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150期

时事回应:忠言逆耳

文/晖(退休公务员) “2020年宏愿”(Wawasan 2020),是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于上个世纪九十一年间所提出,有关他对国家的愿景;其理念是要在2020年之前,使马来西亚在政、经、文、教、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臻先进国的水平。如今四份之一世纪过去了,而2020年距今只不过是区区二年多的时间,但是大马跻身成为先进国的宏图大计,仍犹如镜花水月、纸上谈兵。原因何在,值得大家探个究竟。 11月25日,大马华裔企业家、商业界巨子郭鹤年老先生的力作《郭鹤年回忆录》在香港与新加坡上架,也将于今年12月1日及2018年1月1日分别在大马及印尼发行。这一本反映郭老人生历练的专著,多少可以帮助读者一窥大马华裔在建国事业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所面临的坎坷和少为外人所知的艰辛历程。相信,郭老的遭遇,对许多马来西亚华裔来讲都有戚戚感。 持情而论,大马若要成为先进国,首先国民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方向与目标。倘若火车头一开始就上了错误的轨道,怎能期待到达目的地呢?这就是今日马来西亚的困境与真实写照。尽管郭老登高望远,并对在位的进谏,无奈囿于政治禁忌,当事人选择了权宜之计,以致将错就错,错过了改革良机,铸成大错,带来今天国家陷落不堪的局面。 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郭老的诤谏,如今仍存有现实的意义。至于沉溺于“柺杖”快感中的人们,是否理会言者谆谆,愿意放下拐杖,发奋图强,胥视彼等的心态。而当今的政治领袖的是否具有政治智慧、意志和能耐,为国家大局着想,以身作则,准备打破政治禁忌,把国家这部乖离正确轨道而行已久的火车头从新引回正轨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印度圣雄甘地曾说:“毀灭人类的七种事是:沒有原則的政治;沒有牺牲的信仰;沒有人性的科学;沒有道德的商业;沒有是非的知识;沒有良知的快乐;沒有劳动的富裕。”当没有原则的政治当道,热衷于无牺牲的信仰,纵容没有是非的知识,罔顾没有人性的科学,为没有劳动的富裕背书,为没有道德的商业效劳和没有良知的快乐服务时,无异于自慰,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安逸,其代价却是赔上了人性的尊严和价值、进取和奋斗精神,并使国家积弱,国势每况愈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以现代白話文解释:孔子說:“对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对人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和正直的人为友,和诚实守信的人为友,和见识广博的人为友,都会受益。结交惯于装饰外貌,內心并不真诚的人为友,跟阿谀奉承,虛情假意讨人喜欢的人为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就会受到亏损了。” 郭鹤年老先生是地道的马来西亚之子,也是各族同胞的诤友、益友。但愿大家从《郭书》中有所学习,从而帮助大马步上正确的建国轨道,尽快达致先进国的目标,是为盼。

