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091期

一介书声:她把锁匙抛到屋瓦上读后感

文/江捷玲(福源堂) 书名:她把锁匙抛到屋瓦上 作者:陈朝强牧师 原价:RM9 特价:RM6 简介: 本书记载陈牧师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透过生活化的故事,与信仰结合,让读者阅读后成为日常生活的借镜。陈牧师的作品特点是以轻松的文笔,浅白的词句引人入胜;有时谈到一些“大众”的事件如:911事件、受伤、世界杯赌球等;他也都能以圣经的角度来教导读者如何看待这些事件。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心里不禁揣测:为何是这样的书名?书里写的又会是什么内容呢?(因为我是没搞清楚内容,就没办法开始的人)。 于是,我选择从这本书的第33页,也就〈她把锁匙抛到屋瓦上〉这篇文章开始阅读。一看,里头竟然说到陈牧师坐轮椅?……虽然把整篇看完了,明白了其中的故事,但还是不知道陈牧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我便乖乖地从头看起。看了之后,才更加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在阅读的过程中,心境也“顺畅”得多! 看到这样的自己,不禁反思:在生活中,我是否也曾这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跳过“基本功”,直接想挑战更高难度的事?这让我想到,自己的灵修生活。许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似乎总是无法突破自己与上帝的关系,好像总是有一层纱,不能尝到其他人的“分享”(与神亲密的相遇)。我想,这是因为我跳过了应该打好的基础:读经和祷告。回顾自己的灵修生活,总是以许多的属灵书籍来代替圣经,没有好好咀嚼神的话语,造成灵性逐渐枯干。现在才不得不承认,凡事都应该从基础打起,从基本做起。 除了得到以上的启发,陈牧师的文章也令我有许多学习。他总是在生活的小细节上联想到信仰,这就是所谓的“生活信仰化,信仰生活化”吧! 愿我不仅可以“成为一本书”的人,也可以学像陈牧师,将生活的大小事以文字记录,让主在我生命里赐下的点点滴滴,成为一路的脂油,颂赞祂的名,引领更多人认识祂!

阿尧面子说:恐龙该怎么办?

文/刘世尧(牧师,卫理神学院讲师) 问:在创世记中提到一公一母的飞禽走兽都进入方舟,那请问恐龙怎么办?还有,挪亚当年带进方舟的动物,怎么能繁殖到今天那么多种类的动物呢? 答:我很欣赏你对挪亚方舟事件的兴趣。因为有些基督徒只相信和接受圣经中关乎信仰和道德的教训;却怀疑,甚至否定,圣经中的许多事迹是合乎科学的,挪亚方舟和洪水灾难就是其中一个常遭攻击的事件。 但感谢上帝,祂兴起许多基督徒知识份子、科学家、考古学家,在严谨的学术研究中印证挪亚方舟和全球性洪水灾难的历史和科学可靠性。生物兼地质学家约翰.伍德莫拉普(John Woodmorappe)的著作《挪亚方舟:可行性研究》(Noah’s Ark: a Feasibility Study,1996)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可容纳超过十万只绵羊 你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恐龙能进方舟吗?没问题,因为恐龙的种类(更正确的说是“属”genera)基本上不超过七百种;而且其中只有一百多种恐龙的重量是超过十吨的(有些可达八十吨)。更何况,上帝可以叫挪亚带小幼龙,而不是体积大的成熟恐龙。 另外,约459呎(140公尺)长﹑75呎(23公尺)宽,和44呎(13.5公尺)高的方舟,其满载排水量可达四万吨。有学者如此描述,方舟的容量比五百台运输牲畜的铁路货运列车还大,可容纳超过十万只绵羊! 约翰.伍德莫拉普指出,进入方舟之动物的平均体积,是如兔子那样,其中只有约百份之十一的动物是大过绵羊的。至于圣经中有那一节经文显示有恐龙进方舟,创世记六20和七14有答案。中文《和合本圣经》在这两节经文中译成“昆虫”的字,在原本的希伯来文里是remes,直译应是“爬行动物”(creeping thing of the ground),可包括恐龙。中文《新译本》和《吕振中译本》圣经的翻译就比较正确,都译成“地上所有爬行的动物”。 那么,昆虫有进方舟吗?它们怎么活下来呢?虽然圣经没有明显提起,但它们可能是附在进方舟的动物毛皮中,或居在方舟的缝隙处;也可能是附在飘浮于水面的东西上,或甚至钻进泥里而存活下来。 丰富的基因变化讯息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进方舟的动物如何繁殖成今天那么多种类的动物。这也没问题!因为上帝叫挪亚带进方舟的走兽牲畜、飞鸟和爬行动物都有着丰富的基因变化讯息,只需要几千年的时间就可繁殖成不同种类。…

