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172期

我思故我写:“免费机票,回乡投票”运动的回响 教会走在社会的前头

文/陈俊杰(美里杜当堂主理牧师) 筹获款数:马币18万 送出机票:超过600张 4月10日,大马选举委员会宣布,投票日落在5月9日(星期三)。当时,虽然还在度假期间,但我不假思索,马上在脸书上发帖子,呼吁所有游子务必回乡投票,履行公民义务。在帖子发出后的短短几分钟内,我马上收到一则网民的留言,说:“我在沙巴,打算回去投票,请问有哪个单位赞助机票(让我)回乡投票的吗?” 当下,突然想起在上一届大选时,我在古晋与一群弟兄姐妹发起“免费巴士,回乡投票”的运动,当时就已感叹行动迟了一步,来不及发动免费机票的运动,给身在外州的游子。有鉴于此,我决定完成上届大选的“遗愿”,马上回应那位网民说:“我有意发动”。几秒钟内,便获得一位牧者同工的“赞”,加强了我的信念。 于是,我便修改我的帖文,正式以个人身份,发动“免费机票,回乡投票”运动,希望可以扮演一个中间人的角色,让有意参与捐献的公众人士与我接洽,也同时让有需要帮助的选民向我咨询。我当时完全没有任何资源,也没有任何人做我的后台,只是纯粹看到广大游子的需要,在他们的需要上,看见了自己应当有的责任而已! 我当下完全没有想过可以在教会体制内发动这项运动,因为就我的经历而言,要在卫理公会这个大家庭,获得大家的共识,让教会整体一起参与一项社会运动,不敢说是不可能;但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教会整体的认同,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然而,感谢上帝的奇妙工作,在数小时之内,我的帖文在牧者群聊中获得热烈讨论,好多牧者对此运动表达了支持。最后,更有一位牧者建议,如此甚好的运动,怎么不是由年会社会关怀部来推动呢?这位牧长这么一问,我感动极了。因此,大伙儿便催促年会社会关怀部主席黄敬胜牧师进一步与部员们讨论,看看能不能由该部来发动这关怀运动。 第二天下午,收到了敬胜牧师的来电。一接通电话,只闻对方捎来的喜讯:“俊杰,ON”!原来,该部通过发动此运动的建议,并交由美里教区社会关怀执行会推行。感谢主,就是这么恰巧,当晚美里教区社会关怀执行会原本就有一项会议。因此,在会议中,执行会议决委任小弟组织一个团队,来推行此项运动。 感谢上帝成就了一项在我看来“不可能的任务”!从原先的个人行动,发展到整个教会的集体行动,我心中无限感动,更看到上帝给我的印证,确认这项关怀行动合乎上帝的心意。 上帝真爱我们 在筹款的过程中,民众捐献的热忱深深感动了我。其中一位捐款人,是我中学同学的哥哥,自中学毕业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当他汇款后告诉我,他也已要求远在澳洲的弟弟(我同学)务必要参与捐献,最终我收到这位老同学的越洋汇款单据。我的另一位非信徒同学,也发了一张捐款单据给我,顿时让我感动不已。感动,不是因为捐款数目的多寡,而是因为看见大家不分宗教地参与捐献,再次肯定了此项运动的价值。 另一位捐款者,在4月22日晚上得知筹获的款项只有马币13万令吉左右,导致数百份申请被拒时,发信息告诉我:她哭了! 在后期,还有一位捐款者,为了要捐款,多次拨打我的电话,我却因正在开会而没有接听。她心里焦急,最终联络上年会总干事刘邦耀弟兄,请他帮忙联系我,要求我务必马上回电给她。不但如此,就在投票日前的最后几天,还是有好些人,包括移居国外的大马人坚持汇款参与此项运动,导致我们在5月7日当天,因为仍有3万令吉余款,而不得不开放给非学生的选民申请,希望可以把握最后一分钟的机会,让所有款项完全被善用,让更多人可以回乡投票。 一开始,我个人对此项运动的目标只是区区的五万令吉。孰料,在运动开始的一星期内,筹获的款项已经远远超过这个目标。于是,我便祷告上帝供应我们,让我们可以筹获10万令吉。这目标在4月21日当天成功达到了。 “贪心”的我,再恳求上帝让我们达到20万令吉大关。截至22日午夜11:59pm为止,我们收到的是马币13万令吉。原本伤心无奈地拒绝了数百位申请者,但上帝却在投票日前夕,透过教区财政告诉我,我们收到的款项共19万令吉。我听了简直不敢相信:上帝真爱我们! 爱在传承 另一方面,在遴选申请者方面,我们秉持一视同仁的信念,不分种族或宗教背景,一律以“先到先得”的优先秩序处理。我们一概给票不给钱,让真正买不起机票的学生获得帮助。好多获得机票的学生都纷纷透过电话、电邮或whatsapp向我们表达欢欣与感恩。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在吉兰丹哥打巴鲁深造的穆斯林学生。我透过电话,用马来语与他沟通,安排他航班衔接的事项。在谈了数分钟之后,正要结束通话之际,他突然以中文来问我:“请问你是哪里的?”我说:“砂拉越卫理公会”。他又问说:“卫理公会哪一间堂会呢?”我说:“这是全砂拉越卫理公会的。”他回答说:“哇,你们卫理公会真好哦!这么愿意帮助我们!太谢谢你们了!” 不但如此,每当学生们收到机票时,都会问同样的问题:我该做些什么来回报你们呢?我们都统一回答:希望你下一届大选可以赞助机票给其他有需要的学生。想不到,大家的回应都是近乎一致的,他们说:“一定!一定!我肯定会赞助,至少赞助一人!因为学生们真的很需要帮助!”…

