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218、1219期

路德家乡趴趴走 (十):约翰卫斯理访问过的主护城

德国是马丁路德的家乡,是路德宗的朝圣之地;但没想到,在德国竟然也可以看到卫斯理约翰的銅象,听到他拜访摩拉维亚教会的故事。 2018年,在要去德国前阅读了台湾中华福音神学院刘幸枝老师撰写的两本书,一是《发现路德:16篇寻访改教足迹之旅》,带在路上成为实地参考指南书兼笔记本;另一是《主护城传奇——钦岑多夫伯爵与十八世纪摩拉维亚复兴史》,那是卫斯理约翰于1738年自美国回来后专城去德国主护城 (Herrnhut)拜会了摩拉维亚的钦岑多夫伯爵士。这也是为什么在“马丁路德路线”的途中,在下順便去了一趟“主护城”,以了解摩拉维亚教会的发展概況。 我们从柏林出发,经过德累斯登市到Lobau车站,然后再坐巴士前往主护城,在Zinzendorf Platz站下车。Zinzendorf正是摩拉维亚派在主护城的带领人——钦岑多夫伯爵的名字。 来自波希米亚的信仰团体 “摩拉维亚教会” (Moravian Church),起源于14世纪末波希米亚 (今捷克);到了18世纪时称为“合一弟兄会” (Unity of the Brethen),主要就是由钦岑多夫所带领出来的信仰团体。 1722年,以地下状态在摩拉维亚生存了100多年的波希米亚弟兄会的一个小团体,来到了德国虔信派贵族钦岑多夫在德国东部的土地,并得到同意得以在那里定居。这是一个距离Berthelsdorf三公里处的地方,他们建立了一个村庄,取名为“主护城” (Herrnhut)。 “主护城“位于今日德国东境与捷克及波兰交界处,是钦岑多夫取的名字,因为他感受到“这城是在上帝的保护之下,並且所有位在城中的居民也將成为上帝国度的守望者,他们晝夜祷告,必不靜默。”主护城最初只是个“主护村” (就算是今日,人口也不会超过6千,只能称得上是“镇”)!后来有路德会丶浸信会和其他宗派来避难的基督徒。一开始,他们有过争执分裂;但在1727年8月13日,主护城的居民们在祷告之后经历一次“五旬节经历”的改变,被圣灵浇灌,学习彼此相爱。 100年不间断守望祷告 主护城的摩拉维亚教会迅速成长,并成为18世纪基督徒复兴运动的中心:…

卫斯理约翰更新主日特稿:为什么卫理宗不认同双重预定论?

文/刘世尧牧师 问:牧师,圣经说“被召的多,选上的少”,这不就是加尔文“双重预定论”的最好证明了吗? 答:首先,由于这一句话是主耶稣所说的一个比喻的结语,我们需要了解这一句话的上文。 按马太福音的记载,上文是记述主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之后所作的事,包括:洁净圣殿(太廿一12-16),咒诅一棵不结果的无花果树(18-20节),回应了祭司长和民间长老有关权柄的问题(23-27节),说了两个儿子的比喻要指出犹太宗教领袖虚假的危险(28-32节),又说了葡萄园家主与园户的比喻要指出犹太宗教领袖拒绝神儿子的危险(33-46节)。这一系列的行动和教训都与当时的犹太教失去信仰的实质有关。他们虽然是上帝的选民,但他们的圣殿已不再发挥祷告与医治的功能,他们的生命没有好果子,他们拒绝上帝所差来的仆人和弥赛亚!不但如此,祭司长和文士对主耶稣的反感越来越深,他们恼怒(15-16节),甚至要捉拿耶稣(45-46节)。 因此,主耶稣接下来说了一个婚宴的比喻(太廿二1-14),责备犹太宗教领袖藐视上帝对他们的恩召。这个比喻的背景是国王为王子筹办隆重盛大的娶亲筵席。这婚筵可以长达七天! 通常,国王会很早就发出初步的邀约,以后再派仆人通知客人赴宴的时间。国王邀请的对象可包括有权势的地主与老百姓。一般上,大家都知道要穿礼服去参加婚筵,而且国王还会为宾客预备礼服呢!这样,穷人就不需要为自己没有好的衣着而自卑尴尬,而有钱人也不能因他们所拥有的漂亮礼服而骄傲自夸。在国王的筵席里,个个平等,同享隆恩!因此,拒绝婚宴与不穿礼服赴宴的人摆明是不把国王与王子放在眼里,甚至是羞辱国王。 救恩的筵席 主耶稣用这比喻清楚地指出五个真理: 一.神国度的救恩就像欢乐的筵席(参赛廿五6-9); 二.天国筵席的邀请是白白的恩典,这救恩的盛筵完全是上帝预备的; 三.受邀者要感恩与负责任地回应,不要拒绝而且当穿王所赐的礼服; 四.有一批人(犹太人)首先受邀,但后来不论善恶的(外邦人)都受邀赴宴; 五.拒赴王子婚宴的人是自取灭亡,惟感恩赴宴又穿上礼服者能留下享受婚宴。 所以,主耶稣在结语时说:“被召的多,选上的少。”“选上的少”这个结局之所以在比喻中出现,不是因为国王选很少人来参加筵席,而是因为受邀者拒绝国王的邀请,而且有者不照规矩出席,不穿王所赐的礼服,结果不能留在婚宴中。“穿礼服”的意义,从旧约传统来看,是指脱去污秽的衣服,脱离罪孽,披上上帝的拯救和公义,遵行祂的道,谨守祂的命令(诗一百三十二9, 16;赛六十一10;六十四6;亚三3-7;启十九8)。显然,天国救恩的邀请是白白的恩典,却不是没有标准的廉价恩典! 从以上查经的结论来看,我认为,这比喻并不支持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神学家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 1509-64)的“双重预定论”(double predestination)。因为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III.xxi.1, 5所提出的预定论是:“并非每一个人都被创造成相同的处境,有些人被预定得永生,有些人则被预定得永远的咒诅。”但是,在这比喻里,被国王预定邀请的人,反而拒绝了祂的恩召!那一些没有被预定邀请的人,才是回应邀请,前来赴宴的人!…

