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2019

忆苑缅怀:爱是你留给我们最美的遗产 ——悼念妈妈林隆萍

文/翁震师(诗巫新福源堂) 收拾妈妈(林隆萍)的遗物时,一直浮现在脑海里的都是妈妈对我们表达爱的方式。我记得,自己在和先生谈恋爱时,他常常很羡慕我们,因为妈妈每天晚上都会给在外地念书的我们打电话。当时的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的,后来才发现,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可以如此贴心地表达爱… 作为她的孩子,我们是蒙福的,是妈妈捧在手心里大的。 妈妈过世后,我每天都会想她,特别的想她;特别是妈妈爱我们的一幕幕,都刷在我被泪水笼罩的眼前。妈妈这一生教会了我几件很重要的人生功课,我想,第一课就是“爱”。她爱我们一家人是展露在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不刻意却塞满了我的生命。 家庭事业两不误 记得还在上学时,每天早上,妈妈四点多就起床了。她一定会先给我们预备好一颗半生熟蛋,一杯泡好的牛奶,还有SUGARBUN买的香草雪紡蛋糕,有时候她也会预备烤面包或三文治。然后,她就开始烧水,洗衣服,忙家务。妈妈是中学华文老师,即使她是个有工作在身的职业妇女,但家庭事业两不误。 等一切准备就绪,她就会上楼把我们叫醒。我一直记得妈妈叫醒我那个温柔的样子,她不会粗鲁地拉开窗帘大声嚷嚷唤醒孩子,她总是先轻轻地摸摸我的脸颊说:“师,起来咯’’. 或许有些人会问我为什么妈妈不给我们用闹钟?其实我也不记得为什么,我只记得在我7至17岁的岁月里,每天都是妈妈叫我起床,一直到我出外念书才戒掉这个“依赖”。每天上学都是由妈妈会载送,在车上妈妈都会一边开车一边带领我和弟弟一起祷告。祷告的模式就是她说一句,我们跟一句,然后一起“阿门” 作为结束。就这样,打小就开启了我们的信仰之路。 我16岁时,妈妈就“砸钱”给我买某知名品牌的保养品,但那不是因为我们家很富有,而是因为我和她一样,都有过敏性皮肤,只有某品牌合用。以前,只要一碰到灰尘,我的脸就会出现荨麻疹,奇痒无比;也因为这样,妈妈常都要把家中里里外外的灰尘清理得很干净。我弟弟有小儿喘,妈妈她也会把所有地毯有毛之物认真处理干净,就是为了要还我们一份健康。 疼爱不溺爱 妈妈虽爱我们,但她绝不溺爱;她是我生命的慈母,也是我生命中的严师。在第一天上学时,妈妈就告诉我,在学校要守行为, 若因行为不良而被老师打了,回来还要再挨两次打。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所以在学校里从来都不敢造次。 也因为误解妈妈的“再打两次”,所以我以前曾被某位教乐器的老师变相地虐待,回家都不敢说。直到十年过去了,有一次和妈妈在聊天时提起,妈妈才知道这事儿。她说:“啊!你怎么当时都不说?”我说:“因为你说不可以被老师打呀,回家要打两次呢!” 我一直不知道,妈妈记住了这件事,直到看到妈妈在她手抄的『箴言』本子里给我留给我的一段话,才意识到妈妈后来觉得,她对我们管教的方式很严苛;我好想笑嘻嘻地告诉她说:“没有啦,妈咪,你的方式一点都不严苛,我才没那么脆弱呢!”然后“骗”她请我吃雪糕,只是……现在我再也没有机会“骗”她的雪糕了! 妈妈留给我的本子里写到: “妈妈还要感谢你从小就爱护弟弟,照顾弟弟,保护弟弟,简直就代替了妈妈般的爱他”。我很想回复我妈说:“妈咪,那都是您交代的事啊!您说过,姐姐要保护弟弟,弟弟要尊敬姐姐,就像您从小背着弟弟,照顾弟弟一样,您的弟弟们也那么尊重你,爱您啊。您是个很成功的姐姐,您代替外公外婆把弟弟们都拴在一起,我一定也可以将亲人间爱的联系传承下去……” 最美的遗产 她爱她的至亲。妈妈有5个弟弟,有15个侄子/女。丧礼结束后,我们把妈妈生前为她所有未婚的侄子/女们留的金戒指交给舅妈们。每颗戒指都用密封袋包得好好的,写上名字。已婚的侄子/女们,妈妈早在他们结婚时给了,只是很多人都没想到,她为还没结婚的都预备好放着。舅妈们看到妈妈的用心,也忍不住流泪。 我妈,她的一生都在爱人,一生都在对人好,她对家人好,对学生好,对贫穷的人好,对朋友好,对家人更好。就连妈妈生病的最后期间,来照顾她的一位印尼姐妹,都觉得nenek对她极好;妈妈走了,她也是万分不舍。…

