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飞鸿:日光之下

with No Comments

文/龚紫阳(纽西兰华人卫理公会宣教议会监理) 近期在香港参加宣教大会期间有机会和一位当地的牧者比较深入地聊天,听着他分享当地某基督教团体假借扶贫名义来赚取信徒的爱心与金钱,心里不禁叹息。他说这些福音机构久不久就会搞一两场“挂羊头卖狗肉”的扶贫活动,其实真实内容就是花钱请偏远乡镇里的村民跟他们配合拍拍照做做秀。村民为了能够拿到更多利益当然愿意按要求去做,将各种“可歌可泣”的经典画面呈现出来。之后,这些“有故事的画面”被带了回去加以剪接,透过各式各样的媒介加以宣传当地的需要。可想而知,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些真心的奉献,当然也有些是为了抚平良心不安。总而言之,金钱的奉献就因故事的感人性成正比,源源不绝。 然后又听闻新加坡代表说起某教会领袖被控失信挪用教会资产数千万元,今年4月被判决服刑3年半。但是因控方不满如此轻判,最高法院将于8月1日审理总检察署提出的刑事仲裁申请。一宗又一宗有关教牧或信徒的失信案,仿佛只是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新闻。 何等的忧伤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什么时候开始,当人寻到上帝的恩典之后,反过来利用上帝的恩典来谋取私利?如果你留意过基督教的新闻圈子,则不难发现许多披带着羊皮的狼在猖狂着:道德伦理问题、金钱问题、权势问题,常常美其名是“上帝引导的工作”,因此迷惑了多少的基督徒。一旦被揭发后却有戏剧性的哀哭认罪悔改,不问教会如何因此而遭蒙羞。高高坐在宝座上的主垂看世人,见其中这一群被甄选出来的人在浩瀚的救赎恩典中,却摆脱离不了人世间名与利的贪嗔痴,不知其心是有何等的忧伤? 在今天后现代与新纪元运动的冲刺下,人本主义在教会中比比可见,多少教会这中长执的心态还是:“这是我的教会,理当由我掌权,听我的话!”;而又有多少信徒认为“我的牧区就是全世界”,总是走不出自己教会的四堵墙,更无需谈植堂或宣教。 追想在几个世纪前,理性主义抬头和现代主义的左右,人定胜天,我们自以为是地高举着“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学)。上帝?!那多么荒谬的名词;上帝?!是我们打倒的对象!所以“上帝已经死了”(God is Dead)之说则大行其道。 再追想有整整千年之久的漫长黑暗中古世纪(Dark Age of the Medieval)里,人心之腐败,圣俗之杂乱,政教之明争暗斗,哪一样不是一面明明的打着上帝圣洁的名号,一面却为权为势,流血篡权。持续了近两百年的宗教战役——十字军东征(Cruciata),更是教会史上不能被遗忘的黑色记忆,从此赋予了十字架另一层“羞辱的记号”的解释! 人心依旧贪婪 又遥想初期教会期间,那是个神学争论、异端学说猖獗的时代。多少人为着自己的理念可以成为正统,却有意无意中流了多少人的血。感恩的是,在上帝自己的保守与看顾中,纯正的信仰教义毕竟在风雨飘摇中一步一脚印地被建立起来。诚如特图良所说: 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 在更遥远的记忆里,当上帝亲自救赎了祂的子民后,却多少次有众人的声音直喊上天:“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喝饱足!你将我们带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我们全会众都饿死啊!”(出埃及记十六3) 人心不古?不,没有所谓古不古的,人心依旧贪婪着自己的私欲。虽尝过天恩的滋味,却依旧披上敬虔的外衣,寻求私己的利益作为动机的出发点。或许,曾几何时我们都忘记了这位慈爱的主亦是一位绝对公义的审判者吧! 难怪睿智的传道者说过:日光之下,没有新事矣!

