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日程:永不孤单

with No Comments

文/Ravina P. Diarsa(印度Gujarat) 7月29日(日) 读经:约翰福音十四章15至19节 经文:耶稣说:“我不会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十四18) 2014年末,我几乎每天都孤伶伶在房子里。丈夫去了上班,女儿已经结婚,儿子在六百英里外的地方工作。我们住在一起已经32年了,我极度怀念家人之间紧密的关系和欢乐。我难以适应这些转变。当然,我有数不尽的家务要处理,友善的邻居和电视节目可以让我打发时间,但孤独感还是重重地压着我。每新的一天都带来新的忧虑。 然而,我赞美永活的上帝,祂没有撇下我不顾。每天上帝都藉着我读经的时候与我说话。约书亚记一章5节上帝承诺:“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这话安慰了我,也给我力量。我把忧虑都交托到上帝手中,为别人代祷。当我学会愈发信靠上帝,我的信心就成长,为我的心灵带来无比的平安。 我的处境没有改变,但我的态度却变了。我靠耶稣的名得安慰,没有朋友能与耶稣相比。 祷告:主耶稣,感谢祢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同行,又使我们确知,我们总可以到祢那里得着帮助。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我的孤单能成为我遇见耶稣的机会。 代祷:孤单的人 (取自2018年7-8月《灵修日程》,欢迎有兴趣者可向本报洽询订购)

我思故我写:流浪在城市的丛林之子

with No Comments

文/熊小莹(古晋马当堂助理传道) 当电锯把一棵棵的高木伐倒;当一辆又一辆的推土机开进了森林;当散发着树叶香气的森林被钢骨水泥高耸的摩天楼和商场取代;当油棕树取代了良田;当飞禽关进了笼子取代的是翱翔在天空的铁鸟;走兽被圈进了保护区,取代的是喷出乌烟的四轮怪兽。当城市化的步伐进入了原始部落民族,原住民们何去何从? 从森林出来进入城市的原住民,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在1994年出品的一部影片《百变狸猫》。东京城市为了拓展开发了森林,林子里的居民——狸猫们的生活受到威胁。为了保卫家园,狸猫用幻术开始与人类展开战争;可最后狸猫们却敌不过先进的人类武器,选择默默地融入了人类。这个故事一直让我有强烈的共鸣。散落在各个城市的原住民,不也像这个故事的狸猫吗?我们可从一些记者们的视野,了解一些国家原住民的现状。 美国印第安人现状 1831年,法国青年托克维尔(Henri Clerel de Tocqueville)和另一位友人被派遣到美国观察,回国后写了《美国的民主》,内容提及美国印第安人时他写到:“欧洲人从各个方向把印第安人包围在一个日渐缩小的地域内,印第安人在一种自己不擅长的竞争中被侵害,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孤立,成为强大的、人数占优的外族人海中弱小的异类。” 2005年,中国记者踏上美国国土,以他的眼睛观察,以手记录印第安人当时的状况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政府虽然提供各种支助方案(如:允许在保留区内售卖烟酒),但大部分印第安人仍然贫穷,还是有许多人依赖政府救济金度日子。” 美国媒体和影视作品对印第安人形象扭曲,显然社会还是不了解也不尊重印第安人。虽然政府允许印第安人用双语教学,但印第安的语言、历史和传统正在失去。虽然基督教传入印第安时,但印第安的原始信仰仍然存在,与基督教相混杂,就成为奇怪的宗教信仰。 对印第安部落而言,传统的农业生活、游牧生活和打猎生活,在现有土地和经济制度下被摧毁;本着保护传统文化,但又无法发展工业和商业经济,印第安人生方式在转型上处于两难之处。