宣教学堂:别忘了传承

文/陈思伶(宣教士) 之前在坤甸宣教的时候,曾有机会与一位补习班孩子的家长交流。谈起印尼在经历两次排华事件,及中文被禁33至36年,因此有好几代华人基本上不会说中文。而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要幼小的一代重新学习中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然而,这位家长当时只回答我说,“因为我们是华人,所以我们要学中文,我们要找回我们的根。” 这位家长不会说中文,也不太了解华人传统文化;但他知道自己是华人,所以他要让自己民族语言,文化传统代代传承下去。而这位家长对语言文化传承的使命,再一次点醒我,除了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化要继续传承之外,我还可以传承什么呢? 特别因为近来自己怀孕了,更让我思考要怎样教育腹中的孩子。在自己生命中有什么是最美好的可以传承给这孩子?除了信仰,我也想传承宣教。 主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9-20节颁布给门徒大使命:“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这大使命不单是颁布给当时候的门徒,亦是颁布给历世历代的基督徒,是上帝命令我们参与宣教的呼召,也是我们要传递给下一代的宣教异象。 过去我每到一间堂会,或团契分享宣教的时候,我都会呼吁弟兄姐妹们在祷告中、金钱上,及献身参与宣教事工。但现在我也会呼吁弟兄姐妹们,特别是已婚为人父母的,将宣教使命传递给孩子们,培育宣教的下一代。让孩子们在年幼的时候就认识宣教,明白上帝的大使命,以至他们人生的计划里是以上帝的事为念。别让宣教教育只止于七月宣教月的宣教主日的讲台信息,或是在主日学中某宣教士的分享。更不应将大使命从生活中切割,而是在生活中活出上帝的大使命,并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让孩子们从父母的日常生活中,体会对上帝大使命的热诚;也让他们从我们身上看到上帝爱世人的心——祂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万人得救。 去第三世界短宣 提姆●提伯(Tim Tebow)是一位美国美式足球运动员,24岁就得奖无数,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人物。而提姆之所以成为焦点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总是在球场上找机会见证神。在比赛时,他都会在脸上写下圣经书卷和经文,或是在每一场的比赛后,他就在在千万的球迷眼前单膝跪地,手握拳头放在额头前祈祷,大胆公开祷告将荣耀全归给神。提姆除了在球场上见证神,他也参与宣教事工。自他15岁起,他每年都会到菲律宾一所孤儿院帮忙。他不只是在经费上帮助他们,更以生命启发他们。 我想,提姆对神大使命的热诚除了他生命中对上帝的经历,也源自他宣教士的父母。他的父母在他幼小的时候不断提醒他,他还在母腹中,上帝的手就已经一直保守他的生命,对他的生命有奇妙的计划。有朝一日,他要出来宣讲上帝的真理!而他的父母更是让家里的孩子们年满十五岁时,都要去第三世界国家参与短宣。让孩子们看见上帝给他们的使命,把爱和真理带给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们,帮助他们了解救恩,进入永恒的真理。对提姆的父母来说,他们只是遵行神的旨意,教导孩子敬畏上帝,传递耶稣基督的大使命,两代人传承宣教。 提姆的父母给我们立下美好的榜样,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为孩子操心的中心不是学业、事业,或婚姻而已;而是为他们拥有敬虔的品格,让他们的生命能有永恒的意义,成为宣教的下一代。 所以宣教,别忘了传承!