忆苑缅怀:做好准备见主面

文/李木瑞(斗湖圣恩堂副会友领袖) 我到沙巴时就知道湘盈牧师,不过真正认识和接触她,是2013年她自台湾回来接受派司并来到圣恩堂时开始。她总是说,虽然她出生在斗湖,但因为离开太久,一切需要从头开始。她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谦卑;由于身体状况的关系,初时年会只让她担任半日职,但她却时常工作超出半日。 虽然身体上有软弱,但从她服侍教会及照顾当时生病的父亲,却没有一丝疲累和埋怨。她总是脸带笑容,给人带来温暖。在她第一年于圣恩堂的事奉中,积极与属长们拜访各个会友,且在各方面都尽心尽力服事上帝。 去年年尾,她还告诉我要全职事奉,我心里很高兴却又担心她的身体是否能承担。当时,我还开玩笑地问她:“妳OK吗?”,她却很自信地说:“你认为我不行吗?其实上帝给我的恩典已超过我所想所求的,我多活一天都是上帝给我的BONUS;因为医生曾说过,我就算不做什么激烈的事或运动,坐着看电视也会回天家。如果我在有生之年不努力事奉,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听了湘盈牧师的这一番话后,我反思了好久…… 我们常常都担心牧师的身体健康,但很多时候却是她反过来安慰我们。她说,经过2005年的那一场生死之战后,她更加能体会上帝的心意,也明白上帝的救恩让她真的重生得救。在往后的日子里,她更加渴慕上帝的话语,专心研读圣经。 她也常说,病后痊愈,除了是上帝的恩典及保守外,更是祂的怜悯,多活一天都是上帝给的,她早已做好准备见主面。可想而知,这是需要多大的信心啊! 湘盈牧师不只爱人的灵魂,她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热心助人的牧师。记得有一次,一位幼儿园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有问题而家长不敢把孩子送来上课,当湘盈牧师知道后,竟然自掏腰包把学费还了,还不让任何人知道,除了园长。 湘盈牧师在教会不单只是担任牧者的角色,她更是许多青少年的大姐姐和好朋友,常常和青少年打成一片,那种默契是何等真善美! 我印象中的湘盈牧师办事从不讲究排场,她每次都强调生命的重生,如果生命失去了意义,再好的计划,再好的呈现都是徒然的。 我们将会与她相遇 在11月中开年会等待派司的消息时,她对我说:“木瑞兄,我先带你的老师(幼春姐)回去休息,因为很夜了。”我问她:“你不等派司公布后才走吗?”她却很调皮地跟我说:“到时你告诉会长不要把我派去别的地方就好了。” 在第二天早上吃早餐时看见她,我告诉她,要“委屈“她继续留在圣恩堂跟我们一起受苦受难了;她却很认真地说,她很乐意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一起服事上帝,服侍人。但,我们的期待将永远无法实现了! 牧师骤逝后3天,我和几位本堂的弟兄姐妹们到台湾出席及协助家属处理湘盈牧师的身后事,使我对湘盈牧师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从台湾负责接机的一位姐妹口中得知,湘盈牧师在台湾牧养教会时,有许多弟兄姐妹因着湘盈牧师的带领、个人见证分享及身体力行而认识耶稣,接受耶稣作为他们个人的救主,生命得以改变。除此以外,在牧者和一些教会领袖口中,也常常称赞湘盈牧师是一位勇敢和非常爱主的好牧者。 牧师的离开,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工,我们难免会伤心,难过不舍,甚至流泪痛哭;但是我们都清楚知道她去了什么地方。当我们经过她所走过的路之后,总有一天,我们将会与她相遇。所以我们应该继承湘盈牧师未尽的福音事工和她坚定的信仰,为教会的复兴,为福音的兴旺尽上当尽的本分。我们应以她为我们的榜样,好好研读圣经,努力事奉传福音。 湘盈牧师的离世,使教会失去了一位福音的使者;她的离开,使教会失去一位忠心的守望者;她的离去,使教会失去一位传递上帝话语的器皿。但是,值得感恩的是,在上帝的国度里,多了一位代祷者、敬拜者。 亲爱的湘盈牧师,愿妳在上帝的怀抱中安息吧!

忆苑缅怀:怀念一见如故的好朋友

文/王宝星(牧师,年会宣教部干事) 11月24日午夜收到微信,说沙巴卫理公会徐湘盈牧师在台湾度假时身体不舒服,送到医院抢救无效,回天家了。早知道她的心动脉旧病可以随时要她的命,但真的发生时,还是心情复杂,唏嘘不已。 我和湘盈名副其实是“一见如故”的朋友。早年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宣教部关心指导初建立的沙巴卫理教会。因此,我常去讲道,和参加沙巴宣教议会的年议会。我就是在沙巴一次宣教大会中认识湘盈。大会安排我们同住一间房,也同睡一张床。初次见面,我们就聊到深夜,像认识很久的好朋友。我们心灵不设防,她甚至坦诚与我分享个人唯一心有不甘的事。 不会无话可说 “如故”还体现在我们投机上。人家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但我们从来不会无话可说。记得有一次,我们和另外两位女同工去西马度假。两位女同工喜欢购物血拼,湘盈和我则没有兴趣。于是我们各买一杯雪糕,坐在商场外面的长椅上聊天休息,等候血拼的同工。我们都非常享受那次休假时光。 后来,沙巴卫理宣教议会独立成为临时年议会,我没有再去开会,也很少去讲道了。而沙巴的牧者也没有再回来砂拉越开年议会和参加教牧学校了。所以,我们很少见面。但是偶尔通电话,还是有说不完的话。我们之间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产生隔阂或疏离感。因此,我一直相信好朋友不一定需要每一天腻歪在一起。 彼此温暖了对方 “如故”的好朋友彼此服侍。我和湘盈有一次很难得的相处,就是我休假,飞去沙巴看她,就住在她的牧师屋。那几天她照常上班,我在牧师屋休息。会友很爱她,常常送食物给她。她的冰箱里满满的鱼肉和蔬菜,于是我煮热饭热菜给她吃。她说回到家就闻到饭香,感觉很幸福。 而我一直有学骑马的梦想,恰巧那里有养马场,她带我去学骑马。虽然我没能学到像牛仔一样潇洒的奔驰在草原上,但已经圆了我的骑马梦。那几天时间里,我们为对方做了一点事,都温暖了对方。 多年来,我们各忙各的,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谈话的机会都很少,但在心里,我们从来不遥远,只要一联系上,就是一见如故的好朋友。像过往一样,也许未来也要多年后才见面,感恩的是那时有永恒可聊天。但愿她工作的果效随着她,在天上得到天父的奖赏。至于在地上的我,会怀念湘盈的开朗笑声,她幽默的性格,还有很纯真的心灵;也期待将来更加欢乐的相聚。

