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仰

with No Comments

彩虹见证 文/黄拔绮 世界任何角落,不管哪个种族或都会有宗教信仰的影子。特别古时候,人们对宇宙间的超自然能量带有敬畏之心,并进行崇拜;于是,人们就有了信仰。 对我而言,当信仰与教义、仪式、组织等结合后就形成了宗教。如今世界上仍旧有很多不同的宗教,其中较大的宗教就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可见,在这科学发达的时代依然有很多人都相信有神或超自然能量的存在。 世界上有这么多宗教,各宗教所崇拜的神都不一样,那到底哪个神是才是真的? 我是在大学期间才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我本身来自基督化家庭。小时候,表姐就带我去参加主日学。因此,圣经故事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由于我还小,并没有真正从圣经故事里学习上帝的话,纯粹将其视为童话故事一般。每当主日学老师问问题时,我都非常积极回答,为的只是答对时会拿到奖励。记得在我六年级时参加了假期圣经班,那时才真正接受耶稣作我个人救主,确认了我的信仰。 渐渐长大,我从主日学升到少团。期间,我在教会里有很多事奉,如:主日学老师、少团职员、崇拜领唱等。这是我最为热心、最为“虔诚”的时段。后来,在我中五毕业后就参加了诗巫卫理神学院举办的3个月短宣课程。在这3个月里,我几乎每天都过着灵修祷告的生活,甚至每星期都会到菜市场或医院传福音。短宣课程让我处于信仰的“鼎盛期”,回到教会后更加热心事奉。好景不常在,我就好像中国朝代一样,“鼎盛期”后开始渐渐“没落”——我没逃过这个“自然法则”,火热的心渐渐烧尽,开始减少在教会的事奉。同时,我也开始不祷告和灵修。 面对信仰的危机 中六毕业后,我开始上大学。大学第一年,我在CLC同工的邀请下,参加了校园短宣。我被分配到柔佛短宣,第一次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向陌生人传福音。传福音的当下,我其实是非常害怕的,有时甚至会被人骂或赶走。感恩的是,一些人还是愿意听我们传福音。柔佛的短宣让我感受到上帝的恩典,也稍微坚固了我的信仰。虽然如此,我并没有逃过面对信仰的危机。也许我在大学里修读的是中文系,主要受到人文知识的装备,导致我渐渐会以人文角度看待宗教。我发现,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宗教史,无疑宗教就是人的产物。那么有没有真神呢?哪个神是真神? 首先,我还是相信有神的存在,因为世界上太多现象或事物是人不能做到的,唯有神才能。困惑我的是,我所信仰的神是真神吗?我的信仰开始动摇。我曾认为道教中信仰的“道”和我信的上帝很相似。“道”是道教最高信仰,宇宙的本源,而且是“视之不见,听不可闻,搏之不得”。道教的“道”与基督教的上帝一样都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终极本体。这些共同点让我差一点误以为道教的“道”和基督教的上帝是一样的。 后来,我发现基督教上帝和道教的“道”还是有分别的。道教所秉承的生化法则是“自然”,“道”是寓于万物之中,而万物是自然而然秉承着道的法则而生。可见,“道”是不主宰万物。相反,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具有意志、感情的,更是爱人的上帝。约翰福音三16:“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我想,除了耶稣基督,没有任何宗教的神会为渺小且无知的人类而死。我重新思考,再次确认我所信的上帝一位慈爱的上帝。 我记得中国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曾在《逍遥游》提过“小知不及大知”。从《逍遥游》斥鷃和鲲鹏的例子之中就写到“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可见鲲鹏之大是不可估量的,没有可知的轮廓,此为“大”;而斥鷃的形体轮廓是一目了然的,此为“小”。因此,庄子所谓的“大知”是指一种包容万物不分彼我的高深智慧。有“大知”的人不会以人为的标准给事物划清界限,不会偏执地分辨是非,因为心中根本没有是非之定分,没有好恶之偏私。“小知”则是指一己之成见,就是依靠自己的感官认知能力或以人为的标准来论定是非。庄子认为可以以“小知”来窥视、明察“道”不但无法了解真正的“道”,反而瞎操劳自己的精神。那么比起“小知”,以“大知”来领悟“大道”会更为得当。 庄子的“小知不及大知”反而提醒我不该单纯只用“小知”也就是人为标准(人文角度)来认识自己的上帝。人们总喜欢用各种科学知识和理论来验证上帝的存在。举个例子,人们会利用地质学或历史学的知识来验证《圣经》里所记载的事物,如:诺亚方舟是否存在?确实,专家们也证实了诺亚方舟的存在。不只是诺亚方舟,《圣经》里记载的很多事物都已被证实。我们虽然可以用“小知”来看上帝,但毕竟上帝是远高于人类,“小知”往往不足够来认识上帝。《圣经》记载,耶稣曾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二十29)这段经文提醒了我信仰的核心就是“信”。如果看见了才信,那就不是真正的“信”了。 在我的认知里,宗教参杂了很多人为的元素;但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是纯粹的。虽然我不能用“小知”告诉你们哪个神是真神,但我本身愿意相信一个愿意牺牲自己独生子,拯救世上所有罪人的上帝!