卫理报丛书:回首五十年(中英版)

书名:回首五十年(中英版) 作者:林开臻 三版:2018年3月 优惠价:RM25(原价RM30) 简介:本书乃林开臻牧师于1965年出版的回忆录,记录了其离开中国南迁后在诗巫、新加坡及古晋等地生活五十年(1914-1963年)的点滴足迹,同时反映当年的社会与教会的景况。 此版除了增添英文译文,还附上林牧的生平大事记,是颇具历史意且值得珍藏的本土好书。

会长室通告:福音书局员工盗款 事件进展(4)及总结

自2017年2月14日报案之后,诗巫警方商业罪案组就多次召见董事部主席、财政及书局经理,录取详情,并取走相关文件,以备提控涉嫌员工。警方根据现有的资料包括有关冒签的支票等文件,经过14个月调查与验证,已于2018年5月15日将涉嫌失信的张姓前女职员控上诗巫地庭。她对其20项控状认罪不讳,地庭法官卡罗莱判处逐一控状入狱4年;唯刑期同时执行,因此判她即日起入狱,为期4年。 因案件耽延日久并无进展,福音书局董事部于2018年3月1日会议中议决对失信的当事人提出民事诉讼及对银行有否疏忽进行调查,并来函寻求执行部的指示。 执行部经于2018年5月22日开会中慎重考虑,包括当事人在庭上认罪求情时称,其丈夫于2017年3月离家,她需独立抚养四名分别17岁、15岁、11岁及8岁的儿女,平日需服用药物以降血压来抗忧郁症,并声称自己是网骗受害者。副检察司陈词时则表明被告失信的款项数额很大,曾要求法庭严判,刑期应分开执行,意即要入狱80年。经过考虑,最终法官宣判刑期同时执行。 同时,执行部亦考虑警方既已执行其任务,当事人已受判入狱,公义已获得伸张,故议决对当事人不再提出民事诉讼,也不再追究银行,视此案就此告一段落。 另一方面,教会怜悯事工已在进行,本会基督徒社会关怀部、诗巫西教区牧者及会友从开始并且继续施以怜悯,给予关心,包括安排赴监狱探访当事人,并对其家庭给予适当的援助。 我们感激执法和司法单位采取行动使公义得以伸张,也感谢教会牧者及会友们一直对此事件的关心,并表达宝贵的意见,表现了众人都关心教会对公义的实践,同时也不忘怜悯事工的施行。 祈盼教会牧者与会友继续支持重新振作的福音书局,更盼望教会牧者与领袖及财务管理者,愿意持守财务的标准运作,更加忠心把关,谦卑和勇敢地彼此问责,好向上帝及人有所交代,常作光明的子女,荣神益人。 箴言廿八13:“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但以理书四27:“王啊,求你悦纳我的谏言,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 池金代会长 30/5/2018

