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20年宏愿”

with No Comments

时事回应 文:晖(诗巫卫斯理华语堂) 撕下日历,仅剩下薄薄的几页,2020年又要从手指缝隙中溜逝,心中百感交集,顿时涌现莫名的伤感。 2020年曾经是国人所憧憬的年份。几近30年前,于1991年,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提出“2020年宏愿”,信誓旦旦要在1991年至2020年间,使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全面现代化的国家。 如今2021年在望,而人类即将告别2020年,处在历史的转捩点,国人不禁要问:马来西亚是否已经成功达致“2020年宏愿”所列下的目标?抑或当年所提出的愿景仍属纸上谈兵,束之高阁,并让过去卅年的岁月一再蹉跎呢? 我们不妨逐一审视并验收“2020年宏愿”所要克服的9项挑战: 一,共建一个拥有共同价值观与目标的团结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一个和平的国家,不分地域与种族差异和睦共处,塑造一个忠于国家、肯于奉献的“马来西亚民族”。 二,创建一个自由解放、稳定与进步的马来西亚社会,国人拥有自力更生的自信心,对一切成就怀有优越感,并能够勇于面对任何困境。马来西亚社群将凭着自我努力赢取肯定,能充分了解自己的潜能所在,不会轻易屈服,并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敬仰。 三,培育和发展一个成熟民主的社会,打造一个增进相互了解,面向社会大众的马来西亚民主模式,使之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 四,打造一个具备伦理与道德修养的社会,对宗教价值观与精神坚贞不移,并秉持最高道德观念。 五,创建一个开放与包容的社会,马来西亚各族能够自由奉行各自风俗习惯、文化与宗教信仰,并且对国家产生归属感。 六,创建一个科技进步的社会,一个具有创新和前瞻性的社群,不只成为科技的使用者,也是未来科技进步的贡献者。 七,创建一个富有爱心的社会与关怀文化,重视社会大体更胜于个人利益,人民的福祉不在围绕于国家或个人,而是在一个强而柔韧的家庭体系。 八,确保一个经济公正的社会,国家财富将更加公平与合理地分配,且所有投身经济发展者将获享共同的果实。 九,创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一个充满竞争、生气、活跃与强韧的经济体。 人类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诚如其名“2020年宏愿”也临近其期限,是时候和盘托出其得失成败,并重新上路,以遂其未竟的理想。

