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我顾

with No Comments

人类有历史,国家有历史,教会也有历史。 感谢上帝,让我可以跟历史文献部的考察团队,去到中国河北张家口教会,考察有关卫理公会发展史。透过教会弟兄姐妹的说明和研讨会,让我体会那群被主呼召的宣教士,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像一位农夫,翻土、松土、栽种,一切都为改善中人的生活,为中国人的灵魂得救,为福音能在中国发芽成长,摆上了自己的青春、精神、智慧,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宣教士们在中国的服侍,让福音在信徒中生根,以致在文革时期,信心的火苗依然在信徒心中燃烧,不至于被扑灭。这小火苗,最终在文革后,犹如注入新油,越烧越旺,成就了今日中国教会。 中国教会是踏在过去宣教士所建造的根基,继续向前,迈向基督的大使命。砂拉越的卫理公会的信徒,我们也是踏在过去宣教士所建立的根基上,我们应当不忘初心,在新时代,不只稳固根基,当加强传福音的策略,加强创造基督文化,扩展福音。 (谢必浩)

遇见蒙古的George 成吉思汗的后裔是基督徒

with No Comments

行程的第三天(5月15日)早上,我们从张家口前往承德,途径沽源县南沟村茫茫草原天路的梳妆楼。这“梳妆楼”是近代中国考古重大发现。考古;顾名思义,就是历史文物,抑或文献的研究。这也是我们一行要去参观“梳妆楼”的目的。更重要是这里是与基督教有密切关系的地方。梳妆楼是元代蒙古贵族墓葬遗址,占地56750平方米方。其中一座古建筑,远望如同一个高大的蒙古包,近看仿佛欧洲中世纪的城堡。我们阅览告示说明是辽代萧太后梳妆打扮的楼宇,称之为“梳妆楼”。楼里摆设出土文物多件,包括铜钱、铜耳杯、铜钵、金耳环等物。当然,重点是楼坑里的三具棺木,告示阐述带有“襄阔里吉思敕撰”等字样的残损的墓志铭。也就是说,墓葬主人传说是元代蒙古元世祖忽必烈的外孙阔里吉思。(阔里吉思是突厥人,信奉景教,阔里吉思的名字取自基督教圣徒的教名Georges。) 除了浏览楼里,也在楼外草地上吹风摄影,来到楼西空地上摆放的文物。其中有两件石刻,看得出刻有竖排“去罪免地狱”,横排是“息止安所”。查考“息止安所”,乃属天主教葬礼时所颂读的祷告词。也是墓誌铭,意即希望逝者永享安宁的短句。(英文“Rest in peace”~R.I.P缩写)刻在石头上。再说“去罪免地狱”字样,肯定是宗教用语,史料记载或有人感到罪孽深重,怕自己不能升天,要下地狱,若把自己的罪过刻在石块上,埋葬,就可以除去罪孽。 若没有这雕饰石块,后人就无从得知远古人的生平事迹,信仰生活等故事。相反,若今天的堂会没有碑铭牌坊,百年后的人也无从得知有关教会的故事。 走笔之余,想到陈振华牧师安息主怀,但有关他的故事,甚少人知晓,年会也少有他的记录,确实可惜。当然,铭碑刻印在石头或较硬的板块上,后人可观可察。 约书亚四20-21:他们从约旦河中取来的那十二块石头,约书亚就立在吉甲,对以色列人说:“日后你们的子孙问他们的父亲说:‘这些石头是什么意思?’(陈华新整理)