1 台湾原住民现状 一名报刊记者在采访期间到台湾原住民家做客,以第一人称写下了与原住民的交流互动。排湾族朋友在交谈中告诉记者,以前原住民时常被人歧视,导致自卑心理,很多人刻意掩饰自己的身份。已经在城市落脚的原住民,因大城市学校教的是中文和闽南语,小孩在学习部落语言上就有了困难;加上父母皆不同族群(如:排湾族和布农族)在家里选择沟通的语言也困难。就是在部落里,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会讲本族语言;而他们的传统歌曲因为很多人都不唱,也渐渐被遗忘了。 该作者撰写文稿时,虽然原住民已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但他们的失业率却高达8.37%,比起一般民众的5.02%高出许多。这也是短期内也不能即时解决的问题。2 澳洲原住民现状 澳洲前朝政多年府对原住民不平等的政策虽然在20年前已经“反正”,但是澳洲原住民的生活状况仍然艰辛。一些人不得不在旅游胜地,在自己身上涂满花纹和斑点,以赚取丁点的游客“消费”(笔者认为宛如“乞讨”);还有很多则是远离城市,住在蛮荒之地。若原住民在澳洲需要获得如白人一样的成功,就必须面临丧失自己的民族文化的风险。3 在网路中读到这两篇短文时,发现在地球不同角落的原住民,在面对全球化和城市化中,几乎都没有能力抗争,甚至是“节节败退”。原住民文化也在一步步地被侵蚀,消失直到殆尽。 他们来到大城市 今天散落在砂拉越各个城市的原住民朋友也在面对相同的挑战。这些原住民原本是丛林的王子和公主,但是来到大城市,他们却成了最低下阶层的贫民和游民。美国的印第安人、台湾的排湾族、澳洲的毛利族……还有我们砂拉越的伊班族及其他原住民,都在大城市中的每个角落挣扎求存。 本会在谈布道时,许多会友们的第一个想法是进到深山野林的乡村去传福音。当短宣队进发到内陆时发现,村子里留下的是零零散散的老弱妇孺;青壮年大多都已搬迁到城市谋生。倘若把对原住民的布道称为“撒网捕鱼”,是否教会也看到城市中有一大群的鱼,等待被耶稣基督“收入鱼网”呢? 一颗爱原住民的心 城市化趋势导致原住民文化渐渐消失。一个没有自身的民族文化,就像是失去了自己的根,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一件事。没有了自身的文化,也无法再给自己定位。随着丛林之子流落到城市,成为了城市中的边缘群体;今天,我们城市的教会是否有看到这一大片的禾场?当大家焦虑在乡村原住民被“I”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把目光转向在城市的一大群失落的原住民。 我所居住的城市教会就在原住民集中的区域。方圆5公里的地方,已知的有7个组屋区域。勘察了2处的组屋区,其中一处有13栋组屋住着710户人家,还有一处有13栋组屋住着624户人家。若以一户有4口人,2处组屋区就已经超过5000人。然而,此处牧养原住民的教会仅有3间(1间可容纳300人的教堂和2个店屋聚会所)。禾场大,工人少! 耶稣曾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样没有牧人一般。于是祂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太九35-38) 所以,关注乡村和城市的国语事工,语言并不是障碍;因为所求的,就是一颗爱原住民的心! 1《美国印第安人现状:徘徊在现代与传统边缘》,sina.com.cn, 2005年7月18日,重庆晚报,徐逸鹏 2作者:于莓,编辑:张惠,《生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台湾原住民手歧视》环球时报 3澳大利亚原住民生存状况堪忧, 2016年10月28日, https://www.xinhuanet.com 李峰