2020年岁末反思 地球给人类的启示

with No Comments

情怀大地 文/丁华康 毫无意外,反映国情的“疫”字,当选2020年大马年度汉字!在疫情期间出版的一份《卫理报》印刷着戴着口罩的地球的封面图片,深深震撼了我。在新型冠状病毒扩散的世界里,没有国界之分,全人类成了命运共同体,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没有人可以冷眼旁观。 新冠疫情牵动全球 这一年绝对是全球人类艰难的一年,新冠病毒从去年11月开始感染人,今年年初冲出国际,在世界各国肆虐到年终。截稿为止,疫苗刚刚面世,还没有普及化到人人接受疫苗注射,我们还没有脱离困境。“抗病疫苗”、“死亡数字” 、“行动管制令” 、“失业率翻倍”和“经济低靡”等关乎到活下去的关键词汇皆是人人关注的课题。教会敬拜活动今年在疫情中反反复复暂停,线上崇拜和线上会议成了唯一的选择。 新冠病毒在2020年让全球人民在疫情面前节节败退,病毒把人逼到锁在自家门内,没事还是别出门;要是有要事出门也要做好标准的防范病毒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的人身距离。许多国家的人民在行动管制令期间,为了“面包”而选择继续开业,承担了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为了挽救人民的生命,马来西亚政府宣布了行管令,各行各业都陷入了停工状态,经济顿时萧条,不少国民依赖政府提供的辅助金度日。 今年的疫情,打击了各行各业,尤其是旅游业并引发的骨牌效应导致酒店业、服务业、运输业都深受影响。旅游业是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飞行航班占了整个旅游业碳排放量的大部分。一架波音747每秒钟就燃烧4公升燃油,相等于每10秒就耗掉一桶车油。在病毒肆虐期间,许多班机取消缓解了气候变化的难题。后来航空公司推动了称为“flight to nowhere”的“空中漫游”服务,以拯救严重受挫的航空业绩——乘客搭乘飞机在天空绕了几圈,几个小时后又回到原点着陆。这种维持收入图求航空业的永续经营,回到原点的飞行配套透露了航空业的困境,却对自然环境构成伤害。这类航空服务在没有充分理由下,提倡高碳排旅游活动,最终遭到环境组织的抗议。 新冠病毒的源头,虽然经过各方的全力研究,至截稿为止仍莫衷一是,使人不得不谦卑的承认有时人类何其渺小。在造物主的面前,人存活所需要的阳光、空气和雨露,若不是出自上帝的恩赐,要谈明天或未来大计都成了一种奢望。 艰难时刻粮食危机 全球粮食的供应是疫情期间令人神经紧绷的一大问题。在行动管制令实行期间的四月天里,许多人因着疫情的严重性而听信了邻国白米不再出口的谣言,超市里见到许多人因恐慌而抢购白米,在家里囤积大量白米,免遭断粮苦况。讽刺的是,大家原本以为是达致2020先进国的马来西亚,竟然有人在网络上发布“我要活下去”成了2020年最大的人生目标。 今年除了席卷全球新型冠状病毒,地球也发生了许多灾难,包括足足燃烧了四个多月的澳洲森林大火,美国流感病毒,加拿大的暴风雪和极寒天气,东非蝗灾,黎巴嫩港口爆炸案……。这些灾难,有的出自大自然的反扑,有的因着人为疏忽所造成,都大大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且造成了严重的伤亡。 围在饭桌谢饭祷告后,一家人吃鱼时就聊起眼前盛在碟里的鱼。因着这一年疫情的冲击和全球各地的灾难,大家在危机意识的牵引下,不知不觉聊起了鱼类这一种生物的前景:其实人真的很会捕鱼,近年已被禁用的网——长五十公尺,深十公尺的网片——往往连接数百片,漂浮在海面上,拦截捕获所有游过的鱼群。这些渔具除了拦截和过度的捕捞,也严重伤害了珊瑚礁。大家都喜欢吃鱼,有了鱼的市场,就会有人从事捕鱼。一只鱼每天吃下其体重约百分之五的食物,而现代围网渔船上的渔夫,每天捕获约其体重一千倍的鱼。 在1999年年底,媒体采访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询问他二十一世纪哪一个产业会最兴盛?结果他的回答超乎预料:“养殖渔业。”彼得杜拉克已经从各种实际数据中推论出:二十一世纪海洋的鱼即将被捕光,因此人如果还要吃鱼的话,只有靠养殖。 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与耗竭并非生态学家的幻想,网络上林林总总的海洋生态资料和探讨海洋学的相关书籍都不约而同地指向海洋生态即将耗尽的警讯:北大西洋的大白鲨减少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西非的石斑鱼溃灭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纽芬兰大渔场的鳕鱼突然消失,这块辽阔的海域曾是世界上最多鱼的地区之一。北大西洋的情况,也正在其他许多海域发生。或许鱼群溃灭不具象征意义,较少受到媒体报导;然而,这样的情况几乎在世界各地发生,全球各地海域不同种类的鱼只,都面对过度捕捞的威胁。 评估风险寻思出路 《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风险报告》中指出,全球风险指数排名前5名的,全都是环境威胁,分别为极端天气、气候行动失败、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丧失、人为环境灾害,其风险已经超越了经济威胁的影响。我们身处的世界就像一张精密的蜘蛛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旦环境失控,一定会牵动社会经济,经济动荡,一定会影响社会生活。 抛开稻米等其他粮食短缺的现象,单单看缺鱼引发的全球化问题,相信我们都能揣测出其后果的严重性。如果有一天海洋没了鱼,会对食物链,我们的生活、经济,甚至是全球造成什么样的冲击?一场疫情,各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大降低,印度恒河的水恢复清澈,日本的富士山出现眼前,再再透露了一个非常鲜明的讯息:大自然不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大自然。环保不应该只是口号,而是行动;我们要学习爱地球,爱动物,爱自己。 耶稣对西门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西门说:“夫子,我们整夜努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他们下了网就围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便招呼那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他们就来,把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路加福音五4-7) 每一回读到上述的经文,我都会把焦点放在鱼类资源上,这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肉类来源,可以维持到什么时候?联合国专家的一个警告,2050年,海洋将无鱼可捕!“没有鱼的海洋”的推测是否会成真?关键就在于今日人所采取的种种防范的举措。为了让下一代有鱼可吃,这未来的30年会是十分关键的阶段。过了今年,还有29年的光景,人类种种维护资源的努力,是否能够力挽狂澜? 地球管家责无旁贷 《流浪地球》里记录了一段非常吸睛的文字:“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个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新冠疫情在疫苗面试后,终会有终结的一天。人如何与生态共存,才是考验人在未来生存的艰难挑战。 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记一28)我相信起初上帝委托亚当管理大地的这个使命,也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当地球人类即将突破八十亿人口的此时此刻,身为有智慧并管理大地的人类应该好好扮演大地管家的角色,确保人类能长期共享资源。 末了,愿每一个身处疫情世界里的读者,透过这一场疫情所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和粮食短缺的问题,能深切体悟其中的道理:上帝要人类好好管理大地,成为地球的好管家,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尽自己的力量去捍卫地球,不破坏地球,就能增加地球与人类共存的岁数。我们不能因这一代掳掠侵夺的自私举动,断送了下一代赖以生存的资源;反之,我们应该发挥群体力量去确保生态永续,确保下一代还能享有地球上的宝贵资源。

