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美以美的故事

(21):用马走出来的美以美版图 马背上的“短命”的传道人 对美国建国精神的塑造

美以美的故事(21)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话说,1784年美以美会正式在巴尔的摩市的爱巷教堂诞生,她是美洲第一个成立的宗派教会;经过36年后(1820年),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基督教宗派,而且几乎在每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其踪影。美以美的成功扩散主要是靠巡回传道(Circuit Preacher)的努力而达致的。这些骑马的传道人,是真正的巡回骑士(Circuit Rider),他们不只是在各地建立了福音据点,也掀起了一股复兴运动之风,直接与间接地影响了美国建国初期的文化、精神的塑造与发展。 美国知名的历史学者Richard Hofstadter(1916-1970)曾提及,由于巡回传道的流动性、具弹性、勇气、勤奋及全然委身,建立了早期美以美会的坚固营垒及声誉。卫理宗运动创始的成功,主要就是靠这些巡回传道的一颗自我燃烧及献身的精神。他进一步指出,虽然面对牧职的训练及身份的认同有所不足,不过却以吃力不讨好的牺牲为荣,把福音带给人们的。当然这种牺牲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一般上,由于巡回的教区地理上的范围很广大,这些骑马传道不只对家庭照顾不周,也在经济方面面对拮据。何况他们只能透过私下的学习与实地的训练,他们未能从年议会当中得到教育深造的机会。 影响不同年代的人 由于旅途上的原始道路状况不佳,又面对恶劣天气造成身心灵,尤其是情绪上的起伏,成为巡回传道们最大的挑战。他们需要极大的坚忍与毅力面对身心的疲累、耗尽。据统计报告,在最早的卫理650名巡回传道人有500人被逼提早退休,同时在最初期的800名人中有4分之1的传道人都在35岁以下的。另外有125名传道的去世是在35-45岁的。大约有一半的传道人都在30岁之前去世的。另有200名巡回传道是进入事奉工场5年内去世的,三分二的传道人则在事奉12年内去世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巡回传道渐被取消,不过其献身精神的榜样,同时也影响不同年代的人。 事实上,今天卫理宗法规的游行传道(Itinerant Preacher)制度就是继承这种巡回传道的模式的。 在美国会督亚斯理的以身作则之下,巡回传道们在美洲大地驰骋,东西南北纵横,翻山越岭,横跨无数荒原野地,翻山涉水无数河流。1766年至1844年为美以美会成为这块大地上的最大宗派的原始动力。除了亚斯理及彼得卡特莱(Peter Cartwright,1785-1872),大部分的巡回骑士都是默默无闻或是无名的传道人。 上帝的犁田人 生于维吉尼亚,长于肯塔基的卡特莱于17岁成为传道人,27岁被按立为教区长,长达50年。1824年,他迁往伊利诺伊州并成立了伊利诺伊州年议会,是富有冲劲的美以美边疆先驱。后来,他被选为13个年议会的领袖,并称自己为“上帝的犁田人”。 由于他用心推动卫理宗教育工作,协助成立了麦肯智学院(McKendree College)、麦姆雷学院(MacMurray College)及伊利诺伊卫斯理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虽然他不是废奴主义者,但厌恶奴隶制度。他曾担起两任的伊利诺伊立法议会及州事务,并于1846年参与美国众议院竞选,结果败在年轻律师亚伯拉罕林肯手下。15年后,林肯被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建于1824年,以卡特莱命名的教堂,是纪念他捐土地及金钱奉献。这间教堂至今仍在聚会。…