宣教的脚:我是幸福的孩子

with No Comments

文/黄莙茹(沐胶沐安堂)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短宣,也是时候想看看上帝在我身上作工的成果。 过去,身边朋友参加短宣时,我也很想参加,但只是抱着去看去玩的心态。上帝是全能的,我们想什么祂都知道。于是,上帝就透过一位弟兄告诉我,短宣是要服事上帝而不是去玩,必须预备好自己才去。听了之后,我就决定不去了,因为自己完全把重点放错了。直到这次,圣灵感动我,是时候要去了,也是时候来验收我在属灵方面到底成长了多少! 第一次参加短宣,难免有点紧张、害怕,因为听许多朋友说,会有吃住不习惯的问题,非常辛苦。我也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怕,有天父爸爸在。上帝在圣经里共说了365次“不要怕”,这告诉我们,我们每一天都不需要害怕。不过,感谢上帝那么爱我,我所担心的事一件都没有发生,而且还让我增加着体重回来。 鸡皮疙瘩全立 这次Ulu Julau短宣,我被分配到儿童生活营,五天都住在中心。上帝非常的爱我,祂的恩典够我用神让我这五天过得非常充实,学习很多。我每天都要照顾及教导伊班孩子有关上帝的福音;起初还有点担心他们会抗拒福音,不过感谢主,从他们的反应可看得出他们其实渴望福音,也很愿意学习、聆听上帝的话语。当我看见那群小孩愿意安静坐下,聆听老师们讲圣经故事,心中有些感动。从这群孩子身上,我看到了城市孩子所没有的纯真!他们很爱惜老师给他们的圣经故事书,一拿到书就马上打开来阅读,一直抱在怀里。上帝也给了我们9位儿童营老师,有足够的精力来看顾约90位的孩子。要是没有上帝的带领及看顾,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不能把每位孩子都照顾好。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星期三晚上,我跟随牧师一起到一间长屋做洁淨祷告,拆除长屋所有的偶像。因为他们愿意舍弃过去的信仰,让耶稣成为他们的救主。我看得出屋主其实非常害怕,做出这个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我们不停地为他们一家祷告。 那一晚,我可以一直感受到属灵争战,每当牧师们要拆掉那些偶像时,我们就为牧师们祷告;一祷告,瞬间从脚到头顶鸡皮疙瘩全立,重复好几次。上帝也清楚提醒我,不可以留破口给魔鬼攻击我。 没有顾虑地读书 记得,当我进到厨房看到一块板上所写的字后,眼泪瞬间就满溢眼眶,一直忍着不哭。板上写着:“我是位穷人的孩子,我心里想要的东西我都得不到。不过我的爸爸很爱我,虽然每次考试我拿第2名,都不能得到什么赏赐;但我的爸爸还是买了一块手表给我,我要好好读书来养活我的家人。” 霎时我觉得自己真的过得太幸福了,我们想要的,父母都会满足我们,但我们常常都不懂得感恩,满足于我们所得到的东西,反而变得越来越贪心。过后,屋主的大儿子来向我们寻求帮助,问我们该如何让他的英文及格,因为明年他就要考SPM了。他还问我们,毕业后要怎样继续升学,我们告诉他许多的方法,还告诉了他最快2年半就会读完了。不过他的回答让我们都安静了,他说:“2年半太长了,他不能读那么久,他需要帮家里减轻负担。” 我听到后,心里真的很难过,也明白上帝的用意了。之前的我,心里一直埋怨父母为什么要让我读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心里一直放不下。上帝透过这男孩告诉我,我是幸福的孩子,需要知足,因为我可以没有顾虑地到西马读书。是时候放下心中的埋怨,好好依靠上帝来完成我的学业。因为有些人想无忧无虑地读书都不能,反而,我这个没任何忧虑的人却一直在抱怨。上帝常会不按着我们心里想要的给我们,但祂会按着祂的心意来指示开导我们,这次短宣,让我获益不浅。 是工作而不是玩 之前我还以为在儿童生活营会比较闷,但没想到自己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跟精彩,也体验很多。我一点都不后悔参加这次短宣,更感恩能被分配到儿童生活营。因为透过儿童生活营,才知道那里的伊班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们需要我们的教导,我们需要爱他们就像上帝爱我们一样。 我也要感谢组长Angel姐妹,让我在空闲时间跟随其他队伍一起体验其他层面的服事。非常鼓励大家参加Ulu Julau的短宣,因为那里的孩子及村民都需要我们。不过,一定要把重点摆正:去短宣是要为上帝作工而不是去玩!

有你相伴:不会有意外

with No Comments

文/陈倩明(诗巫卫斯理堂本处传道) 上个月,花了两个星期,利用空档时间,看完了一本近500页的英文小说。这小说其实是有得过什么奖的,也好像得过畅销小说排行榜首位的。其实我已经很少看这类的小说,一来时间逼人,二来在选择看什么书的当儿,总会选择比较实际并且即时有需要用得着的书,如要预备讲章或某一类课题的书本等等。但这次最终还是做一点不一样的事,看一本不一样的书。 这本书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抓到我的注意力,但我还是“有看没看”地继续坚持下去,因为我从来不愿意半途,随意“抛弃”我手中的一本书,所以就极力地啃完它。小说到了差不多三分之一才真正引起我的注意。到了后半部,我已经有点爱不释手了。再来到书的结局,看到那最后一句,我是赞叹不已,抱着那书,在家来回走了几圈,好得有机会沉淀那声如洪钟的字句。 小说的剧情简单来说是一个小镇发生命案,众人公认的嫌犯其实是无辜的。小说主角在一个偶然机会下拿到可以证明这宗命案其实是一起意外的证据,但因为小说主角在年轻时与嫌犯妻子有一段未了情,于是主角想也许……但,思前想后,主角最后还是把证据拿出来,为嫌犯洗脱杀人的罪名,让他们能一家团聚。在主角回顾这事的时候,他写下这句话,也是小说的最后一句,“意外的发生可以在这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但从来不会发生在人的心里。” 人的心实在是深不可测,可以筹算恶事,谋一己的利益和欲念,也可以放下自我,选择真理,做正确的事。难怪箴言四23提醒我们,“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或译: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我们的心,不可能有意外发生,总会盘算清楚。因此,要切切的守护着它,选择正途。

