢乐的筵席(参赛廿五6-9); 二.天国筵席的邀请是白白的恩典,这救恩的盛筵完全是上帝预备的; 三.受邀者要感恩与负责任地回应,不要拒绝而且当穿王所赐的礼服; 四.有一批人(犹太人)首先受邀,但后来不论善恶的(外邦人)都受邀赴宴; 五.拒赴王子婚宴的人是自取灭亡,惟感恩赴宴又穿上礼服者能留下享受婚宴。 所以,主耶稣在结语时说:“被召的多,选上的少。”“选上的少”这个结局之所以在比喻中出现,不是因为国王选很少人来参加筵席,而是因为受邀者拒绝国王的邀请,而且有者不照规矩出席,不穿王所赐的礼服,结果不能留在婚宴中。“穿礼服”的意义,从旧约传统来看,是指脱去污秽的衣服,脱离罪孽,披上上帝的拯救和公义,遵行祂的道,谨守祂的命令(诗一百三十二9, 16;赛六十一10;六十四6;亚三3-7;启十九8)。显然,天国救恩的邀请是白白的恩典,却不是没有标准的廉价恩典! 从以上查经的结论来看,我认为,这比喻并不支持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神学家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 1509-64)的“双重预定论”(double predestination)。因为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III.xxi.1, 5所提出的预定论是:“并非每一个人都被创造成相同的处境,有些人被预定得永生,有些人则被预定得永远的咒诅。”但是,在这比喻里,被国王预定邀请的人,反而拒绝了祂的恩召!那一些没有被预定邀请的人,才是回应邀请,前来赴宴的人! 另外,比喻的字里行间清楚显示,人能拒绝邀请(参徒七51;十三46),还有,人人都有机会收到国王的邀请,这都与“双重预定论”的理念背道而驰。加尔文主义者所教导的“双重预定论”认为,上帝的救恩是不能被抗拒的(Irresistible grace),而且基督的救赎是有限(或限定)的(Limited/Particular atonement),即主耶稣不是为所有的人而死,祂在十字架上只是为了拯救那些已被上帝拣选的人(the Elect)而死! “双重预定”不符合圣经 无可否认,加尔文的确是伟大的神学家,我也在阅读他的著作《基督教要义》时深得造就。但是,在救恩观上,我不认同加尔文的“双重预定论”。我的研经心得是,“双重预定论”不符合以下的圣经真理: 一.圣经的创造论:创世记一章26-27节明言,人是按着上帝神圣尊贵的形象所造的,像上帝有永恒性丶思想丶自由意志丶丰富的情感丶仁义与圣洁,并受托作大地的管家。但“双重预定论”说,有一些人被造就是要得永远的咒诅,被命定下地狱!这与人人受造有神荣美形象的神学有矛盾。 二.圣经的救赎论:约翰福音一章9节指出,“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一切”的希腊文是πάντα ἄνθρωπον, everyone)约翰福音三章16节宣告“上帝爱世人”。彼得后书三章9节说,上帝“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人人”的希腊文是πάντας, every)提摩太前书二章4-6节阐明,“上帝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又说基督“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在《中文标准译本》里,这三节经文被译为:“上帝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来到真理的知识当中……基督耶稣献上自己,替所有的人做救赎的代价!”