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说

with No Comments

特稿:键下留人 文:许碧珠(美里美安堂) 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全球而促使政府发布行动管制令期间,幸好倘有网络供应,让我们可以在线上参加许多属灵课程,参与线上主日崇拜、教会活动,使我们在家也能充实地过每一天,这都是网络的便利,幚助我们不能往外跑时,还能促进灵命成长。 由于网络盛行,网络霸凌也层出不穷,显出人性的可恶,原是好的工具,却被无知的人滥用。起初上帝造万物原是好的,但因人类悖逆,不听命于上帝,甚至以自己的“喜欢”做了许多害人伤已的事。 前年,我在诗巫时,有位亲戚给我看脸书,伤心地说:“我们的牧師被‘換身’了。”那在图像中把某位牧师的头像拼接在一个露胸的女人身上,当时我感到非常恶心,很想找对方理论,却不知道对方是谁?后来想想,对方既然恶意中伤,找到也无事于補,等于“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算了吧,交给上帝吧,因为经上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不过这事也提醒基督徒即使在网络世界,“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我们更要学习控制身上最软最难控制的——“舌头”(包括网络留言),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凡言要三思而后说,才能荣神益人!

不陷入网络霸凌的试探

with No Comments

特稿:键下留人 文/李同心(新恩堂代理牧师) 记得2012年,诗巫发生一件令所有人心寒的杀人案件。一位17岁的少年人潜入邻居家里偷东西,被发现后,先杀害男主人的76岁母亲、之后是男主人和2个孩子,另一个重伤。唯女主人听到状况不对,反锁房门逃生。由于女主人是中国籍大马媳妇,而且是继母,全家只有她生还,就引起民众万般揣测。虽然当时网络不如今天普罗,但是网民在真相还没水落石出前,就已在网络的一些社交平台,针对女主人谩骂连天。女事主不单一夜之间失去亲人,还被外人恶言攻击,所幸并无因此寻短见。当真相大白时,民众的舆论将焦点转向嫌犯,继续另一波的谩骂。 2015年仅24岁的台湾艺人杨又颖长期遭遇职场的霸凌,而时常出现在身边安慰她的熟悉友人,却在网络暗中造谣,以匿名来污蔑她,引起网民的侮辱叫骂。当她发现后,无法忍受,选择自杀身亡来表达自己的清白和受伤。 类似这样的案例,多不胜数。只是受害者最终选择怎样面对的方式严重程度不一。历史中,圣经记载了家财万贯的约伯,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子女全亡、满身毒疮。圣经对他的评价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一1)。遭遇如此大难后,他三位好友看似要来安慰他,却落井下石,从心里看轻他,认定他是一个假冒为善的大罪人,大大得罪上帝、遭到上帝的惩罚。在没有搞清楚真相之前,凭着自己个人经验、看法,一口咬定约伯遭难,是因果报应,必须悔改认罪。经过一番批判后,他们甚至认为约伯还需遭到更大的惩罚(伯十一6)。 可见人云亦云是多么的可怕。当有人带头“站出来”,高调地表达自己不一定是真实的立场时,只要振振有词,就会带动或影响他人起来附议、赞同、异口同声地定一个人(甚至是无辜之人)的罪。此景亦发生在主耶稣身上。彼拉多曾将耶稣与囚犯巴拉巴对比,想要民众衡量谁的罪更重。岂知,民众回答要钉耶稣于十字架。彼拉多其实找不出耶稣基督的罪来,但民众的声音越来越大声(太廿七23b:他们便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最终,彼拉多见自己多说也无济于事,反而要生乱,就将耶稣交给民众去定罪。民众并不觉得当下起哄的决定是错误的,甚至有人回应彼拉多,杀耶稣的罪归到他们和他们的子孙身上(参太廿七24-25)。当时如果有网络直播,见到这么多人喊钉耶稣于十字架,你和我是否也会陷入叫骂、成为定罪的一员呢? 你们不要论断人 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讯息的工具,尤其在疫情中,透过网路就能及时得到第一手新闻。透过网络社交平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简化了许多社交的附带条件。然而,网络平台的便利被滥用时,亦更容易成为伤害人、甚至杀人的工具。因为,无须花费金钱、时间、精力聚集,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发表评论,纵使与被评论者或未曾谋面,相互不认识。加上在社交平台还可轻易匿名,很容易掉入不负责任发表言论的陷阱,成为起哄人群的其中一员。 耶稣曾提醒:“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路六37)又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路六41-42) 上帝在西奈山上颁布的十诫中,除了教导要怎样敬畏神,也清楚指出祂子民与人之间相处时的规范;其中包括不可杀人,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的诫命,这是命令我们应当看重每一个生命。无论使用什么形式,总不能陷害人、攻击人、使人失去生命。 在使用网络社交平台时,我们须谨慎自己的言行。罗马书六4b“……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在真相没有水落石出前,不随意掺和大部人的言论。即使真相大白了,也不随意对他人人身攻击。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弗四29)。不要使用“言论”将对方打死,记得你也是一个罪人;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四15)。盼上帝恩待我们,不叫我们陷入成为网络霸凌者的试探,拯救我们脱离成为被网络霸凌的受害者的可能性。