忆苑缅怀:牧养初结的果子!

文/邱智祥(牧师,年会青少年事工部干事) 收到徐湘盈牧师安息主怀的消息时,我和师母心中很不舍和失落,虽然知道她的病一直都在。当下,心中想到她让我生命中实现了第一个愿望——32年前,当我神学毕业后抵迖沙巴斗湖,开始了我事奉生涯中的第一间教会——圣恩堂——的服事时,就曾向主祷告说:“盼在未来四十年牧养生涯中,至少有四十人因我而献身成为传道人。” 徐湘盈牧师的献身行动实现了我向上帝的祷告;而她也是沙巴圣恩堂第一位献身读神学的姐妹。这对当时一间刚开始不到十年的教会来说,的确是件振奋人心的事。她的献身也让我对上帝的承诺更加充满信心。如今,她安息主怀,作为曾在她少年期(14-18岁)时牧养过她的牧者来说,心中有很多的感恩和不舍。 记得去年11月底,我和师母去斗湖,并与徐牧师和她母亲及她的弟弟孝刚相聚。当时,还记得她对我们说:“牧师,先让你知道,我随时会这样离开世界……”;不想一年后,她的生命就画上句号了。这说明她常在为离开这个世界而做准备。 她的妈妈唐幼春姐妹是一位很有信心的姐妹,她说,湘盈能活下来是个恩典。是的,一切都是恩典,都是领受的,赏賜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幼春姐一直都在背后支持湘盈牧师以生命实践“那些传美事报喜讯的人,他们的脚踪是多么美!”祈望幼春姐能继续靠主刚强。我也期盼圣恩堂弟兄姐妹看见湘盈牧师的美好生命,有更多人献身传道。