特稿:到张家口与“基督将军”会面 踩踏蒙古基督徒的脚印

with No Comments

文/黄敬胜丶陈心妮丶林礼长丶周道献丶江新福丶陈立兴丶廖南星丶刘长举丶魏顺珠丶黄孟礼综合报导 2018年5月12日清晨二点多,砂拉越卫理公会华人年会历史文献部一行17人,飞抵中囯首都北京。第二天出发经河北省的鸡鸣驿站后,将近黄昏才抵达宣化基督教堂,与该堂会的长老进行交流会,随后再远观清远楼,就下榻于张家口市的酒店。 5月13日上午前往明德北福音堂参加主日崇拜,当天的讲员是赵合军牧师,他以诗篇三十五篇作为讲道的中心。赵牧师指出诗篇三十五篇的作者是大卫,内容是有关无助之人的祷告。他将讲章分为三部分,并逐一分析讲解。第一部分是1-10节,面对周围复杂环境和敌人时,作者向上帝发声;第二部分是11-18节,讲述作者身边的人陷害他;第三部分是19-28节,包括了五个“求”和四个“愿”,以“愿上帝公义得到彰显”作为总结。赵牧师也提醒信徒,我们是“基督教”,不是“嫉妒教”,在生活中应该用爱来对人,学习大卫面对问题时,来到上帝面前祷告。 崇拜结束后,与教会举行座谈交流会,出席者有张家口基督教两会主席姚志一牧师,副主席赵合军牧师,还有姚牧的大姐姚志光传道,四姑姚佩贞会母以及五姑姚兀贞会母。她们都是张家口早期的卫理公会的牧师,姚树德牧师的后代。 首先,本部副主席黄孟礼分享美普会(卫理公会的一支派)在张家口的渊源与发展,并赠予《踏上了祂的足迹》一书,有关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在亚洲发展的情况。 交流会上,姚佩贞会母表示,她今年83岁,家中有10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9。她的大哥姚沛也是牧师,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驱逐,搬到两间小平房。虽然当时停止聚会,但是在家暗地里举行祷告会。 两会主席姚志一牧师也分享张家口近期的教会情况。姚牧师是1951年出生,从小在东关街的教会长大,当时解放后有200多位信徒聚会。早期张家口的教派众多,美普会是最大的教派,直至1958年各教派需合一,所以当时的七个教派都合并在一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国教会停止聚会,直至1979年才恢复聚会。姚牧师的父亲,即姚沛牧师就推着自行车,逐户拜访找回20多位的老信徒,其中包括过去的传道人和家属。 姚志一牧师回忆当年第一次重新聚会的情况,那是在圣诞节的夜晚。聚会前,因为没有赞美诗,也没有圣经,只能用口传,就有信徒用毛笔在墙上写下赞美诗的歌词,让会众都可以开口唱。姚志一牧师就是当时的司琴。直至1983-1984年,两会的赞美诗才出版。 1983年8月15日,经过多年的周旋,终于把最初的东关街教会拿回来。姚沛牧师完成了他在地上的工作,在9月8日回天家。2015年在现址盖新教堂。 姚志一牧师表示,张家口明德北福音堂会友3000人,有3位牧师,10多位传道员。张家口地广人稀,礼拜堂却有33座,还有10多个待审批成为三自教会的家庭点。目前整个张家口的会友介于2万至3万之间,传道员63位。每月第一周圣餐和圣诞节,教堂就会出现坐不下的情况。座谈会结束后,姚牧师代表张家口两会赠送精美的圣经故事剪纸图册给每一位团员。 在交流过程中,看到中国老信徒对信仰的坚持,也看到教会历史中的矛盾吊诡现象:枪炮和福音,守住传统文化和接受外来信仰,动荡时局和韬光养晦,这一切都显示中国信徒的爱和忧。 午间,张家口教会设宴招待,该市宗教局李春江局长也出席,他为人风趣健谈,对宗教的发展采取开明包容的政策,并分享张家口的人文及美食等种种见闻,让人大长知识。 