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理怀安堂30周年庆 要与恩典相称 为主受苦

with No Comments

“基督徒既然蒙召,就要活出与蒙召的恩相称的生命,并且要表里一致,勇于受苦,活出见证。” 位于诗巫西端花的卫理怀安堂“三十载•恩典路”30周年感恩会于7月22日盛大举行,庆祝卫理教会立足该地区30年,设计宏伟的教堂建筑物而今更已然成为诗巫的地标之一。 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以“三十载•恩典路”为题分享信息时,劝请会众不仅要感恩,也要继续活出见证与蒙召的生命。 池金代说,恩典路当中有蒙召相称,也有被囚受苦。蒙召路是得着生命的道路,上帝的恩典临到我们身上,让我们受到蒙召成为上帝的儿女,在基督里得新生命,要活出蒙召的生命。 30年来,怀安堂一直都在做社区关怀的事工,除了是主办社区清洁运动,更有住家探访与睦邻活动,为此,池会长赞扬怀安堂,并希望这些社区工作可以继续下去。 同时,池牧师亦指出,既受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我们要活得像基督,活出表里一致的生命。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使徒保罗虽被囚,但他将受苦化为喜乐。虽然受苦,但靠着主可以活出得胜的见证。” 他指出,马来西亚教会在过去好像没有受很多苦,所以我们不太了解有些教会要为主流血的痛苦。然而,这些日子来,马来西亚发生了牧师传道人失踪的事件,还有无法公开崇拜的情况,受苦路已经开始了。 因此,他亦劝勉会众,我们当要先迫害自己,免得有一天迫害临到我们,也就是说在苦难未来到前,我们要先吃苦。“但是,靠着那加给我们力量的主,凡事都能做,虽然受苦,亦能得胜。” 较早时,怀安堂30周年庆之音乐晚会亦在7月21日晚进行,除了怀安堂口琴班、天使诗班与音乐干事林萍老师的演出外,亦邀请到来自美国的鄢礼宝为音乐会的管弦乐表演担任指挥,而来自荷兰的女高音歌唱家闵凯翊亦受邀献唱多首动听歌曲,让音乐会生色不少。(韵琴)

尚仁堂主日学儿童品格营 胡桂耀:诚实为上帝所喜悦

with No Comments

民都鲁尚仁堂主日学的第三届儿童品格营以《诚实》为主题,于7月23日顺利进行。当天共有75位小朋友(包括非信徒及友族)及18位导师与义工参与。营会目的乃是让孩子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并活出生命好品格;同时借此机会,将耶稣爱的福音带给每一位小朋友,让他们认识独一真神——耶稣基督。 当天,胡桂耀弟兄透过一则小故事,让小朋友们看到诚实所带来的益处,并知道圣经如何看待诚实及其重要性: 第一,诚实为上帝所喜悦。箴言十二22说:“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诚实的,为祂所喜悦。”可见,因上帝是圣洁的,祂喜悦人诚实的品格。 第二,诚实是对群体负责的。一个人若不诚实会影响身边的人。旧约时,有个叫亚干的人取了当灭之物,结果使约书亚整个团队打了败仗。后来约书亚从上帝得知打败仗的原因,于是找到亚干并用石头打死他。新约时代也有一对夫妇欺哄圣灵,没有在卖地的事情上诚实,结果被上帝当场击杀,气绝身亡。可见不诚实所带来的后果绝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会影响整体的。 第三,诚实也是建立自己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讲到做到”让人可以信任你,也能够安心把东西交待给你。如果总是谎话连连,就会好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最后自食恶果。 因此,胡弟兄提醒小朋友,“诚实是很重要的品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为一个对上帝负责,对自己负责,也对整体负责的好孩子。” 营会当天也设置小站,如:教堂、学校、课外活动、家庭及娱乐场来进行游戏,让小朋友透过游戏可以有不一样的得着与体验。(李凤晶)