机会处处 (十二月27日(日))

with No Comments

灵修日程 文/Lorraine Baldus(美国Michigan) 读经:歌罗西书四章2-6 经文:“你们要把握时机,用智慧与外人来往。”(西四5) 主日崇拜结束后,一位在我后面的年轻女士拍拍我肩头。她说她是新来参加这所教会聚会的,在崇拜过程中,感到上帝正感动她,坐在她前面的女士会跟她一起祷告。我不会让这机会白白溜走。她把祷告需要告诉我,我们握着彼此的手一起祷告。 尽管与别人一起祷告及为别人祷告,都是为基督的缘故主动接动别人的途径,但这不是唯一之途。或许社区内的食物银行正需要捐助;或许你认识的某人刚从医院回家,需要一些膳食;隔壁或许搬来了新家庭,我们热切的欢迎会能让他们尽快安顿下来。我们身边都有许多向别人显出上帝大爱的机会,我们只需要抓紧。 我仍然定期为教会里那位女士和她的需要祷告。虽然若我知道上帝如何回应祷告会令我很高兴,但我毋须知晓。当我们带着上帝的爱主动接触别人,上帝就会负责其他事情。此时此刻,我们要留心,把握上帝安排在我们生活中的时机。 祷告: 亲爱的主,帮助我们知道祢放在我们面前的机会。求祢赐给我们勇气去回应,并分享祢的爱。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祷告是我向身边的人显出上帝大   爱的途径。 代祷:请我代祷的人 2021年1-2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欢迎向本报订阅。 每期一句 “你们要恆切祷告,在此警醒感恩。也要为我们祷告,求上帝给我们开传道的门,能以讲基督的奥祕,叫我按着所该说的话将这奥祕发明出来。你们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外人交往。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西4:2-6)