忆苑缅怀:徐湘盈牧师行状

文/张秀珠(斗湖圣恩堂主日学校长) 徐湘盈牧师于1971年2月12日生于沙巴斗湖,父亲是徐传忠会伯,母亲是唐幼春本处传道,家中尚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湘盈牧师是家中的唯女。事发突然,她于2017年11月24日晚上7时25分在台北蒙主恩召,安息主怀,享年46岁。 圣经上说:“他们歇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 是的,上帝歇了湘盈牧师的工,赐她永生的生命与永远的福乐。徐牧师在世上度过上帝赐福恩典满满的46年: 她儿童时期在斗湖育进公学完成小学课程;中学就读于巴华中学(斗湖唯一的独中)。1990年,19岁的她于亚庇崇正修读大学先修班。1991年6月,她20岁那年,上帝的恩召临到她,上帝的灵感动她,她全然顺服,全身心服事,后在新加坡神学院完成神学学士学位。 1996年-1997年,湘盈牧师在宣教议会基督教部担任基督教干事。1998年至2002年,她于夏南南救恩堂牧养4年;2003年至2005年于山打根思恩堂牧养2年。 2005年8月至9月间,徐牧师为了提升自己,在上帝的话语上更有长进,再次前往台湾进修道学硕士科课程。2006年5月1日,在台湾进修的第二年,首次病发入院,得上帝的怜悯,住院治疗好一段日子后慢慢恢复健康。 2009年6月,她毕业于中华福音神学院获道学硕士,取得硕士学位后,于台湾卫理公会安素堂牧养。 2013年,她从台湾回到离开了23年的家乡——斗湖居住与服侍。2014年至今,徐牧师都在斗湖圣恩堂牧养。她除了负责讲台信息,也在各个团契里服侍,如主日学、妇女会、成团、青团、少团和儿团。除此以外,她也与其他牧者和讲员一同负责带领每个星期三的祷告会,也是少年班主日学老师。湘盈牧师对上帝所交托的事工从不懈怠,认真负责。 对上帝信心有增无减 在十余年前,徐湘盈牧师已被诊断患了先天动脉管薄弱的症状;但由于患处非常靠近心脏,主治医生与其团队并没有把握和信心为她进行大手术。经商议后,决定只在患处铺上一层“网膜”做保护,并为湘盈牧师安排做密集的健康跟进。就因如此,湘盈牧师申请转移会籍,在台湾卫理公会服侍。多年以来,湘盈牧师忠心默默地从事着上帝家的工作,任劳任怨;就是在患病期间,仍然坚强,持守自己的信仰,对上帝的信心有增无减。 2013年,湘盈牧师顾及家中年事已高的双亲;因爱他们的缘故,决然回到沙巴斗湖,她一边参与家乡母会圣恩堂的牧养服事,一边陪伴和看顾双亲。 2016年初,湘盈牧师的父亲徐传忠会伯安息主怀,她经历生死离别之痛。父亲的离开,令湘盈牧师倍加疼爱母亲,并给予更贴心的关怀。徐牧师母亲幼春本处传道来自台湾,湘盈牧师顾及母亲思念家乡,在参加沙巴卫理公会第十四届年议会之后,于今年11月12日,特意申请年假陪同母亲回台南探亲;母女俩在台湾度过欢乐的假期。就在回斗湖的前一天(24日)傍晚,却因身感不适,送院急救不果,安息主怀。 回顾湘盈牧师的一生,她对生命的态度及服事主的心志,我们心存钦佩与感恩。具体而言,她虽患症,但无怨无悔,乐观积极。她也常说,之前病发后的痊愈,乃是上帝给她的恩典与怜悯;不管以后发生什么事,她都以顺服的心来回应上帝对她的爱。她相信,在神,凡事都有定时。 如今,我们敬爱的湘盈牧师歇了人世间的劳苦,回到造她的主那里;虽然大家心中感到无比惋惜,但还是为她感恩,因她不虚此生,荣耀归神。 我们相信,失去一位好牧者,一位挚友的悲伤只是暂时的;因为我们知道,此时她已经回到了那真正美好的家,与历世历代的众圣徒、众天使一起欢聚在乐园里了,将来必与众圣徒一同复活在无限的荣光里,在新天新地里服事主,敬拜主。 所以,求安慰人心的主安慰我们,更安慰湘盈牧师的家属,使他们内心的力量刚强起来,继续往前跟随天父,奔跑前面的路程。

我思故我写:不是一无所有

文/余家振(民都鲁荣恩堂主理牧师) 牧师带我们去看一片广阔的芦苇原,他说这里滿是他的脚迹。看着他飞指着四围,仿佛打开了珠宝室,向我们炫耀他的珍藏。 內人的女人心发作了,问牧师“没带师母吗?” 同样身为传道人,我了解为何这里缺少了师母的脚迹。传道人总是私藏着一些连至亲也不能分享的秘密,或者只有传道人才能体会的“不胜寒”。于是乎,正如传道人常有职务上“当然”的身分,孤单是传道人的当然朋友;于是乎,这里是牧师放浪自己以得着自己的地方。 在属灵操练中,独处是不可少的。 在独处中,基督徒被迫在上帝前面对自己,不可避免地也要去安抚那个无助的心中小孩。孤单非属灵操练的內容,若独处是外在的孤寂形式,孤单则是內在的孤寂状态。然而,传道人在此中却也同样提升了灵性。 传道人会知晓,当亲友都不了解,甚至都离开时,留下的将只剩下耶稣。 “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林后六10下)

彩虹见证:有很多“刚好”发生!