卫理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启用 王怀德:基督徒当入世界作光盐

卫理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正式开幕启用,大马基督教卫理公会总议会会督王怀德牧师提醒基督徒不但要成为一名门徒,更要成为一个入世的门徒。 “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做门徒应该是超越世界的,这样才能远离世界的纷争与诱惑;但这一理论显然是有差异的,因为门徒不应该是出世的,而是应该入世的,只因门徒本来就是身处在世界之中。” 他表示,透过在5月份举行的第十四届大马国会选举,可以看出基督教价值观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进而体现出基督教价值观,更应该在世界上得到宣扬,而不是远离世界。 根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75.3%的大马国土已经城市化,这就代表着在大马3千240万的人民中,当中的75%已经是城市居民。“城市化固然不是什么坏事,但对于一些在经济能力尚未能跟得上的种族来说,城市化只会让他们更加迷失,甚至造成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教会的入世,为他们提供技能与生活上的帮助,协助减少问题的发生。” 王会督透露,总议会在西马已经开办了一间“希望技职学校”,专门教导西马原住民与印度籍学生修理冰箱与冷气机,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也可以让这门行业拥有更好的技工,从而减少产生废弃电器。这间学校就是教会尝试入世的一个例子,并希望可以世界带来一些改变。 不可模糊行事 对于“509”的政权轮替,王会督认为,上帝虽然已经开了一扇门,但我们依然不可掉以轻心,当要继续为我们的国家,在社会中要成为光和盐的同时,断不可模糊行事。“各教会仍然要继续合一,不可分散;要做调味的盐,也要是有效率的盐。” 他也劝请基督徒们不要轻言放弃,纵然是面对朽坏不堪的事实,更应该要坚持,因为耶稣来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回想“509”带给他的感受,王会督说,他看见了祷告的奇妙、上帝的国的大能力、彼此间的同心协力、宽恕(安华夫妇与敦马的冰释前嫌)、人民的醒觉、国人的坚持不懈,以及有希望的未来。 由大马基督教卫理公会总议会委托开设的卫理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开幕启用礼于5月19日进行,为配合中心的启用,卫理神学院亦在18日及19日假卫斯理堂主办了一项为期一天半的宗教研讨会。(韵琴)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黄敬盛:走出神学院四面墙 中心成与他宗交流出口 栽培牧者与宗教文化学者 拟专业研究砂州原住民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黄敬盛(卫理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整理:卢韵琴 卫理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是以宗教研究为出发点而设立,同时也是诗巫卫理神学院与其他宗教交流接触的大门。中心主任黄敬盛牧师希望透过该中心,能够让该神学院的神学生走出四面墙,多多了解其他宗教,也可以让其他宗教的信徒有机会了解上帝爱世人的心。 此中心的设立是因为卫理神学院受到大马基督教卫理公会总议会的委托,主要是砂拉越乃一个特殊的州属,尤其是基督徒比例比较高。再加上,砂州拥有很好的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环境,各宗教之间都能彼此尊重。 “而且基督教在砂州已经设教超过百年,在过去却少有机会与其他宗教有互动和交流;现在,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的设立就是一个机会。” 诗巫卫理神学院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于2018年5月19日正式进行开幕礼,也意味着神学院已经迈出的“走出神学院”的第一步。 黄敬盛牧师在接受《卫理报》总编黄孟礼的询问时坦承,按照中心的计划是用两年的时间来打稳根基,之后再“走出去”。因此,目前该中心正努力搜集各种宗教与文化研究的书籍与资料。 “在刚刚过去的卫塞节(5月29日),我受邀参加了诗巫佛教会所主办的卫塞之夜,这才知道他们的组织也是十分健全,有各肢体也有主日学,真是让我眼界大开。” 他透露,过去卫理神学院虽然都会去不同的宗教组织拜访,但也仅仅是拜访,并没有什么进一步交流的机会。为此,他计划先从文化活动入手,邀请佛教会进行交流。 除此之外,藉着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卫理神学院可以做一些适时的时事课题回应,如清真食品课题等。 专业研究原住民的学科 另外,通过该中心的设立,可以帮助培育牧者,更可以预备主要宗教与文化方面的学者,尤其是原住民宗教与文化方面的研究。“我之前有机会到台湾东华大学拜访,得知他们大学有原住民系,即是专业研究原住民的学科,真是让我好生羡慕,并很期望年会也可以派出牧者前往进修,但这个计划目前仍然在探讨中。” 他认为,我国的原住民文化其实是很丰富多彩的,但由于我们对砂州比较熟悉,因此,焦点将会聚集在砂州原住民文化上。 还有,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亦将着重在发表学术性文章与出版书籍,以及定时主办讲座和研讨会。“我们正计划在10月出版第一本的学术专论,希望以后每一年都可以出版一本。” 至于藏书方面,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目前所拥有的藏书虽中英文皆有,但多为英文书籍。书籍类型有文化探讨的,也有各宗教的,并将会继续增加藏书。“我们很感恩的是,新加坡三一神学院的刘华德牧师已经答应将他所收藏的3千余本与中华文化相关的书籍奉献给我们,成为我们的第一批大量藏书。” 最后,黄牧师也希望,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的设立将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学者,在未来的研究可以成为团队,互相交流彼此所拥有的资源。 卫理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是卫理神学院的一个中心,属于图书馆的一部分,开放时间与图书馆一样,欢迎有需要进行学术研究的人士前来查找资料。