关怀中心家长的心声:少走许多弯路

with No Comments

身为一个特殊儿的家长,我要感激马来西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在20年前,于诗巫创办了第一间卫理关怀中心。此关怀中心的设立,使我的孩子及本市的特殊儿童们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与教导,让我们这些特殊儿家长们更懂得如何协助上帝送给我们的“特殊礼物”,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并在最终拥有不凡的成果与收获。 对此,我和在座家长们对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带来的这一切,感到无限的感激和感恩。 比起普通孩子的家长们,身为特殊儿童的家长往往需要面对更多挑战,这不仅是精神和心灵的挑战,更甚的是时间和精力上的挑战。特殊家长必须要付出加倍的爱心、时间和体力来照顾特殊孩童,著实是一项不易的工作。因此,我时常藉着祷告请求上帝赐予我祂的大爱,能充盈我与我家人的心灵,让我们可以不断重新得力,以充满坚定和毅力的心关爱及守护我们的孩子。 不能辜负上帝的恩赐 我的孩子钱劲龙是个唐氏综合症患者,也就是俗称的“唐氏儿”。最初,当我和我先生得知孩子是唐氏儿时,我们感到很无助,沉重又不知所措。我深知每个生命都是可贵的,子女更是上帝赐予我们夫妻最美好和神圣的礼物,我们不能辜负上帝的恩赐。 在上帝的领导下,我们学会放开心怀,坦然地接受现实,并摸索和学习如何培育孩子独立。身患唐氏综合症的他,成长比一般孩子来得缓慢,因此照顾他也比普通孩子更加费力。我想,身为一个特殊孩童的母亲,当中所必须经历的困难与心酸,只有亲身经历者,方知间中辛苦。 幸而,我们诗巫人有幸拥有卫理关怀中心,它的存在使我可以在培育劲龙的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她的存在使得我能够有一个学习的平台,从中心教师们身上学习如何培育或引导特殊孩童成长。而且,卫理关怀中心的设备及教材充裕,也令孩子受惠不少。在中心,劲龙学会自理和独立,如今甚至可以出外打工(到咖啡店)赚钱。为此,我再次对关怀中心由衷地感激。 同样可以快乐学习地成长 感谢中心老师们费尽心思和充满耐性的教导,因为有你们真诚努力和辛苦付出,我的劲龙才会有今天的收获。在中心那段时间,劲龙开始有许多的进步,其中包括学会听从指示,并可以用简单的句子沟通,表达他的需求。 此外,老师们也尽心给孩子营造勤劳、主动的环境,让他从中学习。回家后,他都会主动帮忙打扫卫生,帮我洗碗和收晒在外面的衣服。这样的变化让我倍感欣慰。他虽是特殊儿,他虽有缺陷,他虽不完美,但他却依然是上帝对我们的恩典。 我相信,只要有爱,就能无碍。他的缺陷和不完美,在关怀中心导师爱心教导及父母爱心陪伴下,并不会成为亲情的阻碍。我们依然能和普通的家庭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最后,我再次衷心感谢卫理关怀中心执委和中心老师们。感谢您们的全心付出,感谢您们的永不放弃,感谢您们的温情关怀,让这一群不平凡的孩子们活出希望,活出爱! 我深深相信,只要给予爱心和关怀,特殊儿童同样可以快乐学习地成长!(钟淑琼)

诗巫卫理关怀中心庆20周年 游行感恩会宣扬“有爱 ●无碍”

with No Comments

诗巫卫理关怀中心庆20周年800人游行1.2公里赴感恩会,唤醒民众关注弱势群体,有爱,就无碍。 该中心20周年庆典主题为“有爱无碍”,约有800名大大小小、身穿纪念T恤的参与者,包括体障朋友先于7月14日下午5时聚集在诗巫之窗,经过了15分钟的尊巴有氧舞蹈热身后,开始从诗巫之窗步行1.2公里到爱莲街福源堂参加20周年感恩会。 不再怕麻烦 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在感恩会上强调,拥有爱就没有阻碍,因为在爱里没有惧怕、在爱里不怕麻烦,并靠著主凡事都能。 卫理关怀中心的起源,其实是一位医生在听道时听见,关怀残障人就是关怀耶稣基督的话语而心生感动,于是召集医生、教师、律师等各领域专业人士一起开会,讨论及呈计划报告书予年会,构想设立关怀中心向社会中的残障朋友伸出关怀、接纳和爱护之手。 然而,这项计划在第1次年会并没有通过,后来第2次再呈给牧区议会,又呈上教区及年议会后,终于通过了。因此,他指出,第1次失败了不可“投降”,要继续努力,带著一颗爱心就没有阻碍,不要怕只要信,一直往前走。 池会长引用了约翰壹书四章18节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华人家庭若有残障、自闭症、脑残、疾病或没有手脚的孩子出生,很常时候的反应是害怕,我们会惧怕生下的孩子是否健全。但是,真正的爱里没有惧怕,卫理关怀中心盼望不只把这份爱带给教会,也带入社会,让教会与社会在爱里没有惧怕,在爱里没有阻碍。” 池牧师说,有些华人家庭会因为家里有不正常的孩子感到羞耻,但是上帝爱世人包括残障的儿童与成人,上帝的爱临到我们就不应该怕羞耻。 他以莫荣发牧师为榜样,抚养着出生就脑部残障的长子浩信。浩信无法正常生活,但至今19岁仍存活,因为父母、亲友及教会的爱让他继续成长。一家人无论上哪儿都带著他,丝毫不感到羞耻,孩子的到来反而给牧师家庭带来了正面能量。 “虽然带着有缺陷的孩子,但有爱就没有阻碍。在爱里没有惧怕,既除去羞耻也不怕麻烦。上帝爱我们到一个地步不怕麻烦地来到世界,耶稣基督为我们降生,承担我们的罪与死,好叫我们得着爱,让我们学习从耶稣得到爱的能力,不再怕麻烦。” 他说,过去20年来,上帝教导我们美好功课,未来20年还有很长路要走。我们得到帮助就要扶持其他人,让社会充满爱不再惧怕,并有上帝的爱和感动带领我们持续前进。 深信明天会更好 同时,年会残障关怀部主席黄惠清认为,卫理关怀中心走过20年,未来光景会怎样,我们不知道,但有上帝的牵引、教会弟兄姐妹的祷告及社会人士的支持,深信明天会更好。 该中心成立于1998年,开始时只有20多名孩子,至今日有200多名学员。20年间,约有800名孩子从卫理关怀中心获得帮助。 黄主席说,该中心事工除了早疗服务,还有系列训练课程如肢残青年训练课程、职业培训课程、社区家园训练课程,并设有体障青年支持小组,以及与教会学校配合开办融合教育,同时也成立父母支持小组。(韵琴)