接着,赵牧师带领大家参观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纪念馆。察哈尔(旧省名)民众抗日同盟军,又称察绥抗日同盟军。 在馆内最吸睛的可能就是出生于张家口,外号“基督将军"冯玉祥的威武的相片,他曾曾在清军当兵,后升至军官,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1933年在张家口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 冯玉祥年轻时,曾患溃疡而受其折磨,两位中医告诉他是“不良生活所致”,想收他的医疗费。这位年轻军官很清楚自己的品行,拒绝了中医的治疗,转而去北京教会医院求医并痊愈。为他治疗的基督教医生说的一番话,令他终生难忘:“你不必付钱。我只要你记住,是上帝爱你,派我来为你治病的。”后来,他满怀热情反对鸦片丶嫖娼丶酗酒丶吸烟。与此同时,他开始学习写作,还自己编写军歌,题为《士兵之精神》。 于1917年圣诞节,北京崇文门教堂(前卫理公会亚斯理教堂)的刘廷芳教区长为冯玉祥按手施洗。他又让自己的500名手下全部皈依基督教。1915年,他成为少将,在四川省主持了一次祈雨仪式,背诵《圣经》中以利亚先知为加尔默罗山祈雨而做的祈祷。1923年冯玉祥妻子病故,经人介绍认识了北京基督女青年会总干事李德全并同样在该堂举行了婚礼。 1928年7月2日,美囯《时代》杂志以冯玉祥为封面人物,照片下面的说明:“中国的基督教战士,……变乌合之众为规矩之军。”这里是用“基督教战士”的称谓,而对更多的外国人来说,更喜欢称冯玉祥为“基督将军”。 来到张家口,就一定要来张家口的地标:大境门。张家口约470万人口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屏翰神京”的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俗称京都的“北大门”。大境门是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大境门与山海关丶嘉峪关丶居庸关并称为长城四大关口,并是四大关口中唯一以“门”命名的关口。大境门始建于清朝顺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门楣处有察哈尔都统高维岳在1927年手书的“大好河山”四个大字。张家口市是现行长城占地最多的地区,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称,大家不忘在气势磅礴的大境门前留影。 接着前往张家口市内卫理公会旧址及西豁子小学参观。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旧堂被拆迁,留下一些断垣残壁。两会的办公楼就在旧址附近,设有培训场地,还有让学员住宿的地方,而且每年参与培训的学员不少。中国信徒非常追求真理,渴望被栽培。由于中国各地教会的牧职人员还是短缺,所以教会都得靠着大批的志工(教师)来推动圣工。 5月14日在赵合军牧师夫妇带我们前往泥河湾遗址丶阳原县化稍营镇及开阳村。泥河湾,张家口市的南方约92公里,化稍营镇泥河湾村境内,位于桑干河上游的阳原盆地。距今约177万年前,远古的人类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被誉为远古人类故乡的泥河湾博物馆大厅上的横幅写着:泥河湾精神——自强不息丶战胜困难丶创新拼博丶持续进步。这正标志着考古学艰难步划——探寻丶破解丶推论才能完成的壮举。 泥河湾被誉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乃因当年1921年在尼河湾天主教堂任职的神父文森特的一批古生物化石采集而引发。