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崇拜信息 陈华新:文字工作者需要“外衣”

with No Comments

陈华新牧师说,服事者要成功需要有三个条件,即是拥有会帮助你成功的人、及时的鼓励与信心,以及持续不断地研读圣经。 他是在担任“微写作文字营”的主日崇拜讲员时,在证道中引用了提摩太后书四11至13节,并解释了其中三个的“带来”。 “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或作:服事我)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提摩太后书四11-13) 第一个带来的是“马可”。陈牧师认为,这里保罗所提到的马可,在现今教会中也有,即是一些顽劣或不受教的。在我们看来“马可”是带来破坏的,但保罗却认为“马可”在他传道的事上有益。因此,服事者需要“马可”来成就大事。 保罗的第二个嘱咐是带外衣来。陈牧师指出,保罗写信时是冬天,需要外衣御寒;这也如同遇到挫折而心冷的基督徒,需要别人的“外衣”(鼓励)。 “基督徒,尤其是吃力不讨好的文字工作者,真的需要一件能够御寒的“外衣”;不需要什么实质上的物品,只要能够拍拍他的肩膀,这就是鼓励了。”陈牧师如是说。 保罗也叫提摩太把那些书也要带来,还有皮卷。那些皮卷就是指当时的圣经,书可能则是属灵书籍。由此可见,服事者的不二法门,即是要做一个读圣经的人,天天读经,细心读经和恒心读经。 “一个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义不能完全;一个不仔细研读圣经的人,他不配事奉神的教会;一个不充份领会圣经的基督徒,他不能过正常的基督徒生活;一个不立志考查圣工人员,他的事奉就毫无价值。”

文字营开幕礼拜 池金代:从写日记开始

with No Comments

“写日记是训练写作的最好方法,所以要写好文章,就先写日记。”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池金代牧师以自己写作的经验,勉励有心写作的弟兄姐妹们多多写日记,因为伟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 少年时,他因为学习英文写作而开始写日记,后又因为要学习中文打字而写中文日记;这也因此训练了他如今的文笔。他在被选为会长之后,在《卫理报》中设立专栏“会长的话:代代相传”,借着短短的几行文字,直接向会友们说话。 池会长是在受邀为年会文字事业部的“微写作文字营”主持开幕时,在训勉中如此表示。 他说,上帝在创造天地时用的是声音,但后来还是觉得写下来才能保存;所以直到今天,上帝对摩西说的话、耶稣说过的话,才能够保存下来。 以他自身为例,每次当他要撰写文章之前,都会先寻求圣灵的引导,赐予他亮光;而另一个让他找到写作灵感的方法,就是查考圣经。一个是圣灵的直接引导,另一个则是间接地启示。于是他也建议有心要写作的弟兄姐妹,在提笔之前,先寻求圣灵引导和查考圣经。

“2018东马微写作书写营” 莫非第四度开讲 36人参加

with No Comments

“2018东马微写作书写营”于4月19日至22日假卫理百周年纪念园顺利圆满进行,共有36位学员报名参加。 此项营会是由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主办,美国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协办,也是双方第4次的合作。 美国创文培训书苑主任莫非是此项营会的主讲员,这是莫非老师第4次来巫,也是第4年在诗巫办文字营会。 营会在4月19日上午进行开幕礼,并邀得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勉励与主持开幕礼。4月22日的闭幕则是文字事业部干事黄孟礼主持。当天还有主日崇拜,讲员为陈华新牧师。 四天三夜的营会,除了莫非老师担任主讲外,还有专题讲座和“畅谈微写作”分享会。专题讲员为本地著名文创人杨善,而文字之旅分享会的分享学员则有萧瑜瑾牧师、陈晶晶牧师、余家振牧师、丁华胜传道、黄珍琳姐妹与陈施彤姐妹。 在4月19日书营会开营前,莫非老师亦受邀于17日及18日于诗巫福源堂主讲两场公开讲座──“基督徒流行文化知多少?”及“自我主义如何影响基督教信仰”。