会长的话:代代相传:无经无餐(No B No B)

文/池金代(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 众所周知,我喜爱打乒乓和篮球,一谈到“乒篮”,我的心跳就加速,我的眼睛就发亮,我的脸上就发光,我的手脚就开始痒;无论去哪儿讲道,我都有朋友帮忙我安排“乒籃运动”。至于篮球,无论天气如何,蒙蒙细雨还是阳光普照,我也是照样打;因为喜爱篮球,连雨点和阳光也成为了我的朋友。 各位弟兄姐妹,你喜爱什么?你喜爱什么就会想尽办法去做你喜爱的事情。有人喜爱走路,手上戴着新潮的手表,计算自己走了多少步,每天一定要达到目标。有人喜爱打高尔夫球,一大清早三四点就去高尔夫球场,一显身手。有人喜爱钓鱼,想尽办法,总是要去寻找鱼儿。有人喜爱冰淇淋,无论去哪里,就一定买冰淇淋来享受……总说一句,你喜爱什么,你就一定全力以赴去做。 永恒的喜爱 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除了有日常生活的喜爱,我们也一定要喜爱一样永恒不改变的东西:上帝的话语——圣经,因为默示圣经给我们的上帝是永远爱我们的真神,祂赐下独生爱子耶稣基督,爱我们到一个地步,甚至为我们的罪而死了,第三天复活;当你信靠主耶稣为你的救主之后,你也就是接受了祂的爱,祂成为了你的爱人,你也成为了祂的爱人。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一定很喜爱听到他/她的声音,你一定很喜欢读到他/她的情书,收到他/她的短讯。记得,多年前,当我收到第一封我喜欢的姐妹寄来的书信时,我拿着那封信,心跳一百,手心冒汗,目不转睛的读着信里的每一个字:亲爱的金代……我也读着每一个符号: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等等。读了好多遍,甚至放在枕头底下,到晚上睡觉,午夜梦回的时候,再兴奋地从枕头底下拿出来读一读:亲爱的金代……哦,多么的甜蜜,多么的好听啊。这就是“昼夜思想”情书里的话语啊! 昼夜的喜爱 诗篇第一篇也就说到这样的喜爱:“唯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一2) 弟兄姐妹,上帝爱你,你也爱上帝,你也就喜爱上帝的情书——圣经,你就会想尽办法去阅读圣经,聆听圣经,思想圣经,背诵圣经,查考圣经,遵行圣经……你喜爱上帝的话,所以你每天清晨醒过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上帝的话,思想上帝的话,你养成了”无经无餐“(不读圣经就不吃早餐)的美好习惯,这也就是No B No B(No Bible No Breakfast)的决心和习惯。 今年六月初,全砂拉越约有二千五百位弟兄姐妹参加卫理大会,一起查考圣经,证明大家对圣经的喜爱;但愿大家对圣经的喜爱有增无减,不只在卫理大会里查考圣经,更在以后的年日里查考圣经,养成殷勤读经的习惯。不只每一年一定要阅读圣经至少一遍,甚至把整本圣经好好的、一卷一卷的在我们有生之年查考过至少一遍。 弟兄姐妹,我奉主耶稣的名祝福你“在[上帝]的命令中自乐,这命令素来是[你]所爱的。[你]又要遵行上帝的命令,这命令素来是[你]所爱的,[你]也要思想[上帝]的律例。”(诗篇一百十九47-48)阿们。 2019年五月10日 完成于柔佛州士乃国际机场 (Senai…