1924年9月,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年, 天主教耶稣会神父)和桑志华(Emile Licent, 1876-1952)在考察内蒙古萨拉乌苏的返回途中来到张家口,会同美囯地质学家巴尔博(Barbeow)在泥河湾进行了短暂的地质考察而发现的。 在此趟的考察旅途中看到中国大陆到处竖立的排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帖”,当中的“特色”二字摄住人的思筹,心想中国今天的强大应该是举国上下同心齐举各领域特色而得。但愿今时今日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属下各堂会丶牧者和会友们能同心关注丶高举各地各堂会的“特色”伟绩记录而成就明日的历史,那后辈就不用探寻丶破解丶推论作考古了。 在化稍营镇等,看到教会信徒的热心和信心,求主复兴中国教会的质和量。参观了名胜古迹如开阳堡,泥河湾等;特别是开阳堡,按风水学来说:此地形是灵龟探水,为绝佳好风水。但历史千百年,何竟如此荒凉?可见风水之说,不过附会穿凿。 5月15日前往承德,经过沽源县南沟村梳妆楼,是一处元代蒙古贵族墓,墓中发现及考古发掘元代蒙古人的墓葬习俗礼制,宗教信仰等有极大的帮助,蒙古帝王曾经信奉基督教。 夜宿承德。隔日,参覌承德避暑山庄,古代明清时代帝王之避署胜地,占地千余亩,清朝有二位皇帝驾崩于此。皇家园林,果然不同凡响,气派磅礴,王气十足,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一山一水,绿意盎然,游车环山丶古树参天,古寺皇庙,气派非凡,途中景色,尽收眼帘。没想到,朝代交替,昔日帝王私家别墅竟然成为今日旅客游览胜地,且为承德人的后花园,更为承德后代子孙日进万斗的生活经济效应,谢主宏恩。 中午一行人出发到秦皇岛,抵达秦皇岛的教会已是黄昏时分,感谢该教会的牧师长老预备晚餐,热心款待。之后就驱车前往参观北戴河教堂。 因为有秦始皇来巡至此,又派人去东海,所以被称为秦皇岛市,而秦皇岛又因有北戴河,每年7-8月的暑期是过去外囯人及宣教士们的避暑地方。 从文献中得知在1846年,美国美以美会将福音带入河北省秦皇岛市。1982年在民族路文明里恢复宗教活动。四河改造后,于1987年在海港区文明里一段十号(红桥市场附近)设立中心堂(福音堂),开展宗教活动。 教会开始是在李友冬老牧师的家里聚会,之后人数多了,政府就给他们两间房提供聚会场所。一直到1987年人数倍增,政府也提供更多的房子让他们聚会。到了2008年在老堂的聚会地址已承不下人,就在马路上聚会。这都成了秦皇岛的一个景了,因此国家就找一个地方(现址)为教会建堂。 这座新的福音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建立起来。2008年北京奥运,张和牧师作为秦皇岛市奥运火炬手之一,不仅是秦皇岛市基督教的光荣,也是中国基督教的光荣。 目前秦皇岛福音堂有主理张和牧师及师母田爱平教师丶刘贺牧师丶陈玉华牧师及长老等。崇拜人数有2千人。秦皇岛教会在张和牧师的带领下已有21个事工部,无论在教会建设丶信徒牧养丶档案资料丶制度管理丶对外宣传丶青年事工丶对外接待丶婚姻辅导丶基层联络丶音像制品丶社会慈善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张师母提及该堂十多年来弟兄姐妹在教堂守望台上24小时轮流守望祷告(分弟兄姐妹组),因着他们坚持不断以守望祷告来托住教会发展诸多圣工和堵住教会的破口,使教会才有今日的成就。(目前崇拜人数约二千,教会各肢体事工继续扩展。) … Read More