公开讲座二:自我主义如何影响基督教信仰 从为自己活到为上帝活

with No Comments

“我,我,我……现代人以自我看世界,看文化!”莫非在18日晚上,于诗巫福源堂的第二场公开讲座中,谈及“自我主义如何影响基督教信仰”。 莫非表示,“我”的文化影响现代人,所有事物遇见“我”都要纷纷退位──我的感觉、我的看法、我的好恶、我的做法,最后定夺者与发言者都是“我”;对自己生命的选择,也是由我说了算。所以,现代人也习惯了一个人开车,独居,做决定,经过生老病死,都是自已一个人……慢慢地开始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个体,“自我”也变成我们面对人生的最大本钱。 “自我”的思想来自个西方个人主义,原本东方人以家庭为单位,但这些年来,西风东渐,使东方世界也渐渐染上“自我”的色彩。西方文化原以神为中心,但14世纪文艺复兴时,上帝逐渐被挪移。文艺复兴后,人超过神,为主题。进入18世纪启蒙时代,人开始相信人性本善,在人内里已具备所有“人需要活得有意义”的必要条件;对人的信念,以理性自由表达为主,不再为神活。 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推广“自尊主义运动”(Self-esteem Movement),造成了自恋的一代(Me Generation)──“我”永远是放在第一位。 同时,自我主义也产生了三种心理治疗方式: 1.广告:为你创造一个问题,然后提供一个产品成为应许;所有的商品能提供焦虑的解除。广告利用人性中的“没安全感”,再提供商品,声称可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整个市场其实是藉由治疗性思考来行销,藉由大众媒体带给我们一种“自给自足”──透过商品以治疗我们的“不安全感”。 2.心理学:心理学家如马斯洛、罗杰斯、弗洛姆、罗洛梅等人,提出类似的价值观,包括: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表达、自我实现。 3.信仰方面:出现了所谓“积极思考”的福音,强调救恩是用正面思考,来把我们从低弱的自我形象中拯救出来。这变成以人为主导,所谓信心,不过就是积极思考加上坚强意志。上帝反而成为个人的仆人,同时也产生了以“需要”为基础的门徒训练,要求“感觉良好”的讲道,还有可以提供简易答案的布道。 由此可见,整个时代都在改变:从上帝到人类;从团体到个人;从责任到权利;从他人到自我;从服事到自我表现;从祝福他人到满足自我需要。 只为满足自己的需要 自我主义又如何影响了文化? 莫非提到几点,包括:1.孤岛式的生活(自我封闭,防卫性强);2.社群观念崩溃(不再有邻里生活);3.舆论变得无力(不需向别人交待,无不给别人意见);4.委身是遗忘的艺术;5.不再是弟兄的看顾者(对他人漠不关心,忽视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只关注个人利益);6.追求慾望,及时行乐(享乐主义)。 自我文化也产生媒体的“名人现象”,这其实也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1.大众自恋(人用自己形象创造名人,让他成为完美);2.渴望社群的关系(因为人与人疏离,所以就形成与名人‘建立关系’,比如虚拟社群粉丝团);3.满足人性里的偶像崇拜(因着渴望而寻找崇拜对象,粉丝也藉着名人生活以投射自己的理想)。 莫非指出,现代人既寻求生命的探究,却又在个人主义中与他人疏离,可又需要被爱、被指引。因此,人寻找教会,却看重自己的经验,如同他们只需要“灵里的SPA”。 要活出上帝的心意 面对如此挑战,基督教信仰到底应当如何回应? 莫非提出几方面让会众思考:从为自己活到为上帝活,从孤立自主到进入肢体关系,正确看待人性,讲道情景化,福音生活化。她以箴言十八1提醒众人:“与众寡合的,独自寻求心愿,并恼恨一切真智慧。”,并以以弗所书四22-24勉励:“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莫非语重心长地说:“自我主义不是流行文化,600多年来,没有人脱离自我主义,都在走向远离上帝的状态,这是全球化的现象。后现代是全球大众的自恋,大部份的人都是带着动机进到信仰,信仰变成是自我的加添,而不是自我的消减,所以活不出信仰的力量!” 她说,基督教信仰不是人生哲学,不是心灵励志,不是庞大意志,乃是要与上帝、与人建立关系;所以,活出上帝的心意,不要活在自我主义里。