伦乐布道处20周年感恩崇拜 苏慈安:常表达对大家庭的爱意

with No Comments

踏入2018年7月,伦乐布道处正值双十年华,二十年的岁月里是祝福满溢。 7月21日,牧者和弟兄姐妹带着兴奋期待心情来到布道处,共同见证这意义重大的一刻。受邀讲员、历届牧者、母堂信心堂的弟兄姐妹陆续到来后,20周年感恩崇拜便奉上帝之名开始。 当天除了主日学儿童呈献舞蹈《主恩典》,还有诗班献唱及播放回顾影片,带领会众回到20年来的历史记录。此外,筹委会也预先录制部分历届牧者的感言,精彩内容和具创意的呈现赢来大家的赞赏;各牧者和代表也上台切蛋糕。 伦乐布道处弟兄姐妹邀请苏慈安牧师担任讲员,他以“爱我们的家”勉励弟兄姐妹要以成家(Form)、想家(Think)、回家(Present)、顾家(Appreciate)和养家(Support)表达我们对这个大家庭的爱意;并常常以祷告、参与、献捐和服事来支持教会团契的进行。 我们期待接下来的日子能同心为主做美好的见证,也祈求上帝的丰盛恩典继续加添;弟兄姐妹爱主更深,更委身于神所托付的使命。(黄筱臻)

原住民教会有天将回馈 全文河:婆罗洲是广大禾场

with No Comments

“今天华人在伊班人中间撒下的种子,也许没有办法马上看到成果;但有一天,当时机成熟,开花结果时,他们会回馈我们,回过头来帮助我们的教会。” 台湾原主民宣教士全文河传道在福源堂原住民主日讲道时,以台湾原住民的例子,呼吁本地教会应更努力协助伊班教会的发展。 他说,当砂拉越的华人和原住民的教会被兴起,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复兴,但愿在主耶稣再来之前,你我都能成为称职的工人。 全文河传道指出,原住民事工的未来趋势是原乡母语应给予保留,伊班人老家的教会,需要继续使用伊班语讲道。因为乡下接触国语的机会有限,而且老一辈的人听母语讲道格外亲切,这其实也是现今台湾原住民教会的光景。 台湾福音在平地(城市)教会已迈入153年,在内陆原住民教会才80年左右。宣教士到台湾宣教,首先在城市教会七十年之后,才进入深山的原住民部落。那时已栽培了好几位平地宣教士,加上已经有稳定的教会支持,使原住民教会才有今天的规模。 原住民在台湾共有十六个族群,50万人口,占台湾总人口数的2.17%,算是台湾的少数民族。 不要一再指责对方 伊班族在砂拉越州人数蛮惊人,而且在婆罗洲南部(加里曼丹印尼)也有许多伊班人。这么广大的禾场如果不认识上帝,的确像羊没有牧人一般可怜。 根据统计,伊班人在卫理公会有将近五万名信徒,牧师传道却不到50位。今天,五万个信徒里面有几个年轻人就因为爸妈信主,而理所当然成为卫理公会的一员?! 全文河传道说,我们今天已蒙恩得救,是因着早期宣教士离乡背井,付出代价,使我们生命得着盼望。当我们看到周围困苦流离的人,是否也要像耶稣一样发出怜悯之心,去安慰别人,指示别人生命之道? 伊班族教会传道人原本都这么少吗?不!根据了解,他们曾经栽培许多传道人,结果有的走到一半就不做了。追究原因有二: 1.聚落的分散:台湾二三百户住在同一个村庄,聚会方便,互动良好。这里不一样,地区辽阔,每隔一至三公里一间长屋,聚在一起很困难。 2.传道人无法满足会友的需求,于是埋怨不断;已经卖力服事的传道人,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还被指责,干脆辞职算了。 因此,从旁协助的人不要一再指责对方,若看到牧师、传道因工作量多显得疲累时,当给于安慰和鼓励。当看到他们忠心尽职时,要给予肯定和赞美。只有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辞职的机会才会少,因为人都需要被鼓励,才会做得更起劲。 一个人带一个 全传道指出,华人在伊班事工的帮助是有目共睹的,自己在这几年伊班事工的服事中,若不是华人从旁协助,也许早就打包回去了。在神学院也好,服事的中心也好,总是看到华人像天使般的付出。 但人毕竟是软弱的,很喜欢在短时间内看到所付出的马上开花结果。上帝需要更多收割的工人,特别针对异文化的事工。因为路途遥远,不愿长途跋涉往远方长屋的伊班人宣教,上帝如今已把这一群属祂的子民,放在我们家门前或隔壁。他们正困苦流离,需要我们扶他一把。虽然这么做要付上一些代价(例如时间、金钱或体力),可若比起耶稣基督为我们舍命,这些牺牲实在是微不足道。 我们不要认为只改变一个人没什么用,只要一个人被上帝改变,他就可以影响家庭,改变长屋,带给族群不一样的生命。再加上,如果人带一个,那会带给砂州,甚至于整个马来西亚多大的影响?机会不是永远都在,现今的好时机若不把握,等到下一次恐怕太迟了。 在上帝的眼中,任何人祂都要拯救,因为彼得后书三章9节清楚说道:“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他说,过去若不是台湾平地教会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原住民教会;如今他们原住民教会被兴起了,应该是回馈的时刻。同样的,砂拉越教会亦相仿。罗书书八28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教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礼长)