(20):祖籍人口占第二多 美以美教会与德国人关系

美以美的故事(20)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在新加坡、马来亚、砂拉越及中国的卫理宗历史中,有一些美国卫理差会早期派来的德国籍宣教士名列其中;较为人所熟悉的就是1903年与林称美牧师带领福州人至马来半岛霹雳州实兆远的德国籍柳依美牧师(Rev. Heinrich Ludwig Emil Luering,1863-1937年)了。另有一位德籍女教士曾在诗巫西岸木桂兰卫理诊疗所服务,她是Lydia Moring护士。 原来,德国人很早就移民到美洲。目前在美国的德国籍人口有5千万人,占美国人口17%,是最多的移民群体。其实,17世纪是德国新教徒受迫害期间,有不少德国人移民美国避难。这移民浪潮若要推溯历史,或可能更早一点,乃是与16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所发生的一些事有关。 比“五月花”更早 1517年,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成为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标志,进而导致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1529年所创立的路德宗、1541年的加尔文派、1571年圣公会等,都被称作“新教”或“改革宗”(Protestant),并各自流行;这也使欧洲分为“天主教”(旧教)与“新教”两大阵营,而神圣罗马帝国诸侯则也出现严重歧见,同样分裂为支持旧、新两教的旧、新两派。 史称的“三十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1618年-1648年)就是由神圣罗马帝国内战演变而成的一场大规模欧洲战争。战争以波希米亚人(Bohemian)反抗哈布斯堡(Habsburgs)家族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家族战败,并于1648年签订世界首个国际公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Peace of Westphalia)而告终。这场战争使各日耳曼邦国的人口被消灭了约25-40%;路德城威登堡有75%人口阵亡,波美拉尼亚有65%的人口阵亡,西里西亚有25%的人口阵亡,日耳曼各邦国男性将近50%阵亡。战后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中,谋生不易,信仰受限,因此人们想逃往信仰自由的美洲大地,寻找更美好的生活或成为契约劳工。 1680-1760年间,大量德国人移民前来美国宾夕尼亚州,根据记录,最早德国移民者是1607年的Dr Johannes Fleischer,第二年则有5位玻璃匠、3位木匠,还有13位贵格会的家庭前来,并在靠近费城附近为移殖区。这些人比1620年的“五月花清教徒”抵步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更早了12年呢! 1683年,该区人口增多后被称为“德国镇”(Germantown)。1709年则有13,000名自德国的Palatinate(后称莱茵-普法尔茨地区,Pfalz)地区移居美洲的俄亥俄州,其中有三千名稍后移往纽约附近的Albany。因此,宾州、纽约上州及维吉尼亚的Shenandoh山谷成为德籍的路德宗信徒及人数较少的摩拉维亚派、门诺派及天主教信徒陆续移民前来的首选之地。…

(19):一个村落一个教堂 卫理宗的巡回骑士改变美洲 A church in each village Methodist circuit riders change America