2018东马微写作书写营特辑:公开讲座一:基督徒流行文化知多少? 以救赎的语言面对挑战

with No Comments

综合报道/震凌、韵琴 摄影/荣平、韵琴、震凌 来自美国的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主任莫非于今年4月四度来砂,除了主讲四天三夜“微写作书写营”,并于17日及18日在诗巫福源堂主讲“基督徒流行文化知多少?”与“自我主义”。两场讲座有近五百人出席。 “为什么基督徒要关心流行文化?因为流行文化不只是娱乐消遣,有些人认为那只是一种缓冲与调解;但电视剧与影片其实都在用创意说故事,任何创作都是带有价值观、理念与立场。有些流行文化会带我们到来另外一个世界,有些媒体对某些东西过度夸大,如感官或情慾,会鼓励消费主义,会让年轻人模仿追随,以致他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被洗脑,被重新塑造……”莫非老师开门见山地指出流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与冲击。 她举1999年哥伦比亚高中枪击事件为例,表示施暴者是受电子游戏的暴力影响;还有曾经一位电视名主持人出柜,在公开节目承认自己同性恋者身分,不仅加速民众对同性恋者的认同,也开始为同志电视剧铺路等等。 “基督徒信仰如何能缺席?”莫非提醒与会者,基督徒不应该只是把浊水泼到教会的门外,只在乎自已清洁,对外面的文化一概排斥,坐视不管!我们必须走入文化。而“知”则帮助我们更深更多了解流行文化,对它们的负面影响,也能看得更清楚。 莫非表示,对于流行文化,我们不能只是一味批判,要用”听”来赢得”说”的权力!当我们“听”以了解世人的诉求,我们才能提供信仰的观点与应许。 而流行文化的特质包括: 1.流行文化必须流行:它是接近普罗大众,是大部份人可以消费,并且跨越所有的界线(国家、种族、宗教等,如日本综艺节目影响台湾综艺节目)。 2.处理普世情感:大众艺术家要诉诸的,如爱、性、英雄主义、财富等,都是为了迎合大众,提供的是众人有兴趣的题材。他们迎合“俗套”,如俊男就会赢得美女,超级英雄就会打败坏人,欢喜大结局等。 3.本质是艺术:藉用艺术手法,表现文化风景,建立在大众艺术家眼中看到的文化,再用想像力创造世界,然后形象化地呈现。这是一种对人性的刻划,艺术也赋予感情一个出口,所以它的产生与人性脱离不了关係。 4.商业产物:它是艺术,但同样是商业产物,有着利益纠缠,在乎观众人口、消费尺度、销售量与营业额。它必须能抓到所有观众的喜好,所以,流行艺术作品有个共同点,就是:大众一定能接受。 5.流行文化是团队制作。 由此可见,流行文化不只是有趣的玩耍,而是一种辨论,因为作品背后的世界与价值观影响创作,也反映他们的信仰系统与价值观。它是一把钥匙,让我们尝试能了解文化中的内情。 至于流行文化还是有其功用的,包括: 1.反映文化风景:艺术家在真实生活中寻求灵感,一旦产生流行,就塑造我们的生活。他们有文化导览与定位的角色,知道如何面对文化中的议题。 2.评论社会或文化中的一些议题:比如政治、道德、历史、经济、宗教、性别意识、两性关系、控诉性别、种族歧视、对同性恋的恐惧,与社会文化的不公。 3.提供社会团结。 4.贡献集体回忆。 “流行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反映文化,还是创造文化呢?”莫非认为流行文化永远不只是反映文化,它也同时会有大众化、荣耀化与魅力化的影响,这是基督徒需要留意的地方,比如:流行文化会鼓吹慾望,扭曲两性形象,将生命的解救锁定在爱情,把“成功快乐”视为生命的目标,以及暴力被过度荣耀化…….这类影响是累积性的,让世人不断重覆地接触这类价值观。所以,不要以为流行文化只是娱乐,其实在不知觉中我们可能已被说服。 她最后以约翰福音三章16-17节劝勉基督徒,面对世界与流行文化时,要学习以救赎的语言胜于以定罪的语言来回应,因为“因为上帝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