圈外的羊主也爱 (约翰福音十16)

with No Comments

宣教学堂文:余琤琤(年会宣教士) 一群学生到牧场参观,看着羊圈里的几百只羊,每一只看起来几乎都一样,他们就好奇地问牧场的主人是不是能辨认所有的羊?主人立刻就向他们介绍他的羊:“最右边那只,脚上有黑色班点;这只它的耳朵有伤口;旁边这只右眼角有一些花纹;前面那只它嘴巴……”学生们就详细地观察,发现主人所说的都对。弟兄姐妹,你是不是也认识教会的弟兄姐妹呢?除了要认识你教会里的弟兄姐妹;周围还有许多的人你要去认识、引导他们。 今天教会所做和参与的是否能满足上帝的心呢?上帝的普世救恩计划是否只是停在我们这些已经信主耶稣的人身上呢?弟兄姐妹,你有没有看见,在海外、在你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迷失的群羊,正在等待牧羊人去寻找。有谁愿意出去邀请他们,带领他们一同进来和我们一起敬拜主耶稣呢?在约翰福音十16耶稣说:“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弟兄姐妹,你认识你中间的群羊是应当的,但是主耶稣说这还不够。主耶稣在约翰福音十16节中说,除了犹太人圈子之外,还有其他羊群要被带来认识祂,让主耶稣做他们的牧羊人。在这里,主耶稣指“另外有羊”是指外邦人,他们听见了耶稣的声音,就是听见福音,也会归信基督。主耶稣要普世信徒合成一群,归给一个牧人,不论是信主的犹太人还是归信主的外邦人。耶稣指望有一天其他百姓也归属于祂这位牧羊人的羊群里;因为祂就是为这事而来的。耶稣说:“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圣经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 你是其中一位吗?亲爱的弟兄姐妹,主耶稣是奉天父的差遣来到世界传福音,祂同样也差遣门徒出去传福音,当祂从死里复活升天前,也差遣所有在场至少五百位的人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今天,这个差传的大使命责任都在我们教会、我们信徒的身上,只是我们是否有回应。年会宣教部2020年目标是差遣100位宣教士,你会不会是其中一位呢? 我感谢上帝的拣选,让我成为年会的宣教士。十多年在柬埔寨宣教,我真的看见还有许多在主圈外的羊,他们需要我们去寻找、带领他们回到主的羊圈,因为他们也是神所爱的。在经文中,我们听见主说:“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弟兄姐妹你听见这声音吗?上帝在呼唤你,祂爱你,祂为你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为你预备永生的道路。主耶稣呼唤你将这好信息讲给人听,使他们也可以认识接受,成为主的羊;因为主要将世上所有的人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 弟兄姐妹,行动吧!主耶稣也爱羊圈外的羊,你明白上帝的心意,你的责任就是依靠圣灵的引导,将羊圈外的羊领回家来;保罗定意顺服圣灵的引导,你呢?你也要让圣灵来引导你的前路!

“乔迁大优惠”活动《卫理报丛书》买多折扣多

with No Comments

砂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即日起开启“乔迁大优惠”活动,凡购买指定《卫理报丛书》均可获30%折扣,购书达10本(种)则可再获折扣10%,达20本则可再获20%折扣,达30本者,优惠可再商议。 文字事业部办已于在 9月21日搬迁至位于爱莲街的年会总部大厦;为了庆祝本部办公室搬迁新办公室,即日起特展开“乔迁大优惠”活动,多买多送,与弟兄姐妹共沐主恩。 《卫理报丛书》乃是本会牧者与会友的著作,书籍种类分别是见证类、解经类、讲章类、生活小品类、历史类、外文翻译类、辅导类与婚姻家庭类,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除了指定的《卫理报丛书》之外,所有代售书籍亦有10%折扣,任君选购。 若有外地读者欲购书,则一样可得同等折扣(唯不包邮)。欲购者可以联络文字事业部办公室084-333021、scaccmm@gmail.com查询。 欲得知更多关于书籍的内容,可按以下链接:http://scaccmm.sarawakmethodist.org/?page_id=13150