时事回应:选区重划影响政治生态

文/晖(退休公务员) 马来西亚选举委员会于9月15日公布选区划分建议书,引发朝、野政党的反弹,申诉选区划分不公,变更分界限的作法被抨击为“赤裸裸的不公正划分选区行为”(Gerrymandering), 有者直译为“杰利蝾螈”,或“霸位”的政治议程。 从有关的新闻报导可以看出,斯次选委会的选区重划建议,虽然马来西亚半岛国州选区并没增减,但多个选区重划的结果,却出现单一种族选民集中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本选区的种族结构,大大地削减了混合选区的比率;而以单一种族居多的选区却大幅度地增加,破坏了大马这个原本多元种族社会结构的特征。显然,选委会的建议无异于开倒车,是不健全的现象。 英殖民地政府广为国人诟病,就是在我国推行分而治之的政治手段,以巩固其殖民统治,是造成我国国民不团结的罪魁祸首。我们不禁要问:马来西亚联合邦组成届满53周年的今天,国人之间的关系是否更加融洽,或越走越远呢?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最大绊脚石 为数众多的我国公民都表示担心,选委会的建议若获得国会通过,将为本国的种族、神权政治埋下伏笔,并推波助澜,深深地影响我国的政治生态;不仅十分不利于促进国民团结,及破坏本国的民主化的进程,也将是我国迈向先进国目标的最大绊脚石。 早在31年前,在下曾在《消除种族两极化的我见》一文中(刊登在1985年1月1日马来西亚日报元旦特刊)写道:“我国种族性政党和种族政治的继续存在,以及选区的不健全划分也间接促成种族的两极化。姑且不论是有意或疏忽所造成,许多选区划分的结果都出现某个种族占多数的局面。往往政客都要以民族斗士的姿态出现,以赢取选票。为了迎合选民的口味和讨好选民,以确保蝉联的机会,代议士也经常发出种族性的要求和偏重于争取本民族的福利。政府与选举委员会必须重新划分选区,划定更多民族混和区,并尽量设法平衡各选区内各种族的比率。此举将迫使各候选人或代议士改变只顾本族利益的一贯作风,从而兼顾到他族的福利。在本国,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有日渐式微的迹象,少数民族的意愿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政府在制定法律与政策过程中,不可运用多数票决这种似是而非的民主方式来否决少数民族的基本权益。在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搞政治不可过份强调种族的利益,各族政治领袖必须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重,大公无私的为建立一个正真公平、正义、自由和民主的美好社会而努力。”至今,我的想法并没有改变。 无论是种族政治也好,神权政治也罢,都是马来西亚政治取向的一个急转弯,就好像马航MH370一样,是面向一个未知的未来!

祷告不断电:以萨迦守望者运动

供稿/年会会友事工部 在个人、牧区、年议会、总议会各层面的六个祷告策略/焦点是: #1.为着肆虐破坏我国的“管辖幽暗世界及天空灵界的恶魔”(弗六12)的有形和无形影响得以被清除和攻破来祷告。 #2.当我们预备自己,同时期盼迎接在我国的最大未得之民的群体时,让我们为着上帝在马来西亚的教会的兴起、成长与完全来祷告。 #3.为着我国当下最关键的机构祷告——统治者会议、国会、司法部、总检察长部门、警察部队,尤其是总警长公署、反贪会、武装部队/军队、国家银行和教育部来祷告。 #4.为着我国在政治上的渐进式重组和革新祷告,以使我国的治理和监督机制能达致更具成效的“制约和平衡”。 #5.为着马来西亚的卫理教会能够成为体贴上帝心意的教会祷告,让我们祈求: * 每一个卫理子民对主耶稣起初的爱能再一次被更新 * 每一个卫理堂会都能经历如使徒行传所记载的复兴 * 总议会能按着圣言与圣灵的引导调整和重塑焦点 #6.为我们能够为下一代留下珍贵的遗产祷告——祷求敬畏上帝的新生代能在家庭、教会和国家里被培育起来。

忆苑缅怀:手术中见天父同在――怀念母亲徐端玉

文/黄振绥 我们的母亲徐端玉,祖藉中国福建福州屏南里岎溪,出生于1929年,在2016年2月22日蒙主恩召,享年87年。 她一生相夫教子,刻苦耐劳,勤俭持家,且透过言传身教、身体立行来教导众儿女们要懂得知足常乐,并且需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在信仰的道路上,她亦曾有软弱的时候;那就是将其近30年的光阴埋首持家,故而鲜少到上帝的殿中敬拜。就在母亲50岁那年,突得脑疾之症,需到台湾进行脑部大手术;即使以现时发达医学而言,亦可谓是一项高风险的手术。 在手术麻睡过程中,母亲仿佛看见天父与她同在(这是母亲事后跟众儿女分享时所说)。当时,复兴的灵火便在母亲心灵深处渐渐燃烧起来,母亲灵命便得到大大复兴,后常为主作那美好的见证。从此之后,夫妇俩更是“妇唱夫随”(那时因为父亲灵命的复兴,也见证母亲的复兴历程带来在信仰上的更新,相信这是主的美意与恩典,要在母亲的疾病中完全的显现出来)。于是,夫妻俩一起到上帝的殿中同敬拜主。 母亲在是次的臀部疾病中,可说是痛不能眠,食不下咽;对牧者到来探访祷告中所说的“主与你同在”有所保留和疑虑,但,在牧者一而再、再而三的信心坚定祷告中,母亲才渐渐释怀。在接下来的第二次牧者、执事及主内弟兄姐妹探访祷告中,母亲甚是经历平安;也用其那微弱之气一同唱诗赞美主。可见其信心满溢,主的恩典也是够她用。 还记得母亲有一次显露其那风趣的一面说:“只要祷告说‘不痛,不痛’,就真的不会痛”,弄得众儿女们都会心一笑。母亲终在2016年2月22日下午2时5分,在无痛中蒙主恩召,安息主怀。 吾等虽对母亲的离去有所不舍,但回想起主两次的大恩典,心灵就得着莫大的安慰。求主继续保守我们一家人都能坚心信靠主,永远跟随主。