鼓励全民阅读纸本书 共读就会引起兴趣

with No Comments

纵然进入网络时代,但喜爱阅读的莫非鼓励全民阅读,并且鼓励年轻人阅读纸本书。根据脑神经专家的研究,阅读纸本书与阅读电子书的孩子在思考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他们鼓励的是阅读纸本书。 再加上,这些年来虽然一直有纸本书会消失的声音发出,但纸本书籍依然存在,反而是电子书的市场愈来愈小,就连北美亦在下降。因此,对于纸本书籍的未来,她依然十分看好。 “然而,我们也有探讨过网络阅读与纸本阅读是否可以手牵手,了解网络的欠缺,就不会全部用网络来取代纸本,就如同现在大多数是吃外卖,但不能因这种现象而把家里的烧饭给废掉一样。因为在家里吃饭,还包括了传统的传递与沟通家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就连读经,我也不赞成用手机圣经。” 同时,在美国有一个千禧世代调查,发现千禧世代的人选择纸本书多过电子书,这与大多数人的想象都不一样。美国牧者的买书阅读率也很高,而且纸本书占得比例非常大。还有,在找资料方面,电子书是永远不及纸本书的,因为电子书只会做大众阅读、卖得好的书籍;再加上,做电子书的成本太高,所以现在电子书的市场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 为了鼓励阅读,创文除了文字事奉外也致力推动阅读,并以成立读书会的方式为主,每位参加者都要读,还会设计问题,要读了书才能回答问题,而创文读的都是文学书。藉着读书会,创文走入社区读文学书,更在读书会中带人信主。 “我觉得是现代人不喜欢阅读,可有一群人共读就会引起兴趣,于是创文推共读,包括夫妻共读、亲子共读,然后牧者带同工共读。我想若牧者是个爱读书的人,将能带动会众一起阅读。”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莫非:装备牧养文字工人 以网络书苑深耕时代作者 在时代里携手,于时间里传承, 推动文字事奉,创写新的世纪