征稿:《灵修日程》读者心得

with No Comments

这是一份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灵修读物! 这是一份不分国家与种族、不分宗派的灵修读物! 这是一份用33种语文,分76种版本的灵修读物! 您是其中一位使用者吗? 如果在灵修路上,《灵修日程》(UPPER ROOM)是您的属灵良伴,陪您走过灵程的高山低谷;欢迎您藉着文字与我们分享,让我们同得灵修的好处!   字数:700字以内   敬请将来稿(请以文档方式)电邮至scaccmm@gmail.com,并注明真实姓名、电话与所属堂会,同时附上个人近照一张。 征稿 “恩典大大小小,主的恩典从头到脚……。”生活中处处有恩典。欢迎您藉着文字来与我们分享,您与上帝恩典相遇的故事! 字数:2000字以内 截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 来稿(己打字的文档)敬请电邮至scaccmm@gmail.com,并注明真实姓名、电话与所属堂会。谢谢! 每期一句 “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 (路加福音四18-19) 每一天 由灵修开始 2018年9-10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为国家守望祷告

with No Comments

求救国家离罪祷文 圣洁的父神,恳求祢解救我们的国家,脱离黑暗邪淫势力的捆锁,用耶稣的宝血遮盖我们的国土和全体百姓。求祢除去全国人民心中的骄傲和情欲,远离毒品、赌博和帮派势力,拒绝谎言、贪腐、自私、奢侈、邪荡、欺压和暴虐,专一寻求友爱、公义、圣洁与和平,建立和融的邻里生活。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抓鼠有感:人间最大的爱–人为朋友舍命

with No Comments

文/黄孟礼 看到家属为13名泰囯少年足球队员,从困在清莱洞穴中17天后被救出的欢天喜地的镜头,是很令人欣慰的。然而,另一边厢,却看到有一个家族因为失去了亲爱的家人的画面而忧伤,一位为拯救少年人,而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的潜水员,沙曼(Saman Guna)。 这是发生在2018年6月28日至7月10日的事件。 日前,在砂拉越的北部山区,靠近姆鲁囯家公园的一所叫Batu Bungan小学的25岁Catherine老师,因为住处发生火患,她逃出来,但发现有两位同事仍在屋内去拯救她们,结果她被困住烧死。这真是让人伤感的消息,也暴露出砂州仍有许多偏远的学校,设备极为简陋的问题。 Catherine是一位必达友族女孩,来自石隆门,在受训后被派往离家乡很遥远的乡区教育原住民孩童,却为了同事而付上了生命。  有人死了,仍然活在人心。约翰福音 十五13“一个人为他的朋友舍弃自己的生命,人的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上帝更为了爱世上所有的人,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我们每天都看到听到发生在全球各地的天灾人祸,但也看到人间仍有爱,仍有温情!我们因此有了盼望面对每天的生活!

灵修日程:永不孤单

with No Comments

文/Ravina P. Diarsa(印度Gujarat) 7月29日(日) 读经:约翰福音十四章15至19节 经文:耶稣说:“我不会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十四18) 2014年末,我几乎每天都孤伶伶在房子里。丈夫去了上班,女儿已经结婚,儿子在六百英里外的地方工作。我们住在一起已经32年了,我极度怀念家人之间紧密的关系和欢乐。我难以适应这些转变。当然,我有数不尽的家务要处理,友善的邻居和电视节目可以让我打发时间,但孤独感还是重重地压着我。每新的一天都带来新的忧虑。 然而,我赞美永活的上帝,祂没有撇下我不顾。每天上帝都藉着我读经的时候与我说话。约书亚记一章5节上帝承诺:“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这话安慰了我,也给我力量。我把忧虑都交托到上帝手中,为别人代祷。当我学会愈发信靠上帝,我的信心就成长,为我的心灵带来无比的平安。 我的处境没有改变,但我的态度却变了。我靠耶稣的名得安慰,没有朋友能与耶稣相比。 祷告:主耶稣,感谢祢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同行,又使我们确知,我们总可以到祢那里得着帮助。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我的孤单能成为我遇见耶稣的机会。 代祷:孤单的人 (取自2018年7-8月《灵修日程》,欢迎有兴趣者可向本报洽询订购)