事奉这条路:从学生到老师

with No Comments

文/萧依宁(古晋晋恩堂) 我自小成长在非基督化的家庭,但感恩的是,我有一个疼爱我的大姑将我带入教会。9岁那年,我参加古晋晋恩堂“儿童快乐园地”(营会);虽然不是第一次踏进教会,但还是挺陌生,也不自在。即使第一次参加儿童营没太深刻印象,但那次之后,我也参加主日学聚会,学习了很多关于圣经的故事和上帝的话语。 两年后,在我11岁那年参加的儿童营中,我决志,并要走一生跟随主的道路。 时光飞逝,转眼间过了11年,我感谢上帝如今能回馈其中。我从学生成为了助教,直到当了老师,何等感谢上帝的带领。 今年,古晋晋恩堂儿童营于5月26日至27日顺利举行,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上帝恩典的记号。“让爱成长”是今年儿童营会的主题,故事和经文皆取自于创世记,分别述说了亚伯拉罕、彩衣约瑟和雅各的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传递信、望、爱;而最大的就是爱。因此,我们希望借着圣经故事,能让小朋友明白上帝就是爱的源头,好让他们心中都有上帝的爱陪伴他们成长。 营会同工们从开始策划到结束都非常配合。今年目标是70人,但感谢上帝赐给我们的,乃是我们预料之外的83位小孩子;我们相信圣经彼得后书三9下所说的:“上帝祂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安静自己祷告 此次营会由我担任敬拜赞美小组和节目组总策划。策划过程中,也面对了许多的困难和挑战。在选歌时,最大的挑战就是思考:所选诗歌能带出什么信息?是否适合小朋友?是否能带动整个气氛等顾虑。选歌以后,又再一次面对困难,谁适合当这一次营会司琴、助唱和鼓手等。 后来,我学习安静自己在上帝面前祷告,当下上帝给了我“答案”——赐给我们最好的敬拜人员一起来事奉上帝。当中,我也从中学习他们顺服的心态,无论练习时间安排在何时,大家都尽力配合;不管家与教会的距离多么远,他们仍然出席了每一次的练习。 在策划节目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少问题,会有挫败的时候。但感恩,上帝赐给我一群非常棒的同工,大家都非常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的预备,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2018年,晋恩堂主日学也进入46年。这46年来有上帝无尽的恩典,祂将得救的人数一直加添予我们。主日学的孩子们,从不认识主耶稣到信靠并一生跟随祂的过程,其实是需要很长时间;但感恩的是有牧师传道、老师同工们一起陪伴他们成长。正如箴言廿二6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一介书声:事奉需要正确的心态

