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4年基督教教育部部员

with No Comments

2021主日学主日特辑 主席:萧瑜瑾 副主席:关彩英 文书:郑己品 财政:黄传瀚 查账:林毖志 主日学组(正):余婉宁 主日学组(副):林汉琪 校园组(正):王振平 校园组(副):林慈彬 团契联络组(正):詹丽妃 团契联络组(副):黄声忠 信徒栽培组(正):刘丽幼 信徒栽培组(副):关彩英

失落的世代:是谁失落了?

with No Comments

2021主日学主日特辑 文:萧瑜瑾(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基督教教育部主席) “亚洲富豪最怕富不过三代”,华人也有句话说“富不过三代”,那基督教信仰传承是否也存在着“信不过三代”的危机呢? 宗教改革带给欧美社会信仰复兴,但数据似乎显示基督教信仰传承往往断断续续。以美国为例,目前年龄18至22岁之间的“千禧一代”中超过三分之二没有宗教信仰。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们的先贤从福州来到砂州(1901年至今)120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从起初虔诚信仰的垦民,至今已经进入第3、4代了。我们先祖的信心延续超过3代了吗?若有,我们感谢赞美主!这是美好的见证。若是已经开始摇摇欲坠,我们要提高警惕了! 在约书亚记的记载中,我们看见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渡过约旦河,开始占领迦南地。在约书亚记的第廿四章,约书亚说:“我和我家必定事奉耶和华!”,以色列领袖、民众都同声说“我们必事奉耶和华!”难道以色列人就从此过着童话般幸福快乐的日子了吗? 当我们的先辈从福建(福州)来到砂州,落地生根,找到了安身之处,是不是也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了呢? 一、那世代的人:事奉耶和华 以色列民来到迦南地,争战之后,接下来就是生活了。可想而知,他们初入这块宝地,必然忙着适应当地的环境生活,建立家园。约书亚带领进入迦南地这一代人,是事奉耶和华的一代。他们有丰富的信仰经验,是在旷野长大,经历过许多苦难,听见、看见,也亲身经历了上帝奇妙的作为与恩典,最终跟随约书亚渡过约旦河,征服迦南地,并在迦南地定居下来。 圣经如此提到:“那些见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长老还在的时候,百姓都事奉耶和华。”(士二7)因此,虽然他们要适应环境、为生活忙碌,他们依然能够忠诚事奉耶和华。他们不只是知道,更是亲身经历耶和华的大能作为,所以甘心降服和敬畏耶和华。上帝不只是救赎他们,更是不断地保护看顾,供应他们的需要。 身为现代的基督徒,我们认识了上帝的救恩,以及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界的福音,就像当初我们的先辈从中国福建省来到诗巫,他们带着福音和上帝的话来到这里落地生根,蒙神恩佑,建立家园。 二、别的世代:不知道耶和华 “那世代的人也都归了自己的列祖。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耶和华,也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士二10)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对比,圣经用“别的世代……不知道耶和华,不知道耶和华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来形容这所谓“别的世代”,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安居乐业后的新生代。 他们或许是在迦南地出生的第一代,也可能是进迦南时还未成年的一代。他们享受了先辈艰苦奋斗的成果,居住在流奶与蜜的应许地,再也没有战争与漂泊的生活。同时,他们又承受了先辈从上帝那里所领受上帝的圣言与会幕的敬拜。他们理当成为最幸福、最敬虔、最懂得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的一代。 可是,圣经却说他们是“不知道耶和华”的。他们离弃上帝,去拜迦南人的偶像巴力和亚斯她录,惹耶和华发怒。他们的祖父在摩西带领下出了埃及,并在旷野漂流四十年,曾亲眼看到上帝无数的作为,亲耳听见上帝向他们说话,又亲身经历了上帝的大能与拯救。然而,他们却成为叛逆不信,离弃耶和华的一代!这是极其可惜,又可怕的一种现象。 以色列新生代对耶和华真神的信仰经验是肤浅的,或许他们知道先辈是事奉耶和华的,也看到这些长辈们进行的宗教仪式,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的经历(与上帝的关系),他们知道却不认识耶和华。这是很可悲的,他们失去了最宝贵的信仰。 也许,他们是失落的下一代,但到底是谁失落了? 三、失落的世代:是谁失落了? 从以色列这一部分的历史,似乎“信不过三代”被验证了。 