心乡处处:失声的女人

with No Comments

文/陈心洁(临床心理学博士) 日前,台湾的一个年轻女作家林奕含在处女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版后不久自杀身亡,由于书中故事疑似涉及自身遭到性侵害的经历,因而引起台湾社会广泛关注。关于忧郁症(抑郁症)我就不多插话了,但凡有名人自杀的案例出现,就会有人关注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只是因为这位才女在离世前,谈到了自己对书中主人翁的投射,仿佛这本关于老师诱奸初中女生的小说,成了她的遗书。她想借着这本书,写出另一面的自己,鲜为人知的那一面,在光环底下有爱有欲望,有恨有彷徨,有光有黑暗的自己。 为什么有些生命,要到消失之后才能发出声音,让社会听到? 这也是楚国诗人当年做的选择,投汨罗江,而后才有人纪念爱国情怀和诵读《离骚》。我们的社会有多少弱小的声音,不是没有人听到,而是被忽视,被压制,被论断,被描黑。就如林氏书中的房思琪,因为失身后找不到出口,试探性地问了父母,得到的信息却是这类被性侵的女人都是自己太“不检点”、“穿着太暴露”、“自讨苦吃”,最后只好分裂出那美好的一面,投射在施暴者的身上,矮化了自我,以“爱为名”合理化了自己的创伤,才可以继续面对生活。 最终,她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害怕和愤怒,骄傲和羞耻,来回地折磨着幼小的心灵。书里的房思琪最终疯了。而写书的,终于选择永久的沉默。我们可以谴责施暴者,也可以责怪父母的愚蠢,但都无济于事。天下还有多少女子遭受此苦?各国有各国的数据,而我们的报章天天都有一条如此新闻。但是同样的“丑闻”天天仍在发生。 对女性的偏差认知 这里,我不仅要为被性侵的弱势人群发言,还要纠正社会对另一类女性的偏差认知,冠以——“小三”或“情妇”二字的女人。有没有社会学调查过,多少“小三”也是被性侵后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先别说那些国会里无知政客提出的意见——“解决性侵问题的最好方法是让被害者嫁给施暴者”,我们的男权社会以为婚姻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保护软弱的女性。 在这样一个主流的社会认知里,我们对婚外情的“第三者”有一个刻板印象,认为她们是婚姻的“破坏者”、“引诱者” 、”狐狸精“;而男人就是“被诱惑的”失足者、“一时糊涂”的迷惑者,需要被拯救的通常是“男人”。谁会想到“小三”也需要被救赎? 一旦一个有妇之夫和一个单身女人的性丑闻被爆开,往往后者会被撕裂,而前者会被原谅。所以男人,可以越来越大胆,肆无忌惮地在这个社会主流里横冲直撞,犯了错误也有人背黑锅,不需要自己解释,尤其有钱有势的男人。我不否认有部分的小三的确是奔着物质和资源而投向有妇之夫的怀抱,但也有一部分的小三是为爱所苦的一群。 “我真的不知道他结过婚的!他当时来找我,追求我时,完全没有提到他的婚姻状态。我以为他是单身的。当我发现时,已经晚了,我什么都给了他了。我想和他分手,可是他还是缠着我,要我原谅他,说他和太太已经没有爱。他爱的是我。可是他又离不了婚,因为要维持家族颜面和事业。又说不忍心伤害自己的太太,觉得对方无辜,孩子也无辜。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回来找我,和我示好?难道要我一辈子替他隐瞒下去,做他的暗室夫人?我其实什么都不缺,也不需要他来养我。我只是希望有一个男人珍惜我,心疼我。离了婚这么多年了,没有对男人心动过。但是他的出现,让我方寸大乱。我根本不想当小三和破坏人家婚姻啊,可是这次我真的是被骗了,还陷得这么深。你说我要怎么办?转身离开,他在楼下等了我一夜。不开门,自己也很痛苦,也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胃溃疡又开始发作……”说到这里,她也泪眼模糊。 让女性发声 辅导室里,我见过吵架的夫妻,想离婚的夫妻,总归各有各得不幸,太太诉说老公的不忠,老公保持沉默。但是,也有一些不在传统家庭和婚姻辅导的教科书里的女性角色出现,谁来为她们负责任和伸张正义? 大家都流行“打小三”,却没人发现这里最该打的是一个不成熟的“男人”吗?如果26岁的林奕含和丈夫离婚了,回去找那个当初诱奸她的老师对质,想讨回公道,会不会被万夫所指为“破坏人家家庭的小三”?很可能大家对于一个“离婚过的成年女子” 不会有那么多的同情。认为事过境迁,应该“大方原谅”,双方各自经营家庭。在“劝和不劝分”的华人社会语境里,多少不公义的施暴被模糊了,合理化了,遗忘了,造成受害者的“失语症”。于是,她们用着社会的道德评价来精神上鞭打自己,直到走上不归路。 当社会在反省教育的失败,教会是否也可以反省家庭教育的缺失,包括性教育?除了教导青少年人关于“婚前没有性行为”,是否也要加入“婚前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性侵犯”?除了教导已婚夫妻关于“婚后没有婚外情”,是否也要加入“婚后如何保持性健康?” 在谈“性”变色的今天,我们再看看创世纪,那分别男女性别的篇章——骨中骨,肉中肉的关系;再看看雅歌的爱情诗篇,赤裸裸地躺在对方的怀中入睡。我们是否也可以有一种语言,让女性发声,控诉被扭曲的爱情和破坏的信任? 辅导室里听了太多这样的故事和控诉,但是这些女性更需要的是社会的理解和接纳,不是在伤口上撒盐,给予更多道德的责备。不管是“小三”还是“二奶”,还是“原配”,都是社会权力博弈的一个地位象征。这些标签只能决定法律位置,但解决不了家庭婚姻关系,更无法治愈人性深处的不安全感。最终,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任,不管是三角关系里的哪一方。 “那没有犯过罪的,可以向这个犯奸淫的妇人扔第一块石头吧!”耶稣说。