(“万人”或“所有的人”在希腊文里是πάντας ἀνθρώπους, all people)哥林多后书五章14-19节说:“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祂替众人死……这就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希伯来书二章9节声明耶稣基督“因着上帝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约翰一书二章1-2节明言:“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 加尔文,以及部份加尔文主义者说,上帝以祂绝对的主权预定一些人灭亡,而且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只为被预定得救的人(即“选民”the Elect)而死,不为被预定下地狱的人(“非选民”the non-elect)而死,这与圣经的救赎论有明显的冲突。这些加尔文主义者用他们的系统神学取代了圣经经文清楚易懂的意思,是令我担忧的。我相信,主耶稣为世上每一个罪人而死! 三.圣经的神论:圣经所启示的真神,有绝对的主权也有长阔高深的慈爱,有神圣的公义也有无穷的怜悯。加尔文的“双重预定论”只高举上帝对人永恒生命的绝对主权,却忽视了上帝对每一个灵魂的慈爱与怜悯,这是不平衡的。上帝是爱,祂怎么会在创世以前就为了祂的荣耀,而命定要永远弃绝一些人的灵魂呢?!(而且有双重预定论者认为,上帝命定多数人灭亡!)上帝是公义公正的,祂怎么不给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回应祂救恩筵席的邀请呢? 有加尔文主义者及归正神学的学者解释,圣经说的“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是上帝的意愿(Desirative will),而不是上帝元旨中的定意(Decretive … Read More

会长的话:代代相传:无经无餐(No B No B)

with No Comments

文/池金代(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 众所周知,我喜爱打乒乓和篮球,一谈到“乒篮”,我的心跳就加速,我的眼睛就发亮,我的脸上就发光,我的手脚就开始痒;无论去哪儿讲道,我都有朋友帮忙我安排“乒籃运动”。至于篮球,无论天气如何,蒙蒙细雨还是阳光普照,我也是照样打;因为喜爱篮球,连雨点和阳光也成为了我的朋友。 各位弟兄姐妹,你喜爱什么?你喜爱什么就会想尽办法去做你喜爱的事情。有人喜爱走路,手上戴着新潮的手表,计算自己走了多少步,每天一定要达到目标。有人喜爱打高尔夫球,一大清早三四点就去高尔夫球场,一显身手。有人喜爱钓鱼,想尽办法,总是要去寻找鱼儿。有人喜爱冰淇淋,无论去哪里,就一定买冰淇淋来享受……总说一句,你喜爱什么,你就一定全力以赴去做。 永恒的喜爱 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除了有日常生活的喜爱,我们也一定要喜爱一样永恒不改变的东西:上帝的话语——圣经,因为默示圣经给我们的上帝是永远爱我们的真神,祂赐下独生爱子耶稣基督,爱我们到一个地步,甚至为我们的罪而死了,第三天复活;当你信靠主耶稣为你的救主之后,你也就是接受了祂的爱,祂成为了你的爱人,你也成为了祂的爱人。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一定很喜爱听到他/她的声音,你一定很喜欢读到他/她的情书,收到他/她的短讯。记得,多年前,当我收到第一封我喜欢的姐妹寄来的书信时,我拿着那封信,心跳一百,手心冒汗,目不转睛的读着信里的每一个字:亲爱的金代……我也读着每一个符号: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等等。读了好多遍,甚至放在枕头底下,到晚上睡觉,午夜梦回的时候,再兴奋地从枕头底下拿出来读一读:亲爱的金代……哦,多么的甜蜜,多么的好听啊。这就是“昼夜思想”情书里的话语啊! 昼夜的喜爱 诗篇第一篇也就说到这样的喜爱:“唯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一2) 弟兄姐妹,上帝爱你,你也爱上帝,你也就喜爱上帝的情书——圣经,你就会想尽办法去阅读圣经,聆听圣经,思想圣经,背诵圣经,查考圣经,遵行圣经……你喜爱上帝的话,所以你每天清晨醒过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上帝的话,思想上帝的话,你养成了”无经无餐“(不读圣经就不吃早餐)的美好习惯,这也就是No B No B(No Bible No Breakfast)的决心和习惯。 