宣教的脚:短宣中过着另一个人生

文/彭伟伦(吉隆坡甲洞马鲁里宣恩堂) 回想起当年在国外旅游到访英国伦敦白金汉宫时,我站在门外赞叹高门富丽堂皇,卫兵在门外操步守卫的华丽派场,再对比,那几天到东马砂拉越BA’LAI 短宣服侍所看见的陈旧破烂木屋,门前徘徊的脱毛野狗,不堪入目的贫穷;复又想起自己平时舒舒服服地坐着享受空调的礼拜堂,与那几天只有两把电风扇的教会,坐着听道还要一边不停的挥拂,深怕头上一窝飞来飞去的水蚁跑进衣服里面的情景;再想到那几个早晨都是被鸡啼声叫醒,与平时早上被对面家的宝马5系列车喇叭声惊醒的不同世界;在那里,我能看见他们兴高彩烈地双手举起我们所送的一桶食油和一包盐,仿佛中了乐透,而在此处我听见的是大家午餐烦恼着到底要吃叉烧鸡饭或牛腩面;在那边,我看见第一个上来领取旧衣旧裤的时候,其他人以热烈掌声欢呼,好像收到了何等贵重的礼物,而住在城市这边的一群人则是在刷手机等待抢购最新一季的春装系列……回想这里和那里,是何等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我心里充满波动(因为实在反差太大);尤其是那在BA’LAI的五天,就好像自己过着的是另一个人生! 眼中装着都是坚强 短宣期间,我们被安排去家访,慰问并为他们的需要祷告。记得有一家,当我们结束探访后,那位妇女眼泪盈眶地握着我的手欢送道谢,知道她里面有很多的情绪想要发泄,我那一刻能体会到她在困境的痛苦,更知道她很坚强,因为那隐忍眼泪的眼睛装着都是坚强啊!他们每一户每一家每一个人都很坚强,至少比我坚强。 还记得最后一个晚上,我们一众人爬上山坡上的直升机降落坪,仰望着闪闪发亮的星海,这是我至今以来看过最多星星的一次,真的很美。村里的人也很美,就像天空闪闪发亮的星星,简单纯朴,一桶油和一包盐笑容就能亮起来;而我们,很多时候享受着一桶桶有盐又有味精的炸鸡,却觉得生活暗淡无味,每一天都很黑暗。我们能不能像他们那样,单单就为多了一桶食油和盐而兴奋开心呢?我们真的需要学习埋怨少一点,感恩多一点。 心中有神就有盼望 这都是我亲眼看亲耳闻亲手“摸到”的人群,而我所知道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贫穷困苦,我们并未碰触。回想我看见的听见的,感受百般无奈又混杂了些许沮丧,来到这里服侍,才发现能为他们做的真的比沙渺小,轻的像尘;但我知道,有一力量极大,肯定能帮助他们,因为祂比宇宙大,能移山迁海——“祷告”,我知道这方法绝对能帮上很大的忙。我相信,他们能够如此坚强,也是因为祷告,在每一天的祷告中经历耶稣基督的力量,因为心里有上帝,他们生命仍然有盼望。 最后,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强大”一点,手臂粗一圈,就能扛多几桶油,脑袋转快一点,能想多些方法帮助他们,口能说多一点安慰人心的话语……只希望自己若有机会再回去探访时,能少一点无奈多一份力量。我也希望看到这篇见证的你,别对生活失望,因为在绝望中,生命有上帝,就仍旧有盼望。 深愿我们能“亮”起来,生命充满光彩,不再埋怨周遭的黑暗,然后有更多的光照亮别人。这次短宣获益良多,他们的故事照亮了我,让我更懂得感恩,也知道有时需要停下来去施给(施比受更有福)。这次短宣,我收到很多祝福、刻骨铭心的经历和生命成长的亮光!