美里诗班激励营 成为蒙恩的圣乐事奉者

with No Comments

美里教区崇拜与音乐执行会为了提升圣乐事奉人员的灵命与事奉态度,于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主办诗班激励营,主题为“成为蒙恩的圣乐事奉者”,讲员是风趣幽默的邹裕良老师。这次营会共有140人参与,最远的营员来自Batu Niah的活石堂。 整个营会因着讲师风趣幽默的笑话和充满正能量的生命见证,欢乐地进行。邹老师在这次营会中身兼多职,首先他要带破冰游戏,再讲主题、专题,接着还教唱歌,实在是劳苦功高。尽管如此,下课后的老师还是正能量满满,跟学员谈笑风声,丝毫没有怨言。 营会第一讲是“回应与顺服”,邹老师分享了他一路来服事的经历——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尽力服事,没有多想,也没有怨言。他曾介意自己没有服事的“头衔”,既不是音乐干事,也不是什么传道人,只是一个愿意服事的仆人。但是,当他愿意被上帝使用的时候,许多教会开始请他来担任诗班指挥。因着他的顺服,他祝福了许多教会诗班。 邹老师不只在音乐上祝福别人,也很常带团去郊游;在巴士上,他就趁机讲笑话、传福音。他认为有机会传福音都是上帝加给他的祝福,也很感恩因为自己顺服上帝,愿意开口询问哥哥要不要受洗,而有幸邀请他哥哥来到教会,认识主耶稣基督,最后还参与了哥哥生前的洗礼。 能够赞美就是恩典 营会的第二讲和第三讲是“赞美的力量”,提醒诗班员们唱歌赞美上帝是一生的服事,不应该停顿。能够赞美就是恩典,应当珍惜。除此之外,诗班员应该每一天都感恩与赞美。除了歌唱赞美,邹老师也强调,我们在言语上也应该多多赞美,说造就人的话。他鼓励班员们要多多沟通,避免误会。在专题最后,他也用活动带领大家说感谢的话。 邹老师的最后一讲“委身的事奉”,再次强调他自己只不过是一名平信徒,好像在座的各位诗班员一样;也鼓励大家要专心事奉,其他的难处交给上帝来解决。他分享自己在事奉时,上帝如何保守他的家人。有一次他在教诗班时,孩子老婆打电话来,说家里有蛇!因为教诗班的地点距离他的家有一小时车程,身为家里的一家之主的他身负保护家人的责任,却又不能第一时间赶回去保护家人,心里慌得很。但是圣灵感动他打电话给一位弟兄,没想到这位弟兄刚好在他家附近,就马上到他家,后来顺利地进到他家,把蛇打死,解除了他妻儿的“危机”。邹老师强调,只要愿意服事,上帝会保守及预备我们一切所需。 诗班激励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6月24日晚上在美安堂献唱;美里教区约十个堂会都来参与献唱《神爱世人》,十分温馨、合一。与一般训练营不同之处,这次激励营是着重生命教导多于技巧;希望不只是诗班员、领唱事奉人员被激励,每一个领域的事奉人员都应被喂养、被激励,好让我们的教会更有基督的样式。(陈其灵)

卫理报丛书:在家也能“听”道!

with No Comments

牧者讲章——《耕心》 售价:RM60(共4册) 初版:2014年9月 书号:978-983-2136-94-1 简介: 砂拉越卫理设教110年纪念丛书。 107位牧者的117篇讲章,内容包括节期性、圣经人物、培灵等信息,丰富多样,让信徒对真理有方方面面的认识。 人手一本讲道集,给您在家中也能随时(看)听道,勉励行善。如此好书,肯定开卷有益!

