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131期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俞贤福:种菜与佈道是一生最爱

木瓜、香蕉、番薯、青葱、茄子、玉米……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泗里街市区一隅小小的菜园。绿油油的一片田地里,都是俞贤福弟兄努力耕耘而来的成果。俞弟兄来自怀仁堂,早年曾担任过教师一职,后来改行务农。一晃过了将近40多年,但他老人家仍旧朝气十足,一点都显不出老态龙钟的模样。 俞弟兄大半生心血都付诸在务农上,虽然晚年才信主,但他对信仰持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乐意去布道,去广传福音的种子,就好像在田里松土,撒种一般。田里的作物需要肥料才能成长,同样的,心田也需要圣经的话语来滋润才不会枯萎,是故他将整本圣经抄录了下来。 俞弟兄信主的过程就好像种在田间的蔬果一样,虽然成长缓慢,但到了结果的时候,却能得到最好的收成。他信主多年所结的灵果,如今已然熟透了。(问:黄孟礼干事;答:俞贤福弟兄) 问:首先请你先简单自我介绍,你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 答:我于1938年出生在泗里街两里的福兴坡,父亲和母亲都是祖籍福建省闽清县十四都。双亲育有4兄弟,3姐妹,我在当中排行老三。 我就读泗美小学,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誉会督朱新进与我是同班同学。中学时期在华侨中学就读,毕业后到育才小学担任3年教师,共负责3个班级的学生。 1961年,23岁的我前往泗里街对岸的Parit Bukis,俗称“木杰番坡”(Bukit Hwan,据传因当地种植黃梨而得名)学习种菜。那时的木杰番坡很热闹,华人居民约占了三分之二,有十多户华人家庭以农耕为生。我起初十分缺乏务农的知识,是经过多次的考察和研究,并向当地人学习,一点一滴地累积务农经验,逐渐才小有成就。 我在儿时便对农耕颇感兴趣,当青壮年时期有机会大展身手,这样难得的机遇当然要好好珍惜。我在木杰番坡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种植各种不同的农作物,如:木瓜、芋头、番薯、青葱、芹菜等。2000年,我从木杰番坡回来,这一年我62岁,虽然已时值暮年,但我对务农的兴趣仍然很浓烈。于是我又在泗里街的市区找了一块土地,由于土壤不是很肥沃,所以我就选择种植青葱、玉米、木瓜、香蕉、茄子和芋头。目前我也尝试种植辣椒、番薯和黄梨,现如今已79岁高龄的我,还依旧手持农具在田里干活。 回首前39年的务农经历,再回忆起我期间信主的历程,让我觉得很感恩的是,生命中除了能发掘最喜爱的兴趣,还能遇到最喜爱我的祂。 最亲爱的救主 问:你未信主前有接触过基督教信仰吗? 答:有。我4岁时有上过主日学,我犹记得当时老师教导我们唱的一首歌,歌名叫作《最亲爱的救主》。1954年,我正就读初中,被邀请参加一场聚会,唱了一首名为《耶稣爱世上的小孩》的歌曲。 此后,我又在机缘巧合下在马路上捡到了一份《卫理报》,並加以翻阅。当时觉得这份刊物的内容引人入胜,适合青少年阅读。不过它所刊登的内容都是与信仰有关的课题,所以我不太了解这份刊物所要传递的信息。 1962年,我的岳母邀请我参加教会的培灵会。牧者在聚会中提及的耶和华、圣灵等等,我虽听得一头雾水,但这也是我初步接触信仰的第一步。 问: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信主的,又是在什么时候受洗的? 答:因为我深刻体验到上帝对我有所呼召。1986年的时候,我的儿子还在台湾读书,那时我与朋友一起到台湾去观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参观了一个“十八层地狱”的景点,当我们看到虚拟的地狱景象时,我的朋友觉得十分有趣,我却内心惶恐不安,自觉内心罪孽深重,若不悔改为时已晚。 又有一次,我的女儿带给我一卷记录了萧招和牧师布道的卡带。里头提及了人悖逆上帝的后果,并将我们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儿童阶段、成年阶段及老年阶段。我觉得恐慌,我的人生旅途已走过一大半,可我却处在一种悖逆上帝的状态,这及时的讯息真是对我当头棒喝。同时,圣灵也不断感动我,我就像如梦初醒一般。 1988年,我因脊椎骨被神经线压到,到古晋诺玛医院动手术。半梦半醒中,我似乎听到有人在为我祷告,我想应该是教会的弟兄姐妹吧,当下我觉得内心充满平安。…

