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教会与家庭 以恩典为基础的伙伴关系

with No Comments

Dr Tim Kimmel主讲的“连接教会与家庭:以恩典为基础的伙伴关系”,指出从过去到现在,教会和家庭从来都是密不可分,并拥有互相配搭的伙伴关系。因此,在十字架恩典为核心和基督信仰中,今日的教会与家庭要必须以恩典作为为基础(Grace Based),而非成绩(Performance Based)以及惧怕(Fear Based)。以恩典为前提之下,讲员提出教会与家庭事工的四个要点: 1.藉着追求灵性成长,孕育神的爱(创一26-28b) 要在家中培育上帝的爱,就要建立追求灵性成长的家庭;而在这条灵性道路上,父母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这方面的培育不一定只是透过字面上的教导,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真实活出上帝的爱。 2.藉着教会与家庭所展现的仁慈,彰显神的爱(摩五21-24;弗四1-4) 上帝要教会和家庭以仁慈的心来彰显祂。教会不只是基于活动,更重要的是成为许多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家庭聚集的地方,成为家庭的“属灵紧急房”(Spiritual Emergency Room)。 3.藉着带有真理与恩典的策略,传递神的爱(约一14;彼后三18) 教会在拟定事工或策略时,要以上帝的真理和恩典为基础。策略中应注重于建立信徒的品格(信心、纪律、忍耐),也要给与他们空间(犯错、不同、软弱)及满足他们内在的需要(满有安全感的爱、活着的目的)并帮助他们成长。 4.藉着教会与家庭的合作,倍增神的爱 这是一项长远性的蓝图,让家庭和教会互相配搭;其目的就是要将耶稣带入家庭中,让他们可以感受到上帝的恩典。讲员提供了一个以恩典为基础的事工计划,来帮助家庭从2岁至14岁可以如何互相配搭(可参考 www.familymatters.net/map)。(赵久荣整理)

D6大会开幕礼 为主赎回每个世代

with No Comments

主要讲员DR.Tim Kimmel在开幕礼上以“赎回每个世代:由你开始”证道时表示,我们所信靠的上帝是救赎主,祂永远活着(伯十九25-26)。因此,我们当竭力做主工,蒙主悦纳,做无愧的工人,按正意分解神的道(提后二15),为主赎回每个世代。 赎回每个世代,应该由我们自己开始;因此,有几项生活原则是我们必须学习: 生活原则(一):生活是艰难的,如果生活在愚昧中,那就更难了。所以,有三个毒丸是要避免的,那就是: 1.“比较”的毒丸 ·我们常比较伴侣、孩子、职业……比较会产生妒忌、炫耀,比较使人渴望成功,比较也会使人负债和被捆绑。(林后十12) 2.“自足”的毒丸 ·靠自己无法达到耶稣要我成为的那人,惟有靠着主我们才能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耶稣基督为至宝。(腓三4下-8上) 3.“便利道德”的毒丸(按自己的意思行更为方便容易) ·我们要把心带进服事中,要以主的方式服事主(腓三18-19) 生活原则(二):永远不要在“即时的”祭坛上牺牲“永久的”。 ·世上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只有上帝、上帝的话和人,这三件事是永久的。(林后四16-18) 生活原则(三):你会被打倒无数次,尽你所能地往前扑。 ·我们要尽所能得“往前扑”,因为是上帝让我扑倒。所以,在当下的艰难里,我选择扑倒在上帝里,祂就祝福我。 ·我们也告诉上帝:“主,我不明白,但我信靠祢!”,因为祂可以在我的不能里行神迹。 生活原则(四):每一个人都会死,不要在你最后的人生中失败了。 ·在人生最后阶段或年长时有两件事不要忘记: 1.不要避免挑战,意思是不要一直在待在安全区,要不断学习成长、不断突破。 2.不要晚节不保,不要食古不化,不要倚老卖老;年老时要越可爱,越有恩慈、恩惠,常鼓励人,饶恕人。 结论: 1.专注于耶稣——明天成功最大的敌人就是昨天,所以要专注于耶稣。 2.专注于你的使命——我们的生命能走到终点是靠对上帝的忠心。(蔡秀真整理)