彩虹见证:一人信主 全家得救

with No Comments

文/林庆宏 (凯胜之家) 回想过去,虽然知道上帝救我无数次,但我还是拒绝了祂。当时我只相信万恶之首的“钱”,我只知道钱虽然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如今我的价值观已改变,我相信上帝是万王之王,是独一的真神,因着祂的爱,我接受了耶稣基督作我的个人救主。 虽然我信主不久,但我深信因信称义。感谢天父派来牧师做我属灵的导师。牧师热心且很有耐心的开导我,也教导我上帝的话语,让我一步一步地站起来。我很喜欢和牧师交谈,记得有一次牧师叫我想一想上帝在我身上做了什么?我认真的回想,发现以前我还没认识祂,但祂却先爱我了,并救了我三次。第一次是我还在母亲肚里的时候,母亲不知道已怀了我,不小心受伤要留院。医生说差点保不住我了。是上帝留下我的性命。 第二次是我九岁那年,突然病得很严重,东西吃进去就吐出来,连续几天都是这样,看了好几个医生也没有好转。外婆怀疑我是盲肠炎的问题。经医生检查后果然是盲肠炎爆裂,立刻给我动手术。手术后医生告诉我,要是再延迟几个小时我恐怕是没命了!这句话我现在依然记得,我相信是上帝透过外婆的口提醒家人说我得了盲肠炎。 第三次的经历更为紧张。那年我十八岁,在一间工厂工作。有一次我不小心,左手下半截被卷进机器里,痛不欲生,同事马上把我送去诗巫拉让医院。医生看到我的情况说只能截肢来抢救。原本建议我到古晋医院去,但我上不了飞机。我的手非常痛,痛彻心扉,打了三次的止痛针还是一样。稍后我的手可以转动时,医生就替我动手术。 要救一切相信的 我在麻醉后,感觉自己走入一个空间,在黑暗里一直走一直走,好像没有尽头。然后我看到光,有声音对我说,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我觉得有人在拍打我,就醒过来了。父母告诉我原来我已昏迷了一个星期,一直在加护房里。前一个晚上因为肺积水,还差一点死掉了。那次我就相信这世上一定有一位神在掌管一切,但我不知道这位神是谁。如今我知道也认识了这一位神。吴德忠牧师带领我认识这一位天父上帝,原来在我还没有认识上帝之前,祂已经认识我了,并且搭救了我! 非常感恩,福音能够传入我的家。之前我们一家都是佛教徒,如今都信主了。我的父亲也在离世前受洗,并领了圣餐。母亲、哥哥、妹妹也都上教会了!这真是应验了“一人信主,全家得救”啊! 我会如此形容我的家庭状况:过去,因为我一人吸毒,全家落难;如今,又因我一人信主,全家得救! 是的,“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马书一16)我要用我的生命来见证上帝,传扬耶稣的福音!