with No Comments

文/詹慧敏(民丹明光堂) 书名:给事奉充充电 作者:蔡颂辉 出版:道声出版社 事奉, 可以说是信仰成长的一大要素。 由于我在基督化的家庭中长大,所以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参与事奉。诗班、司琴、领诗小组都是我曾事奉的岗位。小时候的那份单纯火热,让我积极地参与事奉,喜欢事奉;但,当年纪大一点时,事奉久了,就开始失去当初的火热,而变为冷淡,反成了一种习惯。 这本《给事奉充充电》却给了我很大的激励,让我看到事奉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与别人同工,勇于承担,面对挑战。在我还没看过这本书时,我从未发觉事奉对我的影响。但,这本书告诉了我:事奉能让我认识自己(优缺点、个性),开打自己的新领域(尝试其他新的事奉领域,学习新的技巧),培养成熟的人际关系(学习包容、接纳、饶恕、鼓励、忍耐……),经历神的信实(对真理有更深的认识)。参与事奉不完全是个一帆风顺的经历,更多的是考验,例如:失败、没有果效、受到批评、害怕、灰心。而正是这些考验,塑造了更成熟,更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这本书说明了教会需要有人委身来事奉。教会有许多事工是需要人起来承担,按着个人的恩赐,为教会的需要来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事奉。“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转变,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1-2) 委身可说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心志。这是出于深层的感动,经过清醒地思考而决定顺服上帝的旨意而活。然而,现今教会所缺的,正是委身。透过此书,我才真正的了解,委身不是整天为教会的事奉忙得团团转;而是一种生命的志向,把上帝摆在生命中的首位,以祂的计划规划我们的人生,以祂的爱满足我们,以祂的使命为人生目标,一生为祂而活。只有透过委身,才能经历享受真正生命的丰富价值和意义。 恩赐是一份礼物 透过《给事奉充充电》,我领悟到若事奉只建立在善心、同情、新鲜感、成就感,迟早会崩溃;只有在我们对上帝毫无条件接纳的时候,我们才能长久地、火热地、优质地、正确地事奉。虽然有时,事奉看起来是一件难事,但,当我们愿意担起事奉,去承担这些责任,上帝必会补足我们的软弱和不足,对祂也会有新的认识,能力也必因恩赐和同工而加增。 在事奉上,总会有一些挑战,我们该相信上帝一定会带领我们,这样我们就能靠着祂来跨越这所有的挑战。只有那些迎向挑战的人,才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经历神。真正完整的生命必须经历风霜雨露,如蝴蝶破茧而生,所以不要逃避所面对的任何困境,反而应当把眼光放在将来那极大的,永恒的荣耀上。 当我阅读此书后,知道恩赐无分大小,唯能造就教会,彰显神恩者为重要。上帝把不同的恩赐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为的就是要我们去服事人群。然而,若我们弃之不管,这恩赐有一天会被上帝收回去。我醒悟到,恩赐是上帝给我的一件礼物,既然我收到了,我就该好好珍惜,好好运用它来服事人群,来荣耀神。 教会有许多的事奉者,难免会有意见冲突的时候。从中,我们该学习的事在主里合一。合一是各尽其职地配搭,合一能使教会健康成长,合一能使信徒的信仰坚固。我从中学习到,合一就是我们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放下面子和尊严,放下再次要事情上的歧见,愿意将个人的得失和感受暂搁一旁,尊重上帝在教会中的权威,尊重祂对我人生的计划,来完成祂托付给教会的使命。大材小用是很可惜的,上帝给我们的生命资源丰盛无比,各种潜能有待开发,我们应该勇于发掘这些潜能来继续事奉。 “道有良伴”可缩行程,在事奉的道路上,有好的同工,反能给我们带来益处,让我们能同心的来完成所托付的事工。服事主未必能得到世界的好处,甚至可能被人藐视耻笑,这是得今世与得永恒荣耀的不同。然而,我们应当知道,虽然我们默默地服事似乎没人看重,这时候你要知道,你每一次的事奉,上帝从不缺席。 我相信,这一次透过这本书,又给我的事奉“充了电”,继续奔跑这条事奉的道路。尽自己的能力献上最好的,上帝会以我为荣!我深信,当有一天我带着各样的伤痕,来到那位同样也带着伤痕的主面前,祂会对我说:“孩子,做得好!”那个时候,任何委屈、伤心、失望、灰心、失意都不再介意了。我该更尽心,尽性,尽意地来事奉,在事奉上不断跨越困难,突破成长。到了见主面的那一天,我想听到上帝亲口对我说:“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给事奉充充电,继续前进!