你的留言决定他人的一生 网络霸凌的神学反思

with No Comments

特稿:键下留人 文/黄方涵(古晋晋福堂助理传道) 前不久,网络流传一则校园霸凌的新闻,在澳洲有一名9岁的侏儒男孩在学校遭霸凌,向妈妈哭诉,甚至向妈妈要绳子自杀。可见,霸凌行为对受害者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这类型的校园霸凌事件,主要是强势一方透过肢体、言语、关系排挤等方式来欺压弱势一方。但到了互联网盛行的现代,加上言论自由的权利过度膨胀,导致霸凌从近距离面对面的欺压,延伸至远程的网络暴力。现今,每个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例如:Facebook、Instagram、Wechat、Whatsapp、Twitter等等)用真名或匿名的方式针对某些人事物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而且随时可取消或更换账号。许多人以为只是纯粹透过键盘留个言和表达情绪,并无伤大雅,岂不知他们的留言可影响他人的一生,对别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何谓网络霸凌? 网络霸凌是指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透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针对个人或群体发表具人身攻击、威胁性、毁谤性、侮辱性、煽动性的言论;又或者透过文字、图片、视频、散播谣言等,导致他人感到被羞辱、恐吓、威胁甚至危及自己的人身安危。最常见的还是文字霸凌,也就是透过社交媒体上的留言或po文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这些言论或图片会直接造成他人名誉受损,或使他人的精神和权益造成严重的危害,让人活在恐惧中。 曾经有一名拉曼大学学生自杀,而自杀原因跟他人在网络上的语言暴力有关。根据死者朋友表示,有人针对死者的言行举止反感而在网络上进行人身攻击,严重影响死者情绪。另有一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新闻报道,是有关一名美国的小提琴天才自杀的事件。这名小提琴天才名泰勒,他是一名同性恋者,遭到大学同学的网络霸凌。在大学的寝室里,泰勒两名室友偷偷安装了网络摄影机,偷拍到他与另一名男子亲吻的画面之后,他们就将偷拍到的画面在网络上曝光,任由网友去嘲讽。这起事件对泰勒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他不堪被羞辱,最终选择了断自己的性命。这就是网络霸凌下酿成的悲剧。 根据科技比较和评论网站Comparitech.com公司在2018年向28个国家展开的网络霸凌调查显示,我国排在亚洲第二,有高达23%父母认为自身小孩曾遭遇网络霸凌。当然这份统计数据只是针对父母所做的研究,仅供参考,不一定代表网络霸凌的真实情况。 另外,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项2019年的调查显示,马来西亚每10名年轻人中,将近3人是网络霸凌的受害者。根据调查约28%的大马青年受访者指他们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43%指他们在社交媒体中被人通过私讯进行语言攻击。可见,在言论自由的网络世界,网络霸凌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网络霸凌所带来的伤害程度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底线和敏感地带都不同。例如,有些人的敏感地带是肤色,如果有人对他的肤色进行人身攻击,即便只是无心的玩笑话,也会让他感到被歧视而深受伤害。 哪些人容易遭受网络语言的霸凌? 根据我的观察,名人或公众人物是最容易受到网络霸凌的,因为他们的曝光率高,影响力较大,而且媒体很喜欢拿他们来做文章,所以他们的言行举止就很容易受到关注,这也是为什么明星的丑闻特别多。网友基本上都是从网络上得知名人的消息,一旦看到有关他们的丑闻,就疯狂地评论、留言、转发。当然,这跟媒体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媒体所使用的报导语言和呈现方式会影响读者的解读,容易带风向,即便是清白的人也可以被某些照片和标题抹黑。 2015年,台湾年轻女艺人杨又颖因网络霸凌,而有传闻说是吸氦气自杀身亡,她在遗书中透露长期受到网民谩骂抹黑造谣,使她精神上受到极大压力。她称希望自己的死,能让网络匿名霸凌的问题受到重视,此事件在社会引起很大的关注。其实,有些名人没有犯任何错,只不过或因长得不讨喜,或言行举止有些人看不惯,就会遭到大肆批评。 除此之外,身心障碍者和社会常态化以外的弱势群体亦容易被网络霸凌,例如一开始提到的报道——侏儒男孩和同性恋者。