时事回应:先天还是后天?

文/余家振(民都鲁荣恩堂主理) 同性恋小课程第一课:先天还是后天? 目前没有足夠的证据支持同性恋是先天的。 反思:先天不能成为同性恋合理化的理由,因为先天不一定好,如遗传性疾病或天然灾害;先天也不能成为同性恋合法化的理由,否则就不可禁止犯罪,因为人有罪性。 参考资料: 1. 23andMe是美国加州一间私人生物科技公司。2012年,该公司进行了历来最大型的性倾向遗传学研究,总共有23, 874人提供唾液样本作基因研究。研究结果于同年公布,并无发现同性恋基因。(http://blog.23andme.com/23andme-research/23andme-studies-the-genetics-of-sexual-orientation/) 2. 英国皇家精神病医学院(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于2014年5月31日在一个声明中改变一直认为性倾向是天生的立场,新的声明说道:“性倾向是来自先天及后天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性倾向并非不可改变,于一生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彩虹见证:那影子按着我的头

口述/黄顺发;记录/黄莉莉 当我16岁时,我的死党永辉常邀我去万民堂崇拜。起初,我只是抱着好玩及想认识女生的心态,就答应他去参加少年团契。 过了一段日子,我被《全然向祢》这首诗歌所感动。其实,我一直以来都喜欢听歌,也许上帝就是如此藉着这首歌,让我的心能全然向着祂。就这样,我开始很喜欢去教会。之后,我在万民堂受洗入会;而且,每天都很期待周日到来。我也热心服事,在少团追求过团契生活。 当我19岁时,我就离开家乡,到日本工作一年。虽然我在日本没去教会,不过都有读经,过灵修生活。 当我回来诗巫时,抱着期待的心情回到团契生活。可是,我一踏进教会就感觉很反感;不知为何,我变得不喜欢去去教会,也因此远离了教会。 过了不久,我在外头认识了一些损友,而进了黑社会。我大概有四年,是完全与教会脱节,也不再过灵修生活。而我的死党永辉虽然有时还会联络我,叫我回教会,但我却完全拒绝他的邀请。 直到有一天,我坐在自家二楼的露台,心中突然觉得空虚起来。我独自想着:我现在到底在做什么?以前的我,跑去哪里了?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我所要的吗?我心里有喜乐、平安吗? 其实,我知道自己一直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就在这时候,我想起了上帝,就当场做了一个祷告。当我还闭着双眼时,我“看到”一个影子在我面前,用手按着我的头。我的直觉告诉我,那是主耶稣基督! 我感受到祂在安慰我,我顿时哭了起来,哭到我开不了声祷告。于是我就默祷,求上帝赦免我的罪,救我脱离这条不归路。这时候,我忽然想起永辉,就主动联络他,想让他再次地带我回教会。 过后,我决定与黑社会脱离关系。刚巧有个机会,让我可以到外地做工。于是,我就去跟老大提起要离开诗巫,飞到外地工作。我也很庆幸老大一口答应下来,让我离开黑社会。 从此之后,我决定不再踏回这条路,因为这是一条没有喜乐、平安的道路。唯有上帝,才是我心中真正的依靠,将一切荣耀都归予神,阿们!