with No Comments

一个喜欢宅在家里的女子,上帝却安排她必须到处去讲课、训练他人;自认没有宣教的恩赐,但上帝的恩典够用;纵然长年需要东西半球地飞来飞去讲课,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主任莫非(原名陈惠琬)感恩自己没有认床的问题,时差的问题也不严重。 “我不喜欢出门的,以前工作的时候我都会选择留在家里,就算是做广播节目的时候,我都只是在家里书房电话连线上网做广播,做完就可以下楼洗米做饭,整个活动范围就在家里。但上帝就是如此奇妙,让我必须走出家门,飞越半个地球到大中华地区讲课,甚至讲到马来西亚来了,哈哈哈……” 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以下简称“创文”)成立于2008年,原本只是为了收学费事宜而组织一个机构,并没有很多的异象;然而,在她被推选为主任之后,她的异象开始出来,并提出了“整个神国的文字状态在哪里?”的疑问。这个问题一提出,眼光就不只放在北美,毕竟大部份华人不在北美,然后她就“看”到了大中华地区。 因为本身来自台湾的关系,她决定先对东亚进行田野调查,并预算需要用3至5年的时间来调查。2009年是她第一次进入东亚。“因为我需要先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帮助他们来认识我,双边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的关系。”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原订5年的调查,却在第2、3年就开始了事工,只因有迫切的需要。 接下来,赶着回台探望父母之际,她受邀到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做灵修分享。她分享了创文的文字事奉异象后,宇宙光总干事林治平教授听了大受感动,并要求莫非老师也要在台湾开课。 “当时我从没想到台湾也有需要,但既然如此,那就做吧,而且就取名叫“点燃文字火种”文字营。2012年,我们就在台湾办了第一届的文字营。” 台湾第一届的“点燃文字火种”文字营,香港基督教文艺社的黎海华是参加者,从而让莫非在2013年把“点燃文字火种”文字营带到香港,再通过港台的文字营,继而在2015年把“点燃文字火种”文字营带到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今年已经是第4届的文字营,而《卫理报》总编黄孟礼就趁此机会专访莫非老师,谈一谈她在文字事奉道路上的故事。 生存的基本技能 莫非坦承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港台也有需要,因为两地应该是走在前面的才对;但好在她有一颗开放的心,纵然是有压力,但还是开始了。上帝就是如此奇妙带领,每个地方都不是她靠自己去开拓,而且一个接着一个地来,马来西亚也是,都是一步步地由上帝带领。 创文刚刚成立的时候,咨询顾问苏文峰牧师给她的方向是要“深耕长耕”,不要“散打”。“散打”的意思就是到处开课,课讲完了就结束了;而深耕长耕的意思,即先选择一些据点,然后再反复地回去,与当地的文字人建立关系。目前,她在东亚就已经在7个城市设立了据点。 正因为这样,莫非不会随便开始一个据点,因开了之后就要每年回去,这样一来,她每次出来的时间就会愈来愈长,常常一出来都是15天至45天,连续开了4、5个营会,以她喜欢宅在家里的个性来说,真有些不可思议。 “但我有一颗顺服的心,看见上帝的带领,我就开始不断地出来;所以我现在最享受的就是家居生活,拖地板就让我感觉回家了,哈哈哈……” 后来,她就规定自己在美国至少要停留5个礼拜,才能再出发,这是因为不止体力需要休息,精神上也需要充电。虽然如此,她一年在家的日子依然不会超过半年。 除了在家的时间少,而且每次出来都要住不同的地方、睡不同的床,少则十几张,多则20几张;但上帝给了她这个只喜欢宅在家里的人一个恩赐,就是她并不认床,这一点就让她能够在睡眠中得到很好的休息,要知道很多人都有失眠的问题。至于时差的问题,她觉得从美国到亚洲的时差问题要比回美国的时差问题来得严重,因此她需要提早到亚洲,可是返回美国的她,就可以很快恢复,她笑言可能是她的生理时钟比较适合美国吧。 同时,她也不觉得飞机转机是件很讨厌的事,只要有本书就好了。有书在手,就算是飞机延误也不要紧,因为对她来说,这是一段完整且密集让她看书的时间。“所以我很感谢主,虽然我的宣教恩赐很有限,但还是有一两项可以生存的基本技能。” “跟得先生”相伴左右 创办10年以来,创文办过许多营会,但确切人数难以计算;再加上2016年开始了网络书苑,人数更是难以估算。网络书苑的开办就是为了莫非将来“跑不动”时而准备的,当然还包括了其他的变数。 网络书苑成立的第一年,学生就有200多个,一年有三季的课程,刚开始放上网络的课程不多,全都是她的先生在制作。“我刚开始上课时候,他就抱着一个摄影机,连我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但他就是去把我所有的课程与讲座拍摄下来,然后买了软件,儿子教他怎么去剪辑与制作。后来技术成熟了,并且也向其他专业的影视人才讨教剪辑及器材的采购,影片也就愈做愈好了。” 莫非老师另一半的名字叫杜永浩,两人育有一双儿女,两孩子如今已经20余岁。杜老师在大学时就读社会系,拥有人文背景,可是去了美国以后为了生存而转行电脑业,也从事医院与医疗保险的工作。