文/林国代(南村三一堂) “‘不可徒受祂的恩典’(哥后六1),上帝赐给我们的恩典,是祂的主动,我们承受祂的恩典要感恩,不要轻贱。上帝给我们是一次一次的给,如果我们轻贱祂的恩典,后面的恩典止住,我们就难以在祂恩典中成长。”(抄自《基督教会今日报》) 今年6月初,从耳后割出一粒肿瘤,检验出来是恶性的,也就是癌。医生给我两个选择,一是不理它,几年没发作就等于没事;二就是去古晋做放射治疗(Radiotherapy),杀死残留的癌细胞。我考虑一天就决定做放疗。 其实上帝的心意早就向我显明了,因为有很多“刚好”就在这三个月里发生:刚好从杜拜回来,而9月又要去中国;刚好我大儿子从西马大学放假回来三个月;而小儿子也刚好拿了驾照,还可以载妹妹上下学、补习等;我又刚好拿了一笔到期的保险金。上帝全都安排好了。感谢主,祂又在古晋帮我们选了一间非常舒适又方便的公寓。 三十次的放疗,当然有后遗症,特别是吃东西,人家是狼吞虎咽,我却难吞死咽;还好还有奶粉这种营养品。我靠着上帝赐予的力量,也熬过去了。其实,上帝还有祂更美好的心意:第一,让我学习更亲近主,由于太无聊了,我重新拿起圣经来读(已忘记上次读经是什么时候了);第二,身体变得更健康,从前我的验血报告是一塌糊涂,现在由于又戒口又吃药,现在检验居然正常了,特别是血糖(因我家族有糖尿病遗传);第三,保险公司赔了一笔巨款,使我还完所有的贷款,无债一身轻了。感谢主,我也学习祷告要按着神的心意,而非求自己的意思。 当我得知患得肿瘤是恶性的,我不惊慌也不害怕,夜晚照样睡得安稳;只因上帝已多次领我躲过死荫的幽谷。我幼年从洋房二楼跌下,竟然毫发无损。有一回,在美里念书时触电了也没事。在老越木山作工时,曾目睹一条火柱在我身旁窜起,然后,听到屋顶轰隆的一声,只不过吓出一身冷汗,人没事。在纳闽的海上,曾遭到大雨大浪,漂流了几个小时,也安然无恙。最惊险一次是车祸,发生在南兰律上段的交通灯处,差那么一点点,我们全家都要见主面了。 经过多次大难不死,我深知生命在主手中,也知道“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祂也成了我的拯救”(诗一百十八14)。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勇气说真话、智慧做选择 王怀德:我们站 在好政府的一边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王怀德(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会督) 记录:卢韵琴 王怀德牧师于2012年被选为马来西亚卫理公会的会督,2016年连任。在这之前,他曾担任两任西马三一年会会长。王牧师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并先后在英国及美国念神学。2009年获美国亚斯理神学院教牧博士。目前马来西亚卫理公会共有6个年议会、1个宣教议会,合共千所堂会布道站,牧者五百余人,会友廿余万名,遍布全马各个城镇。 “教会都是反对政府的”这句极易让人误解的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在社会上普遍流传,甚至已经引起了执政党人士的关注。对此,大马卫理公会总议会会督王怀德牧师重申,教会不是反政府的组织,教会只是对一个好的政府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并且向人们传达,一个真心为民的政府应该有的特质。 “教会从不偏帮任何政党,我们要的是一个公正且公义的政府,只要任何一方违反公正与公义,教会都会发出不同的意见,就算是由在野所执政的槟城与雪兰莪也一样。” 教会保持中立 王会督在接受《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干事的“面对面”时强调,对于政治,教会始终是保持中立,但要秉持的立场是,我们要一个公正且公义的政府。 同时,他也鼓励主内弟兄姐妹参与政治,在适当的时候为主发声,至于参与什么政党,则是弟兄姐妹的个人选择。 无可否认的是,因着“阿拉”课题、牧师失踪的事件,教会已经醒觉了;为此,他促请教会要合一,并向上帝发出同心的祷告,以便面对这些已经或是即将来到的挑战。 “在人口的比例上来看,大马只有10%的人口为基督徒,我们的力量是非常小的,因此,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有力量,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再来就是弟兄姐妹当向上帝同心祷告。王会督透露,近年来,祷告运动在大马已经愈来愈盛行,特别是由前会督华勇牧师领导的联合祷告运动(Prayer United),更是带动了弟兄姐妹的祷告之心。因此,祷告是必须的。 当然,成为合格选民也是基督徒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他认为,先成为合格选民,对于选举你才会有参与感,从而关心政治。 还有就是身为国民的我们应该多多了解自己的国家,尤其是政治、社会与经济方面的知识。会督建议教会可以邀请一些政治人物进行政治对话,让会众可以更加了解国家目前的政局;但首要前提是,无论是执政党抑或是在野党都要邀请。 然后,身为基督徒的我们也要向上帝祈求有勇气和智慧。在有机会面见部长或是政府高官时,要有勇气说诚实话,更要有智慧了解目前的局势与演变,应该如何去做选择。 不要小看小事 6月杪的某一天,教会弟兄姐妹的微信群组中发出了一则“为王怀德会督夫妇”代祷的信息;原来是王会督与师母一同患上了在大马国内四处肆虐的骨痛热症,并已入院接受治疗。 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原本计划满满、做事风风火火的王会督被迫休息。然而,在休息的过程中,他有机会静下心来,反而有了另外的得着。 “我是在6月28日发现患上骨痛热症,7月1日入院,在医院的5天,我认识了两位来自砂拉越诗巫的护士姐妹。其中一位告诉我说,她是砂拉越卫理公会的会友,她原本在新加坡的医院工作,但她一直都被安排在临终病房工作。在多年之后,她再也忍受不了这种‘为朋友送行’的生活,于是她辞职回到吉隆坡工作。”…

