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165期

家事国事天下事:第14届大马全国大选 428提名509投票

整理/韵琴 5年一度的马来西亚国会选举定于4月28日进行提名,投票日则是5月9日(星期三),而竞选期共11天。 竞选期将从4月28日提名后正式开始,并在5月8日深夜11点45分结束。另外,提早投票则落在5月5日。 我国首相纳吉是在4月6日宣布国会将于翌日(7日)解散,为第14届全国大选铺路。 根据宪法,选举必须在国会解散后的60天内举行。除了砂拉越,各州属11个议会也已陆续解散,准备与国会同步举行选举。砂拉越议会已于2016年举行选举,因此不会参与这次大选。 这次全国选举涉及的国席有222个,而州席则有505个。上届国会于2013年4月3日解散。选委会随后宣布,提名日为4月20日,投票日则落在5月5日,竞选期长达15天。 与此同时,亚航于16日开始机票优惠,让游子能回乡投票。

会督府第十四届全国大选教牧书信:“我”的一票至关紧要!

致马来西亚卫理大家庭全体成员: 大家平安。 2018年5月9日又是全体马来西亚公民投票的日子。本国的上帝子民已经为我们热爱的乡土不停祷告,祈求这最重要、最具策略性与历史性的一刻,会给我们热爱的国家带来祝福。 我们要记一些上帝话语的真理,告诉我们上帝的至尊,以及要有怎样的领袖才能为国家塑造良好的文化,共创我们美好的将来。 罗十一36:“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阿们!” 但二21:“祂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 罗十三4:“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 箴十四34:“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 个人层面……我们每一个人 ●要下定决心去投下我们个人的一票,不受时间的安排、不方便的情势、不正当或令人厌恶或行贿的举措影响; ●寻求上帝,投票时能明辨:找出有智慧、公正、诚实、有怜悯和正义的候选人,肯诚心服务人群,加强他们的福利、维护法治、尊重宪法、勇敢促使马来西亚人民团结。 ●帮助他人,让他们也能投票,比如共车、指点方向、确定投票资讯/投票站等。 ●报名成为监票和计票员,为“清洁公平选举”作出贡献,祝福我们的国家。 社体层面……每间堂会都 祷告、提醒和报告 ●在主日崇拜中(4月15日、22日、29日及5月6日)报告/提醒会友要去投票,并为此作为特别祷告。同时也在小组及教会其他固定聚会中报告/提醒。 ●举办第14届大选个人和堂会性禁食祷告,亦可与邻近堂会联办。 ●代祷,让我们全体为选举前这段日子的安宁、公平和守序,为着政府和政党各造在选举过程中的诚信、透明守礼,及至尊的上帝所供应的成绩与国家的和谐与团结,以及大选之后产生的有效率政府祷告。 作实际安排 ●为那些孤立、行动不便以及年长者安排共车交通,预备资源帮助有需要的人,让他们尽责任投票。…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社会关怀部会提倡更多政治醒觉运动 基督徒不要凡事政治化 非常时期做非常事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黄敬胜(牧师,砂华人年议会基督徒社会关怀部主席) 整理:卢韵琴 “社会关怀应该是贯穿教会上下的,而不是指特定的事情或对象;因此,千万不要以狭隘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关怀的服事。” 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基督徒社会关怀部主席黄敬胜牧师在接受《卫理报》总编黄孟礼的面对面专访时,做出如此声明。 像在第14届全国大选中,该部发动了“免费机票,回乡投票”运动,其实就是一项关怀社会的行动,仅仅是为了提醒大家身为公民要履行的义务,而无关任何政党,更没有任何政治目的。 “免费机票,回乡投票”运动是由该部部员,也是美里杜当堂的陈俊杰牧师先提出,经过了社会关怀部的热烈讨论与思考后,才做出的决定。 这个运动原则仅仅是在经济上帮助一些国内在籍学生、神学生或是病患合格选民能够回乡投票;尤其是首投族,并且是先到先得。 “而且这经济帮助也是来自弟兄姐妹,并没有动用到教会的基金。同时,这些提供赞助的弟兄姐妹也是自愿自发性、各自认捐的。” 他表示,社会关怀部只是扮演着发动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参与;美里教区社会关怀执行会才是负责工作的单位。而所有的申请都要在4月22日前向陈俊杰牧师提出,并由有关人士进行筛选工作。 “其实,这已经不是教会第一次协助选民回乡投票了,在2016年的砂州选举中,古晋教区也曾协助安排免费巴士载送合格选民回中区各城镇投票,只是在第14届全国大选时,范围扩大了,并是由年会社会关怀部发动的。” 防范于未然 黄牧师说,教会常都在“非常时期”没有做应该要做的事,但一些事在正常时期根本就毋需去做。因此,在社会关怀方面,教会应该要居家思危,不应该再有亡羊补牢的思想,却要有防范于未然的先行思路。 有说“政教应该分离”,但他认为政治原就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份,怎么样做到能够完全脱离? 保罗说要顺服,但顺服也是一种参与政治。身为基督徒的我们是天国的子民,同时也是地上的子民,在地上发生的一切事,难道都不关我们的事吗?所以,他强调,基督徒不要凡事都过于政治化。 “虽然教会在发动上述运动时,成了众矢之的;但上帝是我们的护心镜,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们仅仅是在扮演着我们应该扮演的角色,关心社会、环境、生态、家庭与文化等等课题中的一项。” 有说,这次的运动让教会出现了分裂,他笑说这是好事,教会可以把此事当做是一个筛子,将一些不符合基督心意的信徒筛下来,这样不是更好吗? 然而,教会又是如何面对那些蜚短流长的呢? “传言当然有很多,但说这些传言的人的思想都是狭隘的,所以我不愿置评。” 他透露,为了提升信徒对于政治的醒觉,社会关怀部在往后将会多多提倡关于政治的醒觉运动。