今年六月初,全砂拉越约有二千五百位弟兄姐妹参加卫理大会,一起查考圣经,证明大家对圣经的喜爱;但愿大家对圣经的喜爱有增无减,不只在卫理大会里查考圣经,更在以后的年日里查考圣经,养成殷勤读经的习惯。不只每一年一定要阅读圣经至少一遍,甚至把整本圣经好好的、一卷一卷的在我们有生之年查考过至少一遍。 弟兄姐妹,我奉主耶稣的名祝福你“在[上帝]的命令中自乐,这命令素来是[你]所爱的。[你]又要遵行上帝的命令,这命令素来是[你]所爱的,[你]也要思想[上帝]的律例。”(诗篇一百十九47-48)阿们。 2019年五月10日 完成于柔佛州士乃国际机场 (Senai International Airport)

宣教的脚:短宣中过着另一个人生

with No Comments

文/彭伟伦(吉隆坡甲洞马鲁里宣恩堂) 回想起当年在国外旅游到访英国伦敦白金汉宫时,我站在门外赞叹高门富丽堂皇,卫兵在门外操步守卫的华丽派场,再对比,那几天到东马砂拉越BA’LAI 短宣服侍所看见的陈旧破烂木屋,门前徘徊的脱毛野狗,不堪入目的贫穷;复又想起自己平时舒舒服服地坐着享受空调的礼拜堂,与那几天只有两把电风扇的教会,坐着听道还要一边不停的挥拂,深怕头上一窝飞来飞去的水蚁跑进衣服里面的情景;再想到那几个早晨都是被鸡啼声叫醒,与平时早上被对面家的宝马5系列车喇叭声惊醒的不同世界;在那里,我能看见他们兴高彩烈地双手举起我们所送的一桶食油和一包盐,仿佛中了乐透,而在此处我听见的是大家午餐烦恼着到底要吃叉烧鸡饭或牛腩面;在那边,我看见第一个上来领取旧衣旧裤的时候,其他人以热烈掌声欢呼,好像收到了何等贵重的礼物,而住在城市这边的一群人则是在刷手机等待抢购最新一季的春装系列……回想这里和那里,是何等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我心里充满波动(因为实在反差太大);尤其是那在BA’LAI的五天,就好像自己过着的是另一个人生! 眼中装着都是坚强 短宣期间,我们被安排去家访,慰问并为他们的需要祷告。记得有一家,当我们结束探访后,那位妇女眼泪盈眶地握着我的手欢送道谢,知道她里面有很多的情绪想要发泄,我那一刻能体会到她在困境的痛苦,更知道她很坚强,因为那隐忍眼泪的眼睛装着都是坚强啊!他们每一户每一家每一个人都很坚强,至少比我坚强。 还记得最后一个晚上,我们一众人爬上山坡上的直升机降落坪,仰望着闪闪发亮的星海,这是我至今以来看过最多星星的一次,真的很美。村里的人也很美,就像天空闪闪发亮的星星,简单纯朴,一桶油和一包盐笑容就能亮起来;而我们,很多时候享受着一桶桶有盐又有味精的炸鸡,却觉得生活暗淡无味,每一天都很黑暗。我们能不能像他们那样,单单就为多了一桶食油和盐而兴奋开心呢?我们真的需要学习埋怨少一点,感恩多一点。 心中有神就有盼望 这都是我亲眼看亲耳闻亲手“摸到”的人群,而我所知道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贫穷困苦,我们并未碰触。回想我看见的听见的,感受百般无奈又混杂了些许沮丧,来到这里服侍,才发现能为他们做的真的比沙渺小,轻的像尘;但我知道,有一力量极大,肯定能帮助他们,因为祂比宇宙大,能移山迁海——“祷告”,我知道这方法绝对能帮上很大的忙。我相信,他们能够如此坚强,也是因为祷告,在每一天的祷告中经历耶稣基督的力量,因为心里有上帝,他们生命仍然有盼望。 最后,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强大”一点,手臂粗一圈,就能扛多几桶油,脑袋转快一点,能想多些方法帮助他们,口能说多一点安慰人心的话语……只希望自己若有机会再回去探访时,能少一点无奈多一份力量。我也希望看到这篇见证的你,别对生活失望,因为在绝望中,生命有上帝,就仍旧有盼望。 深愿我们能“亮”起来,生命充满光彩,不再埋怨周遭的黑暗,然后有更多的光照亮别人。这次短宣获益良多,他们的故事照亮了我,让我更懂得感恩,也知道有时需要停下来去施给(施比受更有福)。这次短宣,我收到很多祝福、刻骨铭心的经历和生命成长的亮光!