我思故我写:流浪在城市的丛林之子

with No Comments

文/熊小莹(古晋马当堂助理传道) 当电锯把一棵棵的高木伐倒;当一辆又一辆的推土机开进了森林;当散发着树叶香气的森林被钢骨水泥高耸的摩天楼和商场取代;当油棕树取代了良田;当飞禽关进了笼子取代的是翱翔在天空的铁鸟;走兽被圈进了保护区,取代的是喷出乌烟的四轮怪兽。当城市化的步伐进入了原始部落民族,原住民们何去何从? 从森林出来进入城市的原住民,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在1994年出品的一部影片《百变狸猫》。东京城市为了拓展开发了森林,林子里的居民——狸猫们的生活受到威胁。为了保卫家园,狸猫用幻术开始与人类展开战争;可最后狸猫们却敌不过先进的人类武器,选择默默地融入了人类。这个故事一直让我有强烈的共鸣。散落在各个城市的原住民,不也像这个故事的狸猫吗?我们可从一些记者们的视野,了解一些国家原住民的现状。 美国印第安人现状 1831年,法国青年托克维尔(Henri Clerel de Tocqueville)和另一位友人被派遣到美国观察,回国后写了《美国的民主》,内容提及美国印第安人时他写到:“欧洲人从各个方向把印第安人包围在一个日渐缩小的地域内,印第安人在一种自己不擅长的竞争中被侵害,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孤立,成为强大的、人数占优的外族人海中弱小的异类。” 2005年,中国记者踏上美国国土,以他的眼睛观察,以手记录印第安人当时的状况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政府虽然提供各种支助方案(如:允许在保留区内售卖烟酒),但大部分印第安人仍然贫穷,还是有许多人依赖政府救济金度日子。” 美国媒体和影视作品对印第安人形象扭曲,显然社会还是不了解也不尊重印第安人。虽然政府允许印第安人用双语教学,但印第安的语言、历史和传统正在失去。虽然基督教传入印第安时,但印第安的原始信仰仍然存在,与基督教相混杂,就成为奇怪的宗教信仰。 对印第安部落而言,传统的农业生活、游牧生活和打猎生活,在现有土地和经济制度下被摧毁;本着保护传统文化,但又无法发展工业和商业经济,印第安人生方式在转型上处于两难之处。1 台湾原住民现状 一名报刊记者在采访期间到台湾原住民家做客,以第一人称写下了与原住民的交流互动。排湾族朋友在交谈中告诉记者,以前原住民时常被人歧视,导致自卑心理,很多人刻意掩饰自己的身份。已经在城市落脚的原住民,因大城市学校教的是中文和闽南语,小孩在学习部落语言上就有了困难;加上父母皆不同族群(如:排湾族和布农族)在家里选择沟通的语言也困难。就是在部落里,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会讲本族语言;而他们的传统歌曲因为很多人都不唱,也渐渐被遗忘了。 该作者撰写文稿时,虽然原住民已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但他们的失业率却高达8.37%,比起一般民众的5.02%高出许多。这也是短期内也不能即时解决的问题。2 澳洲原住民现状 澳洲前朝政多年府对原住民不平等的政策虽然在20年前已经“反正”,但是澳洲原住民的生活状况仍然艰辛。一些人不得不在旅游胜地,在自己身上涂满花纹和斑点,以赚取丁点的游客“消费”(笔者认为宛如“乞讨”);还有很多则是远离城市,住在蛮荒之地。若原住民在澳洲需要获得如白人一样的成功,就必须面临丧失自己的民族文化的风险。3 在网路中读到这两篇短文时,发现在地球不同角落的原住民,在面对全球化和城市化中,几乎都没有能力抗争,甚至是“节节败退”。原住民文化也在一步步地被侵蚀,消失直到殆尽。 他们来到大城市 今天散落在砂拉越各个城市的原住民朋友也在面对相同的挑战。这些原住民原本是丛林的王子和公主,但是来到大城市,他们却成了最低下阶层的贫民和游民。美国的印第安人、台湾的排湾族、澳洲的毛利族……还有我们砂拉越的伊班族及其他原住民,都在大城市中的每个角落挣扎求存。 本会在谈布道时,许多会友们的第一个想法是进到深山野林的乡村去传福音。当短宣队进发到内陆时发现,村子里留下的是零零散散的老弱妇孺;青壮年大多都已搬迁到城市谋生。倘若把对原住民的布道称为“撒网捕鱼”,是否教会也看到城市中有一大群的鱼,等待被耶稣基督“收入鱼网”呢? 一颗爱原住民的心 城市化趋势导致原住民文化渐渐消失。一个没有自身的民族文化,就像是失去了自己的根,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一件事。没有了自身的文化,也无法再给自己定位。随着丛林之子流落到城市,成为了城市中的边缘群体;今天,我们城市的教会是否有看到这一大片的禾场?当大家焦虑在乡村原住民被“I”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把目光转向在城市的一大群失落的原住民。 我所居住的城市教会就在原住民集中的区域。方圆5公里的地方,已知的有7个组屋区域。勘察了2处的组屋区,其中一处有13栋组屋住着710户人家,还有一处有13栋组屋住着624户人家。若以一户有4口人,2处组屋区就已经超过5000人。然而,此处牧养原住民的教会仅有3间(1间可容纳300人的教堂和2个店屋聚会所)。禾场大,工人少! 耶稣曾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样没有牧人一般。于是祂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太九35-38) 所以,关注乡村和城市的国语事工,语言并不是障碍;因为所求的,就是一颗爱原住民的心! 1《美国印第安人现状:徘徊在现代与传统边缘》,sina.com.cn, 2005年7月18日,重庆晚报,徐逸鹏 2作者:于莓,编辑:张惠,《生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台湾原住民手歧视》环球时报 3澳大利亚原住民生存状况堪忧, 2016年10月28日, https://www.xinhuanet.com 李峰