基督徒如何面对贿赂与贪污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鼓励奖 文:管雪妮(怡南基督教长老会) 书名:贿赂与贪污 作者:华勇 翻译:陈康胜 出版年份:2018年 在这个以资本主义为主的世界中,国与国之间为霸权而争斗,或人与人之间为利益而冲突。作为基督徒,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充满罪恶的社会中,除了面对家庭负担,还有工作上的竞争。金钱、性和权力这三方面的试探,很早就成为今日世界所面对的陷阱;各地基督徒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都会面对到这些试探。这让我想起十七世纪的清教徒也格外强调:勤奋、忠诚和守则。 一般上,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难于面对或处理有关金钱、性和权力的喜爱和滥用。这些全凸显我们的盲点,没看到它们带来的残酷破坏力;又因为罪在我们生命中辖制我们,灵魂容易腐败。事实上,我们己经腐败了。许多人都想拥有金钱,没什么比欲望更能摧毀人性了。 举例来说,有个公司职员在采购部门工作。有一天,他接到老板的电话,吩咐他把所有公司的文件藏起来。原来,那商人己被反贪局“请喝茶”。后来,那职员就辞职了。还有个商人为了得到生意合约,暗地里送了一笔钱(贿金)给一间大公司,希望能够成为长期供应商。 如果一个人在做生意赚钱时,能凡事想到上帝,按上帝的教导诚诚实实地做生意,他的生意也是实实在在地帮助客户解决困难或提供服务;又或他赚了钱,首先想到的是奉献给上帝,及帮助那些贫穷、有需要的人。这人的工作虽看似是“属世”的,但其实他是在为主耶稣而活,为主而作,他所做的也会蒙主所悦。为主而活,按照主的旨意、主的吩咐、主的教导而活,这提醒我们,要把一切都奉献给耶稣,然后听凭祂的差派、调度和使用。 许多基督徒始终不明白这道理,他们总误解“心系神国”是不食人间烟火,甚至成了不负责任,不做盐和光的基督徒。他们不了解,存着“把耶稣当至宝,把世界当粪土”的心,会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力量。社会学家韦伯虽不是基督徒,他尚且看出,坚信的清教徒对资本主义有巨大的催化作用。 活出圣洁生活 另外,《圣经》也指出贿赂妨碍司法公正。它扭曲司法人员或公务员的判断能力,致使他们作出违反行为准则的罪行,背叛了社会给予他们的信任。在我国,贿赂可以使一些不具资格的人获得学院的奖学金,或学校一些行政人员将书单抬高价钱以谋私利,或剥夺孤儿寡妇的权益。它也可以私下解决一些交通传票。但我们要知道,无论是贿赂与贪污都犯了法。 贪污也使我国财富分配呈现不均匀的现象——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一些国家执政党人贪污舞弊,造成不合格承包商在获得合同后,后又半途停工,使国家面对巨大的财务损失。此外,期待获得贿金也很可能是一些部门行政缓慢的主要原因。 当然,有人为认为自己是“从中得利是我应得的报偿,不是贪污。”事实上,我们必须将这两者加以分别,因为:报偿是光明正大的,贪污则是见不得光了;前者是雇主允准的,后者则是违反工作道德的,因此不能混为一谈。所以,要谨慎分辨,因为箴言十七23说“恶人暗中受贿赂,为要颠倒判断” 。 面对贪污的猖狂,国家的公共良知和个人的私生活必须有基本改变。约翰卫斯理非常清楚自己要在全地宣扬“圣经圣洁”的使命,要求早期循道信徒活出圣洁生活。我们也要祈求上帝兴起像约翰卫斯理和威伯福斯那样的基督徒,发起对抗罪与贪污的斗争,并致力促进教会的圣洁和我国的道德改革。 同时,我们需要正视解决贪污的方法,是彻底反省信仰上的“贿赂神明文化”。对于基督徒来说,上帝是即公义又满有慈爱的神,宇宙万物一切都属于上帝,因此,不需要我们供奉任何东西来讨好祂。上帝要求我们靠着主耶稣基督过圣洁的生活,在社会上彰显祂的公义,要求我们不走“捷径”,愿意为拒绝贪污而付出代价。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对金钱的负面效应有深切的了解,才能随时随地对贪污有说“不”的心理准备和毅力。