宣教的脚:SMK Pakan原住民少年营 CKS带领41人重新确认信仰

with No Comments

感谢上帝的带领,CKS(Calon Ke Syurga)于2019年3月23日-25日在SMK Pakan举办的营会已圆满落幕。 在这次营会中,有41名营员参与,服事同工则多达17位。许多营员虽自称是基督徒,在长屋参与崇拜,有些从小就跟着父母做礼拜,也知道这世界有一位创造主;但其实他们从不知道自己所信的,与其它宗教有何不同之处。营会时,这些营员告诉我们,“Semua agama percaya satu Tuhan yang sama, cuma cara sembahyang berbeza.”(所有的宗教都信同一个上帝,只是敬拜的方式不一样)“Agama lain mempunyai banyak pantang larang.”(其他宗教有很多禁忌)营会结束时,41位营员全数愿意决志接受耶稣基督成为他们生命中的救主。他们重新认识上帝,更新他们的灵命,这都是圣灵在他们当中动工。(黄友霞) 编按: “CKS”(Calon Ke Syurga)是一群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青年,透过举办原住民青少年和儿童营会方式接触原住民,使福音在他们中传开,信仰在他们心中扎根。营会活动包括兴趣班、专题、游戏、分享环节等,并在Ulu Julau、Kapit和Lubok Antu留下足迹。2019年将继续进入Pakan、Kapit、Lubok Antu及泗里街。 短宣心得 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 感谢上帝,这是CKS 团队的第5个营会了。从一开始自己策划、安排,直到如今在营会能安安心心来预备讲道……我看到的是团队的共同成长。即使有一天我不在团队里,团队仍然可以继续服侍、长进;这让我很感恩,也很放心。这一次看到上帝仍然大大使用这个团队,圣灵也在营员当中动工,营员心里满满的感动及真心的立志……每一滴真实的眼泪,让我真的很安慰,也给我很大的动力。CKS团队真的要继续下去,为上帝拯救更多灵魂,也呼吁更多的人,若你真的对国语事工有负担,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朱全伟) 你看见“他们”了吗? 对我而言,肩负这一次营会的营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直以来,我是一个祷告了却很难做到完全交托给上帝的人。在我接下营长一职时,我很清楚明白,是时候我需要突破了。 在整个筹备过程中,我尝试“放手”,不挂虑太多,凭上帝安排。这个过程真的不容易,再加上营会有一半同工都是第一次参与。但每当我开始挂虑时,我就刻意向神祷告,寻求他的帮助。 “祷告”是CKS一直以来推动原住民事工主要的原则。 当营会时间逼近时,同工们也渐渐开始各自面临一些挑战:在工作上,开会时间与营会时间撞期;身体不适;事奉繁忙等;连SMK Pakan的老师也通知我们,营员不晓得是否会因星期五开始假期而不愿意在学校多待几天。我自己也由于学校活动,几乎无法在预定的集合时间抵达营会地点,提早与同工们安排营会的细节。老实说,面对一连串突发状况,我的信心逐渐被打击。 上帝看见了我的软弱。3月18日那天,初成小组组长跟我聊起,可以把事工代祷事项放在小组,让他们祷告守望。上帝透过她提醒我,我们所做的是属灵的争战,更要祷告求主宝血遮盖。 我开始与同工们发动“代祷引擎”。就在隔天,我接到一位同工的信息,告知她的祖母入住加护病房,这不但突然,而且情况不乐观(只是在“等时间了”)。这样的考验对我来说难以承受,我开始迷茫。CKS主席告诉我,争战就是如此;当下,我知道我们不能做什么,唯有祷告——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我们可以向上帝支取无限的力量。祷告,让上帝做我们的元帅! 以弗所书六13:“所以,要拿起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透过祷告,不仅要向上帝交托,更需要毫无保留地信任祂的保护与看顾。 … Read More