爱你的邻舍:民都鲁PKKM专访:陈良伟办社区中心 为原住民小孩提供去处 向原住民学习简单生活 RM2也可以过一天

with No Comments

文/韵琴 曾经一掷千金不加思索,也曾倾家荡产债台高筑,但上帝依然使用他,趁着他天天无所事事流连礼拜堂时,让他与原住民有更多的接触,看见了原住民的需要,更让他学习到如何一天用2令吉来简单生活。 民都鲁社区关怀中心PKKM创办人陈良伟,现年36岁的他,从小在基督化家庭长大。然而,赌博也是从小就伴随他长大的一种习惯。“从小我的家庭金钱教育就是,要钱你就必须自己去赚,于是我一到学校假期就去打工,以赚取额外的零用钱;也就是因为这样,我总是想要赚钱,觉得钱总是赚得不够快。” 为了要更快地赚钱,他捞起了偏门,他在30岁时就赚到了生命中的第一桶金,有车有屋,还有娇妻,再也不为钱而烦恼,一掷千金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那时我去逛街购物都不看价钱的,因为我不担心钱不够用。” 纵然他事业有成、家财万贯,可是,钱来得容易也去得快,因他也爱上了赌博。“当时的我还告诉上帝,祢要让我赢,让我赢了我就去短宣。上帝还真的让我赢了,只是赢了之后,我要十倍奉还。” 生活可以很简单 2013年,他输了,而且一输就输了3、40万令吉,可谓是一夕之间两手空空,口袋里没有半毛钱。但是,上帝还是爱他的,只收回了他的钱,而车子、房子和妻子,是他仅剩的财产。“那时我心中真的很茫然,于是便回到教会中寻找上帝。” 在教会中,他与国语事工的原住民少年人布莱恩天天“泡”在一起,除了做一些清理的工作,就是坐在厨房中聊天。从中,他理解了原住民的乐天与知足,更学习到原住民如何地简单生活。“那时的布莱恩可以一天只花2令吉,他们可以生存,我们华人呢?” 与布莱恩在一起的日子,让他学习到生活是可以很简单的,于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并得到了救赎。“论聪明与诡诈,原住民的确不如华人,而且总是被人欺压;但他们的身上有更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学习。” 再加上牧师的鼓励,以及他那位还在念大学的妹妹的“一语惊醒梦中人”,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我当时债台高筑,天天都在烦恼着如何还债。妹妹都看在眼里,某天她告诉我,欠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她也同样背负着债务;因为她在大学毕业后,同样要还PTPTN的贷学金。妹妹的一番话点醒了我,于是我通过一些管道找到了我的债主,与他们商量分期付款的事。感谢主的是,他们也愿意让我分期付款,于是我重新了振作起来。” 把福音活出来 正是因为曾在教会帮忙布道事工,他晓得教会一直想要进入位于实巴荷小学后面的一个原住民社区传福音,却迟迟找不到机会;又在进行布道工作时,看见了该社区的原住民小朋友总是到处乱跑,荒废学业也就算了,最可怕的是误交损友,一旦误入歧途就为害社会了。 看着这种情况,他的心中难受,就一直在想应该怎么样帮助他们。于是,他灵机一动,在该社区设立一个类似补习中心的地方,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个写功课的地方。“我们不在乎成绩,在乎的是他们是不是有做完功课,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让他们可以容身的地方。” 在这个社区中心,孩子们可以写功课、阅读书籍、玩游戏,甚至还可以过夜,并有专人看管,在不同时段还有老师来补习。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成天无所事事,功课也可以跟得上;功课跟得上了,就不会觉得学校老师所教的都听不懂;日子久了,他们的学业也就有所改善,从而减少社会问题。 从小就有很多机会与原住民在一起的陈良伟,操得一口流利的马来语。他运用了上帝赐予他做生意的头脑,动脑筋在上帝的事工上。“我们如果要帮助他们,就不应该总是送东西或是资助他们,而是要从他们的孩子着手,进而认识家长。然后通过我们的生命见证,把福音活出来。” 当然,他的如此想法也遭到一些人的讥讽,但他知道,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没有这样的看见。“我只知道,在读门徒课程时,我看见了主耶稣降世并不仅仅是传福音,而是要背起十字架来拯救世人,所以我们身为基督徒当要效法基督。” 对于社区中心的未来,他已经有一个全盘的打算,首先是要装备自己,然后预备进入全职服事,而他的妻子已经先他一步,成为了社区中心的全职同工。