忆苑缅怀:她是精明的“投资者”    ——悼念妈妈林隆萍

文/翁振豪 妈妈(林隆萍)过世两周了,我还是不时会看看她生前的照片和她留下的一些话。我记忆中的母亲是个严厉但又不失慈爱的母亲,就如我认识的天父,喜爱怜悯却又不失公义。 母亲在我成长的阶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信仰的信仰的道路上,给我留下了宝贵的产业: 当纳的十一奉献 妈妈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在钱财的管理上,她从来没有停止过那当纳的“十一”(奉献)。虽然身为公务员的她没有留下家财万贯,但却从上帝那里领受了有余的祝福,我也深信她是个精明的“投资者”,懂得投资在永恒不朽坏的天国里。从她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对上帝的尊荣。 箴三9:“你要以财物和一切初熟的土产尊荣耶和华。(Honor the LORD with your wealth, with the firstfruits of all your crops)” 妈妈是个会提早作预备的人,每逢领月薪的时候,她就会规划分配,把当纳的先分别出来。她预备的那颗心就是对上帝的尊荣。上帝不是乞丐,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耶和华,那得货财的能力也是祂所赐。对上帝的尊荣真的比钞票上的数额来得重要;寡妇的献上的心使两个铜钱的价值在上帝的眼中倍增。 属灵的操练…

卫理富玛丽幼稚园儿童节亲子乐 通过游戏 增进亲子关系

2019年卫理富玛丽幼稚园儿童节亲子乐于10月12日上午进行,父母亲受邀与孩子一起玩游戏,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亲子关系。 这是该幼稚园一年一度的活动,通过父母亲与孩子的一同协调做游戏,完成一关又一关的任务,拉近彼此的距离。 该幼稚园副园长郑黎俐在当天活动的开幕礼上说,孩子最宝贵的亲子时间是6岁之前,是父母亲与孩子建立更亲密关系的关键时间,是十分珍贵的。(韵琴)

2019大马国家运动月活动 砂拉越巧固球俱乐部派队参加

巧固球的健康与多元化已经成功引起了诗巫文青体育部的关注,并在2019年度大马国家运动月推广活动中邀请砂拉越巧固球俱乐部在活动进行表演赛。 一年一度的“大马国家运动日”(Hari Sukan Negara)今年更改为运动月,于10月19日在诗巫武吉立麻体育馆进行,巧固球表演赛亦在此进行。 有著“君子球”别称的巧固球是MY Centre极力推广一种球类运动,它是以没有肢体接触与品格塑造闻名于世,目前已经得到大马教育局的认可,并可列为学校的课外活动。 除了在正式体育馆场地可以进行巧固球比赛之外,沙滩、草地都是可以进行训练与赛事,说明了巧固球并不需要特殊场地。(韵琴)

2019沙巴年议会第一届东教区会议 上帝子民应谦卑而不自卑

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沙巴年议会第一届东教区议会已于2019年10月5日(星期六)下午1时30分,假沙巴拿笃卫理公会宣恩堂圆满举行。 此届东教区议会共有来自沙巴东教区的5间堂会及布道所的牧者和代表们参与,即:山打根思恩堂、拿笃宣恩堂、斗湖圣恩堂、斗湖佳恩堂,以及山打根华美园布道所。此外,各执行会成员也出席作事工报告。 在开幕演词中,沙巴年议会会长许光福博士牧师透过罗马书十二1-8,提醒教会在时代不断变迁的洪流中,思维务必更新而变化,同时要更专注于呼召信徒们的主。在服事的事上要谨慎避免自大,不可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但也不要过于自卑,总把“我不会,我不会……”轻挂嘴边。上帝的子民应当谦卑服事而不是自卑! 许会长强调,在服事里弟兄姐妹们互相为肢体,每人应当殷勤不闲懒,按本份凭信心向上帝献上各自的恩赐。因为上帝的心意,不是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上帝的心意,也不是所有人做同一件事;上帝的心意是各人按所得的恩赐,做当做的事! 除了配合年会及教区对内的福音事工,各牧区也积极回应上帝对祂子民对外福音事工的呼召,透过各种社会关怀和福音事工散播爱和福音的种子。一些牧区透过捐血运动、街头清洁活动、到菜市场和福利机构报佳音、校园激励讲座、各种联谊聚会活动等,向当地市民公众宣扬信望爱的讯息。在原住民事工一环,各牧区也积极在人力、物资财力和祷告上参与。 山打根或斗湖均需来回耗好几小时车程去到拿笃,聚集参加一年即将结束的东教区议会,是数算主恩的时刻,也是众牧区面对不足检讨弱点,向上祷告肯定自己,向前远瞻重新出发的时刻。诚愿如闭幕祷告的渴求,愿上帝悦纳祂子民在基督里的忠心和劳苦。(陈嘉文)