征稿

《灵修日程》读者心得 这是一份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灵修读物! 这是一份不分国家与种族、不分宗派的灵修读物! 这是一份用33种语文,分76种版本的灵修读物! 您是其中一位使用者吗? 如果在灵修路上,《灵修日程》(UPPER ROOM)是您的属灵良伴,陪您走过灵程的高山低谷;欢迎您藉着文字与我们分享,让我们同得灵修的好处!   字数:700字以内   敬请将来稿(请以文档方式)电邮至scaccmm@gmail.com,并注明真实姓名、电话与所属堂会,同时附上个人近照一张。 每一天由灵修开始 灵修日程 2018年7-8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为国家守望祷告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每期一句 “当时,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马太福音18:1-5)

抓鼠有感:回转像小孩

文/翁震凌 雨势越来越大,前方交通灯转红,但左右两边一辆车也没有。 我毫不犹豫地踏步向前,正想过马路,身旁的睿睿立刻把我拉住。 “妈妈,红灯。”她说。 “可是两边没有车啊,而且下雨。” “妈妈,不能因为下雨就犯法。”她一本正经地说。 这是我在好友面子书上看到的一段对话。睿睿是她的女儿,今年10岁。从一个10岁的孩子口中说出这些话,说实在,令我有些意外。因为,即便是个孩子,却也有自己的思想判断与主见;而且勇于表达,敢“义正辞严”地纠正父母(当然,作父母的也要有一定的雅量,才不会恼羞成怒。) 更让我心隐隐一动的是:有时候孩子在面对一些是非黑白,立场与原则反而比大人来得更鲜明且坚定;因为他们心思单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没有太多因事制宜的理由或藉口。 足够单纯的心思 想起一位姐妹,我认识她的年日甚久,知道她过去一直都反对违规停车,当然也身体力行--不随意泊车。几个月前与她同车,由我驾驶,绕了许久还未找到停车位,因为要办的事相当急迫,所以都有些心焦。 突然她指着某处角落兴奋地说:“那里可以停车!” 我一听大喜:“哪里?”眼睛随着她所指的方向望去,一看地上没有停车格,瞬时像浇了盆冷水,有气无力地说:“那里不能停,不是停车位!” 她想也不想就回说:“没关系,现在这个时间应该不会有警察!” 我诧异地问了她一句:“妳以前不是从来不违规停车吗?” 她仿佛从梦中惊醒,知晓自己是急过头,一时忘了原则;而我则继续绕着,所幸很快就找到一个停车位了。 不是只有那位姐妹,我自己何尝不是偶尔会因各样原因,违背原有的“原则”与“立场”,又找许多藉口(事出有因/情非得已/处境不同……)推诿,减轻罪恶感,让自己心里好过些。 想来,我们有时对圣经的教导、训诫或命令是否也如此--带着自己的“判断”决定:哪些好像是可行的,哪些好像是不可行的(或某些情况下不可行)…… 难怪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或许,孩子的心思没有大人这般多百转千回;所以足够谦卑,足够单纯,也足够坚定。 你我的心思,在上帝面前,是否也回转像小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