爱你的邻舍:民都鲁PKKM专访:民都鲁PKKM为原住民塑造新文化 现正筹款设立 第三处社区关怀中心

with No Comments

文/韵琴 社区关爱除了扶贫之外,还有什么是可以做的? 民都鲁卫理社区关怀中心(Pusat Khidmat Komuniti Methodist,简称PKKM)用别树一帜的方式进入原住民社区,从中认识原住民进而让他们看见基督的心。 民都鲁卫理社区关怀中心(PKKM)是一项在民都鲁教区社会关怀执行会及国语事工小组属下的事工,旨在原住民社区中塑造一个健康的文化,让原本在社区游荡且无所事事的原住民小孩,能够脱离酗酒、赌博与打架的文化。 在2013年开始的PKKM事工中,设有2个关爱服务中心,分别在民都鲁Sentral与Sg.Plan,主要工作内容是回收与出售旧衣物,还设有2个社区关怀中心,分别在实巴荷与比华利山(Beverly Hills),第3个社区中心计划设在Sg.Plan,主要的工作则是为原住民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做功课与阅读的地方。 灵命与面包要兼顾 整个事工中共有5位全职同工,除了主任是华人外,另外4位全职同工均为原住民,分别管理2间关爱服务中心与2间社区关怀中心。这些同工都是国语事工小组培养的会友,另有3位兼职同工与多位的义工老师在社区关怀中心服事。 “福音不仅仅是信上帝,而是灵命与面包都要兼顾”这是PKKM开办的动力,也是PKKM的宗旨,他们不求能够改善原住民同胞的生活素质,但求能够在原住民中塑造一个健康的文化。 迄今,每天都有多位的原住民孩子来到社区关怀中心读书和做功课,虽然学习成绩不一定是重点,但至少让他们有一个可以写功课且安全的地方,不再游荡在马路旁。 在经济方面,当2013年事工开展初时,负责小组成功在民都鲁教区筹得了10余万令吉,顺利地解决了长达2年的所需费用,之后就是年会社会关怀部拨出了6万令吉的拨款。 正在积极筹款 目前,关爱服务中心的运作费用为每个月3千余令吉,包括了店面租金、基本费用和同工薪资,2间关爱服务中心的花费每个月就必须高达7千余令吉,一年就需要8万余令吉。虽然关爱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回收且出售旧衣物,但所出售的旧衣物价格低廉,每件平均约2令吉,实在是入不敷出。再加上,其他旧衣物市场的愈开愈多,导致关爱服务中心的生意更是难做。 由于Sg.Plan地区的需要,PKKM事工小组正在积极筹款,购买一处可开展事工的地方,即卫理双恩堂的礼拜堂,预计需要费用为40万令吉,其中35万令吉为购价,其余费用是装修费与桌椅费等。 如有任何主内弟兄姐妹对此事工有负担,并且愿意奉献,可联络民都鲁荣恩堂杨夜玲牧师(016-8608608)。