2019沙巴年议会第一届西教区会议 合神心意的事奉

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沙巴年议会西教区第一届教区议会于2019年10月12日,假亚庇神恩堂举行。年议会本年主题是“寻根立基 扩展境界”,来自沙巴年议会西教区逾58位牧者、会友领袖及代表,共聚一堂。 沙巴年议会会长许光福牧师在开幕礼上以罗马书十二1-8劝勉与会弟兄姐妹们,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何为“合神心意的事奉”。首先,对上帝当全然献上(v.1-2),保罗提醒我们:我们为什么要献上呢?全然因为主的恩典太大了!不在乎结果,事奉是生命的敬拜,即使不明白或遇到困难,只要知道是上帝的荣耀就继续下去,把焦点定位在爱我们又呼召我们的上帝,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 其次,对己当谦卑凭信(v.3),不管事奉的岗位上高还是低,是大是小,一切都要回到原点,就是“凭着上帝所赐给我们的信心”。我们的事奉里面,请记得要谦卑,要把信心的焦点对准上帝。 再次,对人当同心配搭(v.4-8),我们的服事、我们的事奉,不单只是对着上帝,不单要查验自己内心的心态和动机,我们的服事一定要落实在人群中间。我们在一个身体里面,互为肢体,都应以基督为中心,同心配搭。看着肢体们各有所长的恩赐,当羡慕但不妒忌,当感恩而不自卑。保罗说,你就当好好的、专一的、忠心的,来发挥上帝赐给每一个人的恩赐。上帝的心意,不是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上帝的心意,也不是所有人做同一件事;上帝的心意是各人按所得的恩赐,做当做的事! 最后,许会长敬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宣布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沙巴年议会西教区第一届教区议会正式开始。(苏小雨)

2019年沙巴年议会国语教区会议 推动农牧计划帮助土著会友

基督教卫理公会沙巴年议会国语教区议会于10月4日(星期五),上午10点25分在沙巴山打根思恩堂如期举行。该议会共由来自沙巴州境内、城市及内陆地区的11所国语布道所及布道中心的土著牧者和代表们参加。 卫理公会沙巴年议会会长许光福博士透过圣经马可福音十45,勉励牧者们当效法主耶稣基督委身服事的榜样和心态。正如耶稣基督说:“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做多人的赎价。”身为上帝的忠仆,甚至要愿意预备牺牲,无论是时间、精力或个人安逸等。国语教区议会在许会长的带领祷告下正式开幕。 在Markus Sigar教区长的主持下,各牧者向众与会者汇报这一年来的服事轨迹、挑战和需要。2019年平均共有约七百名土著信徒参与崇拜,其中约250名为卫理公会正式会友。 为了帮助会友经济独立,一些郊区或偏内陆的牧区也积极帮助会友们推动农牧计划,例如Mangkalias布道所的养猪计划。此外,一些牧区在建堂事工上面对土地使用权事宜的问题也非常需要信徒们的关心代祷。许会长也藉此忠告和提醒各国语牧区牧者和领袖们在处理一些的土地转让和建堂事宜上,务必谨慎处理,并必须确保所有文件透过正式的方式办妥,以免将来节外生枝,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影响福音事工。 议会于下午一点多结束;明年国语教区议会将于2020年10月2日举行。(陈嘉文)