关怀中心家长的心声:少走许多弯路

with No Comments

身为一个特殊儿的家长,我要感激马来西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在20年前,于诗巫创办了第一间卫理关怀中心。此关怀中心的设立,使我的孩子及本市的特殊儿童们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与教导,让我们这些特殊儿家长们更懂得如何协助上帝送给我们的“特殊礼物”,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并在最终拥有不凡的成果与收获。 对此,我和在座家长们对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带来的这一切,感到无限的感激和感恩。 比起普通孩子的家长们,身为特殊儿童的家长往往需要面对更多挑战,这不仅是精神和心灵的挑战,更甚的是时间和精力上的挑战。特殊家长必须要付出加倍的爱心、时间和体力来照顾特殊孩童,著实是一项不易的工作。因此,我时常藉着祷告请求上帝赐予我祂的大爱,能充盈我与我家人的心灵,让我们可以不断重新得力,以充满坚定和毅力的心关爱及守护我们的孩子。 不能辜负上帝的恩赐 我的孩子钱劲龙是个唐氏综合症患者,也就是俗称的“唐氏儿”。最初,当我和我先生得知孩子是唐氏儿时,我们感到很无助,沉重又不知所措。我深知每个生命都是可贵的,子女更是上帝赐予我们夫妻最美好和神圣的礼物,我们不能辜负上帝的恩赐。 在上帝的领导下,我们学会放开心怀,坦然地接受现实,并摸索和学习如何培育孩子独立。身患唐氏综合症的他,成长比一般孩子来得缓慢,因此照顾他也比普通孩子更加费力。我想,身为一个特殊孩童的母亲,当中所必须经历的困难与心酸,只有亲身经历者,方知间中辛苦。 幸而,我们诗巫人有幸拥有卫理关怀中心,它的存在使我可以在培育劲龙的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她的存在使得我能够有一个学习的平台,从中心教师们身上学习如何培育或引导特殊孩童成长。而且,卫理关怀中心的设备及教材充裕,也令孩子受惠不少。在中心,劲龙学会自理和独立,如今甚至可以出外打工(到咖啡店)赚钱。为此,我再次对关怀中心由衷地感激。 同样可以快乐学习地成长 感谢中心老师们费尽心思和充满耐性的教导,因为有你们真诚努力和辛苦付出,我的劲龙才会有今天的收获。在中心那段时间,劲龙开始有许多的进步,其中包括学会听从指示,并可以用简单的句子沟通,表达他的需求。 此外,老师们也尽心给孩子营造勤劳、主动的环境,让他从中学习。回家后,他都会主动帮忙打扫卫生,帮我洗碗和收晒在外面的衣服。这样的变化让我倍感欣慰。他虽是特殊儿,他虽有缺陷,他虽不完美,但他却依然是上帝对我们的恩典。 我相信,只要有爱,就能无碍。他的缺陷和不完美,在关怀中心导师爱心教导及父母爱心陪伴下,并不会成为亲情的阻碍。我们依然能和普通的家庭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最后,我再次衷心感谢卫理关怀中心执委和中心老师们。感谢您们的全心付出,感谢您们的永不放弃,感谢您们的温情关怀,让这一群不平凡的孩子们活出希望,活出爱! 我深深相信,只要给予爱心和关怀,特殊儿童同样可以快乐学习地成长!(钟淑琼)