美以美的故事(19)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话说亚斯理(Francis Asbury)于1771年10月来到美洲的费城,三个礼拜后,他感受到移民美洲的人“喜欢听上帝的话超过英语的”。很快地,他就看到在这块有待开发的土地上,可以采用巡回传道方式(Circuit Riding/Circuit Rider,若照字面来解的话是指骑士,但这是是指卫理宗巡回传道的意思),进行弹性的探访及宣扬基督的救恩。 “要转变这片大陆,就是圣经的圣洁要传遍各个角落。”这也是1784年著名的圣诞会议产生的第一个卫理宗教会——美以美教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时的其中一个议决案,那就是以巡回传道到各乡各镇探访及宣扬圣洁真理,以便与圣公会传道有所区别。 社区的“捷足先登者”亚斯理是一位倔强及胆大的人,他要向同工们展示卫斯理真正的工作方式,以身作则,不管气候如何,每天照样骑马翻山越岭,多走10或20哩路 ,以便可以多到一户家庭宣讲另一篇的道。 无论到了那里,他就设立班会(Class)或会社(Society)的聚会,而且是严格遵守卫理宗的法规进行的。由于他坚持以游行传道方式事奉,最终赢得受人尊敬的好名声,他的热诚让人津津乐道,甚至有人说:“今天都没人外出,但只有乌鸦与卫理传道。” 有位作者Mike Atnip如此形容:若你在美洲大陆的中西部旅行的话,会发现每一个村落都有一座教堂,大部分都是属于卫理宗的。早期外地移民前来时,会从拥挤的城区往乡区去找迁移的地方。有一个移民从维吉尼亚要摆脱卫理宗的人而迁移至佐治亚州,却发现很快地妻子女儿去了当地卫理教堂;于是,他再从佐治亚移至到密西西比的偏远地方,清理了一块小土地以便种东西,却看到一位访客来到,交谈之下,发现对方又是卫理宗的人。” 亚斯理留下来早期对美洲边疆之宣教和文化使命的贡献。他和他的巡回传道人,总是马不停蹄,前仆后继,呈为每一个社区的“捷足先登者”。据某位长老会的开荒布道者日如此记载说:“我终于巴望着想找到一家木屋是卫理宗传道人尚来进入的。有好几天,我到每个殖民区去采购,逐家挨户探访,却发现又被卫理宗传道人抢先一步。” 亚斯理与其巡回传道的的脚迹几乎涉足每一个殖民者的家庭。有人说,在旷野的第一道声音是樵夫所发的斧头砍柴声──伐木丁丁——为要造房子;第二声就是卫理宗传道人抵达门口的“哈啰”声。然后这位巡回传道就会从鞍囊中取出圣经、圣诗和基督教文字作品,他们同时也带来外界消息。他们在每一家、每一户,留下代祷和祝福的欢颜笑语。 我必须骑马卫理宗传道人也向当代的每一年社会的邪恶——酗酒、蓄奴、赌博、跑马、侵占土地以及任何社会犯罪事件――挑战。卫斯理日记里充满了社会良心的敏感性。 亚斯理本身对传道人常慷慨解囊,送自己的手表、外衣和衬衫给他人,特别是“雪中送炭”。1800年,有一位信徒向他借50元,结果因为他口袋只有12元,于是给了对方5元。他一生自奉甚俭,即使身无长物,却依旧对别人仗义疏财。 亚斯理成为美洲大地上以骑马传道方法到边彊的先驱,树立了典范,各个地方的各城各乡更是设立了卫理宗据点。这位被形容为“长路漫漫的先知”,被称为“美国历史最伟大的巡回骑士”(传道)实不为过,每年平均骑马6千哩路。1797年,他说过:“不管死活,我必须骑马”(Live or die,…

(18):27万里路编织美以美图谱 亚斯理驰骋美洲大陆45年 270,000 Miles on the Methodist Map Asbury in America for 45 Years

美以美的故事(18)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在前往华盛顿特区西北方向的“第16街”及“快乐山街”(Mt Pleasant)交叉口中央置有一个“亚斯理骑在马背上”的雕像。这里离开白宫仅4公里之遥。 新泽西的哲鲁大学校园卫理档案馆附近,也有一尊亚斯理骑马的雕像。在新泽西东部Monmouth县,则有一个以亚斯理命名的公园。稍为南下的马里兰的“美以美会诞生地”——爱巷卫理公会有个小博物馆展示亚斯理讲台等资料,周边不远的Mt Olivet墓园则是其葬身之处。当然在美国还有不少以亚斯理命名的神学院、教堂、道路及公园等,甚至远至香港新界也有一座亚斯理卫理小学及中国的北京有一座卫理背景“崇文门堂”,该堂的英文名也是冠以亚斯理的名字。 英国有卫斯理,美国有亚斯理,这是循道卫理宗在英美两地的两位大功臣。 亚斯理(Francis Asbury,1745年8月20日-1816年3月31日)是英国人,被赞誉为“美国美以美会建筑师——循道卫理宗在美国纵横千里的发扬光大者”。他出生于英国伯明翰附近的Staffordshire,6-7岁开始读圣经,又非常喜欢看其中历史的记载。 13岁,他结束正规教育,去幇人打杂,成为一名铁匠学徒。1760年,他在他家附近(Wednesbury地区)所设立的第一间循道派教会中,成为会社的一份子;年仅16或17岁的他,开始在自己及邻居的家中领会。1762年(18岁),亚斯理成为循道派的本处传道(Local Preacher),积极参布道工作,但仍然保留铁匠的职业。1767年8月18日 ,21岁时他被卫斯理约翰委为Bedfordshire巡回区的助理,并成为全职的巡回传道。 1771年8月17日,26岁的亚斯理接受卫斯理的委任,自愿前往美洲宣教。父母虽伤心但最终同意他远行。在海上川行52天后,亚斯理于10月27日抵步费城,他很快就被安排在费城的圣佐治教堂讲了第一篇的道。11月13日,他前往纽约讲道,并到史坦岛讲道,成立了他来美洲后的第一所布道所。 只有他留下来 来到美洲不久,亚斯理感到卫理宗不能只待在市区,应该要成为一个巡回传道,到不同的地方访问与布道。当时所用的交通方式就是骑马。1772年4月2日,费城召开非正式年会,会上接收“约翰卫斯理正式委任亚斯理为美洲助理”的议决,亚斯理坚持属灵运动以卫斯理的领导为标准。1774年,他转向马里兰建立4个巡回区。 1775-1783年美国发生内战,就是所谓“独立革命运动”(American Revolution), 由于有在美殖民地有三分一的英国人仍忠心于英王佐治三世(George III, 1760-1820),这些被称为“保皇派”(Troy…