以色列人从出埃及那一代开始计算的话,他们在旷野漂流40年,约书亚带领进入迦南地战争在历经多年,他们安顿生活一直到新的一代起来,所历经的时间距离出埃及差不多是百年。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在百年之后失落了?而且是近四百年(士师时代)的失落。 他们到底失落了什么? 1.失落了:在真理中,传承的权柄 摩西在申命记十一7说:“惟有你们亲眼看见耶和华所做的一切大事”,意思是你们这些清楚知道上帝的管教、威严和大能,也知道上帝如此爱你们,请你们好好地爱上帝。然后将这一份爱告诉儿女,教导他们,让他们能明白,并体会上帝的爱和大能,这是身为父母/家长的属灵传承之权柄! 当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他所带给他们的不只是言语的传递和教导,更是他自己一生爱上帝、顺服上帝的榜样。在约书亚辉煌战果之下,是他对耶和华深刻的忠诚,以及他所拥有与摩西同样美好的品德。约书亚还在世时,以色列人都忠于耶和华,由此可见约书亚所发挥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跟随约书亚那一代的长老,也是忠于耶和华。也许,他们以为只要带着孩子、孙儿们,一起献祭,让儿孙看看其中的敬拜礼仪,他们自然而然就懂得敬畏耶和华。但万万没想到,他们不只是失去下一代,他们这世代更是失落了信仰的传承!他们失去的是上帝给他们教养儿女认识真理、敬畏上帝的权柄。 所以,以色列先失去的不是这不认识耶和华的世代,而是在真理中传承的权柄。 我们是不是也处在同样的光景呢?为了地上的生活、产业、忙碌不停,以至于忘了传承信仰给下一代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权柄。我们是不是提供了下一代宗教礼仪的经验,却忘了让他们经历与上帝亲密关系的经验?当你带孩子来主日学,你期待他能从此成为属灵的人,懂得爱上帝。可是,他却在生活中看不到一位爱上帝的父母之榜样。今天很多基督徒父母把属灵的权柄丢掉,抓住了世界的价值观来教导孩子,却不亲自教导孩子认识上帝。 我们拥有从上帝而来的权柄,就要在生活中随时教导,谈论上帝的话(不只是主日的时候),让他们认识上帝的话,认识上帝是谁,更认识到上帝是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神。 我们之所以会失去权柄,是因为没有敬畏上帝。这是第二个原因: 2.失落了:敬畏神,全然的顺服 上帝吩咐摩西、约书亚,要以色列人将迦南居民除灭,因为他们当中的恶俗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但以色列人却没有听从。这一步走差了,以后的妥协就随着跟进:与迦南人结盟(士二2),拜他们的偶像(士二11-13、三6-7),离弃上帝(士二12-13),与迦南人通婚(士三6)。 在迦南地的新生代,虽然经历过上帝的保守带领,却在存有外族文化宗教和迦南文明的环境长大,也失去真实信仰的传承,他们就很容易受到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以色列人没有赶出当地的居民,对大环境妥协,看上去好像是上一代人的事,但后来的世代都承受着没有赶出仇敌所带来的后果。 以色列人不但没有将敌人灭绝,也没有切实执行家庭宗教教育,把纯正的信仰传给下一代,属灵破口裂得更大。信仰既没有定根于生活中,以色列人就这样一步一步踏入罪的网罗,在罪中堕落了。 我们今天的光景跟以色列民一样。活在这个世代里,世界给上帝儿女们的吸引是同一个原则:既方便,又舒适,且不困难,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一旦我们对世界妥协,我们就预备把下一代交出来,成为世界的俘虏。这正是以色列历史中真实的经历,也是给我们的警惕! 你我可以很殷勤事奉、来教会、奉献,但却没有对下一代付上该有的属灵责任,在生命中不尊主为大,没有在每一天活出信仰的榜样,这个选择的后果不只是会落在我们自己身上,也会落在我们下一代身上。他们失去的是对上帝的信靠,信仰的基石;而我们失去的是许多的世代。 当看见且经历过上帝爱和恩典的这一代失落了属灵责任,那我们的下一代就失落了信仰! 3.失落了:真实经历,对神的认识 当以色列民失落了对上帝全然的顺服,新一代对耶和华真神的信仰经验几乎就等于“零”。爸爸妈妈所活出的信仰是“阿郎阿郎”的,是能够妥协的信仰。一方面带领他们敬拜上帝(礼仪),另一方面却没有全然顺服上帝的命令。那看在孩子的眼里,只会认为敬拜上帝只不过是生活的其中一个部分,甚至只是其中一个选择罢了! 他们的信仰已变成了传统,而没有真实的意义。传统性的宗教信仰是没有意义,缺乏委身,没有个人经历和关系,是经不起考验与挑战的。虽然新一代的以色列人,他们有宗教信仰,也参与宗教活动,如守安息日、献祭、守节期、甚至奉献等等;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和外邦人拜偶像似乎没有多大的差别。因此,他们可以轻易地放弃了祖宗的信仰,跟随外邦人去拜偶像。他们拥有的可能只是敬拜的礼仪,却不认识上帝,更不用说与上帝有个人真实的关系。 原来以色列人失落的不只是士师记记载的那个世代,而是在上一代就已经失落了!他们失落了在真理中教导的权柄,失落了敬畏上帝的全然顺服,以至于新世代不认识耶和华! … Read More