这些群体的身体或心智结构的特殊性,抑或像同性恋者性取向是属于社会常规以外的,就常被社会大众贴上污名化的标签,进而引发许多歧视性的语言,例如不正常、怪怪的、丑陋的、娘娘腔、白痴等。 犯人和犯人的家人也是网络霸凌的受害者之一。先前在台湾发生过捷运随机杀人的案件,凶手郑捷在捷运上随机杀人,网络上除了有谴责郑捷的舆论,也有很多舆论是谴责和谩骂郑捷的父母,并要求郑捷的父母道歉。这些网络舆论不仅无法伸展公义,且对凶手父母造成二度伤害。 父母没必要为一个成年的孩子负责,况且小孩的问题不一定都是家教的问题,即便父母在管教上有疏忽,但也有很多因素驱使一个人去杀人,不应该盖棺定论,并把所有指头都指向父母,更不应该在网络上对犯人的父母进行攻击。 我也时常看到很多网民会在网络上攻击与他们价值观/立场不同的人,可是有很多只不过是人云亦云,跟风向走,不分青红皂白,这群人就被称为“酸民”。当然,有时候我们无意的留言和玩笑话也会造成别人伤害。记得好多年前,我曾经在朋友的动态帖文下留言,我忘了留什么,总之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了一些比较激烈的文字,结果就造成了伤害。那位朋友立刻私讯我,向我表达她受伤的情绪,及心中对我产生的恨意。我当下非常讶异,没想到自己一句话却带给她这么大的伤害。过后,我立刻删除留言,并向她道歉。 网络霸凌下的批判性反思 网络霸凌是人类堕落的产物,也是无法避免的罪行。为什么我会说网络霸凌是无法避免的罪行呢?因为按照人类堕落后的罪性,上帝放在我们里头的形象被玷污了,所以人类必然会被罪恶吞噬,以致我们没有不犯罪的自由,也失去爱神爱人的能力。在后现代的社会脉络下,人权过度被高举,加上无节制的言论自由,塑造了“不尊重文化”的意识形态。讽刺的是,“不尊重文化”是打着尊重的旗号,但实质上却是自私和个人主义。这就意味着,即便你不同意我说的话,你也该捍卫我说话的权利,就算我的言论是不尊重他人的,但你也要尊重我的“不尊重”。 请问这种论调是出于尊重吗?这根本就是谬论! 可悲的是,“不尊重文化”在网络世界格外明显,甚至成了被大部分人推崇的流行文化,因为人们可以透过对他人的不尊重来宣泄情绪以及突显自己的自由。“不尊重文化”的呈现形式是透过不尊重之语言的输出,其语言架构的形成可追溯至人类社会的起源。 (一)人类的堕落造成语言的扭曲 所有的关系都藉由语言来建立的。起初,上帝用言说(λόγος)创造了世界(创一1-29),祂说要有什么,就有什么。当上帝的言语进入世界以后,原本虚无混乱的宇宙有了秩序,暗淡无光的天地有了光明。上帝不仅透过言语来创造世界,也用言语来与世界建立关系,并赋予人类言语来与他人建立关系,也就是说人类是不可能在没有语言的状态下与他人建立沟通关系。所以,语言是人存在不可被夺去或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也是作为人的价值象征。 但是,自从亚当和夏娃堕落以后,罪进入了世界,便扭曲了上帝以语言创造的世界,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破坏也表现在语言的扭曲上。当上帝向亚当问责有关吃禁果的事时,亚当以埋怨的言语怪罪夏娃,人伦关系的破口由此开始。亚当以后的人类社会,充斥着扭曲的言语,诸如谎言、谩骂、诽谤、责怪、藐视、嘲笑、污蔑、脏话等等,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关系的扭曲、被异化和物化,也破坏了上帝创造的价值。我们所熟悉的性别、肤色、种族、阶级等宰制性的语言架构,也都是罪的产物,被利用成为政治压制的机制,进而出现霸凌、疏离、杀戮和剥削的现象。可见,罪恶所带来的言语扭曲,让世界再次陷入“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状态,其后果超越人类所能负荷的程度。 网络世界看似人类文明的进步,却突显了人类堕落的地步。在网络世界中,我们被赋予“网民”的身份,成为网络共同体的一份子,期盼在这虚拟帝国中享有无尽的人权和自由。我们真的以为网络能保障人权和自由?事实上网络是最丧失人权和自由的地方,因为许多人将自己的人权凌驾在别人的自由上,也以自由之名践踏他人的尊严,甚至以言论自由来合理化自己不可理喻的语言暴力。试问:何谓人权和自由?自从亚当夏娃堕落以来,上帝所赐的人权和自由已变成残骸,原本反映上帝的荣美形象,却成了霸凌武器。 (二)再现巴别塔的语言暴力 若要从圣经中找出最能说明网络凌辱的故事,我想非巴别塔事件莫属。圣经中巴别塔事件记录着人类历史中因骄傲所酿成的悲剧。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与网络世界相似的面貌,那就是人类力量的集合,以及利用这股集体力量来建造一座通天的高塔,为了宣扬自己的名,让万国得见人类的伟大。上帝为了教训人类的骄傲,就变乱人类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创十一7),并将他们分散,阻止巴别塔的建造。 