爱你的邻舍:全然信靠神危机就是转机 盼原住民被建立起来

with No Comments

口述/陈俊杰(美里杜当堂主理牧师) 整理/震凌 来自民都鲁民恩堂的陈俊杰牧师,少年献身,现今是美里卫理杜当堂(纯国语堂会)的主理牧师。适逢达雅节临近,藉此机会访问他这些年来服事原住民及参与国语事工的心得点滴。 与“国语”频繁接触 从小在民恩堂长大的我,虽然在过去的教会中未曾接触过任何国语事工;但仔细回想成长的轨迹时,赫然发现上帝早已预备我走上国语事工服事的路向。 自小,由于父母在外工作,我在家里都由KAKAK(印尼女佣或伊班女佣)照顾,也因此开始接触“国语”。毕竟,为了与女佣能沟通(至少肚子饿懂得表达),还是被迫要学习国语。 记得小学六年级,我虽在精英班,但考试成绩一向不理想。记得有回考试结束后,国语老师分考卷时说:“这次班上有人得了一百分”(事实上六年级学生要在国语拿一百分并不是件易事)。当大家都在猜是不是那些名列前茅的学生时,老师却说这是个会让同学们大跌眼镜的人。而我停了之后也一笑置之,毕竟按着我过往的成绩,那得一百分的人不可能是我。可当考卷到手时,我万分震惊,没想到自己竟是得满分的那个人,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上中学后,上帝透过我参与不同团体与职务,与“国语”频繁接触。中一到中二那段期间,在阿姨店里打工,晚上没顾客时就会看电视,那些多是华语片配上国语字幕。中三时,老师甚至问我在哪里补习,国语可以这么好(但其实我没补习)。我想,就在这些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操练我的国语,以致现在可以参与在国语圣工中。这是上帝的工作! 该拿什么见上帝呢? 我小时就立志成为一名律师和政治家,已故全国行动党主席卡巴星(Karpal Singh)是我的偶像,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像卡巴星一样成为律师,为正义发言,为受冤屈的人伸张正义。但中五那年,印象中是廖玉强牧师带领一批神学生来民恩堂进行“卫神之夜”。那一晚,我本来有补习,可最后却选择了出席“卫神之夜”。当晚有一出戏剧,讲述了一位中五毕业生,梦见许多灵魂的哭喊声,第二天与朋友聊起时,朋友告诉他是上帝在呼召他。可年轻人想着,不如我先念完大学,再进入神学院吧!四年后他毕业了,朋友提醒他要回应呼召,他想着再多读两年硕士吧!后来毕业了,年轻人又觉得父亲辛苦供他读大学,应该回报亲恩,回馈社会。结果进入社会,一打滚就是几十年。最后,他的确飞黄腾达,事业有成,子孙满堂;可拄着拐杖回想一生,想起上帝的呼召时,却骇然发现一只脚已踩入棺木的自己,该拿什么见上帝呢? 那一幕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我心忖,即使自己真的成为卡巴星那样闻名全国的律师与政治家,那又如何?或许我也同样无脸见上帝。所以当下,我知道那是上帝呼召我。只是当讲员呼召时,我却不敢上前,只是回应上帝说:“好吧,我答应祢,参加明年为期三个月的短宣课程。”基本上,这样的承诺也是种变相的逃避! 当我参加三个月短宣之时,上帝的呼召不断临到我,无论灵修、听道,都觉得上帝在呼唤我,只是我一直不愿意回应(因为我还有律师梦还未达成)。直到三月份的最后一个礼拜,我无奈之余向上帝说:“好吧,我愿意献身,不过再给我两年读完中六,就进入神学院受装备。”可心中挣扎仍挥之不去,某个清晨,我在睡梦中惊醒,突然听见一道声音对我说:“为何要读中六呢(原本读中六是要申请大学法律系)?如果已回应上帝呼召,成为传道人,何必再多耗费两年呢?”我终于降服在上帝面前,马上报名申请神学院六月份的先修班。在我祷告后,诚如卫斯理约翰所说的,心中有股异常的温暖,何其平安,何等平静,数个月来心中的一切挣扎一扫而空。我就这样走上了献身之路。 国语词汇量暴增 其实,进入神学院时,我虽只知道上帝要用我,却不知道祂会在哪一方面用我。然而,即使不清楚未来事奉去向,但我决意好好装备,以便随时让主使用。不过,在接受神学装备时,我全然未曾考虑过国语事工的事奉,毕竟母堂并无国语事工,而自己的服事兴趣多在青少年及宣教布道,对国语事工则全然无感。 