为国家守望祷告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每期一句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以赛亚书九2)

砂华人年议会会长 池金代牧师2018正月事奉一览

4-7日 年假 8日 天道堂牧区议会 9日 退休牧师团契职员会议 三一堂牧区议会 10日 晋光堂牧区议会 11日 文字/历史文献部会议 布道部会议 12日 砂拉越区布道特别事工会议 崇拜与音乐部会议 东马区各理事会会议 卫理神学院董事部会议 13日 会长制部会议和午餐 13-14…

抓鼠有感:哪条路?那条路!

文/翁震凌 两周前,陪老爸去民丹莪赴宴。回程虽不是深夜,但也是夜色朦胧,这让极少在晚上开车超过半小时的我,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更何况,从民丹莪返回诗巫的路上,有不少弯道或没有路灯的窄路;这更让我如临大敌,坐得挺直,全程双手紧握方向盘,两眼不斜视地直盯着前方。 因为离席的较早,路上初行驶时基本上是“前无人,后无车”;特别是没有路灯时,眼前能见的不过一、两丈之远,仿佛黑夜里只剩自己战战兢兢地摸索前进的路……直到,我眼前突然出现了一辆大车! 或许是因为体型庞大,大车的车速并不快;我小心翼翼地跟在后头,与它保持距离的同时,偷偷地松了一口气。那巨大车身在漆黑中缓慢却沉着地一路向前,像个历经沧桑后波澜不惊的老人,沉稳地令人心安。 或许车速实在不快,渐渐地有不少车子跟在了我们的后头;有些人心急着回家,于是超车硬生生“拆散”我和那大车。 兴许是知道女儿的开车技术不怎样,老爸说,我们不急,不必超车,安全驾驶。于是,我默默地让他人超车又超车,几个回合之后,我再次跟在大车的后面,不急不躁徐徐前行…… 引路的守护天使 安全抵家后,我向上帝感恩,给我派了一位“引路的守护天使”,让我在黑暗中驾驶时知道路在何方! 我忽而想起撒迦利亚被圣灵充满时说:“因着我们上帝怜悯的心肠,黎明的曙光将从高天临到我们,照亮那些坐在黑暗和死亡阴影中的人,引导我们的脚步进入平安之路”(路一78-79);约翰福音一9节也说:“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耶稣,就是那真光,不只是照亮我们黑暗生命的引路人,将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祂甚至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十四6) 今年,大马选出来的年度汉字恰巧也是“路”,这个字相当的耐人寻味,或许对每个人的定义也都不太一样:有人在走着某条路,有人在寻着另一条路,有人想要走回头路,有人在找出路,有人徘徊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您呢?找到往天父那里去的生命之路了吗?您的脚是走在安稳的平安路上吗?!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