网络世界,相等于“现代巴别塔”,象征着人类力量的集合(全球化)和自我的实现,而这个现代巴别塔也同样因人类的傲慢和自我中心使人与人的沟通变得不和谐。从社交媒体的留言就可看到,许多网民以自我利益为取向,通过宰制和支配性的语言要求他人归顺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文化,并对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进行语言霸凌,以致网络世界充满了仇恨和暴力。网络世界中的仇恨情绪是具有感染力的,当一人发表仇恨言论,其他人看了也会不由自主心生愤怒或仇恨,然后就形成互为仇敌的恶性循环,透过键盘掀起网络论战,隔空谩骂。 另外,有些网民自以为很有正义感,对某些人的罪行进行文字审判,不断谴责,但这么做无法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反而让那个人加速灭亡。大量的攻击性留言会让人无地自容,即便犯错者想悔改,但充满怒气的文字并没有给他改过的机会,结果反倒造成他更无法面对社会,就把自己给隐藏起来,甚至酿成社会悲剧。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人与人之间的语言差异,更是因为歧视或偏见。歧视来自于优越感,将条件与自己不符合的人进行区隔和排斥,例如种族、性取向、社经地位、学历等等。 反霸凌的圣经原则 (一)不要效法这个世界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罗十二2) 上文已从《圣经》的神学角度论及网络霸凌的成因及其人性问题,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面对? 首先,要对抗网络霸凌我们必须从根源着手。网络霸凌的根源是罪,而最先被世界(罪)同化的是我们的心思意念,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心思意念上更新。圣经告诉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罗十二2),指的是不要被随从罪恶,也就是不要被扭曲的语言同化。不效法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要让自己的心思意念得着转变。 虽然人类堕落,扭曲了上帝所赐的语言和形象,但祂满有怜悯,祂藉着自我舍弃来进行修复。上帝差遣耶稣代替世人死,为了背负一切罪的后果,包括语言和关系的扭曲;耶稣的复活又使全人类脱离罪的管治,而人要做的就是藉着信心支取救恩。当我们因信领受了救恩,就白白称义。这份称义恩典并没有阶级区分,是绝对平等的,只要你相信就必得着。当你因信耶稣而得着称义的恩典以后,也就开始了上帝的形象在我们里面恢复的过程,就好像电脑版面重新整理。中了毒的电脑,在修复过后整个软件和版面都要重新调整和对准,所以我们的生命也会重整。不单是上帝的形象在我们里面得以恢复,人与人被扭曲的语言和关系也得以修复。 当人因信耶稣而称义后,上帝就藉着圣灵在人里面动工(感动和指引),更新我们生命的每个面向,包括心思意念。就像卫斯理约翰所说:“上帝在我们里面所作的伟大事工,更新了我们堕落的本性。”有句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确实,在罪恶中本性难移,在世界中我们倾向堕落。但称义后的生命,有圣灵的工作,使人类堕落的本性能移,也就是心思意念重新对准,转向圣洁。当圣灵在我们里面动工时,我们不可以消灭祂的感动,要不间断让圣灵更新我们的心思意念,保守我们的心,这样才能免受世界的同化。在使用网络时,我们的心思意念要更新,不效法酸民的酸言恶语,乃要心意更新而变化,按着上帝的善良留言,在语言表达上荣神益人。 (二)不可杀人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太五21-22) 网络霸凌辱的动机及其带来的伤害如同谋杀,将人置于死地,所以网络霸凌的行为等同于杀人行为。这不是小题大作,乃是上帝的伦理教训。上帝的伦理学可透过摩西的登山和耶稣的登山得知。摩西在西奈山领受了十诫,而十诫的第六诫就是“不可杀人”(出二十13)。“杀人”(或谋杀),即故意而无正当理由的杀人。到了新约,耶稣与门徒登山,那是一次重要的伦理学课堂。在这堂课中,耶稣将“不可杀人”的伦理议题提升到另一个维度,从可见的杀人行为到内在动机,再到语言活动。耶稣说,动怒(恨)常是杀人的动因,因此不谋杀的重要前提就是不动怒。“杀人”这种具体可见行为常出于“动怒”这不可见的内在心理状态,因而如果杀人是罪,那么导致杀人的动怒也是罪;同样,如果杀人是被禁止的,那么导致杀人的动怒也是被禁止的。圣经也说“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 ,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 … Read More