不料,我第一次的实习就被派往新福源堂,当时主理林国强牧师表示,所有事工皆有人负责了,唯有国语事工无人负责,问我能不能接下重责。老实说,我有些震撼,毕竟从没想过参与国语事奉;但主理说去,我就去吧! 2004年6月,我被安排到国语事工实习,并负责其中一班最糟糕、最调皮的学生。但教导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虽顽皮却尊重牧者,不但听话,也愿受栽培,我更进入他们当中作家访。半年后,我成为一年级学生,被派往锡安堂实习;但每周日晚上,我依然固定地回到新福源堂(即使不再是我实习的教会),主动帮忙(因为看到此事工缺乏人手,无人参与),直到二年级时。 一般上,年底实习期间,一年级生都会被差回母堂实习,唯独我例外,而再次被派往新福源堂。虽然心中有些不愿,但我与当时国语牧者Pastor Rohana配搭,并在那一个月半里天天说国语,使我的国语词汇量暴增;何况还有Pastor Rohana可以请教,是多么有福啊。 二年级时,我被派往板厂实习,同样接触国语事工,带领了一整年的国语聚会。在上帝的恩待与赐福下,板厂聚会由原本的4人增至40人;当我看见的上帝祝福,心中隐隐觉得祂要在此事工上用我。但当时的我既不确定,又不太愿意。那时,刘会先牧师常来“挑战”我说:国语事工很需要牧者;而我每一次都只是应付地说:“祷告吧,看上帝如何安排!” 在神学院的四年,我更有许多协助翻译成国语的机会;然而,那时的我并不晓得,这些机会其实是“牵引”我日后加入国语事工服事行列的“契机”。还记得,毕业后第一个服事工场是在常青木山,那里大部份会友、工人都是原住民,聚会也多以国语方式进行。 到了第三年,我被派往美里感恩堂,该堂有长屋国语事工,同样由我负责。当我看到长屋事工由几个人成长至几十人,就发现:为什么上帝在国语事工上,格外赐福我手所做的工?!到了年尾,我在求进成为游行传道时,面试牧者都问我:你的国语能力如何?我知道这问题背后的“涵意”,可又不能说谎,只好回应说:我是会,但不是很会!其实,我心里暗暗希望,不要派我去负责国语事工。 结果,那一年委任,我被派去古晋晋光堂全权全时间负责国语事工。我就此觉得“一入此(国语事工)门,没有退路”了!果不其然,至今已是我全时间负责国语事工牧养的第9年。 但是,感谢上主,一路来从开始时的不情愿,心中多少挣扎与抗拒;到数年下来,亲眼见证上帝在国语事工的奇妙工作,以致我不能再抗拒祂,反倒甘心顺服,与祂同工。 危机就是转机 牧养国语教会多年,发现挑战确实不小,主要是因为原住民生活习惯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除偶而农作,大部份时间都在长屋大厅吃吃喝喝,休闲休息,也较缺乏积极性。因此,刚开始牧养他们时(无论是晋光堂或杜当堂)颇感吃力,常常就像One Man Show,凡是都要亲力亲为。 记得第一年的牧养,厚厚一叠报告书需要牧者自己全数完成,会友全然不懂得如何写计划书;牧者也成了“一言堂”,一手主导,一手包办,执事领袖只会说:“boleh,boleh!Yes,yes!”。因此,牧者得包山包海(包括当福音车驾驶员),什么都做。然而,感谢上帝的带领,到了第二、第三年时,在栽培训练之后,执事领袖们逐渐被建立;也才发现,原来他们不是不愿意,只是未曾被教导当如何做。 虽然一开始栽培会让他们稍有排斥(毕竟过去太安逸,什么都不用做),也有些不情愿,但后来发现他们其实能力很好,也渐渐能接纳。基本上,到了第三年时,牧者工作已较轻省,团队也多被建立,愿意分配工作,参与带领等。 其实,华语堂会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在上世纪初,无论黄乃裳港主或是富雅各宣教士建立教会之初,也是困难重重。许多时候,教会缺乏经费建学校,建医院,建教堂,多是依赖外国教会的奉献,才协助教会发展。直到1974年,砂拉越所有宣教士被下令撤离后,吾会才开始经济独立,自供自养。 因此,我发现国语教会面临最大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经济的缺乏”(与吾会早期的情况甚为相似)。当然,我们无法期待他们一下子转变,毕竟成长需要时间,无法一蹴而就。但是,我在这显为弱势的教会中事奉,反而看见上帝异常多的工作——每当我们缺乏时,上帝就为我们开一条出路,让我们学习:独立与成长。 