生命堂青年生活营 因为上帝能勇敢再爱

当生命逐渐进入安逸的状态,当火热内心渐渐冷却,当生命失去起初的爱心……生命堂青年团契欲破茧重生,挑战青年人的生命,策划一个以“你敢吗?”为主题的生活营,以挑战这时代青年,不要只活在生活舒适圈,更不要单顾自己的事,帮助重燃激发青年人心中的爱,使教会青年能够重新经历体会上帝的爱,在生命当中活出爱,并在生活各层面给予爱,坚固教会青年的生命,共同建立有归属感的团契生活。 生命堂青年团契委任11位筹备同工,计划并商讨三天两夜营会的流程、进行方式、活动导向等。透过上帝的带领,并在筹备指导江邦基牧师及筹备主席黄汇明弟兄的协助下,筹备工作顺利完成。 当天,38位青年营员集合生命堂,驱车前往营地——民都鲁沙马拉祖度假屋(Samalaju Resort Bintulu)。大约一小时半时间,车子穿进民都鲁工业区,后抵达一座漂亮的建筑物。度假屋靠海,虽在这繁忙的工业区显得突兀,但却为这地区添加轻松与活力。 青年人在度假屋礼堂集合,聆听营规后,便将行李各自安放在房间。营地房间宽敞,简单舒服。小休梳洗后,开幕仪式正式为营会揭开序幕。 共同建爱的团契 三天两夜的营会,有破冰、游戏时光、敬拜赞美、讲员信息分享及营员分享。这次营会没有过于紧凑的活动安排,刚好让青年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专心、思考、彼此交流及分享。每个清晨都有一段由筹委带领的灵修时光。在清晨中安静自己,阅读圣经的话语,聆听身边弟兄姐妹的分享,造就彼此,对许多青年人来说这是一段很不易的时光。因为生活中有太多忙碌的事搅扰,也可能因为被自己的惰性捆绑,以致失去了与上帝交通的安静时光。透过营会,青年人重新体会在灵里交通的喜乐,并操练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与上帝的亲密关系。 第一晚专题,由黄德欣顾问分享“跨出第一步”。另外还有江邦基牧师的证道“你敢吗?”、叶秀琴顾问分享“团契VS自我”及严翠英顾问第三天的分享“Agape爱加倍”。这四讲的丰富内容,挑战青年人找回基督里新造的自己,回归到神的心意里面,承认自己信心的软弱和不足,在不确定性中继续操练自己对上帝的信心,对自己恩赐的肯定及对抗世界的种种诱惑。青年人都被激励,操练自己将思想模式改为上帝的思想模式,将目标改为“以上帝的目标”为中心,以上帝的方式行事,并重整自己的价值观符合上帝的心意,因上帝在前后帮助,左右扶持,并时时与我们同在。这四讲也帮助调整青年人与团契的关系,教导青年人们共同建立一个充满爱的团契,唯有彼此接纳、同心、顺服、认罪、建立;不论断、不自我中心、勇于踏出第一步付诸爱的行动,才能彼此更亲密真实地做到上帝所托付的诫命——彼此相爱。 营会里的种种活动内容,都是操练实际爱的行动。透过游戏,大家彼此合作、互相鼓励、彼此帮助来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天才表演让青年人学会如何温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齐心协力完成短剧;信息后的分组,大家也都积极分享,建立并激励了彼此的生命。 团契成爱的暖流 三天两夜的营会,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能够和同年龄层的弟兄姐妹时刻待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聆听主道,一起分享交流,一起睡觉,一起玩乐,一起嬉笑,都是上帝要我们体会团契之爱的恩典途径。 很多人说,团契里没有爱,但团契有上帝就会有爱,因为上帝就是爱。或许我们不完美,使团契的爱不明显,但因着上帝的大爱,我们依然愿意彼此接纳,更显团契的难能和可贵。盼望我们能成为给予爱的一份子,不只在团契里成为爱的暖流,更在生活当中成为上帝爱的见证者。 爱不简单,但因为上帝,能再次勇敢爱!(俞廷)