神在我们生命中要成就的计划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鼓励奖文:钱友杰(士古来基督教卫理公会) 书籍:古人今读——旧约人物默想作者:潘朝伟出版年份:2006年 亚伯拉罕的故事,在创世记当中可说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亚伯拉罕蒙召离开吾珥这个大城市,到上帝要他去的地方。尽管亚伯拉罕不知道这个地方究竟在哪里,他却愿意凭着信心,全心地顺服信靠上帝的带领。在后来,我们也看到上帝要亚伯拉罕将应许之子——以撒献上为祭时,亚伯拉罕也顺服到底,没有将以撒藏起来不献上给上帝。以至于到了今天,我们都称亚伯拉罕为信心之父。 亚伯拉罕在我们心中就是这么地伟大,是信心的楷模。然而,读到〈弄巧成拙〉这一篇时,作者让我看到过去一直都没留意到的一点。创世记十六章最后一节提到,亚伯兰年八十六岁;紧接下来,在十七章第一节就说亚伯兰已经九十九岁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都去哪了?夏甲为亚伯兰生以实玛利的时候,亚伯兰年八十六岁(创十六16)。因着亚伯兰和撒莱凭着自己的计谋,利用夏甲生下了以实玛利作为他们认为的“应许之子”,结果上帝竟然将亚伯兰搁在了一旁,这一搁竟搁了十三年。这十三年来,亚伯兰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纪念的价值,以至我们看到了这空白的十三年,上帝在他生命中要成就的计划就此拖延了。 这其实跟我们今天的生命光景非常相似。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向上帝祷告,求祂让我们知道祂在我们生命当中的旨意是什么。我们相信上帝在我们生命中必有祂的计划,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凭着自己的聪明去找寻找这计划。我们一股脑地参与很多的事工,一旦觉得这个事工不喜欢,做起来感觉“没有恩膏”,就换一个事工来参与,结果教会里所有的事工都“尝遍”了,最终还是没能找到那个所谓的“上帝对我旨意”。 不依靠自己的聪明有些人则是依然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嘴上一直挂着“主啊,求祢让我知道祢在我生命中的旨意什么”;说白了就是认为:既然上帝还没让我看到这个计划,那我就还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追求自己梦想,等到上帝“呼召”我了,那时我再来回应。乍听之下,还蛮有道理的,不过这想法有时只不过是我们不愿顺服的借口罢了,也或许是很多人的生命写照。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可以靠着自己的聪明,就能“帮忙”上帝成就祂的计划,有时反而会耽延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被上帝搁在一边;以致在这些日子里,我们只是过着没有方向的生活,东奔西撞,不只浪费宝贵的光阴,生命也失去意义,所过的日子都没有值得纪念的。我们也千万不要认为,上帝对于我们的计划是在祂让我们清楚知道后,我们才开始去做。倘若我们每天都在凭己意生活,没有让上帝在我们的生活中掌权,生命跟上帝完全没有连结,就算祂已经把祂对我们的旨意显给我们了,我们也只是浑然不知。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我们既不可以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又不能自己找寻这计划,那我们要怎么晓得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是什么呢?难道就只是等吗? 的确,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这当然也不是干等,什么都不做;我们需要时时做好准备,每天都跟上帝有美好的连结,求祂赐给我们智慧,晓得如何凡事专心仰赖祂,不依靠自己的聪明,免得我们弄巧成拙。 大诫命和大使命,想必我们都很熟悉吧;“神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肯定是与大诫命和大使命相连的。因此:在等待的时候,我们需要爱神,每天与神亲近;在等待的时候,我们需要爱人,时刻关心他人;在等待的时候,我们要传福音,使人作主门徒。 正当我们等待,向上帝祷告时,倘若每天都将大诫命和大使命活出来,我们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都是爱神爱人的,即便我们还未知道计划是什么,我们的生命在上帝眼中肯定是有价值的。