为国家守望祷告

求救国家离罪祷文 圣洁的父神,恳求祢解救我们的国家,脱离黑暗邪淫势力的捆锁,用耶稣的宝血遮盖我们的国土和全体百姓。求祢除去全国人民心中的骄傲和情欲,远离毒品、赌博和帮派势力,拒绝谎言、贪腐、自私、奢侈、邪荡、欺压和暴虐,专一寻求友爱、公义、圣洁与和平,建立和融的邻里生活。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欢迎订阅 7-8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每期一句 “我就说,智慧胜过勇力;然而那贫穷人的智慧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无人听从。宁可在安静之中听智慧人的言语,不听掌管愚昧人的喊声。智慧胜过打仗的兵器;但一个罪人能败坏许多善事。”(传道书9:16-18)

砂华人年议会会长 池金代牧师八月份事奉一览

周三/四 卫理神学院授课 周三/四 卫理神学院授课 2日 会长制部会议  残障关怀部会议 4日 乐龄学习中心授课 乐龄学习中心董事部会议 敦化中学学生团契 乐龄团契职员会会议 5日 布道团去幸福堂 6日 主恩堂讲道及落成礼拜 7日 基督教协进会诗巫区敬牧会 11日 乐龄学习中心授课…

抓鼠有感:在喧闹的世界中沉默

文/翁震凌 不管我们如何评价或定位祈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神学家),无可否认的是,他的不少言论着实是真知灼见,不但对一百多年前的基督徒起醍醐灌顶之作用,对现今的基督徒依然是一记警钟。 近日读着祈克果的《勇气与谦卑》(台湾校园出版),句句扎心,其中一段更让我直惊呼“这人真是先见呀”。他说: “……要沉默!一切都在制造噪音!烈酒会使人血气翻涌;同样,在我们这时代里,每一件鸡毛蒜皮至极的事情、每一段言之无物至极的讯息,都想摇撼人们的官能,想鼓动大众、人群和民众去制造噪音!而人这精明的傢伙,为了要制造噪音,就不断寻找新方法,变得不眠不休!他只想找出最快捷的方法去把噪音和废话散播到最多的地方。看来,人很快就把事情本末倒置了。很快,人们所传递的意思就前所未有地空洞,而传递的方法却前所未有地迅速,前所未有地无远弗届。人们十万火急地传播的、传播的最远最广的,是什么?是垃圾!啊,要制造沉默!” 要制造沉默 在祈克果的时代,别说网路还未发明普及,就连电视和电话都皆未问世;可他却已预见有一天人们的知讯传递会无远弗届,锐不可挡。 网路科技的发展,虽为我们的生活添了不少便利,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不谨慎善用,网路同样会给我们的生活与生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弊害。暂且不说严重的如网路成为罪犯作案的温床,或重度网瘾症者沉溺在网路世界无法自拔;就连一般的我们,难免每日都会从四面八方接收各类资讯 (Whatsapp、微信、Facebook、email、Instagram……),从早到晚资讯(疲劳)轰炸。 我曾试过在某个微信群组,于一天之内收到四、五百通信息,实在让我瞪目结舌。这般多的信息资讯,让原本已吵杂不堪的世界更为喧闹;它们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甚至已“登堂入室”,和我们同吃同睡同出入(走到那儿都能用手机上网)。 我们的生活,已找不到一处安谧,更别说有片刻的沉默! 祈克果说“要制造沉默”,这真的是睿智之言。耶稣在极喧闹的世界里,坚持退到旷野,在沉默中与上帝独处;因为在沉默中祂能找回真正的自己,不被世界短暂的虚荣拥戴诱惑,忘了初衷。 沉默不仅是“不说话”(因把自己关在网路世界也同样可以不说话);沉默是一种抽离,将自己从世界抽离,让我们进到内室,在寂静中听见上帝的声音,重新寻回真正的自己。 弟兄姐妹,让我们在喧闹世界中好好沉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