宣教的脚:SMK Pakan原住民少年营 CKS带领41人重新确认信仰

感谢上帝的带领,CKS(Calon Ke Syurga)于2019年3月23日-25日在SMK Pakan举办的营会已圆满落幕。 在这次营会中,有41名营员参与,服事同工则多达17位。许多营员虽自称是基督徒,在长屋参与崇拜,有些从小就跟着父母做礼拜,也知道这世界有一位创造主;但其实他们从不知道自己所信的,与其它宗教有何不同之处。营会时,这些营员告诉我们,“Semua agama percaya satu Tuhan yang sama, cuma cara sembahyang berbeza.”(所有的宗教都信同一个上帝,只是敬拜的方式不一样)“Agama lain mempunyai banyak pantang larang.”(其他宗教有很多禁忌)营会结束时,41位营员全数愿意决志接受耶稣基督成为他们生命中的救主。他们重新认识上帝,更新他们的灵命,这都是圣灵在他们当中动工。(黄友霞)…

爱你的邻舍:全然信靠神危机就是转机 盼原住民被建立起来

口述/陈俊杰(美里杜当堂主理牧师) 整理/震凌 来自民都鲁民恩堂的陈俊杰牧师,少年献身,现今是美里卫理杜当堂(纯国语堂会)的主理牧师。适逢达雅节临近,藉此机会访问他这些年来服事原住民及参与国语事工的心得点滴。 与“国语”频繁接触 从小在民恩堂长大的我,虽然在过去的教会中未曾接触过任何国语事工;但仔细回想成长的轨迹时,赫然发现上帝早已预备我走上国语事工服事的路向。 自小,由于父母在外工作,我在家里都由KAKAK(印尼女佣或伊班女佣)照顾,也因此开始接触“国语”。毕竟,为了与女佣能沟通(至少肚子饿懂得表达),还是被迫要学习国语。 记得小学六年级,我虽在精英班,但考试成绩一向不理想。记得有回考试结束后,国语老师分考卷时说:“这次班上有人得了一百分”(事实上六年级学生要在国语拿一百分并不是件易事)。当大家都在猜是不是那些名列前茅的学生时,老师却说这是个会让同学们大跌眼镜的人。而我停了之后也一笑置之,毕竟按着我过往的成绩,那得一百分的人不可能是我。可当考卷到手时,我万分震惊,没想到自己竟是得满分的那个人,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上中学后,上帝透过我参与不同团体与职务,与“国语”频繁接触。中一到中二那段期间,在阿姨店里打工,晚上没顾客时就会看电视,那些多是华语片配上国语字幕。中三时,老师甚至问我在哪里补习,国语可以这么好(但其实我没补习)。我想,就在这些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操练我的国语,以致现在可以参与在国语圣工中。这是上帝的工作! 该拿什么见上帝呢? 我小时就立志成为一名律师和政治家,已故全国行动党主席卡巴星(Karpal Singh)是我的偶像,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像卡巴星一样成为律师,为正义发言,为受冤屈的人伸张正义。但中五那年,印象中是廖玉强牧师带领一批神学生来民恩堂进行“卫神之夜”。那一晚,我本来有补习,可最后却选择了出席“卫神之夜”。当晚有一出戏剧,讲述了一位中五毕业生,梦见许多灵魂的哭喊声,第二天与朋友聊起时,朋友告诉他是上帝在呼召他。可年轻人想着,不如我先念完大学,再进入神学院吧!四年后他毕业了,朋友提醒他要回应呼召,他想着再多读两年硕士吧!后来毕业了,年轻人又觉得父亲辛苦供他读大学,应该回报亲恩,回馈社会。结果进入社会,一打滚就是几十年。最后,他的确飞黄腾达,事业有成,子孙满堂;可拄着拐杖回想一生,想起上帝的呼召时,却骇然发现一只脚已踩入棺木的自己,该拿什么见上帝呢? 那一幕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我心忖,即使自己真的成为卡巴星那样闻名全国的律师与政治家,那又如何?或许我也同样无脸见上帝。所以当下,我知道那是上帝呼召我。只是当讲员呼召时,我却不敢上前,只是回应上帝说:“好吧,我答应祢,参加明年为期三个月的短宣课程。”基本上,这样的承诺也是种变相的逃避! 当我参加三个月短宣之时,上帝的呼召不断临到我,无论灵修、听道,都觉得上帝在呼唤我,只是我一直不愿意回应(因为我还有律师梦还未达成)。直到三月份的最后一个礼拜,我无奈之余向上帝说:“好吧,我愿意献身,不过再给我两年读完中六,就进入神学院受装备。”可心中挣扎仍挥之不去,某个清晨,我在睡梦中惊醒,突然听见一道声音对我说:“为何要读中六呢(原本读中六是要申请大学法律系)?如果已回应上帝呼召,成为传道人,何必再多耗费两年呢?”我终于降服在上帝面前,马上报名申请神学院六月份的先修班。在我祷告后,诚如卫斯理约翰所说的,心中有股异常的温暖,何其平安,何等平静,数个月来心中的一切挣扎一扫而空。我就这样走上了献身之路。 国语词汇量暴增 其实,进入神学院时,我虽只知道上帝要用我,却不知道祂会在哪一方面用我。然而,即使不清楚未来事奉去向,但我决意好好装备,以便随时让主使用。不过,在接受神学装备时,我全然未曾考虑过国语事工的事奉,毕竟母堂并无国语事工,而自己的服事兴趣多在青少年及宣教布道,对国语事工则全然无感。 不料,我第一次的实习就被派往新福源堂,当时主理林国强牧师表示,所有事工皆有人负责了,唯有国语事工无人负责,问我能不能接下重责。老实说,我有些震撼,毕竟从没想过参与国语事奉;但主理说去,我就去吧! 2004年6月,我被安排到国语事工实习,并负责其中一班最糟糕、最调皮的学生。但教导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虽顽皮却尊重牧者,不但听话,也愿受栽培,我更进入他们当中作家访。半年后,我成为一年级学生,被派往锡安堂实习;但每周日晚上,我依然固定地回到新福源堂(即使不再是我实习的教会),主动帮忙(因为看到此事工缺乏人手,无人参与),直到二年级时。 一般上,年底实习期间,一年级生都会被差回母堂实习,唯独我例外,而再次被派往新福源堂。虽然心中有些不愿,但我与当时国语牧者Pastor Rohana配搭,并在那一个月半里天天说国语,使我的国语词汇量暴增;何况还有Pastor Rohana可以请教,是多么有福啊。…