护教小课程:第十课:圣经无误

with No Comments

文/余家振(民都鲁荣恩堂主理牧师) 圣经的内容可有合宜的解释,问题在愿不愿接受罢了。 反思:圣经可能在译本上出现信达雅的问题,只是目前所找到的可靠手抄本并没有出现真正意思与意义上的误差。随着考古的发现,圣经中的人事物不断被证实,而圣经中看似的疑难与矛盾也可找到合宜的解释。职是之故,认为圣经有错误,症结主要在个人。这样,圣经被认为是人类的说明书,是人生的指南针绝非无稽之谈,诚如圣经提摩太后书三章16-17节说的:“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资料参考: 1.圣经的旧约主要是希伯来文写成,而新约主要是希腊文写成。 2.“‘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https://zh.wikipedia.org/wiki/信达雅)

心有所系:阿弟牧师

with No Comments

文/陈朝强(退休牧师) “阿弟(Ah die)牧师”是他对我独有的福州话称呼。他是我公教中学1964年至1966年的高中同学,大我两岁,坐在隔壁桌。虽然只有三年同窗,但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那时,他是初信的基督徒,一股热忱向我宣道;可是,我是一个无神论者,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我们没有因信仰不一样而疏离,反而跟另外一个同学阿贤,结为好友,自称“三剑客”。至今还保留着三剑客的毕业合照呢! 校园的生活很快就过去,他去台湾留学,而我离乡背井去印尼木山工作。再相逢时大家都成家立业了。那时,他在珍珠花园订购一栋半独立屋,不断游说我买下另一边,说做他的好邻居。就这样隔壁桌成为隔壁家。自此,我家的孩子跟他家的孩子,就在隔着篱笆网无所不谈中长大了。现在我虽然搬去新地区,但女婿一家住在那里,孙辈们仍然像他们父母一样有说不尽的话呢!想不到,一个正确的决定,让我们代代成为好邻居。 1991年,当我辞别工作20年的印尼,回乡读神学时,他已经很少去教会了。他非常惊讶我的改变及决定!我告诉他,我的改变正应验了耶稣所说的:“在人这是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太十九26)。我的决定是因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十六26)。有时跟他谈起以前的信仰,总是不拒绝也不赞同,也不拦阻他的太太去教会及孩子上主日学。也许,他在观望我这个无神论的罪人怎么当牧师吧! 时间不等人,也不停留,一晃又过了20年。当我在2012年(65岁)从古晋退休回乡时,看见他都跟太太一起参加主日崇拜,活跃于教会乐龄乒乓活动。我深信上帝已经在他生命中动工。于是,建议在他家开始小组查经班,他一口欣然答应。自此,每星期二珍珠花园的查经班就没停过。每次见面时,总是“阿弟、阿弟”,后来又改口“阿弟牧师”。也许他觉得这样的称呼又亲切又尊重吧!但我也把他当作老哥看待,叫他阿兄。他预备的点心,大家都赞不绝口,一扫而光! 在小组里他不但风趣幽默,更是会问很多圣经问题、神学问题、做人问题等,总之有他在,小组就热闹非凡。于是,班员就选他当班长,他也当得似模似样。有一次,他说:“阿弟牧师,很多人都说很怕你,你自己要检讨一下是什么原因!”他就是这样坦然,毫无恶意地提醒你。我何能何德,上帝竟然在我生命中,安排这样的一位“阿兄”——陈世星给我。可是,这样关切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已准备好去天堂了吗? 正月初二,新年欢乐气氛依然。突然,一通电话让我错愕、惊惧,只听见电话那一端,惠琼姐哭泣地说,赶快为他们祷告,因为他们遭遇车祸,她受伤,世星昏迷不醒,情况危急!这怎么可能呢?那晚小组聚会时,阿兄不是说去新加坡孩子家过年后,很快就回来吗?我们唯有恳切求主怜悯、医治他。时间在焦虑等待中特别难挨,几番联络,说还未清醒,更添不安! 后来,他就在昏迷中被主接回天家。我们不禁呐喊:“主啊,你为什么没有听众人的呼求声?他近来不是热心事奉你,还被选上当乐龄团契职员吗?”天上没有闪电、没有雷声、没有暴风,只有记忆库里一幅又一幅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阿兄(Ah Hian),跟惠琼姐一起来参加晨更祷告吧!”之前,在小组中向他发出邀请。他得知每天一章灵修《启示录》时,就答应了,因为他很想知道将来这个世界会怎么样。不过他的条件是灵修完《启示录》之后,就不再参加了。谁知,他被上帝的话语深深吸引,欲罢不能,还邀请乐龄团契副主席利东弟兄,一起参加从《创世纪》开始灵修的晨更祷告会。自此,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一个清晨都会看到他以一颗渴慕的心,饥饿的灵,大大张口领受神的话。 果然,上帝的话促使他抓住传福音的机会。那天,他带着我去探望一个熟悉的卖鸡小贩。他说小贩中风了很可怜,很无助。所以,一定要把福音传给他,让他在软弱中有耶稣成为他的依靠!回程途中,他很兴奋地说:“原来传福音是这样的!”言下之意,他看见了“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罗一16) “阿弟牧师,天堂是怎样的,死人复活又是怎么一回事?”在新年之前,Ah Hian在小组中的提问。我引用了路加福音十六章“财主与拉撒路”的故事,说明天堂的情况,又用林前十五章说明复活的真理。他说,现在明白了,安心了! 难道这些回忆画面就是上帝给的答案,表示世星兄已经准备好去天堂吗? 我们虽然千万分的不舍,但想到人总是有死别的一刻,也就释怀了。我也深信,当那天到天堂门口时,Ah Hian一定在那里欢迎我:“阿弟牧师,你也回来啦!”那时,天家的欢聚绝对比地上的小组更加美好;我也会再选他作班长,因为他早回早知道天家的事!