《荒野中的正义》洛阳纸贵

with No Comments

时事回应 @晖(诗巫卫斯理华语堂) 前总检察长丹斯里汤米●汤姆斯的自传《我的故事——荒野中的正义》(My Story: Justice in the Wilderness)洛阳纸贵,甫上架三天便被读者抢购一空,宣告断货,刷新了本地书市的记录。这罕见的现象,是何种原因使然,颇值得玩味。 汤姆斯拥有法律与经济学的专业背景,精通宪法,享誉本国及国际法律界。在其长达逾四十年的律师生涯中,曾经处理多宗有关宪法的重大案件,包括1988年大马爆发司法危机,六名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法官被勒令休假,随后最高法院主席敦沙列阿巴斯(Tun Salleh Abas)遭革職,湯姆斯成為了他的代表律師。2018年6月4日,他受委出任大马总检察长一职,在他任内将涉及一马发展公司(1-MDB)案件者提控上庭,成功为国家追讨回计数十亿令吉遭亏空的款项。 湯姆斯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曾就社会、法律、经济、政治议题发表他的独到见解。他嫉恶如仇,不管是法官、朋友,或下属,只要是违规犯法,必严词厉色斥责。他尊重人权,曾经无偿帮助贫苦人家打官司,也乐意给予实习律师在薪酬方面与正式员工相同的待遇。 在作者还未撰写自传之前,曾经出版兩本書籍,分別是《除了法律》(Anything But the Law [Essays on Politics & Economics]),以及《滥权》(Abuse of Power [Selected Works on the Law and Constitution])这两本著作于2016年同步发行,汇集了他34年来所撰写的文章,內容涵盖联邦宪法、法律、政治与经济,获得业界与广大读者群的好评。 此番作者的自传面世,受到读者热捧,与此同时也在政坛掀起千层浪,人性的光辉、丑陋和弱点也一览无遗在世人面前。汤姆斯作为本国屈指可数的法律界翘楚,其知识渊博、头脑清晰、洞察力强受到大众垂青,或可说明其著作之所以炙手可热。同一本著作,有人额手称庆,有人欲加封杀,只因光明和黑暗是互不相容的。 照顾人民全面福祉 希盟政府上台不过短短的二十一个月,于2020年2月24日突然宣告垮台,至今还是罗生门,因为当事人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汤姆斯作为时任总检察长——政府的首席法律顾问,当希盟政府面临“被推翻的危机”时,照理政府最高当局应寻求其法律观点。但事实是,总检察只能从第三方得悉首相呈辞的讯息,而希盟成员党的内阁成员也被蒙在鼓里,这对一个联合政府来讲,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正义》一书对还原历史真相提供线索,而希盟政府的垮台是否是一桩政治自杀与彻头彻尾对希盟的背叛也呼之欲出。 当前马来西亚正处在政局不稳、疫情失控和经济衰退的三重危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义》一书也义正词严地指出,在抗击疫情或复苏经济任选一是错误的选择(false choice),因为政府的职责是照顾人民全面的福祉,施行“良好治理(governance)。 诚如书名,作者不卑不亢,无畏无惧就事论事,无非是在正义奄奄一息的世界中,给人类带来一丝光明、希望和正能量。如果连这卑微的心愿在此时此地也算一种奢侈,不免让人为正义缺席而感到悲哀!

约翰卫斯理与基督教教育 从小开始,从家开始

with No Comments

纸上神学院 @陈秀金(牧师/诗巫卫理神学院讲师) 虽然约翰卫斯理主要是一位奋兴家与传道人,但是他也很有智慧地融合传道与教育来达致他的目的。教育,特别是基督教教育并不是他传道的结果,乃是他传道使命的一部分。约翰卫斯理从小在家里就受到非常严谨的家庭教育,其中包括宗教教育。因此,从他的讲章中我们了解到,后来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传道之外他也非常强调基督教教育的重要。 从家庭开始 首先,约翰卫斯理认为基督教教育必须从小开始,及从家庭开始。在他的讲章“谈家庭宗教”中,他明确地对父母说“你应该特别努力教导你的孩子们,尽早、简单、时常及有耐心地教导。”1 “尽早教导他们”,就是当孩子们能够走路或者说话时,当他们开始明白事情及会思想时,以及当他们能够被教导时,就要在家里开始基督教教育了。他说:“圣经、理性和经验联合证明,人性的腐败比我们的教导会更早发生;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愈早采取一切痛苦和护理来抵制这种腐败。”2 当卫斯理指示父母们如何教导他们的孩子们时,他也鼓励他们要祷告,并且强调只有上帝能够开启孩子们的理解力及实践父母的教导。3 第二方面,约翰卫斯理认为基督教教育必须强调纪律的操练。他对纪律的看法是“要医治自我意志(self-will)的疾病。这是宗教教育的基础,因为真正的宗教是按着上帝的旨意来处置我们的生命,不是按着我们自己的意志。”4 在他的讲章〈谈儿童教育〉,卫斯理阐述纪律的目的。他说,“为了要更清楚我们应该如何训练儿童,让我们思考什么是他的人性的疾病?”5然后,他就列出这些人性的弱点,包括无神论、骄傲、爱世界、愤怒、及远离真理。他强调应该以纪律来应对这一切。这种个人纪律和属灵的降服,在实践上成为卫斯理的基督教教育策略中不可少的部分,不只是针对儿童,也同时针对成年人。 然而,约翰卫斯理的纪律也是“爱的纪律”,因为他也说,“……真正慈祥的父母,就是早晚及一整天都提醒你的孩子们要‘在爱里生活,基督也爱我们,为我们牺牲祂自己’;紧记一点,‘上帝是爱;那住在爱里的人,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6 回应“预设恩典” 第三方面,恩典之道。约翰卫斯理的基督教教育观念也是基于他的神学观。他相信人类的堕落,无论成人与儿童,按人性来说,都已经失落了属神性与道德的形象,也因此与上帝隔绝了。所以,成年人与儿童都需要悔改,信靠主耶稣基督为救主而受洗,得到上帝的救赎。 在他的讲章有关圣经所讲解的救赎之道中,他很清楚地讲解这救赎是完全基于上帝的恩典。他解释“恩典”为“上帝的丰盛或喜悦;人不配得的喜悦……等等”。卫理公会法规定义“恩典”为“一个人在生命中透过圣灵经历不配得,无功劳的,但却是上帝的爱的行动……恩典不是上帝给我们与世界的一件礼物,乃是上帝的同在产生了创造、医治、饶恕、修复与更新人心,群体与所有的创造。换言之,何处上帝临在,何处就有恩典。” 卫斯理描述恩典的三种表达,清楚讲解要在生活中完全回应上帝的创造、医治、修复与更新的作为的不同重点。恩典的三种表达就是:“预设恩典”、“称义恩典”与“成圣恩典”。基督教教育就是其中一个上帝所使用的管道,促使人可以经历及回应这完全恩典。 因此,上帝的话语透过家庭与教会里的基督教教育及传道,儿童和成年人就有机会经历与回应“预设恩典”。当一个人愿意回应上帝的救赎之道,悔改及信靠主耶稣基督为个人的救主时,那一刻他就经历与回应“称义恩典”,被上帝称为义了。这“称义恩典”产生人的内在生命的改变,特别是成年人。这内在称义的生命会继续改变与成长,则是需要“成圣恩典”;因此,基督徒(包括成年人与儿童)都需要许多管道来经历与回应神所赐予“成圣恩典”,特别是透过基督教教育,以致生命成长与成圣。换言之,基督教教育不只是儿童时期的事工,乃是每一个年龄层都需要的事工,能促使人一生经历与回应神的恩典。 强调纪律的操练 总之,约翰卫斯理怎么看基督教教育?他认为基督教教育是整个传道使命的一部分,而且必须从家里开始,尽早开始。基督教教育必须强调纪律的操练,就是愿意放弃自我意志,转而按着上帝的旨意来处置我们的生命,特别是生命中的罪性与软弱。 其实,上帝的旨意是恩典的旨意,因为根据约翰卫斯理的神学观,上帝的同在就是恩典。所以,基督教教育是一个管道,让男女老少无论是在家庭里,或教会里,或其他场所能够透过神的话语与圣灵的帮助,经历上帝的同在及回应上帝的恩典。这就达致基督教教育的目的,引导人认识主耶稣基督,信靠祂为个人的救主,及属灵生命继续成长与成圣,迈向成熟成为主耶稣基督的门徒。 注解: 1 这篇讲章的英文题目为“On Family Religion”Sermon 94,取自The Works of John Wesley, Vol. 3,1986, edited by Albert C. Outler, p.340. 2 原文为:Scripture, reason, and … Read More