曾经有位神父告诉他,“姑苏城外寒山寺”如改成了“姑苏城外天主堂”,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必须要让信仰落实到文化层次的原因。而他在大学时期就领受了这个异象,但他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一直到他认识了被呼召进入文字事奉的莫非。 “那时我蒙呼召要讲文字,而他看到的是文化;我之所以进入‘文化’这一块,也是受他的影响,因为文字不能脱离文化。如果说我们只尊重写自己的东西,而不了解文化的趋势,你根本是融不进去,其实我受他的影响很大。” 杜老师目前也是创文中的一员,甚至是创文的开国功臣之一。由于他们的教会缺乏牧者,而毕业于神学院最久的莫非便投身牧会,并且兴致冲冲充满异象;但杜老师及时把她拉出来,提醒她牧养教会并不缺“莫非”,但文字事奉如果没有了莫非,就会出了一个大洞。于是,2007年,也就是莫非老师50岁生日时,他送她去参加一个在科罗拉多山上举行的基督教作家大会。在这里,莫非老师经过了祷告,再次确认她的呼召,并看见文字一定要组织起来成为社群,后来才有了“创文”的创办。 于是,她下了山以后就找苏文安牧师商讨此事,因为他曾提出想在美国西岸成立一个关于文字事奉的组织,但大家迟迟没有行动。所以她那时候下了山马上就找苏牧师,再加上原本写作团契的契友们。这,就是创文的雏形。 “其实我根本没有想过要当领袖,但苏文安牧师强调机构一定要有领袖,所以他们就把我推出来当领袖。还记得那时我先生下班回来,我告诉他此事,他就说了一句,‘早知道不要成立创文了’哈哈哈……因为我俩都是老么,老么的个性就是不喜欢做主的。可是后来我顺服了,异象也就出来了。”如今,杜老师每次都会随着莫非老师到东亚,陪伴在她左右,实行“跟得先生”的政策。 装备牧养文字工人 她表示,创文的异象不只是推动文字事奉;所以在这10年来,创文从刚开始推动文字事奉异象,到后来是装备牧养文字工人,再到这几年是创建文字社群,开创网上咖啡屋来连接所有的文人。而这个社群的彼此关系要走深,同时还有个健全的点评文化,让彼此将作品“放”进来;大家点评的语言是不伤人,反要建造人,可以真正帮助人的。 目前,创文拥有20几个义工,都在创文义务工作了10年;只有在今年开始,有1位处理行政与账目的半职工,还有一个全职工在东亚。 每一年,创文从各种大小营会、网上网下,可以接触到1000多人。可是,以她的经验来说,从呼召到写出文章来,是一段过程。所以等一个人的笔,从不会写到会写,然后写出强壮的、自己的声音,可能需要10年或20年的时间。当然,创文也看到有些学生得奖或出书,但比例不多。 “在时代里携手,于时间里传承,推动文字事奉,创写新的世纪”这四句话是创文的异象,但莫非老师笑说这是秀才写的,因她从来没有想过为了这四句,要跑得这么多地方。她说,纸上谈兵的语气可以很大,但要把它落实,实际上就很辛苦了。 “我觉得异象只有更扩大。当初写是一个平面,现在是立体的。实际跑起来了以后,才会知道上帝的心意原来是如此,我想这应该是吸引我和我团队的因素。我为什么取名叫‘创世纪’呢?就是我们是专业推动基督教文字事奉的第一家机构。因此,我跟他们说,在历史里面,你不管做多少,做好或坏,怎么样都会留下足迹。因为没有其他人做,就只有我们在这里推动,在这里努力。” 莫非老师说,她的团队都是一把好笔,每个人都会写。可他们参与创文是为了成全他人的笔,把自己创作的时间拨出来,写代祷信、写公关信,牧养这些学生,因为“网上咖啡屋”全是靠文字。 “他们用文字帮这些学生祷告,用文字来牧养他们,全是一种成全。我跟他们说,在这个时代里不能靠一两个好笔,必须携手,我们必须要带领更多的“笔”出来,有同样的异象。” 网络书苑将成趋势 莫非强调,创文有个很重要的精神,就是“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所以,创文很看重学生生命的造就跟牧养。莫非老师的团队就变成小牧者,所带出的都是有价值的语言、牧养的语言、安慰的语言和祷告的语言。 在她看来,愿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领袖其实是一个对自己的看法,上帝可能给了我们领袖的托付,我看自己不像领袖,却已经在做领袖的事,那就要调整自我的形象,把自己视为领袖。 “所以,这些年我选了一些领袖课程,学回来就教同工,因为我们是团队,要携手同行直到见主面。同时,他们也是我的属灵后盾,每次出来,他们都为我祷告,并为营会的每一个学生提名祷告。我们也是个祷告的团队,每星期二就是我们禁食祷告的时间。我们更是一个跨宗派的团队,没有办公室,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团队散居各地,有美国的,也有加拿大的;但他们就是非常地委身,而这种的委身就是一种异象。” 创文走过了第一个10年,在未来的10年,她直言,网络化是一个确认的走向。网络书苑将会慢慢地取代现今的“跑码头”方式,而且新一代的文字牧者会出现。 她认为,创文想要留在这个大地上的所谓“传奇”,就是创文所创出来的一个健全的文人服事文化,像“网络咖啡屋”今年推出来主题是“深耕作者灵魂”。在这个主题下,每个月都有专题讨论,从作者的特殊、精神、体质把所有的问题全部提出来去面对,如“是明星还是仆人?”、“是完美还是卓越?”、“如何优雅地接受批评?”及“既生瑜,何生亮?”等等,希望通过这些主题的探讨,深耕他们的灵魂。因此,创文在下一个10年,还会在深耕作者灵魂上更深入地去探讨。 每个人都有故事 除了全民阅读,创文也在推动全民书写。初期的创文主要是培养精英,但莫非老师的看见却不一样,她认为每个人都有故事,但欠缺语言;所以创文的异象之一是帮助所有的基督徒找回文字语言。 … Read More