爱你的邻舍:民都鲁PKKM专访:布莱恩的坚持见证神迹 帮助原住民不被城市边缘化

with No Comments

文/韵琴 原住民有他们的独特文化与生活方式,但一旦迁往城市,他们很可能就会因为不适应而迷失自我,卫理社区关怀中心就是为帮助原住民适应城市化而设的一项关怀事工。 杨夜玲牧师受委派到民都鲁负责国语事工至今已经8年的时间,在她看来,原住民文化纯朴且难能可贵;但也因为他们的纯朴与简单,导致他们在城市中变成了被边缘化的一群。 “我敢肯定,如果你今天在内陆迷路,只要是附近有长屋,你就可以随时借宿。”她透露,在她接触的原住民中,是一群很质朴的民族,而且很明显地在思想上与华人有很大的不同。正因着他们的单纯,所以在城市中若没有良好的环境,反倒更容易迷失;特别原住民的孩子容易在街头游荡,以致染上一些恶习。不过,一旦他们受了一定的教育,或是在城市中出生与长大,思想就或会比较不一样。因此,卫理社区关怀中心希望可以提供一个友善空间与教育的地方,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社交群体。 在2013年开展PKKM事工以来,杨牧师算是成功地发掘了几位愿意在PKKM事工上事奉的原住民会友,并且已经成功送其中一位,也就是丽查恩巴(Liza Emba)前往沙巴神学院修读神学。“她是荣恩堂的会友,在PKKM事奉,是一名陪读老师。” 天天在教会流连 布莱恩鲁威士(Bryan Luwes)则是负责社区关怀中心的全职同工,也是社区关怀中心始创的班底之一。 “布莱恩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既单纯又善良,在沙巴神学院参加了一次为期3个月的短宣学校后,他立志要在教会服事,却不愿意献身成传道人。就这样,他天天在教会流连,希望可以有机会在教会事奉,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 “后来,PKKM创办人陈良伟弟兄与他共处了一段时间,并毅然决定开展PKKM事工,而布莱恩就是同工的最佳人选之一。” 民都鲁第一个卫理社区关怀中心,即实巴荷PKKM,布莱恩参与了整个过程,从整修排放桌椅;到如今他的吃、住、生活都在此,他是第一个同工,也是这些原住民孩子的最佳良伴。 “这些孩子来到这里,可以写功课与阅读,如果晚上不想回家,这里也可以收留他们过夜。” 同时,布莱恩的坚持,也让他看见上帝如何为他开了路,使他全家都信了主,尤其是他那曾经酗酒成性的母亲信主更是上帝的作为。“当时,布莱恩为了让母亲去教会,就答应每个月给她两百令吉的零用钱,虽然他自己赚得并不多。母亲答应了,但一个月之后,却食言了;可是布莱恩却仍然继续给母亲零用钱。最后,母亲被感动了,就此信了主,接受教会的栽培,目前是其中一家关爱服务中心的同工。” 而他的弟弟和妹妹也因为布莱恩会把他们带来教会而信主,其中那年就读小学5年级的弟弟原本对功课兴趣缺缺,但他想要一双球鞋,于是牧师就用提出他背诵圣经经节来换球鞋的条件,想不到他真的成功背诵。后来再有几次类似的契机后,弟弟已经信主;更令人感恩的是,原本连英文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他,竟然在几次背诵圣经后,开始识字,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一天比一天好。 抄圣经安抚心灵 另一个社区关怀中心的全职同工也是个有故事的原住民孩子。“她从小父母亲便离异,母亲已经离开父亲失去音讯,而她的妹妹也很早就结婚自组家庭,所以她就等于是从小就自己独立生活。那一年,国语事工委员会要送青少年前往沙巴接受3个月的短宣装备,她与丽查是好友,便向我们推荐她,并被认可地送往沙巴。” “于是,经过了3个月的训练后,她就在PKKM服事至今已进入第4个年头,今年才终于成为全职同工。可能是因为从小家庭不圆满的关系,她有一些情绪问题,但现在要她抄圣经经文,希望用上帝的话来治疗她曾经受过伤的心灵。” PKKM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圣所,但是它很美,美在那浓浓的人情味,是一种原始且无修饰的;任何一个原住民孩子来到这里,都可以深切感受那份上帝的爱。 五饼二鱼恩典够用 杨牧师透露,办了这么久的PKKM,她很欣慰地看见PKKM的学生在2016年的会考中都有很好的表现;而且中心也愈来愈受到当地原住民社区的欢迎,能在他们当中发挥影响力。 她相信,虽然只是五饼二鱼,但上帝总是恩典够用,无论是场地或是同工或是陪读及补习老师等,上帝都亲自为他们预备。我们更看见教会弟兄姐妹的委身与献上,以爱心来服事原住民。杨牧师深信上帝的恩典会继续加添,也盼望更多弟兄姐妹能在不同层面的参与,让上帝的爱彰显在原住民当中。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莫荣发家有个特殊儿 不忽略全家 要寻求支持 盼教会能成最友善之地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 受访者:莫荣发(古晋晋福堂主理牧师) 记录:卢韵琴 《我家有个特殊儿》的主角——浩信今年18岁了! 18年来,身为父亲的莫荣发牧师与师母,从无法接受到卯足了劲学习如何照顾他;再一天天地看着他长大,而且身体状况良好,心中的欣慰是无法用笔墨形容的。 当然,因着家有特殊儿的缘故,牺牲是肯定有的;但他们都经历了上帝不断地供应,看见了上帝与他们的同在。同时,莫荣发牧师更要提醒父母亲们,不能因为家中有特殊儿,就忽略了其他的孩子,他们一样也是上帝所赐的产业。 