从约珥书中思考灾难的意义

with No Comments

牧者耕心 讲员:冯佳伟牧师 日期:2021年1月24日 讲台:民都鲁恩光堂 经文:约珥书 讲题:耶和华的日子将来到 整理:可菁 先知约珥在《约珥书》里所记载的蝗灾及其对应,于今日我们的现状有极大的借鉴之处。故详究其故,盼上帝的话语继续坚固我们。 首先,《约珥书》所记载的蝗灾破坏之严重,与今日的疫情所带来的恐慌和担忧相似(可详细查看约珥书一章6-12节中所记载有关蝗灾所带来的破坏)。灾情当前,先知受感呼吁祭司带领全民办严肃会和禁食: “祭司啊,你们当腰束麻布痛哭;伺候祭坛的啊,你们要哀号;事奉我神的啊,你们要来披上麻布过夜,因为素祭和奠祭从你们神的殿中断绝了。你们要分定禁食的日子,宣告严肃会,招聚长老和国中的一切居民到耶和华——你们神的殿,向耶和华哀求。”(一14) 让世人晓得上主的公义 感谢圣灵奇妙的工作。感动先知约珥的圣灵,今日继续感动刘会明会督和会友事工部。在1月24日这一天紧急呼吁砂华人年议会的会友从早晨8点30分至晚间8点30分,一同以禁食和持续的祷告守望,好将我们的眼光从灾难中转向上帝,谦卑悔改,并求上帝赦免和怜悯我们的国家、家庭等。正如先知约珥所说:“你们要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归向耶和华——你们的神”(二13)。 这也是先知约珥呼吁设立严肃会和禁食的目的。因为严肃会一般只在赎罪日当天进行。这一天,大祭司要将以色列全家的罪都归在一只代罪羔羊上,好让他们的罪得以赦免。所以先知在蝗灾中要求举办严肃会,因为他知道这灾难是因罪而起(地因亚当受了咒诅,见创三17),而我们也要为自己所犯的罪受审判。因此上帝也让灾难成为祂的工具,让世人晓得上主的公义。在《约珥书》的第二章的预言诗中,先知再次以蝗灾为象征,描述了“耶和华的日子”时那更加可怕的蝗灾来审判这地,没有人能当得起。 “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谁能当得起呢?”(二12下) 末后“大灾难”的预演 因此《约珥书》在这里向我们启示了灾难的另一层意义,那就是现时的每一场灾难,都是那末后“大灾难”的预演。这包括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疫情也是一场预演。因为在末后“耶和华的日子”来到时,将要有比这更可怕的疫情出现,是没有人能当得起的。所以现在所面对的疫情,就是上主给我们的提醒,要我们赶快悔改求告耶和华的名,好让自己可以在”耶和华的日子”来到时得获拯救。 所以圣灵也在《约珥书》里也埋下了福音的种子。因为赎罪日严肃会时,作为赦免必须献祭的代罪羊,上主已经为我们预备了。道成肉身的上帝,无罪的主耶稣却代替了世人所有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还清了我们所有的罪债,并且三日后复活了。 弟兄姐妹,你若信福音,这福音的大能和盼望,将使你在这疫情中得安慰的力量。因为在《约珥书》中,上主在灾难中应许祂要赐给你们合宜的秋雨(合宜的恩典)来帮助你。我们必要被圣灵浇灌,在这灾难中“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年人要做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二28-29),我们要更深经历圣灵的同在和带领,我们必在这灾难中得救。 “那时候,凡求告耶和华之名的人都必得救,因为在锡安山,在耶路撒冷城,必有逃脱灾难的人,耶和华所呼召的人必幸存下来,正如耶和华所言。”( 二32,现代中文译本)