慈绳爱索:人生悲伤何其多

文/郑仁娇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然而在遭遇不如意之时,却难免陷入悲伤的深渊,叫人看不见明天的阳光。 丧子之痛难以言喻 九月16日晚上,在民都鲁新生命团契的安排之下,于实巴荷举办“反毒之夜”。讲座尚未开始,招待赴会者的当儿,远远看见一位中年姐妹孤独地站在球场的一角,便趋前请她入座。她跟我打招呼,原来她认得我是师母。于是聊了起来,方知吴姐妹近期儿子骤然逝世,可谓英年早逝,留下三个儿女,最小的还是幼儿。说着,她的泪水像无法关闭的水龙头不断地流,母亲对儿子的思念无法言喻。聆听她的哀伤故事,我的心感到无比的难过;只能同心一起求告主,面对突来的苦难,真是无语问上帝啊! 学校反毒讲座结束,趁着空挡的时间,约了一个单亲姐妹带我一起去探望这个家庭。登门造访才进一步了解其需要,只见媳妇抑着悲伤,似乎有苦说不出。幼儿忙着玩手机,显出现今一般儿童的特征。单亲家庭事工除了陪伴单亲家庭走一段悲伤的路,也包括关怀其子女的身心健康及成长。尤其是网瘾带来的问题,不得不注意,我们交换了彼此联系的电话号码,提供相关资讯,比如民都鲁幸福家庭执行会之下的喜乐组(即单亲组),子女的教养、悲伤的处理等课题。 深陷丧子之痛的吴姐妹在微信里所表达的,让我更了解失落后的反应与悲伤的过程。她告诉我她感到自责,没有第一时间救回儿子;感到愤愤不平,自己忠心事奉,上帝却让她遭此不幸;感到伤痛,儿子年纪轻轻就走了,白发送黑发;感到孤单,周围的人都不理解;感到内疚,没有好好照顾他;感到悲哀,从今以后,他再也不能载她去长屋短宣。我告诉她,这都是正常的反应——失落后的悲伤反应。陷在深谷中,却可经历上帝的同在。正如诗人大卫所说:“我虽然行过死荫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祢与我同在。” 丧偶之苦无法形容 十月18日在林梦林光堂负责“婚姻不打烊”讲座,次早便趁着空挡安排“悲伤的处理”,计有十三位姐妹聚在一起,大家都希望能从中学习自助助人。 星期天主日崇拜结束,惊闻一个成年弟兄清晨被谋害身亡!真是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啊!于是,跟着刘牧师及一些弟兄姐妹去丧家探望祷告,陪伴遗孀去警察局等,我也送给她一本《逆境,笑对人生看》。深信姐妹们必然愿意陪伴她处理悲伤,在人生的死荫幽谷中经历上帝的同在。 失去配偶,苦不堪言。我的一个好朋友说,安葬之时若她在坟场,必定爬进墓穴,可见其悲伤的程度。尽管信靠基督有永生的盼望,但人是有感情的,更何况与共枕同眠的人永别,其难受岂非言语可形容?悲伤的历程需要时间,因而容许自己会流泪,不需压抑,“求祢把我眼泪装在祢的皮袋里”,深信这位慈爱的上帝必然用皮袋来装我们的泪水,如同诗人所祷。并且记得求告祂:“我在患难之日要求告祢,因为祢必应允我。”(诗八十六7)祂要擦去我们一切的眼泪。(启廿一4) 人生悲伤何其多,但耶稣对我们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十六33)感谢上帝,祂所应许的必不落空。苦难中,经历上帝的同在,祂的恩典必定够我们用。苦难,带给受苦人的痛苦,好像是千锤百炼,然而深信经过历炼后,信心必如精金。

我思故我写:笑着流泪

文/拉结 28.10.2019 电影“Joker”(小丑)里有一段男主角重复了几次的话:“我以为自己的人生是个悲剧,原来是个喜剧(I thought my life is a tragedy, but actually it is a comedy)。” 导演用了多次反讽的手法来证明这个张力——撑着嘴角的笑容,被泪水模糊的粉妆,暴力后的舞蹈,冤屈时的狂笑。难怪,那天有个年轻的女同事说看完这部电影后,她需要去健身房打拳发泄,因为黑暗中的张力让她坐立难安。她说,你这个临床心理学家应该更能体会,于是我算是做足心理准备,在期末结课后的假期,安排了一上午,来消化这部电影。果然,两小时后,走出剧场,内心有许多的遗憾和哀愁被触发…… 如果, 这个社会贫富差距可以被缩小; 社会福利制度更加完善; 精神疾病的治疗去机构化去医疗化;…