征稿

with No Comments

“恩典大大小小,主的恩典从头到脚……。”生活中处处有恩典。欢迎您藉着文字来与我们分享,您与上帝恩典相遇的故事! 字数:2000字以内 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 来稿(己打字的文档)敬请电邮至scaccmm@gmail.com,并注明真实姓名、电话与所属堂会。谢谢! 《灵修日程》读者心得 这是一份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灵修读物! 这是一份不分国家与种族、不分宗派的灵修读物! 这是一份用33种语文,分76种版本的灵修读物! 您是其中一位使用者吗? 如果在灵修路上,《灵修日程》(UPPER ROOM)是您的属灵良伴,陪您走过灵程的高山低谷;欢迎您藉着文字与我们分享,让我们同得灵修的好处!   字数:700字以内   敬请将来稿(请以文档方式)电邮至scaccmm@gmail.com,并注明真实姓名、电话与所属堂会,同时附上个人近照一张。 每期一句 “因为上帝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 ”(约翰福音三17)

为国家守望祷告

with No Comments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抓鼠有感:有用“心”包装吗?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现在流行网路购物,物品不但从近处,也有从远处寄来的。在过去收货的经验里,有两家寄来的货品包装,让我感到相当意外。 一家是我经常光顾的网路书店,订的书多从台湾海运寄抵西马,随后再由当地书店员工打包邮寄至诗巫。我第一次收到时,拆除外层盒子,打开,就见到书本摆在正中央,以气泡袋妥妥当当地包住。为了防撞,书店还另外用气泡条将旁边缝隙塞得实实的,以免运送过程中,颠来倒去,将书给折了。想起另一家的书店曾邮寄来的书,因为包裹不严实,书角都拆皱了,心疼不已! 前不久,从某购物网站订了罐豆粉,一打开也是被店家的细心惊了一下。店家将纸箱裁成一段长方形,然后再在其上割出一条条细线(却不割断,辅以胶带固定),绕着圆形的罐子包裹起来,这样可防止圆罐在寄运过程被挤压而变形。 这两样包装,不一定与美观有关;但用心的包装,比美的包装更打动我的心——我甚至可以从中想像,书店店员是如何谨慎地将书本塞入气泡袋,再将四角封好,小心翼翼地放入盒中,封箱;也能感受到店家是怎样一刀一刀耐心地裁割纸箱,再将罐子包好。这不但是出于责任感,更是他们对于客户的看重;是他们的足够细心与贴心,让我可以收到完美无缺的商品,也同样有种被尊重的愉悦。 适合的“语言包装 我们写文章,同样也需要经过适当、适合的“语言包装”,才能让读者(特别是非信徒)读的时候,心有所感,得以进入他们内心深处,与他们的心灵展开对话。 今年四月下旬,美国基督教资深文字工作者莫非老师第四度来诗巫主持文字营;作为主筹单位的同工,连续四年都在她的课堂上反覆提到三句话:“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 的确,一篇文章要真正能触动人心,需要让对方感受到作者笔后蕴藏的真诚;即使是语重心长的诚实话,若不是下笔之人出于真心的爱与怜悯,读者或许非但不能领受,反而心生抗拒。因为文字很奇妙,一个人到底是真心实意地出于爱,还是自诩身正影不斜的苛责低看,读者总能从字里行间里读出个一二。 莫非老师有一句提醒深入我心,她引用约翰福音三17:“因为上帝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这才是上帝的心意。我们下笔不是总想着要定别人的罪,乃是希望用诸般的智慧(文字)将人领到上帝的面前。 我们的文章有用“心”包装吗?它能打动人心吗?

1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