从基督教信仰谈代孕

with No Comments

阿尧面子说@刘世尧(牧师/诗巫卫理神学院讲师)【thomasngiu@yahoo.com,欢迎交流】 问:牧师,最近看到一则娱乐新闻,说中国一女星找人代孕。其实,近年来全球代孕事件越来越多,这也一直是个值得关注且颇具争议的伦理议题。可否请牧师从信仰角度来谈一谈代孕这件事? 即使从基督教信仰和神学角度来看,也会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圣经含有多个代孕个案。例如:1.童贞女马利亚是上帝的“代孕母”,代孕生下主耶稣(马太福音一章、路加福音一章)。2.女仆夏甲成了亚伯兰妻子撒莱的“代孕母”,为亚伯兰夫妇生下第一个儿子,以实玛利(创世记十六章)。3.利亚和拉结各找侍婢悉帕和辟拉,作雅各的妾,为她们“代孕”,生子在她们膝下。结果拉结的婢女生了但和拿弗他利。利亚的女仆则生了迦得与亚设(创世记三十章)。以上的三个案例能否成为依据,来支持今天生殖科技所营造的代孕呢?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可以,但进一步深思时,会发现一些重要的不同之处。1.马利亚受圣灵感孕,生下道成肉身的耶稣,不涉及任何人的卵子和精子,更不牵涉 “他精”。2.夏甲“代孕”,是在成为亚伯兰的妾之后发生。今天的代孕母没有和委托夫妻有婚姻关系。再说,上帝其实并不喜悦亚伯兰纳妾生子的行动,此举也为亚伯兰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带来许多张力和问题。亚伯兰和撒莱是在小信的软弱中作了这件事。3.利亚和拉结也是把女仆给丈夫为妾之后,才有“代孕”发生。正如上面第2点说的,立妾生子并不是上帝所喜悦的途径。圣经有这类个案和叙述,并不代表圣经认可这种传统“代孕”作法。因此,以上三个圣经个案,不能直接支持今天生殖科技所开拓的代孕技术。其实,基督教信仰绝不反对生殖科技 (如:夫精人工授精,还有夫妻体外受精,通称试管婴儿的成就),创意和智慧都是人有造物主荣美形象的一部分。但是,生殖科技成就(雇用)代孕母一事实需三思。例如: 1.孩子的妈妈到底是谁?是遗传上的,还是怀孕的,或是养育孩子的那一位?孩子是属于谁的,在法律上,道德上,情感上?(参考美国1986年的Baby M代理孕母案例)。2.若代孕母在代孕过程患上某种疾病,导致孩子出状况有残缺,委托人是否会无私接纳收下,还是“退货”?3.长期来看,社会的价值观会被扭曲吗?孩子变商品,代孕生子变专业,生殖变商业化,精子有不同钱格,生产与婚姻的亲密关系没了? 生殖是婚姻之约中发生我想,基督教信仰的三个重要神学,能对时下的代孕母议题提供“脚前的灯”。1.创造论中的人类生殖神学:创世记显示,造物主赐人类三大恩惠,一是人拥有上帝的形象(如理智、意志、情感、仁爱、公义、良善);二是人有特权代理管治受造界;三是男人与女人可享受快乐的婚姻关系(这包含一男一女成为夫妻的圣约,以及在这约中可享受的亲蜜性爱,怀孕之福,与生儿育女之乐)。以上述第三个恩惠作视角,来看现代雇用代孕母生子一事,显然,它不符合造物主所设立的生殖轨道。上帝对人类生殖的旨意底线,是它在婚姻之约中发生,不涉及他人的精子、卵子、子宫。基督教伦理学家罗秉祥博士指出,“只要是在‘生儿育女在婚姻关系中进行’这个范围内,不牵涉婚姻以外的第三者,利用科学辅助人工受孕技术来克服夫妻的不孕,通常都是可以的。”(参:《黑白分明——基督教伦理纵横谈》,香港:宣道出版社,1994,109)2.受托神学:基督徒相信,“万物都从上帝而来,我们把从上帝而得的献给上帝”(代上廿九14)。儿女也是从上帝而来的礼物,父母受托教养他们,要把他们献给上帝作贵重的器皿,完成神圣的福音与文化使命。因此,我们婚后若有儿女,就任重道远,要负责培育他们给上帝使用,将来更要为此向上帝交账。若婚后没有儿女(甚至经过夫精人工授精或采用试管婴儿技术之后仍无孩子),我们就坦然相信,上帝另有托付,万事互相效力,不怨天尤人或忧伤心碎。这另有托付可以是上帝呼召我们投入的事奉和社会关怀工作,我们像天使传爱,使许多孤苦的人感受主耶稣的无私大爱。3.救赎论中的领养神学:圣经启示,自从始祖犯罪堕落之后,尊贵的人沦为“罪人”、“魔鬼的儿女”、悖逆之子、可怒之子(罗三23、五12;弗二1-3;约壹三8-10)。但上帝的独生子,主耶稣基督降世为人,舍己作万人的赎价(提前二1-6;约壹二1-)。因此,诚心悔罪信耶稣的人,就得上帝的宽恕,获“上帝儿女”的名分,能称呼上帝为“阿爸!父!”(弗一5;约一12;罗八14-17)。这儿女的名分,在新约圣经背景里,是在“领养”的概念下来理解的。所以,英文圣经将罗马书八15节的“儿子的心”,翻译成“the spirit of adoption”;意思就是,那不配的罪人,本乎恩(借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圣灵的引导),因着信,被“领养”成上帝的孩子。在新约圣经的时代,“领养”是一件尊荣的事,被“领养”的孩子与亲生儿子同为“后嗣”,承受产业(参:F. F. Bruce, Romans: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3, 165-66)。在这神圣“领养”神学的亮光下,基督徒(不育)夫妇今天也可以领养不幸的婴孩和孤儿,给他们一个温馨的基督化家庭生活,让他们尝到天父恩慈的滋味,不止今生有家,将来还有一个永恒的天家!在我牧会期间,有一对爱主的夫妻,婚后多年不育。经过认真祷告之后,他们决定以合法管道,透过一个教会组织的安排,领养一个儿子(欲知这管道,请参:http://www.prolifegroupkuching.org/app/sites/prolife/)。出人意外的是,领养这儿子不久之后,太太就怀孕了,后来生个一位女儿!哥妹俩感情很好,妹妹也从小知道哥哥是领养的。他们一家人在基督的爱里一起成长和事奉主,实在感恩!简言之,回到圣经的生殖、受托与领养神学,关乎代孕母的争议便有答案、安慰、出路。