本地宣教士代祷事项

with No Comments

Lawas Care Centre – 江梅花 为今年会考生:Sylvesly(SPM)、Angelline(PT3)、Nikkita(UPSR)、Emanuel(UPSR)代祷。 为孩子们能看重读书代祷。 为我们三位同工和厨师有健康的身体,有上头来的聪明智慧带领孩子们,有更多的爱心、耐心来教导他们代祷。 Ulu Julau,Matop- 林芳芳 为我的健康代祷,最近有点疲惫。 为青少年属灵生命祷告,求主引领他们继续参与教会。 为我每一次证道祷告,求主赐聪明智慧传讲上帝的道。 为长屋安全代祷,尤其是每周的晚祷会。 Lubok Antu, Sarikei – Jason Siew (义务宣教士/本处传道) 为学校事工的老师们能全心全意事奉祷告。 为不同教派的长屋居民能聚集在一起敬拜祷告。 求主保守路途平安。 为一些干旱地区不会继续干旱代祷。 Kapit Lighthouse – 蔡国贵和林莲钦夫妇 为在Kapit Lighthouse举行的8月10至12日SU Youth Camp、8月18至20日的MTS Calon Ke Syurga及8月24至25日的SIAC Women’s Fellowship向主交托。求主带领一切顺利,也求主预备参与者的心。 为国贵宣教士在8月11日割右眼膜的手术祷告,求主带领。 … Read More

鲁勃安都短宣记

with No Comments

今年六月17-21日,前往鲁勃安都(Lubok Antu)和木中(Betong)内陆之短宣已完成任务。对我们这一小小的队伍(一个老师带着她的三个学生,加上我本人和一个当地传道人)来说,我们并不因人数少而畏惧,因为我们深信耶稣基督已赐给我们权柄去使万民作主门徒。 第一站是木中上游的Lidong,由亨利传道(Pastor Henry)带领,自木中到长屋约逾一小时。傍晚,我们聚集在Ulu Brangan的Rumah Thomas。纵然该长屋的居民据称都是基督徒,但属不同宗派,因此只有数户家庭参与我们的聚会。 随后我们拜访了Lubok Sebuyau的Rumah Philip。这里,每一户家庭参与了聚会。其中一个家庭甚至邀请我们透过祷告来洁净和祝福他们的房间。 Lidong区没有自来水供应,因此当地居民的日常用水需要依赖雨水。冲凉和冲洗则在排水和灌溉部门所挖掘的沟渠中进行。这也要靠涨潮时才有水自鲁巴河(Lupar River)支流输送至沟渠中,而且往往带有咸味。因此,那天我们也没得好好洗澡。我们祷告这里居民将来能有更好生活条件,同时彼此间能在基督里同心合一。 翌日下午,我们前往Nanga Kapu的长屋Rumah Baba。这段路程约莫二句钟。在与屋长的交谈中得知,他曾患重病,今天仍能活着都是上帝的恩典和慈爱。孩子们很享受聆听圣经故事、唱诗。当我们离开时,一些还流着泪依依不舍。至于成年人,他们很需要更多的属灵培育,好让他们全然信靠跟随神。 第三天,安德烈传道(Pastor Andrew)带我们去到更内陆的Ulu Bawie。路程崎岖颠簸,从Nanga Kapu到Ulu Bawie耗时一个半小时。Ulu Bawie像一个村落,一间长屋只有几户人家,另两间则住有很多户人家。当中还有一个儿童游乐场,以及一间由韩国宣教士建立的幼儿教育学校。这是基于最靠近的小学需要步行三句钟方能抵达。 晚上聚集在Rumah Luta。居民们带了各自的圣经出席聚会。我留意到一个姐妹拿着的是一本影印版圣经。她告诉我说,这本圣经可是超过十年之久了!居民们欣喜地唱着诗歌,专注地听着上帝的话。 隔天早上,我们在此社区的教堂里进行主日崇拜。我引用哥林多前书五16-18来传讲上帝的话。随后我们走访临近的Rumah Chenan。这间长屋居民仍持守传统的信仰。我就跟他们分享上帝的旧创造与新创造,并邀请他们信靠顺服全能创造主上帝。 下午时分,我们在Ulu Kapu Baru的Rumah Julius做了短暂停留。这是一间新的长屋,只有几户居民。安德鲁传道就在附近的河里为他们施洗。接着我们前往安德鲁传道在Nyato的长屋Rumah Bara。 让我们祷告,求庄稼的主兴起宣教士和短宣队前来这个内陆来传福音和培育耶稣基督的门徒。他们很需要定时给与属灵的喂养和培训。也邀请大家为着他们的孩子的教育以及生活水平得以提升来祷告。 走访这些长屋后,居民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发出同样的邀请——“Datai Agi ya!”意思是欢迎你们再来。当然,我们一定会再来,因为这合乎上帝的旨意。 原住民需要主,这也是我们的使命。【文/萧信安,译/履星】