抓鼠有感:“周报”末了的話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说实话,这期的“抓鼠有感”(编者的话)下笔时心情极为复杂,甚至有些伤感沉重。 除了因疫情令2020年成了沉重的一年之外,更因为自2006年就转为周报的《卫理报》,在历经14年后,将于2021年再次转回为双周报。作为“周报末代主编”(虽然转双周刊后依然由小编主责)难免有种说不出,道不清的感慨,也有些愧对两位周报前主编(林履星姐妹与倪可菁姐妹),毕竟没有守好她们交棒至我手中的刊物。 自担起这职位以来,虽说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至少也是兢兢业业地完成普遍一周一期的编辑。纵使有时会因出错而懊恼,因被质疑与否定而灰心,因内容与排版不如己意亦不如人意而焦虑,因常一期接一期的无缝衔接出版让我华发急生……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也曾因为有各方作者的同心齐力笔耕而受感动,因弟兄姐妹成为卫理报之友以金钱奉献支持文字事工而感恩,因听闻某位读者因某期文章受益而激动,因受到小小的肯定与鼓励而心慰(至少知道自己所做不是徒劳的)…… 事到如今,我不知道转成双周刊算不算是情势所逼,但新媒体的的确确为纸本出版带来不可小覻的冲击,近些年来《卫理报》的销量已不断下降,再受疫情强烈一击,订阅量更是“一泻千里”。当然,也曾有人直言是《卫理报》内容不足,难以吸引人;又或者是一周一本《卫理报》有些太多,容易造成囤积,难以处理等等。这些或许都有理,因而思来想去,想要持续经营出版,总得找个出路,虽说未必能解以上所有的“问题”,但终归比坐着一筹莫展来得好些。 因而,我们首先就是将《卫理报》由周刊转成双周刊,盼至少能先解决囤积问题;另外,也期盼两周一期的内容排版有些调整(这是美好的期待)。当然,加强网路版与脸书专页的报导消息内容只是不在话下,但要如何让网路版增加阅读量之余,纸版印刷仍能维持出版,并达到双赢的局面等等,这些都需要弟兄姐妹为年会文字事业部代祷,求上帝赐编辑部聪明智慧,不仅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更始终不忘文字使命,力求坚持以文字荣神益人。 最后,说句心里话,《卫理报》(包括所有文字事业部出版品,如Connection、《超越》、《童真》、卫理报丛书等)并不只是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年会文字事业部的圣工而已,它是属于所有吾会堂会与会友的──只有“家人”才是我们最强的后盾,也唯有“家人”与我们齐心协力,文字事工才能永续经营。

毕理学院开办2021年英文课程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毕理学院将在2021年开办托福密集英文课程(TOEFL Express)和马来西亚大学英文测试预备课程(MUET 1),帮助SPM、STPM或UEC的中学毕业生加强英文的沟通能力,尤其是提升他们在英文的听写读讲方面的技巧。 对于正在等待SPM、UEC或STPM统考成绩的学生,可以把握机会,善用这几个月的时间报读这些英文课程,为未来升学和就业打好英文基础。 欲知详情,请拨电01155568806询问。(毕理学院供稿) 以下是课程上课的日期: 英文课程 上课日期 托福密集英文课程 (TOEFL Express) 2021年1月18日到3月17日 2021年4月5日到5月28日 马来西亚大学英文测试预备课程 (MUET 1) 2021年1月26日到4月29日 2021年6月 2021年8月

美国刘国桢牧师夫妇先后染疫安息主怀

with No Comments

交流站 已故刘云安牧师的儿子刘国桢牧师夫婦在相隔的5天內,先后在美国安息主怀,分别享年92岁及88岁。刘牧师夫婦于11月19日举行結婚60周年纪念后,证实均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刘国桢牧师于1931年出生在砂拉越诗巫,1953年在新加坡三一神学院毕业,1957年在美国Peabody大学考获师范学士学位。1960年,他得到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卫理公会差遣,以宣教士身份回到砂拉越泗里街任英华学校校长。1957年他被按立为副牧,三年后按为长牧,并与来自西马并在加帛宣教的李美人结婚。当时,李美仁的妹妹李美德(荣誉会督华勇牧师的师母)任花童。 刘牧曾于1969-1970年任民丹拉让师训学院院长,1971年至1972出任古晉教育厅为助理及教育厅长。1974-1976年,他被调往巴都林当师范学院为院长。1978年,刘氏夫妇俩移民美国,曾任大学讲师及在亚特兰大设立华人卫理教会(刘氏夫妇生平详参《留在犀乡的脚印2》一书)。