暖暖的爱在你我心中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鼓励奖 文:张敏(民都鲁荣恩堂) 书名:爱在阳光里 作者:陈倩明 出版年份:2003年 “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弥补婚姻的失败。” 作者在自序中的这一席话,莫名地触动我心。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很多名人如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明星如杨幂都离过婚啊,他们都看似很成功(我同他们举例,是不是说明我认定的成功是关乎财富?)。我似乎也认可离婚,这是否也是忽视了婚姻的庄严及神圣?我反思: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观念?是受大众媒体影响?所看的电影书籍影响?还是因身边类似的例子层出不穷? 无论如何,这一句话,让我想继续读下去,进入了作者所理解的爱的世界。 当我知道了作者为丈夫所做的“牺牲”时,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在香港大都市长大的女孩,有能力到美国读书,怎么会为了一个来自小地方的淳朴男孩,放弃回国——一个金融业发展迅速的地方发展,反倒是来到诗巫,成了一名师母?! 虽然双方都有工作,可是,我还是很“八卦”地,帮他们作了经济状况的对比。试想想,当时候的海归学子若安安分分地找一份工作,应该不难拥有令人称羡的成功人生——有学历、有钱、有地位;和“牧师”这职份相比,在世人眼中,前者的“钱途”看似更好些。 然而感恩的是,作者和她的先生选择了上好的福分——决定全心献上,全职献身,甘心乐意地事奉上帝,以至成为极大的祝福,才能转而祝福身为信徒的我们。而我,有幸阅读这本《爱在阳光里》,进而反思我的价值观及婚姻观。 它们都有温度 身为基督徒,我的价值观似乎深受世俗所影响——有钱才有安全感。至于我的婚姻观、我的感情经历也使我发现——自己是一名很难顺服伴侣的女性。这两方面,我需要求上帝带领,破碎我的旧有观念。 作者曾说过自己是个挺有事业心的女人。那到底是有多爱,才能够放下自己对事业的野心,成就自己的另一半呢?想了想,与其说成就,不如说彼此造就。若不是作者在家庭方面的用心,身为牧者的丈夫怎能无后顾之忧地做上帝的工;若不是丈夫对作者的处处体谅与关心,作者怎么会如此放心他在外打拼?身为牧者的诱惑很大,作为师母的压力也不小。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爱;而这份爱,很令人向往。他们一起回应上帝的爱,对上帝有单纯的信心,并且相信祂的带领,以至于在事奉这条路上,越走越甘甜。 从作者敏锐的爱之触觉,一篇篇的生活感悟,让我感受到小日子的温馨。把日子过好,就是对自己及身边人的交代,更是一种珍惜上帝恩典的表现。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都是需要细品的。它们都有温度,因为暖暖的爱,就在你我的心中,不易察觉,却真实存在。 我想,我应该理解了作者的那席话:“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弥补婚姻的失败”的意思。虽然说基督徒的婚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只要双方都努力地经营,一旦婚姻美满,不只是在自己的家庭里开花结果,更能为身边的人、其他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带来芬芳的祝福。 愿世人都能领受到这份从上帝而来,满溢的祝福。

拉让江盆地的呼唤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鼓励奖 文:邱雪妃(诗巫天恩堂) 书名:留在犀乡的脚印 编者:黄孟礼 译者:张燕如、周凯哲、张怡、陈康胜 出版:2019年11月 《留在犀乡的脚印》不愧是一本犀乡版的《使徒行传》,记载24位宣教士投入砂拉越服侍华人与原住民(伊班人),从事福音、教育、医疗、农业与社会关怀的事工。上帝透过他们手所做的工,扩张祂的国度,传递与彰显祂的爱与作为。 从在云端的飞机窗口往下望,这片约12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尽是葱郁的树林,间中一条银带穿越而过,看不到人烟。 布鲁克家族于1841年建砂拉越王国,而黄乃裳于1900年起连续带三批福州人来诗巫垦荒。这些事件,乃人类历史的主宰掌权,为拯救那地的居民而设的。 如同当年以色列人在歌珊地被埃及人苦待,他们的呼声达到上帝的面前;拉让江盆地的居民因无知而发出的杀戮嘶喊、贫病中的呻吟哀号,一样也达到上帝面前。上帝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手,也一样拯救犀乡人于伤亡疾病,挽回他们的灵魂。 故此,上帝按照祂的时间,从1953年到1977年,差派13位美国人、2位华人和9位英国人于不同时段在犀乡事奉。间中,有的辗转于其他国家的宣教工场。上帝认识他们,正如祂认识先知耶利米——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上帝赐给他们不同的才干,把福音、先进科技、语文和知识撒在这片贫瘠落后但已拥有简陋基本设施的土地上。 上帝预备“东风” 那时,卫理基督医院建在落后的加帛,有医术精湛的医生驻诊。该医院的创办人为美籍医生蒲天寿。他出生于中国,在美国深造,后回到中国行医。他于1956到加帛镇服务,携带医学系刚毕业的Nick一同前来。他藉着语言的便利,筹办基督医院。 第二年,他的大女儿Betty,一位护士,也来医院服务。他也联络在美国的本土宣教士陈立侨医生归国一起筹建。后者的太太为一名小儿科医生,也一同前来,可谓是如虎添翼。陈立侨第二年任该医院院长,还把医疗服务延伸至森林里的长屋,及在华人地区设立诊疗所。这一连串人事物的运作,上帝定在间中做工。俗语有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上帝使用大东风——海水一夜退去,让以色列人走干地过红海。同样的事,上帝预备“东风”,加帛基督医院就建成了。在人不能,但在上帝没有难成的事。 24位宣教士中,有8位为姐妹,其中有身份为护士的乃芬妮、梦娜、雪菲儿等。她们游行看诊或驻诊于伊班长屋和华人村落,不但以真理喂养居民,也灌输他们以卫生知识。最早到伊班长屋工作的芬妮,忙到两年才写一封信。因交通不便及长屋的病黎多,她须在长屋过夜。一个白人女子,与皮肤黝黑,甚至头发有跳蚤的一群伊班妇女在河边一起洗澡、打地铺睡,这令人想起服务印度穷人的特蕾莎修女。她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 一样的爱惜 耶稣升天前三次嘱咐彼得:你牧养我的羊,可见上帝极其珍爱祂的羊群。上帝把神学家兼教育家安放在犀乡,有的牧养教会,有的教育犀乡的子女,或两者兼之。祂甚至差派一位农业教士来犀乡,授予耕牧技巧。上帝顾念村民全人的需求。 苏明生担任卫理神学院院长期间,设立伊班部,栽培伊班人能自牧自养。他把圣经翻译为伊班文,编写出版《伊英/英伊字典》和《伊班百科全书》。他也探访长屋,建立长屋式教堂,从18间到150间。佩英牧师也参与翻译伊班文圣经及被委派为长屋牧师。他们的成就促使伊班人跟得上文明的步伐,并能扎根真道。上帝对伊班族群是一样的爱惜。 上帝不止以卫理公会为管道,也透过SIB(现称“BEM”)、天主教和圣公会接纳世界各地的宣教士来犀乡宣教,建立文明于斯。惟因政治局势的改变,2009年约有4万的伊班基督徒改教,原住民I-化趋势可能会日趋严重。砂州卫理公会2020的宣教目标乃差派100位宣教士到海外传福音,这是件感恩的事;而在坚固原住民信仰免于改教的事工,我们也更应再加把劲。因为,上帝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悔改。