有你相伴:生与死相遇

文/陈倩明(诗巫卫斯理堂本处传道) 人世间的苦难并没有时空的限制,它很常是突然出现,往往令人措手不及。而生命中最痛的也许就是亲人的离去。圣经里不难找到受苦的人物,有很多地方记载着孤儿寡妇的故事。上帝也特别吩咐以色列人要关顾他们民中寄居的、贫穷的、孤儿和寡妇。 路加七章记载有一个住在拿因的寡妇,拿因城在耶稣家乡拿撒勒不远的东南部。当耶稣走到城门口时,刚好遇上一场葬礼。当时人山人海,一问之下,原来是一位寡妇的独子去世。 在当时的农业社会,女人的生计要靠家中的男人,这位本是寡妇的妇人,现在唯一的希望都破灭,可怜白头人送黑头人。圣经描述当时跟随耶稣的群众极多,而陪同寡妇送殡的人也相当多。于是一队送死人的队伍,与一队跟随主耶稣的队伍在城门口相遇。 当死亡遇上掌管生命的主,就无法站立得住。 耶稣看到可怜的寡妇,失去她的独生子,于是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路七13)圣经多处记载主耶稣对世人困苦的回应,总是充满怜悯的心肠。主耶稣上前,按着没有封盖的棺材,对少年人说,“我吩咐你起來。” (路加七14)少年人一听到主的吩咐就坐起来。于是 本来是悲伤的队伍,一下子爆发出惊讶和欢乐的声音。少年人又活起来,盼望重现在这位寡妇的生命中。惟有遇到复活的主耶稣基督,才有真安慰;惟有基督才能改变死亡的残酷,因为只有生命才能吞灭死亡。 然而,细心思考,假如寡妇真的以为儿子的生命就是她的盼望和一切,恐怕她虽然经历如此奇妙的奇迹,以后还是会再失望,因为终究在世上的生命还是要失去。真正带来盼望的不是肉身的生命而是赐予生命和胜过死亡的主耶稣。主也许会给予生命,也许会拿去生命。但当我们紧紧信靠和抓住那生命的主时,我们却能在人世的疾苦和悲哀中,得着慰藉。

古城巡礼:马六甲是华人宣教重镇 圣芳济雕像及 拉结坟场的反思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2019年10月2日朦胧的清晨,在下一个人登上马六甲圣保罗山顶的圣保罗教堂,拍下了俯瞰马六甲市的圣芳济雕像;想到这位被视为天主教“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曾在475年前就踏足这块地土,令人肃然起敬,并有许多的感触。 全名“圣方济各沙勿略”(San Francisco Xavier,1506年-1552年)是西班牙籍天主教教士。他是耶稣会创始的7位修士之一,1537年祝圣为神父。1541年,35岁时被派往印度,成立了圣保罗学院,为耶稣会在亚洲最早总部。 1545年,圣芳济前来马来半岛,并来到当时属于葡萄牙的马六甲,同时以圣保罗山的葡萄牙小教堂为基地。1641年,荷兰征服马六甲,教堂归属荷兰归正会,正式命名为“圣保罗堂”。 1546年1月,圣芳济前往印尼的摩鹿加群岛宣教。1547复活节后,他又回到马六甲,在1548年在圣保罗堂设立了一所马来半岛最早的现代学校。1549年8月15日,圣芳济同两位耶稣会士前往日本南部的鹿儿岛,成为第一位踏上日本国土的天主教传教士。在他1551年离开日本时,当地的信徒约有一千;该岛现今还树立着他的纪念碑。 终未进入中国 圣芳济在日本时发现,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于是决心访问中国。当时中国实施海禁,不允许外国传教士要进入。1552年8月底,他以距离中国广东海岸很近的上川岛作为基地,计划偷渡入境。但答应帮助他们偷渡的中国商人反悔,迟迟不来。三个月后,他在等待中却染病逝世。1552年12月3日晨,这位传教士病逝于岛上,年仅46岁,终未实现进入中国的心愿。 30年后,利玛窦成功地将天主教传入古老的中国。300年后,耶稣会于1853年在上海董家渡建造中国的第一座主教座堂时,就命名为“圣方济各沙勿略堂”。 1753年,马六甲基督堂(现称“红色教堂”)建成后,圣保罗堂改为世俗用途,成为马六甲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堂内用作墓地。英国于1824年占领马六甲,教堂被用作火药库。1952年,教堂的废墟前竖立了圣方济的雕像,以纪念他到达马六甲400周年。雕像祝圣一天后,一棵大树倒下,折断了雕像的右臂。 米拉结坟墓 从圣保罗教堂后面的一条小路走下山时,经过一个荷兰坟场(Dutch Graveyard),在沈文彪牧师手机指示下,找到了米怜(William Milne,1785-1822年)的太太拉结(也译瑞裘,Rachel Cowie,1783-1819,苏格兰亚伯丁人)。 1812年8月4日,拉结与伦敦传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的米怜结婚,新婚一个月后,他们由英格兰的Portsmouth出发,近10个月后于1813年7月4日抵达澳门,米怜成为继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年)之后第二位到中国的宣教士。…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廖克民致力撰写大马教会历史 曼绒实兆远设垦场博物馆 教会发挥影响融入社会