AEC行政秘书刘敏燕退休

with No Comments

交流站 东马区域理事会(前称“联合财政处”,简称AEC)的行政秘书刘敏燕女士(胡新汉师母)在任职27年后,于今年底荣休。12月9日,一众同工们为刘女士办了一场简单温馨退休宴,受邀的除了其夫婿胡新汉牧师外,还有砂拉越伊班年议会会长史提越戴曼牧师(Rev. Steward Damat)、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砂拉越华人年议会财政陈锡监弟兄、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总干事刘邦耀弟兄等人受邀出席,共同见证美好时光。 砂华年会总干事刘邦耀弟兄赞许胡师母是位守信、勤奋、负责任且乐于助人的同工。胡师母临别也感恩万分地表示,当年上帝呼召她时,她很担心自己没有相关专业,力不能胜;但上帝激励她说:“我不需要妳的能力,我只需要妳‘愿意’"(I don’t need your ability, I need your availability),多年走来,她证实上帝赐给她的恩典够用。

诗巫南、北教区牧者参观毕理新校舍

with No Comments

交流站 诗巫南教区27位牧者在诗巫南教区教区长江昌龙牧师带领下,于2020年12月8日早上9点参观诗巫卫理毕理学院新校舍。 10日早上10点则有20位来自诗巫北教区牧者们在诗巫北教区教区长余家振牧师带领下来到毕理学院拜访。两次参观都由毕理学院院长许钧凯先生亲自接待并向来宾们介绍讲解历史及新校舍建筑和设备等。

