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视牧师娘为荣耀的呼召 多服事不要有太大压力 砂拉越成为陈倩明第二故乡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陈倩明(池金代师母,牧师娘团契主席) 整理:卢韵琴 “牧师娘只是一个名称,跟医生太太或是律师太太没有两样,不需要过于玻璃心,也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而且这是上帝荣耀的呼召,因此,若是你的丈夫或未来另一半有意献身,就请高高兴兴地准备当牧师娘吧!” 此次的《总编面对面》访问了砂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的夫人,也就是人称“池师母”的陈倩明传道,让她来聊一聊关于牧师娘的故事。 “我很感恩教会中的弟兄姐妹们真的很照顾我,当我有语言不通或是有不明白的地方,都会解释给我听,真的是很感恩。” 砂拉越成为第二故乡 陈倩明传道出生在香港,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广东人,18岁的她在1979年前往美国读大学时与当时已经献身的池金代牧师相识、相恋。1984年他们在美国结婚,池牧师进入了神学院接受神学装备,就这样,她懵懵懂懂地成了一名牧师娘。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成为一位师母需要做些什么,因为在国外教会的师母就如同一般的会友,没有人会对牧师娘有特别的期许,与本地教会的牧师娘会被委以顾问、导师、司琴等服事岗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1986年底,她随池牧师回到砂拉越教会服事。池牧师于1987年开始在诗巫新福源堂牧会,1990年起转至卫斯理堂牧会;1995年前往古晋三一堂牧会,2000年回到诗巫任职于卫理神学院,2017年起担任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会长之职至今。而池师母也就随着池牧师在砂拉越生活了33年左右,砂拉越也早已成为了她的第二故乡。 语言不是问题 对于砂拉越卫理公会这个以福州人为主的教会,身为外国人的她初来时在语言上是否有不适应的地方呢?她坦承,在美国读大学之初,她只会粤语与英语,对华语完全是一个字都听不懂;后来参加了当地的教会,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学会听华语。 “那时我们的教会是一个由香港人与台湾人组成的,牧师讲道时都有粤语与华语的翻译,就这样,我学会了华语。于是,在我回到诗巫时,被委任为新福源堂少年团契的顾问,是没有语言隔阂的,只是一些词语方面的不同。再加上我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主动发问,所以语言不是问题。新福源堂服事3年后,池牧师转至英语堂会——卫斯理堂与三一堂——牧会,语言就更不是问题了。” 她笑说,比较难学的反而是福州话,因为她并不是一直都在诗巫生活,而且她与牧师是以英语交流,少有机会用福州话。直至5年前的某一天,她才突然开窍地发现,自己竟然听懂了福州话,而且也会说一些了。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拥有商业管理学士学位的她,在婚后也进入神学院接受装备,并获得了圣经硕士学位(Master of Art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