专稿:如何看待与处理人生最后旅程

文/陈泽崇(退休牧师) 一.客旅人生,生命短暂 人生在世是客旅,生命极为短暂,盼藉此文呼吁乐龄人士务要了解人生最后旅程并掌握它: 1.人生是客旅: 利未记廿五23:“……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历代志上廿九15上:“我们在祢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与我们列祖一样。” 希伯来书1十一13:“……这些人都存着信心死的……又承认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彼得前书二11:“亲爱的弟兄,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 2.人生短暂: 诗篇九十篇描述人生在世的日子:“如水冲去,如睡一觉,如花草,如声叹息,如飞而去”。 历代志上廿九15下:“我们在世的日子如影儿,不能长存。” 传道书六12上:“人一生虚度的日子,就如影儿经过。” 雅各书四14:“你们生命象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上述经文足足显示,人生是客旅,生命是短暂的,不能久留,亦不能停留,只能向前,故当珍惜,尤其是最后的旅程。 二.最后日子有几多? 人生最后旅程的日子有几多,我们能够知道吗?我想,是一言难尽,因人而异,略可分为: 1.不知道者:因突发事故而丧命者;突然晕倒从此不省人事者;睡一觉而不醒者;胎死腹中者……他们对自己的最后旅程一无所知,更不用说知道最后旅程的日子还有多少了! 2.知道者:热爱生命真理的探索者;体力日渐衰残,四肢无力,活动不能自如者;病重无药可救者;身受重创仍然清醒者……。这类人应该能够知道自己已经踏入了人生最后旅程,只是不能肯定时日还有几多? 让我们来看看下列三位圣经中人物: 摩西知道他的死期近了,因为上帝对他说:你的死期近了(申卅一14),只是没有说还剩下几日。但这“知道”对摩西和他继承人及以色列人都有益。…

M24-7为国家 求恩离罪祷告

一●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每期一句 “ 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来10:24-25)

本报征稿

1.福音单张 内容必须与福音相关,范围:受难节、复活节、圣诞节、普用性(非节期性),从中挑选其一做为作品的基本内容,中文/英文/马来文皆可。字数不超过700字。   2.福音小站 题材:福音信息 字数:300至500字 也可用漫画方式呈现   3.艺文橱窗 摄影作品+短文 照片:分辨率(resolution)1MB 以上 字数:200字(文与照片分开寄) 投稿请电邮至scaccmm@gmail.com

抓鼠有感:人生中的大会

文:翁震凌 人生第一次参加千人以上的大型聚会,是在台北读大学时;那段日子,也是最有机会且最频密地参加各类型大会、营会的时期!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的大会是与“跨文化宣教”有关。对那时信仰还在萌芽期的我来说,连什么是“宣教”(更别说是“跨文化”)都搞不清楚;可就在当时牧者的鼓励下,“傻傻”地报了名! 人总说“傻人有傻福”,不过我相信,那更多是上帝的恩典之福! 属灵的盛会 还记得当时一进到会场,黑压压的一片坐满了人;不曾见过大场面的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般,东张西望,充满了好奇与震撼,还带着一丝丝的不安与紧张!幸好不是自己一个人去,要不然很可能“落荒而逃”! 虽然如今回想起来,丝毫不记得讲员是谁,他们又说过什么;但我记住了“10/40之窗与那些未得之民”,我记住了有一个很爱中国人的外国人叫“戴德生”,我记住了一首诗叫《无名的传道者》,我记住了那是第一次把自己当作活祭献上了……那是一生无法忘记的悸动! 那一次的大会,开启了日后我的“大会之旅”--只要时间许可,总把握机会参加一些大型的属灵盛会! 台北也的确是个好地方,总有不少不同性质与类型的大型聚会可以选择参加。再加上,教会的牧长们对于栽培年轻人总是不遗余力,即使是海外侨生,他们也总不吝啬地支持我们去参加各样的聚会,接受栽培装备。对我属灵生命的成长,带来甚大的影响! 重新得力,再次上路 当然,一个人的属灵生命绝对不是靠着参加几项大型聚会或营会就能稳健成长;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些(尤其是国际性)的大会,能开拓我们的眼界,培养关怀普世需要的胸襟,定晴上帝国度的拓展! 特别是,当我们过度单单关注于“自身”、“眼前”或“当下”的需求、挑战与难关时;或许来到一个国际性的大会,从世界各地的讲员及与会者身上,见证了上帝在世界各角落所行的神蹟,所成就的美事…….重新认识祂的掌权,重新燃起服事的热情,重新调整事奉的目标,重新得力,再次上路! 若是近期内,我们没什么时间或机会参加这样的属灵盛会;那盼望藉着卫理报的文字报导(这期就有“世界卫理大会”的特别报导),能让弟兄姐妹略尝一些属天的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