诗巫卫理关怀中心庆20周年 游行感恩会宣扬“有爱 ●无碍”

with No Comments

诗巫卫理关怀中心庆20周年800人游行1.2公里赴感恩会,唤醒民众关注弱势群体,有爱,就无碍。 该中心20周年庆典主题为“有爱无碍”,约有800名大大小小、身穿纪念T恤的参与者,包括体障朋友先于7月14日下午5时聚集在诗巫之窗,经过了15分钟的尊巴有氧舞蹈热身后,开始从诗巫之窗步行1.2公里到爱莲街福源堂参加20周年感恩会。 不再怕麻烦 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在感恩会上强调,拥有爱就没有阻碍,因为在爱里没有惧怕、在爱里不怕麻烦,并靠著主凡事都能。 卫理关怀中心的起源,其实是一位医生在听道时听见,关怀残障人就是关怀耶稣基督的话语而心生感动,于是召集医生、教师、律师等各领域专业人士一起开会,讨论及呈计划报告书予年会,构想设立关怀中心向社会中的残障朋友伸出关怀、接纳和爱护之手。 然而,这项计划在第1次年会并没有通过,后来第2次再呈给牧区议会,又呈上教区及年议会后,终于通过了。因此,他指出,第1次失败了不可“投降”,要继续努力,带著一颗爱心就没有阻碍,不要怕只要信,一直往前走。 池会长引用了约翰壹书四章18节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华人家庭若有残障、自闭症、脑残、疾病或没有手脚的孩子出生,很常时候的反应是害怕,我们会惧怕生下的孩子是否健全。但是,真正的爱里没有惧怕,卫理关怀中心盼望不只把这份爱带给教会,也带入社会,让教会与社会在爱里没有惧怕,在爱里没有阻碍。” 池牧师说,有些华人家庭会因为家里有不正常的孩子感到羞耻,但是上帝爱世人包括残障的儿童与成人,上帝的爱临到我们就不应该怕羞耻。 他以莫荣发牧师为榜样,抚养着出生就脑部残障的长子浩信。浩信无法正常生活,但至今19岁仍存活,因为父母、亲友及教会的爱让他继续成长。一家人无论上哪儿都带著他,丝毫不感到羞耻,孩子的到来反而给牧师家庭带来了正面能量。 “虽然带着有缺陷的孩子,但有爱就没有阻碍。在爱里没有惧怕,既除去羞耻也不怕麻烦。上帝爱我们到一个地步不怕麻烦地来到世界,耶稣基督为我们降生,承担我们的罪与死,好叫我们得着爱,让我们学习从耶稣得到爱的能力,不再怕麻烦。” 他说,过去20年来,上帝教导我们美好功课,未来20年还有很长路要走。我们得到帮助就要扶持其他人,让社会充满爱不再惧怕,并有上帝的爱和感动带领我们持续前进。 深信明天会更好 同时,年会残障关怀部主席黄惠清认为,卫理关怀中心走过20年,未来光景会怎样,我们不知道,但有上帝的牵引、教会弟兄姐妹的祷告及社会人士的支持,深信明天会更好。 该中心成立于1998年,开始时只有20多名孩子,至今日有200多名学员。20年间,约有800名孩子从卫理关怀中心获得帮助。 黄主席说,该中心事工除了早疗服务,还有系列训练课程如肢残青年训练课程、职业培训课程、社区家园训练课程,并设有体障青年支持小组,以及与教会学校配合开办融合教育,同时也成立父母支持小组。(韵琴)

1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