圣灰日(Ash Wednesday)灵性之操练

with No Comments

与主同行@黄钦钗(诗巫爱民堂主理牧师) 那一年,在台湾,参加了天主教堂“圣灰日”礼拜,那是一个特别及无法遗忘的属灵经历。圣堂的灯光昏暗,信徒们虔诚安静坐着默默祷告,神父带领读经与简短的分享,接着,就是领受圣灰仪式;成人与小孩,都以最严肃的态度走到圣台前,神父将祝圣过的灰烬,在每一个人的额头上,画上一个十字架。我带着沉重的步伐与心情走到台前,当神父将灰烬涂抹在我的额头,并宣布说:“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顿时,我激动地流下眼泪。我被提醒自己只不过是尘土——我会有死亡的一天、我觉察自己的软弱、过犯以及破裂的关系等……我需要上帝的怜悯、恩典与救赎……。 生命是有限的大斋期(Lent)是由“圣灰日”(Ash Wednesday)开始。圣灰日又称“大斋首日”(First Day of Lent),是基督教教会年历的大斋期之起始日。根据传统教会惯例,把前一年的“棕树主日”所使用的棕榈叶烧成灰,祝圣之后,在圣灰日礼拜,在信徒额头上以这个灰烬画上一个十字架,以提醒上帝是用尘土造人,然后祂将灵吹进人的鼻孔,他们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世纪二7)。圣灰日讲述上帝的创造、人生命之短暂以及耶稣基督之救恩。圣灰日礼拜涂灰仪式是邀请信徒思考人类真正的身份、生命的短暂与存在价值。人要谨记,我们只不过是上帝创造物其中之一,而我们与其他地球的生物是同等的,因此我们要操练尊重上帝所有的创造物。圣经里,撒灰在自己头上、身上,是用来表达忏悔、忧伤、悲悼,也象征着人的生命脆弱、短暂与死亡。因此,“圣灰日”涂灰仪式是提醒信徒们思索自己存在的状况。圣灰日也提醒我们生命是有限的、渺小的,生命是不堪一击的,生命随时会面对死亡,因此,在上帝面前我们要谦卑、放下贪婪、舍弃自私。我们要认定在上帝面前自己只不过是人,是受造物,在这永恒的创造者面前不可充当神的角色。这一天,我们可以在祷告中“向自己死”,再一次慎重地检视自己生命里需要忏悔与哀哭之事,并把它们陈列在上帝面前,等待祂的宽恕,等待祂赐予复活新生命。我们以忏悔开始,让“老我”死去,但不是停止在自己,而是要向着“追随基督”的路前进。 将心归向上帝“灰”不仅仅代表死亡、悲伤与分离,也象征盼望、喜乐与应许。圣灰日是呼吁人要忏悔与强调上帝救恩的计划。四十天大斋期是一个自我审查、反省和悔改的时间。大斋期帮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机会和时间,停下脚步,聆听上帝的声音:我们要悔改,我们要与上帝和好。约珥先知催逼与邀请人真实的回到上帝面前,将心归向上帝(约珥书十二12-13)。因为上帝是有怜悯、恩典、慈爱的神,祂愿意接纳与医治心灵破碎的人,祂要把我们从罪恶死亡中拯救出来,祂要赐给我们生命一个崭新的开始。圣灰日涂灰仪式,也对信徒宣佈说:“你们当悔改,信福音”(马可福音一15)。圣灰日是充满爱与欢乐的一天,因为仁慈与怜悯的上帝,赦免宽恕我们、洁淨我们。当我们悔改,承认我们的罪,上帝就释放我们,给我们自由与新生命开始;因此,这一天是喜乐与爱的日子,因为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和好了。在这时代,信徒需要遵守圣灰日吗?感谢上帝,卫理公会教会逐渐的重视“圣灰日”(圣灰礼拜三)并且也开始遵守及推动。我相信透过圣灰日礼拜,可以帮助信徒更清楚理解上帝的救赎与赦免,并增强他们在大斋期四十日藉着禁食的操练而与基督更亲密的信念。因此,圣灰日礼拜是值得教会大力推行和遵守,并积极鼓励信徒们参与。 (编按:2021年2月17日为圣灰日)