星心点灯:主动推开门

with No Comments

文/王宝星(牧师,年会宣教部干事) 福源堂的会议室中摆设好些小盆栽,绿化僵硬的办公室,煞是好看。我问主理牧师那些花器从哪儿买,他问:“你要吗?送给你两个!” 同事笑说:“这就是圣经讲的: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七7)我还没有祈求呢,就有收获,大恩典呀!反过来,不问一句,就没有意外收获咯! 主动是一种特质,不主动的人,谈不上积极,很难有大成就。旧约以色列人敬畏上帝,信仰是对内的——向心式的。虽然上帝托付他们要向外邦人做见证,但他们鲜少主动对外族宣教。到了新约,耶稣吩咐我们“要去……”(太廿八19)“你们往普天下去……”(可十六15),都是主动向外宣教的模式,不是守株待兔,坐着等人来教会。 可惜的是,现代人一般较被动。这从多数青少年契友、献身者、神学生、宣教士、申请者,甚至宣教士身上可以看得出来。最简单的,迟交功课,不会主动跟老师交代;发了电邮,一些人不会回应(询问之下,有收到呀)!再来就是已经交代的事,他们可能没有清楚看手册或信件,或看后没有存档,之后忘记了,却推卸责任,指责宣教部没有沟通。申请念神学和做宣教士,还要别人提醒时限和帮助拿表格和资料等。我真担心,以后是不是要教会聘请私人秘书和保姆帮助他才行。各位少爷小姐,自己的事要自己主动处理和负责;当事人不闻不问的,别人没有闲暇帮助你。 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询问,主动联系,主动找平台是宣教士最基本的条件。因为到了工场,宣教士需要主动走出家门去邻居叩门,主动去结识当地人,找当地人聊天,主动关怀,主动付出,主动建立友谊,主动设置“陷阱策略”,主动找机会传福音,主动去发掘哪里可以买到便宜的家电和食材,主动与政府官员打交道,去有关部门办签证手续等等。不然,在工场很难结出属灵的果子,很难生活得好。 跳起来伸手去接 现代太多人缺乏“推开门”的勇气 ,以至难突破人生和环境的局限。 话说有一位青年一心想成为真正的英雄,他听说深山里有一位智者,可以帮助人找到智慧和成功,所以他翻山越岭去寻找那智者。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他终于在山上找到智者住的小木屋。但是,智者总是以:你来得太早;时间太晚了;或明天再来吧……等理由来推搪,闭门不见他。 青年第六次去敲门的时候,智者又说:“我要休息了,你明天再来吧!”这一次青年人再也按耐不住,发火了,大声说:“每一次你都推三推四,都六天了,你到底有没有智慧可以帮助我?”说完一脚踢开房门,直接冲进屋子里。智者笑眯眯地看着发火的青年人,说:“我等你六天了!就等你鼓起勇气打开我的门。要成为成功的人,首先要敢于打破自己隔开的种种门。” 谁说不是呢?许多人事之间相隔的仅仅是“一道门”;有勇气又能主动推开门的人才能突破前进,成功就在前面。 上帝降下吗哪不是直接掉进以色列人的碗里。以色列人也要早上提着篮子去野地捡回来。对你,即便天上掉下馅饼也要跳起来伸手去接呀,弟兄姐妹!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王振平:阅读是家长最应该 为孩子投资的资产 勤奋于儿童 文学的创作