向网络霸凌说“不”

with No Comments

特稿:键下留人 文/黄拔绮(南村三一堂)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都可以透过网络做很多事情,如:打游戏、找资料、看视频、与他人社交等。虽然网络给予我们很多方便,但有时也带给我们伤害或负面产物,如网络霸凌。可见,网络真是把双刃剑啊。 网络霸凌又被称为“网络暴力”或“网络欺凌”。简单来说,网络霸凌就是透过使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对个人或群体进行长期、恶意、重复、敌意的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 在网络还未盛行时,霸凌通常发生在校园内。随着近几十年来网络渐渐普及化,网络霸凌的案例不只层出不穷,更是变本加厉。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霸凌者还把自己的霸凌过程上载到网络上广传,以向众人展现自己的“威风”。也许大家会认为网络霸凌的受害者大多数都是少年人(尤其是女性),其实网络霸凌的对象是不分年龄、性别、职业、身份等,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网络霸凌的受害者。 不要掉入网络陷阱 还记得几年前,中国社交软件——微博上出现了一位网红。由于这位网红疑似整过容再加上修图软件P图,他的照片往往都是眼大尖下巴,所以网友都称他为“蛇精男”。网友常常嘲笑他的面容,甚至用言语嘲笑他。其中不少人受“从众心态”的影响,觉得嘲笑、侮辱这位网红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却不知道自己无意间也成为了网络上的霸凌者。 另外,Youtuber的行业在近几年渐渐崛起,很多年轻人都“进军”Youtube界。其中,一些youtuber的题材以prank(作弄)为主,常常被网友辱骂,我想这也是网络霸凌的一种。 由于网络上可以匿名或不用自己的真名,很多“键盘侠”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或认为自己不需要负责任,常常用语言对受害者进行人身攻击。他们往往带着“说一下又如何?会死吗?”的心态肆意发言,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指尖打出的区区几个字,或许会带来多么严重或不可挽回的后果。很多网络霸凌受害者包括学生、网红、明星等自杀的新闻都已屡见不鲜,但网络霸凌依然不见得受控制。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自己是个看热闹的人,殊不知自己的点赞与分享无形中助长了霸凌者的霸凌动力。 我们必须向网络霸凌说“不”!凡在网络上看到霸凌影片,我们就要立刻举报。如果偶然发现网络霸凌,我们也不该“凑热闹”,而是速速离开。马太福音十九26就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虽然我们未必能实际做什么或知道怎么做,但我们至少可以祷告,祈求上帝出手帮助那些被网络霸凌的受害者。 总结来说,网络验证了新时代的崛起,但同时也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更适合犯罪的环境。在这个充满罪恶的网络时代,我们非常容易掉入网络陷阱中,而做了一些上帝不喜悦的事(包括网络霸凌);但愿我们时刻留心聆听圣灵对我们的提醒,让我们即使在网络世界也有上帝的同在,走在祂的心意当中。

键盘下的霸凌者

with No Comments

特稿:键下留人 文/黄传腾(诗巫福源堂助理牧师) 活在网络的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此同时,网络霸凌的问题也早已渗透其中。其实,这对大多数网络使用者而言,似乎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所谓“酸民”、“键盘侠”、“网络枪手”以及“网络水军”等已经是我们熟悉的称呼,更是早已习惯的存在。 他们“流窜”在社交媒体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他们的存在。若深入挖掘,有者更是有目的性的在攻击不同立场、敌对方、商业竞争的对象。有些人,甚至有专业的团队在带风向,渲染片面、先入为主的观念或消息。一个不留神,我们也会被这片面的信息影响,被误导,以致下了错误的判断,引发更多的问题。 