特别报导:2019年D6大会:赎回每一个世代 有效信仰的培育

with No Comments

2019年D6大会的主题是“赎回每个世代:一个有效的信徒培育的呼召”。这个大会于8月1日-3日在吉隆坡纯福音教会举行,有四百多人来自印尼和全马各教会的基督徒与会。总讲员是来自美国的Tim Kimmel博士,是一位有十五本与家庭相关著作的牧师,负责开幕礼与闭幕礼的主讲。 大会安排三位讲员,各负责三种语文(既华语、英语与国语)的主讲,他们分别是来自美国的马来西亚华裔郑摩西牧师、印度的P.C.马太博士与印尼的 Dwidjo Saputre博士。工作坊讲员共有十一位,其中包括吾会会长池金代牧师与陈倩明博士。 三语工作坊的讲题环绕着家庭门训发挥,内容非常丰富多彩包括:“联系教会与家庭”、“最佳家庭服侍的实践”、“预备家庭友善的教会文化”、“家庭:上帝国度建立的中心”、“教会和家庭:不要失去下一代”、“在门训中跨越代沟”、“亲子教育与心理健康课题”、“服侍单身母亲”、“门训你的家庭”、“在心理健康的挑战中培育孩子”、“建立家庭事工”、“以恩典为基础的爷孙教育”、“学前家庭门训”、“儿童灵性的培育”及“培育使命性的家庭”等。 与会教会牧者领袖都表示得益良多,对福音的再认识,与家庭及教会的关系之理解尤其深刻,对个人与牧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20年大马D6将于7月31-8月2日在DUMC卫理公会举行。(黄家源)

彩虹见证:对于奉献,我不曾怠慢

with No Comments

文/林国代(南村三一堂) “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拉基书三10) 小时候在山芭,一位开着一间小小杂货店的老妇人,常常向我见证上帝如何因她的奉献而赐予恩典,尤其当缺钱时,总会有奇迹出现。这事让我久记于心。她儿子告诉我,在他母亲过世前,房间里挂满了十字架。 记得刚踏入社会,我的工资只有二百多块,那时要还电单车车贷、渡轮费和汽油,常常入不敷出,甚至早上一盘干拌面都负担不起(那时候一盘才一块钱)。但对于奉献,我从没怠慢,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能拿出来奉献的我都奉献予主了。那时口袋虽然没钱,但日子过得也不觉得苦。 凭着信心奉献 八十年代经济萧条,差不多要到九十年代才慢慢复苏。而这时,上帝的恩典开始一件件向我“显明”: “得着贤妻的,是得着好处,也是蒙了耶和华的恩惠。”(箴言十八:22)上帝赐我一位好妻子陪我同甘共苦,更赐我四个乖巧的孩子。 在经济方面,蒙上帝的恩典,在投资方面无往不利;也因着上司所给予的机会,让我倍增信心。我知道凭着信心奉献,上帝的恩典与供应也更多,特别在极需要钱时总会有奇迹发生。有一年,当大女儿修完毕理学院课程时要求再去英国深造时,我嘴里虽答应,可心里知道出国最少需要十几万马币,而户口里根本没这么多钱(除非把大部分股票卖掉),于是心想就全然仰望交给上帝吧,反正还有一年的时间。 果然,奇妙的事发生了。我手头拥有的股价涨起,将其全部卖掉得了几十万就把钱的问题都解决了;再加上当时英镑跌倒五块多,省下几万块,实在感谢主!在上帝面前,我不敢打诳语,更也不是炫耀自己有什么本事;而是确确实实经历:甘心乐意的奉献是上帝所喜悦的,而上帝赐给我们的福分与供应,也是超乎我们所能预料想象的。

十诫伦理小课程5:基督徒可以作粉丝吗?

with No Comments

文/余家振(诗巫锡安堂主理牧师) 曾经我看到网上有人问:“基督徒可否崇拜偶像? 如张国荣, 梅艳芳?”到底所谓的“崇拜偶像”是不是犯十诫呢? 其实在圣经中也出现过类似“崇拜偶像”的问题,林前一12说:“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经文中我们看到出现了“四大天皇”,有四大粉丝团。保罗对这样的情况显然很火冒,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要崇拜“偶像”,那么对象只可以是基督(参林前一13)。 无可否认,在所谓的“崇拜偶像”中,有些人把艺人当神来拜,有些艺人甚至把要自己当神给粉丝敬拜——这是在犯十诫!但是有些人其实不是在崇拜偶像,只是仰慕、喜爱有关的艺人。在这事上,“偶像”的意思不是指取代了上帝的人事物,而是指“现代被青少年追捧的娱乐圈艺人”(百度百科)。 嗯,我们基督徒可以欣赏艺人,但是任何的艺人都不可以让他取代了上帝。