with No Comments

小学生的他是台上老师在教课,台下他在画连环图,然而,不留心听课的日子,在他进入中学后戛然而止,他开始培养收藏日本漫画书的嗜好,更向他人学习画画,在师训学院受训期间,又投入了文学的创作,迄今,他依然是《卫理报》儿童刊物——《童真世界》的特约作者。他,就是本地儿童文学作家——王振平。 “我的父亲很喜欢买儿童书籍给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看,什么《儿童乐园》、《世界儿童》,《老夫子》,小时候的我基本上都有看过,这也是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影响最大的。” 王振平,本身是一位华小老师,1966年出生于砂拉越诗巫,父亲是一名校长。虽然父亲在他小学3年级那一年就逝世了,但在他心中撒下的文学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通过阅读《儿童乐园》的漫画,他看过了中国名著《西游记》,还有其他的经典故事,如《人鱼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并且从此印象深刻,至今不忘。 “从我自己的经历,会发现阅读真的需要从小培养,而小时候的读物,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有多么大的影响。” 小学时的他,因为喜欢漫画而画连环图,但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后来进入中学,他开始专心学业,但也更进一步地学习画画,转看日本漫画,更开始收藏日本漫画书,从此与漫画结下不解之缘。 1987年,他开始了他在文字上的创作,那时,他正在师训学院受训。刚开始,他投稿在《美里日报》的“竹园版”,接下来,他的投稿之路就愈走愈远,甚至在1996年向《卫理报》提出增设儿童版的建议,并在1997年《卫理报》增设儿童版——《儿童天地》后,成为该版的当然负责人。 “那时,我看到《卫理报》的内容丰富,是一份很理想的教会读物,唯独就是没有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于是就做出了这个建议,想不到真的被采纳,后来儿童版在1997年开始增设,内容就交给我负责。” 当时的《儿童天地》内容除了有他所画的漫画,还有他写的信仰与品格小故事。后来,《儿童天地》独立出版成册,变身为《童真世界》,并由专人负责编辑,他才转而成为特约画家。 他认为,教会儿童文学出版品并不多,尤其是中文教会的儿童文学,甚至可用凤毛麟角来形容,那些讲述圣经故事的儿童书籍,可谓是再版了又再版,甚少有新的出版,从而导致了儿童读物的缺乏。 “像我平时都会到本地书店逛逛,一眼望去都是其他宗教的儿童书籍,反观基督教儿童书籍就少之又少,不禁让我想到,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看这些书籍,在思想上会不会受到影响?这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思考。” 当然,英文的教会儿童书籍就很多,所以他时常都会购买这一类型的书,可惜的是,由于这类书籍大多是从国外进口的,价格也是偏高的,不是家家户户都能负担的。 除了是喜爱之外,他对儿童文学的创作完全是一种兴趣,再加上他本身是一位小学老师,与小孩子接触的时间多,了解儿童的思想与需要,于是,这些的经历就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此外,台湾作家杏林子与张晓风的作品对他的影响很深,所以他的作品风格会比较偏向那一类型的,不会长篇大论,反而比较生活化一些。 “现代人都是讲求速度,就连阅读都不喜欢读长篇大论的文章,那种在社交媒体上的短文,就成了现代年轻人比较能接受的读物,所以我的作品都是比较短文式的文章。” 目前,他的另一个创作就是作曲,把课本中的课文编写成歌,教导学生用唱的方式来记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果。 说起阅读,他认为阅读是家长最应该为孩子投资的资产,因为阅读是永远不会过时且最值得的投资;而从小阅读的孩子,比较不容易变坏。