1.网络霸凌的”魅力“——不用负责 与一般面对面的霸凌情况不同,网络霸凌的案例和数量更多,更广。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霸凌可以隐藏在许多的伪装下,以致不用付上太多的责任。一般来说,面对面的霸凌行为大多是出于一些恶霸、流氓的行为,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要承担“风险”。在校的,要被纪律处分;更严重的,要坐牢罚款。 但网络霸凌却不同,除非真的遭到起诉,否则大多情况下不用为自己的行为付上责任。这些人不是外在形象上的流氓,却是包裹在内心的流氓。他们可能在人眼里温文儒雅,是好好先生、好好小姐的形象。但在键盘下,才显露出内在可怕的一面。在自认为能逃避责任的情况下,肆意在网络上渲泄个人的不满,纯粹出于个人的不认同而恶意攻击他人。但到了面对面时又收敛很多,甚至完全看不出他们本来的面貌。其实,这也在一定的程度显示出一个事实——许多人内心充满破碎和苦毒,只是在人面前伪装了起来。 当然,有好一些的情况下,我们并不是有目的性发表个人看法,或者恶意攻击。但也要谨慎自己口舌和文字,以免在发表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伤害。或许,人们会下意识认为网络上的行为比较不用付上责任,“太认真你就输了”;但基督徒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行事为人都当行在光明中,因为上帝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壹一5-6)。或许没有人会向我们问责,但我们知道所有的一切有一天都要显露,也要为此向上帝交代。 2.以为有很多人不喜欢你 除了语言和文字的恶意可以伤透人心,网络霸凌可怕之处也在于它会令人产生错觉——以为很多人不喜欢你。由于大多的网络霸凌出现在公开的社群上,当事者在恶意的评价下受伤,其实就是一种当众的伤害。看起来没有人,但其实充满着人。人们划过、看过却没有发言。在冷漠中,受伤者可能会一直把心思注目在这些恶意的文字上,让他错以为这就是大多数人对他的看法。所以,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被无辜中伤,请不要冷漠划过,你的“pm”(私信给对方)、你的问候和肯定或许就能带给对方一点安慰,让其不会活在这种错觉中。 3.对方的恶意,还是自己的脱轨? 当然,笔者也承认有些看起来像“霸凌”的情况,未必是出于恶意的评断,而是当事者本身的脱序、脱轨的行为惹来的不满。或许是因为想要受到关注,或许是出于爱出风头的个性,部分人士将脱序的行为当作噱头,当成理所当然,所以才引起批评。这等脱序的行为可能会被美其名说成“这就是真正的我”、“只要我开心就好”。这些观念忽略了人性中的败坏,过分地相信跟着感觉走就没错了。 “活出真我”实在是个大谎言。其实,自我是不值得信任的,这也是为何主耶稣说:“你们要重生,蒙圣灵引导。”因此,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评断时,也当反省自身的言论是否不恰当。当记得,社交媒体就是一个公开的场所,每一个人都当为自己公开的行为和言论付上责任。 4.成为和平之子 网络霸凌实在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基督徒又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又当怎样成为网络上的“和平之子”呢? 笔者认为有三件事可以共勉之: 第一、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不随意发表“批评式”的评论,或转发有攻击性的信息。这无疑是加入了网络霸凌的行列。 第二、无需过分纠结网络的辩论。如前面所言,许多的发评论者根本没想过负责,甚至他们可能用着假帐号。到头来,不但对解决霸凌没有帮助,也会引发没有止境的争论。有谁在意呢?对方真的在意吗?我深表怀疑。所以,若是不认同,只要适当且理性地表达你的立场和看法即可。 第三、多一些联系,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友善。我想这是许多人加入社交媒体的初衷;而不是为了与人争论,不是要看恶意的攻击,乃是要与人保持联系。当你发现身边人遭受恶意的评价时,尽你所能的表达关爱,让其知道他并不孤单。盼望基督徒也可以成为另类的“网络水军”,不是为了恶意的目的,而是为了散播爱与和平。