义人的祈祷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鼓励奖 文:张美卿(诗巫再恩堂) 书名:主啊,请听 作者:FREDERICK C. GILL 译者:邱和平 出版年份:2012年 义路不易走,人子为我死,的确复活了,祈允我同在,祷颂荣耀主。 一个真实跟随基督的信徒,要与上帝更加密契,尊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为生命的主宰,唯有透过“祷告”与主相通联系。因祷告乃是主耶稣恩赐给凡是信祂名的人,成为上帝儿女的一个权柄;因祷告乃是信徒与上帝亲近的桥梁。 祷告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或有灵魂会因你我的祷告在悬崖旁转回,有灵魂会从绝望中被上帝拯救回来。我们别轻看自己为他人祷告的重要,那是一项神圣的任务;也不要错失了这种相通,与主建立亲近的和好关系。 《主啊,请听》的作者是FREDERICK C. GILL,后来邱和平牧师将英语原版翻译成为华语。这本书乃是邱和平牧师在美国进修时,与一位教授相约时,在他的办公室书架上,欣喜地看见了这本由FREDERICK C. GILL所编著的约翰卫斯理祷文,而这位教授也慷慨地送给了邱和平牧师。邱牧师被书中祷文深深感动,他说:祷文丰富了他的祷告和灵修生活。于是,他有意将此书翻译,为的是希望让更多弟兄姐妹也得到这属灵宝藏的好处。感恩的是,我们如今有缘阅读。 如果只是为了从祷告文集中获得知识、资料,而无心以整个生命追随耶稣,仍旧以自己或个人为主导,那我们的生命将无法更新变化。一个对祷告没有胃口的人,灵性显然出了毛病。更何况,如果错失了与神交通的关系,你能想像到那是有多大的不同吗? 祷告不该冷眼旁观 卫斯理祷文很大众化。他的祷文能在一周里每一天使用,内容涵盖基督徒的责任,并可以学习教义,正确引导人现今在世上的生活。我们还可藉着祷告与神同在,敞开自己,让上帝的生命流入。鼓励弟兄姐妹从各自日常生活中发现上帝的踪迹——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上帝所爱的世人。 从祷文中,我看见卫斯理对信仰的坚持,对上帝的敬虔与顺服。在我起初阅读时,还是比较漫不经心的,第一天(星期日)我读了早间祷文,却错过了晚间的祷文;第二天(星期一)我读早间祷文时,心开始起了变化——第一天的我是旁观者,第二天的我是参与者。这提醒我们,祷告不该冷眼旁观,应该“参与”。第二天的我,好像得着重生一样,我澎湃的心,犹如得着生日礼物的心情:一页页的,一字字的,我改变了自己的心向,我跟随祷文敬虔地祷告,而不是阅读祷文。越往下祷告,卫斯理的祷文越充满无限的力量,鼓舞人心。 藉着卫斯理的祷文,我们知道有一位慈爱的上帝,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万物是藉着祂造的,祂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所依靠的,也是我们的上帝。祂使我们世人安息稳妥,不畏惧黑暗的权势、毒害的瘟疫,因为在急难中,耶和华会与我们同在,拯救我们脱离一切撒旦的网罗和各样的诡计。天父不但应许我们的未来充满荣耀,祂深爱我们。 圣经中这样说:“生死在舌头的权下,喜爱它的,必吃它所结的果子。”(箴言十八21)