有你相伴:早祷和晚祷

with No Comments

文/陈倩明(诗巫卫斯理堂本处传道) 基督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最著名的一役,就是在Wittenberg 教堂门口钉了《95条纲论》,为要驳斥当时教会销售赎罪券的腐败,教皇无上权威等,也就掀开了改革浪潮的首页。他另一件伟大的事迹就是在Wartburg城堡躲藏十个月,为了逃避查理斯五世对他发的“格杀令”。躲藏的日子,他用十一个星期,把新约圣经从原文的希腊文翻译成德文,也一并把当时很多不同的德文方言统一,成为日后古德文的先驱。随后的日子,马丁路德与他的同侪用了十年翻译旧约。圣经的普及,让人民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得明白,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和改变。 马丁路德一生致力让人民可以读到圣经,重新发现基督。他留下不少的著作和圣经解释,后人整理成书,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阅读。最近看到的是一本每天灵修的编著Luther’s Breviary:A meditation for each day of the year),当中非常吸引我的是马丁路德写的早祷和晚祷的教导。在中古时代知识也许不很普及,一般农民需要如此的教导和提醒。现今虽然教育普及,但我想人心还是一样的败坏和远离上帝,能够用这几百年前的祷文开始和结束一天也是很有意思。 让上帝成为第一个思想 早祷和晚祷的开始模式是一样的,就是用手在胸前画一个十字架,这是传统的天主教和现今的圣公会都会做的手势,然后就是背诵《使徒信经》和《主祷文》,接着就是一篇祷文。 早祷文如下:感谢天父,藉着祢的独生子,保守我平安度过一晚,免受灾害,求祢保守我这一天不陷在罪中。我的一切和所是能讨祢的喜悦。我把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交给祢,我一切所有的和所做的全交托在祢手中。求祢差遣天使保佑我,使恶者不能胜过我。阿们。(Luther’s Breviary , 11页,本文作者译) 晚祷文如下:感谢天父,藉着祢的独生子,看顾我这一天。我祷告求祢赦免我的罪和过犯,求祢今晚恩眷保护我。我把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交给祢,我一切所有的和所做的全交托在祢手中。求祢差遣天使保佑我度过这一晚,使恶者不能胜过我。阿们。(Luther’s Breviary, 13页,本文作者译) 早祷文结束后,马丁路德交待就立刻去工作。同样的,晚祷文结束后就立刻躺下睡觉。带着感恩开始一天也带着感恩结束一天。用现代的话,就是不要再滑手机,看其他东西,让上帝成为我们起床的第一个思想,也是睡前的最后一个意念。

我思故我写:属灵(二)

with No Comments

文/王育新(美国恩福基督教会牧师) “属灵”是指什么?怎样的人才是“属灵人”?真希望圣经里有个便于比对的“属灵光景对照表”作为参考,以便给自己灵里的生命评分。 追求属灵生命的成长,想必是每一个真心寻求圣经真理者的志向。这本是一个非常单纯且值得推崇的心意和行动。可惜,在想进行这件绝对美好的事件之背后,却往往隐藏着某些不是那么正确的心态或动机。 举例来讲,有些人在一开始追求属灵生命成长之初,起心动念都是非常之单纯。只是,当在被人夸赞其属灵生命成长之后,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其持续追求属灵生命成长的动念变成了想在众人面前当个“属灵人”而行动。这意味着在其内心深处,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即有了潜在的属灵骄傲的趋向,以能在众人面前被夸赞为“属灵人”而自诩。 属性上的区隔 严格说来,一个人“属灵”,或者“不属灵”,那只是一种属性上的区隔,而不是地位上尊卑的区分,高下的区别。所谓的“属性”,简单来讲,即是指拥有共同的性质和特点。如果用之在属灵生命的追求上,可谓是否更效法主,与主有更多共同的性质和特点。譬如主说,“我心里柔和谦卑。”(太十一29a) 属性上,我们是否和主一样,心里柔和谦卑?还是刚愎自大?属性上,我们是更爱主呢?还是更爱“玛门”(财利)?(参太六24)属性上,我们是更多思念上面的事呢?还是更多思念地上的事?(参西三2) 说白了,不要再陷入“属灵”的迷思,去崇拜那些“被人封”的所谓“属灵人”。他们并没有比较了不起。地位上,每一个真心悔罪改过,接受主耶稣成为个人生命救主的人,都是相等的,没有尊卑之区分、高下之区别。关键只是在于在信了主之后,自己是否在属性上更加接近主,更多地以基督的心为心?因此,与其崇拜那些“属灵人”,倒不如效法使徒保罗般,效法基督,好让自己属性上,逐渐地更有主的样式!(参林前十一1) 反过来讲,如果你有幸被他人认定为是一个“属灵人”,当记得,那也只是一个“虚浮的荣耀”,能使人心生属灵骄傲的陷阱。 圣经所给予的教导和提醒是——“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参腓二3)真正的“属灵人”,使徒保罗谦卑地把自己隐藏在十字架的背后,高举十字架的救恩和恩典,诚然为我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属灵”典范——“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上帝的奥祕。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我在你们那裡,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二1-3)