网络上的星星之火

with No Comments

特稿:键下留人 文/张鸿恩(诗巫卫斯理华语堂主理牧师) 随着电脑网路与通讯科技逐渐普及化,过去所谓的霸凌也从“实体”转为“网路”了。语言更成了网络霸凌最主要的武器,甚至是“凶器”! 其实语言是一把双刃刀,能温暖心灵,也能杀人于无形。换言之,恶言酸语是一种杀人无形的利刃。纵观网络霸凌的模式,其中一种俗称的“网路公审会”是最为常见的,即把个人在生活中受到的委屈和不满公诸于世,让网民来评评理,以求个公道。这个方式不失为一个抒发情绪和寻求安慰的管道。问题是,所分享的内容往往未经第三者的同意而被公布。再加上网民的人肉搜索,第三者的身世背景通通被迫公诸于世,造成当事人、公司、机构和无辜人士的困扰。而网民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有种雾里看花,傻傻看不清楚的感觉。然而,在人海战术、跟风以及“从众效应”的驱使下,网民透过键盘在社交媒体上的留言却能掀起翻滚巨浪,铺天盖地,影响深远。轻则让他人丢饭碗,重则轻生,留下的可能不是被伸张的正义,而是无限的遗憾。 快去拿水救火 我想起2014年10月,有机会参与一个内陆短宣。我与其他堂会的弟兄姐妹花了一周的时间为原住民建造宿舍,早出晚归,喜乐非常。到了最后一个工作天的中午,艳阳高照,热气逼人,我被安排清理环境,卖力地将所有的垃圾、树叶、干树枝等废弃物堆在一个垃圾坑。犹记得当时在建筑工地的某人从二楼向我喊道:“你需要帮忙吗?”“不用!我ok!” 好不容易终于把该烧的东西堆积成山, 我掏出一个打火机, 点燃了一片枯叶后就转身向着建筑工地望去。短短不到十秒的时间,我立刻感受到身后传来一股热气流,以及树枝被烧得噼里啪啦的响声。回头一看,我顿时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大跳。那是一场超乎我想象的大火!在烈风的加持下,火势之猛烈, 甚至都快烧到旁边的房子了。所有在建筑工地工作的弟兄们见状,都高声疾呼道:“快去拿水救火!快!”我赶紧冲进房子里盛水出来灭火。在几番努力下,火势最终还是被扑灭了。尴尬的是,被焚烧过的草地上留下了一大片骇人的黑色痕迹。没把旁边的房子烧毁已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在美国的历史中,芝加哥市就没这么幸运了。1871年10月8日开始连烧三天三夜的芝加哥大火造成300多人死亡,十万多人无家可归;117公里的公路,2000个灯柱和17500栋建筑物被烧毁,更造成当时两亿多美金的财物损失。火势一发不可收拾的原因有三:一,当时的建筑物都是木制的;二,当时正逢旱季;三, 风势太强。但火灾又是如何开始的呢? 在芝加哥市的历史博物馆里有一幅画记载了这一段历史。据说,当晚有一个名为Catherine O’ Leary 的女士在挤牛奶。那头名为Daisy 的乳牛不知何故,一脚踢翻了一盏油灯,结果就造成了芝加哥市史上最严重的火灾。 干旱强风易燃物 将以上两起事故作为前车之鉴,一开始被点燃的都是小火,理当容易被扑灭。问题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干旱、强风和易燃物为灾难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网络霸凌亦是如此。无论当事人想要在社交媒体上举办“网路公审会”的目的是要发泄、抱怨、争取公道,或是捍卫正义,他/她或多或少都在网路上提供了促成灾难发生的三大条件,即“干旱”、“强风”和“易燃物”。因此,想在网路上做任何事之前请务必三思,以免引火自焚,得不偿失。 以下有三方面的思考供参考: 1.心理环境面临“干旱”危机时,切勿在网路平台上寻求甘霖。无论是婚姻家庭、恋爱、职场、人际关系等,难免都会处于干旱疲乏无水之地。尤其长期处于“干旱”的环境更使得当事人身心俱疲,苦不堪言。若此时在网路上寻求“雨水的滋润”不见得是个明智之举。因为网民无关痛痒的“支持和鼓励”只能算是荒漠中的小水滴,润润舌头就没了。 圣经如何教导呢?“神啊,祢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寻求祢,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祢;我的心切慕祢。”(诗篇六十三1)与其在网路上寻求甘霖,不如转向上帝? 2.心理情绪遭遇“强风”来袭时,切勿在网路平台上寻找避风港。有人以“龙卷风”来形容“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情绪,凡经过之地必被夷为平地。同理,当事人在情绪“龙卷风”中所陈述的事情可能不完全中立和属实,所使用的文字也可能过于犀利而伤及他人。待情绪龙卷风平息后,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圣经诗篇描述一个不同的画面,“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祂从他们的祸患中领出他们来。祂使狂风止息,破浪就平静。风息浪静,他们便欢喜;祂就引他们到所愿去的海口。”(诗篇一百零七28-30)遇到强风来袭时,祷告求上帝平息心中的狂风吧!神是我们的避风港! 3.心理卫生面临“垃圾”囤积时,切勿在网路平台上寻觅“垃圾桶”。每个人心中都有需要处理或焚烧的“垃圾”,重要的是改如何妥善处理堆积如山的垃圾。 首先,请物色合适的“垃圾桶”来倾倒“垃圾”,尤其是一些可信任且愿意聆听的人。此外,一天的“垃圾”一天烧,以免造成自己和他人的困扰。简言之,凡走过不留下“垃圾。别为了一时的冲动,将社交媒体搞得乌烟瘴气的。耶稣的教导是,“不要为明天忧虑, 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34)别忘了,耶稣随时都愿意成为我们心灵的“垃圾桶”。 不作网路纵火犯 举办“网路公审会”而引发的网络霸凌,最终酿成悲剧的新闻时有所闻。追根究底,该负起责任的不仅仅是举办“网路公审会”的当事人,还有在一旁煽风点火的网民。可曾想过,网民透过键盘的留言有如星星之火。你一言,我一语;这一点,那一燃,搞到最后燎原烈火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而之前义气相挺,排排坐吃果果的网民一个个拍拍屁股走人,令人不胜唏嘘。 圣经雅各书对“舌头”的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舌头在百体里也是最小的,却能说大话。看哪,最小的火能点着最大的树林。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唯独舌头没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恶物,满了害死人的毒气。”(雅各书三5-6,8) 因此,无论是实体或是网路上的发言都必须小心谨慎,因为语言是一把双刃刀,能温暖心灵,也能杀人于无形。甚愿每一位社交媒体的键盘高手都“键”下留人,切勿为了逞一时之快而引发“网路大火” ;也甚愿每一位基督徒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和平之子,而不是“网路纵火犯”。

卫理报已经搬新家了!

with No Comments

原位于8,Lane 1,Tuanku Osman Road的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卫理报)办公室,已经迁入年会总部──卫理大厦(Level 2, 18, Island Road, 96000 Sibu)。若有任何询问可致电084-333021/333028 或拨手机013-8346988。敬请各位读者垂注,万分感激! 每期一句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不要叫上帝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祂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饶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4:29-32) 2020年9-10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欢迎向本报订阅。

抓鼠有感:键下留人!