砂华人年议会会长 池金代牧师2018五月事奉一览

1日(二) 天国好汉 2日(三) 诗巫西教区牧职执行会会议 3日(四) 福音书局会议 5日(六) 毕理学院董事部会议 布道团出队 7日(一) 青少年中心乒乓比赛 讲授卫神讲道学 8日(二) 原住民小组会议 国语事工小组会议 布道部会议 10日(四) 崇拜与音乐部会议 与CAC试用传道交流讲道 11日(五)…

抓鼠有感:小心冷暴力!

一向以来,对于“暴力”的认知都是充满攻击性的,是有意而为之地侵犯或伤害他人的身心;但是,我最近认识了一个(对我而言)“新词汇”--冷暴力。 什么是冷暴力呢?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为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冷暴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家庭冷暴力,二是职场冷暴力,实际上都是一种精神虐待。” 这颠覆了我原来对“暴力”的印象--攻击、强烈性,甚至是武力! 原来,疏远与漠不关心、冷淡、轻视、放任……都可以对他人造成“精神暴力”;原来,你我或许都曾自觉或不自觉、无意或有意地对身边的人施以“冷暴力”。比如: 在别人想要与我们好好沟通时,我们却刻意避而不谈,拒绝沟通,甚至“玩失踪”; 在别人需要我们关注与聆听时,我们反倒恶意地忽视、忽略、漠视他/她的存在; 在别人需要我们帮助与引导时,我们故意选择漠不关心,袖手旁观,甚或等着落井下石; 又或者,在我们不明就理或仅按着自己有限的认知与揣测,就“自以为义”或“高人一等”地批评、论断、奚落、冷嘲热讽、贬低他人…… 反求诸己 这样看来,虽说“冷暴力”是“暴力形式”中最难界定的一类,但却似乎是最容易“操作”的,或许也是最频繁出现在我们四周。毕竟,真正会主动对他人发动“攻击”,并以实质的暴力行为及言语伤害他人身心者,绝非大多数;但这种消极且回避式地漠视与对待(无论有意或无意),却是绝大多人都可能做过的。事实上,圣灵也提醒我:你何尝不是常常不经意地落于“冷暴力”的陷阱中?!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我们从此就要对身边人的一言一行都如此刻意“解读”;因为有时候也许对方只是因着各样因素,无法当下立时做出适当的反应(比如沟通、聆听、关注等),并不是刻意藉由轻视、放任、冷淡、疏远和漠不关心等方式,以对他人施加情绪上的报复与惩罚,恶意地想让对方受伤、承受压力。 况且,对于这类的提醒,我们所做的应更多的是“反求诸己”--自我检测(是否无意中成为冷暴力的施暴者)--远胜于我们无时无刻地拿着“冷暴力放大镜”,无限放大地解读他人的言语行为! 人心实在比万物都诡诈,但愿上帝怜恤我们,圣灵时刻提醒我们,察验我们的心思意念,不让我们成为“冷暴力”的施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