积善布道处简史 方便早期当地会友敬拜上帝

with No Comments

达山坡位于英基罗与光华两地区后山,住有六十余户人家,吾会会友仅十余家,分别是英基罗与光华两牧区会友。早年因达山距离以上两处礼拜堂甚远,又因交通不便,主日前往祟拜有困难,于是成立了积善堂,方便当地会友敬拜上帝。初时祟拜场所附设在超群学校内,主日崇拜兼主日学多由当时本地传道黄其善先生、陈忠心姐姐及卫理神学院学生共同负责。 1964年初,年会派林文立牧师由光华真安堂来此兼理会务。林牧领导有方,会务有所进展,倡议筹建圣堂一所,遂组建堂委员会,以刘从光先生为主席,余圣猛先生为文书,黄广辉先生为财政,及数位姐妹及青年为委员。筹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惜林牧师于年终被调任,而本堂翌年之工作者被列为候定。幸有神学院学生黄素明姐妹于周末来此实习 ,加上教区长刘我基牧师的关心,会务得以继续。 1966年,神学生陈泽崇被派来作全时间实习工作一年,会友们同心进行建堂工作,尤以数位妇女姐妹更为热忱。年初得曾国纲先生捐地二十五份为堂址,并在暑假时,有中教区青年团契来此举行工作营。本教区内各堂契友计七十余人聚集于此,协助地基填土工作。七月间进行投标兴建,于圣诞节时迁入举行首次崇拜,会友齐声赞美感谢上帝,并庆祝圣诞。 次年春季,李人仆会督前来主持献堂礼拜,耗资将近两万元圣堂如是完工。此建筑物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专供崇拜用,下楼分为前后两部,前者充作青年团契与主日学用,后部设有卧房与厨房各一间,方便牧师过宿之用。1967年,年会派黄慧如女士主理该堂会务,继之者有陈如芳女士及陈文杰牧师等。 在七十年代因政治上不安宁,加上该坡交通不便,故坡民逐渐迁往市区定居,现在该坡只余下七、八户住家,相较于学校早已关闭,校舍倒榻,感谢上帝的保守看顾,圣堂仍坚固站立,成为该坡之光。1976年,年会派刘子珍传道在该堂做牧会工作。后因刘子珍传道举家迁往古晋而辞职,故由钟銮媚传道继任,1977年及1983年至1986年,年会派刘友琴传道在本堂做牧会工作。刘传道忠诚事奉主,注重探访工作,引导多人信主,且主日学及妇女会等都有正常聚会,继后往来的牧师传道尚有许小瑜、许小珍、傅绍如、余响明、黄玉芬等人。 接下来的二、三年,因人才的不足,加上坡民稀少,主日学也告停办。唯每主日下午一时开始至二时的主日崇拜尚有十五位左右的弟兄姐妹齐集一堂共同赞美敬拜上帝。积善堂虽是一间十分弱小的堂会,但上帝自己曾应许说“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上帝当初怎样在达山坡开始祂的工作,祂必继续引导与保守。 1991年至1993年,由黄玉芬牧师主理。她的努力使已停止多年的主日学开始复办。1993年,神学院派张燕神学生来协助黄牧师的工作。因政府所兴建的沥青柏油大路经过本堂,使到搬到市区或市郊的会友们能于主日驾车回来事奉并参与主日崇拜。堂会亦于1992年装置了电流和改换堂瓦。 1994年至1996年,由彭能顺传道代理。在他事奉的时间里修理了圣堂的厕所、天台及楼梯,将原本建在屋外的楼梯转入屋内,方便会友上下楼。 1997年,牧者是刘会珠传道。 1998年至1999年,牧者是黄德光牧师。 2000年,谢康元传道兼任本堂圣工。每主日崇拜时间是下午二时,出席人数平均20位。12月24日举行庆祝救主圣诞,有60多位男女信徒参加崇拜,就连提前准备的礼物都不够分。10月间,本堂会友领袖李其晓弟兄和财政刘道敦弟兄建议修理圣堂瓦顶漏水之外,更换讲台墙壁,重新油漆圣堂,重新围上圣堂四周围的篱笆等。 2004年牧者是林圣贵牧师。 2005年牧者是刘婷婷牧师。 2006-2012年牧者是詹丽妃牧师。 2013-2020年牧者是周顺煌牧师。

积善布道处解圣礼 池金代:服事的使命已达成

with No Comments

年会报道 报道:卢韵琴(本报记者) 达山积善布道处今日(12月3日)进行解圣礼拜,在达山地区服事了70年的积善堂正式走入历史。 该堂会友刘道敦弟兄特别寻访一些老会友将该堂历史做一些的整理与记录,并在解圣礼上简短讲述了积善布道处的历史。 砂华人年议会池金代牧师在解圣礼拜上训勉时指出,积善堂服事了一代人,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弟兄姐妹当要为了她的使命达成而感谢上帝,为她过去的辉煌献上感恩。 池牧师引用使徒行传第十三章36-37节所说,“大卫在世的时候遵行了上帝的旨意,就睡了(或作: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归到他祖宗那里,已见朽坏;惟独上帝所复活的,他并未见朽坏。” “人生在世,有好多东西都会朽坏,包括礼拜堂在内,唯有上帝所复活的未见朽坏,这是需要大家谨记的。” 他也劝请弟兄姐妹不要为了过去而自怨自艾,更不要为了未来而唉声叹气,反而要不住祷告、凡事谢恩、常常喜乐,因为这才是上帝的旨意。 池会长笑称,这是在他4年任期内的第二次主持解圣,而“解圣礼拜”更是他在2020年所学的新名词,就连他小时候的教会――士来富恩堂——虽未进行过解圣礼,却也早已经默默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在训勉之后,池金代牧师正式宣告积善布道处圣堂的解圣,宣布该处不再是教会会众的聚会地点。整个解圣礼在会众同唱《千古保障歌》、会长带领闭幕祈祷与同念主祷文后结束。

1 77 78 79 80 81 82 83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