时事回应:今日马来西亚的困境

with No Comments

文/晖(退休公务员) 2018年5月9日(或俗称“509”),对数以百万计热血沸腾的马来西亚各族人民来讲,是一个充满激情、期待、憧憬,并掺杂几许焦虑与不安的漫长一天。“509”也是一个不眠不休的夜晚,不计其数来自不同种族背景、不同年龄层的男女老幼,整夜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第十四届大马普选成绩的全面揭晓。尽管当天,各种传闻及讯息在社交媒体满天飞,而最终的选举成绩颟顸来迟,众人终于等到云开见日,见证一个腐败政权的没落。 希盟终结国阵政府在马来西亚长达逾半个世纪的统治,其最大的意义是重新点燃了马来西亚各族人民心中的希望。无可讳言,大马第七任首相敦马哈迪于选前曾发表感性十足的呼吁——他的时日已无多,其复出的唯一目的是要救国,铲除盗贼统治,并许咱们的子孙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曾经深深打动大马三代人的心坎。 全民的困境 老马第二度任相,如此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如今希盟掌政已满整整一年又两个月。此时此刻,国人对希盟政府所抱的希望是否仍然如当初希盟甫上台时一样炽热,还是大家对希盟政府的感观已经起了变化,相信诸位看官必定心里有数。 “509”之前,国内种族关系每况愈下,而在希盟政府治理之下是否得到显著的改善,抑或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呢?从种种迹象显示,来自朝野政党的政客还是不断利用种族、宗教课题,缝隙插针,以遂狭隘的政治目的与隐议程。远的不说,单就兑现希盟竞选承诺,承认统考文凭一事,有关方面就有诸多的借口,敷衍塞责之嫌。 大马成立56年来,始终没有走出种族与宗教政治的窠臼是当政者的最大败笔,也是历届政府的最大失责。如今,希盟政府是否能力挽狂澜,以目前的政治格局,政治分析家并不敢持着太乐观的态度。原因无它,乃因希盟成员党同床异梦,独揽大权的政党只在乎政治正确,并未具备宏观的视野,认真解决全民所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国家经济陷困的难题。此前,一兆的债务又飙升到新高,达到一兆九百亿令吉的天文数字。人们不禁要问:希盟政府对摊还国家所背负的庞大债务是否胸有成竹,还是无计可施呢? 新经济政策自从1970开始实施至今将近半个世纪,马哈迪作为其主要推手,应该明白问题的症结,为什么国家债台高筑?是时候对国家经济政策作出全盘的检讨,并对症下药。今日马来西亚所面对的困境不仅是单一种族的困境,而是全民的困境,是时候开出对的处方,以解救国家所面对的债务危机,希盟政府能吗?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黄永森重视信徒灵命的塑造 想尽办法鼓励年轻人献身 使教会社会产生连结