采访:黄孟礼 受访:廖克民(曼绒甘文阁卫理宣道堂主理牧师、《思源报》总编辑) 整理:卢韵琴 教会不应该单单只是照顾到人们的精神层面,更应该发挥影响社区的力量,融入社会,进而转变社会。 曼绒甘文阁卫理宣道堂主理兼《思源报》总编辑廖克民牧师看重教会历史,进而收集历史,后再研究历史,更向世界展现历史,并希望能够做到文化历史的传承,以及培育从事历史相关研究的人才。 出生于1968年的廖克民牧师,土生土长的实兆远人。从小生长在一个非基督化家庭,1984年信主,并在1985年蒙上帝呼召,1992年回应呼召进入马来西亚神学院接受装备。1996年,神学道学学士(BD)毕业后,1997年开始在宣道堂服事。 “当我来到宣道堂这个老教会时,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情况,就是我竟然找不到一份完整的宣道堂建堂史。那时我就在想,宣道堂不只是这里的第一间卫理公会教会,更在社区内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怎么可以没有历史的记载?”于是,他就开始着手寻找历史,通过仔细的调查,在1998年,他查到了宣道堂的建堂是在1903年9月9日,推翻了之前在1902年建堂的记录;又因为台湾的“双十节”给了他启发,遂决定把宣道堂的周年纪念定在了每一年的9月9日,更称之为“双九节”,更从1999年开始庆祝“双九节”。“我还开始了重挖垦场早期用的但被荒廢的水井的工作,还有出版教会刊物,并取名为《饮水思源》,就是要提醒弟兄姐妹当要注重历史,展现历史。” 1999年,该教会在他的主导下,开始了“双九节”的庆祝活动,并办了第一次的历史文物展,之后的每一年都继续庆祝“双九节”。 2001年3月,他组织了一个访问团,有机会来到诗巫参加福州垦场100周年庆典活动,在砂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干事黄孟礼的安排下入住了当时尚未拆除改建的富雅各客房,带他走了一趟砂拉越教会历史之旅,又带他参观了砂拉越文化协会,促使他在返回曼绒之后,也构思及成立了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 除此之外,在2002年,他将《饮水思源》会讯改名为《思源报》。同时,他也开始了林称美花园的兴建计划,随后他成功向政府申请拨款,并在2002年开始兴建工程,还办了第一届文化研讨会。2003年,曼绒的华人社团联合会要主办垦场100周年庆典,他主动要求加入工委会,不料却被选为工委会主席,从而让他结识了许多社团人士,为他日后的融入社区打下了基础。 “当年的百周年庆典十分成功,于是大会便决定以后每年都办庆典,但就由华团与教会轮流主导,双数年就由教会主导,华团配搭,单数年则反之。”廖牧师要强调的是,他积极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并不是为了展示教会的力量,反之,他要让大家看见教会在社区的服事。 设立历史文物博物馆 至于原垦场中心的牧师楼被改建为博物馆,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而宣道堂是最适合的地点,因为牧师楼本身就是一栋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我自己在牧师楼住了6年半,对于这里,我很了解,也深知它的历史意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他办了第一次的历史文物展之后,在当地掀起了一股文物热,不但有人开始收集文物,更有人乐意将他们家中文物捐献给教会。“那些年,我们办了几次的文物展,但每次办都需要把这些文物搬来搬去,是项吃力又麻烦的工作,为了让这些文物有一个适合它们的‘家’,更可以展现文物身上的历史意义,博物馆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于是,在2002年8月,他搬了家,把牧师楼空了出来,让文物们入驻,开始了博物馆的文物编制工作,并开始接待客人。在此期间,其实廖牧师都在边工作边攻读教牧硕士课程。2003年10月,他在马来西亚神学院取得了他的教牧硕士学位。过后,他于2004年继续前往新加坡三一神学院进修东南亚神学研究院(SEAGST)神学硕士(MTH)学位,专研教会历史科目。 谈及牧师楼博物馆的重建工程,廖牧师更是口口声声地满满感恩,虽然重建工程在2009年就已经动土;然而,因为他的重建概念不被原先的绘测师所接受,使到重建工程一拖再拖,换了多位绘测师,从实兆远找到了吉隆坡,都没有绘测师愿意接下这个任务。 直到多年后,终于有位长居吉隆坡的诗巫人郑韻绘测师愿意画图,再由另一位绘测师做出最后的定案,后再由另一位绘测师提交政府申请,结合了三位绘测师的努力,终于,博物馆的重建计划于2017年开始动工。 为了不耽误工程,廖牧师在2016年6月左右,就成立了3个工作小组。首先是工程监督小组,负责监督重建工程的各种事宜;再来是历史鉴定小组,负责的是历史文物和文献的整理;然后是由廖牧师领导的筹款小组,负责筹募重建工程款项。“因为我要负责筹款,所以整个2017年,基本上除了圣餐主日,我都在全马走透透地讲道与筹款,然后还有历史文物和文献的最后鉴定,那段时间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 成就马来西亚教会历史 在硬体与软体都准备好之后,他还有博物馆的参观流程和文物的排列需要定制;也正因为如此,他因着需要而结识了一班文化人,虽然他们是非信徒,但在此方面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