成就我们更美好的未来

with No Comments

我是来自Pa Adang的Liliani Ketua,目前在诗巫毕理学院就读。我满心感恩,如果不是因着上帝的爱和老越关怀中心(LCC),我想我应该不会有今天。我要特别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教会和弟兄姐妹,使我得以继续升学。 我感谢LCC让我有机会读书,更让我学习如何独立生活,与同伴间的互相照顾与帮助。 同时,我也感谢中心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不但在学业上,对孩子们的顽劣与不驯有着莫大的耐心及爱心;更不断地为我们祷告,提醒我们要在做一个有用的人。因此,我要对他们表示万二分的歉意与谢意。 在整个求学的过程中,我面对了许多挑战,特别是思念父母的煎熬,促使我常有放弃的冲动。但上帝的爱支持着我,让我想到如今短暂的分离乃要成就我们更美好的未来,使我得以走过每一个难关。这些都帮助我更专注学习,希望将来达成愿望之时,他们会因我而感到骄傲。 从来没有一个人出门过 来到诗巫毕理学院继续我的学业,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出门过。以往在LCC学习时,我的父母总是会送我到中心。但此次我却需要一个人独自从老越去到诗巫,身为女生的我心中很是忐忑不安。然而感谢上帝一直与我同在,保守我一路平安抵达诗巫。 到了诗巫,上帝派了刘会先牧师陪伴我去到毕理学院办理所有入学手续,让我感觉格外温暖。我很感恩,上帝不仅时刻同在,我也深深明白我所享受的一切机会都不是理所当然的,都是上帝美好的计划。而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也成为我的动力。 原本我很担心自己是不是能够跟得上毕理学院的学习?但当我第一天上第一节课后,发现课程并没有想像般困难。感谢上帝赐我智慧,让我听得懂讲师们的教导。 最后,我想对那些还在LCC或Long Luping小学的弟弟妹妹们说,你们要继续努力。为要达至成功,肯定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持续的毅力,甚至牺牲。这条路,我正走着。正如有句话说,努力是成功的阶梯;因此我们要相信上帝对我们有美好的旨意。让我们站起来,成为后人的榜样,振兴我们的民族,使我们的民族可以世世代代地兴旺下去。阿们。【文/Liliani Ketua,译/四月】

2本南学生在毕理升学

with No Comments

老越关怀中心(LCC)自2013年成立,至今迈入第5年。LCC的建立是为了服侍内陆本南族群或原住民孩子,以便他们能够有机会上学。 一路走来,中心的同工有很大的变动。今年初更一度没有厨师,同工们还得兼任厨师。感恩,上帝让我们顺利找到厨师。 至于孩子,今年中心有13个孩子,6男7女,7名小学6名中学。孩子们的成绩有些在班里是名列前茅,有些是“吊车尾”。他们的英文、数学和科学都偏弱。去年有两个中五毕业,一个全科及格,另一个仅英文不及格。 令人骄傲的是,目前有1位中五毕业的孩子Liliani进入毕理学院就读幼儿教育,已结束第一学期的学习。另一位孩子Robina于7月也将前王毕理学院就读幼教。他们的学费由年会原住民事工小组(MSIP)道部负责。 中心的生活上也做出一些调整,例如:带他们去图书馆、运动场、广场、海边等等。至于灵命方面,孩子们都能各自开声做谢饭和去学校前的祷告。 LCC也在2月时,重新开始了祷告会。在6月30日,来自林梦的短宣队跟我们一起大扫除,教导孩子手工和如何处理情绪及管理时间。悦恩堂青年人也将到中心做关怀的工作。 目前中心渐入佳境,一切荣耀归于神!【黄德顺,老越关怀中心】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