微风的力量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三奖 文:陈其灵(美里杜当堂) 书名: 爱在微风里 作者:陈倩明 出版年份:2007 微风有什么力量?它既不能卷起人生的重担,也吹不走曾经的伤害。 我是职业妈妈,有四个孩子。我的生活和一般职业妇女一样忙碌。每天早上5点起床,灵修过后要为一年级的女儿预备便当和一家人的早餐。6点半打点好大女儿,大女儿就由丈夫送去学校。接着,我要叫醒其余三个孩子,分别是五岁、三岁和未满一岁的孩子,打点他们的早餐、陪伴他们用餐。未满一岁的小女儿,用餐后还要哺乳。 跟三个孩子搓磨完早餐时间(用餐犹如做战是日常状态),紧接着7点半我就要送两个五岁和三岁的儿子上幼稚园,然后前往办公室工作。下班后,我忙着预备晚餐,监督孩子做功课,陪伴孩子阅读。有时候晚上还有事奉,这些工作就只能交给保姆或老公了。 总而言之,我每天都晚睡早起。对于日日忙碌和应对生活的大小琐碎事,我就只能埋怨和行尸走肉般地应对之。我根本无暇去思考及感受“微风”这件事。 微风?它既不能卷起我人生的重担,也吹不走我曾经的伤害。它对我的人生毫无作用啊!但是当我第二次阅读了《爱在微风里》,我就尝试感受“微风”,除了大自然的微风,也细细地品尝生活中的“微风”。其实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在婚前,但并未对这本书有多大的印象,因为那时的我并未结婚生子,对其中很多的人事物都未能产生共鸣。如今我又是人妻又是人母,这本书给了我不少的共鸣,帮助我在生活中前进。 微风的力量 《爱在微风里》记录很多生活中琐碎的美好,作者(陈倩明)将这些美好,形容成“微风”,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微风”,让人感觉上帝爱的围绕。对于我,觉得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好像有一种“窥探”他人生活的乐趣,但这种“窥探”是获得允许的。阅读这本书,或许不会有很大的情绪起伏,但会让人感觉被微风吹拂,心里时而发出会心一笑,时而默默地伤感起来。有一句话说“看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但我们看见别人的美好的时候,自己也会反思、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好。或许这就是微风的力量。 书中其中一篇文章提到作者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作者提到她两个女儿都很喜欢看书,但儿子却不然,所以,全家人以身作则阅读,以身教来影响不爱看书的儿子。他们也在家添购书籍、杂志,并且把这些读物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原本我正构思着怎么样把我的绘本“放高高”,以至不会被我儿子们拿来践踏!我的两个儿子和姐姐一样都很爱看书,但他们除了喜欢看书,也喜欢踩踏书本、撕咬书本、涂鸦书本……但是看完了这篇文章,我决定把书放在他们可以拿到的地方,不“放高高”了。因为,书本来就是买来给他们看的。当然,我会不断教育两个儿子(特别是三岁的老三)看完书就要马上放回书架,不能撕咬、不能踩踏、不能涂鸦! 另外,在重看此书前,我也正为孩子每天要求我讲故事偶有厌烦,因为有时候三个孩子还要讲三个不同的故事,有时讲完三个故事他们还觉得不够,使我感觉疲惫伤神!但是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突然茅塞顿开,觉得孩子喜欢看书讲故事,是件美事啊。尤其在我陪读的时候,我自己会在图书中发现“新大陆”、发现书中一些隐藏的讯息! 陪读了好多年,后来他们会自己开始模仿我讲故事,甚至发挥自己的创意讲故事,有时候他们聚在一起看书,有时候为了一本书而吵嘴……种种的情形会让我回想起来,不知觉的会心一笑。我希望自己和孩子们阅读的兴趣都可以持续,因为我们确实透过阅读累积了很多的美好回忆。这些种种有关孩子的美事,真的就好象一阵“微风”,它虽然偶尔吹乱我们的头发,但却也带给我们舒适和愉悦感。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微风”带给我们的美好,这样的美好,就是“微风”帮助我们前进的力量。 阅读《爱在微风里》也给我生活带来了一点不一样。我开始效仿作者,记录生活中的美好、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原本我每天都会埋怨自己的生活,无时无刻想着自己几时才能在生活中挣脱孩子,得到自由;但如今我尝试每天都记录一篇有关生活、有关孩子的美好,并放在脸书和朋友分享。一来,让一整天忙碌的自己有时间梳理自己的情绪,把美好的画面留住;二来,和朋友分享生活。或许他人窥探了我的生活后,也可以感受一些美好和共鸣,获得一些前进的动力。阅读,是我感受“微风”的方式;写作,是我散播“微风”的方法。