Direct Talk 总编面对面:林晶萍致力在原住民中兴起牧羊人 不能以华人思维对待原住民 盼为原住民青少年提供庇护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林晶萍(诗巫新福源堂助理牧师,主要负责国语事工) 整理:卢韵琴 从不喜欢,甚至是有些看不起原住民的心态,到主动接触原住民,继而立定心志要当一名本地宣教士向原住民传福音,再到嫁给一位原住民牧师为妻——林晶萍牧师爱原住民的心就像是正在行进中的火车一般,一路向前行,丝毫不停顿。 那,是什么样原因让她有如此大的转变呢?对于她的献身服事,还有异族婚姻,家人难道都不会反对吗?她与原住民丈夫,又是如何携手走过这一条路呢?配合丰收节的到来,黄孟礼总编辑特别邀请正在新福源堂国语事工服事的林晶萍牧师来一次面对面的闲话家常,听听她的故事。 心志当一名宣教士 从小,她的家人都告诉她,原住民是不聪明的、是好吃懒做的,这些真的影响了她对原住民的看法。感恩的是,当她在参加短宣学校时,与几位原住民同学住一栋宿舍,让她有机会更深入地认识原住民。 “那时的我其实对原住民还是没有好感,只是她们既然与我同住,我就要好好地与她们相处。于是我便主动地找她们谈天,就这样,我感受到她们的友善与亲切,之前的隔膜就这样被打破了。” 短宣学校结束,她回到家乡斯里阿曼,看见了当地原住民的需要,便下定决心要当一名本地宣教士,向原住民传福音。 在她决定献身时,她的家人虽然没有反对,但也没有表示支持;反而是她那个当了基督徒,却不热心教会服事的父亲给了她最大的支持。 “其实我早在15岁左右,在一次年少大会上,听过许广铮牧师的分享之后,就立定心志在未来要当一名宣教士,但我并不知道自己要在什么工场服事。2003年,我正式进入诗巫卫理神学院接受装备。” 在2005年完成了她的文凭课程后,她被派往桑镇牧养教会。一年之后,她再回到卫理神学院进修,并考取她的学士学位。 2008年,她正式开始在砂华人年议会服事,并在2012年开始,被派到新福源堂服事,全权负责该堂会的国语事工。 不能用华人思维处理事情 “最感恩的是,不论是神学院时期的实习,还是毕业后的牧会,我所服事的堂会大多数都有长屋事工,无形中操练了我在国语事工上的服事;就连我半桶水的伊班话与国语都得到了很好的练习,我想这就是上帝在预备我,哈哈哈……” 在新福源堂服事了8年之久,文化冲突也不是没有,但她学到最多的,面对原住民就是不可以用华人的思维去处理事情;而且原住民的步伐通常都比较慢,做为原住民的牧者,要晓得这一点。“2012年也是我踏入婚姻的第一年,所以我感恩,上帝通过这一切来预备我。” 由于新福源堂国语事工所服事的都是比较中下阶层的原住民,一些青少年可能会更顽劣一些;但近年来通过教导与劝诫,明眼可见,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可能觉得他们的破坏性很大,也造成人们的刻板印象——只要教会有什么被破环,都是原住民的‘问题’。然而,在调查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 原住民流动性大 目前,新福源堂国语事工的主日崇拜约有100余人参加,主日学则有70人左右。5月19日是国语新圣堂的落成奉献礼,也是该堂会的一大盛事。 在100多位的主日崇拜参加者中,有些是天主教背景,也有婆罗洲福音教会的背景,他们都是因工作的关系,搬迁到市区生活,是以,流动性非常之大。“还有一、两位原本是伊班卫理公会的会友,但他们选择了在新福源堂参加崇拜。”…

