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089期

卫理宗丧葬礼的信仰与实施

专稿:卫理宗知多少 文/ 张振忠(新加坡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会长) 导论: 在基督教的生命礼仪里,丧葬礼仪和婚礼是教会与社群共有的生命礼仪。参与和出席这两个仪式的人,他们的文化与信仰可以是非常多元的。因此,在举行这两个生命礼仪时常会出现文化与信仰的张力。 在基督信仰以为,所有的文化都包含有普遍启示的真善美因素,同时也因人性的败坏导致人的文化里存在着许多恶习陋俗,是上帝看为恶的。基督信仰可以净化被罪性污染的文化和把堕落的文化更新再造。 教会可以借社群文化里承载真善美和更新过的元素在丧葬仪式里表达基督逾越的真理(如:敬老尊贤等中国优秀的文化涵养、音乐艺术、书法绘画)。人生里许多重要生命阶段的仪式,也最能体现文化的核心价值。 一、从人类社会学理论重看礼仪 Arnold Van Gennep 的生命礼仪对我们从事主持或参与礼仪的人来说(其实就是一般人也一样),让我们对礼仪的认识是非常有帮助的。他最重要的理论就是:人生是由许多不同的阶段组合而成,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都有某种特定的仪式,引导人按部就班的通过。所以他的理论也叫“通道仪式”(Rites of passage)。越重要的生命关头,所要经过的通道过程越丰富也越具挑战性。像入学从淘气顽童到穿校服的好学生、参加制服团体部队如消防员、警察、军人从平民百姓转换成为民服务的公务员等;这些虽然都是生命不同阶段的经历,但都还不是生命的重用关头。而如:结婚、移民、皈依信教、死亡,这就是生命紧要关头。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生和死的两个阶段。 这按部就班的模式是“分离”(Preliminal)到“过度”(Liminal)到“融合”(Incorporation)三个阶段。彼此之间是密契紧扣的。若“分离”阶段是在急促或未成熟时强加促成,那么往往不能避免产生撕裂的不顺利分离;这使进入第二阶段的过度期面临危机和不安。因为这时期是处于适应期,“时敢时不敢”或“似我非我”时期,或许这将延长过度所需要的适应能力,或无法继续。经过成熟的过度期而进入第三阶段的时候,是融合在新的群体,认定了自己的新身份,新生命。 丧礼虽对死者也是一种他与亲人的分离,但毕竟人死不在人世,对死者任何的冲击都没有意义。但丧礼也是活着的亲属家人与死者的分离,并且死亡带来活着的家人亲属身份和地位改变,如:孤儿、寡妇、鳏夫、遗孀、单亲母亲等。 华人文化传统的丧礼,就为这种人生危机和生命历程的需要 ——为死者的离去而悲伤,为自己的未来的处境忧惧惆怅,透过一系列在这样的时空所安排的仪式,让活着的家属可以舒缓各层次的情绪和对将来寄望盼望。所以,丧礼实在是为活人过度到一个生命阶段的重要仪式。这是生命礼仪的一种,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种。 二、华人的生命礼仪与教会礼仪 由于我们是华人教会,我们是活在华人族群里也在他们当中作基督的见证;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牧养的层面里,对华人文化,尤其是华人的生命礼仪有所认识。…

抓鼠有感 可怕的绊脚石

数日前灵修 ,读到有关基督徒行为的经文,灵修辅助材料特别指出,基督徒要格外谨慎自已的行为;因为对这世界而言,我们就是基督福音的真理与大能彰显的“最佳模特儿”! 该材料作者反复强调:基督耶稣是唯一的道路、真理与生命,也是唯一能使人灵魂得赎的救主。事实上,这话是何等耳熟能详又再清楚不过的真理,作者为何需要如此反复述说呢? 当我再往下看时,骇然意识到笔者的言外之意在于:如果基督是唯一的救赎,那基督徒绝对不能让自已成为阻碍未信者得救,或让他们转离耶稣的绊脚石,以至成为他们无法得救的“间接刽子手”! 我并非排斥基督 据悉,印度圣雄甘地很钦佩耶稣,也很喜欢耶稣的教导--登山宝训。然而,当传教士斯坦利琼斯(Dr. E. Stanley Jones)问他:“甘地先生,虽然你经常引用基督耶稣的话,为何你看起来那么坚决拒绝成为祂的信徒呢?”甘地如此回答说:“哦,我并非排斥基督,我爱基督。是因为你们基督徒中那么多的人如此不像基督。”甘地也曾表示,如果基督徒真正按照圣经里找得到的基督的教导生活,所有的印度人今天(当时)都会成为基督徒! 当然,甘地与基督教(而非基督耶稣)最为人熟知的事迹,大概就是他曾在教会门口被拦了下来,对方以粗暴无礼的方式禁止他进入教堂! 然而,这类事不是只发生在上世纪的甘地身上;就算今日,在我们周遭也还是不断发生…… 曾听一位未信的女士说起,因有基督徒一直邀她去教会“做礼拜”,盛情难却,有一天她终于去了。不料,在教堂里她遇到另一位熟人,对方语气不善地劈头就问:你不是神的儿女,来礼拜堂做什么?结果至今,她心中虽对福音有好感,但对于教会(或说基督徒)难免还是心存芥蒂。 想起母亲曾跟我提过,外婆虽自小信主,但外公却始终不愿接受耶稣成为他个人的救主。当年林守驰牧师常探访外公,好不容易让他卸下心防,开始有意愿到教会。但当时因家中有孩子离弃信仰,某位不够成熟的年轻姐妹携众到外公家,为此严严“训责”了一番。从此,外公不仅不愿意进一步认识基督教信仰,甚至转向皈依佛教;外婆也因怕遭人讥笑,再也不敢走进教会一步,直到逝世!安放“好天使” 虽然,我们都清楚知道:一个人得救乃是圣灵的工作与他个人的回应;但这绝不能作为基督徒可以不必负任何责任或不谨慎自己言行的推辞(要不然,圣经就不会提醒我们不要使人绊倒)!如此一想,何等心惊呀--不知道自己是否曾有意无意使人绊跌,让人离耶稣越来越远。只能祈求上帝怜悯,赦免我过去那些绊倒人的言行,修补那些曾因我而受伤的心,在他们身边安放更多“好天使”,使他们继续有机会,能找到那唯一的活路,唯一的救主--耶稣基督!