对我而言,教会的危机有时其实是转机,特别去年年底,纯国语教会的杜当堂(会友只有2名华人,其余皆为原住民),财政支出与事工费用是三十万令吉左右;可一年的奉献只有两万令吉(不到10%)。还记得去年九月底,当我们要交十项捐、四项捐给年会时,户口只有一万令吉左右,根本是阮囊羞涩,缴不出钱来,对我们来说是个危机。直到最后一天(9月30日)才有奉献进来,并刚好足够缴纳给年会。 所以,我藉此勉励会友不要倚赖外来奉献,要学习自立更生,要自己多多奉献,建立主的教会;因为这是我们的教会,我们的家! 故此,我们除了不断教导,更在今年推出“信心认献”运动。杜当堂鼓励一百名会友每月奉献一百令吉;如果有百名会友参与,那一个月就有一万,一年就有十二万;相较去年的两万令吉奉献,是很大的进步。 感谢主,至今已有61位会友参与,教会每月奉献从过去的一千令吉,今已提升至六千令吉左右。在短短几个月内,这是个跨度相当大的进步;因此,我相信危机就是转机! 所以,看到危机,切莫退缩,反倒要前进──不要“知难而退”,倒要“知难而进”。感谢上帝藉此让我经历祂的大能力在我们心中动工,以致我们所成就的是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以弗所书三20-21)。 放慢脚步,建立团体 对我而言,在国语教会中牧养最大的学习与得着是:放慢脚步,建立团体。 … Read More

Direct Talk 总编面对面:林晶萍致力在原住民中兴起牧羊人 不能以华人思维对待原住民 盼为原住民青少年提供庇护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林晶萍(诗巫新福源堂助理牧师,主要负责国语事工) 整理:卢韵琴 从不喜欢,甚至是有些看不起原住民的心态,到主动接触原住民,继而立定心志要当一名本地宣教士向原住民传福音,再到嫁给一位原住民牧师为妻——林晶萍牧师爱原住民的心就像是正在行进中的火车一般,一路向前行,丝毫不停顿。 那,是什么样原因让她有如此大的转变呢?对于她的献身服事,还有异族婚姻,家人难道都不会反对吗?她与原住民丈夫,又是如何携手走过这一条路呢?配合丰收节的到来,黄孟礼总编辑特别邀请正在新福源堂国语事工服事的林晶萍牧师来一次面对面的闲话家常,听听她的故事。 心志当一名宣教士 从小,她的家人都告诉她,原住民是不聪明的、是好吃懒做的,这些真的影响了她对原住民的看法。感恩的是,当她在参加短宣学校时,与几位原住民同学住一栋宿舍,让她有机会更深入地认识原住民。 “那时的我其实对原住民还是没有好感,只是她们既然与我同住,我就要好好地与她们相处。于是我便主动地找她们谈天,就这样,我感受到她们的友善与亲切,之前的隔膜就这样被打破了。” 短宣学校结束,她回到家乡斯里阿曼,看见了当地原住民的需要,便下定决心要当一名本地宣教士,向原住民传福音。 在她决定献身时,她的家人虽然没有反对,但也没有表示支持;反而是她那个当了基督徒,却不热心教会服事的父亲给了她最大的支持。 “其实我早在15岁左右,在一次年少大会上,听过许广铮牧师的分享之后,就立定心志在未来要当一名宣教士,但我并不知道自己要在什么工场服事。2003年,我正式进入诗巫卫理神学院接受装备。” 在2005年完成了她的文凭课程后,她被派往桑镇牧养教会。一年之后,她再回到卫理神学院进修,并考取她的学士学位。 2008年,她正式开始在砂华人年议会服事,并在2012年开始,被派到新福源堂服事,全权负责该堂会的国语事工。 不能用华人思维处理事情 “最感恩的是,不论是神学院时期的实习,还是毕业后的牧会,我所服事的堂会大多数都有长屋事工,无形中操练了我在国语事工上的服事;就连我半桶水的伊班话与国语都得到了很好的练习,我想这就是上帝在预备我,哈哈哈……” 在新福源堂服事了8年之久,文化冲突也不是没有,但她学到最多的,面对原住民就是不可以用华人的思维去处理事情;而且原住民的步伐通常都比较慢,做为原住民的牧者,要晓得这一点。“2012年也是我踏入婚姻的第一年,所以我感恩,上帝通过这一切来预备我。” 由于新福源堂国语事工所服事的都是比较中下阶层的原住民,一些青少年可能会更顽劣一些;但近年来通过教导与劝诫,明眼可见,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可能觉得他们的破坏性很大,也造成人们的刻板印象——只要教会有什么被破环,都是原住民的‘问题’。