with No Comments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黄永森(牧师、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年议会新任会督) 整理:卢韵琴 随着进入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年议会成立第17个年头的今天,牧养第二代华人子弟已经成为了牧者们所面对的挑战之一;这是因为生活环境与文化的不同,第二代华人子弟明显与第一代华人移民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无论是在语言腔调、生活文化,抑或是普遍价值观,都有明显的差异。 “这就好像父辈们与下一代之间有代沟,但由于成长背景与文化环境的不同,让这些代沟变成了鸿沟。因此,在牧养工作上,本会现有的牧者都会面临第二代华人子弟较不易牧养的窘境。”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年议会新任会督黄永森牧师如此形容该年议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早在1989年,受到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认可的宣教士夏长华牧师在布里斯本建立华人卫理教会,随后又在新南威尔士州和南澳建立更多布道站。同时,砂拉越华人年议会的萧招和牧师也在西澳建立了一间卫理教会。 这些当地教会于1994年合并成为澳洲卫理公会宣教议会,其建立架构是引用马来西亚卫理公会法规。澳洲卫理公会临时年议会于1998年成立。最终,澳洲基督教华人卫理公会年议会于2002年成立。 现今,该会在澳洲共植有26间堂会,即6间在柏斯,6间堂会与2个布道站在墨尔本,2间堂会与2个布道站在布里斯本,2间在悉尼,2间在阿得雷德,2间堂会与1个布道站在塔斯马尼亚,1间直属于年议会的布道所在坎培拉。 在现有牧者方面,该会拥有35位牧者,包括3位中国籍传道人,以及20余名的会友传道,负责牧养3300名左右的会友。“会友传道人数虽然不少,但全职的寥寥可数。” 为了装备上帝的子民,参与事奉和宣教,澳洲基督华人卫理公会亦设有“真道事奉与宣教学院”(Logos Academy for Ministry and Missions)。该学院的使命是协助教牧同工和信徒在基督里成长,并训练他们参与教会的事奉。 增加新血刻不容缓 随着近几年来,中国移民的加速发展,该年议会的一些堂会已经有愈来愈多中国籍会友,反观,马来西亚的移民则有所减少,可想而知,假以时日,中国籍会友只有更多。 基于该年议会的会友多为第一代华人移民,因此,牧者们大多数亦是来自马来西亚或中国的第一代华人牧者,对于有着同样成长背景、环境与普遍价值观的会友来说,可谓比较契合。 然而,第二代华人子弟从本质上已经与第一代华人移民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的生活文化与父辈们不一样,而普遍价值观也有了差异,甚至还会嫌弃牧者的语言腔调。” 对于这个大挑战,黄牧师直言需要在第二代华人子弟中兴起愿意献身的年轻人,让拥有“共同语言”的他们可以更加容易地得到较为对口的牧养。更甚的是,该会现有的牧者年龄都偏大,于是,增加新血更是刻不容缓的事。 “可惜的是,目前本会尚在努力,并想尽办法地鼓励年轻人献身牧职,甚至已经重新调整薪资,还推出了‘跟着牧师一起生活’的计划,让年轻人可以更加了解牧者的工作,从中看见服事的喜乐与上帝的呼召。” 他表示,该会爱主的年轻人其实不在少数,但卫理公会的游行制度可能也是他们对全然献身却步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他上任之后,有打算提出尽量少移动牧者的建议,或是在同一城市内移动。“但是,该座城市若是只有一间卫理公会堂会,如坎培拉,就只能被移动至其他城市了。” 造福社区的邻舍 因着牧者的缺乏,黄会督也就更加重视弟兄姐妹灵命的塑造,倘若他们的属灵生命已经成长至一定高度,这样一来,就算是没有传道人的牧养,他们一样可以照顾好教会,为主做事。 为此,他在2019年至2022年的任期内,设下了一个主题——“建立合神心意的教会。”2019年,先注重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即是“常在主里、多结果子”,意谓着要弟兄姐妹们在主里多多学习,才能结出生命的果子。 同时,他也重视家庭事工,尤其是在家庭关系出现混淆的今日澳洲社会,更是需要推动家庭的复兴。“卫理公会虽然对同性婚姻采取保守立场,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家庭已经受到了冲击。” 接下来,他将继续致力于使教会与社会产生连结性,而不是让教会“孤芳自赏”。“我们将通过社会关怀工作来联系邻舍,要知道,教堂在周一至周五并没有人使用,可以的话,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开办老人或儿童照顾中心,造福社区的邻舍。” 然后,推动国外的宣教事工,使万民成为主的门徒,亦是他的目标之一,并计划在他任期的第四年中进行。 土生土长的诗巫人 黄永森会督是土生土长的诗巫人,原为诗巫宣道堂会友。他于1980年前往马来亚大学就读工程系,在大二时,听见上帝的呼召却没有回应。毕业后,他在汶莱工作了4年,终于在1988年决定献身成为传道人,选择前往台湾中华福音神学院深造,1991年6月毕业,8月受夏长华牧师之邀前往澳洲牧养教会。 1年之后,他因为家人患病的关系回到诗巫,随后又在美里福音堂服事了6年,而后觉得自己必须要提升自己,就去美国深造。考取神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他在2002年10月再次加入澳洲华人卫理公会牧养悉尼救恩堂。 5年后,由于夏长华牧师要去非洲宣教,他便接手夏牧师在墨尔本的谢恩堂服事及牧养。6年之后,他觉得自己应该转换一下环境,就要求更换教会,于是年会就委任他牧养澳洲蒙纳士大学附近的思源堂,直到他在2018年获选为新任会督。

征稿:《灵修日程》读者心得

with No Comments

如果《灵修日程》(UPPER ROOM)是您的属灵良伴,陪您走过灵程的高山低谷;欢迎您藉着文字与我们分享,让我们同得灵修的好处!        字数:700字以内   敬请将来稿(请以文档方式)电邮至scaccmm@gmail.com,并注明真实姓名、电话与所属堂会,同时附上个人近照一张。 每期一句 “当时祂的声音震动了地,但如今祂应许说:‘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这再一次的话,是指明被震动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上帝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上帝。因为我们的上帝乃是烈火。”(希伯来书12:26-29)

1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