墨砚里的涟漪——绽放成永恒之美

with No Comments

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次奖 文:丁华康(诗巫再恩堂) 书名: 刘海莲散文集:我的中国文脉在祂的血脉里 作者:刘海莲 出版年份:2019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妙笔生花寒冬中,文学托出信仰美。 刘海莲,一位拉曼讲师的散文集:妙笔生花,晶莹剔透,文学为衣,真理为馅。我在所爱的这一本文学作品里遇见了神。如此美丽的句字,牵引我梳理因信仰而让家人、身旁亲友都蒙福的脉络,满载一舟星辉从往昔漂流至今,才发现奇异旅程里的美妙和真实。文学作品遍地花开,但以文学型类的作品——《我的中国文脉在祂的血脉里》来颂咏神恩,诚属罕见。 细细咀嚼作者缜密缝织的行文段落,只字片语中,我除了欣赏作者的遣词用字,更被连贯全书的一条信仰针线所惊叹。回忆童年,那是一面破碎的镜子,作者从自身成为母亲这一个身份开始,带领读者回头看爸爸妈妈的故事。从杨桃村木屋土街家里事端引发的导火线,带着满腔的愤懑离家升学,彳亍狮岛、台北和香江,到重返老家珍惜拥有的琐事记录,带着宽恕和信仰带来的力量,消除恨意,弥补家人在成长中带给作者的创伤。作者以文学的笔调做最真的剖白,在信仰里吐露了对父母兄弟、伴侣子女,最切实无伪的爱。“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爱里不计较过去,带着爱展望未来,作者的文字,给我们立下了最立体的楷模。 小学时,笔下的字不成字,拼凑的词不成词。老师打赏稿纸给同班同学写作投稿时,为了获得那一张稿纸的荣誉,我曾立志写好字。岁月辗转,沉浸书海里的我,蒙神恩典,成为一位教导学生中文的教师,牵引学生以中文表达心思,引导他们写一手工整流利的文字。学生曾在我的言辞里,默读着敬虔,对创造的主宰心存敬畏,认识自己的渺小并坚信依靠。学生笔畅的书写句子,活跃纸上各种的思考点子,成了我穷极一生的奋斗。予我,能够用最美的文字来书写上帝一步步的牵引,是写作里最值得雀跃的事。 寄望余生努力笔耕 作者在作品中透露自己年幼时家境的匮乏,物质的不足,为生活奔波的父母,成长成了一条相对艰辛的路。念及自己年幼的家境也是百般匮乏,居家无水无电,自小协助父母挑起担子:下午放学帮父母在菜园里干活,黄昏帮母亲逐家卖菜,夜里才争分夺秒挑灯夜读。中学时期对中文的热爱,单单为了要多修读一科中文,放学后还要特地留下来等候两个小时,才能在下午三时进入华文班体会中文朗朗读书声的优美意境。因为当年的坚持——切慕文学的美,希望有朝一日要以最美的文字来歌咏创造万物的上帝,我需要付出更多的牺牲,免得在书写属灵文章时,无意间让段落有了瑕疵。 我尝过最美味的文字,五千年在墨砚里流动的墨,承载的尽是上帝的道,文字里有救恩的馅,基督的芬芳香气,让人过目不饿也不渴。我的血液里流动,滔滔的一条墨河,骄傲不是因着一个民族的崛起,而是我欣赏的文学能承载上帝的道。我的中国文脉在祂的血脉里,祂生命的泉涌吸引我快跑跟随。每一章节启示了祂对世人无微不至的爱,让我在自己的母语里,体会了爱和力量,信心和勇气。每一种语言,文字为外衣,炫丽的彰显神的华美与荣耀。我欢喜,上帝的道在万千语言中,都包含着祂的真理,万族万民都透过自己的文学,在其中寻见永生上帝和天堂的路。 阅读了一朵海上漂浮的莲(海莲)的散文集,鞭策着我,努力为基督的福音而写。是见证也好,是信仰里的分享也好,期望文字不再是失真的符号,而是真真实实让人接触到上帝的爱的一艘方舟。我孜孜不倦,乐以忘忧,从《刘海莲散文集:我的中国文脉在祂的血脉里》得到激励,寄望余生努力笔耕,让文学包装福音世代承传,让福音的每一朵文字,开在上帝的花园里。

1 24 25 26 27 28 29 30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