“家长们可以买书给孩子读,更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而且这是最经济的活动。” 王老师也鼓励基督徒好好用文字荣耀上帝,教会也需要培养更多的笔兵来为主做工,如果教会再不做,就赶不上别人了。 对教会事工亦是十分热心的他,是卫理圣道堂国语事工的负责人之一,关心原住民的福音,是他在写作以外的另一个生活重点。 在2001年,诗巫东教区社会关怀执行会在东山路旧圣道堂的卫理多加服务中心开始国语主日学,并由圣道堂主日学配搭。当时,他是卫理多加服务中心文书,也参与国语事工。 2003年,他以主日学校长身份在育德小学开始国语主日学。后来,卸下主日学校长一职,他继续在东山路、木杰阿拾地区做原住民布道探访。2014年8月27日圣道堂国语聚会成立,2015年成立国语事工委员会,他成为该委员会主席。 由于星期天缺少空间使用,圣道堂的国语聚会安排星期三晚上七时十五分进行。 刚开始的国语聚会中面对许多拦阻,许多原住民在聚会中吵闹,甚至在教堂抽烟、争吵、打架和吸强力胶。看到这种情形,他决定以纪律为先,目前聚会已经较有秩序,也看到一些原住民愿意在灵命上成长。 “该地区的原住民流动性很大,灵命成长也很慢,必须一讲再讲,再三地教导,才能够看见一点效果,但这一点效果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那些年,他眼见原住民的纪律问题严重,就立志要先抓好纪律,让来到教会的他们从纪律学起,日子久了,也看到效果了,更看见原住民愿意开始在聚会中事奉,他感到了欣慰。 “我骂过他们,跟他们讲道理,更要爱他们,而且讲究纪律是不可松懈的,因为有新人的加入,我们就要继续保持一致的态度,千万不可此一时,彼一时。” 他强调,原住民福音事工是需要全然委身且付出代价的事工,因为原住民需要有人能够长久的陪伴,一旦他们认同你,他们就不容易失丧,但如果无法长久陪伴,他们就无法进一步地认识你,甚至还会因你的离开而离开。 再者,原住民事工不是只有带领聚会,或是国语主日学,而是要与原住民交朋友,还要做探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通常一个家庭可能1个小孩会到教会参加聚会,如果能够通过他到家里探访,就可能把福音传给其他的家庭成员。 “所以,一旦要投身原住民事工,就千万不要只是玩票性质,要有长久的委身。虽然这样难免比较辛苦,但一切为了荣耀主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纵然卫理公会已经在原住民福音事工上已经有了多年的经验,但他认为还不足够,因为他可以看见的是,异端教会比卫理公会努力。 “为了生活,原住民已经大量地涌入城市居住,他们的人口成长是我们所不能跟得上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委身,这扇门如今是开的,我们就要赶紧地进入,一旦门关上了,再开就难了。” 其实原住民事工并不难做,尤其是在市区,只要会说马来语,就可以与他们先接触,进而建立关系,之后再进一步地传福音给他们。 以下为王振平老师的简介: 王振平,笔名田风、牧园、紫鸢、童溪、飘等。他祖籍福建闽清省璜,1966年7月生于砂拉越诗巫,毕业于博特拉大学。曾在砂共活跃的民丹莪和诗巫乡下度过童年。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喜欢写新诗、散文、小说、童诗、歌曲和画漫画。早期创作多刻画个人和乡间生活小调。90年代,创作偏向于原住民的素材。以牧园的笔名帮忙《卫理报》的儿童刊物--《童真世界》画喻道漫画。 曾在2004年至2007年在诗巫广播电台(Sibu FM 87.6)主持本地文学节目--《文艺橱窗》。任诗巫中华文艺社主席(2004-2007,2012-2019)。作品曾获花踪文学奖、全国嘉应散文奖、马华儿童小说创作奖、南大校友会全国微型小说奖、中协大专生文学奖、全国大专文学奖和诗巫中华文艺社常年文学奖等。 2018年2月26日在古晋Pullman Hotel砂拉越文学奖颁奖礼,获得2017年华文作家奖。作品收录在马华文学大系诗歌(二〕1981- 1996、拉让盆地丛书、预备班华文辅助读物 … Read More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