灵修日程:属灵近视 (十一月6日(三))

文/Narda Luz Vargas Guerrero(多明尼加共和国) 读经:撒母耳记上十六章1至13节 经文:“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十六7) 几年前我开始有近视与散光,跟我有相同视力障碍的人会很清楚,要依赖配戴眼镜是多么恼人的事,没了眼镜,所有东西都会变得模煳,难以辨认。我能从远处看见某人,但却认不出那是谁,这令我感到沮丧与愁烦。 有时候我们带着属灵近视四处走动,这些视力障碍令我们看不见自己的自义和偏见。我们会标签别人,因他们以往的过犯评断他们。然而,耶稣看见不同背景的人的人性,以慈爱和怜悯对待他们,也同样尊重税吏与妓女。因着耶稣对待别人的方式,祂得到他们真心的爱与信任。 我们是基督的跟从者,乃蒙召向所有人作见证,无论他们来自什么背景,我们都主动接触他们。在我们还未达致完美之时,基督就已定睛在我们身上,以爱与恩典救赎我们。 祷告: 亲爱的主,除去我们视力的障碍,帮助我们像祢一样,以爱与怜悯去看待别人。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上帝最看重的是我的内心代祷:视障人士 反省问题 ~请描述你患了“属灵近视”的一段时间。你的视野到了哪时候才看得更清楚?什么帮助了你? ~你难以去爱和尊重谁?那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为什么你难以这样做?你可以怎样以耶稣的爱和怜悯去看待这个人或这群人? ~你怎样向社区内的人显出更多爱心与怜悯?请讲出三个切实的方法,你在本周内会向身边的人显出更多爱心与怜悯。 每期一句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马太福音18:15-16)

抓鼠有感:为何没人提醒我?

文/翁震凌 前些天在收房子时,不小心被破旧铁钉给划了;一开始并不在意,可过一会儿,一条血丝浮现。因为并没有血流如注,就觉得应该无大碍,本不想理会。可家人知道我被生锈铁钉给“舔”了,劝我还是去打一支破伤风针,以防万一。 我一看时钟,已是四点四十五分了,心忖:这时间点,大部份医生都准备下班了吧,我得去找谁呢?后来,老妹提醒在离我家开车五分钟不到的店屋区,有位陈姓医师,干脆转过去看看是否还营业!原本觉得自己这样有点小题大作,可转念一想,明日要出门办要事,如果真的因此耽搁,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决定赶紧开车绕过去,所幸诊疗所营业到挺晚,医生二话不说帮我打了破伤风针,我在“迅速”的恍惚中拿了药离开诊所。 回家更衣时,一照镜子,不禁惊呼:“天呀,我竟然将衣服穿反了又反(内外前后都反,衣服吊牌在我颈项处)!”原来自己要抢在医生下班前赶到,一时心急,连服装仪容都没顾上,更没照镜子,就这样傻乎乎地出门了,不禁一阵懊恼。 我想,医生看到我这样“衣衫不整(齐)”,基于绅士风度不多说些什么让我凭添尴尬,倒可理解;不过,想到自己从进到诊所到后来取药时,至少遇到三、四位在服务柜台的小姐/女士,每个人都看了我好几眼,咋就没一个人提醒我呢(总该不会认为这是新式穿搭法吧)?! 将他挽回过来 其实,出糗还算事小,但我却不禁揣测起这种“看见却不说”(因那吊牌实在太明显了)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是怕我尴尬?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反正事不关己?! 或许,我们也扪心自问:平日/有时是否也对他人的过犯或罪恶视若无睹呢?觉得这是他个人的问题,是他自己要向上帝交帐,因此袖手旁观呢? 耶稣曾提出,当一个弟兄犯错时,其他主内肢体应该如何行的原则:“‘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太十八15-16) 日后,若看到有弟兄姐妹有意/无意地“行差踏错”,盼望圣灵帮助我们,不要只在背后议论或袖手旁观,而是要以爱心劝戒,将他/她挽回过来,我们就得回这位弟兄/姐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