然而,在调查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 原住民流动性大 目前,新福源堂国语事工的主日崇拜约有100余人参加,主日学则有70人左右。5月19日是国语新圣堂的落成奉献礼,也是该堂会的一大盛事。 在100多位的主日崇拜参加者中,有些是天主教背景,也有婆罗洲福音教会的背景,他们都是因工作的关系,搬迁到市区生活,是以,流动性非常之大。“还有一、两位原本是伊班卫理公会的会友,但他们选择了在新福源堂参加崇拜。” 同时,还有30%是印尼籍基督徒。她们的丈夫都是来到砂拉越工作的印尼籍外劳,因着丈夫在木山工作,妻子就在市区租房生活。与本地原住民信徒相比,这些印尼籍基督徒的灵命还更加稳定,这可能是因为她们原本就是基督徒的关系。 林牧师说,因为该牧区的原住民流动性大,所以新福源堂国语事工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好他们的根基;最起码培养他们参加主日崇拜的习惯,那他们搬到别处时,就会去寻找教会。 为培养接班人而努力 除了流动性大之外,原住民的家庭问题也是不少,因为太多夫妻离异与再组家庭的关系,让一些家庭问题更为复杂。还有就是生活空间过于拥挤,容易产生误解与摩擦,这很可能就是一些原住民青少年不愿意回家的原因。 “如果可以的话,我的梦想是设立一个收留中心,为那些不愿意回家的原住民青少年提供一个庇护所。这些孩子的本质都不坏,但他们就是不想回家,成天在外面游荡;日子一旦久了,这些孩子就会迷失,甚至成为了社会问题,叫人看了十分可惜与心痛。” 此外,除了耗资350令吉国语新圣堂的建竣,教会也为国语事工以后能独立运作做准备。“我们要原住民会友自己负责5%左右的建筑费,让他们有经济奉献的认知,并成立委员会,每个小组都有一位华人与一位原住民配搭工作。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可以直接独立运作。” 还有,她也为培养日后接班人而努力,期望在原住民当中兴起牧羊人;但她所采用的方式不是鼓励他们直接读神学,而是让这些“有心人”先到教会工作学习2至3年,然后再进入神学院接受装备。“在教会工作时,他可以学习与接受训练,我也可以监督与考核;在他们毕业后,也不会对牧养工作完全陌生。目前,已经有一位在沙巴神学院接受装备。” 她表示,本会在砂州各地拥有约20个国语事工的据点;对于原住民国语事工的未来,她认为“工场广阔,还有许多迷失的羊需要寻找”,所以要有更多人投入这事工。 异族婚姻恩爱如昔 谈到她与原住民牧师(Jatan ak Badi,砂拉越伊班年议会牧师,目前在Gereja Methodist Iban Bintangor牧会)的结识、相恋,并在2012年结婚的过程,她笑称,自己在最初也没有想到会嫁给原住民。“我们是在神学院认识的,那时我是短宣生,他是神学生,但当时并没有擦出什么火花。后来在2003年前往如楼的一次短宣,他是当地的负责牧者,招待并带领我们一行人,之后我们就保持了固定的联系。” 翌年,她发生了一次小车祸,他知道后就托人送药膏给她,一来二往地,两人的感情愈来愈好。“当我们开始正式交往一个月后,他曾跟我提出分手,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我,但最后我们还是坚持下来。” 在他们交往4年后,林牧师才正式把他介绍给家人,怕得就是家人会反对。“其实我一直都在暗示家人,并一边跟牧师做思想工作,互相扶持走这一条路。” 最后,林牧师的家人接受了这位来自加帛的原住民女婿,只是林牧师的妈妈在刚开始的时候,面对了一些外来的压力,比如一些人会说“都没有华人可找了吗?干嘛要找一个原住民?难道怕嫁不出去吗?……”诸如此类的话。 结婚这些年来,林牧师与丈夫恩爱如昔,就连争吵都不多。虽然两人还没有爱的结晶,但她坚信上帝还在预备他们。“可能因为我们在婚前都已有很好的沟通,取得共识,所以婚后的冲突并没有很多,也不大。”

1 57 58 59 60 61 62 63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