征稿:《灵修日程》 读者心得

这是一份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灵修读物!这是一份不分国家与种族、不分宗派的灵修读物!这是一份用33种语文,分76种版本的灵修读物! 您是其中一位使用者吗? 2019年5-6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如果在灵修路上,《灵修日程》(UPPER ROOM)是您的属灵良伴,陪您走过灵程的高山低谷;欢迎您藉着文字与我们分享,让我们同得灵修的好处!   字数:700字以内   敬请将来稿(请以文档方式)电邮至scaccmm@gmail.com,并注明真实姓名、电话与所属堂会,同时附上个人近照一张。 每期一句 “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上帝,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提摩太后书3:1-5)

抓鼠有感:什么样的世代?!

文/翁震凌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代?! 最近,我们的家乡──“砂拉越”上了他国的国际新闻版,但却不是什么可喜可贺的事;而是因为古晋石角新市镇的一名16岁少女跳楼自杀的案例,引起关注! 自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全球每年有80万以上的人自杀;可为什么这起事件竟会引起他国的注意呢?!这是因为少女在自杀前,曾透过社交媒体进行“生或死”的投票活动。 原来,那名少女在走上不归路前,曾在Instagram透露她对人生的厌倦,继而发起一项“非常重要,帮我选择生或死”的活动;“投票”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竟然有69%的网友支持她轻生。 我不知道,这些支持她寻死的网友当时到底在想什么?是以为这只是一名少女一时无聊的玩笑?是误把她的“求救呐喊”当成只是一种对世界不公的埋怨宣泄?是因为自己同样对世界充满绝望,所以“认同”她尽快离开人世?还是潜藏心里的黑暗冷漠浮现,毫无怜悯地叫别人去死?……但无论是哪一种心态,都令人心寒,虽没有亲手杀人,却都是帮凶! 拉他还是推他 就在这五月初,日本大阪有一位十几岁的少女,意图从大阪车站大楼楼顶跳楼寻死时,民众竟相争地涌入现场;可他们却不是为了救人或劝阻,而是纷纷掏出手机“抢拍”,甚至有人后来将少女“一跃而下”的画面上载至网路──把别人生死当作自己哗众取宠、博取他人关注的筹码,实在冷血至极。 与其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代,倒不如问,这是什么样的人心;与其说,社会生了病,倒不如说,是人心的病,并且病入膏肓。这全然就像提摩太书三章中保罗所说的:“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上帝……” 或许,我们都需要扪心自问,如果自己在那个“当下”,对这些要走上绝望之路的人,是伸出援手拉他/她一把,还是冷漠地将他/她推向无法回头的深渊?!当然,虽是老生常谈,但我们还是要说:自杀不能解决问题,请珍惜生命,并寻求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