with No Comments

文/翁震凌 语言的伤杀力有多强大,我想大部份人或多或少都曾亲身经历过──不管对方是有心还是无意,但对心灵所带来的创伤却是可大可小。好歹自己也活了一些岁数,怎会没遇见过一些刺人的语言或文字;只是有些可自行消化后云淡风轻,但有些还是难免在心里留下一道伤疤,回想起来仍旧隐隐作痛! 不过,比起某些朋友来说,我这根本就是小儿科了。我曾不只一次见过一位朋友在网路社交媒体上,因为信仰与护教的关系,被他人留言侮辱诋毁,人身攻击。说实话,那些留言有的相当低级下流,不堪入目,超乎我的想像,甚至让我这旁观者都禁不住血压飙升(真不知道长期受到网络霸凌的朋友是怎么熬过来的)! 再加上,新闻总是时有“耳闻”某些人(特别是公众人物)因为长期经受网络霸凌,难以负荷而最终选择走上不归路。每每看到这些报道,心里总是很难过与不解:双方到底是有何深仇大恨,以致某些“键盘侠”或“酸民”可以如此毫不留情、毫无节制地肆意杯葛、羞辱、嘲笑、威胁、谩骂、攻讦、人肉搜索、合成假照片等……最后将受霸凌者逼上了绝路! 点亮一盏盏明灯 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网络去抑制效应”(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因为不需要像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少了某些的限制与压制;又因着网络的匿名性、隐藏在荧幕后的隐形感与抽离感,以致人在网络中如同脱繮的野马,解放人性中的阴暗负面似乎可以更肆无忌惮、更无视社会中原有的约束或社交禁忌。 换句话说,人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可能会因为“你不知道我是谁”、“你看不到我”、“这是我的世界”、“你的规则不管用”等因素,进而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进而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不足与不满,投射在网络世界中,随意做他们想做的事,说他们想说的话! 眼见网络迅速发展,网络霸凌无处不在,很可能成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故而本期《卫理报》有多篇特稿正是关注网络霸凌这一课题,盼望能唤醒弟兄姐妹对此问题的醒觉与重视,除了自身在网络世界发言留言时,要三思而后言,“键下留人”;更要竭力成为传递信、望、爱的“传信者”,为隐晦的虚拟世界点亮一盏盏明灯!

交流站:少年军BB爱心盒今年送2万份医用口罩

with No Comments

2020年9月4日,少年军砂拉越社会福利与社区服务主席沈志祥队长于砂拉越少年军总部召开一项记者招待发布会。沈队长指出,BB爱心盒是从2012年开始推行至今且迈入第9年,这是一项社会关怀项目。少年军于圣诞节期间,会负责协调礼物的收集与分配,然后送予需要的群体(不分种族或宗教)。他称,受惠者多数来自偏远的郊区,且是福利部、或其它社会组织(如老人院、孤儿院、洗肾中心)所认定的受惠对象。至今,少年军已经累积分发超过6万3千份礼物。 鼓励大家使用口罩 同时,今年因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砂少年军了解人人都需要口罩;因此今年的“BB爱心盒”不在圣诞节间举行,将改送2万份(每份10片)一次性医用口罩给有需要者。“BB 爱心盒”不仅是与有需要的人士与家庭分享爱,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让人们提高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醒觉,鼓励大家使用口罩。 “砂少年军已从中国引进医用口罩,加上善心人士的捐助,将在古晋、泗里街、诗巫、桑、沐胶、民都鲁、美里、林梦分发一次性医用口罩给有需要者及家庭。”沈志祥队长如此表示。“BB爱心盒”并非筹款而是送礼,而且从一开始的两千份礼物到现在筹集数目可达两万多份,在礼物赠送数量上有很大的提升,这不得不感谢捐助者、赞助者及公众慷慨地支持弱势群体。 当天下午,诗巫健身与举重协会移交200盒口罩给砂拉越少年军,作为今年“BB爱心盒活动”的礼物。诗巫健身与举重协会主席谢顺昌、副主席林济武、署理主席林忠融分别移交口罩给砂拉越社会福利与社区服务主席沈志祥队长、砂拉越少年军副总监阮振东荣誉队长。

交流站:少年军BB爱心盒
今年送2万份医用口罩

with No Comments

2020年9月4日,少年军砂拉越社会福利与社区服务主席沈志祥队长于砂拉越少年军总部召开一项记者招待发布会。沈队长指出,BB爱心盒是从2012年开始推行至今且迈入第9年,这是一项社会关怀项目。少年军于圣诞节期间,会负责协调礼物的收集与分配,然后送予需要的群体(不分种族或宗教)。他称,受惠者多数来自偏远的郊区,且是福利部、或其它社会组织(如老人院、孤儿院、洗肾中心)所认定的受惠对象。至今,少年军已经累积分发超过6万3千份礼物。 鼓励大家使用口罩 同时,今年因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砂少年军了解人人都需要口罩;因此今年的“BB爱心盒”不在圣诞节间举行,将改送2万份(每份10片)一次性医用口罩给有需要者。“BB 爱心盒”不仅是与有需要的人士与家庭分享爱,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让人们提高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醒觉,鼓励大家使用口罩。 “砂少年军已从中国引进医用口罩,加上善心人士的捐助,将在古晋、泗里街、诗巫、桑、沐胶、民都鲁、美里、林梦分发一次性医用口罩给有需要者及家庭。”沈志祥队长如此表示。“BB爱心盒”并非筹款而是送礼,而且从一开始的两千份礼物到现在筹集数目可达两万多份,在礼物赠送数量上有很大的提升,这不得不感谢捐助者、赞助者及公众慷慨地支持弱势群体。 当天下午,诗巫健身与举重协会移交200盒口罩给砂拉越少年军,作为今年“BB爱心盒活动”的礼物。诗巫健身与举重协会主席谢顺昌、副主席林济武、署理主席林忠融分别移交口罩给砂拉越社会福利与社区服务主席沈志祥队长、砂拉越少年军副总监阮振东荣誉队长。

1 30 31 32 33 34 35 36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