对于特殊儿,本会早已在多年前设立了卫理关怀中心,以便进行早期干预与介入教育;但对于身体有残疾的特殊儿来说,教会又能做些什么呢? 《卫理报》总编黄孟礼特别前往拜访莫荣发牧师,向他了解一下浩信的现况,以及他18年来的经历……(问:黄孟礼总编;答:莫荣发牧师) 问:浩信18岁了,牧师可以先让读者们了解一下浩信的故事吗? 答:浩信是在1999年出生,今年18岁了,是我和师母的长子。他是一名特殊儿,也就是“残障人士”,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就连站立也要靠辅助工具。同时,他也不会说话,起居饮食都需要他人来照顾。 问:当年他的出生是不是给你们带来很大的打击呢? 答:是,这个打击真的很大,对我的家庭与信仰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直到浩信两岁大了,我才能接受;然后我就积极寻找出路与帮助,到处寻医。 问:所以后来你就去了纽西兰求医?前后多少年的时间? 答:对,因为我的师母少女时期是在纽西兰求学,所以她对当地的特殊儿教育有一些认识的管道,于是我们就去了纽西兰。果然,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纽西兰基督城当地的特殊儿中心就给了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浩信的发展,还有整个家庭。 前前后后,我在纽西兰共有2年9个月的时间,分别是基督城3个月,奥克兰5个月,以及南岛但尼丁2年。 问:那是一个怎么样的特殊儿教育中心? 答:那个中心的特殊儿并不多,只有两位老师负责了10多位的特殊孩子。但他们主要不是医治特殊儿,而是教导我们认识到底浩信需要的是什么?从语言、物理治疗、功能治疗方面着手,帮助浩信坐和站立;并备有小儿科医生,就连浩信要喝什么奶粉都有教导,一个很全面的支持。 另外就是,当地的特殊儿中心不只是注重特殊孩子,也注重夫妻关系的调整,还时时提醒我们不可以忽略另外两个孩子。他们会安排社工来帮助我们看住浩信、帮忙喂他吃饭,让我们一家人可以一起外出去购物、轻松吃饭。他们不注重孩子是否会痊愈,在乎的是整个家庭的照顾。 生命力很旺盛 问:照顾孩子原本就是很辛苦的事,家中有3个孩子,而且其中一个还是特殊儿,那不是更加辛苦吗? 答:是比较辛苦,而且我的师母都快要精神崩溃了;所以我选择在古晋服事,因为家人都在古晋,至少在精神上可以得到支持。更聘请印尼女佣帮忙家务,分担师母的重担。 问:你回到砂拉越多少年了? 答:我是在2005年回来的,算起来也有13年了。 问:长大后的浩信有什么改变吗? 答:他长高了,重了,也更加有力量了。现在的他需要2个人才能抱得起他,对家人来说是一项体力的挑战。再加上,现在已经因为经济负担重而没有再聘请女佣,所以我只能与师母轮流照顾他。 问:这样看来,浩信目前应该是性命无忧的是吗? 答:我只能够说,如果继续好好地照顾,浩信应该是可以活得很久;但有时突而其来的病症也能很快地夺走他,这一切都要交托予上帝的手中。照目前看来,浩信的生命力很旺盛,学习力很高,求知欲也很大。根据研究,这样的孩子一般上智力测量都不高,可是,浩信会认人,也会认声音,视力与听觉也很好,而且他的肺活量很强。 问:今年他已经18岁了,那你有想过未来的18年应该如何照顾他吗? 答:我能够做的,就是在工作上要调整,只能在古晋牧会,以便更容易地照顾浩信。而我也从小就灌输另外两个儿子“要照顾哥哥及分担家务”的思想;当然,随着我和师母的年龄增长,再次聘请佣人是迟早的事。 问:你的另外两个孩子今年多大了? 答:一个正在读高中一年级,另一个则是初中二年级。 问:这些年来,你们一家人一定是为了照顾浩信而放弃了许多东西? 答:最大的牺牲应该就是一家人不能出去家庭旅游,最近的一次就是2012年的台湾之旅。因为浩信的情况比较难控制,乘坐飞机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只能选择陆路可达的地方短期旅行。 让教会成为最友善的地方 问:在你看来,教会应该如何更关注特殊人士呢? 答:其实教会对于特殊人士需要的关注,在近年来已经有一定的提升,也有考虑到残障人士的设备,让教会成为最友善的地方。毕竟残障人士要去教会,交通是一个问题。 问:浩信平时有参加主日崇拜吗? 答:有,但他在唱诗时会发出声音,因为听见好听的诗歌;见到我在讲道的时候也会发出声音,可能是因为看见爸爸吧,所以他会叫我,哈哈哈……刚开始的时候,会众会觉得有些吵,但日子久了,他们现在也习惯了。最希望的是,以后教会也提供一个适合的空间给特殊人士。 问:可以总结一下,这18年来的心路历程吗? 答:这18年来是我对上帝的一个经历,从不能接受、埋怨到看见上帝的供应,愈是经历到上帝与我们的同在。正所谓,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上帝的供应不间断,信心也是这样一点一滴地培养出来。这个重担不是靠一个人,而是要一家人一同承担。 … Read More

为国家守望祷告

with No Comments

求救国家离罪祷文 圣洁的父神,恳求祢解救我们的国家,脱离黑暗邪淫势力的捆锁,用耶稣的宝血遮盖我们的国土和全体百姓。求祢除去全国人民心中的骄傲和情欲,远离毒品、赌博和帮派势力,拒绝谎言、贪腐、自私、奢侈、邪荡、欺压和暴虐,专一寻求友爱、公义、圣洁与和平,建立和融的邻里生活。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