(16):美以美会的发源地巴尔的摩爱巷教堂慈绳爱索系全球 The birthplace of the Methodism Episcopal Church Lovely Lane Church in Baltimore

美以美的故事(16)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卫理报》在前面三期共刊登了1760年代,自英国移民至美洲的卫理宗移民,不约而同地在三个地点各自发起卫理宗运动的聚会成立。这三处地点与人物包括:马里兰州的会友传道罗伯特.史特劳布瑞奇(Robert Strawbridg)于1762-1763年间设立班会丶纽约有“卫理之母”的巴巴拉赫克(Barbara Heck)于1766年间开始聚会,及费城的多玛韦伯(Thomas Webb)于1767年间设立的会社。 随着1760年代这种“会友传道式”的班会等活动零星成立,人数有所增加。尤其 在1768年10月30日落成的纽约翰街教堂(John Street Chapel),其信托人多马泰勒( Thomas Taylor)写信给英国的约翰卫斯理报告建筑丶经济等情形;因在泰勒要求下,卫斯理于1769年差派两位志愿教士——Richard Boardman(1738-1782)及Joseph Pilmoor(1734?-1825)前往美洲的纽约及费城协助牧养工作;后又派来Robert Williams(1745-1775,主要在马里兰丶维基尼亚)及 John King(1746-1795,主要在马里兰)等协助。 亚斯理被差往美洲 1771年,约翰卫斯理又差派了亚斯理(Francis Asbury,1745-1816)及Richard…

(15):美洲美以美母堂费城圣佐治教堂最早出版社遗址 The Cathedral Church of American Methodism Ruins of the earliest publishing house in St. George’s Church

美以美的故事(14)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有个美国“国家独立历史公园” (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设有独立纪念馆,曾充为宾夕法尼亚殖民当局的州议会议场。另外还有毗邻两座小型建筑——旧城厅和国会厅。1776年7月4日,来自英国殖民下的北美十三州代表在这里签署了由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撰稿的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也在此地制定。在1790年到1800年,费城作为美国首都的这段期间,该建筑是美国国会的所在地。 独立厅对面有个钟楼中心,放置“百年钟”——自由钟,该钟在1876年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时首次亮相。1976年伊丽莎白二世访问费城时,赠予美国人民一座复制品——“二百年钟”。 创下了多个第一 不过,费城也是美以美会最早期设有一个会社的地点。除了马里兰州有会友传道罗伯特·史特劳布瑞奇(Robert Strawbridge,1732-1781)于1762年至1763年间设立小组班会丶纽约有“卫理之母”的巴巴拉赫克(Barbara Heck,1734-1804)于1766年间开始聚会,另一处最早期的会社就是费城(Philadelphia)的多马·威伯(Thomas Webb,1724-1796)在1767年间,于此地设立了一个会社。 这个叫做圣佐治亚美国卫理公会教堂(St.George’s UM Church)是持续至今且最久的一个崇拜场地。在多马·威伯在此举行两年会社后,就在拍卖时买下这幢原属荷兰改革教会于1763年兴建的教堂。 该教堂创下了几个第一,包括: 约翰卫斯理最早(1769年)差派来美洲的宣教Joseph Pilmore来此宣告卫理宗原则及信仰。几天后,他也在这里举行第一次的祷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