保持距离是最好的新年祝福

with No Comments

时事回应 @韵琴(本报记者) 因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的农历新年是个前所未有、“独特”的新年,因这是个不可互相拜访的农历新年。 往年新年,是亲戚朋友互相拜访贺年的时间,尤其有些外出讨生活的游子,更是一年才能回乡见一次面。然而随着疫情愈严峻,“必须保持社交距离”成了今年新年的主题。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时值农历新年。这个中国人最为重视且代表着团圆的节日,因疫情关系,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互访、群聚,当时也同样引起民众们的不满。但,他们坚持下来了。 更甚的是,为了阻断传染链,中国实施封城措施,除了疫情最严峻的武汉,各大城市都陆续封城。最终疫情受到控制,各城也解封了,人们生活开始慢慢恢复正常。虽有偶发疫情,但情况都受到了控制。 学习自我约束 2021年春节,这一回轮到马来西亚疫情严峻。华人农历新年在多元种族的大马,也是个大节日。“回家过年”是根深蒂固地存在华人脑海中。为顾及民情又想方设法要阻断传染链,大马政府制定了不少农历新年期间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只是SOP一经推出就引起不少反对声浪。 随后,砂拉越灾难管理委员会也宣布农历新年期间的标准作业程序(SOP),重点还是在于要保持距离、不可群聚。那些必须准备的体温计、记录到访人士基本资料,还有必须注册MySejahtera等手机APP的措施,都是为了万一。 当然,这SOP看起来是有点不近人情,但从长远来看,还是有必要的,毕竟你我都不能保证不同住的亲属是不是带病毒者。继续保持距离是对我们都有益的方式。 与其对有关当局所公布的SOP不满,倒不如自我约束,并在安全范围里,为新年添点新意,比如:农历新年在家中穿新衣,吃虾饼配Acar,喝仙地(Shandy)配肉干,也是不错的过年方式。 加上现在科技发达,还可以视讯拜年,隔着网线互道平安与贺年。这样不但可避免自己“暴露”在病毒中,也可有效阻断传染链。可见,保持距离才是对亲友们最大的祝福。

“黏主”一切变NEW

with No Comments

生活俯拾 @王育新(美国恩福基督教会牧师) 2021牛年至,许多人对“弃旧”的殷盼,或许是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强烈感受;尤其时下迎新年之际,疫情却突发性恶化。这个年,到底要怎么过啊? “迎新”,总是一种期待、一种希望——期待疫情危害早日结束,希望生活重现生机。 说实在的,2020年还真是非常不平静的一年,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发生,都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尤其是那一直纠缠,不肯离去的新冠病毒。这一场世纪性的病毒大流行,可以说,颠覆了全球、翻覆了整个世界。不晓得有多少的人,因而梦想破灭、理想粉碎、抱负夭折、希望落空、愿望幻灭。更有不少的人,从高高在上的云端,掉落在硬梆梆的地面上,有者甚至是直接掉进地底下。 回首2020年,世上除了有许多各界的知名人士逝世,当然还有无数的抗疫无名英雄──医生、护士等前线工作人员不幸染疫而去世。此外,截至目前(2021年2月1日)有超过223万因新冠病毒而离世的各阶级人士,及许许多多因其他天灾人祸而去世的人。 总归一句话,整体来讲,2020年无疑是一极为坎坷的一年;充满着苦难与创伤、动盪与不安。 依靠上帝的重要性 圣经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约十六33b)圣经里,从没有一个地方告诉我们,我们信了主,就一定平安无事。上帝从未曾应许我们,凡信靠祂的,祂就会不让我们遇见苦难。反之,圣经告诉我们,“在世上,你们有苦难。” 看看旧约里的亚伯拉罕、雅各、约瑟、摩西、大卫等,他们之中,有哪一个不是在苦难中信靠耶和华上帝?再看看新约里的司提反、使徒彼得、约翰、保罗等,他们之中,又有哪一个不是在苦难中一心相信救主基督,忠心传讲耶稣十字架的救恩? 既然苦难是生活中,可能或必然会发生的事,那么,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如何地面对? 一场世纪性的病毒大流行,带给世人无与伦比的苦难;也同时让世人清楚明白,人算不得什么,世人算不得什么,就连个肉眼也看不见的病毒,我们都束手无策。试问,人,还有什么可夸的? 相信,2020年的这一场新冠疫情的经历(迄今疫情犹在肆虐),着实让我们都学习了祷告的功课以及学习了仰望、依靠上帝的重要性。 靠主战胜环境 请记得主耶稣为相信祂的人的祷告——“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约十七15) 感谢主,这是何等安慰啊!主耶稣知道我们在世上有苦难,祂为我们祷告。然而,祂并未求父叫我们离开世界,而是求上帝保守我们脱离那恶者。想想,“苦难的世界、恶者的侵袭、救主的代祷、天父的恩佑”,这样一场善恶之争、正邪之役。您是屈服于前者而败北呢?抑或是信靠后者而得胜? 在这年关之际,“弃旧迎新”,如本文开头所言,“想必是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如此强烈感受”。“弃旧”一般是期待弃掉个人所有不美好的过去,不论是个性、表现、经历等。当然,今时今日,是更希望能弃掉那可怖的疫情。之不过,“弃旧”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迎新”,不只是希望能迎来疫后的新生活,更是期许能迎来在基督里的更新生命,也即是,透过历经疫情的种种,学习了真心诚意地信靠主、敬拜主、奉献与主。您说呢? 祝福大家:靠主战胜环境,信主得胜自我;牛年不再彆扭,黏主一切变NEW!

就地过年之乐

with No Comments

我思故我写 @熊小莹(实兰沟布道处代理传道) 2021年新冠肺炎的疫情尚未好转,华人农历新年瞬至,许多游子只能选择 “就地过年”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就地过年”,过去曾因为求学和就业的缘故,我在好几个地方体会了不同的农历新年的乐趣。 第一次“就地过年”是在西马读书的时候。当时才入学不久,为了节省交通费,父母决定让我到亲戚家过年。那年我在吉隆坡大舅舅家吃团圆饭。舅舅一家是搞餐饮业的,因此只有农历新年才能放长假,好好休息。在除夕,街上人少,炮竹烟花也没多少。大年初一,舅母的姐妹们来访,才发现文化上的差别——在东马是主人家发红包给客人,西马则是客人家发红包给主人家,主人家回赠一堆红柑。 第二次“就地过年”是在东亚的短宣工场。新年前,当地的朋友最喜欢赠送我们的新年食物——粽子。这是当地特有的圆糯米,加以肥猪肉和绿豆馅,用荷叶裹着。我在镇子认识的一个姐妹,邀我去她的乡下过年。他们在外打工的,一年就回一次家。每次过年回家都需要给家人准备礼物,从电器到给红包都有。年三十早上,我们启程,不久就抵达她的家乡小镇。小镇上可以看到许多小贩在路边摆摊,做最后的赚钱冲刺。朋友买了一幅对联,还有新的门神图纸贴在家门。还看到有位老人家在街上摆了张桌子和许多红彤彤的纸,给人当场写对联。朋友父母都很和蔼可亲。他们家虽然摆设简谱,却整齐有条理。当时是冬天,晚上我们就围在一起吃火锅。饭后朋友还跟家人亲戚一块儿打麻将。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半夜想上厕所,发现厕所就在猪圈旁。大年初一,朋友起了个大早,带着祭品带去村头祭拜。他们依然遵循传统,大年初一不动刀,就把隔夜菜加热了吃。 暂时的牺牲是值得的 在印尼宣教4年,有3年没回家过年。宣教士在宣教工场第一年因要适应新环境,所以必须“就地过年”。当时才踏入新宣教工场未足1个月。在忙着适应新生活的同时,还要准备在农历新年大年初一在教会证道。教会安排我用中文证道,然后再请一名华人执事做翻译。我也乘着机会征求执事许可,让我可以到他家去与他们共度除夕。我带了一些手信,到执事家做客。那是我第一次席地而坐吃团圆饭。感恩的是,我还带上自己的小小相机,给他们一家人拍了张全家福。大年初一,我又自己一个人骑着摩多上教会讲道。崇拜结束后,再尾随牧师的车子,与一群执事们一起去拜年。骑着摩多拜年是我多年的夙愿,因为以前总是听父母亲聊起他们年轻时骑摩多的拉风经历,自己也想体验一下。结果不曾想,我竟是在异乡体会到了。 后来有2次,因为正好出境到古晋办事的时间是年关前的2个星期,所以提前先跟家人吃了“团圆饭”,然后就选择留在印尼“就地过年”。新年前,收到很多学生家长赠送我们的年糕和一对柚子(“柚”谐音是“有”)。印尼的华裔传道同工们也会在新年时回家,与家人团圆。 第一年,我跟我的好姐妹丽娜传道提前先吃“团圆饭”。那年,我教她包饺子。大年初一,我在家休息阅读。大年初二就开始到主日学孩子家拜年。新年是最好的家访时刻,即使是最讨厌基督徒的人也不会拒绝主日学老师的来访。印尼开放庆祝华人农历新年的时间并不久,但依然处处可见当地华人辛勤地保护文化的举动。我到访的华人家庭,几乎在大年初一及初二,都会穿着红彤彤的衬衫或T-shirt 过新年。而且一些家庭喜欢把蒜头(“蒜”谐音是“算”)包裹得漂漂亮亮做摆设。同时每户人家都必备一对贴着红纸的柚子。 农历新年是华人的大日子,一个阖家团圆的时刻。今年因着疫情,有不少人需要 “就地过年”。无法与家人团聚虽有一点小遗憾,但这也算是为了家人健康与安全着想,所以这种暂时的牺牲还是值得的。 感谢上帝,今天我们能使用一日千里的高科技,好让我们能够在线上与家人见面,至少弥补了无法见面的遗憾。大家好好保重,照顾自己,我想这就是给家人最大的帮助和最大的安慰。相信暴风雨后仍有彩虹,待疫情过去,大家必会更加珍惜团聚的日子。

1 61 62 63 64 65 66 67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